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性佝偻病

合集下载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中文名: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英文名:rickets and osteomalacia别名:临床表现症状:1.佝偻病其病理基础是矿化障碍,大量类骨质堆积导致骨质软化畸形由于病因不同,佝偻病发病时间不同,表现各异。

营养性佝偻病多出现在6~24个月婴儿,遗传性维生素D假性缺乏常在出生后2~3个月,而单纯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一般在出生后2~5年才有所表现。

佝偻病表现在骨生长和骨转换迅速的部位更为明显,在出生后第1年,生长最迅速的是颅骨、腕骨和肋骨。

表现为颅骨质软,指压后可凹陷,呈乒乓球样弹性感觉,颅骨四个骨化中心类骨质堆积向表面隆起形成方颅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也有类骨质堆积膨大成串珠肋,同时肋骨缺钙变软受肋间肌牵引内陷,而胸骨突出形成鸡胸。

膈肌长期牵拉肋骨,在前胸壁出现横形的凹陷即赫氏沟。

长骨骨端膨大突出,在腕、踝膝关节外尤为显著。

长骨骨干缺钙、软化因应力作用而弯曲,出现“O”形腿(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及胫骨下部前倾,成军刀状畸形。

严重佝偻病患者和婴幼儿佝偻病可因严重低血钙而出现手足搐搦,甚至可致全身惊厥、喉痉挛,发生窒息而死亡。

佝偻病除骨病变外还可出现腹胀腹膨隆食欲不振多梦、易惊、头部多汗、乳牙萌出迟缓、身高生长延迟而且非常易患感冒、肺感染。

过去常认为是由于骨质变软、胸部畸形、低磷血症使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功能所致。

近年认为与激素、维生素D的缺乏本身有直接关系,已证实125-(0H)2D3可调节人体对病毒感染和新生儿的免疫反应,抑制人体单核细胞相关病毒感染,促使单核细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转化,并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2.骨软化症因成人的骨骺每年仅有5%是新添加骨,必须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形成矿化不足的新骨,引起骨质软化,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随着骨软化加重,长期负重或活动时肌肉牵拉而引起骨畸形,或压力触及了骨膜的感觉神经终端引起明显的骨痛。

开始或间断发生,冬春季明显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加剧。

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

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

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1.引言1.1 概述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和肌肉无力。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佝偻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危害。

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尿液中特定物质的检测,帮助医生确定是否患有佝偻病以及评估疾病的程度。

这些指标包括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等。

血清钙是评估佝偻病患者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的吸收减少,血清钙浓度降低,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血清磷是评估佝偻病患者血液中磷酸盐浓度的指标。

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磷酸盐吸收减少,血清磷浓度下降,影响骨骼生长。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与骨骼代谢相关的酶。

佝偻病患者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通常会升高,这是由于骨骼发育不良导致骨重建增加所致。

25-羟基维生素D是判断维生素D缺乏的指标。

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无法充分合成25-羟基维生素D,血液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进而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通过对这些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佝偻病,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同时,这些指标也能帮助医生判断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能会有更加准确和简便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佝偻病,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基因检测等新兴技术也有望为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展开论述。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佝偻病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佝偻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并探究其病因。

其次,针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使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佝偻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介绍,来探讨实验室检查在佝偻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佝偻病

佝偻病

佝偻病百科名片佝偻病(Rickets)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 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佝偻病示意图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1、佝偻病病症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即使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现在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据报道,在南方,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的比率为2 0~30%,在北方就更高了,(20~45%,与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但是,有一点值得高兴,绝大多数都是轻中度的缺钙,重度缺钙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只是偶尔从一些乡下来的孩子可以看到类似鸡胸、O型腿等2、佝偻病的检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小儿佝偻病病主要辅助检查。

虽然,骨碱性磷酸酶没有血清25-(OH)D3和1, 25-(OH)2 D3灵敏和特异,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佝偻病的要求,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该项检查(省妇幼保健院就有开展这项检查),价格不是很昂贵,30~40元左右。

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扎手指验血,一般半小时就有结果。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U/L)预防或治疗的方法正常小于或等于200 每天一粒鱼肝油预防轻度200~250(不包括250)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中度250~300(不包括300)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重度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3、佝偻病治疗一、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首先,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针对婴幼儿的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针对婴幼儿的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针对婴幼儿的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作者:缪云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摘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指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体内的钙,磷代谢异常,导致不完全的矿化骨组织的生长,导致骨病变特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

【关键词】佝偻病;预防;治疗引言儿童是VitD缺乏高风险的群体。

发病的人群,不仅婴儿和年幼的孩子,还有青少年。

发病高峰年龄在6至18个月的婴幼儿。

根据国内数据显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维生素D缺乏症是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在北部地区,也有一部分是缺乏即使是在夏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婴幼儿,无论是夏天和秋天或冬天甚至是春天在北部地区都是不足的,中部地区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南部地区也比较好;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理想,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

体内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出现异常,尚未融合的骨干骺端软骨生长板钙化阻碍或延误所造成长骨干骺端增宽以及畸形,其畸形的典型表现为在生长期的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功能不全。

事实上,VitD缺乏的典型变化,可导致全身都现出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VitD 缺乏只是佝偻病的骨骼变化的典型改变;儿童在出现明显的佝偻病临床表现之前,体内的VitD缺乏已有几个月的时间,VitD严重缺乏则是典型的佝偻病的表现。

一、病因1光照不足、内源性合成减少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必须经过波长为296~315nm的太阳紫外光照射穿透,才能转化为VitD3前体,然后再迅速转化为VitD3。

这是体内VitD的重要来源。

人体内每日可合成VitD约200~400U。

过量的VitD3前体和VitD3又被阳光破坏,所以过度光照不会发生VitD中毒。

2外源性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谷类、蔬菜、水果中几乎不含VitD,乳类、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鱼类仅有部分海鱼的肝脏VitD含量较丰富。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VitD贮存于体内,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需要。

儿科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主任医师查房

儿科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主任医师查房
• 答: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 2 和 维生素D 3 ,前者存在于植物中,后者系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 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食物中的维生素 D在胆汁的作用下,在小肠刷状缘经淋巴管吸收。皮肤合成的维生 素D 3 ,直接吸收入血。维生素D 2 和维生素D 3 在人体内都没有 生物活性,它们被摄入血循环后即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 (DBP)相结合后被转运、贮存于肝脏、脂肪、肌肉等组织内。维 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方能发挥生物效应。
2024
感谢聆听
临床医师查房系列精品课件
汇报人:
2024/4/12
34
• (2)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 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
• (3)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直接作用于骨的矿物质 代谢(沉积与重吸收)。
• 根据目前对1,25-(OH) 2 D的全代谢过程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的研究,,25-(OH) 2 D已被认为是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一个激素的前体。
• 入院体检:体重8.5kg,身高75cm,消瘦貌,面容无特殊,方颅, 毛发稀疏,头围47cm,前囟0.5cm×0.5cm。鸡胸,肋骨外翻,可 见郝氏沟及肋骨串珠。心肺查体无特殊。腹部皮肤弹性稍差,皮下 脂肪少,脊柱腰段后凸查: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918U/L,血磷 0.93mmol/L,血钙2.55mmol/L,胸部、双下肢、左腕正位+脊柱 正侧位片示:长骨骨骺端凹陷,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 带增宽(>2mm),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骨皮质薄,胫骨骨干 弯曲畸形。尿钙定性(±)。肌酸激酶正常,PPD阴性。患儿母亲 血钙、血磷正常。肌电图示双侧腓总神经、左侧股神经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未见异常。

