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北京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5份(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Word版含答案
目录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1)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3)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34)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46)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高考模拟卷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高考模拟卷高三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4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国内外经验对北京“新机场线”规划的启示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定址于京冀间,距市中心约50公里之遥。
预计新机场建成后,旅客日吞吐量将达到2万人次。
鉴于目前北京城市交通运力已趋饱和,如果建成后没有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作为支撑,新机场的成功运作是难以想象的。
创建便捷快速的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即“新机场线”),其关键技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线路运营模式的规划、机场站设置的规划、沿线站点分布的规划。
目前,世界上机场轨道线路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也有各自的适用性。
第一种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线。
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机场,运行速度与普通城市轨道交通相同,设站较多,可同时满足航空乘客与普通乘客的交通需求,线路效益好。
第二种是机场专线。
专线设站少,甚至中途不设站。
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航空乘客,服务水平和运行速度较高,但线路效益不高。
例如,北京首都机场线。
第三种是共轨运营混合线路。
指的是一条线路运营两种不同的列车,快车主要服务于航空乘客,慢车主要服务于沿线普通乘客,快慢车不共站,充分发挥了机场轨道交通的运能,整体效益较好。
机场轨道交通建设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机场站的设置形式。
一般来说,航站楼的外侧为车道边,内侧即为公共大厅,航空乘客通过车道边进入公共大厅,在大厅内换取登机牌、托运行李,之后通过安检,从廊道进入候机大厅。
国际民航规定,机场站不允许设置在安检区内。
根据轨道交通与公共大厅的平面关系可分为垂直和平行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根据轨道交通敷设方式的不同,又各自分为高架和地下两种形式。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关键词穿流不息暴殄(tiǎn)蓦(mù)然回首B.口头禅通货膨胀不啻(chì)弱不禁(jīn)风C.雷震雨见风使舵内讧(hònɡ)不着(zháo)边际D.肇事者相形见拙栖(xī)息否(pǐ)极泰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B.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追赶新技术的浪潮。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想,简直就是差强人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将达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汉魏间,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B.杜牧的《阿房宫赋》辞藻华美,思想深刻,借秦朝亡国的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引以为戒。
C.当代著名文学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风格秀雅隽永,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语文试卷.doc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016.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情感电影。
导演贾樟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客观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尴尬和悲怆,而是在片中寄予了时代感。
影片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晋生、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
影片以人物的离合为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因感情失和而离异,还是年迈的老父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被逐渐放大,引发观众共鸣。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句印在电影《山河故人》宣传海报上的台词,将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欢聚与离别凝聚起来,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的情感动人心弦,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父母、爱人”,“离开了‘山河’的人,不知是否也会与‘故人’越来越远”,“每个人都要有一把回家的钥匙”……除了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对这三个时间点的生活状态描绘,也暗含着对中国社会过去、当下、未来的对比、想象及思考。
《山河故人》是一部完全着重表现内在情感的电影。
拍的也是贾樟柯一直迷恋并坚守的主题——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带给人的生存危机和情感困惑。
贾樟柯通过结构、剪辑和视觉语言的探索,用了大量时空留白和抒情特写长镜头来丰富人物的个性。
(取材于陈彦蓉《山河故人,岁月呼啸而珍重在心》)文意的一项是(3分)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A.《山河故人》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用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跨度几十年的故事。
B.宣传海报上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特别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和反思。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2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1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文题一2014年末,“断舍离”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
“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断舍离”,你有哪些思考?请以“我看断舍离”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题二2014年结束了。
这一年,有人过得平淡安然,有人经历坎坷挫折。
这一年,或许有欢喜,或许有悲伤,或许有付出,或许有收获。
这一年,可能在生命里留下特别的印记,也可能在成长中匆匆掠过,不留痕迹。
回顾2014年,你有哪些经历、感受、领悟?请以“再见,我的2014”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半山园情思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入城区,南向行驶一段路程,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pīnɡ)然心动的名字【甲】(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半山园。
熟知历史的人,莫不知道这个称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个称谓记录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乙】(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实干有为的官吏代表——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南京(时称“江宁”),在城外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过起隐居生活。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园林集中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甲(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在造园时,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乙(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园林以山水为主体,水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林四周有墙垣(yuán),景物藏之于内。
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如颐和园的谐(xié)趣园、北海的静心斋等。
这些小园是园中精华所在,宜静观盘桓(hénɡ)。
园林多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使景物曲折多变。
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丙(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参差散植,疏密有致,布置得妥贴宜人,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掩映成趣,苍翠虬(qiú)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
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
北宋画家郭熙说:“春山①,夏山②,秋山③,冬山④。
”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
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
《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
