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院校辅修专业办学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完善校际辅修教育制度的探索——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完 善校 际辅 修 教 育制 度 的探 索
— —
以北 京 邮 电大 学为例
贾 伟
( 北京邮电大学 教务处 ,北京
107 ) 0 8 6
摘
要 :校际辅修是突破原有校际边界 、共享教育资源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 学管理机 制 ,更新人才培养模 式 、培养
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制度的创新 。北京邮 电大学面 向学院路地区高校开设通信工程校际辅修专业 多年 ,为社会
培养 了一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和实践 。文 章以此为 基础 ,进行 了相关探 讨 ,
同时针对存在的 困难与 问题 ,提 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思路 。
关键词 :校际 ;辅修专业 ;制度创新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 2 ;G 4 5 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8—72 (0 8 3— 0 8 4 7 9 20 )0 0 6 —0
贾
伟 :完善校际辅修教育 制度的探索
望多学知识 ,扩大知识面 ,成为复合 型人才 的;有希望报考通信类研究生 ,先来 打好基础 的;也有想 毕业时为找工作扩大选择面 ,增加毕业筹码的。
19 99级至 20 级参加辅修的学生已经结业 ,共有 2 5 02 3 人获得辅修证 书 ,四年累计报名人数为 8 1 1 人, 根据报名人数统计 ,证书获得率为 2 % 。从参加校 际辅修 的学生来看 ,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都 9
学院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
学院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为深化教学改,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我校在本科生中设立攻读辅修本科专业和学士学位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模式1.辅修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一级或二级学科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该本科专业辅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经学校审核通过,颁发该本科专业辅修证书。
2.辅修学士学位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修读另外一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教育,完成该本科专业辅修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达到该专业的辅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审核通过,颁发该本科专业的辅修学士学位证书。
二、报名资格1.入学满一年的在校本科生;2.无考试违纪者;3.已完成学习成绩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含2.0)。
三、报名程序1.每年五月份开设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的学院提出招生计划,并经学校批准发布;2.学生报名,须经主修专业所在学院批准,向招生学院提出申请,招生学院审核汇总后,以学院为单位统向培训学院报名;3.经培训学院审核通过,确定拟攻读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学生名单。
拟攻读辅修本科专业和学士学位学生须与培训学院签订协议,并按照《XX学院学、宿费收缴实施办法》缴纳学费。
4.完成缴费的学生,需在教学网进行报名、选课,同时参加课程学习,即获得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的资格。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1.辅修本科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实施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开设专业的学院组织制订,教学管理部批准实施。
辅修人才培养方案由平台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构成,其中平台课程设置由主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四个平台中课程精选构成,均设置为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
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
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宋鑫何山卢晓东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今社会迫切需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如,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专业等。
这些改革举措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
世界一些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为了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都允许(或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Major)之外,在第二个领域学习,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获得辅修(Minor)专业或双学位专业(Double Major)证书。
这些学校开设了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并强调:辅修或双学位专业不应被当成负担,相反,在导师的帮助下,它应当被当作学生毕业所要求的一部分。
学生选择另一门专业学习,虽然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术兴趣,但需要得到导师和院系主任的同意,而且学生可以就如何顺利完成辅修专业从原系和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那里获得帮助与有效的指导。
现状:北京大学在1989年开始进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主修课程负担较重(180学分左右),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小,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在思想上学校也将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方式。
1996年在主修压力减轻之后,许多学生开始攻读辅修和双学位。
目前,我校开设的辅修专业主要有哲学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心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艺术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科技信息(情报学)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日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
双学位专业有哲学、经济学、艺术学、电子商务。
