血浆置换疗法

合集下载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应用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应用

血浆置换的原理及应用一、血浆置换的原理血浆置换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并替换成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来清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治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分离技术将患者的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然后将血浆与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进行交换,最终将清除掉的血浆排出体外。

血浆置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离心式血浆置换、滤过式血浆置换、连续性肝替代治疗(CRRT)等。

二、血浆置换的操作步骤血浆置换通常需要在医院的专业设备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设备:包括血浆分离器、血液循环系统、血浆替代液等。

2.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常用的通路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3. 患者准备:消毒通路,给予局部麻醉,插入静脉置管。

4. 连接设备:将静脉置管与血液循环系统连接起来。

5. 开始置换:启动设备,将患者的全血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和细胞成分。

6. 替换血浆:将分离出的血浆与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进行交换,以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7. 监测和调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8. 完成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适时停止血浆置换,拆除静脉置管。

三、血浆置换的应用血浆置换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

2. 中毒和药物过敏: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和药物,用于治疗中毒和药物过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紫癜、酒精中毒等。

3. 肝衰竭: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和肝性脑病。

4. 免疫调节:血浆置换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5. 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尿毒症物质和有害代谢产物,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血浆置换作为一种有效的体外净化治疗方法,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病情。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

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血浆置换包括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

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

双重血浆置换是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份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白蛋白的致病因子,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丢弃,将含有大量白蛋白的血浆成份回输至体内,它可以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份分离器来控制血浆蛋白的除去范围。

DFPP能迅速清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抗原等致病因子,调节免疫系统,清除封闭性抗体,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及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适应证1、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性脑病)、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è syndrome)、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TTP/HUS)]、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度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血友病甲等。

5、肾脏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系统性小血管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血浆置换的概念

血浆置换的概念

血浆置换的概念血浆置换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浆与特定溶液进行置换,以清除体内异常物质,调节体液平衡,改善患者的病情。

血浆置换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中毒、过敏性疾病等。

血浆置换的原理是通过分离患者的血浆,将其与特定的溶液进行置换,然后将置换后的溶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血浆置换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置换方法,包括离心式置换、滤过式置换和吸附式置换等。

离心式置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离心机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然后将血浆与特定溶液进行置换,最后将置换后的溶液和血细胞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离心式置换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置换效果好,但需要较大的设备和较长的操作时间。

滤过式置换是通过滤过膜将患者的血浆与溶液进行置换,滤过膜可以选择不同的孔径,以清除不同大小的异常物质。

滤过式置换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置换效果好,但需要较大的滤过膜和较长的操作时间。

吸附式置换是通过特定的吸附剂将患者的血浆中的异常物质吸附,然后将吸附后的血浆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吸附式置换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置换效果好,但需要特定的吸附剂和较长的操作时间。

血浆置换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异常物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等;肝炎中的病毒、毒素等;中毒中的毒素、药物等;过敏性疾病中的过敏原等。

通过清除这些异常物质,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肝炎(如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等)、中毒(如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等)等。

对于这些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效果不佳,而血浆置换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血浆置换的禁忌症包括出血倾向、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严重贫血等。

对于这些疾病,血浆置换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反应等。

在进行血浆置换时,需要严格控制操作过程,选择合适的置换方法和溶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药疹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药疹

病例1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2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3
治疗前 治疗后
谢谢!
5、结 果
⑵置换后用药情况:21例中先行置换的13例患者,7例因置换后疗效 显著未用激素,另6例激素最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00mg/d,置换后3 天减至80 mg/d;另9例血浆置换后的激素最大量为60-100 mg/d,病 情控制后迅速减量,2周左右停药,减量过程中无复发。 ⑶不良反应:22例中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在血浆置换术中出 现,2例在术后发生,表现为发热2例,口周,四肢麻痹1例、寒战1例、 周身瘙痒1例,经对症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后缓解或消退。
2、过敏反应:与置换过程中输入多人份的血及蛋白或对 管道系及抗凝剂过敏。症状从轻度的瘙痒、皮肤红斑、 荨麻疹到重度的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和休克。
血浆置换 的副作用
3、血容量失衡:主要出现低血容量引起的血压下降 及休克,主要是由出入量的失衡所致。 4、心律失常:一般为一过性的,可发生心动过速、 过缓、早搏、心房纤颤等。 5、感染及发热反应:偶见。发热反应主要见于过敏 5、感染及发热反应:偶见。发热反应主要见于过敏 反应中。 反应中。 6、其它: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但大 6、其它: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但大 多几个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多几个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每次置换后3-5d进行疗效评价,内
4、疗效评价
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全身症状改 善情况,新发疹或皮损状况,重要 的实验室检查等。给予血浆置换3 次后病情未减轻或复发者视为无效。
⑴疗效:22例中90.9%获得满意疗效(20/22),其中一次有效17 例,2次有效4例,3次以上仍无效1例。大多数患者在血浆置换后23d临床症状即减轻,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逐渐改善,无新起皮 疹或新发水疱及潮红脱屑明显减轻,原有皮损处渗液减少,继发感 染症状控制,皮损开始干燥、结痂,并生出新生表皮,有少数病例 首次置换后仍有水疱出现,潮红肿胀及渗液无减少。

