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古文文常整理
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我的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孩子很多,米缸里却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现在我还没有找到。
亲戚大都劝我回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一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啊。
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为我想进办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语文必修五古文知识点梳理

语⽂必修五古⽂知识点梳理 ⽂⾔⽂是⾼中语⽂必考的重要内容,要把握好每⼀个⽂⾔知识点。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语⽂必修五古⽂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语⽂必修五古⽂知识点梳理:《归去来兮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景,通“影”,⽇光) ⼆、词类活⽤: 1、瓶⽆储粟,⽣⽣所资(⽣⽣:前“⽣”,维持;后“⽣”,动词⽤作名词,⽣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屋) 5、园⽇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棹:桨,这⾥⽤作动词,⽤桨划) 三、⼀词多义: 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之事(助词“的”) 2、奚 奚惆怅⽽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 门虽设⽽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昨⾮(表并列) 时矫⾸⽽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来⽐喻纠纷或乱⼦。
(2)尝从⼈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义,⼈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作⼈员的录⽤,培养,调配,奖罚等⼯作。
(3)寻程⽒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母和兄弟。
今义:常⽤于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的⾏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某事。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皆⼝腹⾃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语文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游褒禅山记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报任安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语言形式之一,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大纲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文言文课文。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文言文是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以下的语言规则和特点:1.词汇:文言文运用的词汇来自古代汉语,大多比现代汉语用词更简单,语义较为明确且重视精准用词。
有很多专有词汇,也有很多字现在语言中已经不再使用。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繁琐,句子经常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字。
文言文注重修辞,重视“清”、“丽”、“妙”,构成华丽辞藻和文化内涵,也重视语言的平衡和对称。
3.标点:文言文的标点很少,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句号、“、”、“。
、”等符号。
4. 发音: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发音更为复杂,且音节发音规则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1. 历史背景文言文知识点中常涉及到作者及其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孔乙己》中的“洋务派”、“地契”,《岳阳楼记》中的“乾隆时期”,《滕王阁序》中的“唐朝贞观年间”,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才能深入理解文本。
2. 文言文常用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因果结构”、“举例结构”、“转折结构”、“并列递进结构”等,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结构类型,并灵活运用。
3.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誓、排比、铺垫、绝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以及学会通过修辞手法寻找文本的表达意义。
4. 词语辨析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够辨析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君子”与“小人”、“正义”和“邪恶”等,考试中会以此作为试题,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语文必修五古文文常整理

古文文常整理一、归去来兮辞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7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代表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等二、逍遥游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又名《南华经》哲学、文学著作。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后学。
其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姓庄,名周。
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劝学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所作,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
善用比喻,说理透彻,气势恢宏。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也是一个集大成者。
荀子主张性恶论。
四、原毁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
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代表名篇有《原道》《师说》《杂说》等。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五、邹忌讽秦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
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
经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分为12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
六、烛之武退秦师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是《左氏春秋转》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是我国著名散文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必修5重点古诗词

高中语文背诵必修5重点古诗词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1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兵车行》)11.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12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1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14.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6.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必修五文言文部分复习梳理

2)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 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8)先 先是庭中南北为一(先前) 先妣抚之甚厚(去世)
举止动作、言语神情以及生活琐事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角度点拨:①动人的情感无须惊天动地,平平常常才是真;②生活就是由点点滴 滴琐事组成;③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家园是一辈子的行囊。
3.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角度点门,急于星火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5.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得不焚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其制稍异于前
教以慎于接物 受械于陈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终不可用 下流多谤议 不信,适足取辱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游于江潭 欣于所遇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倜傥(tì tǎnɡ) 轩辕(xuān yuán)
枯槁(ɡǎo)
歠(chuò )其醨(lí) 濯(zhuó) 夭阏(yāo è) 晦朔(huì shuò ) 泠(línɡ)然 流觞(shānɡ)曲水
凝滞(zhì)
莞(wǎn)尔 北冥(mínɡ) 决(xuè)起 蟪蛄(huì ɡū) 修禊(xì) 殇(shānɡ)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重为乡党所笑 是以见放 屈原既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 自令放为
6.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语未毕,余泣 读书轩中 行吟泽畔 遂去,不复与言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二)特殊用法 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必修五古文整理定稿

必修五文言知识积累一、文言实词长太息以掩涕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宁溘死以流亡兮忍尤而攘诟固前圣之所厚长余佩之陆离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何意致不厚槌床便大怒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葳蕤自生光新妇起严妆事事四五通却与小姑别君既若见录逆以煎我怀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自可断来信幸可广问讯否泰如天地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赍钱三百万君尔妾亦然窈窕艳城郭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谨庚一绝,以剖寸心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朝菌不知晦朔众人匹之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行比一乡而征一国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御六气之变彼且恶乎待哉以羊易之齐国虽褊小即不忍其觳觫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于我心有戚戚焉有复于王者曰则王许之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以御于家邦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犹缘木而求鱼也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二、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文中指圆形的凿孔)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报”同“赴”,去往)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阁通“搁”,噙着)北冥有鱼(通“溟”,大海)三餐而反(通“返”,返回)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语气词)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而征一国者(通“能”,才能,能力)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王说(说,通“悦”,高兴)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中文言文名家必背常识

