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二卷大题

合集下载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传媒技术的发展B. 传媒内容的制作C. 传媒信息的传播D. 传媒受众的心理反应答案:D2.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至关重要?A. 注意力B. 记忆力C. 情绪D. 动机答案:A3. 在传媒心理学中,哪种理论解释了受众如何通过选择性暴露来处理信息?A. 认知失调理论B. 选择性暴露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信息处理理论答案:B4.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有关?A. 感知B. 认知C. 情感D. 行为答案:B6. 传媒心理学研究中,受众的哪项心理反应与信息的传播效果直接相关?A. 态度B. 信念C. 价值观D. 行为意向答案:A7.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与信息的接受度有关?A. 感知风险B. 感知收益C. 感知易用性D. 感知复杂性答案:B8. 在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与信息的传播效果有密切关系?A. 信息寻求B. 信息回避C. 信息处理D. 信息遗忘答案:C9.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A. 感知控制B. 感知能力C. 感知挑战D. 感知新奇答案:A10.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反应与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有关?A. 感知一致性B. 感知差异性C. 感知相关性D. 感知重要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受众心理特征包括哪些?A. 注意力B. 感知C. 态度D. 行为意向答案:ABCD2. 传媒心理学中,影响受众信息处理的因素包括哪些?A. 个人背景B. 社会文化C. 信息内容D. 传播媒介答案:ABCD3.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的心理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A. 信息的呈现方式B. 信息的重复次数C. 信息的复杂程度D. 受众的先前知识答案:ABCD4. 在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特征与信息的接受度有关?A. 感知有用性B. 感知易用性C. 感知风险D. 感知新奇答案:ABCD5.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哪项心理反应与信息的传播效果直接相关?A. 态度变化B. 行为改变C. 认知失调D. 情感反应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传媒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传播心理学考试试题

传播心理学考试试题

传播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传播心理学的核心概念?A. 媒体效应B. 社会认知C. 信息加工D. 群体行为2. 效应是传播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下列哪个效应与媒体暴力有关?A. 认知失真效应B. 冲突效应C. 希特勒效应D. 群体效应3. 社交媒体作为传播心理学研究热点,下列哪个是其最主要的特点?A. 实时性B. 放大效应C. 匿名性D. 网络干扰4.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加工有几个基本环节?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 下列哪个理论主要研究人们接受新信息的方式?A. 传播途径理论B. 社会认知理论C. 媒体效应理论D. 传播行为理论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媒体效应理论的核心观点。

2.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与传播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3. 叙述信息加工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4. 以社交媒体为例,分析其对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三、论述题请以社交媒体为背景,论述当代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

四、自选题请选择传播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专题,介绍该专题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请选取一个传播心理学相关的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传播心理学理论和效应,并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综合题请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解答以下问题:当代社会下,个体对传媒信息的接受与认知存在哪些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

备注: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试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确定。

中国传媒大学心理学导论题库

中国传媒大学心理学导论题库
错误
标准答案:A
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是呈正比关系。()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B
5、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A
一、单选题(共10题,50.0分)
1、()年,冯特在徳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左为心理学的诞生。1789
1879
回避困难的倾向
追求刺激的倾向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共5题,25.0分)
1、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徳时,应注意()o从学生实际认知水 平岀发
坚持正而疏导
提岀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进行榜样教疗
标准答案:A, B, C, D
2、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过程
知觉过程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行为过程
认知过程
意志过程
1798
1987
标准答案:B
2、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望梅止渴
谈梅生津
含梅流延
望梅生畏
标准答案:B
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o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
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A
4、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英规律的心理学是()o社会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1、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A
2、强烈的爆发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是青年初期学生情绪的特征。()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B
3、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 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O正确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

A. 信息B. 媒介C. 传播效果D. 受众答案:C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霍夫兰C. 科恩D. 施拉姆答案:C5. 在传播学中,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

