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乡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课件(共3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课件(共31页)

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托物寄情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具体可感的事 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诗歌结构:
<1> 思 亲
思乡
童年时母子分别 青年时夫妻分别 中年时母子死别
“乡愁”
<2>思念祖国:深化主题
“国愁”
渴望亲人团聚,盼望祖国统一
巩固练习
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A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 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 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2、诗人把乡愁分成几个阶段来写?是 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 出来? 四个。 时间顺序。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3、诗人分别把乡愁比作什么?每一 种意象分别表现对谁的什么思念?
比作 小时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 本乡 体 )愁
思念
邮票 母子异地 思母之情 层 层 船票 夫妻分离 思妻之苦 推 进 坟墓 坟墓内外 悼母之悲 海峡 海峡两岸 家国之思
乡愁四韵

《乡愁》(余光中)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余光中)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余光中《乡愁》赏析

(台湾)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课件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hào 《黄鹤楼》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 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 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 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 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 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 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 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 愿望。
小时候
乡愁
余光中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船票 托物言志
逐 层

坟墓

海峡
家国之情
《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2、《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 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 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乡愁》(席慕蓉)原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席慕蓉)原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

乡愁》教案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欣赏,学会自由诵读,尝试创作。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乡愁》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名篇,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这首诗写于1972 年,是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整整20 年之时,当时正是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致,一挥而就,用了20 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

2. 积累诗中名句

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仿写学会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乡愁]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三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乡愁]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九十三
D、淑女(shū)痉挛(jīng)步履蹒跚(pán)温馨(xīng)
【答案】:
【解析】: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历史上,曾出过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和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他们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以顺应历史潮流,他们反抗民族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以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不同侧面得以体现,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⑤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这里的所有情景都会让我感动。在周恩来坐过的桌椅跟前,我驻足了很久很久。想像对面还坐着那个思想深奥、指挥若定的圣者。我把那把他坐过的椅子审视了很久,可那把椅子却默默地立在我的面前,默默地一声不吭,好像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大运筹帷幄的往事。
②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的含意和作用。
依照例句,以“校园”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
仿句:______
【答案】:无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品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答案】:
【解析】:
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真挚
录音范读
课文朗读
阅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押韵等; 赏析诗歌:再现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 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 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 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 ,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 自己喊魂。”
●●
我/在这头
●●
●●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wk.baidu.com●●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
●●
大陆/在那头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20分
我在这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

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

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

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

(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3 乡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3 乡愁
【点拨】“络绎不绝”指前后接连不断,形容车马行人来往频繁。 这里属于对象误用。可用“接连不断”。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2017·湖南长沙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 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写作特色
❶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感,如果 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意象来表现,就将流于平庸,堕入 空泛。《乡愁》从广泛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意象,用具体可感 的事物寄托情感。用“邮票”代表小时候对母亲的思念上, 用“船票”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用“坟墓”表现与母亲的死 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一二节语速要慢,读出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整体要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感情 真挚。
Biblioteka Baidu
后来啊
读作轻声,相当于“呵”, 读出生死离别的伤感。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课堂检测
2.下列对《乡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_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课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

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展示

1、我会读

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

2、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乡愁》课文详细解析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段析】小时候离家在外读书,唯有通过那枚寸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枚”与下文的“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运用得极准确。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段析】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远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品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段析】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下到沟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①“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分量的盛情。请你找一找诗歌中每个形象的前面部用了哪些修饰诗,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有人说把诗歌的第四节删去会更好,你认为呢,)

【品味】

“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段析】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故乡分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部编版语文九上 第3课 乡愁(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九上 第3课 乡愁(解析版)

3.乡愁

积累与综合运用

『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丰润.(rùn)红晕.(yùn)凝.望(nín)

B.忧戚.(qì)枉.然(wǎnɡ)漫.游(màn)

C.谐奏.(zòu)飘逸.(yì)流盼.(pàn) D.坦.荡(tǎn)摇曳.(è)吹熄.(xī)

【答案】 C

【解析】A.“凝”应读作“níng”;B.“戚”应读作“qī”;D.“曳”应读作“y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是“不仅……而且”搭配。修改把“并且”改为“而且”。B项成分残缺,残缺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修改去掉“能否”。

3.根据诗文,默写句子。

(1)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2)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4.“乡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抒怀的对象,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你根据字的积累至少写出两组关于乡愁的诗句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综合性学习』

5.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3课《乡愁》 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3课《乡愁》 课件(24张PPT)
答疑: 不能。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 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 国愁和民愁了。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的顺序可以颠 倒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这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的四个人生阶段。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 历程,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 升华,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二、答疑全频道
易错点3.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简要说明理由。
不是。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 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 国之思。
乡关之思、亲情之恋
家国之思、爱国之情
四、畅通中考站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四、畅通中考站
上面是“乡愁太湖”网络平台首页的图片,已经有“行走乡愁”“看见乡愁”“书 写乡愁”三个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要求:(1)内容明确合理,表达规范清晰;(2)120字左右; (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综合读写题:仔细审题,按要求作答,语言规范,答案不唯一。
一、魔法背知识
3.快乐背句子
2)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

案及知识点

一、课文原文

梦里不觉秋已深,身在何处?忘了归程。[我又回到了那小溪,小溪蜿蜒着穿行在田野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从那里赶来了一位面容黝黑的老翁,他弯下腰,拢起水,用手掬向嘴里。]辞家欲上长堤路,寂寞踟蹰意漫悠。[我再向河边走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河滩,现在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长亭短亭前后影,又是关山岸畔头。

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最初的“乡愁”何以而生

•理解杨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必会词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乡愁”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杨绛笔下的故乡情结

3. 教学过程

Step 1 自由阅读

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Step 2 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乡村四月》诗,引导学生探讨“乡愁”这一古老的情感。

Step 3 课文学习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必会词汇,并让学生自行翻译、理解。

Step 4 读懂课文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每一段课文的大意。Step 5 探究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乡愁

九年级上册语文3《乡愁》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3《乡愁》人教版
要求:1.感情真实
2.字数不限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
感情等角度)
示范:余光中的《乡愁》诗 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 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 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
同。
(1)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 一的结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 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美在从小 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美在身处各地 的空间变化上。 美在托物寄情的比 喻形象上。
3. 诗中用了几个比喻?诗中分别表现了 作者的哪几种感情?
1、本诗共四节,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用了哪 几个表示推进的词语?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思考:
2、诗中用了几种意象来表现乡愁?
邮票
从远到近
船票
坟墓
海峡
从小到大
由浅入深
“以小见大”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 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 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 么表达效果?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3《乡愁》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教学提示】

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导学案

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2、表现乡愁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预习导航:

1、结合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乡愁: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海峡:陆地间相对狭窄的海面

一方:一堆

2、填空

①.本诗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②.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③.抒发对故国思念深情的诗句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反复诵读课文,回答:(1)诗歌乡愁是通过哪些物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2)课文内容前后排列的顺序能否调整?说说自己的理由。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级“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的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合合离离,乡愁寄托在船票上;到后来,母亲的一方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浅浅的海峡又把自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了

三、课堂导学:

(一)检查预习效果(二)课堂学习:

1.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2你认为这首写得怎么样?请写出简短的评论?

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3、结合本文说物象与意象的区别?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4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巩固练习

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C.运用反衬,也更引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后边各题。

2\【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

子:

欣赏的理

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

动:

“断肠人”的倾

诉:

一、1.坟墓海峡家国之思(意近即可)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3、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

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3,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1,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

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