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

如何培养学生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问题提出的能力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如何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不断向学习深处迈进?我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总结了如下几点:一、建立冲突,提出“真”问题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学生会形成认知冲突,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学生才能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学生不断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了数学眼光和创新意识。

二、精心预设,提出“深”问题利用学生遇到新奇的事物、遭遇认知的冲突、面临学习的障碍等情况下产生的问题,并合理的设计好提问的材料,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设计恰当的提问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三、积极鼓励,提出“异”问题我在语言的组织上很少用“官方语言”,我总是用“民间语言”,真情的表扬每一位愿意承担“风险”的学生,哪怕他的问题并不合我的“心意”。

用真心接纳每一个愿意提问的学生,用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他们才能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思考。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真实的疑问,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在我们预设中,我第一时间表扬会提问的孩子。

我的积极回应,正面引导,从而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

五、培养能力,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生活和数学经验。

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

优秀教师王老师就“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第一、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学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前进,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

从创造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

第三、平时只要多思考,不迷信书本,不盲目从权威,凡是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往往就有很多问题被提出。

从实际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在同一冰箱中,哪杯牛奶会先结冰?仅凭直觉,这肯定是冷牛奶先结冰,但坦桑尼亚一个中学生姆潘巴却发现反而是热牛奶先结冰。

这表明权威、直觉、经验常常也会出错,而如果凡事都从各方面去想想,就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只有一个问题、两个问题,而常常是很多问题。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在教师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根本特性。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为此,我们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创设一个学生敢问、想问、要问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发扬民主,帮助学生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树立学生敢问的信心,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甚至老师本人回答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产生想“问”的冲动。

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肯定问得正确、合理的学生,还应鼓励“积极问”“不断问”的学生。

即使问得有错误,问得浅,问得稀奇古怪,也应积极评价,创造一个争先恐后“要问”的课堂气氛。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做到:(1)教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比如在讲椭圆定义一节时,学生画完椭圆后适当提出问题:能否概括椭圆的定义?(2)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3)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错误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思维疏漏之处或方向性问题,切忌给学生加压或制造尴尬。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合适的情境。

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可归纳如下:(1)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材料,比如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面临新的、有待解决的数学文化氛围。

(2)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圆锥曲线的定义。

使其在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产生质疑。

(3)为学生提供似乎无法解释的“两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兴趣。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 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 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培 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1.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 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1.根据课题学会提问,确定学习方向。
2.抓住特之处发问。
三、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
•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 问题“不象样”。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 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 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
王兆军

创造思维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含有较多 创新成分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 识。创造思维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 问题,并提出问题呢?
•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教学生方法,引学生发现问 题,学会 提问。
•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发现:让学生提 问,可是学生却提不出问题。这是因为学生长期 被动的学习,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 中要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他们 由不会问到会问,善问。我在教学中先指给学生 思维的对象或方向。让他们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 去质疑,也就是为学生引路。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本质。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视频、实物等观察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2. 练习细致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练习细致观察,例如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培养他们的观察细节的能力。

3. 进行观察游戏:设计一些观察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问题,例如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观察一段视频后回答相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 提出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进行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辩论来评估和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3. 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案例,让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新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1. 提供创造性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些创造性任务,例如设计一个新产品、编写一个故事等,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2. 进行头脑风暴: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让他们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多种解法,我们自己觉得讲得特别好,但是在过一段时间再考这个问题,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

实际上,当我们讲得津津有味时,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我们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具有提出问题能力时,那么他们的新型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去巧妙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鼓励学生“敢问”在高中,由于学生的成长,很多学生开始怕问老师问题,总觉得我想问的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好意思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

由释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霞,展示,交流,取决干是否有话官的环境和氛围。

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干发表个人几解,单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二、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感到疑惑不解,讲而产生怀疑。

困惑、焦虑、探究。

而这种意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不断启迪他们智慧。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呵护好奇心,保持问题意识。

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们就能一直拥有一种对未知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状态。

(1)、教师要保持对课堂中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

(2).教师要做好知识准备,善于引导问题,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协作。

(3).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

创造始于问题,学生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就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2.创设情境,渗透策略。

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策略。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

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

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我在上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了7、3、9三张数字卡片,试着排出不同的三位数,起先,孩子们排的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自然不是重复了,就是遗漏了,后来,随着排列经验的积累,发现最高位不变,只要变换一下十位和个位数字的顺序,就能得出新的数,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出路,排列变得有序起来,以后再进行排列的练习时,学生首先想到首位不变法,排的既快又好,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

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

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

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新内容,学生都有好奇心,希望从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心理,发挥自主作用,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水平。

比如教学“年、月、日”时,能够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年、月、日”知识,还有哪些不懂、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为什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为什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等等。

教师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向书本学习,共同解疑。

这样,就直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水平。

再比如,教学“理解人民币”时,能够创设一个购物游戏,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发现数学问题,1元=?角,1角=?分。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准确的记住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数学知识,这是学与用得到的完美结合,效果很好。

初中数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做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创设了拉面师傅拉面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

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多合作,多交流。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营造浓厚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导学练的教学模式中,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充满激情。

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情绪低落,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那么在这种“板着面孔”的课堂上,他们就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当然就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数学课堂就会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课堂,学生不会去思考,更不会投入课堂发现问题,只是简单的用耳朵听。

因此,教师必须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激情。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般会对学过的知识感兴趣,对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才会有参与意识,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在数学课堂上去探索发现,去思考和提出问题。

数学课堂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态度要和蔼,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发现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去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教师的语言要让学生感到有奇、有惑、有乐、有趣。

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后,对问题的解决就会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就相当高。