高中文言名家必背常识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常

1.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代表作:《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
共120回。
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汉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与腐朽,歌颂了好汉们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
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
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
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2.契诃夫,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代表作: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戏剧:《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
3.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中篇《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诗鼻祖,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
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5.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著有《王子安集》。
6.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或称《南华真经》,现存3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
今:又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归纳

归去来兮一、文化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我国晋代着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二、通假字乃瞻衡宇:通“横”;横木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三、词类活用1、使动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2、意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以……为喜悦;以……为快乐3、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或棹孤舟:用浆划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4、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时矫首而遐观:常常5、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6、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喜好、羡慕1、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四、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行人悦亲戚之情话:家中亲属;知心话既窈窕以寻壑:深远曲折的样子何不委心任去留:生死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内心被形体役使很久2、省略句僮仆欢迎;稚子侯于门寓形于宇内复几时3、倒装句<1>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追求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哪里去乐夫天命复奚疑:疑虑什么呢<2>状语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有事于西畴滕王阁序一、文化常识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岳阳楼、蓬莱阁、黄鹤楼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二、通假字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整治云销雨霁:通“消”;消散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三、词类活用1、使动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腾蛟起凤:使……腾空、使……起舞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屈贾宜于长沙:使……屈居窜梁鸿于海曲:使……窜逃2、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以……为带4、名词作动词台隍枕夷夏之交:倚、踞目吴会于云间: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变成废墟4、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流星那样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向上、向下5、形容词作名词宾主尽东南之美:俊杰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6、副词作动词宾主尽东南之美:都是四、古今异义千里逢迎:迎接孟学士之词宗: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童子何知:晚辈俨骖腓于上路:高高的路所赖君子见机: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雁阵惊寒:雁群被寒风惊扰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被歌声阻止飘动怀帝阍而不见:被朝见2、省略句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渔舟唱于晚3、倒装句<1>宾语前置童子何知:知道什么<2>定语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3>状语后置奉晨昏于万里;奉宣室以何年逍遥游一、文化常识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二、通假字北冥有鱼:通“溟”;大海三餐而反:通“返”;返回小知不如大知:通“智”;智慧汤之问荆也是已:通“矣”;语气词此大小之辩也:通“辨”;区别故夫知效一官:通“智”;智慧辩乎荣辱之境:通“辨”;区别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反”通“返”;返回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而征一国:通“耐”;能三、词类活用1、使动: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使……满意;使……信任2、名词作动词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飞上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向南飞不过数仞而下:落下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3、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在水上四、古今异义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如此众人匹之:一般人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样以后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小年不及大年:寿命短的蟪蛄不知春秋:四季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作为;不立名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倒装句<1>宾语前置而莫之夭阏者:没什么阻碍它之二虫又何知:知道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彼且奚适也: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彼且恶乎待哉:那将要凭借什么呢<2>状语后置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一杯水陈情表一、文化常识李密;一名虔;字令伯..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二、通假字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九岁不行;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三、词类活用1、使动臣具以表闻:使……知道无以终余年:使……结束保卒余年:使……终了谨拜表以闻:使……知道2、名词作动词臣少多疾病;生病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做官;任职谨拜表以闻:上奏表3、名词作状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外面;在家里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向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则刘病日笃:一天天4、形容词做名词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人凡在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四、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到至于成立:成人自立九岁不行:不能走路后刺史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臣以供养无主:无人来做臣欲奉诏奔驰:奔走效劳臣之辛苦:辛酸苦楚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申诉苦衷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幸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谦言私爱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今臣亡国贱俘: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2、省略句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之职3、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身告诉不许:被允许4、倒装句<2>状语后置臣具以表闻:臣在表中一一呈报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为这样;我的拳拳私心是不能放弃奉;远离祖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必修5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补救6.聊.乘化以归尽姑且7.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8.悟已往之不谏.挽回9.饥冻虽切.急迫10.恨.晨光之熹微遗憾11.幼稚盈.室满12.犹望一稔.庄稼成熟13.时矫.首而遐观..举;远望14.景翳翳..以将入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整理

陈情表1. 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又”)2. 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二)词类活用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人)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10. 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13.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优秀的人才1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坐动词,离开15. 凡在老故。
故老,形容词做名词,年纪发的人(三)文言固定句式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文常整理
一、归去来兮辞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7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代表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等
二、逍遥游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又名《南华经》哲学、文学著作。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后学。
其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姓庄,名周。
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劝学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所作,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
善用比喻,说理透彻,气势恢宏。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也是一个集大成者。
荀子主张性恶论。
四、原毁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
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代表名篇有《原道》《师说》《杂说》等。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五、邹忌讽秦王纳谏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
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
经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分为12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
六、烛之武退秦师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是《左氏春秋转》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是我国著名散文作品。
七、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
八、鸿门宴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年表。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
它达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九、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十、苏武牧羊
本文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