1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1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1例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凌曦华,李佳燕,吴 雯,范雨澄,常国营,李芸芸摘要 目的:报道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 L H )的治疗护理方法㊂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X L H 患儿的临床资料㊁治疗方法和护理过程㊂结果:患儿症状改善,用药4周后血磷浓度升高,顺利出院并建立长期随访㊂结论:X L H 是一种罕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发现㊁精确诊断㊁尽早治疗和规律随访,可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减轻下肢畸形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㊂关键词 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疼痛;护理K e yw o r d s X -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 r i c k e t s ;p a i n ;n u r s i n g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20.034 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 -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h a t e m i c r i c k e t s ,X L H )是由P H E X 基因突变所致的骨骼和牙齿矿化障碍性疾病,呈X 连锁显性遗传,是一种罕见的磷代谢失衡的疾病,发病率为(3.9~5.0)/10万[1]㊂P H E X 基因突变导致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 i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s 23,F G F 23)水平升高,使近端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下降,导致肾脏磷酸盐丢失增多,25-羟维生素D 出现1-α羟化障碍,进而引起低磷血症以及全身症状[2-3]㊂儿童期主要表现为生长障碍㊁进行性下肢畸形㊁不成比例身材矮小㊁牙矿化受损等[4],具有较高的致残㊁致畸率㊂2022年8月我科收治了1例X L H 患儿,经过多学科诊治及个性化护理,在使用2次布罗索尤单抗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㊂现将该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㊂1 病例介绍患儿,男,5岁10个月,3年前家长发现患儿下肢畸形呈 X形并逐年加重,伴有双膝关节㊁踝关节疼痛,当地医院建议骨科手术治疗㊂家属考虑多方因素后转至我院就诊㊂入院时查体:患儿身高92.8c m ,小于全国同性别同年龄儿童P 3水平,远低于全国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体重16k g,小于全国同性别同年龄儿童P 3水平,体质指数(B M I )为18.5k g/m 2,方颅㊁前额凸出㊁鸡胸,手腕脚踝膨出呈 佝偻病手脚镯 ,腿部弯曲,双膝外翻,牙齿短小,下门齿2颗缺如㊂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祖父祖母㊁外祖父外祖母㊁父亲及哥哥均无佝偻病表现㊂患儿母亲身材矮小,身高128c m ,双下肢畸形,双膝严重外翻,全身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未用药治疗,因行走受限,不能从事一般基金项目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和研究型医师创新转化能力培训项目,编号:S H D C 2022C R S 014B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项目,编号:S H S MU -Z D C X 20212800㊂作者简介 凌曦华,护师,本科,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佳燕㊁吴雯㊁范雨澄㊁常国营㊁李芸芸(通讯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㊂引用信息 凌曦华,李佳燕,吴雯,等.1例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23,21(20):2872-2873.体力劳动㊂经我院多学科会诊及相关影像学㊁检验及基因检测后明确诊断为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血磷0.82mm o l /L ,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提示P H E X 基因变异,来源于母亲携带㊂患儿经布罗索尤单抗注射治疗,完成4周治疗后出院,复查血磷1.12mm o l /L ,目前密切随访管理中㊂2 护理2.1 全面评估X L H 病人临床异质性大,在儿童和成年后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病情严重程度因疾病外显率差异而不同[5],全面准确地评估和检查是疾病诊疗的关键,也是进行全面长期随访管理的基础和必要条件㊂对患儿的评估重点在于因低磷导致的骨异常及生长迟缓,如佝偻病的体征,6m i n 步行试验评估患儿步态及活动力,牙齿缺失及牙釉缺损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磷㊁尿磷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旁腺素㊁25-羟维生素D 及F G F 23水平;影像学检查骨骼畸形情况,长骨弯曲程度,膝外翻程度,有无骨关节炎和/或附着点疾病;超声检查泌尿系有无结石或钙沉积;患儿因骨关节畸形造成的疼痛程度㊁睡眠情况及患儿心理状态等㊂2.2 用药护理布罗索尤单抗是针对F G F 23的重组人源性免疫性球蛋白G 1(I gG 1)单克隆抗体,能靶向结合并抑制F G F 23的活性,增加肾脏重吸收磷及血清活性维生素D 水平,改善骨骼矿化,减少骨骼疾病[6-7]㊂该药于2018年被欧盟和美国卫生当局批准用于治疗1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X L H 病人,2021年在我国国内获批用于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病人X L H 和成人肿瘤性骨软化症㊂该药物为溶液制剂,注射器抽吸后不需要稀释直接皮下注射使用㊂在开始该药物治疗前7d 需停用口服磷酸盐和活性维生素D 类似物,药品领回后存储于2~8ħ冰箱内,使用前提前30m i n 放置常温中复温至少30m i n ,且在运送和使用中不可震荡药物,以免影响药物稳定性,降低药效㊂使用乙醇棉片消毒药瓶橡胶塞,注入等量空气,缓慢抽吸药液后更换针头进行皮下注射,抽药和注射均不可使用碘制剂消毒㊂建立注射记录单,记录每次注射时间部位等信息,每次更换注射部位㊂注射后轻压注射部位止血,不可过重按压引起药物渗出,注射当日不可沐浴,擦拭避开注射部位㊂布罗索尤单抗为人工合成蛋白质,能减少㊃278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 2023V o l .21N o .2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传统使用磷酸盐口服治疗的副作用,且依从性好,开始每隔2周使用1次,使用2个周期监测生化指标,满足血磷水平升高等条件后,从第6周开始调整剂量,初始治疗周期为40周[8]㊂用药后需监测生化指标,每隔4周复查1次血磷水平㊂在一项布罗索尤单抗药物使用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用药后1年病人血磷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和尿磷有不同程度下降,且佝偻病程度有明显改善,但常见的为局部注射部位的皮疹㊁红肿等轻微反应[9]㊂2.3疼痛管理患儿有关节部位的不同程度疼痛,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 A C E)为1分㊂建议患儿减少活动,特别是负重活动,多卧床休息,以俯卧和侧卧位为主,减少因长期平卧位造成的脊柱疼痛;着整洁棉质病服,轻柔按摩小腿外侧肌群,减少患儿不适;控制患儿低头使用手机的时间,减轻因姿势不当造成的颈椎疼痛㊂2.4饮食和口腔管理X L H患儿因血清磷水平低,牙齿矿化异常,易出现牙周脓肿㊁牙周炎等㊂该患儿牙齿短小,排列不整齐,半年前因步态不稳摔跤,造成下门齿缺如㊂入院治疗期间指导患儿每日2次刷牙,3餐饭后漱口,进食营养丰富㊁高钙食物,如豆制品㊁奶类等,多吃新鲜水果㊁蔬菜,减少糖果等甜食㊂出院时指导患儿家长做好患儿口腔健康管理,每年两次口腔卫生及牙龈检查,记录牙脓肿数量及急性口腔感染的发作次数,尽可能在患儿12岁前完成正畸评估㊂2.5心理护理患儿身材矮小㊁生长发育缓慢,比同年龄儿童矮约20c m,且因下肢外翻,行走活动动作异常,但患儿智力发育及表达能力正常,故该患儿性格内向,依赖父母,主动交流少,各项操作治疗时哭闹多,配合程度较差㊂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日与患儿平视沟通,耐心倾听患儿讲话,鼓励患儿表达,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㊂在起始用药前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告知患儿用药的预期效果和治疗的步骤,鼓励患儿表达㊂注射用药时帮助患儿做好心理建设,等待患儿完全准备好后用药,使用减轻注射疼痛小技巧,分散注意力㊂住院期间患儿注射时配合好,依从性高且未哭闹㊂X L H患儿家长心理痛苦,特别是得知患儿突变基因来源于母亲后,患儿母亲自身疾病从未得到明确诊断,且无家族史,加之长子为正常儿童,因此对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非常震惊㊂考虑到母子同时治疗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患儿家庭无法承受,加之患儿父亲是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患儿母亲选择传统治疗方案即口服磷酸盐联合维生素D治疗,出于补偿心理将布罗索尤单抗的治疗机会让给孩子㊂医院及时联系社工部门和慈善机构,免除了患儿住院费用并争取到了后续治疗的部分经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儿家庭的焦虑和困难㊂出院前医护人员将该患儿的长期治疗计划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告知家长按日期进行,同时加强患儿出院后的营养和活动制度,定期复查,纠正骨骼畸形,提高生活质量㊂2.6遗传咨询X L H是发病率极低的磷代谢障碍性疾病,确诊后需对患儿及家庭进行遗传咨询[4]㊂本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如患儿母亲再次怀孕,需进行产前P H E X基因检测,以明确子代患X L H 情况㊂2.7长期随访患儿的随诊需要根据其病情变化和治疗状况作出长期计划,监测血磷㊁血钙等生化指标,双手腕关节和膝关节㊁骨盆㊁脊柱等部位影像学检查,判断佝偻病严重程度,以评价治疗效果㊂同时评估关节疼痛情况,评估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㊂因X L H患儿终身高受限,随访应准确测量身高,计算每半年生长速度㊂5岁以上推荐每年1次6m i n步行试验,评估活动能力,指导患儿日常活动程度和运动量[10]㊂在患儿转至成人科前过渡期需加强管理,对青春期㊁学习生活环境改变导致的用药调整进行指导,提高患儿生活质量㊂X L H是一种罕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给患儿的生长㊁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发现㊁精确诊断㊁尽早治疗和规律随访,可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防止下肢畸形的进展,增加成年后身高,改善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 B E C K-N I E L S E NSS,B R O C K-J A C O B S E N B,G R AM J,e t a l.I n c i d e n c ea n d p r e v a l e n c eo fn u t r i t i o n a la n dh e r e d i t a r y r i c k e t si ns o u t h e r nD e n m a r k[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2009, 160(3):491-497.[2] C A R P E N T E R T O,I M E L E A,HO L M IA,e ta l.A c l i n i c i a n'sg u i d et o X-l i n k e d 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J].J o u r n a lo f B o n e a n dM i n e r a lR e s e a r c h:t h eO f f i c i a l 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f o rB o n e a n d M i n e r a lR e s e a r c h,2011,26(7):1381-1388.[3] K I N O S H I T A Y,F U K UMO T OS.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 a n dF G F23-r e l a t e d 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 d i s e a s e s:p r o s p e c t f o r n e wt r e a t m e n t[J].E n d o c r i n eR e v i e w s,2018,39(3):274-291.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罕见病联盟,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6):501-506.[5] C H E S H E RD,O D D Y M,D A R B A R U,e ta l.O u t c o m eo fa d u l tp a t i e n t sw i t h 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c a u s e db y P H E X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 I n h e r i t e d M e t a b o l i cD i s e a s e,2018,41(5): 865-876.[6]I M E LE A,G L O R I E U X F H,WH Y T E M P,e ta l.B u r o s u m a bv e r s u s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a e m i a:ar a n d o m i s e d,a c t i v e-c o n t r o l l e d,o p e n-l a b e l,p h a s e3t r i a l[J].L a n c e t,2019,393(10189):2416-2427.[7] L I N G L A R T A,I M E LEA,WH Y T E M P,e t a l.S u s t a i n e d e f f i c a c ya n ds a f e t y o fb u r o s u m a b,a m o n oc l o n a la n t i b od y t o F G F23,i nc h i ld re n w i t h X-l i n k e d 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J].T h e 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2022,107(3):813-824.[8] N AM B A N,K U B O T A T,MU R O Y A K,e ta l.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o f b u r o s u m a bi n p e d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 sw i t h 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a:a p h a s e3/4o p e n-l a b e l t r i a l[J].J o u r n a lo ft h eE n d o c r i n eS o c i e t y, 2022,6(5):b v a c021.[9] P A L O I A N NJ,N E M E T H B,S HA R A F I N S K I M,e t a l.R e a l-w o r l d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b u r o s u m a b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X-l i n k e dh y p o p h o s p h a t e m i c r i c k e t s[J].P e d i a t r i cN e p h r o l o g y,2022,37(11):2667-2677.[10]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15(2):107-125.(收稿日期:2022-12-02)(本文编辑卫竹翠)㊃3782㊃全科护理2023年7月第21卷第20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犊牛佝偻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犊牛佝偻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1年第5期(总第384期)畜禽业疫病防治犊牛佝偻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王慧钢(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阜蒙123100)摘 要:犊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缺乏某一种或者几种营养物质就会发生疾病,其中佝偻病就是属于犊牛饲养阶段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类营养代谢病,主要原因是因饲粮配制不当导致犊牛体内钙磷及VD缺乏,临床上犊牛表现出软骨持续增长,骨骺不断增大,消化机能出现紊乱,导致钙化的骨骼受压而弯曲变形,犊牛出现难以正常行走、跛行等现象。

