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建立概率模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同步教学案
《建立模型》作业设计方案
《建立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模型建立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学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目标1.了解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2.掌握常见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作业内容1.选择一个实际问题或情景,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疾病传播模型、环境污染影响等;2.通过调研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4.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模型检验和优化。
四、作业步骤1.选择题目: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或老师提供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2.调研和数据收集: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或网络搜索,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3.建模过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建模过程;4.运用数学方法:学生需要选取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求解,给出解决方案;5.模型检验和优化:学生需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模型的优化和改进。
五、作业要求1.作业提交形式:书面报告形式,包括问题描述、数据分析、建模过程、结果展示等内容;2.作业评分标准:包括问题描述准确性、建模的合理性、求解方法的正确性等方面;3.作业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可自行安排完成时间,老师可定期进行指导和检查。
六、作业评价1.学生表现: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模,提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2.学习收获:学生通过建模过程,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创新能力:学生在建模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展现出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拓展1.学生可以选择更复杂的问题进行建模,如多变量模型、非线性模型等;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比如微积分、概率论等进行建模;3.学生可以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1.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教案
1.通过抛硬币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2.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举出简单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指定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从而计算概率,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3.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理解在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感受随机的数学思想.重点1.会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求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会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难点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举出简单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指定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从而计算概率,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2.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理解在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感受随机的数学思想.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参与活动、利用实验解决数学问题已经不再陌生了,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实践操作来检验真知的能力.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从实验中体会和感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建议1.概率涉及很多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与已有的概念、模型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3.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本单元共用 3 课时教材第 60~62 页,本节课主要介绍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和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简单了解概率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一节课,意在通过树状图或表格计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帮助学生澄清一些生活中的错误的经验.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随机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学生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生活,教材从不同的情景出发,让学生感受用树状图或表格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概率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能力1.用画树状图或表格的方法来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的所有结果.2.能通过画树状图或表格,求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等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体会到根据实际情境设计出合理的模拟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思维理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重点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求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在引进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是概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做过的实验的实验数据(稳定时的频率值)得到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让学生明确只要确定事件发生的频率就可以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后从几个具体的实验操作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实验、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及探究欲.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或经历过)转盘游戏、摇号摸奖、买彩票获奖这类事情吧?1.说一说三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表示(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记作 P(必然事件)=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记作 P(不可能事件)=0.(3)若 A 为不确定事件,则 0<P(A)<1.2.等可能性事件的两个特征.(1)出现的结果有有限多个.(2)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小明、小颖和小凡都想周末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三人决定一起做游戏,谁获胜谁就去看电影,游戏规则如下:连续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两枚正面朝上,则小明获胜;若两枚反面朝上, 则小颖获胜;若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则小凡获胜.教师:有没有不重不漏地列出等可能结果的方法呢?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二、探索新知1.连续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这三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吗?先分组进行试验,然后累计各组的试验数据,分别计算这三个事件发生的频数与频率,并由此估计这三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发生的概率大于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这个游戏不公平,对小凡比较有利.2.探究用树状图法或表格计算概率.在上面掷硬币的试验中,(1)掷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2)掷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3)在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如果第一枚硬币反面朝上呢?由于硬币质地均匀,因此掷第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无论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相同的.我们通常借助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所示或如表所示.教师:观察图或表,所有等可能性的结果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他们每个人获胜的概率是多少呢?学生:总共有 4 种结果,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分别为(正,正),(正, 反),(反,正),(反,反).则小明获胜的结果有 1 种:(正,正),所以小明获胜的概率是;小颖获胜的结果有 1 种:(反,反),所以小颖获胜的概率也是;小凡获胜的结果有 2 种:(正, 反)(反,正),所以小凡获胜的概率是 .教师:通过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我们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比较方便地求出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回顾,让学生体会树状图或表格解决问题的优点.)三、课堂练习1.某校安排三辆车,组织九年级学生团员去敬老院参加学雷锋活动,其中小王与小菲都可以从这三辆车中任选一辆搭乘,则小王与小菲同车的概率为( )A. B. C. D.2.某学校游戏节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有奖转盘游戏:如图,A 转盘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B 转盘被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扇形,每一个扇形内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先转动A转盘,记下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再转动B转盘,记下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当指针在边界线上时,重新转动一次,直到指针指向下一区域内为止),然后.将两次记录的数据相乘.(1)请利用列表法求乘积结果为负数的概率;(2)如果乘积是无理数时获得一等奖,那么获得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A 盘B 盘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现象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2.我们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概率知识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呢?(如识别骗子的游戏骗局等)(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讨,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教材第 62 页习题 3.1 第 2 题.本节内容跟实际生活经验较为接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从掷硬币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最后在学生畅谈如何将本节课所学的概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识破游戏骗局,减少做事情的盲目性中结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第3章概率3.3几何概型(2)教案苏教版必修3