A. 单向的B. 双向的C. 多向的D. 无影响的答案:B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社交需求C. 娱乐需求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信息量C. 报道速度D. 报道角度答案:A8.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休眠效果”是指()。

A. 信息在受众中立即产生影响B.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产生影响C. 信息在受众中短期内无影响,但长期产生影响D.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无影响答案:C9.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 第三人效应B. 第二人效应C. 第一人效应D. 无影响效应答案:A10.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螺旋沉默”是指()。

A. 受众在面对不同意见时选择沉默B. 受众在面对相同意见时选择沉默C. 受众在面对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D. 受众在面对非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传播效果研究D. 传播技术研究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包括()。

心理学书籍二级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书籍二级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书籍二级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神经心理学答案:D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代表潜意识?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他我答案:A3.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学习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属于哪种心理治疗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系统脱敏疗法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答案:正确7.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不能研究意识。

()答案:正确8.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答案:正确9.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答案:错误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等。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观察法通过观察行为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信息;案例研究法深入研究个别案例;相关研究法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2.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举例说明。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既想保持健康,又不愿意放弃吸烟,这种矛盾导致认知失调。

13. 描述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个心理治疗概念,指的是治疗师对来访者持有一种非评判性、接纳和支持的态度。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众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B. 媒介心理D.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心理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A. 强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C. 螺旋沉默效应D. 社会学习理论3. 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是指:A. 传播媒介决定受众的价值观B. 传播媒介影响受众的注意力分配C. 传播媒介改变受众的行为习惯D. 传播媒介塑造受众的世界观4. 根据传播心理学,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A. 注意、理解、记忆B. 注意、兴趣、行动C. 选择、理解、记忆D. 选择、兴趣、行动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受众选择性暴露的?A. 选择性暴露理论B. 选择性理解理论C. 选择性记忆理论D. 选择性遗忘理论6. 传播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对信息的抵触B. 个体对信息的接受C. 个体在认知上的不一致D. 个体对信息的遗忘7. 传播过程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主要描述的是:A.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接受B.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拒绝C.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从众效应D.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独立性8.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9.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认知框架”主要影响:A. 信息的接收B. 信息的处理C. 信息的存储D. 信息的传播10. 传播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大?A. 信息的来源B. 信息的内容C. 受众的先前知识D. 受众的情绪状态答案:1. D2. D3. B4. A5. D6. C7. C8. D9. B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心理学中的“选择性理论”。

答:选择性理论是传播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受众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价值观选择性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自考传播心理学10月浙江

自考传播心理学10月浙江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719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30年—1960年为新行为主义理论时期,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A.托尔曼B.佩蒂C.卡西欧坡D.格林沃尔德2.在一个实验中,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刺激变量有许多,其中被选作当前实验研究的刺激变量,称为()A.因变量B.此变量C.自变量或实验变量D.彼变量3.研究表明,看到榜样人物的行为给予强化,将对儿童以后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班杜拉所说的()A.外在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强化体验4.客观事物在传播媒介中的反映,我们称为___________,它是受众获得客观世界知识的重要基础。

()A.传媒表征B.传媒图式C.传媒脚本D.传媒框架5.按照霍顿和沃尔的观点,当我们将传媒人物当作真实人物作出反应时,___________便发生了。

()A.屈从交流B.准社会交往C.认同交流D.内化组合6.D.兹尔曼认为,当一个令人激动的刺激产生的肾上腺素延至此后的活动,并可能因此产生错误的辨认,___________便发生了。

()A.情绪转移B.焦虑转移C.兴奋转移D.刺激转移7.在过去的2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___________的出现更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变了色情传媒1传播的方式。

()A.互联网B.数字电视C.电影工业D.有线电视8.按南希艾森伯格的亲社会理论模型,亲社会行为产生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阶段。