血浆置换原理

血浆置换原理

血浆置换原理
血浆置换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清除体内异常物质和代谢产物,达到修复异常生理状态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除异常物质:血浆置换利用特殊的装置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通过过滤、吸附或分离等技术,去除异常物质。

这些异常物质可以是炎症介质、病毒、细菌、毒素等,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2. 充实功能性物质:在清除异常物质的同时,可以通过血浆置换途径将相应的功能性物质补充回患者体内。

这些功能性物质可以是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补体系统活性,以及维持内环境的平衡。

3. 调节免疫功能:血浆置换可以清除过多或异常活跃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物,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疾病,血浆置换能够减轻症状、缓解疾病进展。

4. 修复内环境:血浆置换可以帮助重新构建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通过清除积累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等,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肾脏功能不全等病理状态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上述原理的作用,血浆置换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疾病的恢复。

然而,血浆置换并非适用于所有病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生评估和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术流程

血浆置换术流程

血浆置换术流程1. 什么是血浆置换术?血浆置换术,又称为血液灌流,是一种通过机器或手动方法将患者的血液血浆与新鲜血浆进行分离和替换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去除或减少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异常的免疫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2. 血浆置换术的适应症血浆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2.1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

2.2 中毒与过敏•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

•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过敏性疾病,如重症过敏性紫癜。

2.3 红细胞疾病•严重溶血性贫血,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4 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 血浆置换术的操作步骤血浆置换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确定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安排好手术时间和地点。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血液灌流机、血浆分离器、一次性器械和血浆等。

3.2 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术前查验患者的血型、肝肾功能等必要检查。

•术前协助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插入。

3.3 置换操作•将患者与血浆灌流机连接起来。

•开始置换操作,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血浆置换。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参数。

•持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3.4 置换结束•切断患者与血浆灌流机的连接。

•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评估置换效果。

•整理好器械和材料,做好术后记录。

4. 血浆置换术的注意事项•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出血危险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血浆置换术。

•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术后要做好观察和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5. 血浆置换术的风险与并发症血浆置换术虽然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疾病,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出血与血栓风险增加。

什么是血浆置换

什么是血浆置换

什么是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弃去血浆,再把细胞成分和与弃去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疗法。

适用于:1.肾脏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癫性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及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别是血管性排斥反应。

上述疾病用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控制,血浆置换可清除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核抗体和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伴随免疫反应的炎性产物,使临床症状、肾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均得到改善。

2.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效果不好又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

但单独使用维持时间较短,应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控制病情进展。

3.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高粘稠综合征等、有效率较高。

4.神经系统疾病:适用血浆置换的疾病有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多发性硬化等血浆置换可迅速去除血浆中有害因子,使之对神经组织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可以使患者很快脱离危险。

5.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如暴发性肝炎、药物中毒、手术或创伤、胆汁性肝硬化、肝昏迷等。

血浆置换开始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血浆置换的常见适应症,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完全消退。

因此,血浆置换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7.甲状腺危象: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激素,并供给与甲状腺激素自由结合的血浆蛋白质,稳定病情。

8.其它:如重症牛皮癣、毒蕈碱中毒和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等也都是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血浆置换疗法是比较安全的,但也不是说绝对无任何反应和没有一定的危险性。

其主要副反应有:①低血压,但只要注意其补液量即可减少其发生。

②高血容量、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心律失常,可发生心动过速、过缓、早搏、心房纤颤等。

