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地理必修Ⅰ(新课标人教版)讲义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和天系统统1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

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航天飞机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2自然天体的特色——恒星(星光闪耀);星云(轮廓模糊);行星 ( 恒星卫士 ) ;流星 ( 一闪即逝 ) ;彗星 ( 托着长尾 ) ;卫星 ( 行星卫士 )3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各样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依照级别由低到高包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银河太阳系其余行星总星系其余恒星河外星系参照考题其余行星系统2000多亿颗恒星河外星系(包含地球在内的)天系统统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是最高等其余天系统统,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并列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中,是一个恒星系统。

主要由太阳(中心天体)和八大行星等构成。

地月系是最初级其余天系统统,是一个行星系统。

4 此中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又分别是什么呢?中心天体是:太阳依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次序也要记着),我们能够把它们分为三类.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二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一) 一般性5 (1)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色分别为类地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小,密度大;②表面温度高;③卫星极少,甚至没有巨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大,密度小;②卫星数目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 :①表面温度低;②有卫星,有光环综合 (1)(2),能够看出不论运动特色仍是结构特色, 地球都是一颗一般的行星. ( 二) 特别性 : 存在生命地球为何会出现生命 ?1 地球和太阳距离适中 , 使得地球表面具备了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自己条件 2 地球拥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 就有了适中的引力 , 吸引四周的大气, 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 大海的出现宇宙环境 1 地球处在一个相对照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间2 自从太阳系的出生到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太阳光照都处在一个比较稳固的状态参照考题(图析考点)第10 页同步检测第二题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络绎不绝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具有生命的原因。 第(1)题,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从里到外分别是水 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判 断 g 是天王星,h 是海王星。第(2)题,结合上面的分析,判断 c 是地球,因此与其相邻的是 b、d。第(3)题,其公转方向都是自 西向东的,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 条件是太阳状态稳定;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彼此间不 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第(4)题,地球存 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温度;地球体积和 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生命之源。 f 行星与地球相比,距太阳太远,温度太低。
解析:“蓝月亮”环绕行星运转,应为卫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D )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解析:恒星能够自己发光,因此“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 自图中的恒星。
2014 年 3 月 26 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 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 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 3~4 题。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结合下表内容完成 7~8 题。
7.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 C )
①同向性 ②共面性 ③近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在运行时不会相撞,是因为它们( D )
A.轨道在同一个面上 B.轨道接近圆
C.公转方向相同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 5.28 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 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 救信息:“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 X 星球上的居民,我 们的星球将于 10 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 以接纳我们吗?”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2016年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B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2•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笑脸。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乐歪嘴”3•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 岩石B. 大气4•下图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D液态水阳光()5•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幔和地壳B .岩石圈和地壳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下图是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C.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C.地幔和地核 D .地壳和地幔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6•图中共有________ 级天体系统()A. 1B. 2黄岩岛、钓鱼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读C. 3D. 47•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地都位于热带 C .春分日两地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B .两地都位于北温带D . 7月钓鱼岛的白昼长一些8•我国正在海南文昌建设航天基地。

与其他基地相比,其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A .晴天多B .水资源丰富( )C .纬度低D •科技实力强11.此日( )F 图为 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B • 12 点C . 15 点经天文学家精密计算确定:南沙群岛的海马滩 (10 ° 43',N117° 40',)①为我国版图2016年第一道 阳光地点,1月1日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时27分;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28 ° 16' N,121° 36' E)②为我国大陆的第一道阳光地点。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最新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最新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2.学会利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能够利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利用重大的天文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学会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宇宙阅读教材P4~P6“宇宙”,填写下列知识。

1.宇宙的概念宇宙⎩⎪⎨⎪⎧“宇”——指“上下四方”,是空间“宙”——指“往古来今”,是时间2.天体——宇宙的物质性 (1)定义: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

(2)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 质等基本天体:星云和恒星3.天体系统(1)形成原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层次性:按大小可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个层次。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据图分析:(1)图示中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套合表达了什么内容? (2)图中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哪个?其组成成员有哪些? 提示 (1)表达了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之间的隶属关系。

(2)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教材梳理2 太阳系阅读教材P6~P7“太阳系”,填写下列知识。

1.组成:由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

3.八颗行星(1)水星、B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A 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进行分类:水星、B 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A 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1-3太阳系示意,据图分析: (1)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同吗?(2)八颗行星公转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提示 (1)相同。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第一章《行星地球》简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一本好的教科书,既要有利于教师教,又要有利于学生学。

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特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教科书编写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章我们尝试从突出其教学性入手,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增强课文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亲切感、有阅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章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本章共有31幅图),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课文编写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

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

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2.(P5)(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第二节活动(P9)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P11活动题:(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最大值有明显差异;(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第三节P15活动1.略2.略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