对犊牛的影响巨大,会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即使治愈,也会严重影响日后的犊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主要从犊牛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养牛业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帮助。

关键词:犊牛;佝偻病;发生原因;临床诊断;预防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5.071! 引言随着我国养牛业饲养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牛的不同阶段饲养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化。

犊牛的饲养管理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给养牛业带来重大的考验。

在肉牛饲养过程中,犊牛阶段极易出现佝偻病,患病犊牛易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维生素缺乏症、钙磷缺乏症等现象,严重影响着肉牛的生产性能,给养殖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畜牧生产效率,因此该病需要养牛业中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积极防控治疗。

" 犊牛佝偻病发病原因佝偻病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分为先天性佝偻病和后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病主要是指母牛在妊娠期间自身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如钙磷等矿物质元素、VB、VD等,在妊娠间缺乏足够的光照,导致自身无法合成足够的营养物质,胎儿发育受到影响,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便会明显表现出来,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后天性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犊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为日粮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合理而引起。

VD缺乏,主要是由于犊牛采取封闭式饲养管理,导致犊牛缺乏足够的光照时间,体内无法合成满足自身需求的VD。

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12例临床特征分析

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12例临床特征分析

1 . 2 诊 断标 准
符合《 诸 福 棠 实 用 儿科 学 》 中关 于
佝偻 病 的诊 断标 准 ] 。 1 . 3 纳 入标 准 ( 1 ) 符合 以上 诊 断标 准 ; ( 2 ) 患儿 家 属 知情 同意 。 1 . 4 排 除标 准 ( 1 ) 佝偻 病 患 儿 若 血 磷 正 常 , 诊 断
等其 他 类 型佝偻 病 。 1 . 5 治 疗方 法 首选 磷 酸盐 合剂 量治 疗 , 磷 酸盐 合 剂 配方 : 磷 酸二 氢钠 1 8 g , 磷 酸氢二 钠 1 4 5 g , 加水 至 1 0 0 0 mL, 含元素磷 2 0 .7 g / L。 < 3岁 0 .5 ~
偻 病体征无 加重 , 身 高增 加 , 但 仍不 能 达 到正 常 同龄 儿低 值 。2例患儿 经诊 断 已坚持 服药 2月余 , 血 磷值
无 明显升 高 , 症 状缓 解不 明显 。2例患 儿诉 服用 磷酸
为 营养 性维 生 素 D缺 乏 性 佝 偻 病 ; ( 2 ) 肾 性 佝 偻 病
【 摘 要】 目 的 总 结 低 血 磷 性佝 偻 病 的 临床 、 治 疗 和 预 后 。方 法
对 1 2例低 血 磷 性 佝 偻 病 患 儿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患 儿 均 有 佝 偻 病 的 表 现 。确 诊 年 龄 为 1 . 5 ~1 O岁 。 2岁 前 确 诊 并 治 疗 者 骨 骼 畸
林芝, 李志辉 , 张良, 段 翠 蓉
作者单位 : 4 1 0 0 0 7长 沙 , 湖 南省 儿 童 医 院 肾 内科 ; 湖南 省 儿 科 医学 研 究 所 肾脏 病 研 究 室 ; 南 华 大 学 儿 科 学 院
作者简介 : 林芝( 1 9 9 0 一) , 女, 医 学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 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讯作者 : 李志辉 , 4 1 0 0 0 7长 沙 , 湖南 省儿 童 医 院 肾 内科 。

佝偻病治疗及预防

佝偻病治疗及预防

佝偻病治疗及预防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佝偻病的全称,知道其全称的话,那就应该知道佝偻病缺什么。

根据其全称,可得知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

一般来说,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D ,导致体内的钙磷代谢功能出现紊乱诱发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

对于婴幼儿来说,佝偻病主要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吃400毫升牛奶的幼儿,一般是不会缺钙的,不需要另外补充钙制剂。

另外,当人体维生素D充足的时候,往往会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因为骨骼的发育离不开钙、磷,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都主动参与钙磷代谢,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了钙磷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的正常发育。

综上所述,要治疗佝偻病的话,补充维生素D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补充维生素D,分别是增加日晒机会、食物补充和药物补充。

佝偻病的症状2到3岁的小孩比较容易患上佝偻病,其早期的症状主要有睡觉不安稳、常毛汗、脾气急躁等这类的精神不佳的症状。

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可能会出现秃顶,多数是因为多汗造成的。

若佝偻病早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影响到骨骼:3~6个月的宝宝骨骼的变化:在枕骨、顶骨中央处的骨骼,出现类似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觉,称为颅骨软化。

8~9个月以上的儿童骨骼的变化:1、额、顶部对称性的颅骨圆突,称为方颅;2、前囟门过大而且闭合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18个月左右即可闭合);3、牙齿萌出延迟;4、胸廓下部几根肋骨在与肋软骨的交界处有似珠子样的突起——称为肋骨串珠,还有的孩子有肋骨外翻;5、严重者出现鸡胸,以及今后可出现的罗圈腿(O型腿)、X型腿,脊柱可出现。

以上就是佝偻病的症状,因此提醒各位家常,要提前掌握佝偻病的症状,争取在孩子患上佝偻病的早期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更易治愈,这样孩子也不用受那么多苦了。

佝偻病的治疗佝偻病是宝宝群体中好发的婴幼儿疾病,因此对于佝偻病的治疗,爸妈们需要掌握好,只有了解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护理,正确的治疗,让孩子早日摆脱病魔的掌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儿童常见病,占总佝偻病的95%以上。

