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表格式)

课题:曹冲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够借助关键词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思考、讲述、讨论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课后关键词句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思考、讲述、讨论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直观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顾课文,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课文,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内容?第二环节:回顾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教师提问:曹冲是如何称量大象的?请用原文回答。
第三环节: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曹冲称象的情景剧。
2.各小组进行讨论,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3.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3.教师出示拓展题目: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学习生字词、合作学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

2024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认识并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1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1.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想象,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 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1.2 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其聪明才智。
三、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之处,感悟其背后的智慧。
四、教学资源•《曹冲称象》课文文本•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含曹冲称象的动画或图示)•模拟称象的道具(如塑料盆、小石子、玩具象等)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或知识点,为新课做铺垫。
•通过讲述大象的故事或展示大象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课题《曹冲称象》,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称大象的重量吗?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曹冲,他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讲解词义。
•学生跟读、齐读,确保掌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整体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称象方法,并与曹冲的方法进行对比,体会其巧妙之处。
六、板书设计《曹冲称象》第一课时生字新词:[列出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曹冲称象方法:[用图示或关键词展示称象过程]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生字新词掌握、课文理解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曹冲称象》精品教案(第二课时)年级二年级上册学科语文版本课程标题《曹冲称象》编稿老师1.复习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且知道这个办法的好处。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获得启发,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1.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且知道这个办法的好处。
2.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获得启发,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一.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曹冲称象》。
问:歌里面歌唱的聪明的孩子是谁?曹冲。
导入新课二. 复习字词1.出示词语,读一读,正音。
2.学习多音字“杆”,正音组词。
3.出示本课词语。
重量秤杆砍倒割肉划线停止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曹操做事到底岁月船员果然小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
三. 感知内容出示图片,连环画。
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文中都有谁?他们做什么?他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学生表述,学习概括内容。
四. 合作探究1.合作学习课文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出示自学要求:(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划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研讨学习,展示交流出示第一种方法: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行得通吗?课本结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行得通,还是行不通?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都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
”出示第二种方法: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能行吗?课本结论:曹操听了直摇头。
2.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曹冲是怎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出示自学要求:(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找出表示步骤的关键性词语。
(2)划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出示曹冲的方法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曹冲称象》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生用多种方式读。
2.读读语段,指名写出生字,教师点评。
七十多suì的王大爷划着小chuán,靠岸卖莲蓬。
他zhàn在船头,大声吆喝着:“卖莲蓬啰,刚摘的嫩莲蓬!”岸边的一棵大树dǐ下,有人正在乘凉,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挑了一些莲蓬。
王大爷拿出一ɡǎn chènɡ,仔细地chēnɡ了chēnɡ,rán后告诉顾客:“这些莲蓬有两斤,就收你10块钱吧!”3.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思考: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3)指导朗读:“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4)教师引导:“像……像……”这两处比喻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像,像。
4.交流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教师可问学生: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7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7篇部编版二班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1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谈论重量,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二自然段1、第二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谈论大象的重量〕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方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谈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一边〔〕,〔〕一边〔〕。
5、比一比:大象有多重呢?大象究竟有多重呢?第三自然段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2、曹操听后立场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立场是坚决反对的〕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1、想想,这段讲什么?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沟通:4些动词精确,详细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末…”表达称象的过程。
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方法比,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5、我们应当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仔细观测事物,擅长动脑筋思索问题的品质〕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曹操认为曹冲的方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总结延伸假如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知识链接: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3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一、导入:出示一杆秤。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
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
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
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
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
)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
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2、出示:议论。
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
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
读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这种方法行吗?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线、止、量”3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5个词语。
2.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这一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11个生字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也可以将本课学习的“线、止、量”3个生字的卡片一并出示,了解学生是否认识)2.教师有意将“重”字放在最后,过渡:是啊,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自然段,详细地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1.学生读句子,说动作。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2)让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数数一共有几句话。
