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介绍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本的泡沫经济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其作为一段沉痛的历史教训,还在不断地受到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两个令人关注的焦点:一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中国政府既要面对经济发达国家的责难,又要承担国内货币政策改革的困难;二是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
从表象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也是以本币升值和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序幕,这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惊人地相似。
我们都知道,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至今仍然遭受泡沫经济后遗症的困扰。
为避免重蹈扭辙,我们就有必要借鉴日本经验、教训分析当前中国产生泡沫经济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与防范。
一、树立防范泡沫风险的思想意识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生泡沫经济现象是客观必然的,但在产生经济泡沫的开始阶段就必须树立对泡沫经济风险,即泡沫经济破灭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恶性影响的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主动地采取措施,把泡沫经济威胁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控制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这就需要研究有关泡沫经济生成的原理,认识其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危害。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到破灭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日本经验教训,深入掌握泡沫经济破灭的周期规律及其经济指标的区间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各地区、各行业领导层、决策层甚至职能层的防范泡沫风险的思想意识观念。
二、建立防范泡沫风险的国家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现状和走势,建立经济发展的预警机制。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简介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政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从战后到泡沫崩溃前的这段时间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在1950年只有109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则超过了10000 亿美元,同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只是12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十七位,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7680 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的第十三位。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贸易立国”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而此时的日本则保持着4% 的增长率,美国对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越来越不满意,美国国内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85年9月,美国主导了由美、德、日等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此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开放国内市场等。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改革就在美国的逼迫下匆匆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这次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以本国利益优先为目标进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美国的特殊影响。
正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迅速增加、投机盛行,这导致了日本国内股市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是泡沫就会破裂,最终在1990年前后股市和楼市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后崩盘,资产价格的暴跌无可避免的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此后日本经济陷于长达十年的低迷期。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日本泡沫经济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达到高峰后,突然崩溃的经济现象。
这场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带来了启示。
本文将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2.1 经济快速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
2.2 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出现了高度的投机活动,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
很多人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日本政府和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资金供应的过度扩张。
低利率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信贷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向了投机性的资产市场,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形成。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3.1 资产价格崩溃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崩溃。
1989年,日本股市崩盘,股票价格迅速下跌。
随后,房地产市场也崩溃,房价急剧下跌。
3.2 银行业危机由于大量借贷资金流入投机性资产市场,许多银行放贷不当,资产质量恶化。
泡沫破灭后,许多银行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引发银行业危机。
3.3 经济长期低迷泡沫经济的崩溃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上升,消费萎缩,投资缩减,通缩现象严重。
这种经济状况持续了十余年,被称为“失落的二十年”。
四、对我国的启示4.1 谨防资产价格泡沫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过度投机和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最终会导致泡沫的破灭。
我国需要加强监管,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4.2 健全金融体系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冲击。
我国应当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防范金融风险。
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增长停滞,并出现长达10年左右的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对我国保护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导致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1.汇率政策不适当导致日元升值过快,在日元升值的三个阶段,日本汇率调控政策都存在一定失误。
(1)抗拒升值阶段:在1985年9月“广场协定”之前,虽然日本对美国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但日本政府并未采取及时措施加以缓解。
(2)放任升值阶段:从“广场协定”到1987年2月“卢浮宫协定”期间,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通道。
据资料显示,日元兑美元由1985年的242日元升值到1988年的128日元,实现了28个月升值89%。
在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情况下,日本政府采取放任汇率自由浮动政策,促成了对日元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对日元进行投机的程度加大,加剧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