这种疾病是由体内维生素引起的D缺乏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最终骨畸形。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由于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

VitD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性,从阳光波长296~310μm紫外线照射储存在皮肤基底层的紫外线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

另一种方式是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有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但是在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紫外线照射后,麦角固醇可形成维生素D2(骨化醇,Calciferol)。

VD2与VD3人工合成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二、紫外线照射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如此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

紫外线照射皮肤,你可以得到足够的东西VitD3。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其是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合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率高。

然而,紫外线在阳光下很容易被灰尘、烟雾、衣服和普通玻璃覆盖或吸收。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建筑较多,在一些地方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高层建筑的灯光和休眠生活都会影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三、其它因素1.生长过快,所需VitD也有很多。

因此,生长迅速的儿童容易患佝偻病,早产儿钙磷储备不足,生后生长迅速,如缺乏VitD,佝偻病很容易发生。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也会导致佝偻病。

如果人乳中钙磷比例合适,比例为2:1,易于吸收;虽然牛奶中钙磷含量高,但磷含量高,吸收率差,因此牛奶喂养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人乳喂养儿童。

犊牛佝偻病的病因分析 犊牛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养牛技术

犊牛佝偻病的病因分析 犊牛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养牛技术

犊牛佝偻病的病因分析犊牛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养牛技术犊牛佝偻病是指新生骨骼在钙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矿物质而造成骨组织形成钙化不全性软骨肥大以及骨骺增大,是一种全身性矿物质代谢疾病。

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消化机能紊乱、长骨弯曲变形以及跛行等。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佝偻病的病因分析犊牛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维生素D缺乏。

母牛在哺乳期严重缺乏青饲料或者在日粮中没有添加充足的多维,同时长时间采取封闭舍饲,会导致乳汁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D,使后代哺乳犊牛无法通过吮乳获取所需的维生素D,从而出现发病。

另外,犊牛每天没有经受充足光照或者饲喂光照时间较短的饲草料,导致体内维生素D 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使其因缺乏维生素D而出现发病。

钙磷缺乏或者比例不当。

犊牛长时间饲喂缺钙的饲草料,如块根类饲料、麦糖、麦秸等,导致血液中钙水平降低;或者长时间饲喂多汁饲料、麦糖等,以及种植在低磷土壤上的饲草料,导致血液中磷水平下降,导致机体缺乏钙、磷或者摄取不足而出现发病。

另外,如果犊牛胃肠酸碱平衡被破坏或者瘤胃内微生物群紊乱,以及患有寄生虫病(如绦虫病、蛔虫病等)而造成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等,都会对其吸收和利用钙、磷造成影响,从而也会使其出现发病。

钙磷比例不当,即搭配的日粮时没有合理调控钙、磷比例,导致犊牛需要大量的维生素D,对其吸收钙、磷造成严重影响,同样也会使其发生佝偻病。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并伴有异嗜,拒绝走动,步态强拘,出现跛行。

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四肢多个关节近端发生肿大,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出现念珠状肿,胸廓隆起并发生变形,脊背凸起,四肢长骨弯曲变形,如前肢腕关节明显外展呈0形姿势,而两后肢跗关节明显内收呈X形姿势。

颜面增宽、隆起,鼻腔狭窄,吸气有所变长。

牙齿无法完全咬合,发生口裂而无法完全闭合,并伴有采食、咀嚼不灵活。

肌肉和腱的张力变小,腹部明显下垂。

生长发育缓慢,缺乏营养,被毛粗硬,失去光泽,换毛延后,发生贫血。

一个PHEX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家系_NormalPdf

一个PHEX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家系_Normal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21,46(6)一个PHEX 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家系张玉海1,张娴1,方团育1,全会标1,陈开宁1,盛志峰2,3(1.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海口570311;2.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代谢性骨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长沙41001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长沙410011)[摘要]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XLH)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佝偻病,主要由PHEX 基因的失活变异引起,治疗起来较其他类型的佝偻病更复杂。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收治1个XLH 家系。

先证者,女,3岁6个月,汉族,因“双膝关节外翻、行走不稳”入院。

患者表现为“O ”型腿、手镯征、鸡胸及低血磷,骨骼X 线检查结果提示佝偻病改变。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人有类似疾病病史。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 ,采用PCR 扩增患儿PHEX 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通过一代测序验证其父母的变异位点。

患儿PHEX 基因13号内含子剪接区域上存在1个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1482+5G>C),该变异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 ,HGMD)和ClinVar 收录。

此PHEX 基因变异为新发变异,患儿父母均未发现该变异。

本研究为患儿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并丰富了研究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临床资料。

[关键词]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PHEX ;基因变异X -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caused by a de novoPHEX gene variation in a familyZHANG Yuhai 1,ZHANG Xian 1,FANG Tuanyu 1,QUAN Huibiao 1,CHEN Kaining 1,SHENG Zhifeng 2,3(1.Deparment of Endocrinology,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kou 570311;2.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for Metabolic Diseases;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Department of Metabolism and Endocrinology,Secon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1;3.Health Management Center,Secon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1,China)ABSTRACT 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XLH)is caused by inactivating mutations in the PHEX gene and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ereditary rickets.The treatment is more complicate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rickets.A family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1.200072/xbwk/fileup/PDF/202106658.pdf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20-02-20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张玉海,Email:yuhai_2013@,ORCID:0000-0002-8842-921X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盛志峰,Email:shengzhifeng@,ORCID:0000-0003-2308-3024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0A200160)。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相关低磷血症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相关低磷血症