④过敏反应。

⑤低钙、低镁、低钾血症。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高志英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部分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体外后,将血浆中的致病成分选择性地分离后弃去,然后将血浆的其他成分以及所补充的平衡液或白蛋白输回体内,以清除血浆内的致病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

血浆置换又称血浆分离(plasmaphresis)。

“Plasmaphresis”是希腊语,意思是血浆清除(plasma removal)。

1914年Abel等最先提出血浆清除法,就是应用沉淀的方法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弃去血浆后,再将血细胞和重新配置的白蛋白液输回体内。

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封闭式的离心分离装置,70年代又发明了膜式血浆分离装置。

此后,膜式血浆置换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作用。

近年,又提出的血浆成分分离,其通过双重膜式滤过(double filtration)或冷滤过(cryofiltration)等方法将血浆的成分进行分离。

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200多种疾病,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血液粘滞性过高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血浆置换治疗原理血浆置换主要是先分离出血浆,再从其中清除某些疾病的相关致病因子,这些因子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IgG、IgM等)、沉积于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异型抗原和异常增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一些副蛋白,如冷凝球蛋白及游离的轻链和重链,有时还包括一些同蛋白结合的毒素。

由于血浆置换能直接和快速地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子,所以通过它的治疗常常收到意外的疗效,后者是用一些口服或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所不能达到的。

一般而言,抗体就是IgG,其分子量为150×103左右;而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多为100×103左右。

换言之,由于它们全部被包含在丢弃血浆之中,因此丢弃血浆(血浆置换)也就等于清除了致病因子。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前言血浆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浆置换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2. 血浆置换术的原理血浆置换术是一种通过过滤或吸附的方式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血浆成分,然后用新的血浆替代被去除的血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浆分离:血浆置换术首先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两部分。

这一步通常通过离心机或者使用血浆分离器来实现。

•去除异常血浆成分:通过过滤或吸附的方式去除患者体内的异常血浆成分,包括炎症介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

•补充新的血浆:去除异常血浆成分后,需要用新的血浆替代被去除的血浆。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维持患者的正常血浆成分,保持血浆的稳定性。

3. 血浆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术可以有效去除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对于治疗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毒和过敏反应:血浆置换术通过去除体内的有毒物质或过敏原,可以缓解中毒和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例如,对于药物中毒、食物过敏等情况,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器官移植:血浆置换术可以帮助清除器官移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物质,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血液净化:血浆置换术可以清除体内的尿毒症毒素、严重炎症介质等物质,对于治疗肾功能不全、重症感染等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血浆置换术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重症胰腺炎等。

4. 血浆置换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浆置换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适应证和禁忌证:血浆置换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适应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和过敏反应等,禁忌证包括出血倾向、未经治疗的感染等。

•并发症:血浆置换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血浆置换2

血浆置换2

置换过程
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因为大量血 液制品进入人体,体内会产生免疫反 应引起面部潮红,荨麻疹,喉头堵塞 感等症状。在置换开始时就用地塞米 松和葡萄糖酸钙等预防过敏反应。
置换过程
观察病人有无手足抽搐现象,因为
体内大量钙离子丢失,置换液又多是 低钙制品,病人易产生低钙抽搐,此 时应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 推注。
慢性透析病人以内瘘为主,没有行内瘘成 形术的病人用颈或股静脉留置导管行体外 循环。 在体外循环中血流量要求达100~150ml/ 分,静脉压小于100mmHg。 建立一条外周静脉通路补充置换液,这样 可以减小体外循环中的静脉压力。
管道冲洗
用生理盐水1500毫升,20%肝素盐水 1500毫升将血浆分离器膜内膜外充分冲洗、 浸泡,预冲整个管道排尽空气。 冲洗时血泵速度不得大于100ml/分,否则 分离器内跨膜压高容易破膜。 不可闭路冲冼管道,生理盐水必须从动脉端 进入,静脉端放出,否则也会造成分离器跨 膜压高而破膜。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净 化疗法。自1914年Abel等首 次开展血浆置换疗法以来,该 技术现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血浆置换
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的血液经血 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 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把 细胞成分及所需补充的蛋白质、 新鲜血浆及平衡液等输回体内, 达到清除致病物质的目的。
注意事项
在置换过程中病人体内胶体平衡难 以控制,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和 神志。根据血压调节血浆滤出和胶 体补充的速度。冲冼管道稀释血液 时注意有无肺水肿体征。
总结
欲行血浆置换术的病人体内酸碱平 衡、水、电解质平衡,胶体平衡均 极不稳定,血浆置换术又容易使这 些平衡紊乱。因此操作者既然要掌 握熟练的技术,又要仔细观察病人 的体征,保证病人血压和水平衡的 稳定,才能保证血浆置换术的顺利 完成。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是一种通过分离患者的血浆并替换成其他液体的治疗方法,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血浆置换的目的是清除体内异常或有害物质,如中毒物质、自身抗体或炎症介质等。