(3)有干预升值阶段:“卢浮宫协定”之后,日本的财政和金融当局开始对汇率采取措施,但由于措施规模小,力度不够,未能扭转不利格局。
2.长时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经济过度膨胀。
“广场协定”后,由于担心日元升值将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导致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日本政府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开始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
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
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的状况下,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造成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引起了股价和地价的巨大泡沫。
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参与签订“广场协定”的德国,从1985年到1988年本币升值也高达70.4%,但在德国却没有出现泡沫,主要原因是德国在1988年及时提高了利率。
3.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泡沫扩大化。
日本政府在“广场协定”后,放松了对财政的控制,以期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阻止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销调查、特殊保障条例等措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禁止垄断,批评 日本低汇率、低内需、高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官企结合、内部交 易等经济制度。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采取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日 本采取了与美国相反的扩大出口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形成了内需 低沉不振、出口强劲增长的局面。1980 年至 1984 年,日本的消费 和投资分别平均增长约 3%和 4%,出口平均增长约 10%。1986 年 和 1987 年日本贸易顺差占 GDP 比率和贸易顺差绝对额达到 80 年代最高点,分别为 4.3%和 870 亿美元,1987 年,美国的贸易赤 字比率和绝对额也达到高点,分别为 3.2%和 1437 亿美元(表 1)。 如果 1985 年不出现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的日元升值事件,日美贸 易不平衡还会继续加重。
1988
796.3 (2.8)
1989
571.6 (2.0)
美
15.3
国
(0.1)
81.6
- 70.0
- 442.9
- 1041.9
- 1126.8
- 1332.5
- 1437.0
- 1265.5
- 1058.8
(0.3)
(- 0.2)
(- 1.3)
(- 2.8)
(- 2.8)
(- 3.1)
(- 3.2)
9.7 5.8 4.1
利润
17.9
3.9 - 1.6 27.6 25.6 14.7 - 6.9
资料来源: 日本内阁府:《经济财政白书》, 2005 年。
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减慢。1986 年,以日元 计的出口增速从上年的 3.9%变为- 16.8%(表 2),企业设备投资增 速从 16.4%下落到 6.2%,下落 10 个百分点,矿工业生产和企业利 润变为负增长,消费和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表 3)。1985 年日 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全面下滑,这一变化被称为“日元升值冲击”、 “日元升值萧条”。但这一冲击或萧条时间很短。1987 年,日本经济
日本八十年代经济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启示3200字

日本八十年代经济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启示3200字摘要: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正处在转变增长模式、改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转型期,而我国当今的经济状况与此有着很多相似。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比日本八十年代经济状况与我国经济现状的相似之处, 论述日本在当时采取的宏观政策的几大问题, 最后提出日本经济泡沫生成与破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经济泡沫货币政策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引言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引发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国内资产价格迅速膨胀,经济结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相继被挑破,资产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思考和借鉴。
■一、四相似之处引以为鉴(一)国际经济状况相似。
19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双重危机,政府选择维持高利率以应对,并试图引入外资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然而,高利率使美国的制造业更加艰难。
因此,美国逼迫日币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股价以每年30%、地价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
当前,美国“双赤字”依旧,人民币面临同样升值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美国提出再平衡战略,欧洲同样希望通过出口摆脱经济危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当年日本的十分相似。
(二)经济发展战略相似。
1970 年初,日本国内产能过剩,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瓶颈,因此日本经济逐渐由“投资主导型”转变为“出口主导型”。
1981年开始,出口拉动日本GDP 大幅增长,对GDP贡献达到23%,日本贸易顺差扩大,出口依赖成为其八十年代的发展战略。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泡沫经济有其形成、发展及破裂的过程。
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可以提出以下应对金融风险、防范泡沫经济的措施:必须稳妥积极地处理好人民币汇率问题;引导投资者合理预期的形成;加强金融监管,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引导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风险。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启示。
从1983 年开始形成并于 1990 年破裂的日本泡沫经济,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他国为鉴,避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重大挫折,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必要重新审视日本的泡沫经济生成、膨胀及破裂的全过程,供我国当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予以参考。
一、日本泡沫经济介绍。
1. 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从 1983 年秋到 1987年底,第二个过程是从 1988 年初到 1989 年底。
第一个过程可以说是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开端,持续到美国股票市场的股价创下最大暴跌纪录的黑色星期一( 1987 年 10 月 19 日)为止。
第一,日本的金融自由化。
日本于 1984 年 5 月发布《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随后实行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外汇资金可自由转换为日元并可作为国内资金使用,实际需求原则的废除,日元转换限制的废除,使得日本对外证券投资急剧增加,拥有巨额资金的日本公共投资者的投资动向影响到美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第二,《广场协议》和金融缓和措施。
1985 年 9 月达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海外投资受到巨额的外汇风险和外汇估价损失;日本政府通过抛售美元、购买日元操作来干预外汇市场和接二连三的调低贴现率等积极的金融缓和措施,引起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猛增,但猛增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通过物价上升(流量)而被吸收,而是急剧扩大了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成了导致存量价格飞涨的原动力。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启示身为日语系的学生,自然对日本的各方面了解的比较多,所以,这次的论文主题便是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日本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