()A.一个 B.两个C.四个D.三个9.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阶段。

()A.一个B.两个C.四个D.三个10.大多数关于身体意象的研究表明,现代西方人对超苗条、腰臀比例这一女性形象的理想,是___________的结果。

自考传播心理学试题_浙江省自考试卷

自考传播心理学试题_浙江省自考试卷

自考传播心理学试题_浙江省2008年1月自考试卷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心理学试题湖北自考网11月5日整理课程代码:0719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多科性边缘学科,奠定其理论基础的学科群有三个,下列哪一项不是( )A.行为科学B.教育学C.信息科学D.新闻学2.1913年-1930年为早期行为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 A.勒温B.皮亚杰C.华生D.弗洛伊德3.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余影响实验结果的刺激变量,称为( )A.此变量B.彼变量C.因变量D.控制变量4.美国心理学家______在弗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独特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该理论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

(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艾里克森D.埃森豪威尔5.客观事物在传播媒介中的反映称为______,它是受众获得客观世界知识的重要基础。

( )A.传媒表征B.印象C.意识D.表象6.“准社会交往”一词是______在发表于《精神病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的。

( )A.诺顿B.马克·利维C.麦科尔D.霍顿和沃尔7.名导演库伯利克将小说家安东尼·伯格斯的小说______拍成了电影,该影片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人认为该影片的公映将大大增加少年的暴力行为。

( )A.《阿甘正传》B.《简爱》C.《发条橙子》D.《天生杀手》8.对色情传媒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这些争议总的来说可归纳为______种不同的观点。

( )A.二B.三C.四D.五9.格林和亚当斯·普赖斯发现,次级依恋可分为浪漫依恋和( ) A.身份依恋B.角色模仿C.想象依恋D.现实依恋10.相对于新闻媒体,我们都是______,我们依赖新闻传媒来了解我们不能亲眼看到的事情。

传播心理学二卷大题

传播心理学二卷大题

一、分析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示意图示意图说明两个问题:1、传播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受传者遵循“心理选择”通过传播接收信息,淘汰部分信息。

信息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产生心理能,即看不见的传播第一级效果。

心理动能能外化为言行作用于社会,产生看得见的传播第二级效果,心理势能要在一定的情势下转化为心里动能,继而外化为言行做功,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心里动能做功的方向、大小、质量、价值和持续性。

2、传播与心理的关系:从传播致效的过程考察,二者是生产传播效果的相互作用关系。

传播与心理的任何一方没有另一方的作用,独自是不可产生出包括心理能在内的传播效果的。

从科学研究的假设与正式的路径来考察,传播致效过程要经过而且必须经过两个关键环节或关键工序:传播要通过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这道工序;被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

心理选择与心理反应两个工序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传播与心理互相依存:心理离开了传播会退化、萎缩甚至死亡。

二、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的角度去考察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心理与传播携起手来为人类生产精神力量,传播给心理系统输送生产心理能的“能源”材料——信息。

心理能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它与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传播与心理的合作,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没有传播就没有信息,没有信息心理活动就陷入困境,人类就不要奢望精神力量了。