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别出心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B.独树一帜因地制宜相得益彰C.独树一帜师法自然相辅相成D.别出心裁师法自然相得益彰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平冈峻岭墙垣(yuán)B.疏密有致谐(xié)趣园C.妥贴宜人盘桓(hénɡ)D.掩映成趣虬(qiú)枝3.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苍翠而如滴②明净而如妆③淡冶而如笑④惨淡而如睡B.①明净而如妆②苍翠而如滴③惨淡而如睡④淡冶而如笑C.①淡冶而如笑②苍翠而如滴③明净而如妆④惨淡而如睡D.①惨淡而如睡②明净而如妆③苍翠而如滴④淡冶而如笑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远月为朋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C.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D.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1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1.(2分)B(“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师法自然”指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2.(2分)C(“贴”应为“帖”,“桓”读“huán”)3.(2分)C4.(2分)D(A描写的不是湖景,B、C不是对联)5.(3分)C(C不是比喻,其它三项是比喻)6.(3分)A(“诸葛亮”应为“周瑜”)7.①(2分)A ②(2分)C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8.(5分)夫禄位贵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评分参考】答对两处得1分。
答错两处扣1分。
9.(3分)C(顾:只不过)10.(3分)B(应为“这难道不是被蓄养的人感召的结果吗”)11.(3分)D(“意在批评”不完全符合文意,“是个不仁义的人”于文无据)12.(12分)【评分参考】①观点及结合原文:3分。
②联系实际谈领悟:5分。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4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13.①(3分)D(“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不符合文意)②(4分)B、D③(4分)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倚栏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
借景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余韵悠长,耐人回味。
【评分参考】解说诗句1分,点明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1分,分析情感1分,解说表达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
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②落霞与孤鹜齐飞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别有幽愁暗恨生⑥赢得仓皇北顾⑦而其见愈奇【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坎坷.(kē)宿舍.(shè)吮.吸(shūn)犯罪未遂.(suí)B.哺.育(pǔ)剖.析(pōu)靓.妆(liàng)为.虎作伥(wèi)C.模.板(mú)折.本(shé)瞭.望(liào)独当.一面(dāng)D.风靡.(mǐ)载.体(zǎi)潜.力(qián)乘.人之危(chè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入场券墨守成规人情事故B.妨碍受委屈谈笑风生食不果腹C.赝品老俩口迫不及待趋之若鹜D.迁徙候车室蛛丝蚂迹走投无路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森林火灾与江河洪水一样,并非全无好处,甚至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自我,可以生态。
火灾过后,可能会有新的产生,大火生成的黑土极有利于植物生长。
A.调理再造生物B.调理再生物种C.调节再造物种D.调节再生生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善良的性格和悲惨的命运让我深深感动,看到动情处,泪水如洪水猛兽....般席卷了我。
B.李女士勇敢地站出来,在媒体上现身说法....自己的遭遇,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因贪小便宜而上了骗子的当。
C.侦查员经过化验证实,犯罪嫌疑人衣服上的血迹与犯罪现场残留的血迹如出一辄....,都是受害者留下的。
D.荣誉的桂冠不会平白无故....地降临人的头上,成功者的每一步足迹,都深深嵌着难以言喻的沉重和辛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街头出现了少数不法商贩无照经营、贩卖假货,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城管人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2015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7题。
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
“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
《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
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
”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⑤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
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
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
《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
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
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5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清初书法家王澍在《瀚墨指南》中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王羲之经典作品《兰亭序》在当时并不是被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与亲友同僚一次修禊聚会的产物,是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
但王羲之以他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诞生了这件书法杰作。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籍,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它是如此精采而又自然,即使是王羲之本人也无法重现。
王羲之本意并不在艺术创造,不是特意追求,而是在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不经意地体现出一种端庄而又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向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苏轼主张书法“自出新意”最重要,以其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甲](天衣无缝/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乙](变换/变幻),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等,都是[丙](信手拈来/信马由缰),毫无做作之迹。
然而即使是这样混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太一样。
第一眼是强烈的个性,整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
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迭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
《兰亭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各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风韵。
2015朝阳区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7题。
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
“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
《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
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
”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⑤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
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
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
《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
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
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
咎在朕躬。
”⑥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
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朝阳高三上答案
2
《山河故人》中表现了情感之间的暴力性。
3
方言往往更形象,包含了更细腻的情感色彩和含义(1分)。例如,山西汾阳方言
称“走路”为“簸颠”,形象地表现出走路时上下起伏的样子(或“称‘扔’为‘搏
力’,形象地表现出扔东西时需要用力的样子”)(2分)。(另举一例略)(2分)
4 乡愁(或“漂泊感”“移动感”)(2分),离情(或“惜别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人
3. 【答案】(1)B (2)B D (3)第二联写芳草茂盛,遮蔽了路径,但诗人依旧走入了山中,表明这是诗人曾经熟识的道路,隐含 着“还”的意思。 第三联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因诗人太久没有还家,不 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 第四联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 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久未还家,山宅已被鸟儿占据。 第五联写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
