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演变过程。
2.讲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城市化对产业、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中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掌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城市化发展的能力,学会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探讨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c.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和对策。
2.结合课本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给予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
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城市化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因此,培养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城市发展意识和城市文明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次教材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对城市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城市发展意识和城市文明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城市建设。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3)城市化的意义和挑战。
第1页/共4页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市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城市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城市化现象,加深对城市化的了解。
(4)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材料和实地考察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城市化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5)综合评价法:通过阅读材料、参加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深入理解城市化的意义和挑战;(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评价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质量。
五、教学过程安排1. 教学预热:通过图片展示城市化的典型案例和个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了解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1【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xx 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背景条件国际背景: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国内背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主题:城市化目标:- 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理解城市化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讨论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5分钟)引入城市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
可以以图片、视频或故事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城市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迁移到城市?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一个多方面、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第三步: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 (15分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 人口增长和流动- 社会结构的变化- 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和融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5分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水、空气和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五步: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10分钟)让学生讨论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就业机会的增加- 经济发展的推动- 资本和人才的集聚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和个人就业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思考城市化可能导致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城乡经济的不平衡等。
第六步:城市化的挑战和机遇 (15分钟)让学生讨论城市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包括:- 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高昂的生活成本-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多元文化和知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并发现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好处。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 (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城市化有何新的认识?- 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挑战和机遇?评价学生对于城市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书面反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城市化》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城市化》是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13周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城市化现状。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城市和乡村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影响,以及我国的城市化现状,从而提高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作业
1.根据本节课所学,概括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
2.分析城市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影响。
3.结合实例,阐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4.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5.结合我国城市化现状,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例题1:
请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4.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城市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实地考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城市化问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城市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城市化》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城市化》教学目标和《城市化》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城市化》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城市化》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密切,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分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适当的读图分析的学法指导。
3.情感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通过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通过有关资料的理解分析进而获得知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分析分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获得知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年景观大变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乡人口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探讨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突破通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教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内容。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1) 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城市化的主要流程和阶段。
2. 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2)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流动、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3)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
(4) 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城市规划与管理、社会福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 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你所居住的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城市化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讲解:(1) 讲解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 讲解城市化的流程和阶段,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3. 讨论:(1) 学生小组分工讨论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教师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的挑战?四、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讨论和小组展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过程。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城市化的定义、特点、流程和阶段等。
2. 媒体素材:包括城市化的图表、数据和案例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准确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能较好地分析城市化的挑战和问题。
3. 学生合作能力:学生能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和展示。
2021年城市化教案(精选3篇)
2021年城市化教案(精选3篇)城市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考点及考试要求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一、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1、景观的改变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2.城市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水体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噪声污染——破坏生活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电磁波污染——影响人体健康3.城市病的主要表现4.原因:城市是人类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城市化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并附上答案。
5.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城市化”的短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感受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现象,如城市扩张、高楼林立等,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关注。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024年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2.使学生掌握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3.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3.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4.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发展过程等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策略。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课堂提问法:检验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关注。
2.讲解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介绍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3.分析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讲解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阐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4.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5.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如优化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课堂提问:针对城市化知识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8.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
六、课后作业1.请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2.请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请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并谈谈你的解决策略。