这些专业都有不同数量的学生修读,其中,修读计算机软件、经济学和语言专业的偏多。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1. 引言1.1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调研不仅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该教育形式的认知和需求。
通过对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对目前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我们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背景介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是指学生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并修读一门与主修专业相关或者不相关的第二专业。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生通过辅修第二专业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但是当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一些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学生在辅修第二专业时常面临教学计划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也存在盲目跟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等情况,导致辅修的意义和价值被低估。
要提升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这包括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规范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辅导与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择等多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相信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质量将会得到提升,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现状调研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辅修第二专业,这表明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
他们希望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一些学生也将辅修第二专业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能够在多领域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英语专业双学位本科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学 校在这个过程 中应 扮演重要角色 , 首先 应通过网站 、 布 告 栏 以及讲座等 多种渠道加强对双学位教育 的宣传 , 帮助学生更 全 面地认识辅修双学位 的利弊及就业前景 。此外 , 在学生报选双学 位 时, 学校应派专业 院系老师根据学生 的兴趣 爱好 、 学习 时间及 专业难度等综合情况 给学生提 出宝贵 的建议 , 有 效避免学生在选 择 时的盲目性 。在学 习过程 中, 各 专业老师应 为学生提供 正确的 学 习方法 , 定 时与学生沟通 , 解决他们 的困惑 , 以免学生由于适应 不 了而 中途放弃 。 2 . 4 扩生 由于专业 限制, 学校提供 可选择的辅修科 目很 少, 这导致 了英语专 业学生对辅修双学位 的积极性不高 , 因此 学 校应扩大英语专业学生可选择 的范 围, 将英语语 言知识 和其他专 业知识有 机结合 , 体 现专业的复合型和跨 学科 性, 提高英语专 业 双学位学生 的综合素质 以及市场竞争力 。 2 . 5 英语专业学生 自身应 当正确认识 、 对待辅修双学位这一 问题 英语专业 的学生在辅修双学位这个 问题上 , 首先应保 持清醒 的头 脑, 不该盲 目接受 或者盲 目抵触这项 政策, 并且在做决定 之 前要 了解清楚双学位 的就业前景 。不仅要根据 自己的兴趣 , 而且 要考虑辅修专业 的难度和 时间分配 问题 , 不能只凭 自己的一时兴 致 。一旦选择 了辅修双学位之后 , 则应 该根据课程和学科 老师的 建议 制定 出详细 的学 习计划和 目标 , 合理安排 时间。在学习过程 中, 不管是 总结 的学 习心得还是学 习上遇到的困难都 要不断和同 学、 老 师进行交流 , 以免 闭门造车 , 或钻进死胡同。 总而言之 , 英语专 业双学位建设是一 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 不 仅需要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及理论研究 , 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 合实 际, 总结经验 , 从而保证英语专业双学位教育 的蓬勃发展 。
高职院校主辅修教学模式的探讨
面考 虑【 。 4 ] 圈
13 4
教学资源缺乏是大多高职 院校有效 开展辅修
二、 办好辅修专业的对 策
办好辅修专业 ,首先应提高全校师生对辅修 专业的认识 ,使师生在思想上明确推行辅修的 目 的, 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圈 。其次应从 以下两方 面采取 相应对策 。 ( ) 辅修 专业课 程体 系设置 的原 则 一 明确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自觉 性差、 学制较短 的特点 , 以及 目 前大多仍存在经费 紧张、 师资短缺等困难 , 建议高职院校辅修专业课 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 以下几点原则 : 提供相关问题咨询,引导学生根据 自己的主修专 1 辅修专业选取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院校 . 业、 社会需求和兴趣 , 理性确定有无辅修的必要以 现有资源。人才培养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 及选择辅修什么专业。指导教师 , 可由培训后的班 场不 同的需求和变化 , 结合院校 自身特点 , 选择辅 主任或本 专业授 课教 师担任 。 修专业 , 设置课程体系。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的院 校 ,应尽量从学院已有主修或主修相近专业 中挑 三、 结 论
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在学习辅修课程的过程 视 , 因而不能从 自我发展 出发 , 完善 自己的知识结 中常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而且高职学生文化基 构 , 而普遍存在 “ 选而不修 、 混学分 ” 的现象。选课 础薄弱 , 主辅修课程设置不协调 , 容易造成学生负 时常避难就易 、 追求学分 , 还具有随意性 、 目性 盲 担太重 , 出现 “ 甚至 一专不专 、 多能不 能” 的尴尬局面 。 和从 众性 ,而 不是 从 专业 需 要 和 拓宽 知 识 面等 方
一
严重 , 应付考试 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 辅修 的形式大 于内涵 。导致管理失控的主要原 因在 于长期 以来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了现有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随后探讨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实施效果评估,对提升机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总结了提升措施,展望未来发展,给出了研究结论。
