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北京市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册必修21.3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1课时)一、课标分析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有限性,这彼此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互相对立的双方之间,矛盾也日益突出。
当今世界,这种矛盾在有些地区已近于激化。
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展开了关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
本节课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安排的。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彼此有内在联系,但决不是等同的。
三者指的都是某个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更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则更显具体,评估依据相对比较明确、具体。
不论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还是人口合理容量,对它们的估计都要考虑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国家甚或全球)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情况。
因此,它们都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对它们进行的估计,因为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
不过,虽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只是相对的,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紧迫。
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则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协调一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随着时间的延续,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理教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3、举例分析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4、联系北京市、中国及全球人口的实际情况,认识控制人口在合理容量内的迫切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难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1
2.
3.
4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阅读教材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讲授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含义、讨论明确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2)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收集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而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明确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其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结合教材及实例,讲授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2)探究法:结合教材与收集的资料,分组探究,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就制约
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等问题发展进行展开和探讨。
重要的是讲清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课堂评价建议
1、举例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办一个辩论会,辩论会主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中图版必修2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分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体现的含义和考察(估算)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三.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体验切入对概念的认识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区分和辨别概念通过实例讨论人口容量大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问引入:1.你认为教室里最多能容纳多少同学?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2.你认为教室里能容纳合理人数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将研究对象转向地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表述概念定义。
运用教材18页阅读资料,讨论:1.10亿和一万亿指的是什么概念?2.合理容量应当比这个数据大还是小?补充资料(教参23页),问题讨论:1.两个材料分别说的是哪种人口容量?2.为什么世界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定值?谈感想。
预测依据:教室大小、设施、人口密度、采光等等。
交流,提出人数,并计算平均值阅读,练习表述思考,分组讨论,回答阅读、讨论、回答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类比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落实两个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用学科语言表述地理概念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区分两概念含义;并能对概念进行辨别。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结合具体大洲和具体资源说出两个概念的区别安排学生自学: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材19——20页)讲授“木桶效应”,说明资源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运用课本18页资料及补充资料,对比亚洲和欧洲淡水资源及土地资源影响下的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方法:分别计算两大洲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比值,比较大小,试说明原因。
思考题:“探索”部分阅读自学,并总结归纳分组计算,讨论,回答列表比较两个概念的区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从单一要素或综合要素分析地理问题,渗透宏观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5.特性:具有相对性。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7.适时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2.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可能缺乏运用地理研究方法分析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可能对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学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可能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学会运用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相关指标,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提高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
3.掌握估算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预测。
1.必做题:
(1)结合课堂所学,运用生态足迹法估算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搜集资料,了解全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现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针对我国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问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宣传海报,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
4.培养学生对地理数据、图表的分析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表达、沟通、合作等社交技能。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强学生对我国及全球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口与环境问题,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与学习方法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与学习方法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 教学准备•PPT课件:包括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和示意图;•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境承载力概述1.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你认为环境承载力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简要介绍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3.通过PPT展示环境承载力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4.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环境承载力的案例,并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并列出相关例子;3.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案例,并进行汇报。
第三课时: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1.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人口合理容量是什么?如何计算?”;2.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给出计算人口合理容量的具体步骤,并进行示范;4.分组练习:请学生分组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并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行动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2.引导学生讨论个人和群体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采取的行动,并列出相关例子;3.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并进行汇报。
4. 教学评价•平时学生的讨论和活动参与度;•分组讨论和汇报的内容和质量;•学生对环境承载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阅读相关教科书或专业书籍中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部分,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阅读相关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了解环境问题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实地调查•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行动,了解实际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进行人口普查和统计调查,了解当地人口情况,并尝试计算人口合理容量。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知道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3.掌握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土地资源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估算(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前提条件;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的开放程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度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误区警示] 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辨析:“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尽管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刘金燕授课人 刘金燕时间教学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以往高中地理没有出现的新专业属于。
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上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奔溃。
“合理人口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包括能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问题,如果人类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合理人口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对本节内容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及合理人口容量有一个铺点作用,与此同时,本节知识的讲解将有利于学生关于人口知识的系统建构,形成相对完整的人口观。
本节内容对第二章的城市化逆城市化等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铺点作用。
学情分析 大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理解概念,区分概念,而这两个概念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借助举例分析,举例类比再结合案例,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理解。
教学目标 一) (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并理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2、能分析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这两者的影响因素2、3、能结合概念和影响因素区别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某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 素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能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师活动运用资料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与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人口过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并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结合概念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分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者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某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难点: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
