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讲座精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已渗入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1.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从网上搜集到有关5.12汶川地震、3.11日本9.0级大地震以及利比亚战争的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上能体会到生活中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使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憾,和平是多么的重要!但如何测定地震的位置呢?导弹是如何精准命中目标,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坐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心理倾向,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不等式及其解集》时,我应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买门票》:在风景优美的公园外,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和老师共37人来公园参观,售票口旁边张贴着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以上九折,小华说要买40张,马上有个女同学就说“我们只有37个人啊!”(真不可思议,37人却要买40张票)你看老师怎么说“小华真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就是从今天起,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不等式”,设置此情景既有趣又容易让学生一下进入最佳状态,由它提出问题就进入本次课所要学的课题。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初中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初中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培养理性思维,全面赋能未来人生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与生活严重脱节。实际上,初中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通往更高数学知识的桥梁,更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助力他们应对未来人生的各种挑战。
一、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
初中数学涵盖代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分支,这些内容在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代数:购物时计算折扣、制定旅行预算、分析股市走势等都离不开代数知识。
几何:房屋设计、家具摆放、测量土地面积等都需要几何知识。
概率统计:分析天气预报、预测考试成绩、评估投资风险等都依赖于概率
统计理论。
二、数学思维培养和训练理性思考能力
数学的核心是逻辑推理,它能训练学生抽象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证明几何定理、解方程、分析数据等都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
抽象思维:学习抽象的概念、符号,并运用它们参与问题处理,可以提高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知识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是高中、大学乃至更高层次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许多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
物理学:物理学中许多公式、定理的推导都需要数学知识。
化学:化学计算、物质配比等都需要数学知识。
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程序编写等都需要数学思维和知识。
四、该如何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从生活中认识初中数学
从生活中认识初中数学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办公时、买菜时哪里都能遇上数学问题。生活中用数学的地方可真多呀!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难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初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早晨,妈妈想做五个烧饼给我们吃,可现在已经7点10分了,吃饼时间要10分钟,7点半我要去读英语,爸爸要上班,爷爷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妈妈要在7点20分做好饼。
妈妈说“一个锅,最多就可以搞两个烧饼,每面要烙两分钟,正反面一起两个饼就是4分钟,另两个饼一起裹又必须4分钟,最后烙一个饼,虽然就是裹一个饼可以正反面都必须裹,还是必须4分钟,这样5张饼须要4乘3等同于12分钟,这样顾不上了呀,怎么办?”
我跟妈妈说,妈妈来得及的,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烙好5张饼。妈妈说:“那是怎么烙呢?”我说:“这样烙,先一个锅放第1、2个饼,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钟,再用2分钟烙第3、4两张饼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张饼,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张饼的正面和第三张额反面一起烙2分钟,这时候第三张饼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张饼的反面和第5张饼的反面一起烙2分钟就全部烙好了,总共花了4+2+2+2=10分钟,正好烙完5张饼的时间是7点20分,大家都吃上了饼,也没有耽误事情。
妈妈说你怎么会想起这个不好方法的呀?我说道:妈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上学过了烙饼问题,想不到它就在我们身边。妈妈高兴地苦笑了,她又反问:“那你说道裹7张饼最快须要多少时间呢?”“很难呀,原理很直观,每次烙饼可以烙两张,就是相等于存有两个位子,每次不要使这两个位子空着就是最节省时间,7张饼就2除以7等同于14分钟。如果就是9张饼就是2除以9等同于18分钟,n张饼须要最少2除以n的时间。”妈妈看完后夸赞我说道:你真可以学以致用呀!
