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1课《无端崖之辞》优秀教案(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1课《无端崖之辞》优秀教案(4页)《庄子》无端崖之辞教案教学目标:1、研读1、3、7则,疏通文言,积累重点字词。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3、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导入: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处穷闾厄巷,却能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乐在其中。
他的世界总是那么扑朔迷离,《逍遥游》中“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秋水》中沾沾自喜,欣然向若的河伯。
确实一位神人!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看似荒诞,不着边际,虚无夸张的话。
这也就是咱们这课为什么被称之为“无端崖之辞”。
(解题)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中却蕴含有大智慧。
那么,庄子的大智慧中,到底包含着他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的智慧吧! (教学目标出示)任务一:研读第7则寓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实我们上节课在了解庄子其人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庄子和惠子论辩的小故事。
濠梁之辩,鼓盆而歌正是有了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质问,才有了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正是有了惠子说“尊夫人不幸去世,你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做太过分吗!”才有了庄子人之生死像四季轮回一样自然的论辩。
可以说正是惠子的质问擦出了庄子思想的火花,虽然二人政见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任务二:研读第1则寓言“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二)结合课下注释及《全品》疏通文意,注意划线的字词。
《先秦诸子选读》之《庄子》《无端崖之辞》
于是伯昏无人便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再背转身 来慢慢往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来射箭。 列御寇伏在地上,吓得汗水直流到脚后跟。
伯昏无人说:“一个修养高尚的‘至人’,上能窥测青天,下能潜入 黄泉,精神自由奔放达于宇宙八方,神情始终不会改变。如今你胆战心惊 有了眼花恐惧的念头,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难了吗?”
2、列子为射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 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 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 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的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 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 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
提示:狭隘、贪婪、自私的人往往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庄子一生淡泊名利, 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以凤凰自比, 志当高远。不为名利所羁绊,追求心灵上 的自由和快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和自在。 这岂是贪名逐利者所能体会得到的!
任国公子做了巨大的鱼钩以及巨大的黑钓绳,用五十头阉割过的牛做钓饵,蹲在 会稽山上,把鱼竿投向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一年过去了却没有钓到一条鱼。可不 久就有一条大鱼吞了那鱼饵,牵动着巨大的鱼钩,陷没向深水里游去,它奔驰簸荡而 展开鱼鳍,激起的白色波浪像山一样高大,东海里面的水都震动了,发出的声音响亮 可怕就像鬼神的声音一样,威震千里。任国公子钓到了这条鱼,剖开它做成干肉,从 钱塘江往东,从九疑山往北,没有谁吃这鱼吃不饱的。
高中语文无端崖之辞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端崖之辞》人物简评引入:逍遥的神人——庄子庄子(约前369~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
有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代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
据《庄子 ?外篇 ?秋水》记录,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
庄子以宁为泥里玩耍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
他一世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安静无为,向来过着足不出户的隐居生活。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靠外力而能成就一种逍遥自在境地;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拥有同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进而与宇宙相一直;庄子倡导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服从自然的法例,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行的涵养,德行充分,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畅的存亡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容貌,天赐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由于好恶而伤害自己的天性。
他以人的完好生命为起点来思虑人应当度过一个如何的生活旅途。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世贫寒落魄,却能超越贫穷乐在此中,庄子能说会道,特别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苛刻的嘲讽和奚落。
他的所作所为,常常令人目瞪口呆,又令人赞不绝口。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特别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建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心里深处隐微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重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供给了一块能够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任性的,是适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约束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教课目的: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别句式。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24
君乃.言此
(6)乃设 家九祭宾无于忘廷告,乃.臣翁乃.敢上璧
樊於期乃.前
25
答案:(1)回头 拜访 照顾、顾虑 只是,不过 岂,难 道 考虑 环视 (2)做宰相 互相 宰相 辅佐、帮助 貌相 (3)路过 过失 犯过错 责备 指出过失 超过 (4)增加 水漫出来 利益、好处 更加 (5)介词,相当于“替” 语气 词,表示疑问 连词,因为 介词,相当于“因为” (6)副词, 相当于“竟然” 副词,相当于“才” 代词,相当于“你的” 副词,相当于“就”
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 很久了!’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
言之矣!” 顾:回头。从者:跟随自己的人。郢人: 谁可以说话了!”郢地人。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垩:白色土。漫:污、弄脏。匠石:名为石的工匠。运斤成风: 挥动斧头呼呼生风速度极快。斤,斧头一类的工具。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 1.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自己的人
曰:“郢人垩漫其鼻端, 说:“有一个郢地人,白色的垩土弄脏了他的鼻子尖,大小厚
若蝇翼,使匠石斫 薄像苍蝇的翅膀一样,他让一位名字叫石的工匠来砍掉
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它。名为石的工匠挥动斧头呼呼生风速度极快,放手砍下去,
窥.( 巨缁.( 鸱.( 醴.( 辁.( 惮.(
)青天 )
)鸟 )泉 )才 )赫
13
期.( )年 鲵.( )鲋.( ) 破痈.( ) 得车数乘.( )
声侔.( ) 为儵.( ) 相.( )梁 濠.( )梁
答案:è kuī zhuó zī ɡān chī yuān chú lǐ xī
quán shùn dá jī móu ní fù shū yōnɡ xiànɡ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无端崖之辞》
知识抢答——庄子其人Fra bibliotek1、庄子属于先秦道家 学派?