3.3 几何概型第2课时导入新课设计思路一:〔问题导入〕以下图是卧室与书房地砖示意图,图中每一块地砖除颜色外完全一样,小猫分别在卧室与书房中自由地走来走去.在哪个房间里,小猫停留在黑砖上概率大?卧室〔书房〕设计思路二:〔情境导入〕在概率论开展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随机试验是不够,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时间可能是8:00 至9:00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结果都是无限多个.推进新课新知探究对于导入思路一:由于地砖除颜色外完全一样,小猫自由地走来走去,因此,小猫可能会停留在任何一块地砖上,而且在任何一块地砖上停留可能性一样,对于这样一个随机事件概率,有如下结论: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如果我们将每个根本领件理解为从某特定几何区域内随机地抽取一点,而该区域内每一点被取到时机都一样,这样就可以把随机事件与几何区域联系在一起.如果每个事件发生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那么称这样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一样也是一种等可能事件概率模型,它特点是:〔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结果,也就是根本领件有无限多个. 〔2〕根本领件出现可能性相等.实际上几何概型是将古典概型中有限性推广到无限性,而保存等可能性,这就是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如下: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那么事件A 发生概率为P(A)= .这里要求D 测度不为0,其中“测度〞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相应“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与体积等.对于导入思路二:〔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那么称这样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2〕几何概型概率公式:P 〔A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根本领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根本领件出现可能性相等.应用例如思路1例1 取一个边长为2a 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如下图〕,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概率.分析:由于是随机丢豆子,故可以认为豆子落入正方形内任意一点都是时机均等,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可以看成几何概型.于是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公式,豆子落入圆中概率应该等于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比.解:记“豆子落入圆内〞为事件A ,那么 P(A)=4422ππ==a a 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 答:豆子落入圆内概率为4π.点评:在解题时,首先要区分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这两种随机事件概率类型虽然每一个事件发生都是等可能,但是几何概型是有无数个根本领件情形,古典概型是有有限个根本领件情形.此外,本例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过程如下:〔1〕在Excel 软件中,选定A1,键入“=〔rand 〔〕-0.5〕*2”. 〔2〕选定A1,按“ctrl+C〞.选定A2~A1 000,B1~B1 000,按“ctrl+V〞.此时,A1~A1 000,B1~B1 000均为[-1,1]区间上均匀随机数.〔3〕选定D1,键入“=power 〔A1,2〕+ power 〔B1,2〕〞;再选定D1,按“ctrl+C〞;选定D2~D1 000,按“ctrl+V〞,那么D列表示A2+B2.〔4〕选定F1,键入“=IF〔D1>1,1,0〕〞;再选定F1,按“ctrl+C〞;选定F2~F1 000,按“ctrl+V〞,那么如果D列中A2+B2>1,F列中值为1,否那么F列中值为0.〔5〕选定H1,键入“FREQUENCY〔F1:F10,0.5〕〞,表示F1~F10中小于或等于0.5个数,即前1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类似,选定H2,键入“FREQUENCY〔F1:F20,0.5〕〞,表示前2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选定H3,键入“FREQUENCY 〔F1:F50,0.5〕〞,表示前5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选定H4,键入“FREQUENCY〔F1:F100,0.5〕〞,表示前10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选定H5,键入“FREQUENCY〔F1:F500,0.5〕〞,表示前50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选定H6,键入“FREQUENCY〔F1:F1 000,0.5〕〞,表示前1 000次试验中落到圆内豆子数.〔6〕选定I1,键入“H1*4/10〞,表示根据前1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选定I2,键入“H2*4/10〞,那么I2为根据前2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类似操作,可得I3为根据前5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I4为根据前10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I5为根据前50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I6为根据前1 000次试验得到圆周率π估计值.如图:例2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概率.分析: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得线段AC′长度等于线段AC长度.那么原问题就转化为求AM小于AC′概率.所以,当点M 位于以下图中线段AC′上时,AM<AC,故线段AC′即为区域d.区域d测度就是线段AC′长度,区域D测度就是线段AB长度.解:在AB上截取AC′=AC.于是P(AM<AC)=P(AM<AC′)=.2.答:AM小于AC′概率为2变式训练:假设将例2改为:如以下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小于AC概率.解:此时,应该看作射线CM落在∠ACB内部是等可能.公式中区域D是∠ACB〔内部〕,而区域d求法应该与原题是一样,即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得线段AC′长度等于线段AC长度〔如图〕,那么区域d就是∠ACC′〔内部〕.从而区域d测度就是∠ACC′度数,区域D测度就是∠ACB度数.∠ACC′==67.5°,所以所求事件概率为.点评:由此可见,背景相似问题,当等可能角度不同时,其概率是不一样.此题可参考习题3.3第6题.例3 (会面问题)甲、乙二人约定在12 点到下午5 点之间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一个小时后即离去.设二人在这段时间内各时刻到达是等可能,且二人互不影响.求二人能会面概率.分析:两人相约时间都是5小时,设X ,Y 分别表示甲、乙二人到达时刻,因此,0≤X≤5,0≤Y≤5,这样两人到达时刻就构成一个正方形,而两人能会面必须满足|X -Y|≤1,而这个不等式所表示是一个带状,位于正方形内图形,由于两人到达时刻是随机,而且,在每一个时刻到达可能性是一样,因此,符合几何概型所具有特点,可以运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来计算.解:记A={二人能会面}.以 X ,Y 分别表示甲、乙二人到达时刻,于是0≤X≤5,0≤Y≤5,即点M 落在图中阴影局部.所有点构成一个正方形,即有无穷多个结果.由于每人在任一时刻到达都是等可能,所以落在正方形内各点是等可能,符合几何概型条件.二人会面条件是:|X -Y|≤1,故正方形面积为5×5=25,阴影局部面积为5-2×21×42259. 点评: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关键.对于“碰面问题〞可以模仿此题建立数学模型.例4 如图,随机投掷一个飞镖扎在靶子上,假设飞镖既不扎在黑色靶心,也不扎在两个区域之间,更不会脱靶,求飞镖扎在以下区域概率:(1)编号为25区域;(2)编号在6到9之间区域;(3)编号为奇数区域.〔每一个小区域面积一样〕分析:由于飞镖是随机投掷到靶子上,并且落在靶子每一个位置可能性一样,因此,符合几何概型特点.解: 假设靶子每一个区域面积为1个单位,那么靶子所在圆面积为28个单位.〔1〕记事件A 为“飞镖扎在编号为25区域〞,那么P(A)= 281. 〔2〕记事件B 为“飞镖扎在编号为6到9之间区域〞,那么P(B)= .〔3〕记事件C 为“飞镖扎在编号为奇数区域〞,那么P(C)=.答:〔1〕飞镖扎在编号为25区域概率为281;(2)飞镖扎在编号在6到9之间区域概率为71;(3)飞镖扎在编号为奇数区域概率为21. 点评:仔细研读题目,从题目提供信息进展分析,寻找适当解题方法,是解决此题要害所在.思路2例1 在1 L 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 mL ,含有麦诱病种子概率是多少分析:病种子在这1 L 种子中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取得10 mL 种子可视为区域d ,所有种子可视为区域D.解:取出10 mL 麦种,其中“含有病种子〞这一事件记为A ,那么 P(A)=1001100010==所有种子的体积取出种子的体积. 答:含有麦诱病种子概率为1001. 点评:由于病种子是随机地处在容器中,它可以位于容器任何一个位置,而且在每一个位置可能性一样,符合几何概型特点,所以运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来解决此题.例2 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概率是多少?分析:由于两人到达与离开时刻是随机,而且,在每一个时刻到达或离开可能性是一样,因此,符合几何概型所具有特点,可以运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来计算.解:如图,以横坐标x表示报纸送到时间,纵坐标y表示父亲离家时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所以符合几何概型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局部,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P(A)==87.5%.点评:建立适当数学模型,该模型符合几何概型特点,这是解答此题关键所在.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模拟该试验.设X是0到1之间均匀随机数,Y也是0到1之间均匀随机数.如果Y+7>X+6.5,即Y>X-0.5,那么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计算机模拟方法:〔1〕选定A1,键入函数“=rand〔〕〞;〔2〕选定A1,按“ctrl+C〞,选定A2~A50,B1~B50,按“ctrl+V〞.此时,A1~A50,B1~B50均为[0,1]区间上均匀随机数.用A列数加7表示父亲离开家时间,B列数加6.5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时间.如果A+7>B+6.5,即A-B>-0.5,那么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3〕选定D1,键入“=A1-B1”;再选定D1,按“ctrl+C〞,选定D2D50,按“ctrl+V〞.〔4〕选定E1,键入函数“=FREQUENCY〔D1:D50,-0.5〕〞,E1表示统计D列中小于或等于-0.5数个数,即父亲在离开家前不能得到报纸频数.〔5〕选定F1,键入“=〔50-E1〕/50.F1表示统计50次试验中,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频率.下面是我们在计算机上做50次试验,得到结果是P(A)=0.88,如图:例3 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都是0到1之间随机数,试求斜边长小于34事件概率.分析:由于直角边长是0到1之间随机数,因此设两直角边长分别为x,y,而x,y满足0≤x≤1,0≤y≤1,斜边长=,x,y可以落在0≤x≤1,0≤y≤1所表示图形任何一个位置,而且在每个位置可能性一样,满足几何概型特点.解:设两直角边长分别为x,y,那么0≤x≤1,0≤y≤1,斜边长=,如右图,样本空间为边长是1正方形区域,而满足条件事件所在区域面积为.因此,所求事件概率为P=.点评:根据条件,构造满足题目条件数学模型,再运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方法来计算某个事件发生概率,是一种常用求解概率问题方法.例4 甲、乙两人相约于中午12点到13点之间在某一个地方碰面,并约定先到者等候20分钟后可以离开,试设计模拟方法估计两人能碰面概率.分析:当两人到达碰面地点时间相差在20分钟之内时,两人能碰面.我们可以用两个转盘来模拟两人到达碰面地点时间.解: 运用转盘模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做两个带指针〔分针〕转盘,标上刻度在0到60来表示时间,如右图;〔2〕每个转盘各转m 次,并记录转动得到结果,以第一个转盘结果x 表示甲到达碰面地点时间,以第二个转盘结果y 表示乙到达碰面地点时间;〔3〕统计两人能碰面〔满足|x -y|<20〕次数n ;〔4〕计算m n 值,即为两人能碰面概率近似值〔理论值为95〕. 点评:实施模拟方法除了转盘模拟方法外,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来模拟,具体操作如下:〔1〕新建一个电子表格文件,在A1位置输入:=RAND( )60,产生一个0到60随机数x ;〔2〕将A1位置处表达式复制到B1处,这样又产生一个0到60随机数y ;〔3〕在C1位置处输入:=IF 〔A1-B1<=-20,0,IF 〔A1-B1<20,1,0〕,判断两人能否碰面〔即是否满足|x -y|<20〕,如果是,就返回数值1,否那么返回数值0;〔4〕将第一行三个表达式复制100行,产生100组这样数据,也就是模拟了100次这样试验,并统计每次结果;〔5〕在C101处输入:=SUM(C1:C100)/100统计这100次重复试验中正好两人能碰面频率,即事件“两人能碰面〞发生概率近似值.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5.解答:4.