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

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教学难点: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感悟传统,喜迎“新”春1.游戏导入“闯古诗宫格”游戏导入,需要从九个字中找到一句诗,敢来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春风花草香)学生寻找诗句共同点。

师:春,万物复苏。

在这个季节里,有一个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王安石的《元日》。

2.趣解诗题师:“元”字下面像什么?(课件出示甲骨文)无论汉字如何变迁,上面这一横都没有变化,表示人的头部,所以“元”的本义就是“人头”。

由此引申出两个意思,那元日的意思是什么?(生会借助汉字字义、借助注释理解“元日”的意思。

)师:元日,一元复始,一起走进王安石笔下描绘的元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汉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寻根,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祖先创造文字的智慧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

】二、初探古诗,读出“新”韵律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共读古诗(1)代表读:读准屠苏、瞳瞳、旧符三个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元日》说课稿一、说教材《元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他不少描景绘物的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

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心绘制了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比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会将诗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而能够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的欢快气氛,也能够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期盼之情。

而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三年级的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三、说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了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二)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在教学中用多层次地吟诵、多层次地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从中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四年级积累背诵

部编版语文三四年级积累背诵

五、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需要补充背诵的内容1.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3.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5.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第21课,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风,是大自然的乐音家,他会在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示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7.《采莲曲》 [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第24课、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六、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需要补充背诵的内容1.第1课、古诗三首(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9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9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

第9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默写《清明》。

2.能借助注释理解《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描述出诗中的节日情景。

课前学习任务1.自主学习《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杜牧和王维。

课堂学习任务探究一:小组内自主学习古诗。

1.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任务:回顾一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学习《元日》的。

2.小组内自主学习古诗。

任务:按照步骤并结合下面的问题提示,在小组内自主学习这两首诗。

《清明》:①“雨纷纷”只是描写了天气吗?对人的心情有什么影响?②“断魂”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③谁在找酒家?为什么要找酒家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诗人当时身在何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②是谁“遍插茱萸少一人”?探究二:班级内交流学习古诗。

1.交流学习《清明》。

(1)了解诗人。

任务:派小组代表介绍诗人杜牧。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任务:小组派两位代表,一个读诗句,一个说意思。

(3)想象情景,感受气氛。

任务:交流“探究一”中关于《清明》的相关问题。

问题1:路上的行人会是怎样的表情?诗人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问的?问题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了解诗人。

任务:派小组代表介绍诗人王维。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任务①:交流“探究一”中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相关问题。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任务②:小组派两位代表,一个读诗句,一个说意思。

(3)想象情景。

问题:诗中提到的重阳节的习俗有什么?任务:分别从诗人和诗人兄弟们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3.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任务:再读一读这两首诗,然后借助背诵导图把它们背诵下来。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1
《元日》译文:
2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3
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4
换下旧桃符。

5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6
信的感情。

7
《清明》译文:
8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9
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10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12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13
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4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说课稿

《元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说课教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磨课过程、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教法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元日》是部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讲授本单元课程时,让学生阅读品鉴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其重点。

“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春风等特有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

全诗以轻快明朗的笔调,将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一个过渡期,抽象思维逐渐形成,但是这种思维能力仍然较弱,理解诗歌,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理解诗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把诗歌内容化作显性的画面,让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诗歌中洋溢的欢乐氛围,并体会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对人们幸福未来的美好期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中小学生教育大纲》要求,要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生字词,并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些,都是我们授课时应该关注的内容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5个字,会写“旧、符”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磨课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诵读激情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代诗歌,引出王安石,板书课题,解读“元日”这一题意。

三年级学生,接触的诗歌有限,回顾旧知,能够有效的巩固知识系统。

简单解题,让学生了解元日的时间内涵,为之后学生理解诗歌做准备。

(二)朗读明意在本环节当中,我采取了两种朗读方式。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元日》教学设计单元第3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1课时主备人课题《元日》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作为节日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农历正月初一(即元日)的喜庆景象,以及诗人对新年新气象的赞美和期许。

在教材编排上,这首诗通常与春节、节日文化、古代生活习俗等主题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受古人对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元日》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在学习《元日》这首诗时,学生的学情同样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由于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学生对于春节的习俗、文化和意义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和情感体验,这为学习《元日》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基础。