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炎症反应增强或器官功能受损。

2. 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的血液经过特殊的分离器官,如血液透析机或血浆置换机。

这些设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浆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然后将替代液体输注回患者体内。

3. 替代液体可以是理化性质相似的物质,如生理盐水或人工合成的血浆替代液。

它们可以提供正常的细胞外液环境,并有助于恢复血容量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4. 血浆置换的过程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熟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这些操作要求严格的体外循环技术,以确保血液分离和替代液体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血浆置换通过清除体内异常或有害物质,并提供理想的体液环境来纠正或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和机体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病情有一定的适应指征,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血浆置换成功案例

血浆置换成功案例

血浆置换成功案例引言血浆置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法,透过去除患者体内不良物质和病理性抗体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个血浆置换成功的案例,以展示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

成功案例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描述患者A,女性,年龄45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已有10年,症状包括关节痛、疲劳、皮疹等。

尽管她接受了免疫调节剂治疗,但病情仍不稳定。

鲜明对比患者A开始进行定期血浆置换治疗后,她的症状明显减轻。

关节痛减轻,疲劳感减少,皮疹消退。

血浆置换成功地去除了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炎症介质,从而改善了她的病情。

治疗效果随着血浆置换的持续进行,患者A的病情稳定下来,并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

她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需频繁就医。

成功案例二:药物中毒病情描述患者B,男性,32岁,因误服药物超剂量导致药物中毒。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且肝功能异常。

鲜明对比患者B开始接受急性血浆置换治疗后,他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头痛减轻,肝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血浆置换通过去除体内过量的药物和代谢产物,帮助患者清除毒性物质。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血浆置换治疗,患者B的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

他的肝功能恢复正常,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成功案例三:免疫复合物疾病病情描述患者C,女性,58岁,患有严重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她出现了关节疼痛、肾功能衰竭和皮疹等症状。

鲜明对比患者C接受了连续的血浆置换治疗后,她的症状明显减轻。

关节疼痛缓解,肾功能有所改善,皮疹也减轻。

治疗效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C的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降低,病情稳定。

她的肾功能逐渐恢复,并且不再需要依赖药物治疗。

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通过去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异常抗体,血浆置换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病情。

上述成功案例表明,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毒和免疫复合物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血浆置换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以便更好地指导其应用。

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血浆置换技术是一种通过分离患者的血浆,并替换为新鲜的供体血浆的治疗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分离患者的血浆和其他组分,并将患者的血浆替换为新鲜的供体血浆。

下面是该技术的详细原理:2.1 血浆分离在血浆置换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患者的血液抽取出来,经过特殊的分离装置进行血浆的分离。

分离装置通常是一种名为血浆分离器的设备,它能够将血液分离为血浆和其他的血细胞成分。

2.2 新鲜血浆的输注一旦患者的血浆分离完成,新鲜的供体血浆就会输注到患者体内。

这样,患者的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和病理性成分会被稀释,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2.3 血浆分离和输注的周期性重复血浆置换过程通常需要周期性重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血浆分离和输注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会有所不同。

3. 血浆置换技术的应用血浆置换技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3.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血浆置换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血浆置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从而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中毒性疾病的治疗某些中毒性疾病也可以通过血浆置换技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和化学物质中毒等情况,血浆置换技术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3.3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一些传染性疾病,如重症感染和狂犬病等,也可以采用血浆置换技术进行治疗。

血浆置换技术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3.4 肾脏疾病的治疗血浆置换技术在一些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重度高血压等疾病,血浆置换技术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炎症因子,促进肾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王力宁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的有形成分与血浆分离开,然后将血液的有形成分,需补充的血浆或净化血浆及替代品输回体内,以清除患者血浆内的致病物质,达到治疗的目的。