设A={射线OA落在∠xOT内}.因为射线OA落在∠xOT内是随机,也就是射线OA可以落在∠xOT内任意一个位置,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区域d测度是60,区域D测度是360,根据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P(A)=.5.运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大约为2.7左右.点评:根据实际问题背景,判断是否符合几何概型特点,如是那么选择符合题意“测度〞,运用求几何概型概率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符合问题模拟方法来模拟得到问题近似解.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是运用几何概型求解一些问题概率,以及运用模拟方法求某一个事件概率近似值.结合上节课内容可以知道,几何概型概率问题仍然是随机事件概率,与古典概型区别是古典概型所含根本领件个数是有限个,而几何概型所包含根本领件个数是无限.对于几何概型我们着重研究如下几种类型:〔1〕与长度有关几何概型;〔2〕与面积有关几何概型;〔3〕与体积有关几何概型;(4)与角度有关几何概型.其中我们对与面积有关几何概型与与体积有关几何概型要求重点掌握.作业课本习题3.3 4、5、6.设计感想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又一随机事件概率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根据问题背景,判断该事件是属于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这两者区别在于构成该事件根本领件个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在使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长度成比例.随机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均匀随机数,从而来模拟随机试验,其具体方法是: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我们感兴趣量〔如概率值、常数〕有关,然后设计适当试验,并通过这个试验结果来确定这些量.这种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常用方法.习题详解1.记A={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因为把一盏灯挂在绳子上位置是随机,也就是说灯挂在绳子上位置可以是绳子上任意一点,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根据P=,得P(A)= .答: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概率为13.2.记A={所投点落入小正方形内}.由于是随机投点,故可以认为所投点落入大正方形内任意一点都是时机均等,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可以看成几何概型.于是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公式,所投点落入小正方形内概率应该等于小正方形内面积与大正方形面积比,即 P(A)=943222==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 答:所投点落入小正方形内概率为94.3.记A={所投点落在梯形内部}.由于是随机投点,故可以认为所投点落入矩形内任意一点都是时机均等,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可以看成几何概型.于是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公式,所投点落入梯形内部概率应该等于梯形面积与矩形面积比,即 P(A)=125)2131(21=⨯⨯+⨯=b a b a a 矩形面积梯形面积. 答:所投点落在梯形内部概率为125. 4.设A={该点落在正方形内}.因为该点落在正方形内是随机,也就是该点可以落在正方形内任意一个位置,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根据几何概型求概率计算公式,得P(A)=. 答: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概率为π21. 5.分析:直接求“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有公共点〞概率比拟困难,可以考虑先求“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无公共点〞概率,再求“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有公共点概率〞.解:因为直径等于2 cm 硬币投掷到正方形网格上是随机,也就是硬币可以落在正方形网格上任意一个位置,这符合几何概型条件.要求“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无公共点〞概率,根据几何概型求概率计算公式:P(A)=,因为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等于6 cm ,硬币直径为2 cm ,设有n 个小正方形,那么区域d 测度为n·π·12,区域D 测度n·62,故“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无公共点〞概率为,而事件“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有公共点〞是“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无公共点〞对立面,所以事件“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有公共点〞概率为1-36π.答: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有公共点概率为1-36π.6.贝特朗算出了三种不同答案,三种解法似乎又都有道理.人们把这种悖论称为概率悖论,或贝特朗奇怪论.贝特朗解法如下:解法一:任取一弦AB ,过点A 作圆内接等边三角形〔如图1〕.因为三角形内角A 所对弧,占整个圆周31.显然,只有点B 落在这段弧上时,AB 弦长度才能超过正三角形边长a ,故所求概率是31.解法二:任取一弦AB ,作垂直于AB 直径PQ.过点P 作圆内接等边三角形,交直径于N ,并取OP 中点M 〔如图2〕.容易证明QN=NO=OM=MP.我们知道,弦长与弦心距有关.一切与PQ 垂直弦,如果通过MN 线段,其弦心距均小于QN ,那么该弦长度就大于等边三角形边长,故所求概率是21.解法三:任取一弦AB.作圆内接等边三角形内切圆〔如图3〕,这个圆是大圆同心圆,而且它半径是大圆21,它面积是大圆4141. 图1 图2 图3细细推敲一下,三种解法前提条件各不一样:第一种假设了弦端点在四周上均匀分布;第二种假设弦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第三种假设弦中点在小圆内均匀分布.由于前提条件不同,就导致三种不同答案.这是因为在那时候概率论一些根本概念〔如事件、概率及可能性等〕还没有明确定义,作为一个数学分支来说,它还缺乏严格理论根底,这样,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以致产生一些奇谈怪论.。
数学模型 姜启源
r是x的减函数
假设 r(x)rsx (r,s0) r~固有增长率(x很小时)
xm~人口容量(资源、环境能容纳的最大数量)
r(xm) 0
s r xm
r(x) r(1 x ) xm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
dx rx dt
dx/dt
dxr(x)xrx(1 x)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我们常见的模型
玩具、照片、飞机、火箭模型… … ~ 实物模型
水箱中的舰艇、风洞中的飞机… … ~ 物理模型
地图、电路图、分子结构图… … ~ 符号模型
模型是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一部分 进行简缩、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
模型集中反映了原型中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特征
•测试分析 将对象看作“黑箱”,通过对量测数据的 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二者结合 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结构, 用测试分析确定模型参数
机理分析没有统一的方法,主要通过实例研究 (Case Studies)来学习。以下建模主要指机理分析。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周次
节次
1 五 5-6
2 五 5-6
3 五 5-6 4 五 5-6 5 五 5-6 6 五 5-6
7 五 5-6 8 五 5-6
数学模型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1.1-1.5数学模型的介绍 1.6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步骤、特点
和分类
2.1公平的席位分配(讨论课) 2.2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 2.3双层玻璃的功效
高中概率讲义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第一、二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的区别与联系;(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n 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7)似然法与极大似然法:见课本P1113、例题分析: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平抛一石块,下落”.(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4)“如果a >b ,那么a -b >0”;(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常温下,铁通电后,发热”;(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答:根据定义,事件(1)、(4)、(6)是必然事件;事件(2)、(9)、(10)是不可能事件;事件(3)、(5)、(7)、(8)是随机事件.例2 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分析:事件A 出现的频数n A 与试验次数n 的比值即为事件A 的频率,当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时,这个常数即为事件A 的概率。
4.1.1条件概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即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师需提前检查教材的完整性,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条件概率的实例,如疾病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判断事件的独立性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决。
5. 条件概率的应用:
条件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判断疾病的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判断事件的独立性、求解概率的最大值等。通过条件概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讲授的是条件概率,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且与之前学习的概率知识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教学反思表:准备一份教学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9.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应包括习题和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0. 课后辅导:为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机会,可以安排课后答疑时间,或者建立线上辅导群,以便学生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条件概率时,学生可能对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理解有困难,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公式。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条件概率模型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还有,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判断事件的独立性,以及如何求解概率的最大值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高中数学_单元复习概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数学必修三概率我们的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2、了解随机数的产生过程,通过实例,初步体会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认识到数学是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的有力武器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我们的重点:理解两种概型,掌握两种概型的特征,能计算两种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我们的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概率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内容研究方式研究过程我的感悟思维导图温故知新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力提升合作探究1.x和y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的值和一个y的值,求“ y≤x-1 ”的概率。
2.x和y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实数,任取一个x的值和一个y的值,求“ y≤x-1 ”的概率。
两种概型从区别走向联系实践应用观看视频面积。
