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二章 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幻灯片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 展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 •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 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趋势 • 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ANALYSIS
SUMMAR Y
0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 派
经验主义课程与教学论
总结词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注重活动和操作。
详细描述
经验主义课程与教学论主张课程应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活动和操作,通过 亲身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它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强调个性发展、情 感表达和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启蒙运动对教育的改革
启蒙运动时期,教育家们倡导科学、理性和民主,推动教育 改革,如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本位和 个性化教育。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探索
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探索始于 20世纪初,针对学科课程与教 学论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动 性和实践性。
活动课程与教学论注重学生的 实际操作和体验,通过活动和 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 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应用, 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
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论的兴起
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人工智能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性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规律,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早期课程与教学思想0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02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03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实践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对应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03020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讲授法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效率高,但学生参与度低。

案例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讨论法实验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能够最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ppt

课程与教学论.ppt

• 八)教学设计的方法 •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 A教学目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落实在每
一个教学环节中
• B教学目标必须是整体的;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 要突出三个内容: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方法)达到的目标
• 三方面在设计时要齐头并进,贯穿在完整 的过程之中。
•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 1.情景式教学模式 • 第一,创设情景 • 第二,确立问题 • 第三,自主学习 • 第四,协作学习 • 第五,效果评价
• 2.支架式教学模式 •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情境 • 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 • 第三,教师放手,独立探索 • 第四,合作交流 • 第五,效果评价
第七章 教学策略
•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
的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
•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因素 • 1.思想观念 • 2.策略目标 • 3.操作程序 • 4.元认知调控
• 三)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1.综合性 • 2.可操作性 • 3.灵活性
• 四)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 六)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 • 1.逻辑归纳型 • 2.示范型 • 3.逻辑演绎型 • 4.探究发现型 • 5.联系型 • 6.控制型
• 七)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环节 • 1.引起注意 • 2.告诉学习者目标 •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 4.呈现刺激材料 • 5.提供学习指导 • 6.诱导行为 • 7.提供反馈 • 8.评定行为 • 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
•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包 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 和测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来陈述。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二章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二章PPT课件
详细描述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课程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详细描述
课程设计的模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等。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过程模式注重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课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情境模式则强调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课程设计,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法,如课程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是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课程是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是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课程与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的集中体现。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多元化发展
在现代,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教育研究的深入,课程与教学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理论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对课程与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的现象、规律、原理和方法。具体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
课程与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环节、教学中的课程调整等。
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课程与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详细描述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观察法:通过 观察学生的学 习行为和教师 的教学行为, 了解教学过程
和效果
能力培养
利用多媒体技 术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远程教学, 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利用虚拟现实 技术进行模拟 教学,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进行个性 化教,改进教
学方法
评价内容:包 括知识、技能、
起源: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
发展: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分 开
成熟: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课程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重新结合
当代:21世纪初,课程与教学论逐渐走向多元化、综合化,注重实践和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果。
讲授法:教师 讲解,学生听 讲,适用于知
识传授
讨论法:学生 讨论,教师引 导,适用于问
题解决
演示法:教师 演示,学生观 察,适用于技
能训练
探究法:学生 探究,教师指 导,适用于创