(3)指名读第1句。
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赶、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提问:观察图片,你知道船舷在哪里吗?(4)指名读第2句。
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赶、装)引导思考:课文中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教师讲解:“止”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脚”,你看甲骨文的“止”多像一只脚啊!后来演变成金文形体(手指第二个),又变成小篆形体(手指第三个),最后变成楷书的写法。
“止”的本义是“脚”,后来演变为表示“停止”的意思。
(5)指名读第3句。
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板书:称)2.学生理清曹冲称象的顺序,说词语。
(1)熟读曹冲的方法,给课后习题第二题内容排序。
小组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
(2)启发思考:可以用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呢?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交流:你还能说出其他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吗?预设:先、接着……3.学生看操作,说过程。
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

《曹冲称象》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能用“才、到底”进行句子表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1. 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一起齐读课题——4 《曹冲称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些词语朋友你还认识吗?认读词语:曹冲官员称象议论一杆大秤砍树画线重量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读得真准确!2.(标红: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用上这些词,你能向我们描述一下这头大象吗?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里有两个“像”字,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比喻句。
大象像墙一样高,像柱子一样大,你能把大象的高大读出来吗?你把大象的高大读出来了!又高又大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欣赏大象图片)3.怪不得官员们在议论呢!他们在议论?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去掉“到底”变成“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好吗?听老师读给你听,说说你有什么感受?4.是呀!用上“到底”,让我们感受到官员们很想知道大象的体重!哪位朗读小能手来试试?读出官员们的好奇、惊讶。
指生读,评议。
5.你能用上“到底”说一句话吗?同学们的表达真是富有创意!原来句子中用上“到底”,可以感受到“很想知道”,而没有“到底”,只是一般想知道。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官员们太好奇大象的重量了!那么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怎样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活动一:读课文,想一想请你读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哪两种称象的办法?用““划出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用”“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想一想,你赞成谁的称象方法?为什么?1.交流官员们的称象方法(1)提问:谁来说一说官员们的称象办法?出示: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第一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曹冲想到了可以借船来称,这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船”重读。先把大象赶上船,船自然就会下沉一些,要把船舷处的水位做上标记。“刻”、“水痕”的朗读要重读。简单说,就是“象上船,刻水痕”。大声读——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课
后
反
思
(3)想象大象的身子和腿,看课件中的图片再读出大象的高大。
2.因为象太大了,所以官员们有什么疑问?
(1)指名读句子。
(2)带着疑问的语气自己试着读读。
(3)“到底”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
3.这么大的象,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指名读三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比较大的神童。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课文中知道了。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
教学内容
课文4 曹冲称象
第(2)课时 第()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称、曹”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13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尝试用不同语气进行朗读。
3. 能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借助重点词句,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借助重点词句,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能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借助重点词句,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象图。
生看图,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生:大象)。
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对大象的了解?2.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想)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故事中谁给这只大象称了体重?(板书:曹操)2. 简介曹操。
3.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4. 检查自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1. 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词语:曹冲、沉香、搬起、团拢、秤杆、下沉、画线、栽树、沉到、树干、做一对、才叫。
3. 指导书写生字。
四、朗读理解,体会称象办法的巧妙1. 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曹操为什么要称大象。
你还读懂了什么?(抓住“很有力气”“太大了”等词句)2. 用课件演示称象过程。
学生看后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板书:官员们议论纷纷)师引读:官员们议论纷纷,……3. 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有什么态度?(板书:不直点头)师相机指导朗读。
4. 课件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曹冲七岁)师:同学们,七岁的曹冲在遇到难题时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后回答。
(板书:说挤进跑)师相机指导朗读。
5. 根据课件演示及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称象过程借助重点词句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
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
(板书)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二、新授: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
(指名读词语)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
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
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办法。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并养成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复习字词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开火车的形式),学生也可以自主组词语。
三课中游戏1. 老师拿出老式的木杆秤,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吗?有的同学说不认识,有的同学说这是秤,老师随机让同学们认识秤钩,秤杆,提绳,并知道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2. 老师提起一个同学的书包,说:你们想知道书包的重量吗?并称出书包有多重,告诉同学们,秤是专门用来称物体重量的。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你知道人们用什么秤吗?随机板书:电子秤,地磅四整体感知1听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五合作探究1、打开课本28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边听边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①评一评,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②指名回答问题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板书人物)③你还知道了什么?送:赠送说明大象是别人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曹操的,曹操才这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④一同:一起,说明大家都高兴。
⑤指导朗读,读出大家都高兴。
2、大象是什么样子呢?官员们在议论什么呢?①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以上的问题。
②请看大屏,说说大象的样子。
师指着大象的身子——生说: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师指着大象的腿——生说: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③师:用“像……像……”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的比喻句,让大象的样子更加生动形象。
④师指着: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⑤这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什么?指导读好问句,语气上扬。
3、自读第三自然段,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称象?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
课文讲述了曹操带着儿子曹冲来到大象跟前,大象威武雄壮,曹冲却要想办法称出它的重量。
