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1)教案
最新冀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冀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f958f258f5f61fb736664c.png)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图示填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举出了大数是小数2倍的例子。再来看一个小兔和妈妈拔萝卜的事情。看一看小兔和妈妈在说什么。
生:小兔说:“我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说:“我拔了6个。”
2、鼓励学生提出与兔妈妈和小兔拔的萝卜个数相关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谁能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3倍。
学生可能有多种例子。如:
12和4,因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是4的3倍。
四、课堂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摆再计算,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同样的练习。
在操作的基础上填空,使学生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师:下面做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拿出红色和黄色花片,摆一摆再填空。
倍的意义的开放性练习题。
师:看练一练第5题,先数出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第(1)题的括号中。
学生动手数并填空。
师:看第(2)题,用你手中的画片摆一摆,再填空。
1、猜谜语激趣,教师口述大象的谜面,让学生猜谜。
猜谜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通过引出大象,一方面创造愉快的氛围,同时自然引出下面的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面是:
耳朵像蒲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2a946ef46527d3240ce0e7.png)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大屏幕,让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要学什么。
板书“倍”。
2、找三名高矮不同的同学,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为什么同一个人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板书“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1、师生探讨。
第一行摆出3朵黄花,第二行摆出3朵红花,让学生说出你看到的结果。
2、揭示课题。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出同样多,相同,还可以说成1倍。
继续摆红花,让学生说出红花是黄花的2倍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
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
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白菜有()棵,青菜有()个()棵。
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b166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a.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P30对应的课程,课程主题是“倍的认识(1)”。
本节课主要讲解学生对于“倍”的认识,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倍”的真正含义,拓展学生对于“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道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学会使用图形表示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拓展“倍”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2.培养学生对于图形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敏感度3.拓展学生对于“倍”的概念,使之形成系统的认识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进行热身,比如“猜数字”、“五子棋”,让学生对于数字和图形有一定的敏感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导入通过老师手中的一些物品,比如橡皮擦、铅笔盒等,让学生猜测老师手中的物品有多少个,通过学生的猜测和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
3. 讲解在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后,老师可以通过多个图形,比如正方形,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倍”的概念和认识。
4. 操作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比如用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或者用小圆形拼成大圆形等,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学生对于“倍”的认识。
5. 总结在操作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于“倍”的概念和认识。
6. 作业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和答疑。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主要包括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倍数关系。
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2,4,6,8,….图形之间的倍数关系:小正方形—大正方形—超级大正方形小圆形—大圆形—超级大圆形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出发,通过数字、图形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于“倍”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倍”的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优质精编)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优质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23932c9d83d049649b66589e.png)
《倍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图示填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直观图示填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能根据直观图示填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趣,教师口述大象的谜面,让学生猜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面是: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
鼻子粗又长,帮人把活干。
学生猜出谜底是大象。
二、新课学习体会“倍”的含义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草地上有4头大象2头小象。
并通过大象的颜色了解是两家,每一家有2只大象、1只小象。
师:对!我们课本第80页就有大象,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生1:有4头大象,1头小象,小象在草地上玩耍。
生2:我看这6头象是2个家,每一家有2只大象、1只小象。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大象的颜色不一样。
2.教师以一家大象为例,说明: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大人和孩子的关系。
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师:每一家大象有2头大象、1头小象,2里面有2个1,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教师板书:2头大象 1头小象大象头数是小象的2倍师:哪个同学家是3口人?请举手。
谁能用“倍”来说一说你们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关系?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3.教师接着介绍:图中有4只大象、2只小象,4里面有2个2,还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师:再来看这幅大象图,有4头大象、2头小象,4里面有2个2,还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教师板书:4头大象、2头小象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4.让学生举出是2倍关系的例子,给学生充分的举例机会。