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几日;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以西十二区;3.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4.伦敦位于中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5.到伦敦:拔慢8小时;开罗:拔慢6小时;-莫斯科拔慢5小时;东京拔快1小时;纽约拔慢13小时; P18活动题:1.(1)读图;(2)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原因: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2、人们规定,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西十二区是老的一天结束的地方;(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1天;2.东西间长途飞行产生时差;同一天我国东西部日出时间相差很多;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等;高考9:00开始;P20活动题:(1)、(2)、(3)作图略P21读图思考:略P24活动题:1.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该处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壳运动及在质构造;研究岩浆活动;研究碳的同位素等;P25活动题(1)第一:地球表层不断通过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水循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释放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形式与地球内部、系统外部的宇宙空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联系;第二:(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解释)地球表层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以及地形、地质差异,使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地域分异;(2)略P26问题研究:你的研究课题名称是: ;研究步聚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P31活动题:(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因为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中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能量源泉。

2019秋季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0001

2019秋季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000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选择题读日照图,完成1 —2题。

1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 C点在昼半球C. D 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 AB是昏线2. 此时,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是()A. 120°EB. 120°WC. 60 ° WD. 60° E答案 1.A 2.B解析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点将进入昼半球;D点和E点的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

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以东60°,为120° W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独立国决定,当地时间2011年12月29日午夜过后,直接进入31日。

萨摩亚改时区意味着该国2011年12月30日“被消失”。

读萨摩亚位置示意图,回答 3 —4题。

3. 萨摩亚2011年12月30日“被消失”的原因是()A. 萨摩亚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后看见日出的国家B. 萨摩亚向东越过日界线C. 萨摩亚向西越过日界线D. 萨摩亚与西十二区的国家时间保持一致4. 萨摩亚总理告诉某广播电台:“我们 (周日)在教堂合上眼睛做祷告时,某国是周一,一些人 认为萨摩亚也是周一,因而会打来电话。

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萨摩亚此举的目的在于方便 与某国家的交流,这个国家最可能是 ( )A 秘鲁B .新西兰 C.美国 D.英国答案 3.C4.B解析 正常情况下,2011年12月29日午夜之后的日期为 12月30日,萨摩亚将日期更改为31日,说明该国向西越过日界线,与东十二区的国家时间保持一致,成为最早迎接新的一天的国家 之一。

萨摩亚由日界线东侧跨到西侧,使其时间与东十二区的国家保持一致,所以该国家最可能 是新西兰。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1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1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1 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一、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判断1.如果地球不自转,就不存在昼夜现象。

( × )2.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15°/h。

( √ )3.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相同。

( ×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产生原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没有偏转思考 在下面示意图中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答案探究点一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上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对比观察两幅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答案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

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在以下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回归线、极圈并用表示夜半球。

答案示意图如下:3.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晨昏线什么时间与经线圈重合?答案始终垂直。

春分日、秋分日。

4.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什么关系?答案自东向西。

互余。

5.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若有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多长时间?答案有。

昼夜交替周期为1年。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不一样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运动1

区时
例 当我国1999年12月20日0时现场直播澳门 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时,位于旧金山(西8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十”;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若位于西侧,则取“一”。)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区)的爱国华侨收看的时间是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 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 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 所求时刻。
读图,此时,0°为几时? 120°E、45°W各为几时? 那么,现在地方时为9时的经度是多少?
C
90°W
A
45°W
B
每条经线上的地方时总是在不断变化,无法统一,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所以 制定出了一种统一的计算时间的标准,叫
时区与区时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原因、方法):
A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其他 B 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 C 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练笔一刻:
1、 当我国1999年12月20日0时现场直播 澳门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时,位于旧金山 (西8区)的爱国华侨收看的时间是( A ) A.12月19日08时 B.12月20日16时 C.12月19日16时 D.12月19日20时
澳门与旧金山时差为: 8+8=16小时
旧金山收看时间为: 12月20日0时-16=12月19日8时
小结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 做地球自转的计算题时,第一步一定要正确判断出来:
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指向哪里!!!接下来的问题才能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2.(P5)(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第二节活动(P9)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P11活动题:(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最大值有明显差异;(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第三节P15活动1.略2.略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

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

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几日;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以西十二区;3.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4.伦敦位于中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5.到伦敦:拔慢8小时;开罗:拔慢6小时;-莫斯科拔慢5小时;东京拔快1小时;纽约拔慢13小时;P18活动题:1.(1)读图;(2)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原因: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2、人们规定,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西十二区是老的一天结束的地方;(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1天;2.东西间长途飞行产生时差;同一天我国东西部日出时间相差很多;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等;高考9:00开始;P20活动题:(1)、(2)、(3)作图略P21读图思考:略P24活动题:1.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该处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壳运动及在质构造;研究岩浆活动;研究碳的同位素等;P25活动题(1)第一:地球表层不断通过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水循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释放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形式与地球内部、系统外部的宇宙空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联系;第二:(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解释)地球表层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以及地形、地质差异,使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地域分异;(2)略P26问题研究:你的研究课题名称是:;研究步聚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因为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中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能量源泉。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1~2题。

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C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 D.③①②【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南方,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第2题,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为③②①。

据《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汕头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

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汕头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B )A.阴雨天B.太阳直射C.观察角度不同D.太阳斜射4.此日北京的昼长为( C )A.一年中最短B.12小时C.一年中最长D.无法判断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B )A.南回归线及其以南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C.南北回归线之间D.赤道【解析】依题意,“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头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同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2018·郑州盛同学校期中)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 330 km。

