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染病相关知识
初二生物传染病知识点

初二生物传染病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生物传染病知识点初二生物传染病知识点生物传染病知识点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精品课件

B.HIV D.蚜虫
7、 甲流和蛔虫病的病原体分别属于( )
A.细菌和病毒 B.寄生虫和病毒
√C.病毒和寄生虫 D.病毒和细菌
8、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在机场、码头和车站 有 些人戴口罩,其目的是( )
A 控制传染源
√C 保护易感人群
B 切断传播途径 D 以上都对
9、为了防控甲流,教育部门纷纷决定各校暂不举行 开学典礼、取消军训,这种措施属于( )
• 细菌性传染病 • 病毒性传染病 • 寄生虫性传染病 • 真菌性传染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被称为病原体
资料分析1: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 涕、唾液和痰液中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 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 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 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接触过流感患者及其用品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 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请你归类
病毒 细菌 真菌
病原体
寄生虫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
按传染途径分类
传染病类型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肺结核、麻疹、百日咳
消化道传染病 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
血液传染病 乙肝、疟疾、流行性乙脑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沙眼、狂犬病、破伤风
传染病四种类型(按病原体分):
• 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 D、水痘、胃癌、疯牛病
√ • 2、家人患肝炎期间,为切断传播途径,应该( )
• A、隔离并彻底治疗病人 B、 对病人的餐具进行消毒
• C、不随地吐痰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知识点归纳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多。
其中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防范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直接或间接传播,通过飞沫、血液、精液、唾液、排泄物等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繁殖生长,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而发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二、病原体分类1. 病毒: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2. 细菌:如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
3.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马尔尼菲菌等。
4. 寄生虫:如疟原虫、绦虫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1.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咳嗽喷嚏时将细菌和病毒传染给他人。
2. 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加强锻炼、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等,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3. 接种疫苗: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许多传染病,如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
四、常见传染病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
2. 痢疾:由弯曲杆菌引起,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休克等。
3. 感染性腹泻:由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症状为腹泻、呕吐等。
4. 肝炎:由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症状为黄疸、恶心、肝区疼痛等。
5.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症状为发热、盗汗、咳嗽、咳痰等。
五、病原体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如麻疹、流感、肺结核等。
2. 食品、水源传播:如痢疾、霍乱等。
3. 接触传播:如寄生虫感染、性传播等。
六、传染病的治疗1.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2.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3.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4. 抗寄生虫药物:如吡虫啉、甲硝唑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本章内容概览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某些传染病至今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传染病时,首先根据具体实例认识传染病及其特点,然后通过分析具体的传染病实例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制订出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可以提高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
学习免疫时,首先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又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然后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使我们对免疫有了一定的理解;最后又介绍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
这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传染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2.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3.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及功能。
4.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5.计划免疫与艾滋病。
本章难点:1.如何防治传染病,说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一什么是传染病1.传染病(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病原体: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教材第73页“插图”全解(图8-1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能引起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可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梳理与检测题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认识传染病一、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比较项目传染病非传染病原因由病原体引起由自身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或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不传染、不流行举例流感、蛔虫病、腮腺炎、肺结核等心脏病、近视眼、脑血栓、龋齿、贫血等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A.近视B.流行性感冒C.“非典”D.艾滋病2.(2019·广东模拟)“糖丸爷爷”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就是嗜神经病毒,下列疾病的病原体与它最相似的是(A) A.流感B.扁桃体炎C.疟疾D.肺结核3.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分类,说法不合理的是(B)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C.流行感冒是通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的D.狂犬病属于传染病4.在下列的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A)A.乙肝病毒B.老鼠C.蝇D.蚊5.流感患者及其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分别属于(C)A.传染源、细菌B.病原体、病毒C.传染源、病原体D.病原体、细菌6.下列动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B)①草履虫②蛔虫③血吸虫④老鼠⑤苍蝇⑥疟原虫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⑤⑥7.艾滋病除通过性传播外,还通过(B)A.水源传播B.输血传播C.空气传播D.握手传播8.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B)A.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原体就是传染源D.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9.传染病与一般疾病的区别是(D)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0.(2019·十堰二中模拟)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D)①狂犬病②乙型肝炎③腮腺炎④淋病⑤病毒性感冒⑥心肌梗塞⑦艾滋病⑧近视眼A.①③B.②④C.⑤⑦D.⑥⑧11.下列几种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C)A.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B.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C.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肝炎D.糖尿病、艾滋病、天花、龋齿12.(2019 ·威海乳山期中)下列关于病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A.传播疾病的人或动物B.所有的细菌C.导致生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D.不可能是真菌13.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部疾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A.近视眼不属于传染病,而结膜炎属于传染病B.近视眼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而结膜炎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D.近视眼和结膜炎都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14.(2019·乐山)2019年5月13日,江苏省东台市发生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丙型肝炎的事件。
八下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图文