2《庄子》一书的别名叫 《南华经》?
3、庄子最重要的篇章是《逍遥游》?
4、后世将他与 老子 并称为“老庄”,他们 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
5、请说出《庄子·逍遥游》中下面句子的上 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一、无端崖之辞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 履危石,临百仞之渊, 后退的样子
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三分之二。也有
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 说十分之二
地,汗流至踵。
使……走上前
伯昏无人曰:“夫 到达最高境域的人。
至人者,上窥青天,下 向上、向下。
潜黄泉,挥斥八极,神 意气奔放
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 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 夫。”
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 站着脸色都没有
变
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
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 对象,目标
没有用来……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的……
庄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奇”,请 同学们细读这则寓言,把你认为 “奇”的地方说出来。
一、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二、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再平常 没有了,却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 三、“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垩而鼻不伤”,又奇。 四、“郢人立不失容” 。 五、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 到什么启示?
以“郢人斫垩”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 庄子与惠子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庄 子对惠子的深切怀念和知音难觅的遗憾。 告知我们知己难求,遇到要好好珍惜。
请说出结成“知己好友”的相关 人物
1、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之交) 2、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3、刘备关羽张飞(生死之交) 4、俞伯牙和钟子期(知己之交)
一、无端崖之辞-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一、无端崖之辞-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无端崖之辞的背景和内涵,理解其对道家思想的贡献。
2.归纳和整理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道家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提取论述出的基本观点并情境推演能力,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无端崖之辞背景和内涵,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
2.加深对道家思想的认识,挖掘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提高策略性思维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问题提出、小组讨论以及整体研讨,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2.合作式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观点不同时讲求分工合作,促进结论的达成。
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无端崖之辞的背景和内涵1.回顾、分析先秦诸子的地位和影响力。
2.教师讲授无端崖之辞的背景和内涵,以概括成要点。
背景:无端崖是指在崖上任意走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所借鉴。
内容:(1)追求无为而治,传达“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2)相信自然的力量,强调人要顺着自然之道去行事。
(3)意味深长,话中有话,寓意不可测。
3.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学生提问和回答,教师及时解答。
第二节探究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教师讲解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概括成要点。
(1)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是“道”,“道”的根本是“无”。
(2)道家认识有些是对立的,它们在人们批判辩证法时必须得到充分的表现。
(3)道家的伦理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达到不同的目的。
2.小组讨论,教师监督和指导探究。
小组发言表明观点,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和补充错误观点。
第三节归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归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列举范例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整理。
小组发言介绍自己的生产内容。
第四节情境推演无端崖之辞1.教师提供情境,让学生根据无端崖之辞的内容进行推演。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实现大志 无心而钓——得 强求必不得 任公子钓大鱼 有心而钓——难 顺应自然 使秦而富为了名利 曹商舐痔处闾而穷不择手段 丧失尊严为人不齿 无端崖之辞 违反自然之道 得金而贷 涸辙之鲋 说大话,讲空话 激水迎子 遭人唾弃 庄子见疑 讽刺权迷心窍之人 惠子相梁鹓 飞天 鸱鹰多虑阐明轻视权贵之心
阶 段 1 阶 段
阶 段 2
一、无端崖之辞
3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郢 (Yǐnɡ)人 . 垩 (è )漫其鼻端 . 太暤 (hà o) . 骛 (wù )扬而奋鬐 (qí ) . . 声侔 (mó u)鬼神 . 恂 (shù n)目 . 匠石斫 (zhuó )之 . 五十犗 (jiè ) . 怵 (chù )然 . 惮 (dá )赫千里 .