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 )A.3:20 B.8:40 C.15:20 D.20:407.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D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解析】第6题,①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则①点经度为160°E。

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为6月22日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c、d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点处于白昼B.此时b点出现极夜C.此时c点昼夜平分D.此时d点为下午2.此日之后一周内,a点( )A.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D.正午人影逐渐变短答案 1.C 2.C解析从图中可知,此时a点处于黑夜,b点出现极昼,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d点正值正午12时。

此日之后一周内为6月22日至6月29日,a点昼长仍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B.0°-23°26′N之间C.南温带D.0°-23°26′S之间4.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答案 3.D 4.B解析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长为零,影子最短。

读某地太阳高度最大日的太阳视运动图。

回答5-6题。

5.该地的纬度是( )A.32°N B.32°SC.58°N D.58°S6.该地当日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北京时间为21:20,该地的经度是( )A.0°B.20°EC.20°W D.15°W答案 5.B 6.C解析由图可知,该日太阳从东南升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该日又是太阳高度最大日,表明该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计算得出当地纬度为32°S。

该地当日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以求出当地经度。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小行星探索项目“星际猎手”,是一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的公民科学项目,旨在帮助年轻人发现和熟悉宇宙。

巴西某8岁女童参与该项目,截至2021年10月10日,该女童已经发现了18颗小行星,将正式刷新世界上最年轻发现小行星的纪录。

据此完成1~3题。

1.在熟悉宇宙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天体的识别正确的是( )A.星云、陨石B.成功升空的航天飞机C.北极星、彗星D.待发射的人造卫星2.“18颗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有( )A.银河系、太阳系B.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D.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3.“18颗小行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下列行星中的( )A.地球、火星 B.火星、木星C.木星、土星 D.水星、金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

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共有( )A.一个 B.二个C.三个 D.四个5.M是八颗行星中的( )A.水星 B.金星C.火星 D.木星“机智”号(Ingenuity)是首架火星直升机(如图),于2021年2月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于4月19日于火星表面完成飞行。

据此完成6~7题。

6.“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上首飞成功说明( )A.火星上有智慧生命B.火星表面覆盖着大气层C.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D.火星和地球环境基本一致7.火星上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等。

若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包括( )①改造大气环境使之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②改造水环境使其存在液态水③改造岩石圈使其能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④改造土壤环境并形成能产生食物的生态系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为6月22日地球表面光照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c、d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a点处于白昼B.此时b点出现极夜
C.此时c点昼夜平分D.此时d点为下午
2.此日之后一周内,a点( )
A.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人影逐渐变短
答案 1.C 2.C
解析从图中可知,此时a点处于黑夜,b点出现极昼,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d点正值正午12时。

此日之后一周内为6月22日至6月29日,a点昼长仍大于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B.0°-23°26′N之间
C.南温带D.0°-23°26′S之间
4.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答案 3.D 4.B
解析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长为零,影子最短。

读某地太阳高度最大日的太阳视运动图。

回答5-6题。

5.该地的纬度是( )
A.32°N B.32°S
C.58°N D.58°S
6.该地当日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北京时间为21:20,该地的经度是( )
A.0°B.20°E
C.20°W D.15°W
答案 5.B 6.C
解析由图可知,该日太阳从东南升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该日又是太阳高度最大日,表明该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计算得出当地纬度为32°S。

该地当日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与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可以求出当地经度。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8.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答案7.B 8.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图中①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②是春秋分日正午太阳光线、③是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乙地二分日有太阳直射现象,则乙地位于赤道上;丙地位于北半球,且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甲地,纬度较甲地高;丁地夏至日有太阳直射现象,则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上。

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乙、丁、甲、丙。

根据劣弧定向的原则,甲地位于乙地东南方。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B.北温带
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
10.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D.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9.B 10.A
解析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
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

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

如果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为90°-30°=60°,即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为寒带。

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二、综合题
11.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

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

(2)P的值为________。

(3)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10°N(2)76°34′(3)西南正南东南
解析第(1)题,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能两次达到90°,表明该地在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A日期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日期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可知,m、n分别代表两个日期时的纬度差。

设当地纬度为Φ则A日期时纬度差为(23°26′-Φ),B日期时纬度差为(23°26′+Φ),依据题意n-m=2Φ=20°,Φ=10°。

第(2)题,P的值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该地纬度可以计算得出。

第(3)题,A日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太阳日出东北,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北,日落西北,故物体的影子朝向依次是西南、正南、东南。

12.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时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
B.乙图时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C.从甲图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两图中①点与③点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射点。

(3)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12月23日2时。

(5)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解析第(1)题,太阳的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且经过地心,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太阳直射的纬度为回归线。

第(2)题,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地比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小,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A项正确;乙图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甲图到乙图,时间在6月22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地球的公转速度先慢后快;①点和③点经度都是90°E,但是①点地方时为12时,③点地方时为0时。

第(3)题,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据图或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第(4)题,乙图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90°W为12月22日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计算出时间为12月23日2时。

第(5)题,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②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