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的一生》中的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2. 教学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宝宝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生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自主探究3. 交流分享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蚕的发育过程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形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指出各阶段的形态特点。
2. 答案: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为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阶段:身体柔软,有许多脚,不断蜕皮长大;蛹阶段:外形像花生,不能进食,进行内部器官的改造;成虫阶段:拥有翅膀,能飞行,繁殖后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其他昆虫发育过程的信息,了解不同昆虫的发育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3节《蚕变了新模样》。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蚕的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具体过程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宝宝、蚕茧、放大镜、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蚕宝宝、蚕茧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讲解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出示蚕的生长变化图,让学生根据图示说出蚕的发育过程。
解答学生疑问,强调蚕吐丝、结茧、化蛹、羽化的关键环节。
4. 随堂练习分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吐丝茧期:结茧、化蛹成虫期:羽化、交配、产卵2. 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吐丝、结茧、化蛹、羽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画出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图。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内容,完成观察记录和绘画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养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聚焦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这是学生较为陌生的生物现象。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五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蚕的具体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
难点: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相关课外阅读资料4.观察家蚕发育的实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家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家蚕发育的过程,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5.拓展(5分钟)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资料,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蚕发育过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要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如何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解、显微镜、蚕宝宝、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生长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通过观察蚕宝宝,讲解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讨论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生长的奥秘。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吐丝、蛹期变形、成虫期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生物的生长变化,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并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但他们对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不同阶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加深对蚕的认识。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蚕的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蚕宝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蝴蝶的发育过程。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蚕变了新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不同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记录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蚕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2)指导观察蚕蛹的方法 谈话:用手电筒照行吗?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我们还可以 用剪刀小心的剪开茧来观察蚕的变化。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一下蚕茧和蚕蛹。
三、探索
(一)蚕茧的探究
1.蚕变蛹的过程: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做交流。蚕在吐
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蚕体头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固定蚕丝的结茧位置。)
2.观察蚕茧 (1)谈话:科学研究是讲究规范的,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蚕茧? (2)看、闻、摸、摇、听、称、量。 指导观察方法:蚕茧是什么样的?(展示台出示蚕茧)观察蚕茧有什么特 征?(形状、颜色)可以借助放大镜。 (3)出示蚕茧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要边观察边记录。 (4)学生分小组观察活动。 (5)根据小组完成的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结果。 (6)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 把自己包住,防止被鸟之类的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到死去。把自己包 住,是保护自己。 (7)小结: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和 什么有关?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 较大。 (二)蚕蛹的探究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 (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 等。 【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蚕变态发育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探究蚕在不同阶段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认识蚕丝绸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解蚕变态发育过程,记住各个阶段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丝绸文化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实物或图片、显微镜、丝绸制品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显微镜观察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发育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卵:蚕发育起点,呈圆形,黄色。
(2)幼虫:蚕主要生长阶段,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蚕化为不食不动蛹,外形像小船。
(4)成虫:蚕化为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各个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蚕丝绸制作过程介绍我国古代丝绸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解蚕丝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强调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在我国文化中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态发育过程2. 内容:(1)卵(2)幼虫(3)蛹(4)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发育过程,绘制蚕四个生长阶段画图。
2. 答案:(1)卵:圆形,黄色。
(2)幼虫: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外形像小船,不食不动。
(4)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绘制,掌握蚕发育过程,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入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蚕其他知识,如蚕饲养、蚕丝用途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3. 例题讲解透彻性4. 学生随堂练习与互动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是本节课难点和重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二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家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各阶段的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幼虫、蛹、成虫的特点。
a. 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b. 观察蚕幼虫,记录幼虫的体长、颜色、食量等。
c. 观察蚕蛹,记录蛹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d. 观察蚕蛾,记录蛾的翅膀、触角、身体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分析家蚕各阶段的特点,讲解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孵化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2. 各阶段特点a. 卵:形状、颜色b. 幼虫:体长、颜色、食量c. 蛹:形状、颜色、质地d. 成虫:翅膀、触角、身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2. 答案:见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生长变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
2. 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各个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显微镜、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讲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2)通过实物或图片,详细介绍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察盒、放大镜等观察蚕的各个发育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课堂讨论(10分钟)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昆虫变态发育的理解。
6.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昆虫的生长变化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蚕的四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2. 答案:(1)卵:圆形,白色,较小;幼虫:多节,绿色,食桑叶;蛹:椭圆形,棕色,不食不动;成虫:蛾,白色,有翅,繁殖。
(2)完全变态发育:如蚕、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蚕是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这个过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的重要窗口,也与我们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记录,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吐丝结茧的过程。