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
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
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
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美国、西德等相继提高利率,日本银行也准备升息。
恰在此时,1987年10月 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
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并且此后不久,人们原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为乐观情绪所代替,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
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
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
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摘要】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发生在日本的一场经济危机,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资产价格高涨、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引发了经济崩溃。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保持金融政策的稳健性和谨慎性,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警惕经济泡沫的出现,谨慎运用政策工具,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提升监管力度,加强风险防范,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政府干预,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中国经济,启示,总结,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泡沫经济是指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生的一场经济泡沫,这场泡沫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长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教训,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干预措施,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府干预过度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衡,产生了过剩产能和恶性竞争,最终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松绑政策也给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金融机构大规模放贷、资金过度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使得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政府需要警惕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的经济泡沫风险。
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其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泡沫经济过程。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
目前的中国经济与泡沫崩溃前的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巨额外汇储备、本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大幅上扬等,这些因素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中国是否会重蹈当年日本覆辙的担忧。
然而目前的中国经济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出现日本式的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但认真吸取日本泡沫经济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则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多种因素作用导致日本的泡沫经济。
政策失误,长期实行扩张性政策,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涌向资产市场是直接原因;“股价神话”、“土地神话”,全国上下对未来预期的盲目乐观,是形成泡沫的间接原因。
具体来看:一是政府实行扩张性宏观政策,矫枉过正。
为消除“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内需。
货币政策方面,日本央行从1986 年1 月至1987 年2 月13个月间,连续5 次降低再贴现率,由当初的5%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5%,并将其保持到1989 年5 月。
日本政府没有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在国内需求旺盛、资产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很富裕的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资金,企业融资便利且成本较低,大量资金进入非生产领域,催生巨大的资产泡沫。
二是市场资金过剩,企业和个人投机活跃。
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较低,而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收益率较高,因此,大量资金并没有像期待的那样流向制造业,更没有流向当时美国重视的IT等带来新的增长点的新经济领域,而是通过特定金钱信托、基金信托、信托银行等渠道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股票和休闲娱乐业,推动资产价格迅猛上涨,形成泡沫经济。
据日本央行统计,在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法人企业筹资405万亿日元,36%用于实际投资,64%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李英崔琳二战后的30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所谓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其GDP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国。
然而日本的经济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遭遇了滑铁卢。
1985年美日签订“广场协议”后不久,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崩溃,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平成萧条期”。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同样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也出现了类似日本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且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显现以及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泡沫等。
如何吸取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日本举全国之力进行经济建设,仅用了30年就实现了经济复兴,并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更是一举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72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1%,远远超过同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实际增长率却降至仅5.1%,1974年跌至负数。
可见,1973年就成为日本经济降挡发展的开端。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与援助下,日本仅仅经历了九年就完成了其经济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日本经济的实际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
从战争阴霾中逐渐走出来的日本,因为有条件借助于美欧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市场加上要急于改变战后的社会经济落后的面貌,便开始步入到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其平均经济增速达到了9.2%,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更是一举跃入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此后,日本经济便进入了平均增速达4%的平稳增长期。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拉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帷幕,其平均经济增速短暂上升到4.9%;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开始进入经济萧条时期。