三、几个受传者理论的历史逻辑关系心理选择是心理系统与传播系统接壤的边防地带,是传播的信息进入心理系统的门户。

绝大多数信息被心理系统拒之门外。

整个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从供给转为选择。

信息要有用才是资源,一条信息的有用与否是针对特定人群而言的。

“信息就是资源”应替换为“通过选择的有用信息才是资源”这种更替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信息短缺时代向信息爆炸时代的历史转变,反映了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历史转变,反映了以传者为本位向以受传者为本位的历史转变。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播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信息传播过程D. 文化传承答案:C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施拉姆D. 霍夫兰答案:A3. 在传播过程中,编码指的是什么?A. 信息的接收B. 信息的传递C. 信息的组织和表达D. 信息的解码答案:C4. 传播效果中的“两级传播”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科恩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现象?A. 群体压力下的个体沉默B.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C.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D. 传播媒介的多样性答案:A6. 传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哪些需求?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交需求D. 所有以上答案:D7. 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是指什么?A. 传播媒介的拥有者B. 传播信息的个体C. 影响他人意见的个体D. 传播媒介的监管者答案:C8.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通过什么影响公众的思考?A. 报道的内容B. 报道的频率C. 报道的角度D. 所有以上答案:D9.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群体压力会导致什么结果?A. 个体意见的表达B. 个体意见的沉默C. 群体意见的统一D. 群体意见的分化答案:B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主要描述了哪种现象?A. 个体认为自己受媒介影响较小B. 个体认为他人受媒介影响较大C. 媒介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的D. 媒介对个体的影响是间接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调查法C. 内容分析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社会效果答案:ABCD3. 传播媒介的类型包括哪些?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人际媒介答案:ABCD4.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什么来影响受众?A. 选择性报道B. 强调性报道C. 解释性报道D. 以上都是答案:D5. 传播学中的“群体传播”理论主要研究哪些内容?A. 群体的形成B. 群体的维持C. 群体的变革D. 群体的解散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基本要素?答案: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反馈和环境。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传媒受众的心理特征B. 传媒内容的创作过程C. 传媒传播的效果评估D.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答案:A2. 根据传媒心理学理论,受众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

A. 注意、解释、记忆B. 感知、理解、应用C. 选择、组织、存储D. 编码、解码、反馈答案:A3. 在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感知选择性是指()。

A. 受众对信息的主动选择B. 受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C. 受众对信息的无意识筛选D. 受众对信息的有意识忽略答案:A4.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解释过程主要受到()的影响。

A. 个人经验B. 社会文化背景C. 信息内容的复杂性D. 传媒技术的先进性答案:B5. 在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A. 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B. 工作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C. 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D. 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答案:C...(此处省略中间题目,以保持格式一致)20.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态度改变理论不包括()。

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影响理论C. 信息加工理论D. 群体动力学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受众心理特征包括()。

A. 认知特征B. 情感特征C. 行为特征D. 社会文化特征答案:ABCD2. 传媒心理学中,影响受众信息处理的因素包括()。

A. 信息的呈现方式B. 受众的动机水平C. 受众的先前知识D. 受众的情绪状态答案:ABCD...(此处省略中间题目,以保持格式一致)10.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态度改变的策略包括()。

A. 提供有说服力的论据B. 利用社会影响C. 改变受众的自我概念D. 创造认知失调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媒心理学中受众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基础。

答:受众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感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传媒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哪种关系?A. 经济关系B. 政治关系C. 心理关系D. 社会关系答案:C2. 根据艾布拉姆森和英格尔哈特的理论,哪种类型的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更为敏感?A. 积极型受众B. 消极型受众C. 中立型受众D. 被动型受众答案:A3.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媒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媒介素养理论D. 传播效果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和理解?A. 个人兴趣B. 文化背景C. 社会环境D. 教育水平答案:A, B, C, D2. 在传媒心理学中,以下哪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受众的行为和反应?A. 选择性暴露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是完全被动的。

(错误)2. 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正确)3. 传媒心理学的研究不涉及受众的情感和情绪反应。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传媒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传媒心理学主要研究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收、处理、理解和反应的心理过程,包括受众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2. 描述社会学习理论在传媒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在传媒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受众如何通过媒体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社会行为和态度。

五、论述题1. 论述传媒心理学在现代媒体环境中的重要性。

答:在现代媒体环境中,传媒心理学对于理解受众如何与媒体互动、如何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媒体从业者更好地设计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同时也帮助受众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媒体资源。

结束语:传媒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传播学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D. 信息传播的效果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权威性答案:C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施拉姆C. 麦克康贝尔D. 科恩答案:D4. 传播效果的强弱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传播媒介B. 信息内容C. 受众态度D. 传播环境答案:B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理论?A. 两步流程理论B. 螺旋沉默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伊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不表达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以避免社会孤立。