初中数学与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
初中数学与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
初中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桥梁
初中数学课程虽然包含抽象概念,但它并非孤立于教科书中,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提供强大的工具。
1. 规划与预算:比例与百分比的运用
无论是制定旅行计划,还是合理分配零用钱,都需要运用比例和百分比的概念。例如,可以计算旅行路线中不同路段所占的比例,或者核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这些都需要比例与百分比的运用。
2. 几何与空间:图形与空间想象能力
生活中处处充满几何图形,例如建筑物、家具、交通工具等。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述周围的环境,并进行空间想象。例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房间的布局或搭建模型。
3. 数据分析: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数据,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需要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例如,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某个商品的市场需求,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4. 逻辑推理:代数与方程的思维
代数与方程的学习,培养了我们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帮助解决逻辑难题,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都需要数学思维的训练。
5.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的应用
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和训练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已渗入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
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可以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儿童有了已知生活经验的基础,学数学就会轻松、亲切、自然。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的字母有多少个?(26个,A,B,C,D等)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字母,扑克牌(j,q,k,a)、故事片、小说中的人物、地点的代号(A点,H城市)等,教师接着引导,除了可以代替人、城市、地点,还可以表示数(像扑克牌中的J、Q、K分别表示11、12、13),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字母表示的数。这样的实际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关于字母的经验上,引出“用字母表示的数”,降低了难度,加深了理解。
初中数学专题讲座精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初中数学专题讲座精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实验的起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问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我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前三分时间,要求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如果某个学生说到有价值的内容,建议他写在“数学日记”上,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验的原则
1
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
的主人。
2
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3
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1
我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后,发现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方法太陈旧。因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扬弃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我在讲第六册中的“估算”时,为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3:生活 数学
1.1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a.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b.“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初中初一800字】
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说奇妙的圆。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人们几乎无处不在应用圆。在车上,在路上,在家里,甚至在空中,你总是能见到圆的踪迹。
圆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们没有棱角。汽车为什么可以使汽车运行得快速,而又使坐在车里的人感到不颠簸?就是因为汽车的轮子是圆的。你在玩保龄球的时候,为什么保龄球是球体而不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就是因为球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最小,速度慢下来的时间最长,且速度并不容易改变。正因为没有棱角,人们才把圆形和球体称之为最美观的平面图形和最美观的立体图形。
圆是公认的最经济的图形。大家都知道,周长相同时,圆的面积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要大。依据这个道理,人们设计出了圆形的窨井盖,因为圆形的窨井盖在与地面垂直放在窨井上时,不会像正方形或长方形窨井盖那样掉进窨井里,而是稳稳地卡在上面。这么可爱的图形,怎么能不受到人们的青睐呢?除了圆,还有一些和圆相关的,诸如圆柱体和球体之类的立体图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在材料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柱体的容积是最大的,同样,它的支撑力也是最大的。
树干,竹子,水桶等东西,无不应用了圆柱体。
还有小数点,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高斯求积、植树问题……这一个个奇妙的数学定律令我们惊奇。下面让我们去寻找奇妙的数字之旅吧!
小数点不论在体重、价格上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向右移动代表扩大,向左移动代表缩小,这个神奇的小数点揭开了我们今天的数字之旅。
在我们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小数点就在这里登场了。小数点拥有巨大的“权利”它右边是小数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它在数字界拥有很大的威望,因为:它的移动就改变了数字的大小。它有两种方法改变数字的大小:1、数字调换位置,2、移动小数点。
初中话题习作范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购物、设计等都用着它。在这儿,我谈一谈在家中处理家务,它也跟数学有紧密的联系。
设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几件事:烧水(5分钟),扫地(8分钟),倒垃圾(3分钟),拖地(7分钟)。如果真按常规方法就要将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细一想,实际在烧水的五分钟时完全可以做接下来的扫地这件事,这样就省下了一部分时间。则(8—5)+3+7=13(分)。
还有烙饼,饼虽然好吃,但是还有不少学问呢。那天,妈妈要我帮她烙饼。烙饼时,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饼能够节省时间?假设有三个饼,两面都要烙,一个平底锅能放下两张饼,烙一次需要一分钟,则最少烙完的时间是多少?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这样做:先放进两张饼烙(1分钟)→再翻过来烙(1分钟)→拿出两张饼,放进最后一张饼烙(1分钟)→再翻过来烙(1分钟)。则1+1+1+1=4(分)。而省时做法则是:先放进两张饼烙(1分钟)→拿出其中一张饼,放进另一张饼烙,将在锅里的另一张已烙好一面的饼翻过来继续烙(1分钟)→拿出一张饼,再放进另一张半熟的饼,将另放在锅里的一张饼翻过来继续烙(1分钟)。则1+1+1=3(分)。
想到这儿以后,我惊讶数学的实用性,不由得喜不自胜。烙饼,对我来说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饼的香味中,我一边开心的品尝着,一边想着数学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欢它了。
现在,大家应该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它运用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数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创造更简洁,更舒适的生活。
初中数学 教案1:1.1 生活 数学
生活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与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应用的普遍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交流和表达所获得的一些数学知识.[来源:Z|xx|]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把那些现存在于学生脑中的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一: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居民身份证一张,可以向父母借用(如图1)
