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练习题-word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练习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练习题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2021年各月旅客流淌量统计图”。
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2月份人口流淌量最大的因素是()A.经济因素 B.生态环境C.国家政策 D.传统文化2.关于城乡间人口流淌给我国带来的阻碍,叙述正确的是()A.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进展C.小城镇人口向大都市流淌可提高都市化水平D.生态环境是人口流淌的要紧因素答案 1.D 2.B下图为“目前迁入某都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迁入该都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阻碍的有()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专门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4.人口大量迁入都市产生的积极阻碍有()A.推进都市化进程 B.缓解都市就业压力C.解决都市交通逆境D.改善都市住宅质量答案 3.C 4.A(2021·山西考前测试)2021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淌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淌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21年春节后部分流淌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形。
据此完成5~7题。
5.该区节后流淌人口的特点是()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C.流淌人口连续增加D.流淌人口中青年儿童占比最低6.导致该区节后流淌人口比往年增加的要紧缘故是()A.旅行人口增多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C.就业环境改善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7.春节后流淌人口的变化给该区带来的阻碍是()A.加快都市化进程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D.缓解“民工荒”问题答案 5.A 6.C7.A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8~10题。
8.该国是()A.澳大利亚B.美国C.英国D.日本9.近一百年来,该国总人口()A.变化不大 B.先减少,后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 D.连续增加10.导致该国后期移民变化的要紧阻碍因素是()A.通讯B.生育C.经济D.战争答案8.B9.D10.C“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3.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3.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请选出正确『答案』)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4.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5~6题。
5.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②⑤ D.②④⑤8.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9~10题。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1.根据人口迁移相关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a.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1)(2018全国Ⅰ文综,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
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
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
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
b.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2)(2019改编,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高一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和我国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1)~(5)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①B.②C.③D.⑥2、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向外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①B.②C.④D.⑤3、M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呈现老龄化趋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迁入人口对M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供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或国际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丁美洲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C.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 美国110.0墨西哥26.7 德国21.1印度22.2 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8.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5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 .更高的社会地位B .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 .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 1.A 2.C【解读】第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2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茅同生詩凰人Liil楼费的人nif辱{万》比車〔幻I2C-1 r 203•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 .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4.图中甲一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A .甲、乙B .甲、丙C.乙、丙’D .乙、【答案】 3.D 4.A【解读】第3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第4题,父母迁移,婴幼儿也会出现相应的迁移,因而根据年龄段可知甲、乙的迁移关联性最强。
2018黑龙江联考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图例1、2、3、4、5、6依次表示迁移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
读图完成5〜7题。
5.农村人口迁出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A •四川、重庆和湖北B •四川、湖南和安徽C.重庆、湖南和江苏D .重庆、湖南和江西6•影响图示区域农村人口迁出量的主要因素是()A •城市化水平B •农业现代化水平C.交通条件D .耕地日益减少7•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农村人口迁出量较低,其原因是()A .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业人口B .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通过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加以解决C.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以省内人口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D •农村人口的比例很高,大多通过就地实施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人口转化【答案】 5.B 6.A 7.C【解读】第5题,由图例可知人口的迁移量多少。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精选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完成第1题。
1.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C2.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A.甲B.乙C.丙D.丁3.“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2.C 3.A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4~5题。
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 4.D 5.C6.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
读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①C.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D.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答案 A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8.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答案7.C8.A“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文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提升作业
人口的空间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肇庆模拟)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①由省外迁往省内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4.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2014·商丘模拟)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所标注的等值线值为人口密度自然对数值。
据此完成5、6题。
5.M地的人口密度自然对数值可能是()A.8.6B.8.3C.8.0D.7.76.该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是()A.人口分布峰值点增多,总体上趋于集中B.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增大C.人口分布向西和向南拓展比较明显D.人口逐渐向外迁移,人口郊区城市化即将来临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7、8题。
7.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A.移民B.政府或管理职业C.非农业职业D.农业或家务职业8.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2014·北京模拟)下图为某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2019~2020年,我国()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北京的社会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
据此回答3~4题。
3.人口专家估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宜居人口大约是1 800万。