师:你能用其他的动物举出是2倍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对说出较大数的同学给予表扬。
最新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43165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b.png)
最新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七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案:一、直接引出今天学习课题倍的认识.二、了解“倍”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大象之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草地上有4头大象2头小象。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象和小象的多少关系,结合讨论,教师介绍: 2头大象,1头小象,就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使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倍”的含义。
师:他们家有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多,还是小象多?生:大象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比小象多这件事吗?学生可能说:●大象比小象多一头。
●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小象的头数是大象的一半。
第二种说法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讲授。
如果第三种说法没有出现,教师不予介绍。
师:4头大象2头小象,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教师板书:大象头数是小象的2倍4是2的2倍三、理解“倍”的含义1.让学生看拔萝卜的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使学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图中有谁?生:小兔和兔妈妈。
师:它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1倍的认识|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1倍的认识|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35ec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5.png)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1 倍的的认识|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倍”的含义,掌握“倍”的定义。
2. 培养学生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 学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小棒、圆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倍”的定义,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实例演示:用小棒、圆片等学具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倍的概念例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个2是多少?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家庭聚会食材分配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例、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倍”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通过有趣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倍”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相同物品的图片,如3个苹果、6个苹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苹果是如何分配的?一个苹果是另一个苹果的几倍?”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倍的认识 ▏冀教版 (2014秋)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倍的认识 ▏冀教版 (2014秋) (1)](https://img.taocdn.com/s3/m/e3b912655f0e7cd18525361f.png)
倍的认识课题: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倍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认识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难点: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片和花片若干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白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你们仔细听猜一猜这个谜底是什么?“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生:大象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带领大家去大象之家瞧一瞧。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很快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思索,探究新知1、学习“大象之家”出示情境图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呢?生1:有4头大象,2头小象。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呢?预设:一共有多少头象?4+2=6大象比小象多多少?4-2=2小象比大象少多少?4-2=2师:大家真会动脑筋。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共和多与少的数量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的关系。
(板书倍的认识)师:我来以O表示象,小象有2头就贴2个O,大象有4头,就贴4个O。
(都是边讲边贴圆片)板书:小象:OO大象:OOOO师:我们摆了两行O,上面有2个,下面有4 个,想一想,4里面有几个2?(可以用竖线把4个O分成两个)生:2个师:大象的头数是2个小象的头数。
像这样,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也就是4是2的2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倍的认识。
(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生:2倍师:4是2的——生:2倍。
(板书)师:刚才我们用虚线将大象分成了两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预设:生:画圆,画方框……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我们将两头小象看作一份是1个2,大象是2个2,所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倍的认识 ▏冀教版 (2014秋)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倍的认识 ▏冀教版 (2014秋) (1)](https://img.taocdn.com/s3/m/5f3e0ed8d1f34693dbef3e47.png)
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 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和“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和数学表达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中的思辨关系。
教学重点:在教学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由具体情境抽象到数字间倍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倍”的意义。
教学准备:练习案、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1.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生:哥哥10岁,弟弟5岁)2. 你还发现了什么?(生:哥哥大,弟弟小;哥哥高,弟弟矮;哥哥的岁数是弟弟的2倍。
)刚才这个孩子提到了倍,他的回答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倍”。
(1)提问: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红花3朵,黄花6朵)(2)如果把三朵红花圈起来看作一份,你觉的蓝花有这样的几份?(学生跟着老师圈一圈)师:红花有3朵。
(板书:红花有3朵)看成一份,蓝花有这样的几份?2份,也就是几个3朵?(板书:2个3朵),我们就说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板书: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
(3)黄花6朵,黄花3朵,那还可以怎么说?(板书: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指明说,全班齐读。
