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品资料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研究报告 精品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国对这类学生的描述和指称也有差异。
日本是最早使用“问题学生”称号的,在美国称之为“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称之为“双差生”,90年代称之为“学困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称之为“问题学生”。
从目前教育文献的描述看,国内对问题学生的研究虽形成热潮,但是“问题学生”的概念并无公认的较为权威的统一性界说。
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差于同龄人的学生。
他们的外在表现上有4个特点: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极差,任性妄为,经常性违规违纪;二是道德品质差,言语粗俗、说谎、打架骂人,有故意损害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三是普遍学业成绩不佳,厌学情绪严重,常有迟到、旷课、逃学、闹课堂、上课睡觉、看不健康书籍等行为;四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自卑、敌对、偏执、冷漠等心理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点在问题学生身上的表现是综合而不是单一的。
问题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还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
有统计表明,大部分青少年犯曾经是问题学生。
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急剧转型,问题学生有数量增多和问题更加严重的趋势。
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转化问题学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从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仍不断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问题学生的帮教和转化成效仍然有限,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仍然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经验表明,问题学生的成长与其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
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
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1一、工作计划经过一个学年的写作指导训练,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得较好,符合课标对高中生提出的写作要求。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本学期将针对这些已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计划如下:1、实验教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适时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按时召开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析上一阶段的研究工作,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3、结合上学期的写作训练的效果,根据所教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写作练习,关注效果,适时改进,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学期重点训练看图写作。
4、鼓励学生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有意识地避免自己常犯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继续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认真反思,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5、课题组成员认真收集整理个人教学设计,写好教学随笔与教学反思。
6、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7、进行学期总结,撰写阶段小结。
二、预期研究成果教学案例、课件、研究阶段小结、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
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围绕学校教育发展思路,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坚持贯彻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重点、以服务为方向、以实践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题实践研究。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案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师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拥有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总结讨论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现实或虚拟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讲述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有效安排时间等。
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述,逐渐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在学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到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思路。
例如,可以介绍分析问题、寻找信息、制定解决方案等方法。
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了解到具体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四步:总结讨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思维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三、案例教学示例问题情境:小明因为忘带作业本,不知道材料还剩多少,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步骤一: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每个小组讨论后,可以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步骤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如是否可以询问同学,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材料等。
小学课题实施措施方案
小学课题实施措施方案一、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小学课题研究,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小学课题实施措施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二、课题选择与确定在进行小学课题研究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
课题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同时与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相符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确定课题:1.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2.参考教科书或课程标准中的热点问题或难点内容。
3.向其他教师、专家或学者请教,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然后由学生通过投票等方式决定最终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之后,教师需要明确课题的研究范围和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三、课题导入与背景知识讲解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对课题进行导入,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讲解。
通过导入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题的意义、背景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和讲解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具来辅助讲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课题计划与任务分配一项成功的课题研究需要有合理的计划和明确的任务分配。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课题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
课题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目标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法和步骤:确定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
3.资源和时间规划:列出研究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安排。
4.任务分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合理分配研究任务。
教师在制定课题计划和任务分配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确定学习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明确学习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例如,学习目标可以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适当的学习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案中应包含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以下列举几种适当的学习活动:1. 讨论与合作: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培养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
2.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在进行某个实验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真实或虚拟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案例可以是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在艺术教育中,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设计出创新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案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样的思考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在教案中,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的解决通常不是唯一的,学生应该学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活动,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最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1. 选择课题。
在选择课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
比如,可以选择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
2. 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确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等具体内容,明确研究的步骤和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题研究。
3. 收集资料。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学习反馈等信息,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实施研究。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课堂教学实验、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5. 分析总结。
在研究结束后,教师需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6. 完善成果。
教师可以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完善,形成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形式,分享给其他教师,也可以将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 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任务。
3. 收集全面的研究资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施研究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5.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小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小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小课题研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小课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狭窄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选择。
学生小课题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同时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校园文化、社会热点、科学实验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实施步骤。
1.确定课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建议和指导。
2.调研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3.实施方案,学生应当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实施过程,学生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5.总结成果,学生应当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研究报告或成果展示。
四、课题实施要点。
1.明确目标,学生在选择课题和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当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科学研究,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时,应当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应当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老师指导,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当向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课题实施效果。
学生小课题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结语。
学生小课题的实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统编版(2024)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课余生活真丰富》(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课后时光中,社团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同学们选择了什么社团,为什么选这个社团呢?