举例解释:针对区分蚕的生长阶段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蚕的蜕皮过程,并记录每次蜕皮后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各个阶段的认知。对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如蝴蝶的变态发育,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在观察与记录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蜕皮次数等。至于蚕吐丝结茧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是如何从蚕的口器中产生并编织成茧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同学们对蚕的变态发育和吐丝结茧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生长变化奥秘。
2.教学难点
-区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学生容易混淆蚕的幼虫期蜕皮次数与实际阶段的关系。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自然界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特别是蛹期和成虫期的变化。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的实物、显微镜、投影仪。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展开(1)教师出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蚕经历了哪些阶段吗?(3)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蚕的幼虫和成虫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个阶段的蚕。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蚕的发育过程。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作品,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卵:小,圆形,黄色幼虫:吃桑叶,蜕皮,长大蛹:停止吃食,吐丝结茧成虫:破茧而出,交配,产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并标注各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2.4 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描述、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蚕的生命周期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蚕的生命周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蚕的生长阶段,用语言和图片展示蚕在该阶段的形态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蚕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会变成新模样?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变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和图片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十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具体内容为《蚕变了新模样》。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并探究蚕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了解蚕变化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生长与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的不同发育阶段,蚕变化的原因。
难点:蚕的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蚕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实物展示、教学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描述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3. 探究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蚕变化的原因。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请描述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
讲解:结合蚕的生长过程,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内容。
(2)提出拓展问题:除了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发育过程?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1)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2)各阶段特点: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3)蚕变化的原因:遗传、环境、营养、生长激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特点,并分析蚕变化的原因。
2. 答案: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各阶段特点:(1)卵期:蚕卵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绿色。
(2)幼虫期:蚕幼虫体表有许多刚毛,以桑叶为食,不断蜕皮生长。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蚕的变态发育”,详细内容为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蚕的饲养方法和观察要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四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的发育过程图解、饲养蚕的工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记录本、饲养蚕的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蚕宝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蚕的兴趣,提出问题:“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来一起观察吧!”2. 新课:介绍蚕的四个生长阶段,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蚕的变化。
3. 实践:分组进行蚕的饲养和观察活动,记录蚕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以蚕的发育过程为例,讲解生物的变态发育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蚕的生长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观察方法:饲养、记录、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发育过程图解。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正确绘制出家蚕的发育过程图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反馈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生物的发育过程,如蝴蝶、蚊子等,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二、聚焦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
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是怎样变成蚕蛹的呢?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蚕茧和蚕蛹。
三、探索
(一)蚕茧的探究
1.蚕变蛹的过程: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做交流。
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蚕体头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固定蚕丝的结茧位置。
)
2.观察蚕茧
(1)谈话:科学研究是讲究规范的,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蚕茧?
(2)看、闻、摸、摇、听、称、量。
指导观察方法:蚕茧是什么样的?(展示台出示蚕茧)观察蚕茧有什么特征?(形状、颜色)可以借助放大镜。
(3)出示蚕茧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要边观察边记录。
(4)学生分小组观察活动。
(5)根据小组完成的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结果。
(6)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
把自己包住,防止被鸟之类的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到死去。
把自己包住,是保护自己。
(7)小结: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和什么有关?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较大。
(二)蚕蛹的探究
1.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谈话: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取出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2)指导观察蚕蛹的方法
谈话:用手电筒照行吗?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小心的剪开茧来观察蚕的变化。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演示解剖蚕茧: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先将蚕茧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用剪刀小心剪开,不要刺到蚕蛹,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剪开半个蚕茧,小心取出蚕蛹。
操作步骤:第一步小心剪开、第二步轻轻取出、第三步观察记录、第四步放回茧中。
我们要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一步步的做实验,仔细观察并如实描述蚕茧的特点。
注意:剪刀尖端不要刺到蚕蛹,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
(3)取出蚕茧,小组观察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
研讨:
1.蚕蛹的外形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发给一条蚕,用于对比观察。
试着画一画蚕蛹的样子。
蚕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褐色。
蚕体为长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青白色。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补充资料:蚕蛹的体形粗短,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蚕蛹的身体与蚕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蛹有生命,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茧内还有一套外皮,那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
刚开始,蛹是白色且柔软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
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结构的大变化,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蛾的身体。
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一时间进行。
1、前蛹。
2、开始脱皮。
3、脱完皮 4、变成蛹 5、完全变态
5.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
有翅的雏形,成虫应该有翅。
6.其他发现。
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有坚硬的外壳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让内部身体结构的变化能安全进行。
补充资料:蚕蛹的价值
据资料显示:蚕蛹有着比较高的价值,我国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将蚕蛹蒸煮食用。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1.欣赏视频:化蛹成蝶
2.介绍拓展活动: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欣赏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
3.小组抽丝活动
活动准备:煮好的蚕茧,纸板、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
明确实验,指导抽取蚕丝的方法
介绍烫丝,抽头,缠丝方法,并给学生示范。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用竹签(或毛刷)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
五、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蚕变了新模样》,你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2.继续认真保管好蚕茧,进一步观察蚕的变化。
回家搜索蚕蛹的资料,更好地了解蚕蛹。
六、板书设计
2.4蚕变了新模样(蛹)--蚕生命的新阶段
颜色
观察蚕茧形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