惠子之墓(经过,动词) 庄子送葬,过 . 午已昏(偏过,动词) (4)过日过 .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动词) . 之盈贯(拉开,动词) . 引 引 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动词) . (5)引 以为流觞曲水(引来,引导,动词) 引 . 喻失义(称引,引用,动词) 不宜妄自菲薄,引 .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相与遇于浑沌 之地 ..
寓言人物的名字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今义:糊里糊涂
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日 凿一窍(名词作状语,每天) . (2)离而腊 之(名词作动词,做成干肉) . (3)一悟 万乘之主而从 车百乘者(均为使动用法,使……醒悟,使……跟从) .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 我哉(使动用法,使……活) . (5)惠子相 梁(名词作动词,做相) .
高中语文5.1无端崖之辞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概
说
作家(zuòjiā) 作品
一、名句背诵
高考(ɡāo kǎo)档案
美文共品
浙江卷
2015 年 高考 课标全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卷
课标全
2014 年
国Ⅱ卷
高考 江苏卷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指 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就像
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
样。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
子·逍遥游》)
第六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概
说
作家(zuòjiā) 作品
高考(ɡāo kǎo)档案
学习本单元课文需要结吅庄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佑上把握庄子的忠想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单元概说作家作品高考档案美文共品庄子生卒年丌详活动年代多约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戓国旪期宋国蒙人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第一页,共35页。
单元
(dānyuán) 概说
美文共品
大纲
2013 年
全国卷
高考
江苏卷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
分, 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庄子·逍遥
游》)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庄
《《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 风俗,其不可与经 于世亦远矣。
小说:偏颇琐屑的言论 干(gān):请求,求取 县令:一县之长 是以:这是因为 风俗:传闻,传说 经于世:管理世事
这则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还用了对比、衬托的
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来刻画目 标远大、干大事业的任公子形象。
的是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 道家学派的代表 • 极其博学的人 • 特立独行的人 • 崇尚自由的人 • 提倡回归于自然、本真的人 • 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人 • 非常善于运用寓言说理的人 • 语言风格汪洋恣肆的人 • …… • ——眼极冷,心极热的人(鲍鹏
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 候》)
个以课 什及堂 么你思 样自考 的己: 人的结 。积合
2.《庄子》产生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成语,请查找资 料,解释下面成语的意义(写在作业本上拍照上 传)。
相濡以沫、庄周梦蝶、鼓盆而歌 坎井之蛙、对牛弹琴、涸辙之鲋 望洋兴叹、呆若木鸡、越俎代庖 邯郸学步、鹏程万里、东施效颦
《庄子》中的成语
相濡以沫:比喻亲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 助,延续生命。多用于形容夫妻感情深厚,共渡难关。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 奇文有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但不能传达对 社会、人生有害的信息,不能流于荒诞。
(3)课外拓展:由庄子到李白
庄子,是思想家,又是诗人;李白,是诗人, 又是思想家。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李白;李白,是 盛唐时期的庄子。
庄子与李白的作品有着五个方面的共同特色: 丰富、奇幻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直率、质 朴但却豪放、恣纵的语言;超凡脱俗的意境;深刻 的思想或讽刺、辛辣的笔触。
高中语-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1 无端崖之辞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以德报善,南、北二帝付诸行动,每天为中央之帝凿出一窍。按理说,七 窍凿成,功德圆满,应该皆大欢喜。如果是如此结局,本篇将是味同嚼蜡的平 庸之作。出乎意料的是,浑沌本来按其本性生活,活得好好的,却因为被凿出 七窍而致死。主观上的感恩图报,变成了客观上的恩将仇报,这一结局令人 目瞪口呆,啼笑皆非。这种反讽效果正体现了《庄子》寓言虚幻、夸诞、浪 漫之奇。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阅读本文七则寓言,结合有关资料,简要谈一下庄子寓言的突出特点。 提示《: 庄子》全书共有一百多个寓言,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思想是一种很好的也是特殊的方式,有意会之妙。庄子 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庄子之文多“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 崖 之辞”,即以超现实的虚构、诡怪奇异的想象、荒唐无稽的言辞编织荒诞 虚妄的故事 ,表现不同寻常的理念。“以寓言为广”是庄子散文经常采用的创 作手法,庄子“著书十万余言,人物天地,皆空无事实”。在庄子看来 ,寓言故事 比抽象的思辨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 言 的 作家。从本文所选的七则寓言看,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 臆 想 的产物,其目的,不过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他们的躯壳。所以,庄子 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 气 魄 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 的个性化的叙述风格。诸子寓言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 车愈多。
译文:秦王有病召见医生,把毒疮疖子弄破的得到一辆车子,舔痔疮的得 到五辆车子。治的病越下作(越脏),得到的车子越多。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新课标版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
—《庄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积累选文1字音字形,归纳积累典型文言 现象,提高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合作探讨、课堂交流文段的内容及寓
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蓄积博大、不自满的精神,深入领会学无止境、力求
上进的思想观点。
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看看预习 情况。(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2、海神若的话阐述了什么道理?他又 是如何阐述的?