八下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一、疾病定义传染病,简称传病,是指由感染源直接或间接传给易感者,在某些特定时期,因可感染病原体在易感者体内生长繁殖并引起机体变化,从而导致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异常以及相应的病理变化。
严重的传染病不仅威胁人体健康,还会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二、常见传染病种类1.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猪流感等。
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2.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痢疾、结核病、性病等。
细菌性疾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有通过空气、食物、水和接触传播等。
3. 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真菌性疾病的传染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者受污染的环境、器具、衣物,食物等介质传播。
三、传染病预防1.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指通过个人防护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加强锻炼、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等。
2. 环境消毒环境消毒是指对污染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杀死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主要环境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指通过接种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疫苗预防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
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通过加强食品质量监测、严格控制食品加工、销售和标识等,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预防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疫情,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增强健康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学习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和方法,配合政府和社会的综合防控措施,共同构筑起抗击传染病的健康防线。
八下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

八下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第一部分:什么是生物传染病生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生物传染病有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特点。
第二部分:生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生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
1. 直接接触传播:生物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例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流感和麻疹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2. 空气传播:生物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病原体颗粒传播给他人。
例如,结核病菌可以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
3. 食物传播:生物传染病可以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例如,霍乱和沙门氏菌感染可以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传播。
第三部分:生物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生物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2. 加强免疫力: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分、污染的食物,注意饮用安全水源。
4.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减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第四部分:生物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快速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3. 加强疫苗研发和推广: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提高疫苗的研制水平,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保护公众的健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计划免疫及艾滋病

第2课时 计划免疫及艾滋病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5-
(3)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如果研制成功,这 种疫苗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有效吗? 无效 。 (4)目前,青年大学生正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为防 止艾滋病在大学校园的继续蔓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你的建 议: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即可)。
第2课时 计划免疫及艾滋病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
3.举例: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结核 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 以预防 百日咳 、 白喉 和 破伤风 这三种疾病。 4.历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 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刚一出生,医 院就给接种 卡介苗 和 乙肝 疫苗。婴儿满月后,要到 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指定的社区医院保健科办理接种登记, 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按婴儿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3-
4.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下列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A )
第2课时 计划免疫及艾滋病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4-
5.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 健康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 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请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考虑,艾滋病病毒(HIV)属于 病原体 ,是 一类不具有 细胞 结构的微生物。 (2)将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 属于 控制传染源 。
第2课时 计划免疫及艾滋病
自主预习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上课课件1

由血吸虫引起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二、常见的病原体
病原体:引起传染 病的细菌、病毒和 寄生虫等生物。
艾 滋 病
HIV立体模式图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结 核 杆 菌
蛔 虫 病
结 核 病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表(一)常见的传染病
() (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
请你指出以上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通过这一节课的 学习,你学到了哪 些知识?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流行性感冒 水痘 肺结核 手癣、足癣 蛔虫病 血吸虫病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由结核杆菌引起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流行性感冒 水痘 肺结核 手癣、足癣 蛔虫病
由(皮肤癣菌)真菌引起
血吸虫病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就是 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够在人与人之 间或人与动物之 间传播的疾病。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下列常见 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 水痘 肺结核 手癣、足癣 蛔虫病 血吸虫病
初中生物人教版《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课课 件1
通加风强好身,体空锻气 爽炼、,病充菌足跑休。 正息确,使消用除消恐毒
热点01 传染病及其预防-2022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原卷版)

热点01 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梳理】1.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感念。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抗原概念: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6.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
下列关于新冠肺炎及其防治说法错误的是()A.COVID-19 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B.新冠肺炎能在全球蔓延是因为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C.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染人群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可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因为血清中有相应的抗体2.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划免疫只能预防部分传染病B.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计划免疫所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D.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3.关于新冠肺炎的预防,下列做法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匹配的是()A.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B.支援武汉的医生注射胸腺肽——保护易感人群C.对环境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D.建议大家打新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4.下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属于传染源B.乙属于易感人群C.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D.乙可注射卡介苗预防流感5.人体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免疫力D.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6.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体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件:下册 第8单元 第1章 第1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共45张PPT)

