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

优秀教师王老师就“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第一、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学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第二、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前进,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从创造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第三、平时只要多思考,不迷信书本,不盲目从权威,凡是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往往就有很多问题被提出。从实际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例如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在同一冰箱中,哪杯牛奶会先结冰?仅凭直觉,这肯定是冷牛奶先结冰,但坦桑尼亚一个中学生姆潘巴却发现反而是热牛奶先结冰。这表明权威、直觉、经验常常也会出错,而如果凡事都从各方面去想想,就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只有一个问题、两个问题,而常常是很多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在教师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心小学张云霞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为可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最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它比让学生解决问题还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问题的情景,且这一情景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二是使学生较容易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法后,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我校三年级一班有女生16人,男生17人;二班有女生15人,男生19人。教师给学生留下较长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而这一问题情景使学生较容易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三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三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女生?两个班一共

有多少个男生?一班女生比二班女生多几人?一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几人?

二、设民主氛围,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必须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由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一课后,提出:“大家有什么问题或想法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吗?”学生问:“老师,还有求最大公约数的最佳方法吗?”这一提问激起了千层浪,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同学们就探讨出了“求最大公约数”的最佳方法:“在短除法后,还可以用最后的商除原来的数。又有学生说出求最小公倍数也可以在短除法后,把最后的商与原来的数交叉相乘,取其任何一个积即可。”可见,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心情愉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学生无惧怕,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在面

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

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观察力的

方法:

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实物等观

察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2. 练习细致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练习细致观察,例如观察

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培养他们的观察细节的能力。

3. 进行观察游戏:设计一些观察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

问题,例如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观察一段视频后回答相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提出合理的

建议。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 提出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

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进行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辩论来评估和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3. 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案例,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新的视角来解决问题。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面日益广泛,但面对问题却常常无法

有效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

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鼓励思考与探索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培养的是思考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学生

还应该被鼓励去探索问题的本质,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

方法。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

己去探索,并找到解决方案。

二、培养合作意识

解决问题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团队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培养解决问题

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开设课外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通过

课外活动实现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外活动,如社团、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让他们亲身体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从

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供情境化学习

情境化学习是一种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学习方式。学校可以通过情境化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场景,让学生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情境化学习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探究的果。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1.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但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不断地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瓦特看到大壶水开了之后自问:“壶盖为什么会响?”正是这些我们看来有些愚蠢的问题,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教师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提问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角色置换、打擂台等。例如:我在讲《将相和》这一课时,采取了小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给各小组根据自己喜好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来学习,看哪个组提出问题最有针对性,最能难倒对方的,该组就取胜。学生们都想提出问题难住对方,这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他们逐渐地想问、敢问,也乐于提问。我还采用角色置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老师,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也同样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多种解法,我们自己觉得讲得特别好,但是在过一段时间再考这个问题,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实际上,当我们讲得津津有味时,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我们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具有提出问题能力时,那么他们的新型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就会

在自主学习中,去巧妙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鼓励学生“敢问”

在高中,由于学生的成长,很多学生开始怕问老师问题,总觉得我想问的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好意思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由释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霞,展示,交流,取决干是否有话官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

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干发表个人几解,单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呵护好奇心,保持问题意识。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们就能一直拥有一种对未知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状态。

(1)、教师要保持对课堂中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2).教师要做好知识准备,善于引导问题,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协作。(3).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创造始于问题,学生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就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2.创设情境,渗透策略。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策略。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我在上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了7、3、9三张数字卡片,试着排出不同的三位数,起先,孩子们排的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自然不是重复了,就是遗漏了,后来,随着排列经验的积累,发现最高位不变,只要变换一下十位和个位数字的顺序,就能得出新的数,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在面对难题和挑战时,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下面将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和强调团队合作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学生应该被鼓励去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提供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实验、调研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经验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锻炼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单凭个人的力量常常难以做到。因此,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团队项目或小组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团队中合作、交流和协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梳理思路,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将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问题提出能力对于他们的终

身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只有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因此,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天