身份证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是国家为每个公民编制的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按照有关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领取身份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带的身份证,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设计说明:通过识别“身份证号码”信息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字和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教师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写在黑板上),师生相互交流,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生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生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生活是初中生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的影子。数学课堂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生活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而数学知识则可以在
生活中得到应用。学习了线性方程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计算
购物打折后的价格,计算两地之间的车程需要多久等。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以让学
生更加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
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测量身高体重,做实验等,这些都能让学生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生活中处处都蕴含了数学的思维。展示一张
地图,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观察一组
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生活中的
情境激发,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从而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可以促进数学课堂的互动和交流。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而是
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而生活中的实际活动可以成为数学课
堂的互动和交流的媒介。组织学生一起设计一个游乐园的平面图,进行讨论和比较;组织
学生一起制作一个数学游戏,进行交流和展示等。这种基于生活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学
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究
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习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初探。
标签:情境挖掘初中数学生活
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接收机,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淅淅相关的,我们学习数学我目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面体会到我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更丰富、高效,达到提高各学科素养、服务生活的目的。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倡导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本文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1 数学必须回到生活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学科,它是由于人们生活上的需要才产生的。数学必须回到生活,为生活服务。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实用型的数学,它的学习目的是为日常生活应用所服务。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都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教学中,我经常举些学生们熟悉的身边的实例,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我们班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初中数学小论文1000字
初中数学小论文1000字
篇一:初中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什么是数学?百科全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可能你仍然不明白何为数学。通俗的说,数学就是一门关于计算的课程。
那么,数学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精密的数学竟然能跟拿袜子扯上边。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要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说完拿袜子,让我们讨论一下燃烧绳子的方法。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我们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和视角去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很难想像,如果离开了数学我们将如何生活,一切看似简单的生活,可能都会变的寸步难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这门学科,它的应用的广泛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样,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
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生活相结合。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用,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同时又指出: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应脱离现实的依托,就数学题而学数学题的形式已被淘汰。
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活化。
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水平中引入学习内容,在生活实例与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从而使知识的生成过程呈现一个可开展、可依托、可辩论的过程。
1. 在实际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
因此,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
1 / 7
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
教学平行线性质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录像,向学生展示了校园栏杆、足球门框、操场跑道等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栏杆这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球门正面的两根立柱所在的直线及跑道这一面上的两条直线,在此基础上建立直线的表象,再从表象中发现其本质属性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实验的起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问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我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前三分时间,要求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如果某个学生说到有价值的内容,建议他写在“数学日记”上,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验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哪里来,数学到哪里去。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3成功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1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大胆地改革教学方法
我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后,发现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方法太陈旧。因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扬弃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我在讲第六册中的“估算”时,为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你们学习了“估算”后,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吗?请举个例子。
生1:假如我是一个学校的采购员,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估算一下学校每学期大约用多少盒粉笔。我先调查每个班每学期用多少盒粉笔,如用7盒,那么我校有28个教学班,就是说全校每个学期大约需要用210盒粉笔。
生2:我父亲是一个包工程的,经常给别人建房子。我如果用估算的方法,给他估算出建一栋楼房大约需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就可以省一些材料和人工。
师:你准备怎样估算呢?
生2:我先估算出盖一层楼房大约用多少砖,多少水泥,然后分别乘以楼层数,就可以算出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了。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举的例子,哪些同学还有别的方面的例子或独特的想法?