新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法: 学生合作,教 师协调,适用 于团队协作能
力培养
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辅导,适 用于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改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改革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 素养。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课件
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导致 忽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
通过对人类生活的不断精细分析来获取课程目标,然后围
绕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这种课程开发导致 “见物不见人”。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拉尔夫· 泰勒的贡献
在对“8年研究”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泰勒提出了课程开 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集中呈现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 教学的基本原理》,在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确定教育目标
泰 勒 原 理 示 意 图 :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泰 勒 模 式 示 意 图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对泰勒原理的评价
怎样理解:“课程领域很幸运,因为有了拉尔 夫· 泰勒。课程领域很悲哀,因为拉尔夫· 泰勒久
加强了应用学科,对克服封建教育有积极意义。 3、“五· 四”后新民主主义教育下的学校课程,加 强了普通教育中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是科学、民 主的课程思想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西方近代课程 到17、18世纪,英、德等学校大都开设了物理学、化学、 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课程。 到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课程在近代西方社会学校中 占据应有的位置,甚至进入了文科中学,动摇了古典人 文课程的结构框架 近代课程走出“文雅教育”的象牙塔,开始注重个人生 活需要和社会现实需要 出现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如启蒙时期卢梭的《爱弥尔》,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9世纪赫 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为课程论的建立作出贡献。
研究性作业: 查找相关文献,概括“泰勒原理”的基本观点,并对 之进行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
《课程学特殊认识说;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分科教学的强化 斯金纳程序教学、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瓦根 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泰勒的原理; 斯藤浩斯过程理论 施瓦布情境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相互独立 相互交叉 大教学论,即教学论包括课程论 大课程论,即课程论包括教学论 整合论和相对独立论
洛克白板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 卢梭性善说和自然主义教育。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教学阶段思想;教育性教学。 以1806年《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即理论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独立;方法;名著等。 斯宾塞科学主义课程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
3.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时间:20世纪开始 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 杜威:民主社会价值观与教育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 围绕儿童生活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程与教学论》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体现时代的变革; 教育目的或目标: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内容; 遵循万物的顺序;彻底、迅速和愉快的原则; 班级授课教学思想。 局限:宗教基石和比喻论证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美国学者古德莱特课程的层次定义,课程处于五种状态: 即理想的课程 官方正式的课程 理解的课程 实际运作的课程 实际体验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 问题。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教学内容还存在形态的划分问题 2.教学进程: 它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教学进程还 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课程与教学论PPT2..

课程与教学论PPT2..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从拉伯雷小说《巨人传》(1532-1564年出 版)卡冈都亚的教育,窥见十六世纪家庭教 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弗吉里奥和培根 夸美纽斯 卢梭 巴泽多 裴斯泰洛齐 斯宾塞和赫胥黎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曾对西方国家的课程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运动中, 课程教育行政所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 (course of study),学校教师所创造、 学生所经验的课程叫做课程(curriculum) (佐腾学,2003)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西罗马时代,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修 辞学”、“雄辩术”为主的人文教养受到了 倡导和重视; 基于数学推理的教养与教育受到了忽视; 而众所周知,西罗马时代科学成果也不如它 的前一个时代那么繁荣。
1、古代课程的特点
分科设置 全面发展 体现了古代教育家的哲学理论和教 育思想。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以上著作均以课程为研究对象 从课程的基本理论到课程的编制技 术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建立了独立的研究领域——课程论
二、课程实践促使课程论学科得到进一步 发展
古代 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美国的课程实践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中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课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 外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希腊为 代表):“三艺”(文法、辩证法和修 辞学)——“七艺” (文法、修辞、辩 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 主张建立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采取科学方 法编制课程 这是美国教育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 部专论课程的著作,是课程研究专门化 的里程碑。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艺术” 课程与教学,萌生与公元前6世纪的 古希腊雅典,成型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 一直流行的到14世纪文艺复兴期间,以 “七种自由艺术”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p28
4
(三)“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与教学
“学科” 课程与教学,从15世纪发展到今天, 它最辉煌的年代是17-19世纪,以赫尔巴特 的“科目”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二)科学基础的发展p46
31
第五节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为理解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提供了基础。而 这两个过程对于课程工作来说多是必要的,因为只 有当学生学习并理解课程,获得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后课程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 课程与教学领域,心理学一直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当代甚至决定这课程与教学质 量的高低。
18
(二)发展特征p38
19
第三节文化及社会基础
三、文化及社会基础的基本内涵
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及社会基础包罗万象,下面从两个维度、 价值取向及热点问题三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两个维度:目前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及社会基础,主 要从“文化及社会因素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机制”和 “课程 与教学领域的特殊文化及社会现象”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17
第三节文化及社会基础
二、文化及社会影响的特征 文化及社会纷繁复杂,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千姿百
