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正确。
2.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的方针D.“一边倒”的方针【解析】选A。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所以是“亚洲的产物”,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正确。
不结盟政策是指从80年代开始,中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不是“亚洲的产物”,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3.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
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
”该会议( )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五单元 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说:“我们是新起的国家,困难多,万一有事,有个帮手,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为此,当时中国在外交上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倡导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积极与美日缓和关系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材料中的“有个帮手”,自然是结盟,而能体现此结果的只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的结盟;A、B两项是50年代中期的,且没有结盟;C项是70年代的。
答案:D2.右图是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关于“(北)京市军管会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外国兵营地产”的报道。
此报道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一边倒”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政府不承认以往政府的外交关系及其签订的条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而报道反映的是取消外国在中国的“驻兵权”,这属于清除特权,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是新中国外交的总原则;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3.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
”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A.决定与缅甸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以“求同存异”化解双方矛盾D.明确表示了实行不结盟政策解析:材料中的“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体现了周恩来的睦邻友好政策,而能说明材料的时间所能实现睦邻友好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D项时间不符,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后奉行的。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人民版必修1(I)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人民版必修1(I)【考点阐讲】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背景:国际上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时间:1950年2月影响:对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提出:首次提出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再次提出是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结合二战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是左右中美两国关系演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和主要原因第一:不同的政治制度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
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受到美国的敌视,并当成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
为此,美国扶持国民党政权,长期阻挠中国的统一。
第二:共的国家利益使两国关系接近。
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受到来自外部环境苏联共同威胁时,终于相互妥协,改善双方关系。
上述两个因素中,国家利益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2)中美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共同遭受苏联霸权主义威胁,使两国关系改善的具体原因:从美国方面看:第一:“冷战”开始到8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
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doc
课时作业1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1949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析:联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另起炉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求同存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边倒而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2.(2018·厦门高三诊断)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 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以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故A项正确;中美建交的实现是1979年,故B项错误;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8·淄博高三摸底)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1952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
”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2.(2013·江苏连云港摸底)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
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右图是新中国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B.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表现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理念D.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体现4.(201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人民网评论文章认为中日关系“不忘历史、展望未来”。
其中“不忘历史”的内涵不包括( )A.中日历史上曾长期友好B.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C.多种形式的交流曾促进两国共同发展D.大国友好对世界和平的巨大意义5.在某一时期,毛泽东曾说:“所谓大反华,究竟是一些什么人,有多少人呢?不过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分子,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动派和半反动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分子和半修正主义分子……美国和我们的仇恨结得大一点。
”从讲话内容我们可以判断,毛泽东的上述讲话应发表于( )A.1949—1952年间B.1952—1956年间C.1956—1969年间D.1971—1976年间6.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10
•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 革,完全控制了日本。
•(2)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 。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 斗争逐渐加强。
•(4)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 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
K12课件
11
•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 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 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 少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 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K12课件
12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 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 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 ,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 意为“财政贷款”)
•(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 泛的同盟关系。 •(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 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18课时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16-
真题溯源 〔2015福建文综,38(节选)〕材料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 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 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 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 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思考 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 提示: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 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19-
命题 本题以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的感叹为切入点,考查
立意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反对美国,故 C 项不正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 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国际社 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选 D 项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20-
解题 审选项 思路 找答案
答案 D
A 项说法错误,当时“冷战”还没有结束,不能说明 “冷战”政策彻底破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发生于 1971 年,而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发生 于 1979 年,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大多数国家
自主探究 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否 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矛盾? 提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 “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 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4-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题综合集训(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 ) A.保障国家独立B.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C.调整国家政策D.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A[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 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三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排除D项。
] 3.1949年,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
”这一外交思想的实行(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残余B.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C.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D.是为了团结亚非国家A[根据材料“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可知,题干述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前提,故选A项;体现政策包容性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团结亚非国家无关,排除D项。
2018年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美解析版
2018年高二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美解析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如果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A. 大国集团结盟B. 社会制度相同C. 意识形态对抗冲突D.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D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知识点,旨在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错误,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仍然可以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是影响外交关系的相关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政策和措施的根本因素,D 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D。
2.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关注。
与“中国人来了”密切相关的外交大事是()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国重返联合国成功,故B项正确。
A发生在1953年,C发生在1979年,D发生在2001年,均排除。
故选B。