研究背景指出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文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教学问题、建议、评估、提升措施、未来发展、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是指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个与主修专业不同但相关的专业进行辅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行第二专业的辅修,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资源有限,导致一些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学生在进行辅修时需要同时兼顾主修专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均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些学生在选择第二专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到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以提高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和资源进行调研,探讨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制定相应的提升机制和建议,并对提升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是当前高校学生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拓展专业领域的可能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结构不断变迁,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已经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的调研和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选择趋势,有利于高校在教学资源配置和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南湖片区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已经运行8年,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如学生选择专业盲目、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保障力度不够、教学质量监控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辅修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指导、使用多元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及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9-0057-03收稿日期:2017-11-15作者简介:冉阳(1986—),男,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十校联合办学校际学分互认探索与实践”(J Y X 2015040)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高校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1]。
基于此,从2010年开始,南湖片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联合办学合作育人,简称十校联合办学,通过跨校跨专业辅修双学位的形式联合培养普通本科学生。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已经运行了8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
一、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存在的问题(一)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一个跨学科门类的专业,不失为拓宽知识范围、延伸专业兴趣、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好选择,但学生在报名辅修的时候,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目,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选择,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是根据家长的意见进行选择,另外一部分学生是跟随“大流”。
从“主辅修课程设置”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主辅修课程设置’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 ’ 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黄剑敏 尹经 民
( 宜春 学 院 音乐 舞蹈学 院 江 西 宜春 360 ) 3 0 0
基 金 项 目 :该 文 为 2 0 年 度 “十 一 五 ” 国 家 课 题 《 国 高 校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 ( 目 编 号 : 07 我 项
一
“ 攀你 的高峰 、我求 我 的卓越 ”的发 展局 面 。 你 问题 二: “ 单一 培养模 式 ” 我 国高等 教育 的人 众化 发展 在 观念 、体 制 、措 施等 各个 方面 准 备 足 , 以 于高 等教 育大 众化 仅 仅表现 为学 生数 量的增 加 , 除此 之外 并无 实质 性 的变化 。承担 大众 化高 等教 育任务 学校 在实 施大 众 化高等 教育 过程 巾并没 有实 现大 众化 的转 型 ,依 然 以精 英 化 的人才 质量标 准 来经 营 火众 化 的高等 教育 。因此 , 目前我 国通 过精 英化 教 育的规 模扩 张 方式 实现 的 高等教 育大 众化 ,足 一 种形 式上 的大众 化 ,而不是 实质 性 的大众化 。 我 国现行 的地 方高 校音 乐 教育 体系 人 多数还 是沿袭 传统 的高 师音 乐教 育模 式 , 时代 发 展和 社 会现 实对 人才 的 需求 以及 大学 与 生供 需体制 已不 相适应 甚至 出现 了一 定的 错位, 主要表现 在 : 其 1 、知识 经 济 、 高科 技 t, 对 高素 质 、应 用 型人 才 以及 复 合 / ̄ ,- f 型人 才 的需 求与地 方 高校音 乐教 育依然 以培 养 一 型音 乐师 资 为 主 的错位 。
2 、信 息化 时代 的到 来 以 及 电脑音 乐 及其 制 作 技术 的 f益普 = = _ I 存在 问题 问题一 : “ 一元化 定位 ” 及与 地方高 校音 乐教 育手段 依 旧、教 学设 备更新迟 滞 的错 位 。 3 、全社 会 人 力倡 导并 积极 推 行 素质 教育 模 式 与高师 音 乐应 长 期 以来 我 围火 学偏 向于 一 元 化 的 学 术 定位 ,常 常 只 有 层 次之 分 而缺乏类 型之别 。 从专科 到学 院 、再 到大 学 ,从市 属到 省 试教 育模 式依然 故我 的错位 。 4 、照搬 专 业 音乐 院 系专 业 音 乐教 育 模式 与 地方 高校 音 乐专 属 、 到 国家部委 直属 ,层 次不 仅成 为划 分 高等 学校 的标 准 ,而
应用型本科生辅修专业探索
一
课学习要达到4 课 时 , 8 专业课达  ̄9 课 时 , 16 J 专业课至少 1个学 分。实践课程必须达到 1个学分 , 5 2 加大辅 修专业 与实践接轨的程度。 2 习成绩 。对于辅修专业 的学生 , . 学 学校提 出了在 必修课 中, 辅修专业课 程学生必须达 到6 分 以上 , 5 实践 课程要求辅修专业 的7 分 以上 ,来保 证学生拥有较 高 O 的知识架构。 3 . 辅修专业学位 的审核 。 提供辅修学位的学 院必须 严格执行学位授 予的规章制度 ,学 校学位授予委员会 必须对辅修专业学 生的课程进行 二次审核 。二次审核 过程 中对 于达不 到学位授予要求 的 ,对学生要求进行
监理 、 研究 、 教育 、 资和开发部 门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 投 二、 对辅修专业学生的指导 首先 ,学 院必须 针对需要开设 的辅修课程进 行理 论与实践评估 ,确保辅 修专业课程有 必要开设并且 能 够开设 。辅修专业 的学 术顾 问要 与学生 的主修专 业导
1 . 课程与学分 。 参与辅修专业 的学生要求专 业基础
.
