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版九年级思品下册4.9.2《艰苦奋斗__开拓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合集5篇)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合集5篇)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定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讲授新课】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1、代代相传的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艰苦奋斗。

天才出勤奋。

【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

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充分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如何体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井冈山精神:“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

第九课《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课《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九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2、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三、学习难点: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由辩论、点拨引导五、课前预习: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六、学习过程:1、播放《长征》、《红旗渠》、《铁人王进喜》片段,用一个词或一个成语、短语概括画面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5分钟)2、引导学生从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几个方面概述艰苦奋斗的含义(2分钟)3、检查预习效果:从课本中找出“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概括性语句,并举例佐证。

!(7分钟)(提示:从古到今、从自然灾害到战争、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众到英模)学习方法总结:如何使事例更典型 __概括性、代表性(2分钟)4、分组讨论:(5分钟)(1)、有人说,提倡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的生活。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2)、你如何看待老板们“出门开小车,进门开空调,天天喝牛奶,餐餐有鱼肉”的现象?(3)、在当今,若解放军战士像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样,穿草鞋和打补丁的衣服站岗放哨、上大街,好吗?为什么?(4)、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为什么?(5)、将来现代化实现了,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为什么?5、小组汇报,自由辩论(10分钟)6、小结(1分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适度享受生活,维护自身形象7、知识运用;作为中学生,你要在哪些事情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分钟)8、课堂练习(4分钟)9、作业。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经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性1.1 讲解艰苦奋斗的含义1.2 分析艰苦奋斗的重要性1.3 举例说明艰苦奋斗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2. 第二节: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2.1 讲解开拓创新的精神2.2 分析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2.3 举例说明开拓创新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3. 第三节:实例分析3.1 分析成功人士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经历3.2 讨论如何从这些实例中汲取经验和启示4. 第四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4.1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4.2 讨论如何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4.3 分享成功案例,激励学生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5. 第五节:总结与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5.2 反思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5.3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践行本节课的内容六、教学延伸活动6.1 组织学生参观创业园区或科技创新企业,了解他们的创新过程和艰苦奋斗的经历。

6.2 开展“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6.3 举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理解和认同。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理解和批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进行理解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故事篇章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所经历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过程。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篇章,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以下问题:–主人公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境的?–主人公的奋斗和创新对他的生活有何影响?3. 思辨与批判•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总结出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意义和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选择是否明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批判。

4. 归纳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相关领域的阅读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生活中积极运用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取得更好的成果。

六、课堂反思•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个别或整体的教学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关于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意义;2.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意义和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用视频资料展示一些著名人物的成功经历,如乔布斯、李嘉诚等,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2.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了解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意义。

二、概念讲解与讨论(20分钟)1.教师讲解并解释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概念;2.师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理解;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案例材料,如一家创业公司的成功经验,并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出案例中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关键点;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培养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方式。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种角色,如创业者、投资者、市场调研员等;2.教师给学生分发角色任务卡片,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任务;3.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互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理解;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理念;3.展望未来,要求学生制定一个个人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目标,并在课后跟踪评估。

课堂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案例分析,并展示给全班;2.校园创新创业比赛活动,让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3.邀请一位成功创业者来校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与艰苦奋斗的故事。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分二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根据目前部分中学生存在学习上不刻苦缺乏勤奋踏实,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更不懂得接受时代的挑战;生活上不懂得节俭,高消费超前消费,花钱大手大脚,讲究吃喝,穿名牌等现状。

我设计了本课,其中所选材料有格言警句、成语故事、还有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的材料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准备:老师搜集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查找有关“愚公移山”等艰苦奋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听歌曲,讲故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

九年级政治教案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

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9.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讲授结合,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依据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学生面临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教学过程:一、查一查,议一议:1.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是: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易;即使半根丝、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案一、教材分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分二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2)知识与技能: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教学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影片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舞蹈吗?学生:喜欢……教师:播放视频《千手观音》教师:同学们看过这个舞蹈吗?舞蹈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但出演的21位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能够演出这么精彩绝伦、整齐划一的舞蹈你知道他们靠的是什么做到的吗?学生: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决心、不被命运击倒……教师:说的真好,正是有了这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有了这震撼人心的演绎,这种精神也正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一种诠释。