[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判断属于哪个基本环 节,再判断对这个环节采取的措施。
1.H7N9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D ) A.携带 H7N9 禽流感病毒的家禽 B.H7N9 禽流感患者 C.患病的鸟类 D.H7N9 禽流感病毒
2.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学上称之为( B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7 . (2018·北 京 ) 下 列 防 治 流 感 的 做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A )
A.患流感后一定要大量服用抗生素 B.患流感后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C.患者在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D.注射流感疫苗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8.传染病流行期间,当地政府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的 紧急措施不包括( D )
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作为应急设施 B.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 群聚集的活动 C.封闭被传染源污染的公共饮用水 D.停止一切活动
17.(2017·江苏宿迁)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 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
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蚴属于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18.人喝了含蛔虫卵的生水或者用沾了含蛔虫卵的 手去拿食物等都可能感染蛔虫病。下列预防蛔虫病的措 施不正确的是( D )
常锻炼外。还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了“刷卡”锻炼的活动,
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C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促进抗体产生
解析:锻炼的目的是增强易感人群的身体抵抗力,
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
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知识点生物传染是现代社会中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在八年级下册的生物教学中,老师通常会讲解一些生物传染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就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知识点进行讨论。
一、病毒传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命体,因其独立生长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而被称为“原核内寄生体”。
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传染给人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保持房间的通风通气。
此外,患者应佩戴口罩,并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二、细菌传染细菌是一种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命体,它们可以通过食物、污染的饮用水等途径传染给人类。
预防细菌传染的方法有很多,如多喝开水,定期洗手,保持我们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等。
如果感染了细菌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同时做好传染预防工作。
三、真菌传染真菌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微生物生命体,它们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者食品、水源传染给人类。
举例来说,脚气病就是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这类感染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多穿透气鞋袜,并且尽量避免裸露脚丫长时间暴露在湿气中。
在内衣、被子等物品曝晒之后,更要注意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洗。
四、寄生虫传染寄生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蚊叮、食品、宠物等途径传播病原体给人类。
在夏季为日常生活中,蚊子会叮咬我们。
我们应该穿长袖长裤并涂抹驱蚊液或驱蚊片。
在食品方面,我们要选择有保障的地方购买食品,同时注意洗涤清洁。
在养宠物的时候,要定期的对宠物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染。
五、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现象,我们应该成立相应的疾病防治机构,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开展有关健康教育,推广疫苗接种等科学的预防措施。
同时对于病人,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结语生物传染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长期性问题,预防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成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等各种措施都可以预防生物病原体传染。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
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1)控制传染源。
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
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
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6.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者。
8.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9.传抱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熏染后免疫。
10.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1.再燃是指当传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整规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埋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育,使体温再次降低,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景遇。
12.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规复期后,已不乱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育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景遇。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学分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规复期。
(体力、消化道、黄染)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定量办法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病毒知识点生物病毒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微生物,通常较小,只有10至300纳米的大小。
病毒非常火爆,因为它们是许多人类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关于生物病毒的知识点。
结构与组成病毒通常由一个包裹着基因物质(DNA或RNA)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这个包裹着基因物质的蛋白质外壳通常称为病毒衣壳。
在某些状况下,病毒衣壳可能会有其他成分。
有些病毒还拥有一个借助于宿主细胞来作为自己完整衣壳的膜。
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 空气传播 - 病毒常通过飞沫(例如从咳嗽或打喷嚏中产生的液滴)传播。
一些病毒也可通过经由空气的小颗粒或被呼吸等方式传播。
2. 食物及水传播 - 病毒可在未加热的食物和水中存活。
当人们食用没有适当烹饪的食物或者喝了被污染的水,他们可能会患上相应的病毒感染。
3. 直接接触 - 当人们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皮肤、衣物、用具等物品时,也可能会受到感染。
这是因为病毒有可能残留在上述物品上,等待着下一个宿主。
症状及检测当人类感染病毒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1. 发烧2. 干咳3. 喉咙疼痛4. 肌肉疼痛5. 头痛6. 疲劳7. 病毒感染后,其病原体通常会出现于与症状相对应的基因测试中。
预防及治疗目前,针对许多病毒的治疗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水平等均可帮助预防病毒感染。
限制接触、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进食未加热的食品和喝未经消毒的水也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结论虽然生物病毒令人望而生畏,但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如有任何症状或疑虑,建议咨询医生并寻求适当的医疗建议。
生物学课外知识传染病的分类

生物学课外知识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category A infectious diseas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报告防疫站。
上述规定之外,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办法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发布、实施。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置。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
鼠疫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
因此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
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
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如果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发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
临床表现为发烧、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偏向。
都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
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为两头钝圆、两极浓染、椭圆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抱, 有英膜, 兼性需氧。
在普通培育基上生长良好但缓慢,在陈腐培育基及化肤病灶中呈多型性。
培育最适宜温度28~30 ℃,最适宜pH 值为。
本菌菌体含有内毒素,并能产生鼠毒素和一些有致病作用的抗原成份。
己证明有18种抗原,即A-K、N、O 、Q 、R 、S 、T 及W(VW),其中F、T及VW为最主要抗原,为病原菌的特异性抗原。
F为荚膜抗原,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检测其中的F1可用于本病的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护作用。
V和W抗原为菌体表面抗原,为本菌的毒力因子,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T抗原即鼠毒素,存在于细胞内,引发局部坏死和毒血症,有良好的抗原性,人和动物感染后可产生抗毒素抗体。
传染病生物知识点

传染病生物知识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生物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
1. 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其中,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2. 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等。
间接传播包括通过物体、食物、水源等媒介传播。
3. 感染过程:感染传染病的过程一般包括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感染源是指患者或带菌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传播给易感人群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4. 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人体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实现。
天然免疫是先天性的免疫反应,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获得。
5. 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通过引入病原体的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常见的疫苗有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6.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
流行病学可以通过调查病例、分析数据、制定控制措施等方法来帮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7.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群体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
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原体等;群体防护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者、消毒等;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卫生设施建设等。
8. 全球卫生安全:全球卫生安全是指维护全球范围内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措施。
全球卫生安全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9. 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抵抗能力。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加大传染病的治疗难度。
10. 全球疫苗联盟:全球疫苗联盟是一个国际组织,致力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疫苗的可获得性和使用率,为全球范围内预防传染病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
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
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
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
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
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
另有同名电影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
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
睛发红等。
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