然而,由于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韵味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诗歌的诵读和解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诗中的情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难点: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第9课《古诗三首》

第9课《古诗三首》
这两句诗人将内心的狂喜之情,做 了进一步的渲染和升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既“放歌”又“纵酒”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情态? 如痴如狂。
诗人为什么要既“放歌”又“纵酒”?
既“放歌”又“纵酒”,不仅仅是因 为诗人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 的是从此唐王朝可以恢复统一,人民可以 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忧 民之情。
朗读指导: “忽传”“满衣裳”时应读出重音,突
出惊喜之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儿女,哪里还有 一丝忧愁。我随手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 发狂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采用了 什么手法来写? 这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及家人听到胜 利的喜讯后情绪的变化。 衬托手法。诗人用妻儿的欢欣来衬 托自己无比欢快的心情。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诗人, 读诗句,明诗意,
悟诗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与尤袤、杨 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 家”。
主要作品:《书愤》《示儿》 《钗头凤》等。
自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指导: 这两句应读得欢快,速度稍快,表现出
疾速飞驰、归心似箭的感受。
再读古诗,从诗中写到的哪些行为中,可 以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在写景的同时蕴含着丰富复杂 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 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 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 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古诗三首》诗意

精品文档
.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
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元日》和《清明》,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生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古诗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元日》和《清明》分别描绘了春节和清明节的景象,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2. 诗歌内容:《元日》描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清明》则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诗歌形式: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日》和《清明》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两首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节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元日》和《清明》,注意诗句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解析: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分析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5. 背诵: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熟读成诵。

6.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古诗,比较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氛围。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清明》(教学设计)2. 课题:《元日》和《清明》3. 板书内容:《元日》- 春节- 热闹- 祝愿《清明》- 清明节- 悼念- 思念七、作业设计1. 背诵《元日》和《清明》。

2. 搜集其他节日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3. 以《我眼中的春节》或《清明时节忆亲人》为题,写一篇短文。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五、深入研读,我们逐步领略诗文的韵味与深意。
.解读诗意:
“爆竹声声”,引领我们进入热闹非凡的庆典画卷。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仿佛正在向我们讲述着欢腾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欢腾的景象呢?畅所欲言后,让我们再次沉醉于这动人的诗句中。
“屠苏”是何物?借助注释,我们得以窥见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不仅仅是一场喜庆的气氛,更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习俗。同学们,你们从这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呢?大胆分享你们的想法,然 后再次品味这诗句的韵味。
教授这首诗歌的核心在于引领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去诵读,使他们能够充分领略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深入品味诗 中蕴含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 美和意境之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丰富其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点燃兴趣之火
上一节课,我们携手探索了《元日》的韵味,深入领略了春节这一我国最璀璨的传统佳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 涵。春节,那是欢乐与祥和的交响乐章,人们习惯性地扫除一年的尘埃,贴上鲜艳的对联与窗花,点燃热烈的爆竹 ,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团圆饭。春节不仅仅是新一年的起点,更是每个人成长的标志与蜕变的象征,因此它 被亲切地称为“过年”。今天,让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共赴春节的喜庆盛宴,去品味那份独一无二的欢乐与祥和。 (多媒体展示春节的喜庆画面,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节日的热闹氛围之中)
(5)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们共同朗读:在爆竹声声中,旧岁已逝,在和煦的春风拂面之际,(学生接 读)在初升的红日映照之下,(学生接读)千家万户正将旧的桃符换成新的桃符。一幅充满生机的迎春图展现在我 们眼前,那份祥和、欢乐的氛围跃然纸上。让我们共同领略这首诗所描绘的美好世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ūyútóng tóng duàn hún wáng wéihējiǔmùtónɡxiōng dìjiājié二、比一比,再组词。

独()异()符()换()浊()导()附()唤()三、.写出反义词。

深—________ 明—________ 异—________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________________2.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________________3.每逢佳节倍.思亲倍:________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五、填空。

1.《元日》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祥和景象。

2.《清明》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代诗人________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六、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失魂落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这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哪些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

)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这首诗写的就是古代的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通、读熟,读出一定的节奏美。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符、屠、苏),指导“符”字的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字的基本架构。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重点。