(如图中阴影部分)的,所围成图形轴、直线与曲线利用随机模拟法估算由1xx2y x±==体验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联系第三章《概率》学情分析概率的相关知识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接触和了解,在初中也进行了学习,相对而言,是属于高中数学部分基础性较好的一部分内容。
初中阶段: 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概率统计的内容是采用逐步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
在初中,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念,要求会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通过试验,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由此可以看到,高中有些内容是与初中相同的。
在教学中可以用回忆复习等方式先回顾初中相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在频率与概率部分,不但知道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近似,而且要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频率是随机的,每次试验得到的频率可能是不同的,而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它不随每次试验的结果改变。
高一数学几何概率模型说课课件
复习回顾 新课铺垫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归纳探索 形成概念
例题分析 推广应用
回顾小结 提高认识
布置作业 能力升华
问题1:家润多商场进行有奖销售活动,购物满500元可 问题 :家润多商场进行有奖销售活动,购物满 元可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发现指针可能停在转 设计意图: 1)若你是商家,你怎样设定电视机中奖区域? 若你是商家, 若你是商家 你怎样设定电视机中奖区域? 盘的任何位置, 盘的任何位置,从而得出基本事件有无限 个且等可能, 你希望抽到什么? 个且等可能, 你希望抽到什么?抽到每 2)你若作为顾客,并发现电视机中奖概率与扇 )你若作为顾客, 一种奖品的概率相同吗?为什么?若转盘改成 为什么? 一种奖品的概率相同吗,探究出结论。让学生初 形圆弧长度有关,探究出结论。 形圆弧长度有关 为什么 若转盘改成2 呢? 步感受几何概型的特点, 步感受几何概型的特点,并激发学生探究 热情。 热情。 3)抽中电视机的概率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来 )
数学3(必修) 数学3(必修) 3(必修
第三章概率
几何概型
长沙市稻田中学 孙密莲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几 何 概 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五.教学板书的设计 六.教学评价的说明
一 教 学 内 容 的 分 析
1.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课选自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 本课选自人教 版 必修 )第三章《概率》 中3.3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古典概型情 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 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 况下教学的。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况下教学的。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此节内 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 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 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 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 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 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 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 转变。 转变。
7-1-2全概率公式 (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设Ω 为该试验的样本空间,记1A = “第一 次摸出红球第二次摸出蓝球”,2A = “第一次摸出红球第二次摸出红球”,它们能组成该试验的样本空间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B = “第二次摸出红球”,求事件 B 的概率;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样本空间的概念,为求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事件概率转化为简单的基本事情做铺垫;通过分析复杂事件B 的特征,把受两个因素影响的复杂事件表示为各因素下对应的简单互斥事件之和.变式1:袋子中有5 个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2 个蓝球,1个黄球,显然,第1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25. 那么第2次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大? 变式2:一个箱子中装有a 个红球、b 个绿球、c 个黄球,每次随机摸出1个球,摸出的球不再放回.显然,第1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aa b c++. 那么第2次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大?分析:用i R 表示事件“第i 次摸到红球”,i B 表示事件“第i 次摸到蓝球”,i Y 表示事件“第i 次摸到黄球”,1,2i =。
事件2R 可按第1次可能的摸球结果(红球、蓝球或黄球)表示为三个个互斥事件的并,即2121212R R R B R Y R =⋃⋃2121212()()()()P R P R R P B R P Y R =++121121121()(|)()(|)()(|)P R P R R P B P R B P Y P R Y =++ 1111a a b a c a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a b c=++所以,第2次摸到红球的概率是aa b c++.以上证明蕴含着怎样的思想?上述过程采用的方法是:按照某种标准,将一个复杂事件表示为三个互斥事件的并,再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求得这个复杂事件的概率.123A A A =Ω123123()()()()()P B P A BA BA B P A B P A B P A B ==++设计意图: 采取层进式问题链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归纳、证明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优质课教学设计《概率》公开课教案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概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概率,认识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2.了解频率可以看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3.理解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得出和理解概率的意义,正确鉴别有限等可能性事件,了解简单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分析探究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有限等可能性.2.用概率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限等可能性,准确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请同学讲“守株待兔”的故事.问:(1)这是个什么事件?(2)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引入课题.【教学说明】通过熟悉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上节课所学,思考如何衡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试验1: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回答下列问题:①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情况?②抽到1的可能性与抽到2的可能性一样吗?它们的可能性是多少呢?【讨论结果】①抽出的号码有1、2、3、4、5等5种可能的结果.②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的,所以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抽到一个号码即5种等可能的结果之一发生,于是:1/5就表示每一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说明】通过本试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为有限多个,并且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试验2:投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有多少种可能?向上一面的点数是1或3的可能性一样吗?是多少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试验,交流得出结论,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结果只有有限种.思考(1)概率是从数量上刻画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上述两个试验分析讨论,你能给概率下定义吗?(2)以上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特征?【讨论结果】(1)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2)以上两个试验有两个共同特征:①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有限多个.②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教学说明】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我们常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的概率.问:(1)根据上面的理解,你认为问题2中向上的一面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2)像上述试验,可列举的有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可以怎样表达事件的概率?【讨论结果】(1)“向上一面为偶数”这个事件包括2、4、6三种可能结果,在全部6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3/6=1/2.∴P(向上一面为偶数)=1/2.(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问:(3)请同学们思考P(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分析:∵m≥0,n>0,∴0≤m≤n,∴0≤mn≤1,即0≤P(A)≤1.问:(4)P(A)=1,P(A)=0各表示什么事件呢?【讨论结果】当A为必然事件时,P(A)=1.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A)=0.由此可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于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于0,如下图: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点数为2;(2)点数为奇数;(3)点数大于2且小于5.分析:(1)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共有几种情况?(2)点数为2时有几种可能?点数为奇数有几种可能?点数大于2且小于5有几种可能呢?【教学说明】例1是教材的例1,以此规范简单事件的概率求值的一般步骤,并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教师板书完整的解题过程.例2如图所示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向右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指针指向红色;(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3)指针不指向红色.分析:①指针停止后所指向的位置是否是有限等可能性事件?为什么?②指针指向红色有几种可能?③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是什么意思?④指针不指向红色等价于什么说法?【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个转盘问题,实际上是几何概率的模型,是通过面积的大小关系来刻画概率的. 例3 教材第133页例3.分析:第二步怎样走取决于踩在哪部分遇到地雷可能性的大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分别计算在两个区域的任何一个方格内踩中地雷的概率并比较大小就可以了.问1:若例3中,小王在游戏开始时踩中的第一个格上出现了标号1,则下一步踩在哪一区域比较安全?答案:一样,每个区域遇雷的概率都是1/8.问2:谁能重新设计,通过改换雷的总数,使得下一步踩在A区域合适?并计算说明. 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仅举一例供参考:把雷的总数由10颗改为31颗,则:A区域的方格共有8个,标号3表示在这8个方格中有3个方格各有1颗地雷,因此踩A 区域遇雷概率是:3/8B区域中共有:9×9-8-1=72(个)小方格,其中有31-3=28(个)方格内各藏有1颗地雷,因此踩B区域的任一方格遇到地雷的概率是:28 72而328872,∴踩A区域遇雷的可能性小于踩B区域遇雷的可能性.