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常常被抑制。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其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展开思考、探索和创新。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关于学习内容的问题还是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它们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而问题发现和问题提出正是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源泉。当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时,他们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在“问题解决”方面这样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观察、了解已知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信息间的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选择相关信息,提出未知量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则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新的心的学习课题或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等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提出问题是由已知到未知,解决问题是变未知为已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它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价值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持问题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奇,爱问问题,只要我们小心呵护住这份“童心童

趣”,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更多的“为什么”。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们就一直拥有一种对未知的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状态。

2、创设情境,酝酿问题,参透策略

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具体的数学情境。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有向学生参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策略,如注意隐藏信息、换个角度提问、画图、举例、尝试、反证等解题妙招。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引言: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发现能力不仅有助

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通常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旨在帮助他们成为更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的学习者。一、培养观察力

观察力是培养问题发现能力的基础。小学生通常对周围的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1. 利用游戏和活动

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例如,可以

组织一次“找不同”游戏,让学生观察两幅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图片,并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注意到细节,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2. 鼓励日常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出问题。例如,在户外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植物在同样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这样的观察和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思维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培养问题发现能力的关键。小学生通常在思维上较为固定,缺乏

灵活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观看各种主题的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这样的多元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简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简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简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教授心智技能或者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习者。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

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等。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的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教育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批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今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不仅仅是在学术领域中的需求,也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被鼓

励提出问题,并且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分析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是能够准确地理解问题的

本质和背景。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并从中找出关键因素和关联关系。这可以通过教授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技巧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取

相关的信息,并将其整理成有条理的形式。这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信息检索和整理技巧来实现。例如,学生可以学会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来搜索相关资料,并使用笔记和思维导图来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提出新的观

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和任务,例如艺术创作、问题解决游戏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学生需要有机会将解

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精神和开发学习潜能的过程。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那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呢?

一、教师的观念要切实转变,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更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中利用问题给学生指路是非常好的办法,而解决问题之后发现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越来越明显,教学效果一次次证明教会学生远不如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行至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已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就强调“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单纯的教学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大纲要求教师要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因好奇心而发的问题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都会提问。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的同时更要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现状。在教学时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所设计的问题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给学生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

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观察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第一步。问题意识是指对

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为了培养问题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和思考。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观察力是指对

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培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

除了问题意识和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创造力是指对

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等,让他们有机会发挥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导学练的教学模式中,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充满激情。

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情绪低落,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那么在这种“板着面孔”的课堂上,他们就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当然就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数学课堂就会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课堂,学生不会去思考,更不会投入课堂发现问题,只是简单的用耳朵听。因此,教师必须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激情。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般会对学过的知识感兴趣,对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才会有参与意识,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在数学课堂上去探索发现,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数学课堂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态度要和蔼,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发现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去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教师的语言要让学生感到有奇、有惑、有乐、有趣。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后,对问题的解决就会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就相当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从古到今都强调培养学生“学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这个能力的培养愈来愈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结合自身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乡镇初中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学习镶嵌时,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地砖图片,然后提问:图片中有哪些图形?为什么这些图形能铺满整个地面,又不留空隙又不重叠?学生自然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往往是数学课堂的智慧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学生互动交流时,老师应耐心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尤其是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易错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交流,研究易错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逐渐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相乘时学生常犯的错误:

(1)对意义理解不正确的:

(2)与幂的乘方混淆的:

(3)逆向理解公式时容易理解成合并同类项:

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群情激动,让师生不得不大动脑筋,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发现的新问题多了,提出新看法也多了。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系统的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如把矩形沿对角线折叠后重叠部分是怎样的图形?有些同学认为是等腰三角形,有些认为是等边三角形。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6和8,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再让学生将解答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

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有多少。

四、示范引领,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但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应示范引领,创造机会让学生拾级而上。例如,在学习镶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用一种特殊的全等五边形也可以镶嵌的。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整个过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只要辅之以引导。因为这些全等的五边形可以有_组对边_且_,如何摆放可以把部分平面铺设满?教师示范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训练学生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

五、激励肯定,让学生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言行,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播种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行为,如何让学生收获“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能提出更好的问题”的习惯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或选择与课标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设置主题活动,多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时间和空间。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从最初不会提问或只问“是什么”,到能设计“为什么”了,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示范引导,长期地加以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加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也就提升了;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拥有了更多的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