基金项目㊀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6SK4004作者单位㊀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㊀长沙,410007通讯作者㊀李志辉,E⁃mail:lizh0731@aliyun.com㊃综述㊃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1.014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相关低磷血症龚紫林㊀李志辉㊀㊀遗传性肾小管疾病是指与遗传因素相关,以肾小管重吸收㊁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肾脏疾病㊂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多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参与尿的浓缩和稀释㊂肾小管功能受损可造成多种代谢紊乱,包括水㊁电解质㊁矿物质或有机物的代谢紊乱等,其中,磷代谢紊乱可致生长发育迟缓㊁骨骼钙化畸形㊁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㊂本文对几种临床常见的引起低磷血症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展开综述㊂1㊀磷在体内的代谢与调节1.1㊀磷的代谢㊀磷在体内参与诸多重要生理活动,如骨的形成,参与组成ATP及体内代谢相关的各种酶,是细胞膜磷脂和核苷酸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㊂磷酸盐是机体内重要的缓冲系统,可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稳定,并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㊂小肠上皮细胞及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在磷的吸收㊁再吸收㊁排泄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㊂钠磷协同转运体(NaPi)是参与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磷酸盐吸收与重吸收最重要的磷离子转运体[1]㊂分布在肾小管顶端膜的NaPi⁃Ⅱa和NaPi⁃Ⅱc转运体分别由SLC34A1和SLC34A3基因编码;SLC34A2基因编码的NaPi⁃Ⅱb转运体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刷状缘[2⁃4]㊂NaPi在体内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调节,在低血磷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5]㊂1.2㊀磷的调节㊀磷在机体内受到多种激素及体液因子的调节[5],1,25⁃(OH)2D3可增加NaPi⁃Ⅱb转运体的活性,使肠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增加,并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磷,使血磷水平升高[6,7]㊂甲状旁腺素(PTH)通过抑制NaPi⁃Ⅱa和NaPi⁃Ⅱc活性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的排泄,使血磷水平降低[8,9]㊂1,25⁃(OH)2D3水平降低或PTH水平升高均可导致血磷水平降低㊂㊀㊀随着研究的进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血磷调节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㊂FGF23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分子最大的一类蛋白,含251个氨基酸,由骨细胞产生,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3区,FGF23表达增强时,机体血磷水平降低[9⁃11]㊂研究表明,FGF23导致血磷水平降低主要通过以下机制:FGF23作用于肾近端小管顶端膜的NaPi⁃Ⅱa㊁NaPi⁃Ⅱc转运体与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NaPi⁃Ⅱb转运体,抑制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酸盐的排泄,减少肠道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7]㊂FGF23通过抑制25⁃羟基维生素D3⁃1α⁃羟化酶(Cyp27B1),并上调25⁃羟维生素D⁃24羟化酶(Cyp24a1)的表达,使1,25(OH)2D3的生成减少㊁降解增多[12⁃14]㊂FGF23还作用于甲状旁腺,抑制PTH的合成,而PTH可以调节Napi表达从而调节肾脏重吸收磷[15,16]㊂2㊀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相关磷代谢紊乱2.1㊀低磷性佝偻病㊀低磷性佝偻病(HR)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血磷水平降低㊁骨骼钙化障碍的一组肾失磷性代谢性骨病,儿童时期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低磷血症㊁身材矮小㊁牙釉质发育不良㊁骨质疏松㊁双下肢骨骼畸形㊁骨或关节疼痛㊂HR的发生多与遗传相关,包括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R)㊁常染色体显性低磷性佝偻病(ADHR)㊁常染色体隐性低磷性佝偻病(ARHR1和ARHR2)㊁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伴高钙尿症(HHRH)等类型[2,7,9,17]㊂2.1.1㊀XLHR㊀是最常见的低磷性佝偻病,约80%的HR患儿为此型,发病率约为1/20000[1,2]㊂XLHR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㊁O型腿,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血磷㊁FGF23水平增高㊁1,25(OH)2D3水平正常或降低㊂XLHR由PHEX基因突变所致[10,18],PHEX基因位于染色体Xp22.11,包含22个外显子编码区,大小220kp[19],现已发现包括无义突变㊁剪切位点突变㊁错义突变㊁不同位点的插入和缺失等多种不同的PHEX基因突变㊂PHEX突变后,对下游FGF23分子的抑制表达作用减弱,FGF23活性增强,从而导致低血磷[20,21]㊂2.1.2㊀ADHR㊀是因FGF23基因点突变所导致的罕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2,9],ADHR的临床表现各异,儿童期㊁青少年期或成年后均可发病[22]㊂研究证实,突变一般发生在位于FGF23蛋白分子176或179位点的精氨酸上,精氨酸被色氨酸或谷氨酰胺所替代,使FGF23难以被蛋白水解酶裂解,FGF23活性时间延长[2,23],抑制肠上皮细胞及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磷的重吸收㊂2.1.3㊀ARHR㊀包括2种类型㊂DMP1基因纯合突变可致ARHRI[24]㊂DMP1是一种骨基质酸性蛋白,是骨组织非胶原蛋白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高度表达,调节骨的形成[25]㊂ARHR1的临床表现与XLHR相似,可表现为佝偻病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FGF23水平增高㊁低血磷症㊁1,25(OH)2D3水平正常或降低㊂DMP1基因位于染色体4q21,该基因的突变可使FGF23表达上调[2,24],但DMP1基因引起FGF23表达增强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㊂ARHR2是由ENPP1基因突变所引起[26],ENPP1基因定位于人6号染色体,共包含25个外显子㊂ENPP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以促进无机焦盐磷酸盐的生成,抑制骨骼成型,2010年Litan等首次报道了ENPP1基因突变相关的ARHR[27]㊂过去认为ENPP1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婴儿期泛发性动脉硬化(GACI),但对ENPP1突变所致ARHR患者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在婴儿期并未发生动脉硬化,这可能与其存在低磷血症相关[2,28]㊂2.1.4㊀HHRH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SLC34A3基因突变所引起,导致其编码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的NaPiⅡc转运体功能障碍,抑制肾对磷的重吸收[6,29]㊂HHRH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佝偻病㊁低磷血症和高钙尿症㊂HHRH患者的血清FGF23水平并不增高[2],体内Cyp27B1与Cyp24a1活性正常,因此,与XLHR比较,HHRH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增高,1,25(OH)2D3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使肾小球滤过钙增多,进而形成高钙尿症㊂2.1.5㊀治疗㊀HR的治疗多为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磷酸盐,患儿骨骼发育畸形与生长迟缓的症状可部分缓解,但疾病未得到根本的治疗,且过量维生素D易导致肾结石㊁肾钙化㊁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而口服磷酸盐也存在增加患儿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风险㊂因此,FGF23作为调节血磷水平的关键因子,得到了广泛关注㊂有研究证实单克隆抗体药物Burosumab(FGF23抗体)对HR具有一定疗效㊂Insogna等[30]曾对133例HR患者进行过一项RCT,治疗24周后,Burosumab治疗组(n=68)和安慰剂组(n=66)患者平均血清磷酸盐浓度高于正常值下限,分别为94.1%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此外,Burosumab还具有增加血清1,25(OH)2D3水平㊁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药物的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且该药物多在成人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关于儿童的用药安全性仍需更多临床试验支持㊂2.2㊀维生素D抵抗型佝偻病(VDDR)㊀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肌张力低下㊁肌肉无力㊁生长发育障碍㊁低钙血症㊁低(正常)磷血症㊁高PTH血症为特征,血清1,25(OH)2D3可正常㊁升高或降低㊂影像检查可见骨骼呈佝偻病改变㊂因发病机制不同,VDDR有2种不同的类型㊂2.2.1㊀Ⅰ型VDDR(VDDR⁃Ⅰ)㊀是由于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缺陷引起的骨骼矿化障性疾病,该型由CYP27B1基因突变所致[31]㊂CYP27B1位于人类12号染色体(12q13.1⁃q13.3),含有9个外显子,研究发现CYP27B1的cDNA全长为4.8kb,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32]㊂目前已报道超过50种CYP27B1基因突变引起VDRR⁃Ⅰ,包括错义突变㊁无义突变㊁缺失突变㊁剪接突变和重复等㊂㊀㊀CYP27B1基因突变可致其编码的Cyp27B1结构及功能异常[33,34],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1,25(OH)2D3水平减低可抑制肠道对磷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钙㊁磷,从而使血钙㊁血磷水平低下,低钙血症可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血磷水平减低㊂㊀㊀骨化三醇是治疗VDRR⁃1的有效药物㊂国外曾报道11例VDRR⁃1患儿(男6例,女5例)[32,33,35],基因检测证实均存在CYP27B1基因突变,发病年龄6个月至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㊁骨骼发育畸形㊁低钙血症等,给予口服骨化三醇治疗后,11例患儿的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㊂2.2.2㊀Ⅱ型VDDR(VDDR⁃Ⅱ)㊀又称遗传性1,25⁃(OH)2D抵抗性佝偻病(HVDRR)㊂该病十分罕见,国内仅有几例报道[36],HVDRR主要由VDR基因突变所致[36],目前已发现VDR存在多个基因突变位点,绝大部分位于VDR基因的配体结合区(LBD)和DNA结合结构域(DBD)[37,38]㊂LBD由123 427个氨基酸组成,LBD也可参与发生RXRα的二聚作用,此外,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抑制功能区AF⁃2位于LBD第416 424氨基酸残基,在介导配体刺激的转录激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39]㊂DBD结构高度保守,包含两个由12 13个氨基酸组成的锌指结构[40],该区域在DNA的识别与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参与视黄素X受体α(RXRα)与VDR形成二聚体[41]㊂㊀㊀HVDRR致低血磷的机制与其致病基因突变的位点相关,LBD可特异性识别1,25(OH)2D3,促进1,25(OH)2D3与VDR结合发挥重要生理作用[42]㊂因此,LBD发生基因突变时,1,25(OH)2D3无法与VDR结合,导致血钙水平降低㊂1,25(OH)2D3与VDR形成受体⁃激素复合物后,需通过DBD区识别DNA上的VDR应答原件(VDREs),与之结合后可参与调节基因表达与介导转录,DBD区的基因突变同样抑制1,25(OH)2D3发挥其生理作用[43],使血钙水平降低,严重的低钙血症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导致血磷水平明显减低㊂㊀㊀骨化三醇对于大部分HVDDR患儿无效,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可缓解其症状,给予钙剂治疗后多数患儿的低磷血症可以缓解,这进一步证实HVDDR患儿表现为低磷血症是由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但个别血磷水平极低的患儿,仍需补充磷酸盐进行治疗㊂2.3㊀Dent病㊀Dent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约60%的患儿与CLCN5基因突变相关,15%的患儿因OCRL1基因突变所致,25%的患儿致病基因尚不明确[44,45],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尿㊁高钙尿症㊁肾钙质沉着症㊁肾结石㊁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发病率暂不明确㊂㊀㊀Dent病致低血磷的发生机制可能与CLCN5基因突变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吞饮功能受损相关[45]㊂PTH分泌进入机体后,可由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管腔,再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而代谢失活,CLCN5基因突变致其顶端膜吞饮功能损害,PTH积聚于管腔内,抑制肾近端上皮细胞膜NaPi⁃Ⅱa㊁NaPi⁃Ⅱc活性,减少肾近端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导致低血磷㊂PTH在肾小管管腔内的积聚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血钙增高后,肾小球滤过钙增加,钙的排泄增加,同时,血钙增高可负反馈抑制PTH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导致高钙尿症㊂㊀㊀Dent病的治疗以减轻症状㊁延缓肾脏损害为主要原则㊂在我国,Dent病患儿约有53.3%出现佝偻病,远高于日本等国家[46,47],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㊂Dent病引起低血磷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对于Dent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㊂临床可应用噻嗪类药物,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尿钙排泄,但大剂量㊁长时间应用利尿剂须警惕尿钙排泄减少㊁脱水㊁低钾血症等并发症㊂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需谨慎,并注意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㊂对合并低磷酸盐血症的患儿,可以适当给予口服磷酸盐㊂2.4㊀肾小管酸中毒(RTA)㊀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排泌H+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㊂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高氯性酸中毒㊁反常性碱性尿㊁电解质紊乱㊁肾性骨病㊁肾结石㊁生长发育障碍等㊂RTA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复杂,原发性RTA多发生于儿童㊂RTA按病理生理变化分4型:远端型(Ⅰ型)㊁近端型(Ⅱ型)㊁混合型(Ⅲ型)和高钾血症型(Ⅳ型),我国儿童以Ⅰ型RTA最常见,该型所致钙㊁磷代谢紊乱最为显著㊂Ⅰ型RTA有多种致病基因:编码阴离子交换蛋白AE1的基因SLC4A1,突变引起常染色体显性Ⅰ型RTA(1a型);编码ATP合成酶B1亚单位的ATP6V1B1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隐性Ⅰ型RTA伴耳聋(1b型);常染色体隐性Ⅰ型RTA不伴耳聋(1c型)与肾脏特异性甜质子泵基因AT6VOA4(116000kD)突变相关[48,49]㊂㊀㊀RTA所致低血磷的机制与机体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密切相关[50],在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水平升高,可以促进骨骼中的钙㊁磷入血,并使尿钙㊁磷的排泄增加,导致血钙㊁磷水平降低,血钙水平降低可以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分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血磷水平的降低㊂㊀㊀RTA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50],包括口服碳酸氢钠或复方枸橼酸钾溶液纠正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者可口服枸橼酸钾,而不宜口服氯化钾;维生素D㊁钙剂可有效治疗肾性骨病,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血钙㊁尿钙浓度;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尿钙排泄,促进钙重吸收,防止钙在肾内的沉积,应用时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㊂3㊀总结㊀㊀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各异,所致磷代谢紊乱可引起发育迟缓㊁骨骼发育畸形㊁肾钙质沉着㊁肾结石和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应当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㊂许多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的致病基因及其导致低血磷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 