1991 年~2001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低于同时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特别是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的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在1998年更是创下了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增速的新低,当年日本的经济增速为-1.5%。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房地产泡沫对经济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惨痛的教训也给后人启示。
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分析,给予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诸多启示。
一、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联系紧密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一方面是房地产泡沫影响金融稳定,表现在泡沫形成和膨胀过程中对金融系统的危害,以及泡沫破灭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膨胀期间的累积风险是威胁金融安全的主要来源,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前期累积风险的释放;另一方面是金融不稳定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信贷扩张收缩、利率起伏、股价波动等深刻影响房地产泡沫的发展。
总结而言,尽管各国房地产泡沫大小不一样,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金融风险贯穿于房地产泡沫形成、膨胀和破灭的整个过程,而房地产泡沫又刺激金融风险,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时期,较完善的公共住房政策并没有发挥抑制地价上涨的作用。
一方面,日本公共住房政策着力点存在缺陷。
公共住房政策没有随着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而有所转变,没有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另一方面,商业地产投机远远超过住宅地产投机。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财力,将公共政策向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上倾斜(任兴洲等,2013)。
同时,仔细回顾此次房地产泡沫危机,我们可以发现,土地投机是泡沫危机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有力的“帮凶”,市场预期变化起着动力作用,而政府接连的金融政策失误,则是危机最终爆发的关键。
因而,政府进行房地产调控时,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提高调控政策的前瞻性。
此外,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要避免过急的紧缩政策,逐步挤出房地产泡沫。
日本正是因为实行了快速上调利率、控制房地产融资等过急的紧缩政策,才导致经济的长期疲软。
三、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任何资产价格泡沫都存在金融监管缺失的影子,日本房地产泡沫也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同时过分注重缩小财政赤字而忽视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导致经济陷入了极端的困境。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介绍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
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
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从中得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意义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988中后期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泡沫经济,日本在“出口导向,贸易立国”的国策下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日本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家电制品等称霸世界,日本银行的总资产和股票时价总额也居世界前茅。
人均所得一度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
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泡沫经济和崩溃前的日本经济相似,如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并暗示中国经济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萧条。
但中国可以从日本泡沫经济失败中吸取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滑坡。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
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
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客观判断我国经济状况。
近30年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经济总量增加了11倍。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与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何其相似。
在2007年上半年,GDP较去年上半年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广义货币M2增长17.1%,出口增长27.6%,贸易顺差达1125亿美元。
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500亿美元。
中国与美国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开值压力和刚性的升值预期。
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共同形成了大量外汇净流入,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到13326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
为吸纳外汇,央行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量积累到相当于当年GDP值的160%,大幅度高于大多数国家100%上下的比值水平。
大量流动性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引起股市、地价、房价的暴涨。
如2005年底时,上证指数为1000点,2007年9月底已站在5500点之上,升了4.5倍;日成交额从2005年最低点的40亿骤升到2007年最高点的2700亿,放达了近70倍;市盈率高达62倍,接近各国发生重大股灾时的市盈率临界点70倍(1990年1月东京证券交易所69.5倍)。
在房地产方面,全国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也持续上升,而且升幅近几年均高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在一些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惊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自2004年以来房价已累计上升了近2倍,市区每平方米房价均在万元以上。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居中心提出的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3-6倍,而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即使是经济适用房房价收入比也在8-10倍。
因此,可以断定,我国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以流动性资金过剩为根源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而且愈演愈烈,似有难以控制之势。
(二)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的情况,吸取日本**在泡沫经济形成阶段政策失误的教训,有关**部门近期可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挤压泡沫以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泡沫经济中得到一些启示。
泡沫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经济领域或整个经济体中出现极高的资产价格,这种价格远远超过了其真实价值。
它通常由过度借贷、投机炒作和市场过热等因素引起。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历过一次泡沫经济,当时房地产和股市价格飙升,财富被大量集中。