(3)学生临写三遍,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辅正。

(4)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质疑引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元日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元日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元日》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元日》的作者王安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元日》的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3. 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等方式,感受和理解诗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元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用于记录和标记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节的热闹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传统习俗,激发他们对《元日》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元日》的作者王安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解读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元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元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板书设计1. 《元日》2. 作者:王安石3. 诗句解读:详细解读每句诗的意思和意象。

作业设计1. 背诵:《元日》2. 理解与应用:用自己的话解释《元日》的诗句,画出自己心中的《元日》意境。

3. 拓展阅读:推荐与《元日》相关的其他古诗,让学生自主阅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元日》的诗句和意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和理解诗歌,如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这首诗写于他初为宰相之时,为了
摆脱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邻国不断
侵扰的困境,推出新的政策,也就是历史
上的“变法”。整首诗充满的是一种积极
向上的奋发精神。
自读要求:
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节律画出来。 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元日
元日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 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元日
元日指的是(

A.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B.阳历一月一日,即新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迎着和暖的春风,人 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 的屠苏酒。
喝屠苏酒
屠苏:屠苏酒。古人在正月 初一时饮用,用来避瘟疫。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读读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桃符:在桃木板上写
上神灵的名字,悬挂门旁, 用来压邪。后来,演变成 春联。
“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会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xiōng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
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 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预习检测 清明节是人们( )的节日。
A.喝酒

B.祭拜祖先
预习检测 诗中清明节这天的天气怎么样?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
清 明 节
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 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
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清明节到了,诗人杜牧在这一天看到了什么呢?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
读古诗,把诗句补完整。
一岁除 爆竹声中_________________ , 春风 ________________ 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____________________ 曈曈日, 新桃 总把________________ 换旧符。
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的诗作, 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 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放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 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人王维的那个年代,人们又是怎样过
重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 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 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A.晴空万里

B.细雨纷纷
清明
[唐]杜牧
我国传统节日,有 扫墓、踏青等习俗。
形容雨特别多。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 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请问。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
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 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江南清明时节 细雨纷纷飘洒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读出节奏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古人是怎样辞旧迎新的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兄 独
yì jiā
异 佳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小结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描
春节 、 写了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
________ 清明节 和________ 重阳节 。
拓展积累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预习检测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重阳节
重阳节
[唐]王维
怀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处指华山以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戴茱萸,可客,
6.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思乡 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表达___________




于是才有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 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 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 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纷纷, 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 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路上行人欲断魂。 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 借问酒家何处有? 的办法; 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 牧童遥指杏花村。 彩所在。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的心情更加愁闷。
为什么行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 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
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
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
在这样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
情景之下,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愁闷
伤怀
什么样的方式能帮助他消除这些
愁闷伤怀呢?
“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热闹 长一岁的快乐 春风送暖
屠苏酒的力量 曈曈日
你们看看在作者的心中,这里的除旧迎 新,除了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 年,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正月初一一 派除旧布新的景象,反映了人 们欢欣鼓舞迎接新年的喜庆气 氛,也表达了作者执政变法, 强国富民的感情。
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 年时的哪几幅画面?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可以和同桌 讨论讨论。
诗中向我们描绘 古人过新年时的画面:
燃放爆竹
“爆竹”的来历:鞭炮发明 以前,古人用烧竹子发出的 爆裂声驱鬼辟邪,庆祝过年, 所以叫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来到了。 放爆竹
拓展积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配一幅
手绘画或制作成诗册。
课后练习
1.农历九月九日是( A.端午 C.重阳 B.清明 D.中秋
C )节。
课后练习
2.诗中的“山东” 是指( B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
3.“异乡” 是指(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B )。
4.找朋友。(连线) ①端午节 A.菊花酒
②中秋节
③重阳节 ④元宵节
B 月饼
C 汤圆 D 粽子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
亲人 的思念之情。 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尉迟恭
秦叔宝
人们把旧的桃符 取下来,换上新 的桃符。
曈曈日:
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 户,他们都忙着把旧桃符 取下,换上新桃符。
换桃符
相当于我们现 在的贴对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万象更新,前景光明美好。
交代情景、环境、气氛;
我会写
清明
【清】杜牧

hún
jiè
借 欲 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jiǔ


酒何 牧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 清明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 了 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九月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每
年的这一天你是怎么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