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概论 》期末补考大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1)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

2)人内传播虽然与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信息处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他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3、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集合行为是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的非常规的社会集合现象,是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发生的三个条件:

(1)环境条件:一类是物质条件如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等,另一类是必要的社会条件。

(2)结构性压力: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失业等社会因素对社会一部人产生的心理压力,部分社会成员企图摆脱这些压力是产生集合行为的原因。

(3)诱发因素。

4、“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痹作用”。

5、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答: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而精神传播需要物质载体,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体(符号载体)。媒体既是任何能够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传播活动时,一个重要理由

就是他的传播渠道广,手段多。所以,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1、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和普及,都会伴随着与这种媒介相关的异常社会现象,随着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现在的主流媒体,当代人的网虫和网瘾症(internet addiction)现象迅速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所谓网瘾症也加上网成瘾综合症,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甚至每天8小时以上)不能自控,且注意力分散并伴随空虚,心情暴躁等身心病态。结合你所学的大众传播学知识,谈一谈你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网瘾症现象,以及你认为网瘾症对社会的信息传播和发展有哪些影响。可举例说明。

答:网瘾症: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的批评,也叫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甚至每日8小时以上)不能自控;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等。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看待:网瘾症和网络媒介的接触环境和接触条件有关。分为五种类型:1.色情成瘾;2.网络交际成瘾;3.信息超载成瘾;4.网络游戏成瘾;5.网络视听成瘾心理危害: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产生原因:1.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空间和媒介接触条件是网瘾症产生的前提,没有互联网,也就不会有网瘾症;2.网络是一种新技术,人类社会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相应的控制机制还未成形;3.网瘾症的发生也有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原因。

网瘾症对社会信息传播及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

(1)沉迷于网聊和网恋之中,造成身心伤害

有的大学生善于接受和追逐新潮,但缺乏与之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于是常常沉迷在QQ聊天中、网络游戏中,交友、谈恋爱,从而醉生梦死,迷失自己。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据调查有60%的大学生有长期或短期的网恋经历,其中

50%被调查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男女朋友。另据调查发现,有高达80%的大学生网民在-

些网络区域或游戏中有过“网婚”,有些人还不止一次。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所以网恋的感情具有不真实性、不可靠性,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还有一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因网恋,只身千里访网友,当梦中缠绵被现实无情地击破后,竟几度殉情,差-点魂断山城。此外,由于网瘾,导致这些学生无法正常饮食、上课、睡眠,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甚至诱发疾病,导致死亡。

(2)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与社会责任感弱化

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任何政府、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统治占有它,是一个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所有的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这就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借口。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的普遍性,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判断者,对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他人高尚的品德持怀疑态度。网络的高度自由很容易使-些意志薄弱的青年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淡薄甚至消解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