1. 血浆置换的方法1.1血浆分离法1.1.1离心式血浆分离法离心式血浆分离法是根据血液构成成分的比重不同,通过离心力将血液各成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目前主要用于分离血浆,分离血小板及分离白细胞。

间歇式离心式血浆分离法是首先采取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通过离心分离,留取血浆,血小板或白细胞(根据治疗需要),将其余部分返回体内的一种方法。

连续式离心式血浆分离法是将采血,离心分离,返血同时进行的一种方法。

克服了前者处理时间长,体外循环血容量多,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缺点。

可用于血浆交换,清除白细胞,收集血小板、粒细胞、末梢血干细胞及骨髓浓缩等。

1.1.2膜式血浆分离法膜式血浆分离法是通过血浆分离器的微孔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从血浆中分离出去的一种方法。

此法比离心式血浆分离法更简便,且可连续进行,是目前较长采用的血浆置换方法。

与其它血浆置换方法相比,其特点为:①血液充填量较少;②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③操作简便;④费用比较低。

单纯血浆置换法(plasma exchange PEorPEx)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红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与血浆成分分离,弃去血浆,然后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加入等量的血浆式替代品输回体内的一种方法。

本方法一次可置换血浆2-3升,因需大量的血浆或代品用,其费用较高,加之病毒感染等问题,影响了临床应用。

双重膜过滤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是首先用一级膜(血浆分离器)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与血浆分离开,然后把血浆输入二级膜(血浆成分分离器),选择性的分离含有致病的某种球蛋白,弃去致病球蛋白,将血液有形成分,二级膜净化的血浆及适量的血浆替代品返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方法。

血浆置换原理

血浆置换原理

血浆置换原理血浆置换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去除患者体内异常的血浆成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浆置换的原理是基于对血浆成分的调整和替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浆置换的原理。

首先,血浆置换是通过分离患者的血浆,去除其中的异常成分,然后再将去除异常成分后的血浆或其他替代液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异常成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浆置换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去除异常成分来净化血浆,二是通过输入替代液来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

在去除异常成分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血浆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净化血浆。

而在输入替代液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蛋白等物质,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生理功能。

血浆置换的原理还包括对血浆成分的调整和平衡。

在进行血浆置换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理状态,合理调整和平衡血浆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就需要严格控制置换液的成分和输入速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支持。

总的来说,血浆置换的原理是通过去除异常成分和输入替代液来净化血浆、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置换方法和替代液,严格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血浆置换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血浆置换的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这一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本文对血浆置换原理的解释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ICU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技术要点

ICU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技术要点

ICU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技术要点血浆置换系通过血浆分离装置,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并滤出,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以及所补充的置换液回输体内,清除血浆中存在的一些致病物质,如代谢产物、毒物、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体等。

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浆分离器有膜式血浆分离器和离心式血浆分离器。

由于离心式血浆分离器使用复杂,费用较高,而膜式血浆分离器使用相对简单,适合ICU床旁使用,故本书只介绍膜式血浆分离器的使用方法。

【适应证】根据疗效,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的疾病分为两类:I类指血浆置换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法的疾病;∏类指血浆置换临床上有效但非首选治疗方法,而是作为辅助或支持性治疗的疾病。

1.I类疗效疾病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③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④重症肌无力;⑤肺出血-肾炎综合征;⑥冷球蛋白血症;⑦巨球蛋白血症;⑧多发性神经病变。

2.I I类疗效疾病①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③系统性红斑狼疮;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⑤中毒性疾病;⑥多发性硬化;⑦周围神经炎和骨髓瘤。

【操作方法】1建立血管通路血浆置换血管通路类似于CRRT管路,有内痿患者直接穿刺内痿,无内痿患者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达到80〜250m1∕min的血液流速。

一般以股静脉或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体操作步骤见“深静脉置管”部分。

2.连接管路与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器与管路相连,各个相连的接口要紧密,防止松动脱落,然后将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安装在血浆分离机上。

3.预冲管路和血浆分离器新安装的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内含空气,且血浆分离器内存在纤维微粒,为了排尽空气和纤维微粒,需要用生理盐水预冲管路。