【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对于有游戏经验的同学来说容易理解题意,若是没有经验就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而分析问题.对于第二步应怎样走关键只要分别计算两个区域内遇雷的概率,这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学生完成问题后,顺势提出后面的2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对题目进行变式练习.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从一布袋中随机摸出一球恰是黑球的概率为1/3”的意思是()A.摸球三次就一定有一次摸到黑球B.摸球三次就一定有两次不能摸到黑球C.如果摸球次数很多,那么平均每摸球三次就有一次摸到黑球D.布袋中有一个黑球和两个别的颜色的球2.某班共有41名同学,其中有2名同学习惯用左手写字,其余同学都习惯用右手写字,老师随机请1名同学解答问题,习惯用左手写字的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A.0B.1/41C.2/41D.13.要在一只口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5,四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下列装法,你认为他们中装错的是()A.口袋中装入10个小球,其中只有两个是红球B.装入1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黄球,1个蓝球,1个黑球C.装入红球5个,白球13个,黑球2个D.装入红球7个,白球13个,黑球2个,黄球13个4.从一副未曾启封的扑克牌中取出1张红桃,2张黑桃的牌共3张,洗匀后,从这3张牌中任取1张牌,恰好是黑桃的概率是()A.1/2B.1/3C.2/3D.15.在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上圆、矩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现从中随机抽取1张,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______.6.下列事件的概率,哪些能作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求?哪些不能?(1)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2)随意地抛一枚硬币,背面向上与正面向上.7.摸彩券100张,分别标有1,2,3,……100的号码,只有摸中的号码是7的倍数的彩券才有奖,小明随机地摸出一张,那么他中奖的概率是多少?8.从一副扑克牌中找出所有红桃的牌共13张,从这13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抽到红桃5;(2)抽到花牌J、Q、K中的一张;(3)若规定花牌点为0.5,其余牌按数字记点,抽到点数大于5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学说明】上述练习一方面从正反对照的角度深化了对有限等可能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限等可能的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进行评讲.【答案】1.C2.C【解析】所有可能结果数是41,而每个学生被提问的可能性相等,其中有2个学生是习惯用左手写字,故习惯用左手写字的同学被选中的概率为2/41.3.C4.C5.1/2【解析】圆、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P(中心对称图形)=2/4=1/2.6.(1)不能(2)能7.7/50(提示:本题的关键是找公式P(A)=m/n中的m:从7的1倍到7的14倍,一共14个数.)8.(1)因为13张牌中只有一张红桃5,故抽到红桃5的概率为1/13;(2)13张牌中有1张J、1张Q、1张K,共3张花牌,故抽到一张花牌的概率为3/13;(3)13张牌中点数大于5的牌共有6、7、8、9、10共5张,故抽到点数大于5的牌的概率为5/13.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概率知识?你有什么疑问和困惑?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5.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1.通过抽签,用学生喜欢的扑克牌和掷骰子试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让学生充分认识概率的意义;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此类型概率的求法,利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并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2.在概率的古典定义基础上,教科书给出了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1的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其中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两个确定事件可以看作特殊的随机事件.学生在学习例2时,应注意三种颜色并非三种可能[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典概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内容,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它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
通过对古典概型的学习能够更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它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够为后续学习其他概率打下基础。
同时文章内容含有骰子及扑克等可用于赌博的工具,可借此向学生渗透赌博的危害性。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基本事件、概率的意义,并学习了互斥事件与对立时间的概率加法公式。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不理想,在解题中思维不够缜密,解题过程不够完整。
好在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仍然有一定的兴趣,且师生关系融洽,上课氛围良好,虽然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但仍能积极学习。
三、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掷硬币观察哪面向上与掷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两个试验,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得出古典概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出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对教学进行引导,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然后通过典型实例加以引申,让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并加以解答。
四、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结合问题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归纳、总结,进而得出古典概型的定义及概率公式。
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困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会判断所给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
(2)理解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会简单应用。
概率单元备课
学
目
标
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试验等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3、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4、能用试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单元备课
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课时总数
8课时
单元课题
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教
材
分
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培养随机观念;了解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学习计算简单事件发生概率的两种方法——列举法、画树状图法;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模型也由一步实验较简单的概率模型涉及到二步实验或二步以上的实验。
单及
元突
重破
难措
点施
重点:能运用列举法(列表法、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会设计一个方案来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课
时
安
排
6.1利用树状图和列表计算概率2课时
6.2.生活中的概率1课时
6.3用频率估计概率3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单元检测
单元形成性
检测
见试卷
单元检测结果
及反馈措施
见试卷
《模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模型》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精通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分析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建模的观点和分类。
2. 精通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4. 培育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数学建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评判。
4. 常用数学工具: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老师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实例分析:老师引导同砚分析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 小组谈论:同砚分组谈论和解决数学建模问题,培育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同砚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加深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 第一次作业: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背景和需求,提出初步的建模思路。
2. 第二次作业: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模型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3. 第三次作业:撰写数学建模报告,包括问题描述、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
六、评判方式:1. 作业评分:依据作业的完成状况和质量评定同砚的效果,包括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
2. 口头答辩:要求同砚在教室上对自己的建模过程和结果进行口头陈述,以检验其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终期考核:通过期末考试考查同砚对数学建模的整体精通状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建模导论》2. 计算机软件:MATLAB、R、Python等3. 网络资源:公开的数学建模案例和教学视频八、实施规划:1. 第一周:介绍数学建模的观点和分类。
2. 第二周: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第三周:同砚选择问题并分析,筹办第一次作业。
4. 第四周:同砚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筹办第二次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3《古典概型》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构
建
概
念
思考交流:观察对比5等分转盘摇奖试验、掷硬币试验和例1的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示:从试验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基本事件的概率特点两个方面入手)
古典概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典概型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得到的概率是精确值。古典概型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古典概型为后续学习几何概型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概率问题。
3.课堂提问与课后作业为补偿性教学提供依据。
.1任意角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认识角扩充的必要性,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与过去学习过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相区分;
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体会终边相同角的周期性;
3、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象限角;
4、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满足一定条件的角.