FuenteR Gil⁃PeñaH Claramunt⁃TabernerD etal.X⁃linkedhypophosphatemiaandgrowth.RevEndocrMetabDisord2017 18 1 107⁃1152 AlizadehNaderiAS ReillyRF.Hereditarydisordersofrenalphosphatewasting.NatRevNephrol 2010 6 11 657⁃6653 MiyagawaA TatsumiS TakahamaW etal.Thesodiumphosphatecotransporterfamilyandnicotinamid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contributetothedailyoscillationofplasmainorganicphosphateconcentration.KidneyInt 201893 5 1073⁃10854 DemirK YildizM BahatH etal.ClinicalheterogeneityandphenotypicexpansionofNaPi⁃IIa⁃associateddisease.JClinEndocrinolMetab 2017 102 12 4604⁃46145 MurerH HernandoN ForsterI etal.Proximaltubularphosphatereabsorption molecularmechanisms.PhysiologicalReviews 2000 80 4 1373⁃14096 DasguptaD WeeMJ ReyesM etal.MutationsinSLC34A3/NPT2careassociatedwithkidneystonesandnephrocalcinosis.JAmSocNephrol 2014 25 10 2366⁃23757 BergwitzC MiyamotoKI.Hereditaryhypophosphatemicricketswithhypercalciuria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presentationdiagnosisandtherapy.PflugersArch 2019 471 1 149⁃1638 PiwonN GüntherW SchwakeM etal.ClC⁃5Cl-⁃channeldisruptionimpairsendocytosisinamousemodelforDent'sdisease.Nature 2000 408 6810 369⁃3739 ClinkenbeardEL FarrowEG SummersLJ etal.NeonatalirondeficiencycausesabnormalphosphatemetabolismbyelevatingFGF23innormalandADHRmice.JBoneMinerRes 2014 29 2 361⁃36910 ImelEA GrayAK PadgettLR etal.Ironandfibroblastgrowthfactor23inX⁃linkedhypophosphatemia.Bone 201460 87⁃9211 KnabVM CorbinB AndrukhovaO etal.Acuteparathyroidhormoneinjectionincreasesc⁃terminal butnotintactfibroblastgrowthfactor23levels.Endocrinology 2017 158 5 1130⁃113912 ShimadaT HasegawaH YamazakiY etal.FGF⁃23isapotentregulatorofvitaminDmetabolismandphosphatehomeostasis.JBoneMinerRes 2004 19 3 429⁃43513 LarssonT MarsellR SchipaniE etal.Transgenicmiceexpressingfibroblastgrowthfactor23underthecontrolofthealpha1 I collagenpromoterexhibitgrowthretardationosteomalacia anddisturbedphosphatehomeostasis.Endocrinology 2004 145 7 3087⁃309414 ShimadaT KakitaniM YamazakiY etal.TargetedablationofFgf23demonstratesanessentialphysiologicalroleofFGF23inphosphateandvitaminDmetabolism.JClinInvest 2004 113 4 561⁃56815 OhataY YamazakiM KawaiM etal.Elevatedfibroblastgrowthfactor23exertsitseffectsonplacentaandregulatesvitaminDmetabolisminpregnancyofHypmice.JBoneMinerRes 2014 29 7 1627⁃163816 BergwitzC JüppnerH.RegulationofphosphatehomeostasisbyPTH vitaminD andFGF23.AnnuRevMed 2010 61 91⁃10417 LinglartA Biosse⁃DuplanM BriotK etal.Therapeuticmanagementofhypophosphatemicricketsfrominfancytoadulthood.EndocrConnect 2014 3 1 R13⁃3018 JohnsonK LevineK SergiJ etal.TherapeuticeffectsofFGF23c⁃tailFcinamurinepre⁃clinicalmodelofX⁃linkedhypophosphatemiaviatheselectivemodulationofphosphatereabsorption.JBoneMinerRes 2017 32 10 2062⁃207319 FrancisF HennigS KornB etal.AgenePEX withhomologiestoendopeptidasesismutatedinpatientswithX⁃linkedhypophosphatemicrickets.NatGenet 1995 11 2 130⁃13620 PastorarroyoEM GehringN KrudewigC etal.Theelevationofcirculatingfibroblastgrowthfactor23withoutkidneydiseasedoesnotincrease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KidneyInt2018 94 1 49⁃5921 JonssonKB ZahradnikR LarssonT etal.Fibroblastgrowthfactor23inoncogenicosteomalaciaandX⁃linkedhypophosphatemia.NEnglJMed 2003 348 17 1656⁃166322 EconsMJ McEneryPT.Autosomaldominanthypophosphatemicrickets/osteomalacia clinicalcharacterizationofanovelrenalphosphate⁃wastingdisorder.JClinEndocrinolMetab 1997 82 2 674⁃68123 ConsortiumA.AutosomaldominanthypophosphataemicricketsisassociatedwithmutationsinFGF23.NatureGenetics 2000 26 3 345⁃34824 IchikawaS Gerard⁃O'RileyRL ActonD etal.AmutationintheDmp1genealtersphosphateresponsivenessinmice.Endocrinology 2017 158 3 470⁃47625 FenJQ ZhangJ DallasSL etal.Dentinmatrixprotein1 atargetmoleculeforCbfa1inbone isauniquebonemarkergene.JBoneMinerRes 2002 1710 1822⁃183126 RazaliNN HwuTT ThilakavathyK.Phosphatehomeostasisandgeneticmutationsoffamilialhypophosphatemicrickets.JPediatrEndocrinolMetab 2015 28 9⁃10 1009⁃101727 Levy⁃LitanV HershkovitzE AvizovL etal.Autosomal⁃recessivehypophosphatemicricketsisassociatedwithaninactivationmutationintheENPP1gene.AmJHumGenet 2010 86 2 273⁃27828 RutschF RufN VaingankarS etal.MutationsinENPP1areassociatedwith'idiopathic'infantilearterialcalcification.NatureGenetics 2003 34 4 379⁃38129 DhirG LiD HakonarsonH etal.Late⁃onsethereditaryhypophosphatemicricketswithhypercalciuriaHHRH duetomutationofSLC34A3/NPT2c.Bone 2016 97 15⁃1930 InsognaKL BriotK ImelEA etal.A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3trialevaluatingtheefficacyofburosumab ananti⁃FGF23antibody inadultswithX⁃linkedhypophosphatemia Week24primaryanalysis.JBoneMinerRes 2018 33 8 1383⁃139331 MolinA WiedemannA DemersN etal.VitaminD⁃dependentricketstype1B25⁃hydroxylasedeficiency arareconditionoramisdiagnosedcondition JBoneMinerRes 2017 32 9 1893⁃189932 BabikerAM AlGadiI Al⁃JurayyanNA etal.AnovelpathogenicmutationoftheCYP27B1geneinapatientwithvitaminD⁃dependentricketstype1 acasereport.BMCResNotes 2014 7 783⁃78833 DemirK KattanWE ZouM etal.NovelCYP27B1genemutationsinpatientswithvitaminD⁃dependentricketstype1A.PlosOne 2015 10 7 e013137634 YamamotoK MasunoH SawadaN etal.Homologymodelingofhuman25⁃hydroxyvitaminD31alpha⁃hydroxylaseCYP27B1 basedonthecrystalstructureofrabbitCYP2C5.JSteroidBiochemMolBiol 2004 89 1⁃5 167⁃17135 ZalewskiA MaNS LegezaB etal.VitaminD⁃dependentricketstype1causedbymutationsinCYP27B1affectingproteininteractionswithadrenodoxin.JClinEndocrinolMetab 2016 101 9 3409⁃341836 MalloyPJ FeldmanD.GeneticdisordersanddefectsinvitaminDaction.EndocrinolMetabClinNorthAm 2010 392 333⁃34637 MalloyPJ FeldmanD.TheroleofvtaminDreceptormutationsinthedevelopmentofalopecia.MolCellEndocrinol 2011 347 1⁃2 90⁃9638 MalloyPJ ZhouY WangJ etal.HereditaryvitaminD⁃resistantricketsHVDRR owingtoaheterozygousmutationinthevitaminDreceptor.JBoneMinerRes 2011 26 11 2710⁃271839 FeldmanD JMalloyP.MutationsinthevitaminDreceptorandhereditaryvitaminD⁃resistantrickets.BonekeyRep2014 3 1 510⁃52040 BergJM.Proposedstructureforthezinc⁃bindingdomainsfromtranscriptionfactorIIIAandrelatedproteins.ProcNatlAcadSciUSA 1988 85 1 99⁃10241 MaderS KumarV deVerneuilH etal.Threeaminoacidsoftheoestrogenreceptorareessentialtoitsabilitytodistinguishanoestrogenfromaglucocorticoid⁃responsiveelement.Nature 1989 338 6212 271⁃27443 PangQ QiX JiangY etal.ClinicalandgeneticfindingsinaChinesefamilywithVDR⁃associatedhereditaryvitaminD⁃resistantrickets.BoneRes 2016 4 1601844 vanBerkelY LudwigM vanWijkJAE etal.ProteinuriainDentdisease areviewoftheliterature.PediatrNephrol2017 32 10 1851⁃185945 BlanchardA CurisE Guyon⁃RogerT etal.ObservationsofalargeDentdiseasecohort.KidneyInt 2016 90 2 430⁃43946 LiF YueZ XuT etal.DentdiseaseinChinesechildrenandfindingsfromheterozygousmothers Phenotypicheterogeneity fetalgrowth and10novelmutations.JPediatr 2016 174 204⁃210.e147 SekineT KomodaF MiuraK etal.JapaneseDentdiseasehasawiderclinicalspectrumthanDentdiseaseinEurope/USA geneticandclinicalstudiesof86unrelatedpatientswithlow⁃molecular⁃weightproteinuria.NephrolDialTransplant 2014 29 2 376⁃38448 FusterDG MoeOW.Incompletedistalrenaltubularacidosisandkidneystones.AdvChronicKidneyDis 2018 25 4 366⁃37449 DhayatNA SchallerA AlbanoG etal.ThevacuolarH+⁃ATPaseB1subunitpolymorphismp.E161Kassociateswithimpairedurinaryacidificationinrecurrentstoneformers.JAmSocNephrol 2015 27 5 1544⁃155450 DomrongkitchaipornS PongsakulC StitchantrakulW etal.Bonemineraldensityandhistologyindistalrenaltubularacidosis.KidneyInt 2001 59 3 1086⁃1093(收稿日期:2018⁃10⁃25㊀修回日期:2019⁃02⁃21)(本文编辑:张崇凡)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㊀项目名称项目编号负责人学分举办日期㊀儿童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诊疗新进展编号待出付勇103月23日㊀小儿肾脏疾病诊治新进展编号待出傅海东104月12日 13日㊀青春期医学编号待出傅君芬104月19日 21日㊀小儿静脉输液及安全管理新进展2019⁃14⁃04⁃030(国)楼晓芳104月24日 26日㊀小儿重症监护技术及护理新进展2019⁃14⁃04⁃028(国)诸纪华104月24日 26日㊀儿科急诊护理新进展编号待出陈朔晖104月24日 26日㊀儿童心理行为及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进展及临床实践编号待出李荣65月20日 23日㊀儿童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诊治进展编号待出卢美萍85月24日 25日㊀小儿麻醉与高级生命支持进展2019⁃04⁃11⁃098(国)胡智勇105月30日 6月1日㊀儿童血液肿瘤诊治新进展编号待出汤永民106月15日 16日㊀儿童营养和认知发育新进展培训编号待出邵洁105月6日㊀以病人和家庭为中心的儿科医疗照护2019⁃06⁃04⁃022(国)章伟芳106月㊀新生儿护理新进展编号待出徐红贞106月㊀康复适宜技术在儿童保健系统中的推广2019⁃06⁃04⁃021(国)李海峰106月8日㊀儿童常见细菌感染的诊治与疫苗预防编号待出华春珍86月㊀儿童胸壁畸形诊治新进展2019⁃06⁃02⁃015(国)李建华107月8日㊀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编号待出龚方戚107月8日㊀儿童遗传性罕见病诊治编号待出邹朝春87月。