作出该预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B.可提供水资源的总量C.城市就业岗位需求量D.人均生态空间的大小4.北京市1990年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该市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0.1%(较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时该比重将达到30%。
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引起的是()A.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B.就业压力加大C.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D.劳动力资源缺乏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 B.acd C.abd D.bcd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我国某省农民不同地理环境下外出打工调查表A.地形>交通>经济水平B.经济水平>地形>交通C.交通>经济水平>地形D.经济水平>交通>地形下图表示1978~2019年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8~9题。
8.若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代表城市人口变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加快B.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C.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D.丁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9.若甲、乙、丙、丁曲线分别代表我国四个农村地区,当前最适合农村甲发展的措施是()A.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B.加强县级城镇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C.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到沿海大城市务工D.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19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19~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3.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迁移的是()A.甲B.乙C.丙D.丁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回答3~4题。
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4.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⑤时期人口数量比④时期多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5~6题。
5.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8.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9.“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8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050万,较前一年增长19.6万,增幅为0.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容量B.国际移民C.国内迁移D.社会经济下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和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6.据新闻报道:2019年3月~5月,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A.1949~1952年B.1958~1963年C.1964~1976年D.1986~1990年8.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A.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B.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C.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D.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
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2人口的空间变化 Word版含解析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下图为20世纪以来美国底特律市城市人口总数变化图。
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空城”。
读图,推断底特律成为“空城”的原因( )A .自然灾害B .环境污染C .人口自然增长D .人口迁移解析:图中底特律城市人口总数在减少,所以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空城”,而人口减少的原因不是因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减小,也不会引起人口总数大幅度减少,人口向外迁移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故选D 。
答案:D2.读以下2007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万人)表,表中说明沿海城市( )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南通的流入量是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A错;图中是人口流入量,不能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B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净流入量比深圳、东莞要少,所以C错;表中数据表明,人口净流入数量(人口机械增长)差异较大, D对。
答案:D读以下中国某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构成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读图判断,该城市可能是( )A.拉萨 B.重庆C.深圳 D.黄山解析:从该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构成变化示意图看,1980年90%的都是户籍人口,改革开放后,非户籍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户籍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说明外来人口增长很快,所以该城市应该是深圳。
答案:C4.有关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变化的叙述可信的是( )A.户籍人口大量外迁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减少B.外来旅游人数增加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增多C.产业结构升级将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比重降低D.非户籍人口迁入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解析:该图反映的是户籍构成的变化,是因为非户籍人口大量迁入不是户籍人口大量外迁,而且也不能说明常住人口总数减少;外来人口主要是来打工,不是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外来普通打工人员也会减少,因而非户籍常住人口比重降低;非户籍人口迁入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会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2019年各月旅客流动量统计图”。
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2月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生态环境
C.国家政策D.传统文化
2.关于城乡间人口流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B.有利于农业专业化发展
C.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D.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 1.D 2.B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答案 3.C 4.A
(2019·山西考前测试)2019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19年春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完成5~7题。
5.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6.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人口增多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就业环境改善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7.春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给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D.缓解“民工荒”问题
答案 5.A 6.C 7.A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8~10题。
8.该国是(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9.近一百年来,该国总人口( )
A.变化不大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D.持续增加
10.导致该国后期移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通讯 B.生育 C.经济 D.战争
答案8.B 9.D 10.C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完成11~12题。
11.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2.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答案11.A 12.B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下图示意我国2019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
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可知( )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
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14.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答案13.D 14.B
15.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2019年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由乡村到城市。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使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上图是2019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
(2)分析人口大量涌入北京等大城市,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北、河南、山东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有利影响:促进流出地与外界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或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