因此,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大多数人不同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这导致少数意见的沉默,而主流意见则被放大,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沉默效应。

7. 解释“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意见领袖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群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物,他们能够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通过分享信息、提供解释和表达观点,帮助信息在群体中传播和接受,从而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信息的说服力。

8. 描述“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答案: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认知效果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感效果指的是信息对接收者情绪的影响,如引起共鸣、激发情感等;行为效果则是指信息对接收者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改变态度、促使行动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与挑战。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卷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卷

大众传播心理学【授课教师:罗屹峰】一、选择题【10分】1、【内向传播】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2、【情结】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3、【感觉经验】P2204、其余略二、名词解释【20分4道】1、学习的延迟性所谓“学习的延迟性”是指人们经观察学习后所形成的新的行为模式并不是立即外显出来,而是需要延迟到适当的时机才将之外化。

2、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最早是由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

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

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或者群体中冒险人数占多数时,态度或者做出的决策会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群体中谨慎保守人数占多做出的决策就比个人更保守,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称为谨慎偏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人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

这种倾向意味着与个人单独行动相比较,群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

虽然风险决策会有较高的回报,但是失败的决策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蔡加尼克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4、暗淡效应暗淡效应是指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场所,交往双方因为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暗淡效应产生的心理实质在于人们的自我保护心理,更多见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活动中。

在人际交往中。

作为非语言符号的面部表情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交往双方往往会根据对方的表情、语言来判断其真实意图。

初次进行交往的双方容易带有戒备心理,不愿意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大众传播心理学》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传播过程可以简略地概括为、、、四个各不相同但紧密联系的阶段。

、、三2、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个基本阶段。

3、受传者在传播领域中的权利主要有、、、保持私人生活自由权和媒介接近权。

4、气质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和。

二、选择题(请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勾)(每题1分,共12分)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了受传者在信息接收和理解过程中的哪种心理与行为,A 选择性记忆B 选择性理解C 选择性注意D 从众心理与行为 2、在传播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把传播作为一个专门对象加以研究,并最终使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学科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的人是A拉斯威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德福勒 3、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强度的变化所需要的刺激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知觉4、“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注意 B记忆 C 感知 D思维5、传播者一边演讲一边观察受传者反应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6、“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哪一种关于行动目的的冲突,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7、一个新闻记者,一方面觉得应该完成手头紧迫的采访报导后再回家,而另一第 1 页共 2 页方面作为一个父亲,又感到应该准时下班去照顾生病的孩子;这使他感到进退两难,这时在他身上就出现了所谓的A 角色意识B 角色扮演C 角色承担 D角色冲突 8、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把事物符号化的过程就是A解码 B编码 C反馈 D传递9、说书艺人总是在事情发展到紧急关头或人物命运生死难料的时候戛然而止,撂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来吸引听众。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传媒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媒内容B. 传媒技术C. 受众心理D. 传媒市场答案:C2. 传媒心理学中,受众的感知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暴露、选择性理解B. 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行为C.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D. 选择性暴露、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行为答案:C3. 传媒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哪两种?()A. 被动接受和主动分析B. 深度加工和浅度加工C. 系统加工和非系统加工D. 线性加工和非线性加工答案:B二、多选题1. 传媒心理学研究的受众心理特征包括哪些?()A. 认知特征B. 情感特征C. 行为特征D. 社会特征答案:ABCD2. 传媒心理学中,影响受众信息处理的因素有哪些?()A. 信息内容B. 信息形式C. 受众个体差异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传媒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传媒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众,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受众对传媒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行为反应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受到个体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2. 描述传媒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从而驱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这种不一致。

例如,一个吸烟者在了解到吸烟有害健康后,可能会感到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他可能会选择戒烟或者否认吸烟的危害。

四、论述题1. 论述传媒心理学在现代传媒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传媒心理学在现代传媒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帮助传媒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受众口味的传媒产品。