生3:有的时候不能用“估算”,比如在医院里,大夫给病人抓药时就不能“估算”,必须要用精确的量具来计量。
因为学生有了这种“估算”的意识,所以能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举出千姿百态的例子来。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创设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扩大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书中的知识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良好。
2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题实验,一直坚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
(1)自制“小小信息卡”
学生从书中和日常生活中发现、搜集的各类数学问题和知识,通过整理,做成小卡片,并写上制卡人姓名。有的还配上插图。这些卡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也很有趣。在活动课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答辩。“小小信息卡”给他们传递了信息,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2)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韩丹同学在“数学日记”中这样写到:“有一天我给爸爸卖车票,一位叔叔和一位阿姨是一起的,要去棋盘井。叔叔给了我100元钱买票,到棋盘井每人6元,两个人要12元,我应该给他找88元。刚要给叔叔钱,我有点犹豫了,就又算了一遍,‘哦,没错。’我才把钱递给了那位叔叔。叔叔问我:‘几岁啦?’‘11岁。’说完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熊瑶同学有一天的“数学日记”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在《少儿百科全书》中看到一个数,这个数是‘零’。以前我总认为‘零’只表示‘没有’,看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这样想是不完全正确的。‘零’的含义很丰富,不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有’。电台、电视台里预报天气时的0℃,并不是指没有温度,而是相当于华氏表32度,也是冰点的温度。‘零’还能表示起点,如发射导弹的口令是:9,8,7,6,5,4,3,2,1,0——发射。‘零’还表示精确。在近似计算中,75与750表示精确度不同。每一件事都离不开数学,就是一个小小的‘零’,都包含着那么多的含义。”
郭天慧同学的“数学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今天我和爸爸去菜市场买菜。爸爸问卖菜的阿姨柿子多少钱一斤,阿姨说:‘8毛!’爸爸买了3斤,问我多少钱。我说:‘两块四!’
爸爸又去买土豆,也买了3斤。土豆一斤05元,爸爸问我多少钱,我想也没想,说:‘1块5!’爸爸好像故意要考我似的,问:‘今天我带了20元钱,现在还剩多少钱?’我说:‘柿子和土豆一共花了3块9,20减去39得数是161,你现在还有16块1!’爸爸听了高兴地说:‘看来你这书没白念,算得还真快。’”
类似这样的日记,学生们天天都在写。开始写时,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利用课前3分时间辅导:“你这两天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请给大家说说。”到后来,说得多了,学生觉得这些问题不就是书中的问题吗?写起来也就不觉得难了。
有些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觉得数学知识不仅有用,在生活中时时都能用到,
而且非常有趣,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3)开展实践活动课
从这项实验开始以来,我每个月至少都要组织学生上一次实践活动课。活动的主题有时由教师提出,有时由学生自己提出。
如,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订做校服,我针对这件事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去调查。①三(1)班共有多少人订做了校服?②女生有多少人?分几种型号,共需要多少钱?③男生有多少人?分几种型号,共需要多少钱?并强调要做好调查记录,如有什么困难组内不能解决,可以请教老师。
一周后,我发现有的小组不能完成任务,小组长不会组织和安排活动。我及时引导大家,把其他小组中好的建议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两周后,大部分小组如实地完成了本次调查。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方法很好。这个小组一共有8人,每人按要求调查班内一个小组的情况,然后再汇总。这次活动前后进行了半个多月,但学生的热情非常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以后这样的活动要多搞几次。”
又如,四年级第一学期,有学生提出“我们想调查全校各年级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我听了很高兴,并向他们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自己设计方案,自己组织安排进行。学生愉快地答应了。没过几天,各小组将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制成了统计图(表)。
我校各年级的人数
班级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总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一年级(54)人(54)人(56)人(58)人(60)人—282 二年级(54)人(58)人(61)人(64)人(54)人—291 三年级(69)人(58)人(59)人(53)人(59)人—298 四年级(70)人(63)人(69)人(66)人——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