2. 情境演示,辨析问题:同学们在选择社团时,明明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你们觉得他应该遵从老师的安排还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呢?
师:你课后参加美术小组吧!
生:可我更想参加科技小组。
教材32页的核心问题之一“课后时光,怎样安排好呢?我想做......”,在这一环节中要达到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后时光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几个层次:一、时间的安排。二、安排活动的主次和顺序。三、找到自己的兴趣。四、勇于表达。其中活动的主次和顺序安排也培养了责任意识,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勇于表达,可以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美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正确地认知自我、规划自我,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演一演:老师现在想邀请同学们来演一演老师和学生商量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洪亮,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哦!
4.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如果自己没有特别的爱好,可以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如果有自己的喜好,大胆地表达,老师一定会尊重你们的兴趣。
5.情境辨析:大家都特别喜爱课后活动,下面这些同学在课后活动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呢?认为做法正确的请竖大拇指,认为做法不正确的请双手做“×”状。
环节三:课后时光促成长
教师活动
1.视频播放:同学们,利用好课后时光,我们会获得很多收获,我们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课后时光中,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请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2.交流分享:同学们看完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3.总结:是啊,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自己的兴趣,一定会有所收获。另外我们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校园里,我们还要把勤于劳动、热爱锻炼、善于交往、乐于探索的好品质带到生活中去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本文将提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科学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例如,安排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表现,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探究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酵母生长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数据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实验结果。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 问题解决提供一系列科学问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减少水的沉浸时间来保护纸张;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制造干净水的过滤器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深海生物的视频,并让学生围绕深海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2. 活动实施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科学探究。
3. 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报告以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四篇
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四篇篇一: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写法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目录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二、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四、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五、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六、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引子: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的步骤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4.研究目标5.研究方法6.研究步骤7.成果形式二、撰写注意点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
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和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制定小学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研究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步骤1. 选题阶段:a) 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提供一定的话题范围供学生选择。
b) 引导学生确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搜集资料:a) 指导学生通过图书、期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b) 培养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他们提炼出关键信息。
3. 研究设计:a) 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明确问题、目标和方法。
b) 引导学生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研究时间。
4. 实施研究:a) 学生根据研究设计进行实际操作,积极调研、收集数据。
b)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5. 数据分析与总结:a) 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b) 引导学生总结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思考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实施要点1. 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 建立课题研究的指导小组,定期组织学生汇报研究进展和交流心得。
3. 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支持学生的研究活动。
4.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展览,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综合考察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和成果。
2. 评价指标包括课题选择的合理性、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六、预期效果1.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小学生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课题研究方案引言:小学生的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题研究,小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感兴趣的话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选题与构思:小学生课题研究的选题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
选取兴趣广泛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如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也可以选择校内外的专题,如校园安全、健康饮食、书籍阅读等。
选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确保课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课题设计与目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
可以分为探究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类。
探究性研究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实验性研究则需要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假设。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研究,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具体实施目标和评价标准。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小学生课题研究的实施需要明确步骤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对课题进行引导和解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文献查阅、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接下来,学生应该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思路。
最后,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录入数据等实践活动,并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及时汇报和展示研究成果。
四、评价与展示:小学生课题研究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量。
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调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包括学校内部展示和校际间交流。
通过展示,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五、注意事项:在小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监督。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常识和操作流程的讲解,并全程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我们需要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科学探究实施方案。
首先,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探究实施方案的基础。
科学探究
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因此,在制定科学探究实施方案时,
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
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内容,选择一些贴近学
生生活的话题,如“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科学探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
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科学探究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探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研究课实施方案范本
研究课实施方案范本一、方案背景。
近年来,研究课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课的实施方案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研究课实施方案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研究课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合作为手段,以评价为支撑。
三、实施内容。
1. 选题,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确定研究课的选题。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 指导教师,每个研究课选题都应指定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究。
3. 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4. 时间安排,学校应合理安排研究课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