名词解释佝偻病

名词解释佝偻病

名词解释佝偻病
1. 佝偻病: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软弱、畸形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2. 维生素D: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护骨骼健康。

3. 钙:人体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4. 磷: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也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5. 钙代谢失调:指体内钙离子含量过高或过低,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或
疾病。

6. 隆起胸部畸形:佝偻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畸形表现,胸部前突、背部
驼峰等。

7. 脆性骨折:由于佝偻病导致的骨质减少和软弱,容易发生不合理轻
微外力就发生断裂或折断。

8. 夜盲症: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在暗处视力下降。

9. 骨髓红色造血功能受损:佝偻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骨髓中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贫血等症状。

10.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由于佝偻病影响了骨骼健康和肌肉力量,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低磷性佝偻病病例分析

低磷性佝偻病病例分析
CT检查
可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病变情况 ,如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凹陷 等。
MRI检查
对于早期病变或X线、CT无法 明确诊断的病例,MRI可提供 更详细的软组织及骨髓信息。
骨密度测定
通过骨密度仪测定骨骼矿物质 含量,评估骨质疏松程度。
PART 04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选择及依据
药物治疗选择
针对低磷性佝偻病,主要选择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进行治疗,以补充患者体内缺 乏的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PART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与体征
血磷低
低磷性佝偻病患者血液 中磷元素含量显著降低

骨痛
患者常表现为骨痛,尤 其是下肢骨,疼痛程度
轻重不一。
肢体乏力
由于骨骼矿化障碍,患 者常感肢体乏力,活动
耐力下降。
骨骼畸形
儿童患者可出现特征性 的骨骼畸形,如鸡胸、
漏斗胸、O型腿等。
实验室检查项目
选择依据
维生素D缺乏是低磷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补充维生素D是治疗该病的根本 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医生会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措施
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 是钙、磷等矿物质的补充,以维
持正常的骨骼发育。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 晒太阳,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 合成。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以
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 高公众对低磷性佝偻病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加强预防措施的 实施和推广,降低低磷性佝偻 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

51.低血磷性佝偻病概述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

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型或X型腿)、生长迟缓等。

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

病因及流行病学正常的钙磷水平是骨骼矿化的必备条件。

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由于PHEX、FGF23、DMP1等基因突变或其他获得性病因,导致体内调磷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产生过多或降解障碍,使循环中FGF23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近端肾小管上皮内的Na­Pi共转运体对尿磷重吸收减少,肾磷阈降低。

同时由于FGF23可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减少1,25(OH)2D 的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进一步加重低磷血症,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表现。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DH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RHR)、低血磷性佝偻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RHPT)、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颅面骨发育不良(osteoglophonic dysplasia,OGD)等。

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最常见的类型为肿瘤性骨软化症(TIO),其他还包括范科尼综合征等。