然而,泡沫最终破灭,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第一点,日本泡沫经济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警惕资产市场的过热。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类似日本泡沫经济的迹象。
房价不断攀升,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投资炒作现象。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风险。
为了避免泡沫经济带来的经济崩溃,中国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且加强对其他资产市场的监管。
第二点,日本泡沫经济也提醒我们注意金融风险的防范。
泡沫经济的形成往往伴随着过度借贷和过度投机,这会给金融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在中国,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风险隐患也在逐渐积累。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三点,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还包括鼓励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长期陷入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新兴产业的创新和转型。
中国目前也正面临着一些相似的挑战。
为了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日本泡沫经济的启示还包括了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市场机制。
泡沫经济的崩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监管不力和市场机制的缺陷。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以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和崩溃对经济的冲击。
总之,日本泡沫经济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概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缓和,人们对于日本泡沫经济也开始重新关注起来。
那么,日本泡沫经济到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本文将从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市场经济等方面详细探讨。
一、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日本曾经采取了一系列导致泡沫经济泛滥的政策,比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低息贷款等。
这些政策虽然一时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随后泡沫经济的出现,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政策制定必须谨慎,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同时,在日后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应该注重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放弃短视的心态。
二、社会结构对于中国而言,在社会结构方面,日本的泡沫经济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日本曾经以家庭为单位,高度重视家族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和贡献。
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家族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强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到家庭与企业之间的分离,实现现代化管理。
三、市场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不仅是对经济政策和社会结构的考验,更是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历史中发现,市场经济需要充分的竞争和监管。
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唯有推行市场化改革,深入促进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监管也必须同时跟进,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市场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日本泡沫经济对于中国而言,固然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其历史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更加顺畅、稳健和可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第二。
诸多“世界领先”的称谓和经济新常态,让我们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破裂历程及影响1、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破裂历程回顾从二战后一直到1985年,日本实施“贸易立国”发展战略,依靠美国提供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并在1987年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80年代的美国,却是经济持续低迷。
美国认为日本长期搭美国的便车致富,于是在1985年发动了以“广场协议”为代表的“货币战争”。
美国联合英法德日,直接干预日元汇率,迫使日元大幅升值,随后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资产价格飞涨。
日本政府为了挽回出口市场的损失,意图刺激内需,使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短短一年连续五次降息,将央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
长期超低利率政策和大量发行的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迅速膨胀。
到了1989年,经济泡沫已非常巨大。
日本政府为了阻止泡沫继续膨胀,打出两个组合拳,第一拳提升再贴现率,紧缩货币;第二拳直接管制房地产交易,控制土地融资。
但这两拳力度过猛,结果直接导致股市暴跌,房价崩盘,泡沫破裂。
此后10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和低迷的状态,被称为日本“失去的10年”。
2、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1)经济停滞不前。
日本战后GDP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5%左右,到80年代泡沫期则稳定在7%左右,泡沫破裂后,增长率从90年的7.5%下降95年的1.4%,甚至出现了好几个年度的负增长(见图1)。
GDP总量在1997年到达到515万亿日元的峰值,然后开始裹足不前。
日元汇率从“广场协议”到1989年泡沫破裂前升值约1倍,到2011年,升值达到3倍(见图2)。
(2)资产泡沫严重。
日本股市从1982年的6000点,一直上涨到1989年的38900点,涨幅550%,泡沫破裂后,连跌4年,跌幅达到60%(见图3)。
房地产价格指数从战后到1989年上涨了约150倍,在泡沫顶峰时期,仅东京23个区的总地价已经超过美国全国地价,可谓盛极一时。
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栾家庆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发生了其经济史上最严重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
在泡沫经济膨胀过程中,日本股价和地价迅速暴涨,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效应。
然而,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资产严重缩水,股价、地价持续暴跌,出现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
在此之后,日本经济复苏十分乏力,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处于低迷不振和看不到光明前景的困难境地,加之日本政府对危机的深刻性、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景气的判断也屡屡失误。
伴随着资产收缩下没有繁荣感的涟漪景气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的出现,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长期停滞,失去了宝贵的10年。
进入到21世纪,泡沫经济后遗症并未随之消失,其严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
泡沫经济崩溃和泡沫经济崩溃后遗症的出现,彻底暴露了日本经济深层次的矛盾。
日本为什么会发生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为什么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日本泡沫经济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这些都值得我们做一番深刻的思考。
泡沫经济是虚拟经济膨胀的产物。