四、课堂中适当组织活动,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课堂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演员”,课堂中学生只有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才会发挥作用。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情景,适当组织活动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让学生明确观察的要求和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要结合实际生活来教授数学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的获取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科学探究和数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数学研究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第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巧妙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特别是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应用题的讲解中。

通过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效的引导和提示,包括知识的转化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具备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的一般思路。

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小组竞赛、学生板演、师生问答等,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增加自信心。

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有意图的错误,让学生发现并纠正。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因为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老师的错误,并在及时订正的过程中研究到新的知识。

第五: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意愿。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环境创设:营造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 激发好奇心: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培养探索精神。

3. 案例引导:通过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增加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认知。

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以便针对性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以下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方法:1. 分步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逐个解决。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逐步找到解决方法。

2.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关键点。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3. 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他们全面认识问题的各个方面。

多角度观察可以避免片面性的判断,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协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不同思路和观点来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对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中,这种能力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

但学生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掘他们的潜能、营造有利条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能手。

1.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是存在于各个领域的,因此学生如何审视问题,识别重要信息和决定解决方法,都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部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方式:首先,教会学生问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通常习惯于一个人提出问题,别人给出答案,但这样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十分有限。

与此相反的做法是让学生互相提问。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上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与身边的同学互相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并使思考更为深入。

其次,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从一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这样会有所局限。

因此,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个问题,如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

学生应该学会将每个问题看做多维、动态和多方的。

3. 第三,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估。

可以让学生用录像或者录音的方式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错误和成功的原因,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值得信赖的领袖,能够帮助他们的同学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在教育中,给学生足够的支持、反馈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有助于发现他们的潜能的方法:第一,让学生寻找自己关心的话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关心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有充沛的动力和热情。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去寻找他们自己的潜力,探索和发展自己的主题和方向。

第二,发现学生的天赋。

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将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让他们尽情发挥。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

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

因此,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一个好的问题通常都是来自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学生需要从小开始注重观察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感知事物,积极思考并找到疑问和矛盾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例如:当学生发现有某一个物品使用不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不方便,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只有当学生了解足够的知识背景,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故事、讲笑话、演示实验等方式。

第三,学生需要学会探究和探索。

学生在发现问题后,需要尝试去解决它。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和探索,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实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还可以在学校的社团、家庭等场合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学会分享和交流。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其他人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以便从别人的观点和经验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与此同时,分享和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研究更深入的问题,并为其他人提供帮助和启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或者安排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供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鼓励探究和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只有在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中获得的。

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思想意识,就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参与实践,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分享,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尝试、质疑交流、反思评价等活动,经历将实际问题提炼为生活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另一目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要让学生善于思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它在总目标中指出:“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民主的课堂,使学生敢于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给他们一些赞许,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一旦教师成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必定思维敏捷,激情勃发。

对数学有兴趣的会越学越带劲,兴趣盎然,敢问新路;对数学兴趣不大的也会柳暗花明,请随日增,敢于尝试。

可以说,民主的课堂,平等的关系,和谐的氛围,大胆的鼓励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

二、巧妙的设计,使学生便于提问学生敢于提问了,并不代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能积极踊跃地提问。

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思考,巧妙设计,为学生创造一切可提问的机会。

1、预习中的思考。

在教学新知前,布置学生预习将要上的内容,并至少要提出一个与内容相联系的问题。

上课伊始,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把有价值、重点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再预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特别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如:我们能不能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吗?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性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这些能力。

一、问题发现问题发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 提供多样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数学题,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推导出一个公式。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然后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数据变化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分析法、归纳法、逆向思维等。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他们思考和尝试,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

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发问题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对于各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提出问题。

通过组织各种探究活动、开展实验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质疑。

无论问题的提出是否准确,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最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观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传授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评估结果。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形式,学生可以共同思考问题,并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实践和尝试。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分析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分析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分析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问题也层出不穷,培养小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好奇心是孩子自发的求知欲,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实验、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

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图书、互联网、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发现问题。

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知道提出问题是值得鼓励的。

1.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2. 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耐心和毅力培养耐心和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法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从古到今都强调培养学生“学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这个能力的培养愈来愈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

结合自身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乡镇初中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

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

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

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例如,学习镶嵌时,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地砖图片,然后提问:图片中有哪些图形?为什么这些图形能铺满整个地面,又不留空隙又不重叠?学生自然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往往是数学课堂的智慧之源。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

学生互动交流时,老师应耐心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尤其是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

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易错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交流,研究易错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逐渐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相乘时学生常犯的错误:
(1)对意义理解不正确的:
(2)与幂的乘方混淆的:
(3)逆向理解公式时容易理解成合并同类项:
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群情激动,让师生不得不大动脑筋,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发现的新问题多了,提出新看法也多了。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系统的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提出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

如把矩形沿对角线折叠后重叠部分是怎样的图形?有些同学认为是等腰三角形,有些认为是等边三角形。

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6和8,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再让学生将解答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

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
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此,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有多少。

四、示范引领,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

但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

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应示范引领,创造机会让学生拾级而上。

例如,在学习镶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用一种特殊的全等五边形也可以镶嵌的。

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整个过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只要辅之以引导。

因为这些全等的五边形可以有_组对边_且_,如何摆放可以把部分平面铺设满?教师示范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训练学生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

五、激励肯定,让学生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言行,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教师播种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行为,如何让学生收获“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能提出更好的问题”的习惯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或选择与课标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设置主题活动,多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时间和空间。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从最初不会提问或只问“是什么”,到能设计“为什么”了,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示范引导,长期地加以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加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也就提升了;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拥有了更多的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