其中,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如表51­1。

表51­1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总结类型OMIM致病基因基因位点XLH 307800 PHEX Xp22.1ADHR193100FGF2312p13.32ARHR1241520DMP-14q22.1ARHR2613312ENPP16q23.2HRHPT612089Klotho易位13q13.1MAS174800GNAS20q13.32OGD166250OGD8p11.23国外报道低血磷性佝偻病的发病率约为3.9/100 000,患病率约为1/21 000,此类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有待完善。

新疆地区家族性低磷血症病例的诊疗分析

新疆地区家族性低磷血症病例的诊疗分析

新疆地区家族性低磷血症病例的诊疗分析目的探讨家族性低磷血症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对13例家族性低磷血症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骨骼X线检查,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经过磷酸盐合剂治疗的患儿15 d后,腿痛缓解,走路较前平稳有力;治疗1月后血清磷上升,碱性磷酸酶下降。

治疗后,患儿身高增长速度及体力均有所改善。

结论单用磷酸盐合剂和罗钙全虽然有改善作用,但与正常同龄儿相比身高仍有差距,可用磷酸盐合剂、罗钙全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治疗;家族性低磷血症如不能得到早期治疗,将极大的影响预后,因此应及时检测,早期诊断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标签:家族性低磷血症;新疆;诊疗家族性低磷血症又称为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楼病,由Albrigh在1937年首次报道[1],本病患儿常有重症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生长障碍和骨骼畸形,化验提示血磷低下、尿磷增高,常被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但应用大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

磷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之一,含磷化合物在细胞组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低磷血症可引起机体多个系统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如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影响红细胞释放氧,引起中枢神经缺氧和肌无力,降低心肌的收缩力。

低磷血症可有虚弱、厌食、胃痛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肌无力。

腱反射消失、贫血、血红蛋白氧合曲线下降、组织缺氧及横纹肌溶解、心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2]。

現将2000~2015年本院儿科收治的13例患儿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家族性低磷血症患儿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1~3岁4例,>3岁9例;其中有4例在3岁以内得到确诊,7例在当地医院被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临床表现:13例患儿均有身材矮小,身高增长缓慢,平均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第三百分位以下者8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腿痛、行走无力。

体格检查:方颅5例,牙釉质发育差10例,鸡胸10例,肋骨串珠1例,郝氏沟9例,”手镯”“脚镯”征8例,下肢弯曲畸形13例,其中”X”形腿4例,”O”形腿9例。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2019版】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2019版】

51.低血磷性佝偻病概述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

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 型或X 型腿)、生长迟缓等。

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

病因及流行病学正常的钙磷水平是骨骼矿化的必备条件。

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由于PHEX、FGF23、DMP1 等基因突变或其他获得性病因,导致体内调磷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产生过多或降解障碍,使循环中FGF23 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近端肾小管上皮内的Na-Pi 共转运体对尿磷重吸收减少,肾磷阈降低。

同时由于FGF23 可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减少1,25(OH)2D3 的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进一步加重低磷血症,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表现。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分为:X 连锁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病(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DHR)佝偻病(A RHR )、低血磷性佝偻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cCune-Albright 综合征(MAS)、颅面骨发育不良(osteoglophonic (HRHPT)dysplasia,OGD)等。

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最常见的类型为肿瘤性骨软化症(TIO),其他还包括范科尼综合征等。

其中,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如表51-1。

表51-1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总结类型OMIM 致病基因基因位点XLH 307800 PHEX Xp22.1ADHR 193100 FGF23 12p13.32ARHR1 241520 DMP-1 4q22.1ARHR2 613312 ENPP1 6q23.2HRHPT 612089 Klotho 易位13q13.1MAS 174800 GNAS 20q13.32OGD 166250 OGD 8p11.23国外报道低血磷性佝偻病的发病率约为3.9/100 000,患病率约为1/21 000,此类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有待完善。

低磷性佝偻病汇报ppt课件

低磷性佝偻病汇报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营养支持治疗
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钙 、磷等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改善病 情。
运动康复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和矿化 ,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对于低磷性 佝偻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 运动康复计划。
心理干预和支持
低磷性佝偻病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 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因此, 心理干预和支持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 部分。
遗传咨询
对于家族中有低磷性佝偻病史的患儿 ,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便 早期发现和干预。
处理方法介绍和效果评价
•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低磷血症的患儿,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充磷剂,同时补充 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磷、血 钙等指标,防止高磷血症和高钙血症的发生。
02
发病机制及生理影响
磷代谢异常机制
01
02
03
磷摄入不足
饮食中磷含量不足,导致 磷摄入不足,无法满足生 理需求。
磷吸收障碍
肠道对磷的吸收减少,如 维生素D缺乏、肠道疾病 等,导致磷吸收不良。
磷排泄增加
肾脏对磷的排泄增加,如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等,导致磷 丢失过多。
对骨骼和牙齿的影响
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如陪伴患者、倾听患者心 声、给予关爱和鼓励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属互助组织
建立家属互助组织或线上交流平台,让家属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分享心得,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THANK YOU
骨骼畸形
低磷血症导致骨骼矿化障碍,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骨骼变 软、变形,出现佝偻病表现,如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 、鸡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OH)2-D3 20-30ng/kg/d 50-65ng/kg/d

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要每3个月监测血清钙、磷、肌酐及尿钙/ 肌酐比值及PTH水平 如果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0.4,维生素D的剂量太大,应 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会 肾钙化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磷酸盐治疗的潜在的严重 并发症,用药之前和用药以后的每年都要做肾脏超声检查

甲状旁腺素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泄,血磷降低

维生素D
1,25- (OH)2-D3促进小肠对钙、磷吸收

降钙素
抑制骨钙向血中转化降低血钙、血磷

调磷因子
FGF-23、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弯曲相关蛋白等
HR的病因

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磷缺陷 25-(OH)-D3转换为1,25- (OH)2-D3缺陷


血磷的生理




需要量 12mg/kg/d 吸收部位:小肠、空肠 吸收形式:酸性磷酸盐 影响吸收的因素:PH、不溶性盐、食物中的钙量 排泄:肾(70% ) 肠道 (30%) 生理作用:骨盐的主要成分 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矿物质的沉积 磷脂和氨基酸的代谢 磷酸化合物是转运能量的载体
血磷的调节

临床表现
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 “O”形腿 “X”形腿 手镯征、脚镯征、肋串珠、郝氏沟(较少) 缺乏肌张力低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 进行性骨畸形、多发性骨折 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显 身高受限 牙质差、牙痛、脱落后不易再生
“O”型腿
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 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
低磷性佝偻病
王文琰 2015
佝偻病
佝偻病是指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的一种代谢性骨病 发生在成人骨骺生长板闭合以后者称为骨软化症 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骨骺生长闭合以前者称为佝偻病
病因





饮食中摄入维生素D不足或日照缺乏 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如妊娠、哺乳) 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障碍(如胃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肝 胆胰疾病、肝硬化、先天性1a羟化酶缺陷和维生素D受体突 变) 某些肿瘤 重金属中毒 遗传性、获得性或肿瘤性低磷血症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 其它:钙缺乏、骨基质生成障碍、高氟摄入及某些药物
实验室检查

低血磷为主,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 血钙正常范围或偏低 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 尿磷增加 碱性磷酸酶升高 PTH正常 25- (OH)-D3正常 尿常规正常,尿中无氨基酸 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 血气分析正常
鉴别诊断
Fanconi综合征
“X”型腿
两足并立时两膝关节碰在一起 两足内踝不能相碰
肋骨串珠
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 7-10肋骨 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
X线表现
1 干骺端的预备钙化带轮廓模糊、消失 2 干骺端变形呈杯形,杯口内可见许多细条状钙化 影如毛刷状 3 骨骺轮廓模糊,严重者可不显影 4 骨干皮质变薄,密度减低,轮廓模糊,表面可见有 轻度平行型骨膜反应 5 有的骨小梁因钙化不足而不显影,骨轮廓模糊 6 严重者可见长骨弯曲变形及病理骨折
+
高氯、低钾、 尿糖阳性、血糖正常 酸中毒、蛋白尿
治疗


治疗原则 防止骨骼畸形,尽可能使血磷升高,维持在0.97mmol/L (3mg/dl)以上,利于骨的钙化 防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避免维生素D中毒所致高 血钙、高尿钙 磷酸盐合剂 婴幼儿0.5-1g/kg/d 儿童1-4g/kg/d (小剂量开始)


低磷性佝偻病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发病率1:25000 遗传性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 常染色显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ADRH) 常染色隐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ARRH) 伴高钙尿症的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HHRH) 获得性 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 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TIO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