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膨胀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复杂化,金融资产的投机性也日益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失误与微观经济主体过度投机行为对泡沫经济的产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从发生至今,日本国内外各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详细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制度方面的、经济环境方面的以及综合因素方面等等。
本文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及影响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可以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既包含泡沫经济发生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其复杂的特殊性特征。
日本泡沫经济源于过度投机,政府的政策失误对泡沫经济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虚拟经济膨胀和虚假繁荣。
然而,泡沫必定破灭并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让人们把目光投向虚拟经济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的问题上来。
透过日本泡沫经济看中国

透过日本泡沫经济看中国------谈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1987年10月,在一个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萧条期。
为阻止纽约股市暴跌导致日元加速升值,日本银行于1987年2月将再贴现率调到空前的低水平(2.5%),这导致大量游资流向土地、股票市场,引起了地价、股价的飙升,而在揣摩土地、股票的价格会继续上涨的心理作用下,人们争相购入,以期取得增值效益。
地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暴涨导致产业“资产效应”:其一,刺激了消费的膨胀;其二,导致建筑、土地的交易空前活跃,金融机构则积极开展融资活动,为企业、个人提供设备投资资金、住宅投资资金及消费资金;其三,在股票市场十分兴旺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开展伴随股票发行的筹资活动,用于设备投资与建设面向职工的福利设施。
随着这种带有泡沫膨胀性质的“大型景气”的发展,企业日益感到人手不足,结果导致工资上升。
为了防止物价跟着攀升,日本银行于1989年5月将再贴现率一下子提高到3.25%,其后股价继续上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89年12月上涨到顶转为下跌。
在股价首先开始下落之后,地价的上涨率也在1990年年中到顶,其后上涨减缓,至1992年转为下跌,从而导致以股市、房市为代表的经济泡沫的最终破裂,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整体经济的缓慢发展埋下了祸根。
二、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在经济政策方面,随着前川报告的出炉和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通胀率大大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1987-1989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却保持年均超过10%的增长速度。
银行体系通过贷款给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而买入股票、房地产,或者直接购入大量股票与房地产。
在金融市场化和土地担保融资下的信用创造机制等多重因素条件下,资金推动了股票、房地产价格的大幅飚升,从而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而这又成为推动股票上涨的理由。
与此同时,利率的持续走低,使股市高市盈率成为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
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
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从中得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意义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988中后期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泡沫经济,日本在“出口导向,贸易立国”的国策下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日本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家电制品等称霸世界,日本银行的总资产和股票时价总额也居世界前茅。
人均所得一度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
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泡沫经济和崩溃前的日本经济相似,如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并暗示中国经济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萧条。
但中国可以从日本泡沫经济失败中吸取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滑坡。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
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
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
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产生了泡沫经济。
二、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1980年~198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
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这是后来导致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
而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1141.97亿美元,这在美国产业界和国会山引起巨大反弹。
2006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2.2亿美元,预计今年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比去年少,最近几年,中国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问题,中美贸易顺差只增不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增大。
2.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依赖其制造业。
在这一时期,日本制造业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发展战略。
但是,日本制造业非常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进行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采用了投资驱动型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中国的产业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以出口加工为主。
中国依靠这一发展战略,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不管是什么样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都不会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的长期发展还是靠内需,靠科技创新能力,但在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都还未能做到。
3.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
(1)银行体系的主导地位为了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建立了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据统计,1975年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平均高达89.7%。
为确保间接金融体系顺利运行,日本金融当局实行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我国股市长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成千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而长期低迷的股市造成流入资金不足甚至萎缩。
虽然,2006年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我国股票市场呈现牛市格局,但是银行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与日本银行一样,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普遍缺乏效率。
(2)宽松的货币政策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的出口受到影响,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根据“卢浮宫协议”,日本的利率也必须下调,由于87年的“纽约股灾”,日本一直未能上调利率,其低利率政策持续了27个月,使得本来资金已很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