5. 成果展示,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研究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步骤。
1. 选题确定,学校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选题,引导学生进行选题讨论和确定。
2. 资料查阅,学生根据选题,进行相关资料查阅和文献阅读,积累相关知识和资料。
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选题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4.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规律,提出结论。
5. 成果展示,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研究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五、评价方式。
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活动做准备。
2. 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包括研究过程、成果展示等方面。
学生课题实施方案
学生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课题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选择在确定课题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内展开研究。
同时,还要考虑到课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选择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设计在确定课题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研究内容和时间节点,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四、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既要符合课题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五、成果展示课题研究完成后,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可以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学科竞赛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报、科技展览等途径,向社会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六、总结学生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题设计和研究方法选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学生课题研究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学生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数学提出了“三会”的学习目标: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世界的“三会”任务。
这里的“三会”其本质就是“三能”:对客观世界能提出问题、能思考问题、能解决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的起源、发展、成型、深入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由于普遍注重终结性评价,轻视或者缺失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个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问题的提出”刻意的回避,对于确定性问题,学生可以很高效很精确的找出解决方案,而对客观世界却很难发现和提出问题。
这就直接到导致了,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中国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在公开场合评论过中国的数学家:华为内部没有中国数学家,只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工程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需要一个简答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却是需要有新的角度和创造性的想象力。
那么提出一个问题在认知上是一个什么过程呢:1、首先要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客观世界以事实为依据,绝对禁止主观臆断和虚构事实;对事物的观察可以从全面考虑事物,也可以截取一个视角进行观察。
可以进行动态的观察也就而已进行静态的观察,观察事物中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时也要观察会发生变化的东西。
2、其次做好信息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种的,根据前面对事物的观察,可以从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阅读资料、网上获取、专家咨询、他人讨论,并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剔除无用信息、干扰信息,并把剩下的信息予以汇总,保留相关和有用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分类、归纳、总结,使其便于使用和理解。
3、在这个过程中与自己的认知发生冲突,产生问题意识认知冲突是指新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引起的冲突和矛盾。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模板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模板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课题研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以获取有关问题的新知识、新资料或新经验的一种学术活动。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小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某一特定问题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案,通过调查研究,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小课题研究将主要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包括问题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探讨等内容。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四、研究计划。
1. 研究时间安排。
本研究计划将于某年某月开始,历时约几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将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2. 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3)设计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4)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数据收集工作。
(5)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五、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措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六、研究经费和保障。
本研究所需经费将由学校提供支持,同时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配合和支持,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研究团队。
本研究将由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工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八、研究风险和对策。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调查数据不足、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讨论研究方向等,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培养与训练研究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杨纯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发现和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此时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文献综述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
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教师(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三、课题的选题背景: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就具备了语文能力。
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
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
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
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
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逐步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感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生从语文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价值,增强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信心。
.五、课题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育人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研究能够让孩子经历想问——敢问——会问——善问的过程。
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
六、课题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途径,完善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求解——解决问题——剖新发展。
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细化模式,使之与自己研究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七、课题研究思路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
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
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
“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
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
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八、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城关一小2008级(1)班学生。
2、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依据课题的内容,语课题组的成员一起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二)、个案研究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
辅助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讨论法等。
(三)、文献参考法。
在研究过程中,经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并定期按照指导老师推荐的一些与研究有关的文章,主动学习借鉴。
自己在读的时候作上笔记,并在读的基础上写读书体会,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
(四)、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九、课题研究阶段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预设研究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3.03——2013.04)(1)积极报名参与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2)分析现状,达成共识,申报课题。
(3)搜集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听从组长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开题论证阶段(2013.05——2013.07)举行开题会,接受专家论证;听取课题指导专家尹侠老师的讲座,继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