根据不同直径、长度的管路及血浆分离器膜面积,预冲的生理盐水量不同,但最终必须完全排尽空气,一般冲洗液量要达到2000〜4000m1。

此外,抗凝在血浆置换中极为重要,在预冲结束阶段应给予肝素化生理盐水(5000U/1)至少500m1预冲血浆分离器,以减少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浆分离器内凝血发生率。

血浆置换的护理相关知识

血浆置换的护理相关知识

整理课件
16
枸橼酸所致并发症
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口唇与远端肢体皮肤麻木,严重者有肌 肉痉挛及心律失常
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在开始治疗后15~20分钟静脉注射10%葡萄 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注射时间超过15分钟),每1小时可重复1次
整理课件
17
药物同时被清除
常规血液透析技术对蛋白质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甚少。但血浆 置换理论上能够降低血药浓度,如环磷酰胺、泼尼松、地高辛及万 古霉素等
22
低血压 预防及处理
➢ 预防 上机时选择双连接,引血时从50ml/min开始,缓慢增加 至150ml/min
➢ 处理 减慢血泵速度 取头低足高位,如无效快注0.9%NS100~200ml 考虑有效血容量不足时给予一定剂量的血浆
整理课件
23
出血
主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尤其是有出血倾向者。必要时 治疗后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残余肝素
整理课件
19
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治疗前的护理要点
3.环境准备 清洁整齐,做到一人一次用品。准备好抢救器械, 药品以及治疗相关记录单
4.动、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整理课件
20
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1.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护各项参数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及时准确完成相关记录 3.对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血浆置换的护理相关知识
整理课件
1
目录
血浆置换的意义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护理
1234
血浆置换的定义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整理课件
2
定义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 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

血浆置换术流程

血浆置换术流程

血浆置换术流程血浆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

其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 评估患者病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治疗计划。

通常在装置置换设备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史,如以往的手术,药物服用,卫生状况等。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浆置换术之前,需要将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下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给予镇静剂,止痛药等。

3. 插入置换管。

血浆置换术通常需要添加置换管,通常是在静脉内插入一根管子。

医生在置换设备下安排一条管子,从患者的一根手臂上的静脉放置到另一根手臂上。

将管子插入后,医生会再次检查定位确保位置正确。

4. 连接到置换设备。

置换管进入患者的静脉,将血液输送到置换设备中。

设备使用血浆滤网或血浆吸附树脂,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或异常的抗体去除。

在设备的完全控制下,以安全和稳定的方式对患者的血液进行过滤和分离。

5. 防止并发症。

在血浆置换术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肌肉抽搐,血压变化等不适,医生会对其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调节。

6. 完成置换。

置换过程通常持续几小时,取决于患者的情况。

在完成置换后,医生会从患者的体内移除置换管,然后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保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血浆置换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盲目治疗和自我抉择。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提高警惕,注意身体反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血浆置换疗法 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

血浆置换疗法 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

血浆置换疗法 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 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

(一)方法
1.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浆分离装置: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纤维型分离器。

膜面积为0.4~0.6m2,孔径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300道尔顿。

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浆分离器动、静脉管道连接,调整血泵速度与负压,维持血液流速200ml/分,控制超滤血浆量30~60ml /分,装置时间为90~120分钟,2次/周,每次超滤血浆总量为4升左右。

从血浆滤过器静脉端回输4%人体白蛋白林格氏液3.8升(即20%白蛋白400~800ml,其余为复方氯化钠溶液)。

(二)适应证①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和抗肾小球基膜肾小球炎,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风湿性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③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④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症。

⑤肝昏迷。

⑥毒蕈中毒。

⑦重症牛皮癣。

⑧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

⑨高脂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置换疗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 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部分就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体外后,将血浆中的致病成分选择性地分离后弃去,然后将血浆的其她成分以及所补充的平衡液或白蛋白输回体内,以清除血浆内的致病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

血浆置换又称血浆分离(plasmaphresis)。

“Plasmaphresis”就是希腊语,意思就是血浆清除(plasma removal)。

1914年Abel等最先提出血浆清除法,就就是应用沉淀的方法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弃去血浆后,再将血细胞与重新配置的白蛋白液输回体内。

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封闭式的离心分离装置,70年代又发明了膜式血浆分离装置。