其次,传媒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指导传媒内容的制作和传播策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此外,传媒心理学还可以为传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媒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媒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媒体与个体心理的关系B. 媒体与社会的关系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D.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答案:A2. 传媒心理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麦克卢汉C. 麦克康姆斯和肖D. 艾伯特·班杜拉答案:C3. 在传媒心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A. 媒体信息的重复性B. 受众的个人兴趣C. 媒体信息的可信度D. 受众的先前态度答案:B4. 传媒心理学中的“螺旋沉默”现象描述了什么?A. 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度逐渐降低B. 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度逐渐增加C.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沉默或强化D. 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度保持不变答案:C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媒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群体动力学D. 量子力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媒心理学中的“第三人效应”。

答案:第三人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媒体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人们评估媒体信息的潜在影响时,认为这些信息对其他人,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会有更大的影响。

2. 描述一下“社会认同理论”在传媒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在传媒心理学中被用来解释个体如何通过媒体信息来形成和维持自己的社会身份。

媒体可以强化或挑战个体的群体归属感,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在社会互动中发挥作用。

3. 解释“媒体依赖理论”及其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答案:媒体依赖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体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当个体高度依赖媒体来获取信息、满足社交需求或进行自我认同时,他们更可能受到媒体内容的影响,包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模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传媒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最新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练习及答案(5)

最新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练习及答案(5)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练习及答案(5)
1.以下有关大众传媒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大众传媒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儿童)的“第二学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途径
B.大众电子媒介的娱乐性暗示使得公众的生活庸俗化和琐碎化了
C.大众传媒使个体有效地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了个体的想像,强化了其他社会化主题所倡导的价值
D.大众传媒会冲击传统社会化执行者的地位,对个体的实际生活产生误导
「答案」ABCD
2.角色扮演过程包括()。

A.角色失调
B.角色领悟
C.角色实践
D.角色期待
「答案」BCD
3.社会知觉包括()。

A.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B.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D.对行为原因的知觉
「答案」ABCD
4.印象管理的策略包括()。

A.按社会常模或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
B.隐藏自我
C.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D.投人所好
「答案」ABCD
5.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表述是()。

A.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B.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称为首因效应
C.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答案」BCD。

传播心理学考试答案

传播心理学考试答案

传播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传播媒介D. 信息内容答案:B2. 传播心理学中,影响信息接收者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信息源的可信度B. 信息的重复性C. 接收者的情绪状态D. 信息的复杂性答案:D3. 在传播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传播者应考虑的心理因素?()A. 接收者的动机B. 接收者的认知结构C. 接收者的文化背景D. 传播媒介的技术参数答案:D4. 传播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传播方式最容易引起接收者的抵触情绪?()A. 直接说服B. 间接说服C. 情感诉求D. 理性论证答案:A5. 传播心理学中,关于群体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A. 群体的凝聚力B. 群体的决策效率C. 群体的多样性D. 群体的一致性答案:B6. 传播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导致信息传播的失败?()A. 信息内容与接收者的知识水平不符B. 信息源的可信度低C.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在传播心理学中,以下哪种效应最能说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源的偏好会影响信息的接受程度?()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光环效应D. 刻板印象答案:C8. 传播心理学中,关于说服传播的研究不包括()。

A. 说服的策略B. 说服的技巧C. 说服的效果D. 说服的动机答案:D9. 传播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信息传播的偏差?()A. 信息源的偏见B. 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C. 接收者的期望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在传播心理学中,以下哪种理论最能解释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对其他成员的影响?()A. 社会认同理论B. 社会影响理论C. 社会交换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心理学中,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心理因素包括()。