2. 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初步认识。
(课件)(1)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生:黄花朵数是红花的2倍)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把红花2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2份,所以黄花朵数是红花的2倍。
(2)还可以怎么说?(生:4是2的2倍)(3)提问: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让学生在题单上圈一圈,再回答)3. 辨析练习。
(课件)提问:为什么每副图上黄花和红花的朵数都不相同,但黄花的朵数都是红花的2倍呢?(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小结:红花和黄花的朵数虽然不同,但小企鹅的黄花朵数是2个3朵,小青蛙的黄花朵数是2个2朵,小猫的黄花朵数是2个4朵,所以黄花的朵数都是红花朵数的2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1. 倍 的 认 识|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1. 倍 的 认 识|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6bf64de009581b6bd9ebd1.png)
倍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倍的认识”第一课时(第80,81页)教材分析:“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单元“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基础上安排的。
“倍”的概念是除法意义的延伸和应用,是把“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数”转变为“一个数是相同数的几倍”,或者说“大数中有几个小数,大数是小数的几倍”,依据乘除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倍”的知识扩展到整个数学知识体系。
为了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大象之家”和“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意义,体会“倍”与“份”的联系。
活动一:“大象之家”,通过大小象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去除象的体能特征,直观感受“倍”是描述数量关系的“量”,知道大小象数量关系可以用“倍”来描述。
活动二:“小兔子拔萝卜”的活动,通过小兔子和兔妈妈拔萝卜的数量比较,再次让学生体会“倍”的含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此点是教学重难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活动中安排感悟变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和一倍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并理解“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图示填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并理解“倍”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有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纸盒,糖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猜谜语,想玩吗?鼻子粗又长,两牙赛门杠,双耳如蒲扇,身子似面墙。
(打一动物)预设生:大象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大象之家”看一看吧!二:探究新知:1.体会“倍”的含义出示“大象之家”情境图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1:图中一共有6头大象预设生2:图中有4头大象,2头小象,他们在草地上玩耍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大象和小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吗?预设:1.大象比小象多2头2.小象比大象少2头3.小象是大象的一半师:为什么是一半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4里面有2个2师:非常棒!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呢?预设生: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学生答不出时,教师直接说)师:其实,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种数量关系,就是倍数关系,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f5ba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倍数概念。
2.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知识点•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用图形、实物等方式理解倍数。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的概念。
•掌握表示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实物、图形等方式理解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倍”这个词,比如倍增、倍数等,你们觉得“倍”的意义是什么?2.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理解“倍”的概念1.调出幻灯片,让学生看到一件物品,如一杯水或一支铅笔。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件物品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相同,那么这些小份加起来能否和原来的物品相等呢?3.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尝试用实物或图片表示出自己的想法。
4.引入“倍”的概念,解释倍数的含义:n倍数,就是原数的n倍。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多道练习题,锻炼实际运用倍数的能力。
掌握表示倍数的方法1.解释表示倍数的方法,如2倍可以写作“原数×2”,或者更简单的“2×原数”。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多道练习题,掌握表示倍数的方法和技巧。
练习和巩固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继续完成多道巩固练习题,巩固倍数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适时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结1.回顾“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让学生思考:倍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3.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课后作业1.带着“n倍数”的概念,寻找身边的实例,将其变形或扩大n倍,并记录下来。
2.通过互联网或自己的想象,收集或构思三至五道计算n倍数的练习题,并申请下一节课时分享。
总结本节课主要针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体会“倍”的意义”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表示倍数的方法,并从实际运用角度进行练习和巩固。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进一步掌握数学运算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体会“倍”的意义1-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体会“倍”的意义1-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568c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7.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体会“倍”的意义1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课《体会“倍”的意义1》。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倍”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倍”;2. 培养学生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2. 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3. 运用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等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倍”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倍”;2. 新课:教师讲解“倍”的概念,并通过教学卡片进行演示;3.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4. 应用:教师布置一些运用“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2. 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3. 运用倍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的题目;2. 让学生完成一些运用“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教学卡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倍”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和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倍”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解答。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解理解“倍”的概念1. 直观演示:使用教具,如积木或计数器,展示一个数(如2)和它的倍数(如4、6、8)之间的关系。