此后,膜式血浆置换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作用。

近年,又提出的血浆成分分离,其通过双重膜式滤过(double filtration)或冷滤过(cryofiltration)等方法将血浆的成分进行分离。

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200多种疾病,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血液粘滞性过高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血浆置换治疗原理血浆置换主要就是先分离出血浆,再从其中清除某些疾病的相关致病因子,这些因子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IgG、IgM等)、沉积于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异型抗原与异常增多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一些副蛋白,如冷凝球蛋白及游离的轻链与重链,有时还包括一些同蛋白结合的毒素。

由于血浆置换能直接与快速地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子,所以通过它的治疗常常收到意外的疗效,后者就是用一些口服或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所不能达到的。

一般而言,抗体就就是IgG,其分子量为150×103左右;而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多为100×103左右。

换言之,由于它们全部被包含在丢弃血浆之中,因此丢弃血浆(血浆置换)也就等于清除了致病因子。

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还有非特异性的一面,这也就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血浆置换的治疗作用不可能与减少了非特异性的炎性介质有关,如补体与纤维蛋白原,甚至它的一些疗效可能与尚不清楚因子的减少有关。

有一项实验报道证明,在血浆置换后脾对自体热变性细胞的清除能力有增加,说明这种疗法能改善一些疾病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血浆置换的适应征据文献报道,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许多种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血液粘滞性过高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肾脏疾病就是血浆置换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领域,其主要通过去除血浆内的循环性致病物质,这些致病性因子包括:血循环自身抗体(如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DNA抗体、C3肾炎因子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游离抗原与肾脏的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等,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介导的肾炎。

本病主要就是由于自身抗体-抗肾小球基膜抗体介导的肾脏损害及其她器官损害(如肺脏)。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的急剧下降。

约70%的抗GBM肾炎患者伴有肺出血。

既往的报道表明,本病的预后极差,许多学者报道应用血浆置换(1次/d)联合药物治疗(环磷酰胺、硫唑嘌呤与强的松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此外,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约90%的病人肺出血停止,循环中的抗GBM抗体亦约2周左右消失。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进性肾炎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剧进展性肾炎。

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的急剧减退,并常伴有全身性疾病如坏死性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等。

许多研究表明,非抗GBM的急进性肾炎患者,如早期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对于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IgA肾病、紫癜性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均有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报道。

血浆置换治疗在部分病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特别就是膜增生性肾炎Ⅱ型,此型肾炎对细胞毒药物效果不明显,并容易缓慢进展致终末期肾衰。

有学者报道,血浆置换对于此型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狼疮性肾炎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目的主要在于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自身抗体(如抗DNA抗体)与循环免疫复合物。

1976年Jones首先报道了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此后,许多学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

一些学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后认为,血浆置换对于狼疮性肾炎无明显治疗效果。

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伴有新月体形成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出现进行性的肾脏损害或肾外器官的损害,如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而使用大剂量激素或细胞毒药物难以控制的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应考虑行血浆置换治疗。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伴有溶血性贫血与血小板减少,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与发热。

本病的死亡率较高,其治疗方法就就是血浆置换、输注冷冻的新鲜血浆、同时加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与(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数学者认为,一经确诊,应立即采用上述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

肾移植病人对于肾移植病人,血浆置换主要就是以下几方面的治疗:肾移植前去除受体内的淋巴细胞毒抗体。

由于部分病人肾移植前输血或以前做过器官移植手术等原因,其体内存在着针对多种HLA抗原的淋巴细胞毒抗体、导致部分病人肾移植后超急性排异反应的产生。

血浆置换并合用免疫抑制药物可去除受体内的淋巴细胞毒抗体,抑制淋巴毒抗体的生成。

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肾移植后的急性与曼性排斥反应。

Gurland等报道214例急性排斥反应病者,127例(59%)有明显效果,26例慢性排斥反应病者中,5例有效。

而一组对照研究表明,急性排斥反应病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其有效率为61%,而应用常规抗排斥药物组为51%。

在一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其4年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抗排斥反应治疗组。

上述结果表明,血浆置换对于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均有一定疗效,但要作为一种常规的疗法,尚需更多的研究。

肾移植后复发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有学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5例肾移植后复发肾小球疾病的病者,结果3例病人的蛋白尿与肾功能明显改善。