态,表现出一般特征和发展特征。 (一)一般特征:课程与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事物,
始终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之中,其方方面 面均不同程度地打着一定文化及社会的烙印。对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考察,清晰地揭 示出在文化及社会对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产生的巨大 影响, “社会是变化的源泉” “学校是变化的力 量”而 “知识是变化的动因”。 p38

第二章-课程论发展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第二章-课程论发展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一、古代中国的课程及理论
1、“六艺”:西周就有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教以礼、 乐、射、御、书、数、即“六艺”。 2、《六经》: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私学的课程成为先 秦课程的主导。 孔子开设了《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儒家课程来 教授学生,即后来的《六经》课程。
孔子
§3、《四书》、《五经》:宋朝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 《四书》课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 《四书》课程),并为《四书》详加注释,它与《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学校的标准课程和教材,并成为元、明、清三代 封建学校课程及科举考试的唯一依据。
(§ 一)夸美纽斯——泛智主义课程理论 (§ 二)赫尔巴特——主知主义课程理论 (§ 三)斯宾塞———功利主义课程理论 (§ 四)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一)夸美纽斯
——泛智主义课程理论
•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592—1670)出版了《大教学 论》。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的艺术”;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等思想。
年龄阶段学校教育机构训练或学习内容06婴儿期母育学校家庭外感观身体和四肢712儿童期国语学校村落内感观想象力记忆力1318少年期拉丁语高等学校城市辩证法文法修辞1924青年期大学与旅行王国或省神学医学哲学法学夸美纽斯的学制体系泛智学校的课程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从而构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泰勒模式示意图
§泰勒模式简化的四个步骤: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泰勒原理”的实质
追求“技术兴趣”——是通过合规律(规则)的行 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环 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通用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通用课件

设计课件结构和内容
总结词:条理性
详细描述:设计课件的结构和内容时,需要遵循逻辑性和条理性原则,合理安排课件的章节、段落和 要点,确保课件内容连贯、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制作课件的素材和元素
总结词:丰富性
详细描述:收集和制作课件所需的素材和元素,如图片、图 表、音频、视频等,确保素材质量高、准确度高、丰富多样, 以提高课件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中世纪课程与教学论的初步形成
基督教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教育对课程 与教学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
大学兴起
随着大学的兴起,课程设置和教 学方法逐渐规范化,出现了专业 教师和教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课程与教学论
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倡个性化和多元化 的课程设置。
确定课件主题和目标
总结词:明确性
详细描述:在制作通用课件时,首先需要确定课件的主题和目标,确保课件内容 与教学需求相符合,并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选择合适的课件制作工具
总结词:适应性
详细描述:根据课件的内容和形式,选择适合的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Prezi、Camtasia等,确保工具能够满足制 作需求,并提高课件的质量和表现力。
教育公平
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实现教育公平,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路径研究将更加受到 关注。
未来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 2 3
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教育将更加科学化和 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新的课程与教学论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教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以 教学论为主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学记》总结了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精华,并 在教学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它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标志着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教育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经由建构过程而形成的心理表征是结构
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的统一。
所谓结构性知识和经验:是指规范的拥有内在 逻辑系统的、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论等。
所谓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是指具体情境中形 成、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 的知识和经验。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嬗变
(一)拉特克的教学论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 克
拉特克的教学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 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二)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1.直观性原理 2.活动性原理 3.兴趣与自发性原理 4.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5.对教材编排提出了一些新主张 6.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 还有一些教育家为教学论的奠基阶段作出了贡献, 如:卢梭、洛克。
他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比较集中地体现在1939年出 版的《教育学》中,其中,教学理论是凯洛夫教育思 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教学过程,凯洛夫认为,教学是“教师在
学生自觉与自动参与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武 装学生的过程”。 他指出:教学要“在掌握知识、技 能、熟练技巧的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要使学生 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 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要互谅互助,通过师生合作, 启发学生好学善学,促进学生个性理想发展,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兴盛时期
(一)建构主义的派别及其基本主张
1.在对待知识的看法上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 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假设。 科学知识包 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随着人类 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地心说、日心 说)。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
二、教学理论的逐步体系化阶段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是这一时 期的一个代表。他对教学论的贡献体现在这样 几个方面:
1.建立了以统觉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使教学 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2.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强调教学 的教育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及其理论依 据。
3.创建了教学过程的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 个阶段。
外国教育研究 2000.8
B、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
(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因而对世界
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 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 个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 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因而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 的.