通过物理操作,让学生看到2个积木加上另外2个积木,就是2的2倍,即4个积木。
2. 生活实例: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成员的年龄关系(爸爸的年龄可能是孩子的3倍),或者购买水果时的数量关系(一箱苹果可能是半箱的2倍)。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d88927227916888486d745.png)
《倍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自制小圆片。
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
1、PPT展示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形的样子,然后来发现规律。
2、教学案例1。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大象之家一共有多少头大象?大象是小象的多少倍呢?学生1:大象之家有6头,大象4头,小象2头。
学生2:大象是小象的3倍。
老师:嗯,回答的很完美。
二、生活应用,拓展新知,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1、拍一拍。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闯过四关了,掌声表扬自己!现在,老师想和一个最认真的同学玩一个拍手游戏,谁来?(请一学生上台)请听要求:(1)我拍×××,你拍的是我的两倍。
(与一学生互拍。
)(2)现在我们一起拍,听:老师拍××,你们拍的是我的4倍。
(3)同位的同学玩一玩,一个说要求,一个按要求拍手,要注意节奏,开始!四、全课小结,情感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们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用今天学的“倍”说句话,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235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7.png)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ae848b33d4b14e8524687a.png)
课件出示图:蓝皮球2个,花皮球10个;问题:花皮球的个数是蓝皮球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先连一连、也可以想一想能不能用算式计算。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连一连,不就是为了发现10里面有几个2吗?
小结:是呀,如果花皮球更多,用连一连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很难教的概念。对乘法意义理解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教“倍的认识”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由于低段学生知识不成系统,对概念同化又缺少经验,所以学生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时会碰到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促进学生同化概念。
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体会“倍”的意义。
难点
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由于低段学生知识不成系统,对概念同化又缺少经验,所以学生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时会碰到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促进学生同化概念。为此,当学生无法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倍”时,教师应该通过更为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倍”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倍”。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借助概念形成的手段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表象。尤其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操作去理解“倍”的意义。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e57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9.png)
体会“倍”的意义-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倍”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倍”的概念和运用;3.能正确使用“倍”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倍”的概念和意义;2.“倍”的运用。
难点1.“倍”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板书、数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吗?”2.学生回答:“‘倍’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倍’的概念和意义,你们准备好了吗?”2. 讲解新课1.教师向学生介绍“倍”的概念:“‘倍’的意思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教师举例说明:“比如说,如果5是2的倍数,那么5等于几乘2呢?”3.学生回答:“5等于十。
”4.教师再举例说明:“再比如说,如果6是3的倍数,那么6等于几乘3呢?”5.学生回答:“6等于十八。
”6.教师提醒学生:“在使用‘倍’的时候,要注意先数清楚是多少倍。
”3. 操练新课1.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
2.教师巡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纠正错误。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交换卷子,批改对方的答案。
4.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解释相关问题。
5.学生自己检查,找出答案错误的问题并进行重做。
4. 归纳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倍”的概念和运用。
2.学生回答:“‘倍’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学生自己总结:“使用‘倍’的时候,要注意先数清楚是多少倍。
”5. 作业1.让学生回家练习书上的习题;2.让学生自己设定数学问题,进行‘倍’的计算。
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操练新课、归纳总结和作业五个环节。
创造性的设计了学生自己设定数学问题进行计算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引导、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共五则)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共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4129c7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8.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共五则)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教学目的:、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除了这两种数量的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这节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2倍的探究三、巩固练习、画一画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
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拍几下,大家就画它的2倍,你们准备好了吗?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
来!预备,开始!师拍两下。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更快?2、拍一拍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没有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