我国长期以来也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而且货币供应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为了经济增长需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15%以上,而且国外资金的流入使我国的货币更为宽松。
4.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治理模式日本企业的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而政府对金融机构又过分干预,使得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且日本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虽然避免了被恶意收购,但是往往使得企业之间的协调多于监督;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使企业缺乏创新机制。
尽管在制度和机制上与日本不同,但是“重协调轻监控”却是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企业治理模式上的相同之处。
产权关系不清,行政干预银行的融资,以GDP考核官员政绩,以及腐败都严重妨碍监控职能的行使。
三、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近性原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升值。
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美国。
因此,要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防止本币过度升值而引爆泡沫经济,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早做预防,消化升值的压力。
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理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因此,政府必须在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在政策选择方面,要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在广场协议后马克升值,德国央行坚决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而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稳定汇率,最终汇率没有稳定,却引起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
日德两国的经验表明,只要维护好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浮动并不足以破坏国内经济。
继续加强金融管制,实行账户开放需要逐步进行,建立起相配套的监管框架及风险约束机制。
其中,要特别注意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以免造成经济的大幅波动。
目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依然是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下的汇率制度,这点决定了中国可以遏制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涌入的短期资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德国在马克升值后,大力促进竞争力强的产品出口,尽量减少成本因素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看,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石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区域内,支付手段或是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减小成员国面临的外汇风险。
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努力发挥在该区域中的影响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坚持以内需为主。
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整体。
别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政策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因此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内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石,我们应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3.金融自由化速度不应过快。
我国银行体系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实体经济又缺乏投资机会,如果过快放开对直接融资规模的管制,银行资金很容易流向投机性领域,引发泡沫经济。
我国加入WTO,当然要遵守开放资本市场的承诺,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利用WTO规则循序渐进。
在国外金融机构涌入之前,采取对策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建立所需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律、监管以及会计和审计等。
4.定位政府职能,改善企业治理模式。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对我国而言,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严防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建立一套适合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息制度。
5.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
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6.要注意物价稳定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
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7.掌握好政府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时机和力度。
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的力度过大,时机把握不当。
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上调现金率,金融形势开始迅速收缩。
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下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创伤,不适当的货币政策促使日本泡沫破灭,形成了持续的通缩。
在面对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时,应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失败的经验,不应主动刺破泡沫,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在中国经济增长中通过多种途径来消化泡沫。
因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出台时机与力度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8.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和银行的监管力度。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经验中,我们看到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容易引起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
我国的开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灭都会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将带来严重影响。
因而,政府要加强对银行贷款的尽管力度,确保金融机构资本金比例的充足,银行系统的安全,促进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9.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实体,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
同时还应注意开发节能技术,保障低污染,高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
发展实体经济,通过自主创新,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效率等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日本由于泡沫经济,使自己失去了十年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
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避免我国经济重蹈覆辙。
万一我国出现泡沫经济,我们的状况将不及日本,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泡沫经济前的日本,我国还未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教育和医疗费用、收入差距过大、官员腐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