A. 接收者的认知偏差B. 接收者的情绪状态C. 信息源的权威性D. 信息的呈现方式答案:ABCD2. 传播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A. 群体成员的多样性B. 群体成员的沟通能力C. 群体成员的决策风格D. 群体成员的人数答案:ABCD3. 在传播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态度改变?()A. 信息的说服力B. 接收者的个性特征C. 接收者的社会背景D. 接收者的知识水平答案:ABCD4. 传播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群体的凝聚力?()A. 群体成员的共同目标B. 群体成员的相互依赖性C. 群体成员的沟通频率D. 群体成员的相似性答案:ABCD5. 在传播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说服的效果?()A. 说服者的专业背景B. 说服者与接收者的关系C. 说服信息的逻辑性D. 说服信息的情感诉求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心理学中信息源可信度对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析传播的两级效果论示意图
示意图说明两个问题:
1、传播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受传者遵循“心理选择”通过传播接收信息,淘汰部
分信息。

信息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产生心理能,即看不见的传播第一级效果。

心理动能能外化为言行作用于社会,产生看得见的传播第二级效果,心理势能要在一定的情势下转化为心里动能,继而外化为言行做功,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心里动能做功的方向、大小、质量、价值和持续性。

2、传播与心理的关系:从传播致效的过程考察,二者是生产传播效果的相互作用
关系。

传播与心理的任何一方没有另一方的作用,独自是不可产生出包括心理能在内的传播效果的。

从科学研究的假设与正式的路径来考察,传播致效过程要经过而且必须经过两个关键环节或关键工序:传播要通过受传者的“心理选择”这道工序;被选取的信息还要与受传者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

心理选择与心理反应两个工序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传播与心理互相依存:心理离开了传播会退化、萎缩甚至死亡。

二、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的角度去考察传播与心理的关系
1、心理与传播携起手来为人类生产精神力量,传播给心理系统输送生产心理能的
“能源”材料——信息。

心理能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它与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把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传播与心理的合作,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没有传播就没有信息,没有信息心理活动就陷入困境,人类就不要奢望精神力
量了。

三、几个受传者理论的历史逻辑关系
心理选择是心理系统与传播系统接壤的边防地带,是传播的信息进入心理系统的门户。

绝大多数信息被心理系统拒之门外。

整个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从供给转为选择。

信息要有用才是资源,一条信息的有用与否是针对特定人群而言的。

“信息就是资源”应替换为“通过选择的有用信息才是资源”
这种更替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信息短缺时代向信息爆炸时代的历史转变,反映了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历史转变,反映了以传者为本位向以受传者为本位的历史转变。

在传者为本位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枪弹论”(魔弹论、靶子论、注射论);从传者本位论向受传者本位论过渡期,产生了“个体差异轮”、“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到受传者本位论时期,产生了“顽固受传者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

标志着受传者由被动地位一天天上升到主动地位的历程。

四、分析说明传播致效过程的因果链
在示意图中,表示传播者传出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必须送进信息的能量转换器即心理系统里,把信息转换成可做功的能,继而发动行为或外化为行为做功,才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信息要经过“心理选择”筛选,未获得“参与权”的淘汰。

被授予“参与权”的进入传播致效的下一个工序“心理反应”炉内,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心理系统及产生于其中的一级传播效果,是传播向社会效果转化的绕不开缺少不得的中介,不可抽掉。

正因为这个心理系统及产生于其中的一级传播效果是隐形的,所以,这就成了许多传播者认识论上的一个盲点。

在实际传播活动中,不但常常被传播者忽略了,而且不了解,要进入心理系统得首先在他的第一道关口获得“参与权”才行。

所以一提传播效果就用看得见的传播活动来代替。

心理反应产生诸多心理能。

心理能外化为行为,有些行为作用与社会从而产生传播的社
会效果。

五、传播者面对受传者选择不同类型传播信息的心理应对
声音传播:又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声音传播指面对面,传播是双向的,受传者和传者可相互进行反馈。

间接传播传者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受传者有很大的距离,更难于及时接收受传者的反馈。

形象传播: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作用于大脑。

有实物和实物的复制品(平面复制品:照片、图片、图表等;立体复制品:如各种模型)。

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按传播内容的完整程度可分为提示性文字传播、简要性文字传播、系统性文字传播。