通过曹冲的聪明才智,最终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2.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曹冲称象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前半部分,同学们还记得曹冲是如何称象的吗?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交流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曹冲称象的过程。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上课题《曹冲称象》;2. 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朗读、感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复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并谈谈自己对曹冲聪明才智的感悟;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刻,能够感受到曹冲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以及懂得诚信待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课文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通过讲解,让学生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曹冲称象2. 聪明才智3. 诚信待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
3. 思考:你从曹冲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曹冲的故事,了解曹冲的生平事迹,进一步领会他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从曹冲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一、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2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
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引思导学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不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真的很细致,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大象,多媒体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A、指名读句子,学习生字“根”和“柱”;B、从哪里看出大象很大?(墙和柱子,这是比喻和夸张的写法,突出了大象的大)C、练习说话。
D、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将大象“大”的特点读出来?2、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这么大的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是那时候的科技并不发达,该怎么称象呢?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
他的名字叫曹冲。
(出示曹操和曹冲的图片)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
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板书课题)学习“曹”,曹是一个姓氏,你身边有姓曹的朋友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节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读书,做到不加字、不漏字;2、填空。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象,这头象(),身子像(),腿像()。
曹操很(),带着儿子和官员一起去看。
3、指名回答。
(三)出示课文一二节1、指名朗读。
2、学习生字:“员”、“议论”和“重”3、理解词语“一同”“议论”4、这么大的象,官员们看了是怎么表现的?指导朗读“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5、练习说话一边、、、一边、、、6、比较句子,理解“到底”,范写“底”7、引读:古时候有个——别人送他一头象,他——带着——大象——,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总结:是啊,这么大的象该怎么称呢?官员们和曹冲各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的办法谁的好呢?到底有没有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doc优秀教案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阳亭:苏春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教学难点: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一、复习稳固,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所学内容,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划出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分析第一自然段〔1.〕请学生按照写话四要素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三要素。
〔即时间、人物、事情圈画出来〕〔2.〕复习量词的应用,“头〞与“只〞的用法区别。
2.分析第二自然段〔1.〕从第二自然段中用横线划出曹操要称象的原因。
(大象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
〔2.〕“大象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3.〕出示大象与墙比照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大象的大。
〔4.〕指导学生用感慨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2.〕曹操觉得这些方法怎么样?〔3.〕请学生演示出“直摇头〞的样子。
〔4.〕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小组讨论。
〔5.〕请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方法,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
〔6.〕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抛出问题: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石头重?〔2.〕曹冲年龄多少?他想出了什么好方法?〔3.〕请学生复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在课本上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步骤的动词,根据动词学生再复述一遍称象步骤。
〔4.〕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图片重新整理曹冲称象步骤〔5.〕曹冲听完反响如何?与大臣们的方法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四、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并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3、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对比句子,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做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示意图。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生读一读。
曹冲称象古时候官员柱子议论一杆秤称一称
砍树大秤倒有割成一条线为止重量到底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一)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讨论(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
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这头大象又高又大,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出示句子: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齐读这个句子。
你从哪些话中看出这头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5、比较句子,体会句子的异同之处
A、出示第一组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1)学生读一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到底”这个词。
“到底”这个词是“究竟”的意思,这个词体现出人们心中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引导学生用“到底”这个词语造句。
例句:
你到底多大了?
你到底有没有把作业写起来?
B、出示第二组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并体会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之处。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第二个句子中“才”这个字。
(3)全班交流讨论:第一个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告诉我们曹操的儿子曹冲今年七岁,而第二个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加了这个“才”字,不但让我们知道曹冲今年七岁,还让我们知道曹冲今年很小,只有七岁。
(4)引导学生用“才”造句。
例句:
我刚刚才把作业写起来。
我才看了15分钟电视。
(5)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的时候在句子中恰当的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比如我们刚才两个句子当中的“才”和“到底”这两个词语,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想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适当地加进一些能够表达我们意思的词语。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回答)
2、曹操听后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直摇头”说明曹操摇头摇的非常厉害,也说明曹操完全不同意官员们的方法,非常反对。
而“曹操听了摇头”这个句子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4、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
2、出示曹冲的话。
引导学生默读曹冲说的话,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
(1)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赶象上船;第二步在船舷上做记号;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第四步,称石头重量。
)
(2)交流称像时的动词。
(3)教师小结:这些动词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4)多媒体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4、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5、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的时候,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6、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7、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8、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三、课堂总结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曹冲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