由特殊到一般,水到渠成的引出古典概型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古典概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本质特征:结果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以突破古典概型识别的难点。其中,问题2破坏了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问题3破坏了古典概型的有限性特征,为后续学习几何概型埋下伏笔。
用动画演示摇奖试验,由教师提出问题。
《概率论》教学大纲
概率论教学大纲版本号2019 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学分:4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演绎和归纳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在经济、管理、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数学素质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概率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学好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
不仅要记住以上概念和规律的条件和结论,而且要知道它的基本思想和概率统计意义,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和用途。
2、掌握基本技能,能够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
3、培养思维能力,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地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主要是通过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来完成,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
(四)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取应体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计算方法及应用。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高等数学(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最终理论考试与中期考试的总和。
教学大纲内容第01部分总学时10学时讲课 1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与事件(2学时)频率与概率(2学时)古典概型(2学时)条件概率(2学时)独立性(2学时)重点:掌握古典概型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方法掌握条件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及应用习题内容:求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求古典概型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利用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求概率利用事件的独立性求概率第02部分总学时8学时讲课 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具体内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2学时)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学时)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2学时)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2学时)重点:理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等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和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掌握随机变量函数分布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习题内容: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第03部分总学时8学时讲课 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具体内容:二维随机变量(2学时)边缘分布(2学时)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2学时)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2学时)重点:理解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及边缘分布掌握随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难点: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习题内容: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及边缘分布求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所构成的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第04部分总学时6学时讲课 6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具体内容:数学期望(2学时)方差(2学时)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2学时)重点: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概念,掌握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的求法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习题内容: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概率》教学设计
《概率》教学设计《概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统计以及简单的频数、频率的计算在七年级、八年级都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概率基础。
对抽签、抽奖学生都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时选取抽签、抽奖、掷正方形骰子、摸球抓阄、猜拳、投硬币等与学生贴近的素材引起了他们极大地学习热情。
对于画树形图,分支较多时学生审题有一定困难,对于列表法摸球放回与不放回容易混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发展随机观念。
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4)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1)动手能力:动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归纳能力:通过试验,归纳事件发生的频率,得出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的方法。
(3)计算能力: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情感目标:(1)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2)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十章第1节第4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从定义出发研究概率的性质,例如:概率的取值范围;特殊事件的概率;事件有某些特殊关系时,它们的概率之和的关系;等等,是为了进一步计算事件的概率.注意对概率思想方法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求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目标解析:(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概率论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利用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解决与古典概型有关的问题.(2)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堂课中寻找机会去落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古典概型概率的定义为出发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是进行数学抽象教学的很好机会;同时利用概率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好机会.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概率的运算法则及性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问题一:关于概率基本性质的研究,从哪个角度研究概率的性质?研究哪些性质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概率可以看成以事件为自变量,在[0,1]上取值的函数,可类比函数的性质,研究概率的取值范围、特殊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单调性,类比几何度量,研究概率的加法公式等.2.教学问题二:研究方法的选择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问题.这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解决方案:由于在高中阶段不要求按公理化方式研究概率的性质,所以以古典概型概率的定义为出发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并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质,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探究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来.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概率基本性质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从理论到实际的数学建模过程,同时,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的典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的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结合的尝试.五、教学过程与设计的概率为多少?课堂小结升华认知[问题4]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课后练习]A,B是互斥事件,P(A)=0.2,P(A∪B)=0.5,则P(B)等于()A.0.3B.0.72.根据多年气象统计资料,某地6月1日下雨的概率为0.45,阴天的概率为0.20,则该日晴天的概率为()A.0.65 B.0.55A,B,C中,A与B互斥,B与C对立,且P(A)=0.3,P(C)=0.6,则P(A+B)=()A.0.3B.0.64.一只袋子中装有7个红玻璃球,3个绿玻璃球,从中无放回地任意教师9:提出问题4.学生9:学生10: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答案】1.A 2.C 3.C 4.8151415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引领学生感悟数学认知的过程,体会数学核心素养.课后练习是对定理巩固,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深化认识,同时也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5.3.3古典概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
教学设计古典概型一、主题内容概率是一个事件发生、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介于 0与1之间,这个概念萌芽于16世纪,与掷骰子进行赌博的活动密切相关。
对概率是否存在始终是概率论争论的哲学问题。
古典概型表明定义古老的、经典的概率模型,古典概型讨论的对象局限于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为有限个等可能的情形。
古典概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是在还没有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随机事件概率后,频率与概率前)展开的。
主题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样本空间与样本点: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所有可能的集合,样本点则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古典概型:样本空间是有限可数的,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等可能性:古典概型基于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基本事件(即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概率计算:P(A) = 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 / 样本空间中所有的样本点总数。
二、背景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古典概型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古典概型,能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提示:应引导学生通过古典概型,认识样本空间、样本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含义。
学业要求:能够掌握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从课标中可以看出主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运算。
数学建模借助具体例子得到古典概率模型,利用样本空间、样本点来描述古典概型,能够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教材分析关于古典概型的内容,在人教A版和人教B版教材中都被列为重要内容,但呈现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两个版本教材的详细分析:人教A版教材下图展示了对人教A版教材古典概型内容顺序分析以下展示了对人教A版教材的古典概型的教学路线分析:教学可以分4活动:1.建立古典概率模型过程:根据试验归纳出共同特征有限性、等可能性抽象出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计算3.巩固提升:通过两个例子归纳求解的一般思路4.例子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对样本代表性影响进行分析人教B版教材下图展示了对人教B版教材古典概型内容顺序分析下面展示了对人教B版教材的古典概型的教学路线分析:1.建立古典概率模型过程:借助具体例子的计算抽象出古典概率模型计算2.古典概型计算: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3.巩固提升:借助瓶盖例子再次理解古典概型4.例子分析:例1:利用定义解决问题;例2利用概率性质解决问题;例3关注题目条件不同;例3、4、5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样本空间有树状图、矩阵、坐标系;例6强调等可能性。
建立概率模型讲课文档
(2)法一 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由数组(奇,偶)、(偶,奇)组成(如(1,2), (2,3)等).由于每枚骰子的点数中有 3 个偶数,3 个奇数,因此出现的点数之 和为奇数的数组有 3×3+3×3=18(个),从而所求概率为1386=12.