给辅修专业的学生就业带来恶性 循环。同时 , 由于辅修 毕业生在工作单位 的不 良表现 ,给本来是本校 的热 门 专业的就业 , 也会带来影响。 培养 目标
一
辅修课程是道路 与桥梁 时 , 桥梁工 程》 公路桥梁 将《 与《 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为重点 ;对 于主修测绘专业 的学 生 , 公路勘测设计》 以《 中的道路 的线路 设计和《 公路桥 梁施工》 中的桥梁施 工程序 的为重 点 ; 对于主修安全专 业 的学 生 , 公路 桥梁施 工组织 与概 预算》 以《 中桥梁施 工程序和《 公路桥梁施 工》 施工技术 为重点 。教授 的专 业 基 础 课 和专 业 课 ,其 中专 业 基 础课 占总 学 时 的 3 . %, 3 3 专业课 占总学时 的6 . %。必 修课 、 3 67 6 限选 和任 选课分 别 占总学时的3 . %,6 7 3 3 6 . %和3 . %。 于辅 3 6 33 对 3 修专业的学生 , 理论课 与实践课并重 , 辅修桥梁专业 的 课程基本与桥梁专业基 本相 同。所 以对于辅修专业 的 学生 ,他们除 了拥有本 专业 的知识 以外还拥有与桥梁 专业学生一样 的知识 结构。
大学生辅修学习现状分析
大学生辅修学习现状分析作者:刘丽丽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知识与经济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社会越来越需要有多方面能力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育模式,辅修专业教育已在许多高校中开展。
本论文主要以山西师范大学辅修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并辅以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动机,平时的学习现状,对辅修专业的期望以及辅修对自己的影响这几方面的问题和表现。
通过这一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该校在辅修制度上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本文力图对现行辅修制度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为提升辅修专业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辅修学习现状分析一、前言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单一的专门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越来越需要应变能力强,知识结构相对完整,适应性宽的复合型人才。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辅修制度的建立很有必要。
一方面,它能为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途径,这些人才大量的进入社会,势必会提高整个市场的素质,为人才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全新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本科生辅修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辅修专业的开设不仅为他们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的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活,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提高了文化修养与专业素质,而且还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增加了个人竞争优势。
从这两方面来说,辅修可谓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教育模式。
关于本科辅修教育,关注者有限,所以文献资料相对贫乏。
从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丁世海教授在他的《高校‘辅修热”的成因分析》一文中,从抽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学生选择辅修的动机;朱红教授在她的《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对辅修这一教育模式提出了独到见解。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在改革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及实践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指明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一、探索与实践1.创新教学制度,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本着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的原则,我校对教育学类专业教学制度进行了创新性地系列改革。
第一,实行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制度的改革。
实施该制度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选择修读其他专业,这样能克服以往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弊端,利用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全校实行教育学公共选修课制度。
教育类专业教师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家庭教育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保健与调适等15门公共选修课,以提升学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素养,使他们学会学习,懂得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三,实行创新学分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搭建科技文化创新竞赛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
结合专业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撰写研究提纲或研究论文。
对此,教师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第四,选课实行导师制。
我们为新生实施教育学类专业学习导师制,针对入学新生对教育专业模糊上的认识,包括教育学专业学生对专业选择不理想等原因,教育学教师给予了引导。
一般是4~5名学生配备一位责任感强、有爱心的教育专业教师任导师,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科性质、用途及特点,掌握教育学类专业课内容的必要性(可以说终生收益)、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选择选修课等。
第五,实行暑期学制。
教师针对一些求学欲强、个性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了尝试性的培养和训练,实施了素质拓展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等。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辅修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指出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升机制及建议。
对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强调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改进方法、教学质量提升、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在国内高校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辅修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多样,与主修专业缺乏紧密衔接的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等。
了解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分析教学质量,探讨提升机制及改进方法,对于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探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机制及建议,以期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数量、专业选择、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研,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探讨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分析辅修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当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情况,分析辅修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探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机制和建议。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改进方法的探讨,旨在提高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机制建设,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于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_学位调研情况的汇报