板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2、体会精神、深化内涵教师:展开艰苦奋斗精神大搜索①举出有关艰苦奋斗的名言警句②举出有关艰苦奋斗的历史小故事③展示名人撰写名著所用的时间通过以上活动体会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教师: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难点: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听歌曲,讲故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教师提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

谁能给大家讲讲“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学生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爷爷,人们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人们都认为他很愚笨,都叫他愚公,他们家住在两座山的后面,—座是太行山,—座是王屋山,每次他们家的人出去的时候都要翻过那两座山,非常不便。

有—天……教师提问:有人说愚公的行为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学生分析:我同意,因为搬家要比移走两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财、物的浪费;我不同意,虽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学习,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愚公的执著,也不会感动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板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代代相传的精神活动一:关于对“艰苦奋斗”的格言警句和典故的理解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

除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和名言警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归纳格言警句来加深学生对艰苦奋斗这一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感悟,体会。

)展示材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雏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天才出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关艰苦奋斗的故事:我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制耒稆教民作农;后羿射日;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教师归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奋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

劳动人民也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创造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1.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活动二:你说我说——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艰苦奋斗精神在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发扬和更充分的体现。

板书: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发扬光大(多媒体显示)看图“延安大生产运动、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地的情景、总理带头纺线”分析并思考(设计意图: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这种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并取得胜利的道理。

学习活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丈建设两个时期进行展开,运用的是高度概括的语言与生动的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意在请教师结合具体事例强化探究、感悟的过程,加强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结论。

)(1)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状况?(2)当时处于战争的什么阶段?当时我军遇到怎样困难?(3)广大军民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的?(4)以上述事件为典型的这种精神,在当时称为什么精神?学生思考讨论回答:(1)抗日战争时期;(2)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

有一首歌谣描绘了当年的南泥湾: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

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树林不见天。

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3)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全体军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震将军领导的三五九旅。

(4)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教师归纳:由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环境极为恶劣的战争年代,广大军民正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现在,我们已不再是亡国奴,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园,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

有过辉煌历史的“大渡河连”的驻港部队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20页,驻港部队的官兵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

(多媒体显示图片)同学们还能列举出新时期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事例吗?学生举例,教师总结:新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活动三:辨析观点(多媒体显示辨析题)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两种观点。

观点一: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观点二: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观点的辨析、感悟,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

)问题:你同意哪种观点?不同意哪种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分组辩论。

我不同意观点一。

(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追求正常的物质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主张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我们讲艰苦奋斗,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生活追求和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勤劳节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2)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要加以改正的。

我同意观点二。

从内容上看,艰苦奋斗包括三个方面:在生活方面,艰苦奋斗是指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不追求名牌,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在工作方面,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

在学习方面,艰苦奋斗要求刻苦钻研,上课要认真听讲,作好笔记,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考试不作弊等等。

所以,我们讲艰苦创业,除了包含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教师小结: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做到与时俱进。

那些借口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的说法,实际上是懒惰、消极、不思进取、没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思想落后腐败的表现,是极其有害的。

正如邓小平和胡锦涛所说的(出示课件):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教育过程。

——邓小平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胡锦涛板书:3、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活动四:两代“铁人”精神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课件)结合教材第121页,从两代“铁人”的身上,说说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两代“铁人”的创业事迹,让学生体会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点拨:王启民与王进喜所处的时代条件不同,所面临的挑战不同,但是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这一点是相同的。

老“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的豪情壮志。

面临新的挑战,要苦干,更要巧干,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要掌握科技本领。

王启明靠的是高科技攻破石油难题,同样凝结着“铁人”精神。

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像王启明那样勇于创新、科技攻关、不怕困难,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等。

(江泽民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更丰富了,两代“铁人”精神生活的年代不同,所处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不同。

教师总结: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同在。

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