法二 由于每枚骰子的点数分奇、偶数各 3 个,而按第 1 枚、第 2 枚骰 子出现的点数顺次写时有(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这四种等可能结果,因此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24=12.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a 席位 b 席位 c 席位 d 席位 a 席位 b 席位 c 席位 d 席位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a 席位 b 席位 c 席位 d 席位 a 席位 b 席位 c 席位 d 席位
第三十页,共45页。
[规律方法] 1.解答古典概型时,要抓住问题实质,建立合适的模型,以简化运算. 2.本题属于对号入座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所包含的基本事件较多,为 清楚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可借助于树形图处理.
第十三页,共45页。
[跟踪训练] 1.一个袋子中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球共 24 个,除颜色外其他特征 完全相同,已知蓝色球 3 个.若从袋子中随机取出 1 个球,取到红色球的概 率是16. (1)求红色球的个数; (2)若将这三种颜色的球分别进行编号,并将 1 号红色球,1 号白色球,2 号蓝色球和 3 号蓝色球这四个球装入另一个袋子中,甲乙两人先后从这个袋 子中各取一个球(甲先取,取出的球不放回),求甲取出的球的编号比乙大的概 率.
2.掷一粒均匀的骰子,若考虑向上的点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则这个随机 试验的基本事件是什么?有多少个基本事件?其概率是多少?
提示:基本事件为“向上的点数是奇数”和“向上的点数是偶数”,有 2 个基本事件,这两个基本事件是等可能性的,所以发生的概率都为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建立概率模型[核心必知]建立不同的古典概型在建立概率模型时,把什么看作是一个基本事件(即一个试验结果)是人为规定的.我们只要求:每次试验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基本事件出现.只要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并且它们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就是一个古典概型.[问题思考]甲、乙、丙三人站队,求甲站在最左边的概率.1.若只考虑甲的站法,基本事件的总数是多少?甲站在最左边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3种;P =13.2.若只考虑最左边位置的站法,基本事件总数是多少?甲站在最左边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3种;P =13.3.若考虑所有人的站法,基本事件的总数是多少?甲站在最左边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6种;P =13.讲一讲1.从含有两件正品a 1,a 2和一件次品b 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尝试解答] 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 1,a 2),(a 1,b 1),(a 2,a 1),(a 2,b 1),(b 1,a 1),(b 1,a 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总的事件个数为6,而且可以认为这些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用A 表示“取出的两件中恰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所以A ={(a 1,b 1),(a 2,b 1),(b 1,a 1),(b 1,a 2)}.因为事件A 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所以P (A )=46=23.“有放回”与“不放回”问题的区别在于:对于某一试验,若采用“有放回”抽样,则同一个个体可能被重复抽取,而采用“不放回”抽样,则同一个个体不可能被重复抽取.练一练1.一个盒子里装有完全相同的十个小球,分别标上1,2,3,…,10这10个数字,今随机地抽取两个小球,如果:(1)小球是不放回的;(2)小球是有放回的. 求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为相邻整数的概率. 解:设事件A :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为相邻整数.则事件A 包括的基本事件有:(1,2),(2,3),(3,4),(4,5),(5,6),(6,7),(7,8),(8,9),(9,10),(10,9),(9,8),(8,7),(7,6),(6,5),(5,4),(4,3),(3,2),(2,1)共18个.(1)不放回取球时,总的基本事件数为90, 故P (A )=1890=15.(2)有放回取球时,总的基本事件数为100, 故P (A )=18100=950.讲一讲2.某乒乓球队有男乒乓球运动员4名、女乒乓球运动员3名,现要选一男一女两名运动员组成混合双打组合参加某项比赛,试列出全部可能的结果;若某女乒乓球运动员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则她参赛的概率是多少?[尝试解答] 由于男运动员从4人中任意选取,女运动员从3人中任意选取,为了得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我们设男运动员为A ,B ,C ,D ,女运动员为1,2,3,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随机选取的结果.如(A,1)表示:第一次随机选取从男运动员中选取的是男运动员A ,从女运动员中选取的是女运动员1,可用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设“国家一级运动员参赛”为事件E .由上表可知,可能的结果总数是12个.设女运动员1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她参赛的可能事件有4个,故她参赛的概率为P (E )=412=13.本讲列出全部可能的结果用的是列表法.列表法的优点是准确、全面、不易漏掉,对于试验的结果不是太多的情况,都可以采用此法,当然也可以用列举法.练一练2.在一次数学研究性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做了两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组长同时抛掷2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2、3、4、5、6)后,让小组成员求: (1)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数字相同的概率是多少?(2)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两个玩具正面向上的情况如下表:(1)事件“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数字相同的情况”只有6种,故它的概率是36=6.(2)事件“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情况”有27种,如表中有下划线的情况,即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为2736=34.讲一讲3.口袋里装有两个白球和两个黑球,这四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甲、乙、丙、丁四个人按顺序依次从中摸出一球,试求乙摸到白球,且丙摸到黑球的概率.[尝试解答] 把两白球编上序号1、2,把两黑球也编上序号1、2,于是甲、乙、丙、丁四个人按顺序依次从袋内摸出一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可用树形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如下:从上面的树状图可以看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为24,乙摸到白球,且丙摸到黑球的结果有8种,则P =824=13.当基本事件较多、较为复杂时采用树状图,可以很直观的对事件进行分类、枚举,准确地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练一练3.甲、乙两同学下棋,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各得1分,负一盘得0分.连下三盘,得分多者为胜,求甲获胜的概率.解:甲同学的胜负情况画树状图如下:每盘棋都有胜、和、负三种情况,三盘棋共有3×3×3=27种情况.设“甲获胜”为事件A ,甲获胜的情况有:三盘都胜,得6分有1种情况,两胜一和得5分有3种情况,两胜一负得4分有3种情况,一胜两和得4分有3种情况,共10种情况.故甲获胜的概率为P (A )=1027.【解题高手】【易错题】任意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 (1)出现点数相同的概率; (2)出现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错解] (1)点数相同,是指同为1点,2点,…,6点,其中之一的概率是16.(2)点数和为奇数,可取3,5,7,9,11,共5种;点数之和为偶数,可取2,4,6,8,10,12,共6种.于是出现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55+6=511. [错因] (1)原事件是要求在抛掷的所有结果中出现点数同为1,2,3,4,5,6的概率,而不是点数相同时,其中之一的概率;(2)点数之和为奇数和偶数的11种情况不是等可能事件,如点数之和为2只出现一次,为(1,1);点数之和为3出现2次,为(2,1),(1,2).[正解] (1)任意抛掷两枚骰子,由于骰子质地均匀,故可以看成等可能事件,其结果可表示为数组(i ,j )(i ,j =1,2,…,6),其中两个数i ,j 分别表示两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共有36种结果.其中点数相同的数组为(i ,j )(i =j ,i ,j =1,2,…,6),共有6个结果,故出现点数相同的概率为636=16.