关于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调研情况的汇报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学生们面临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机会。
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对这三种学位进行深入调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定义、流程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包含五个部分,即引言、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概述接下来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细致而全面地调查与分析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地域的特点及如何实施此类计划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且可行性高根据此调查结果将总结出各种优势、劣势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些建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在“1. 引言”这一部分中清晰地表达本文的背景、结构和目的。
请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编辑相应段落。
2. 双学士学位:2.1 定义和背景:双学士学位是指同时获得两个本科学位的一种学术模式。
该模式旨在培养跨领域人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知识。
双学士学位可以在同一个大学内或不同大学之间完成,每个学位的授予依据各自专业所需的课程和要求。
2.2 优势和劣势:双学士学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教育经历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上。
通过获得两个本科学位,毕业生具备了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背景,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双学士学位还有助于发展跨领域能力,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
然而,双学士学位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由于需要同时完成多门专业课程,在时间上可能会比单一本科专业耗费更多。
其次,对于某些特定职业来说,并非所有雇主都会认可或重视双重本科学位。
此外,学生需要更大的学术压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平衡两个专业的学习。
宁夏大学辅修二学位调查报告
宁夏大学辅修第二学位现状调查报告宁夏大学辅修第二学位现状调查报告随着知识与经济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逐渐趋向于“宽口径、厚基础”。
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种培养模式,辅修制度在高校已经十分普遍。
然而目前辅修专业从师资配备到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宁夏大学目前已有四个学院开设了辅修第二学位的专业。
为了了解我校辅修制度的发展情况,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宁夏大学的辅修二学位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
希望提高我校辅修专业办学质量,推进我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
调查目的:1.在深入调查我校开办辅修二学位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辅修二学位对学生的帮助及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通过调查研究,为学校的辅修第二学位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3.通过对我校辅修第二学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使学生能够对辅修第二学位有更加理性和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在选择辅修第二学位的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对像:宁夏大学辅修第二学位的学生及部分辅修专业老师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抽样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是在宁夏大学辅修第二学位专业课堂里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43份,回收率为81%调查时间:2010年月至2011年3月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选择辅修第二位位的目的,开办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问卷共有20个问题(见附件一)。
调查结果:一、辅修二学位的基本情况(一)、从选择辅修二学位专业的学生分布情况来看,几乎每个学院的学生都有人选择辅修第二学位。
从集中程度来看主要还是文科学院。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二学位的宣传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对二学位的知晓程度也比较高,而且普遍有意愿读二学位。
其原因主要在于现在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的改变。
以前的大学生可能认为专心读好本专业就好了,更多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不仅要求在专业领域要有一定的深度,还对知识的广度方面提出了要求。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作者:冉阳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9期摘要:南湖片区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已经运行8年,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如学生选择专业盲目、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保障力度不够、教学质量监控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辅修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指导、使用多元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及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9-0057-03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高校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1]。
基于此,从2010年开始,南湖片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联合办学合作育人,简称十校联合办学,通过跨校跨专业辅修双学位的形式联合培养普通本科学生。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已经运行了8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
一、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存在的问题(一)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一个跨学科门类的专业,不失为拓宽知识范围、延伸专业兴趣、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好选择,但学生在报名辅修的时候,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目,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选择,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是根据家长的意见进行选择,另外一部分学生是跟随“大流”。
如表1所示,因父母意见和跟随“大流”选择辅修专业的学生比例占58.81%。
本科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专业的状况分析--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一)被试 本研究以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和在读的辅修与双学位 学生作为研 究 对 象,分 别 制 定 量 表。 在 在 校 生 中 发 放 问 卷 1035份。其中,男生 608人,女生 427人。 (二)研究工具 根据辅修和双学位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从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班级管理等方面设计问卷题 目,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回收[4]。
详细了解后对该专业课程兴趣减退 42 4.06%
因意外错过报名
140 13.53%
修辅修或双学位意义不大
16 1.55%
辅修或双学位未通过审核