指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阐述了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的方法、基本环节。
他把综合课规定为六个环节,甚至把每个环节化多 少时间也规定下来。
第一个环节(1-2分钟)学生有组织地坐入自己的座位, 迅速准备好一节课所必须的东西,教师则记下缺席的 学生。
第二个环节(3-8分钟)查阅学生的家庭作业。
第二节 西方国家近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教学理论的奠基阶段
公元前5世纪末-14世纪初是欧洲封建社会形成 和发展时期,教会垄断学校。
14世纪-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 人文主义教育家。
17世纪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的过 程中,确立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代表人物 是拉特克和夸美纽斯。
承认不同的主体对世界意义建构的差异性,并不 意味着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主体彼此之间相互隔阂, 互不往来,恰恰相反,这种差异性正表现教师与学 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C、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是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
建构主义与传统学习理论相比,突出表现为三 个重心转移:
(2)教学观
A、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 或经验。
心理表征的建构包括两层涵义:
第一,对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知 识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的。
第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从记忆中提取的过程就是一 个重新建构的过程。
这四个阶段决定教学过程的程序,并把它规 定为教学过程的普遍公式。
戚勒将它的四段教学思想发展成为五个阶 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运用,这就是 后来人们称之为赫的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广 为流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赫理论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授新 知识的规律,也易操作,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和形 式化,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可在 教师的指导下齐步前进。
理解依赖个人的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 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 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 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提取。而 是新旧经验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 别人无法代替的。
第四节 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50、60年代以三大流派为代表 的以发展智能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 动。
美国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科夫的教 学新体系;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也称 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二、70年代以苏联巴班斯基、美国布卢姆 为代表的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着重点的 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高潮
第三个环节(5-10分钟)讲解新课的题目与宗旨以及确 定与已学功课的联系。
第四个环节(10-20分钟)讲述与说明新教材。
第五个环节(10分钟)巩固新教材。
第六个环节(5-8分钟)详细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庭作业。
系统了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为教师 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模式。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凯洛夫明确指 出,教师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人物,他 们是教育和培养学生事业中的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人物。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看法与 传统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 第一,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第三,尊重个人意见。 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 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 号赋予了一定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 命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学习 者会对这些命题具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 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 构起来的,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青蛙和桂鱼)
教学过程五步骤:
创设情境(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明确问题(在这个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 题)---提出假设(学生占有资料,从事必要观
察等活动,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种种设想)---
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要负责地一步一步地展开 他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检验假 设(学生要有机会通过运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二、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倡立 了一种独特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他称这种方 法为:“产婆术”。
• 昆体良就是古罗马教育中的典型代表。他 写的《修辞术规范》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 对教育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论述。
三、古代教学思想的特点
1.教育思想的人文性 2.教学理论的朴素性
看他们是否有效)。这就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评价 :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出现,为整个教学 理论与实践带来了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打破了 传统教育封闭保守的状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用主义教育在某些地方 走过了头,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和自由,从而 导致学校组织松散,学生缺乏了系统的具有内 在逻辑顺序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得教育与教 学质量下降,逐渐受到人们的责难。
1.“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王策三《课 程·教材·教法》2008,7
2.凯洛夫教育学批判 钟启泉《全球教育展望》2009,1
3.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教育理论辐射与实践影响 《复旦教育论坛》 2010.3 4.《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王策三 《 教育发展研究》 2004.10 5.《发霉的奶酪》 《全球教育展望》钟启泉2004.10
第三节 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桑代克为代表的实验主义教育教学思想体系 蒙台梭利为代表的欧洲新教育运动 杜威为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教学思想体系 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教育教学思想体系 凯洛夫为代表的前苏联教育教学思想体系
三、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它是以杜威为主要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理论体系。
杜威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既着力于帮助差 生学好功课,又注意因材施教发展优等生。
布卢姆思想的核心是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 适合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学好的,其他学 生也能学好,学生学习的差异重要在速度,不在智 力。
三、80年代以来,以原苏联合作教育派 为代表的以促进学生个性理想发展为目标 的教与学的关系改革。
据此,可以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 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