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生:3下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生:9下,3×3=9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四、后巩固习做81页习题1,师摆出三个红色花片,问:谁能给老师摆出红色花片的倍数?师板书,黄色花片是红色花片的()倍。
生自己摆完后填写括号里的内容。
2,3,4。
五、后总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又认识了一种数与数的关系,学会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数学是一门数与数的科学,数学当中还有好多种关系等着我们去发现呢!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米的认识教案冀教版测量第二课时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倍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addfd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f.png)
《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倍”的概念,能够运用“倍”来描述数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能够运用“倍”来描述数量关系。
2.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小明和小红去公园玩,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4个香蕉。
小明说:“我的苹果是你的香蕉的2倍。
”小红说:“我的香蕉是你的苹果的2倍。
”他们争论不休,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2. 新课(1)初步感知“倍”的概念。
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
例如:小华有3个橘子,小亮有9个橘子。
小亮的橘子是小华的橘子的3倍。
(2)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铅笔是小红的铅笔的2倍,小红的铅笔是小刚的铅笔的3倍。
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关系是相对的,与参照物有关。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出示一些简单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判断并描述。
例如:小红的糖果是小明的糖果的3倍,小刚的文具是小华的文具的2倍。
(2)提高练习。
出示一些稍复杂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判断并描述。
例如:小华的橘子是小明的橘子的3倍,小亮的橘子是小红的橘子的2倍,小明的橘子是小刚的橘子的几倍?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倍”来描述数量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倍数关系,并描述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倍的认识》一、故事导入二、新课1. 初步感知“倍”的概念2. 建立“倍”的概念三、巩固练习1. 基本练习2. 提高练习四、小结五、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1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23be9809b6648d7c0c746ca.png)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1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教材简析: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
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并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在大森林里,有一间动物学校。
看,这是他们()年()班小动物的照片。
(出示课题:快乐的动物。
) 谁能用带数字的话说一说这幅图? 师:谁能将两种小动物进行比较,说出带数字生:12只小鸟比6只小鸭多复习两数之间的话来? 6只。
的相差关系树上有3只小猴” 蓝天上有12只小鸟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收集数学信息生:3只小猴比6只小鸭少3只。
二、揭示“倍”的含义师: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关于数字的信息,老师也有发现,这有3只猴,6只小鸭,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板书: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没人懂时直接到A)师:\你在哪儿还听到过倍?\(板书:倍)师:"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 可能会说,6里面有(2)个3,所以6是3的2倍......A师:请你用圆圈代表这两种小动物来摆一猴子000摆师:我们把三只小猴看成1份,6只小鸭可以看成这样的几份?鸭子000000师:谁能上来把表示小鸭的2份圈(或指)猴子000出来。
小结:把三只小猴看作1份,鸭子里面有2份,也就是6里面2个3,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鸭子000000 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60f3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2.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12 倍的认识(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倍数的概念;2.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求出数的倍数;3.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倍数的概念;2.求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将多种解释或概念同化为自己的认知。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案;2.适当数量的练习册;3.教学工具:黑板、标尺、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用黑板和绘图工具,画出6个小鸟,每个小鸟旁都标着数字,比如2、3、4、5、6、8。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问大家小鸟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如果有一个小鸟,那么有几个?”或“如果有3个小鸟,请问它们的数量是多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尝试回答问题。
2. 概念解释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观察黑板上的小鸟图示,并逐个解释它们旁边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倍数”。
同时也应该与学生探讨多种倍数的解释,比如如果将2看作一个整数,那么每个数字都可以被2整除?是吗?3. 计算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相关计算的练习。
比如询问学生4的倍数是多少? 8的倍数是多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字符串/数字之间的密切关系。
比如数字3可以由字符串“111”来表示,同时字符串“111111”表示的数字是什么?4. 练习实战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提高学生们的倍数计算能力,借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自信。
通过实战演习、举一反三,将概念应用至实际。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在操场上,四人一组练习标枪投掷,共摆放了10个组。
•小王要请全班同学选择一件衣服,他想为每一件衣服编号。
•在普通班里,总共有80名学生,他们都通过考核才能进入文艺班,如果只能录取20名学生,那么这些学生是普通班的多少倍?5. 教学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倍数概念,正确理解倍数的运用,在日后的学习中更轻松地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1)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
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
真就这么简单吗?【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
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
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
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
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
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
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