地域、时间、所受教育 蒙蔽
超 越 自 我 、 不 应 自 满
道 理 :
—— —— ——
自多 _
→人 ← 突破
海神若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却未尝以此
修 辞 :
海神→天地 四海→天地 比 → → 中国→海内 喻 人类→万物
←
小石小木→大山 礨空→大泽 稊米→大仓 毫末→马体
jīng sì zhǔ shǎo fú dài
泾
涘
渚
lěi
少
tí
弗
cuì
殆
dǔ lǘ shàn
笃闾Leabharlann 礨稊卒禅
齐读课文,然后归纳探究文中重点字 词句
重点实词: 旋: 野语: 笃: 丑: 过: 多: 中国: 号:
殆: 大理: 比: 卒:
危险
大方之家: 已: 虚: 礨空: 豪末:
懂得大道理的人
转
俗语
制约 所 超过
鄙陋 赞许
大道理
停止
“墟”,处 小土堆
“庇”,遮蔽
虚词:
于: 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拘于虚也。 被 今尔出于崖涘。 从 莫大于海。
比
词类活用:选出用法不同的一个 ( D)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端崖之辞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
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
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以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
庄子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知识分子。
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所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源出于老子,又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魏晋以后,与老子并称“老庄”。
背景扫描战国时代,各种学派纷纷登台表演,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老庄的道家学派,与儒家和名家学派是相对的,尤其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的尖锐批判。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立场是鲜明突出的。
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排除一切功利目的和一切人为的桎梏,清静无为、逍遥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就产生了。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重点是欣赏庄子的散文。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有五十二篇。
西晋著名学者郭象加以删定,并注释了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内篇有七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有十五篇,包括《田子方》《秋水》等;杂篇有十一篇,包括《徐无鬼》《外物》《列御寇》等。
郭象注精深、独特,为历代所推崇,因此该本唐代以后广为流传,渐渐成了定本。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内篇基本上出自庄子本人,外、杂篇则基本上出自庄子的后学。
《无端崖之辞》讲了七个小故事,思想高远,手法奇特。
庄子善于讲故事,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蕴藏在这些故事里面。
庄子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一 无端崖之辞 教案1含解析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解读 教师点名提问 针对学生的预习,设计合理的问 题,学生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激情展示和高效评价
学生齐读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学生脱离导学案回答问题
检查学生的预 习效果。
发挥学生学习
小组的优势,让学生 学生学习小组起立讨论。
独立思考,达成共
识。
学生展示小组
1
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
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二、读准字音
郢(
) 垩(
)
斫(
)
儵(
)
缁(
) 犗(
)
会(
)稽
期(
)年
錎(
) 骛(
)
鬐(
)
侔(
)
腊(
) 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先秦的文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字词方面有难度,但课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 字词问题可以独立自行解决,要给学生时间预习才可以达到疏通文意的效果。对于文章 的奇妙艺术和深刻的思想智慧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的吃力,老师的 讲解好引导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在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讲解相互配合下,才能到达到真 正授课的目的。
预习设计: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看注解,将不理解的部分用红色笔加以标 注。在利用手头的字典查询,把还不懂的问题再加以标注,等待课堂上解答疑惑。
【课前预习】 一、自主学习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端崖之辞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
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
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以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
庄子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知识分子。
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所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源出于老子,又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魏晋以后,与老子并称“老庄”。
背景扫描战国时代,各种学派纷纷登台表演,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老庄的道家学派,与儒家和名家学派是相对的,尤其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的尖锐批判。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立场是鲜明突出的。
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排除一切功利目的和一切人为的桎梏,清静无为、逍遥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就产生了。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重点是欣赏庄子的散文。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有五十二篇。
西晋著名学者郭象加以删定,并注释了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内篇有七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有十五篇,包括《田子方》《秋水》等;杂篇有十一篇,包括《徐无鬼》《外物》《列御寇》等。
郭象注精深、独特,为历代所推崇,因此该本唐代以后广为流传,渐渐成了定本。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内篇基本上出自庄子本人,外、杂篇则基本上出自庄子的后学。