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评分参 考】任选两联,每联2分。意思对即可。 (4)1.芳草鲜美 2.落英缤纷 3.芳草无情 4.更在斜阳外 5.桃花落 6.闲池阁
4. 【答案】(1)D (2)B (3)因为卢沟桥是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和进京出京的必经 之路(1分);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美景中有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 画(1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抗日战争的枪声(1分),所以它“名气太盛”。 卢沟 桥的名气体现在:是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1分),是著名的美景(或“充满诗情画意的地 方”)(1分),是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1分)和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的象征(1 分)。 (4)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2分),对民族尊严(或“生命尊严”“尊严”)的捍卫(2分)。 (5)最后两段描写了宛平城的特点:小,不繁华,地处偏僻,为守护卢沟桥而修建,居民生活宁静平 淡(1分)。以宛平城的狭小朴素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对比(1分),以当下宛平城宁静平 淡的生活场景与前文抗日战争的残酷场景作对比(1分),凸显了和平和生命的可贵(1分);以 宛平城对卢沟桥的静默守护的描写(1分),表达了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永葆和平的坚定 信念(1分)。
2015朝阳期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1.(3分)往(或“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评分参考】每空1分。
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2.(2分)亲贤臣远小人【评分参考】每句1分。
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3.(3分)D(“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理解不当)4.(4分)①皇帝罪己。
②举贤贬奸。
③斋戒祭天(或“祈神”)。
④生产应对。
【评分参考】每点1分。
超过4字不得分。
意思对即可。
5.(4分)有效的治霾办法其敬天畏命的精神【评分参考】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
如与答案不一致,能符合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6.(2分)尘霾(或“风霾”)7.(4分)相同:①都是由悬浮颗粒导致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现象。
②颜色为黄色或灰红色。
相异:①主要成分不同:古代的霾中主要是尘土,现代的霾中多了化学成分。
②出现频率不同:现代的霾比古代的霾出现得频繁。
【评分参考】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8.(5分)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评分参考】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
扣完为止。
9.(3分)C(徒:学生,门徒)10.(3分)A(应为“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宰相的才能”)B(此句表现的是朗州的落后与闭塞)12.(3分)C(“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与文意不符)13.(4分)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
解决措施:废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教育投资。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14.①(3分)D(“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②(3分)B③(6分)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14.1(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答题纸共5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C.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A.万丈凌云无止心B.万丈凌云犹心虚C.万尺凌云仍虚心D.万尺凌云志永存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2015朝阳一模含答案">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015.1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7题。
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
“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
《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
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
”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
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
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
《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
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
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
咎在朕躬。
”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
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
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
《后汉书?郎顗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
”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
名士郎顗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好,月朗星列。
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
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
《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
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但是值得学习的。
(取材于2014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链接材料】雾,是指形成于地表,由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饱和,温度下降到水汽凝结点时,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很容易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现代汉语大辞典》对“霾”的解释有两种:一个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另一个是“乱风中降下灰尘的现象”。
据此,“霾”可分为“雾霾”和“尘霾”(或“风霾”)两种。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微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空气中的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和其他微小的尘埃能使大气混浊,能见度恶化。
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人们就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天气现象,其成因往往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小于80%时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因是霾。
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
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通常呈黄色或灰红色。
1.第段中“自春徂夏”的“徂”意思是“”,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徂”意思相同。
(3分)2.第段方格处引用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的劝勉之词,请补充完整。
(2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开始出现的。
B.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出,古时霾持续的时间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也就一会儿。
C.古代的记载中很少直接使用“霾”一词,仅描述霾出现时的现象,间接反映出霾或许在古代出现得并不十分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对我们当今治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4.文章介绍了古人应对霾的哪几种办法?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4字。
(4分)5.为文章最后一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
(4分)6.按照文意判断,《清史稿》“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中的“霾”属于哪种霾?(2分)7.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比较古代与现代的霾的异同。
(4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五言诗善:擅长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延请C.生徒三千余徒:只有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籍:登记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B.当与其子死决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4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题。
(15分)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苏轼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