3.“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 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D.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外交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3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2015·苏北四市一模)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方此举( )A.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B.希望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C.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借助苏联恢复在联合国席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友谊与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5·某某一模)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的方针D.“一边倒”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得到了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的共同倡导,是“亚洲的产物”,后来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X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故A项正确。
答案:A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
B、C两项时间明显不符;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某某一诊)1954年12月,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
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X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2.(2018·潍坊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B[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条约规定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X,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高中毕业班质检)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C[这一阶段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大多为东欧某某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所列主要是亚洲国家,但也有欧洲国家,故B项错误;建交国家既体现“一边倒”,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不结盟,故D 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沧州质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选B。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汇,“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2.(2019·保定模拟)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C。
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A.1949年北平和谈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解析:选C。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一些亚非国家攻击中国的共产主义,在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刻,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C项正确。
4.(2019·德州期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教学文档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9·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
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2.(2019·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答案:B3.(2019·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新中国出席的某国际会议最终达成“十项原则”,其中明确“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这同旧的国际秩序赖以维系的旧国际法理彻底划清了界限。
这一会议()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成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D.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答案:D4.(2019·3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模拟)右图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
关于该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B.共有29个亚非拉国家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C.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D.会议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答案:C5.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高考历史一轮巩固 5.2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选 B。毛泽东讲亚非拉地区和西欧反对 美国控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指出了中国在 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时可以联合的力量,体现了 B 项 的含义。A 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材料没有谈及不 结盟运动,排除 C 项;“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外 交政策,且材料体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 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周总理1953年在接见印度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 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 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 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形成。
(3)意义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 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 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 家关系才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 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 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 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
【例 2】(2013 江苏)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9 月 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 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 和各界人士。到 1972 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 家达 88 个,和 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 料表明中国(D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经过:
时 间
事件
197 美乒乓球队访
1.4
华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
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
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除出境。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 材料中“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原来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建立的不同等条约,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故A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故D项错误。
2.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解析:选C “一边倒”是指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项错误。
“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头的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方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C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3.(2024·东北师大附中模拟)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2.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3.[2018·河北衡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4.[2018·安徽合肥质检]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
”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5.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 )
A.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
6.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
7.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针对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作出的主动反应,而是基于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作出的被动对策。
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
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过程。
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课时作业(十八)
1.C [解析] 周恩来提出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这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选C。
A项包含于C项之中,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得到改变,B项错误;中苏建交标志着新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D项错误。
2.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故选C。
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A项错误;1950—1956年,新中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B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材料中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D项错误。
3.C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不同性质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此种原则之下,不同性质的国家可以友好相处,这样就淡化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故选C。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三天(1949年10月3日),苏联就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50年我国已经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已经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不同性质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是使周边国家与我国的社会制度趋同,B项错误;“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这一表述过分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D项错误。
4.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中国在该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故选C。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会员国,而是在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A项错误;“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说的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作用,B项错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 项错误。
5.B [解析] 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外交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并改善与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为以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故选B。
这一时期并没有亚非会议的召开,A项错误;“两个中间地带”的外交策略与新型区域合作无关,C项错误;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年底,D项错误。
6.A [解析] 由“双方同意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可见双方均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故选A。
材料只是反对共同的敌人,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B 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出于共同对付苏联的需要,但不能说明中美之间所有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D项错误。
7.(1)特点: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
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
(2)表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
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繁荣进步。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针对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作出的主动反应,而是基于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作出的被动对策”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奏响胜利的旋律”得出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据材料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发展和运用”得出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得
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