4.请收集一则关于城市化的新闻,分析其中涉及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城市化》教学设计
§ 2.3 《城市化》教课方案太和一中王宁一、讲课对象整日制一般高一年级学生二、讲课内容§2.3 城市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三、课型新讲课四、课标解析1、课标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解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采集所在城市不一样期间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谈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采集资料,比较不一样地域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
2、课标解读地理学商讨的是人、地及其互相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类发展变化,既包含时间维度,也包含空间维度。
城市化的过程、不一样国家或地域城市化发展的不一样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体现了地理学的以上特色。
课标主要有两层含义:①知道什么是城市化,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②解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既然要修业生能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色,方式是“运用相关资料”,这就说明要求培育学生提取和加工、概括信息的能力。
同时,因为城市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对于整个过程可能感觉的不是很全面和显然,所以教课时运用相关资料是必需的。
别的,课标还要修业生能“解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就需要学生能真切理解城市化,并能及联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论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重在“运用”、“概括”、“解说”这几个行为动词,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不过逗留在识记层面,更多的要学会理解和运用。
五、学情解析1、知识贮备与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经过对本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和自己的经验,对城市的相关状况已有所认识。
但是,因为城市化是一个动向过程,学生可能只好说出自己所熟知的城市的一部分变化,所以教师应供给相关资料。
对于城市化的动力体系,也可以从推理和动力来解析,而推拉体系在学习人口迁徙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所以其实不陌生。
2、年龄阶段特色:和初中学生对比,高中学生更拥有社会责任感和全世界意识,更偏向于理智地对待社会中的各样现象。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社会《城市化》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城市化等。
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定义、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适应城市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进程,认识到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关注城市化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城市的定义、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城市化的原因和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化进程图、城市化影响示意图。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城市的定义、特点,城市化的原因、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相关知识。
4. 实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如家乡的变化、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和问题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适应城市化,提出建议和策略。
6.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8.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城市的定义、特点城市化的原因、进程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适应城市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我国城市化的原因。
(2)描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谈谈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提出你认为适应城市化的策略。
2. 答案:(1)城市化的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城市化优秀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 题
城市化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3.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城市化初期、中期、后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列表比较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画图、从图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分组讨论分析,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教学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
新课
导入
作
业
小
结
视频感受城市化。
作业:上网或查阅资料分析什么是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巩固本节所学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课后预习的习惯。
4.根据地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
5.“S”曲线以及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教案设计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容城中学薛辉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容城中学薛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逆城市化;3.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4.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分析总结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通过比较法,分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2.阅读图示、材料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过程特点。
2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展示图片),然后我们来看几组图片(展示图片)。
师: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城市化师:我们通过以下几张图片请同学们来归纳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出示图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生:(学生活动)师:请同学来填写表格生:(略)师:那又是什么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呢?同学们思考,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生:(略)师:城市化的动力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展示图片)师:从人口迁移来看,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介绍逆城市化的概念)逆城市化: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师: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城市化也是有差异的,看下面一组图片,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生:(讨论并回答)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起步早晚还有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还出现了发展不合理,如何的不合理呢?(过渡,出示图片)师:在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下一组图片。
城市化教学设计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
城市化教课方案_高中地理教课方案 _模板教课目的设计1.知识与技术目标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记;认识城市化进度;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表和数据剖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应用城市化标记判断城市化;培育学生利用地理数据、解说地理现象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明确城市人口、城市用地、社会经济发展等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能够辩证地对待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 :城市化含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难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剖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应用城市化标记判断城市化。
教课方法1.运用启迪式教课指引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记。
2.运用比较法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课过程设计新课导入 : 从聚落的形成以及乡村──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过程 ,因为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停扩大 ,就是城市发展过程 ,那城市化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化及其标记1.城市化的含义学生活动 : 读“上海市的城市图片及人口、用地变化图”。
教师启迪 : 上海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议论 : 上海市用地不停扩大。
教师指引 : 联合以上结论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教师指引 : 上海市用地不停扩大时,人口能否增添?学生议论 : 上海市用地不停扩大时,人口数目增添且城市人口比重也跟着增添。
教师启迪 : 经过以上例子 ,说明城市化有何含义?学生研究 :经过教师的启迪和指引以及学生的思虑议论,从而得出城市化应当包括人口城市化、地区城市化这双方面的内容。
2.城市化的标记教师发问 :依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能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学生议论 :依据城市化的含义,能够得出其三个主要标准即主要标记为:城市人口增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进程。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 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4活动题。
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通过案例应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①案例4是图2.19的具体实例。
②图2.20和2.21用伦敦市的发展来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③案例中的文字和图 2.22说明英国、英格兰地区城市化过程:城市数目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第35页) 结合图2.和上述案例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过渡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请同学们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2.18,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3.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P35的阅读内容,完成该题。
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
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2.3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含义: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2)推力: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Array(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P35活动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日本于189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图2.24)。
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问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教材图2.25)(指导学生读图2.25及图下文字,填写下表,初步了解城市化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阅读图2.26,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
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 1 20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目标: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
从图2. 27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人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
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
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
通过案例应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1、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从而为城市建设服务。
2、城市的发展必须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努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威海作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我们更应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板书设计: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目标: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课后作业: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环境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