神经系统疾病在血浆置换治疗的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占第二位。

重症肌无力(MG)目前已经证实MG就是由于机体循环中存在针对抗骨骼肌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AChR)而导致的神经-肌肉间传递障碍,导致肌肉收缩功能的障碍。

血浆置换可去除血浆中的这种自身抗体,导致血浆中AchR自身抗体滴度的明显降低,临床症状迅速好转。

在出现肌无力危象时的重症患者应用血浆置换积极治疗,同时加用免疫抑制药物,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即格林-巴利综合征,就是一种急性脱髓鞘神经病变,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与脊神经,并常累及脑神经。

临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与感觉障碍。

目前认为其发生与自身免疫性有关。

许多学者报道,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迅速控制麻痹及其她症状。

其她系统疾病血浆置换在其她系统疾病中也有成功应用的报道。

如:药物清除、高LDL血症、重症肝炎、败血症、溶血性贫血(AIHA)、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新生儿Rh溶血、甲状腺危象等。

血浆置换的基本技术血浆分离的方法离心式血浆分离法离心式血浆分离法的主要原理就是血液的各种成分由于重量不同,在离心时,出现不同的沉降速率,从而达到血液的各种成分分离的目的。

目前已从过去简单的间断分离发展至可以由电脑控制的进行连续分离。

除能分离血浆外,血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亦可分离,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本方法的主要缺点就是血流慢,易损害血小板与血细胞,因而可导致出血与感染等合并症。

膜式血浆分离法1978年Millward等提出膜式血浆分离方法。

膜式血浆分离法主要部件就是一个血浆滤过器,当全血通过滤过器时,血浆通过滤过器的微孔被分离出来,有形成分被输注入体内,从而达到血浆分离的目的。

且可连续进行。

血浆滤过器孔径为0、2-0、6μm,膜材料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

膜式血浆分离法较血液离心分离方法简便,就是目前多数透析中较常采用的方法。

根据致病物质的分子量多在15万-300万道尔顿之间,一些学者提出应用双重滤过法进行选择性置换血浆,将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置换液与白蛋白的置换量。

其操作步骤就是:选择两个滤过器,第一个滤过器的孔径与一般的血浆分离器相同,分离出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后再通过第二个孔径较小滤过器,从而把第一个滤过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分离为两部分,含有致病因子的大分子物质被截流在滤过器内,而小分子的物质(主要就是白蛋白)经滤过分离后被输入患者体内,达到的选择性清除致病的血浆成分目的,并大大节省了白蛋白与置换液的用量。

膜式血浆置换技术血管通路使用膜式血浆置换术时,对于小面积的血浆置换滤过器,可选用外周浅静脉穿刺方法作为血浆置换的血管通路,血流量一般在100-150ml/min左右,可根据血浆滤过的流量调节。

血浆的滤过流量一般在30-50ml/min左右。

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与置换速度过快有关,所以置换的速度不宜太快。

对于有可能发展至不可逆的肾脏疾病患者,为保护周围的浅表静脉以供将来血液透析的造瘘之用,可选用颈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插管的方法做为血管通路。

抗凝剂的使用膜式血浆分离置换过程中可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血浆置换时,血流量一般比较小,肝素的使用量应较常规血液透析稍偏大,首次剂肝素的用量一般为2000-5000U,肝素的维持可采用肝素泵,维持的输入量约为625-1250U/h。

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最好监测凝血时间。

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肝素的用量,并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严密观察出血情况。

对肝素过敏或采用离心式血浆分离者,可采用枸橼酸钠(ACD)抗凝,其使用的剂量为每15-30ml血液用1ml枸橼酸钠。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枸橼酸钠抗凝时更应密切观察,避免枸橼酸钠的副作用。

血浆置换过程中应注意血钙的监测,避免发生低钙血症的发生。

置换液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为保证患者有稳定的血容量与血浆渗透压,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等潜在威胁病人生命的合并症的发生,应在血浆置换过程中持续补充与置换容量相当的等渗的溶液。

置换液要求与人体血浆成分相似,必须就是无毒、无致热原、无细菌污染。

新鲜血浆(RFP);新鲜冰冻血浆(FFP);纯化的血浆蛋白。

这些血浆制品含有大部分的凝血因子、白蛋白与β球蛋白,对于存在有凝血因子缺乏或其她因子缺乏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