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地区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例,讨论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手,引导学生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5.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理解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难处。
3.培养学生关心国情、热爱祖国的情怀,切实从自身做起,合理消费、绿色环保,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地理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
地理1.3《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第⼀章⼈⼝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的区别⼆、教学⽬标1.理解环境承载⼒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的因素。
2.理解合理⼈⼝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育和环境保护的重⼤意义,树⽴正确的⼈⼝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
三、教学重点:环境承载⼒的影响因素、合理⼈⼝容量。
四、教学难点: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法:图表法、⽐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共2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地球上容纳多少⼈适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与合理⼈⼝容〖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1)2000年以后世界⼈⼝的增长有何特点?(2)在⼈⼝增长、粮⾷增长、⾃然资源、⼯业⽣产和污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们的⽣活质量会发⽣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活动2〗探索河流淡⽔资源对环境承载⼒的影响(1)从河流淡⽔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总量居于前三位的⼤洲和总量最少的⼤洲;(2)对照⼈⼝⽐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洲会出现⽔源短缺问题?(3)为何各⼤洲的⽔资源总量与⼈⼝总量占世界的⽐重不⼀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的因素有哪些?(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临着淡⽔资源不⾜的危机?⼩结:〖活动3〗探索⼟地资源的⽣产⼒对环境承载⼒的影响下图是⼈⼝增长与⼟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然后展⽰下图,让学⽣谈⼀谈⾃⼰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结:可以乐观的相信,地球的⼈⼝增长不会达到⾃然环境的最⾼⼈⼝容量,因为科技⽔平在不断提⾼,新科技能为⼈类的⽣存和发展提供更为⼴阔的未来;另外⼈类对其⾃⾝与⾃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增长与环境关系,世界⼈⼝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认识到环境承载力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以及如何确定合理人口容量。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合理人口容量,以及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展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案例。
2.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承载力:讲解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意义。
3. 讲解合理人口容量:讲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定义、确定方法及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与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与实践活动1. 延伸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问题,了解不同国家方面的政策措施。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地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八、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1. 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认识到环境承载力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了解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人口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及其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环境人口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案例资料和问题讨论题。
2. 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和小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发学生对环境人口问题的思考。
2. 讲解环境承载力:介绍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解释环境承载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讲解人口合理容量:阐述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分析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环境人口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人口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 介绍我国在环境人口方面的政策举措,如计划生育、生态文明建设等,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2.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人口问题。
八、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知识,调查身边的环境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提问、讨论、分享等。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中图版必修9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前提条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
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3.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知识点一| 环境承载力———————情景导入先思考———————目前,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 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 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3)(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讲授过程]:[情境创设]有一片草原,放养着一定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
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当然也可以一起幸福的生活,但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牛羊,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但仍然可以维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质量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1、定义:考虑生存,最大的人口数量[定义]P20: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要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3、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水资源的多与少——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所能够维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4、环境承载力即可以从单一因素考虑,也可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
二、合理人口容量:1、定义:考虑发展,最大的人口容量。
还是那一片草原,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下降,即使他们能幸福生活的最大的人口容量。
即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的最大人口容量,即为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P20,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现实人口:现实人口多的地区一般其合理人口容易也大。
因为现实人口数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域开放程度:北上天,一千万人以上,应该说这样的空间范围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
而为什么又能养活呢?地域开放,输入资源。
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源短缺,其发展是利用了其它国家的资源。
3、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对性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原因:(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合理人口容量(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认识到环境承载力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帮助学生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与国家、地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分类及衡量指标。
2. 环境承载力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我国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现状分析。
5.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案例研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环境中的人口承载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有关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名单。
4. 相关案例资料、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为什么关注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环节二:讲解环境承载力1. 讲解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分类及衡量指标。
2. 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环节三:讲解合理人口容量1. 介绍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分析我国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现状。
环节四:案例分析1. 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环节五:实践活动1. 设计有关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2.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环节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关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从单一要素或综合要素分析地理问题,渗透宏观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迁移应用能力
落实、归纳两大概念的区别。
五.板书设计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概念
区别
①
②
③
影响因素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分别说出环境承 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体现的含义和考察(估算)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难点— —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将研究对象转向 地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表述概念定义。
运用教材18页阅读资料,讨论:
1.10亿和一万亿指的是什么概念?
2.合理容量应当比这个数据大还是小?
补充资料(教参23页),问题讨论:
1.两个材料分别说的是哪种人口容量?
2.为什么世界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定值?
谈感想。预测依据:教室大小、设施、人口密度、采光等等。
交流,提出人数,并计算平均值
阅读,练习表述
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阅读、讨论、回答
阅读自学,并总结归纳
分组计算,讨论,回 答
列表比较两个概念的区别
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类比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落实两个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用学科语言表述地理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身边的体验切入对概念的认识
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区分和辨别概念
通过实例讨论人口容量大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大洲和具体资源说出 多少同学?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
2.你认为教室里能容纳合理人数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
安排学生自学: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材19——20页)
讲授“木桶效应”,说明资源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 的影响
运用课本18页资料及补充资料,对比亚洲和欧洲淡水资 源及土地资源影响下的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方法:分别计算两大洲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比值,比较大小,试说明原因。
思考题:“探索”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