《无端崖之辞》讲了七个小故事,思想高远,手法奇特。
庄子善于讲故事,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蕴藏在这些故事里面。
庄子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
写意则意象浑厚,绘景则瑰奇非凡,状物则活灵活现,画人则形神毕现。
我们学习时要重点体味故事的内涵,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
《鹏之徙于南冥》先是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里有鲲、鹏、蜩、学鸠、冥灵、大椿等林林总总、千差万别的奇异景物。
作者反复运用对比,引出他心目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接着进一步阐述,只有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才能达到人生的大境界。
最后提出要把无用当做有用,才能实现逍遥游。
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中的艺术形象,从而把握庄子的人生境界。
《东海之大乐》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大的境界,只有摆脱种种局限,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
由于庄子强调直觉体悟,所以他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文章能够深入浅出,这是我们学习时应该多加注意的地方。
《尊生》提出了很值得重视、也很深刻的尊生思想。
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学习时应透过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恶乎往而不可》中,庄子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时会面临一些困境,我们应该从困境中发掘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除了领略庄子的哲思外,还应该关注文中形体残缺、畸变、丑陋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理解庄子的良苦用心。
一、无端崖之辞释文题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奇,他们善于运用奇特、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讲述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寄寓寓言故事中,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连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本课所录七则选文正体现了庄子学说的这一特点。
这些选文大都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运用夸张的手法。
明主旨本课所录七则选文,主要通过寓言故事来反映庄子的思想态度。
庄子笔下的寓言故事及寓言故事中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本课选文主要反映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表达了庄子对至高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气象的推崇与赞美,对荣华富贵、权势名利鄙弃的思想感情。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牵巨钩,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骛扬而奋鬐.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苍梧已.北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趣.灌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说.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反.于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夫处穷闾阨.巷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瞬 “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②陷 沉陷③鳍 鱼鳍 ④以 自 ⑤趋 趋向、奔向 ⑥悦喜欢 ⑦返 返回 ⑧隘 狭窄(2)一词多义①顾⎩⎪⎨⎪⎧ 顾.谓从者曰: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②引⎩⎪⎨⎪⎧ 引.之盈贯: 引.河水灌民田: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引.颈而鸣: 引.赵使者蔺相如:③适⎩⎪⎨⎪⎧ 适.矢复沓: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始适.还家门: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④干⎩⎪⎨⎪⎧ 饰小说以干.县令: 置之河之干.兮: 森然干.霄:答案 ①回头/顾念/考虑 ②拉开弓/引导,疏导/后退/伸长/延请 ③往/到……去/出嫁/舒畅 ④求,请求/岸,边/直冲(3)古今异义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②夫揭竿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疲劳;使疲劳,使劳累;操劳。
③饰小说..以干县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④背逡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⑤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
⑥于是..鸱得腐鼠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答案 ①虽是这样。
②指纶,钓鱼竿上的丝线。
③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④退却。
⑤都城。
⑥在这个时候。
(4)虚词归纳为⎩⎪⎨⎪⎧ 尝试为.寡人为.之: 吾无以为.质矣: 北海之帝为.忽: 为.国以礼:答案 前“为”读wèi,介词,替;后“为”读wéi,动词,砍/读wéi,动词,作为,当做/读wéi,动词,是/读wéi,动词,治理2.词类活用(1)郢人垩.漫其鼻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窥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凿一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而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商之所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悟.万乘之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用白色土(2)名词作状语,向上(3)名词作状语,每天(4)名词作动词,沉入水底(5)名词作动词,做成干肉(6)形容词作动词,相差很远(7)形容词作动词,不擅长(8)使动用法,使……活下去(9)使动用法,使……觉悟3.特殊句式(1)当是时,犹象人也。
(2)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3)我,东海之波臣也。
(4)措杯水其肘上。
(5)投竿东海。
(6)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8)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9)子何为者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判断句,(4)(5)省略句,(6)~(8)介宾短语后置句,(9)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