综合传播:分为组合式综合传播和一束花的综合传播。

每一种类型的传播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应当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出奇制胜。

要辩证的全面地看待。

传播者必须根据传播目的、传播内容的性质、受传者的特点,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播类型进行有机配合使用。

六、形象传播作用于心理的特点
1、形象传播比起其他传播,更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形象传播比抽象的理论传播具体、生动,易于理解。

3、形象传播比起描述性的传播来,一目了然,减少描述、想象时的失真、走样率。

4、形象传播没有文字的围栏限制,无论是谁都能不同程度的理解其传播内容。

总之,形象传播更容易吸引受传者的注意力,给受传者以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强度更大,因而传播效果更好。

七、文字传播作用与心理的特点
1、文字传播便于携带、保存,可自由控制、反复体会、加深理解。

2、文字传播更多的要求受传者运用逻辑思维,更便于受传者把握传播内容的实质。

3、文字传播更能准确地表达传播内容的精神,减少传播的歧义和受传者的误解,因传
播者考虑的更周密、思维更有条理、用词更准确。

4、文字传播不如形象传播、综合传播使受传者感到真实可信。

5、文字传播比起其他传播来,可辗转传播。

6、文字传播在平面上展开,可讨论复杂的问题。

八、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
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这个公式表明,受传者对传播媒介、对传播内容的选择与这些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给受传者提供的报偿成正比,与受传者获得这些报偿的费力程度成反比。

这个公式对传播者的启示:如若要让受传者选择你的传播媒介、选择你的传播内容,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尽力是你的传媒及其所传播的内容满足受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尽力减少受传者为满足这些需要所付出的代价。

这个公式的缺陷在于它忽略了受传者在选择传播、获取信息的价值取向中的作用。

当受传者选择某种没接能获取到他所需要的特别有价值的信息时,这种选择即使让他很费力,他也在所不惜。

九、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受传者心理系统选择的原因和特点
一、电视
1、电视作用于心理的特点能“保证”比其他类型的传播给受传者更多的“报偿”
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更想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普遍存在着一种希望这一信息是真实的心理需求,而且电视比其他类型的传播提供的信息更多。

2、受众在获得上面这些“报偿”的过程中,“费力的程度”比从其他类型的传播中获得“报偿”所费的力气更小
电视比电影要省力,不麻烦;电视反映的是传播内容的具体形象,受传者不用进行逻辑思维也不用去想象,更加轻松。

二、图书
受传者要获取知识特别是要获取系统的科学知识,绝对不能靠电视,只能靠书籍。

只有书籍才可以提供系统的知识,受传者才可以自由的决定阅读时间、地点、速度、次数。

虽然费时费力,但受传者可真正获取有价值、系统的科学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新兴的媒介永远也不能代替传统媒介的缘由。

三、互联网
互联网有许多优点:
1、在报道新闻方面更具有时效性;
2、网络信息容量是其他媒介望尘莫及的;
3、人类传播经历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进到店对面的大众传播,在进到网络传播的否定之否
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4、网络给受传者提供了检索的极大方便;
5、网络发电子邮件的方便和快捷是普通邮件不可比的。

十、在大众传播内容中,新闻信息成为受众的首选的原因
第一,大脑在接收、处理新信息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就容易产生兴奋,所以受众总是对那些从未见过、听过或尚未认识的事物的报道感兴趣,有一种求知新闻
的需要;
第二,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时刻注释所处环境的变化,看看有没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可以利用,或出现了危险需要及时回避或化解。

人类关注所处环
境新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使用和依靠传播的过程。

现代传播媒介在给人们报
道险情、提供机会信息上仍然起着“守望者”的作用;
第三,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人们大都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需要照照镜子,即人们已在潜意识里需要它;
第四,不少新闻给人带来娱乐,让人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