62 5.99%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对学生学习意愿的调查表明,77%的学生有过学习辅修 或双学位的想法,而且学生不仅仅是为获得学分学习辅修课 程,而是希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自己的大学专业, 跨专业学习并获得双学位证书。学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的 主要动机为外部 动 因 “为 以 后 的 升 学 和 求 职 有 帮 助 ”,更 有 内部动因“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对学科感兴趣”和“希望像 交叉学科发展”。最终没有选择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时间 和精力多,其次是经济压力。还有 部 分 学 生 提 到 “错 过 报 名”和“未通过审查”。 (二)学生课程学习意向调查 问卷 显 示,70.05% 的 学 生 希 望 单 独 开 班,29.95% 的 学 生希望插班学习。学生一致认为比较理想的班级人数为小 于 40人的小班。关于上课时间,学生更倾向于平时晚上上 课,其中在读 学 生 中52.38% 的 人 希 望 晚 上 上 课。 学 生 在 调 查问卷的补充意见中提到“有时候周六周天辅助专业和组织 活动相冲突,而两边都不能不出席,活动需要到场,而辅助专 业需要上课。周六周天想整理一下一周学的东西,但是辅助 专业把周六日的整天时间全部占用,实在是不舒服。宁愿把 辅助专业的课加在平时”,反映了学生学习面临的时间问题。 针对学生最想 学 习 的 专 业,前 三 位 分 别 是 “英 语 专 业 ” “计算机专业 ”“机 械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化专业”。学生最想学习的专业为语言类、经济类和工 程技术类。学生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学校主干专业和优势学 科,充分结合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兴趣。 (三)学生信息获取及政策了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方院校辅修专业办学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主辅修制是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辅修专业办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这种办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主辅修制人才培养专业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湖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坚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第二学士学位、主辅修制度;在完善主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不断完善主辅修制;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降低申请者的选读门槛,让由于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或者上大学后兴趣发生转移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
一、辅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办辅修专业以来,一直深受学生好评。
学校辅修专业主要由教务处负责开办,每年根据学生要求开设两到三个专业,实行单独编班,单独授课,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持续扩招,学生的生源、基础、层次趋向多样化、复杂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不断调整。
学生选读辅修专业的意向、学习的目的和积极性开始发生变化,对学校的辅修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统计数据表明,湖南农业大学2002级、2003级、2004级辅修专业选学人数分别为112人、80人、63人,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中途弃学
人数也有所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内外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行业考试等涌人大学校园,肄业生迫于就业压力,提前为进入职场作准备。
对大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处于刚接触专业知识时期,对职业的规划和人生定位尚不明确,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往往无法作出有效的判断,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学生辅修专业学习意向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促进辅修专业教学改革,笔者针对2005级、2006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意向调查,问题围绕学生是否了解辅修专业、课余时间如何安排、选读辅修专业的意向展开。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0份,其中大二、大三学生各占46.24%、51.37%,男女各占47.61%、50.15%,收回有效问卷2053份。
从分析结果看,仅8.98%的学生了解辅修专业;53.56%的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获得辅修专业信息;
33.66%的学生计划用课余时间选学另一个专业;供选择的专业中,排在首位的分别是法律、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选读辅修专业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力、培养个人爱好、增加就业机会;54.98%的学生希望大二第一学期开设辅修专业。
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提前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学生对辅修专业的选择主要基于两种考虑,其一是需求大的专业如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二是因为国家对法律硕士入学资格的限制,导致外专业的学生希望参加法律辅修专业的学习,以有助于考研。
三、对辅修专业办学模式的思考
学生填报志愿时,由于对所报考的专业不了解,或盲目跟随热门专业,或被迫服从家长安排,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入学后才发现所选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还有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精力充沛,主修专业的课程不能满足他们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需求,产生调换专业或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的念头,但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实现其愿望。
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所限,学校对转专业学生的数量有较严格的控制。
学生希望能有更宽松的政策,让他们将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同所学专业知识尽可能保持一致。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应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然而在扩招形势下,本来就略显不足的师资队伍面对学生学习辅修专业的热情,只能望而却步,就湖南农业大学来说,2000级以前辅修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后来由于这部分老师教学工作量大、并且辅修专业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学校只好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维持辅修专业的日常教学。
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因而对辅修专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就变得迫在眉捷了。
四、提高辅修专业办学质量的建议
2006年底,学校在对本次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多项措施,实施辅修专业办学改革。
第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广泛利用学校各类媒体进行辅修专业招生宣传,吸纳更多优秀学生选学辅修专业。
同时放松只有大二学生才能选读的制度,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大一学生也可一在大一第二学期报名学习。
第二,实行弹性学制。
以往辅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一年半,各科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通过调整,学校决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报名后允许3年内完成学业,对不及格的课程可以在下一年度免费重修。
学制的改革让需要外出长期实习的学生学习辅修专业变得可能。
第三,改革考试方法。
部分课程的考试学生可以自己出题,语言类课程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给予教师更大的考核权利和灵活度。
第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选读辅修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造成辅修班的学生诸多不同,学校鼓励教师应用网络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提前熟悉所学课程,也可以开展课后复习,定期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
辅修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
作为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湖南农业大学将贯彻近年来一些有利于辅修专业办学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