(2)出现的点数之和为奇数,从而由数组(奇,偶)和(偶,奇)组成(如1,2),(2,1).又由于每枚骰子上有3个偶数,3个奇数,3×3+3×3=18,从而所求概率为1836=12.1.若书架上放的数学、物理、化学书分别是5本、3本、2本,则随机抽出一本是物理书的概率为( )A.15B.310C.35D.12解析:选B 任意抽取一本得到任何一本书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故为古典概型,其中总基本事件数n =10,事件A “抽得物理书”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 =3,所以依据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得P (A )=m n =310. 2.甲、乙两人各写一张贺年卡随意送给丙、丁两人中的一人,则甲、乙将贺年卡送给同一人的概率是( )A.12B.13C.14D.15解析:选 A 该试验共4个基本事件,所求事件包含2个基本事件,其概率为12.3.一枚硬币连掷3次,有且仅有2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A.38 B.23 C.13 D.14解析:选 A 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共有8个,仅有2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有:(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共3个.则所求概率为38.4.(江苏高考)现有某类病毒记作X m Y n ,其中正整数m ,n (m ≤7,n ≤9)可以任意选取,则m ,n 都取到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基本事件总数为N =7×9=63,其中m ,n 都为奇数的事件个数为M =4×5=20,所以所求概率P =M N =2063.答案:20635.(福建高考)盒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其中红色球3个,黄色球2个.若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则所取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等于________.解析:红色球分别用A 、B 、C 表示,黄色球分别用D 、E 表示,取出两球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B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C ,D ),(C ,E ),(D ,E )共10种.从中取两球颜色不同的结果有:(A ,D ),(A ,E ),(B ,D ),(B ,E ),(C ,D ),(C ,E )共6种,取出两球颜色不同的概率P =610=35.答案:356.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 (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 ,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 ,求n ≥m +2的概率.解:(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共6个,从袋中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事件共有1和2,1和3两个.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P =26=13.(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m ,放回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n ,其一切可能的结果(m ,n )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共16个.又满足条件n ≥m +2的事件为(1,3),(1,4),(2,4),共3个,所以满足条件n ≥m +2的事件的概率为P 1=316.一、选择题1.从100台电脑中任取5台进行质量检测,每台电脑被抽到的概率是( ) A.1100 B.15 C.16 D.120解析:选D 把抽到每一台电脑看成一个基本事件,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数是100,任取5台这一事件含5个基本事件,所求概率为5100=120.2.从分别写有A ,B ,C ,D ,E 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 )A.15B.25C.310D.710解析:选B 从5张卡片中任取2张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共10种结果,而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有AB 、BC 、CD 、DE 4种结果,故此事件的概率为410=25.3.从正六边形的6个顶点中随机选择4个顶点,则以它们作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概率等于( )A.110 B.18 C.16 D.15解析:选D 假设正六边形的6个顶点分别为A 、B 、C 、D 、E 、F ,则从6个顶点中任取4个顶点共有15种结果,以所取4个点作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有3种结果,故所求概率为15.4.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1,2,3,4,5的五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的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3或6的概率是( )A.310 B.15 C.110 D.112解析:选A 随机取出2个小球有(1,2),(1,3),(1,4),(1,5),(2,3),(2,4),(2,5),(3,4),(3,5),(4,5)共10种情况,和为3只有1种情况(1,2),和为6有(1,5),(2,4)两种情况.∴P =310.5.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 >a 的概率是( )A.45B.35C.25D.15解析:选D 设Ω={(a ,b )|a ∈{1,2,3,4,5},b ∈{1,2,3}},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n =15,事件“b >a ”为{(1,2),(1,3),(2,3)},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 =3.其概率P =315=15.二、填空题6.现有5根竹竿,它们的长度(单位:m)分别为2.5,2.6,2.7,2.8,2.9,若从中一次随机抽取2根竹竿,则它们的长度恰好相差0.3 m 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从5根竹竿中任取2根有:(2.5,2.6)、(2.5,2.7)、(2.5,2.8)、(2.5,2.9)、(2.6,2.7)、(2.6,2.8)、(2.6,2.9)、(2.7,2.8)、(2.7,2.9)、(2.8,2.9)共10种取法,其中长度恰好相差0.3 m 的情况有:(2.5,2.8)、(2.6,2.9),共2种.故所求概率为P =210=15.答案:157.第1,2,5,7路公共汽车都在一个车站停靠,有一位乘客等候着1路或5路公共汽车,假定各路公共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性相等,那么首先到站的正好为这位乘客所要乘的车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4种公共汽车先到站共有4个结果,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所以“首先到站的车正好是所乘车”的结果有2个,∴P =24=12.答案:128.将一个各个面上均涂有颜色的正方体锯成2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从这些小正方体中任取1个,其中恰有三个面涂有颜色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如图每层分成9个小正方体,共分成了三层,其中8个顶点处的小正方体三个面涂有颜色,概率为827.答案:827三、解答题9.假设有5个条件很类似的女孩,把她们分别记为A 、C 、J 、K 、S ,她们应聘秘书工作,但只有3个秘书职位,因此5人中仅有3人被录用,如果5个人被录用的机会相等,分别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女孩K 得到一个职位; (2)女孩K 和S 各得到一个职位;(3)女孩K 或S 得到一个职位.解:5个人仅有3人被录用,结果共有10种,如图所示,由于5个人被录用的机会相等,所以这10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1)女孩K 被录用的结果有6种,所以她得到一个职位的概率为35.(2)女孩K 和S 各得到一个职位的结果有3种,所以K 和S 各自得到一个职位的概率为310.(3)女孩K 或S 得到一个职位的结果有9种,所以K 或S 得到一个职位的概率为910. 10.编号分别为A 1,A 2,…,A 16的16名篮球运动员在某次训练比赛中的得分记录如下:(1)(2)①用运动员编号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 ②求这2人得分之和大于50的概率. 解:(1)4,6,6.(2)①得分在区间[20,30)内的运动员编号为A 3,A 4,A 5,A 10,A 11,A 13,从中随机抽取2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有:{A 3,A 4},{A 3,A 5},{A 3,A 10},{A 3,A 11},{A 3,A 13},{A 4,A 5},{A 4,A 10},{A 4,A 11},{A 4,A 13},{A 5,A 10},{A 5,A 11},{A 5,A 13},{A 10,A 11},{A 10,A 13},{A 11,A 13},共15种.②“从得分在区间[20,30)内的运动员中随机抽取2人,这2人得分之和大于50”(记为事件B )的所有可能结果有:{A 4,A 5},{A 4,A 10},{A 4,A 11},{A 5,A 10},{A 10,A 11},共5种.所以P (B )=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