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三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所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4千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千克的苹果?2.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分数乘法1/4 × 2 = 1/21/3 × 3 = 1七、作业设计:1/5 × 42/7 × 33/8 × 52. 应用题:小明有1/2千克的糖果,他把它平均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了多少千克的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但在实践中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练习课(分数乘分数或整数)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练习课(分数乘分数或整数)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乘整数吗?为什么?
师:请同学计算下面三道题。
5 7×46×
11
12
3
5
×
2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此题呈现了学生平时做题容易犯的错误,提醒学生学会正确约分。
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指名学生板演)
如果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理解,指出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3
125
,可以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分成125份,取其中的53份,列式为2500÷125×53。
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3题。
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数据信息做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质疑问难:你有哪些疑问吗?
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法则计算。
本节课的练习讲解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结合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性。
充分发挥了练习课的巩固作用。
第1章 分数乘法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学霸笔记】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1章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下面算式的积在和之间的是()A.×1B.×C.×【分析】首先根据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求出每个算式的值各是多少;然后判断出哪个算式的积在和之间即可.【解答】解:×1=,所以不在和之间;×=,所以在和之间;×=,<,所以不在和之间;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每个算式的值各是多少即可.吨的是吨,米的是米.【分析】要求吨的是多少吨,用×;要求米的是多少米,用×.【解答】解:×=(吨)×=(米)答:吨的是吨,米的是米.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1.×(判断对错)【分析】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由此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解答】解:×==≠1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4.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升,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喝了多少升?【分析】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升,求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多少升,用乘法计算;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就是求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解:×4=3(升)×=(升)答:4瓶这样的果汁一共是3升,小华喝了这瓶果汁的,喝了升.【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2,一个数乘分数: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一根绳子长米,另一根是它的,另一根长多少米?列式是()A. + B.÷C.×2.表示如图图意的正确算式是()A.×B.×C.×3.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A.×B.×C.×4.求的是多少?列式为()A. + B.×C.÷5.下面哪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A.×B.×C.×6.若a、b、c、d代表不同的且不为0的自然数,则与的积相等的算式是()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一根绳子长米,如果用去,还剩米;如果用去米,还剩米.8.米的是米.9.算式:×表示:.请在如图中画斜线表示出来.10.在横线里填上“>”、“<”或“=”.×××××3××××.11.吨的是吨;小时的是小时.12.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平方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3.比kg重是1kg.(判断对错)14.有两根木棒,第一根用去它的,第二根用去米,两根剩下的长度相等..(判断对错)15.如图可以表示为:×,也可以表示×..(判断对错)16.米用去它的还剩米.(判断对错)17.千克棉花的和千克黄金的一样重.(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18.直接写出得数.×=×=×=+×=五.操作题(共1小题)19.用涂色和斜线表示×.六.解答题(共4小题)20.请你列式计算.(1)kg的是多少千克?(2)小时的是多少小时?21.列式计算.(1)千米的是多少千米?(2)的是多少?2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请你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如图表示1公顷)23.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它的,再画斜线表示与的乘积,并完成填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把第一根绳子的长度米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就是另一根绳子的长度.【解答】解:×;故选: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2.【分析】把整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先标出其中的2份,然后把这2份再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标出其中的3份,即表示的;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知:符合图意的算式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看图解答问题的能力.3.【分析】三个选项中两个分数的积,其中一个因数相同,是,另一个因数越小,则积就越小,比较、和的大小,即可得解.【解答】解:==所以所以×的计算结果最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母不同,要通分,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4.【分析】求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解答】解:×=.答:的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5.【分析】首先根据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求出每个算式的值各是多少;然后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出哪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即可.【解答】解:A、×=所以和的积不在和之间.B、×=因为<,所以和的积不在和之间.C、×=因为<<,所以和的积在和之间.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每个算式的值各是多少.6.【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①把米看作单位“1”,用去,剩下的占原来的(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②因为一去的米是具体长度,所以直接用减法解答.【解答】解:①==(米);答:还剩米.②=答:还剩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用求”和用求“米”的含义.8.【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米乘即得米的是多少米.【解答】解:×=(米)答:米的是米.故答案为:.【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9.【分析】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知算式×表示求的是多少;据此先画斜线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进而画斜线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的.【解答】解:算式×表示求的是多少.见下图:故答案为:求的是多少.【点评】解决此题明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即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0.【分析】(1)一个分数乘小于1的数,积就小于这个分数;(2)一个分数乘大于1的数,积就大于这个分数;(3)先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4)先算出积,再比较大小;(5)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解答即可;(6)算出积,再通分比较即可.【解答】解:(1)因为<1所以×<;(2)因为>1所以×;(3)×=,×=,所以×=×,(4)×3=1,因为1>,所以×3>;(5)×=×;(6)×=,×==,因为<,所以×<×,故答案为:<;>;=;>;=;<.【点评】利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答算式比较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11.【分析】(1)把吨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是多少即可;(2)把小时看成单位“1”,要求的数是单位“1”的,用乘法即可求出.【解答】解:(1)×=(吨);(2)×=(小时).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12.【分析】这两个题都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解答】解:(1)×=(米),(2)×=(公顷)公顷=2000平方米;答:米的是米,公顷的是 2000平方米.故答案为:;2000.【点评】本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答,注意第二题的单位转化.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把千克看成的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1+)是多少即可求出比kg重是多少千克,再与1千克比较即可.【解答】解:×(1+)=×=(千克)所以比kg重是千克,不是1千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在区分分数在具体的题目中的区别:在具体的题目中,带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数,不带单位是把某一个数量看单位“1”,是它的几分之几.14.【分析】首先区分两个的区别:第一个是把木棒的全长看做单位“1”;第二个是一个具体的长度;由此比较解答即可.【解答】解:第一个是把木棒的全长看做单位“1”;第二个是一个具体的长度;因为两根木棒的具体长度我们不知道,所以木棒全长的有可能比米大,也有可能比米小,还有可能等于米,所以最后两根剩下的长度相等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在区分分数在具体的题目中的区别:有些表示是某些量的几分之几,有些就表示具体的数,做到正确区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在具体的题目中,带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数,不带单位是把某一个数量看单位“1”,是它的几分之几.15.【分析】通过观察图示,把大长方形看作“1”,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即;图中的浅色部分表示又把这2份平均分成了5份,取其中的3份,即.因此图中的深色部分写成乘法算式为×,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深色部分可以表示为×,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16.【分析】把米看作是单位“1”,用去它的,就还剩下它的1﹣=,用乘法可求了剩下的米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米)还剩下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时行判断,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米的不同.17.【分析】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分别求出千克棉花的和千克黄金的,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千克)×=(千克)即千克棉花的和千克黄金的一样重,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灵活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计算题(共1小题)18.【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口算即可,注意计算+×时,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解答】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注意运算顺序.五.操作题(共1小题)19.【分析】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先用涂色表示出其中的5份,再把这5份平均分成3份,用斜线表示出其中的2份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图表示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方法.六.解答题(共4小题)20.【分析】(1)、(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解答】解:(1)×=(千克);答: kg的是千克;(2)×=(小时)答:小时的是小时.【点评】明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分析】(1)千米的是多少千米,就是求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就是.据此解答.【解答】解:(1)=(千米);答:千米的是千米.(2)=.答:的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解答问题的能力.22.【分析】先这块1公顷的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涂红;再把这1份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涂蓝即可;【解答】解:耕的面积是:×=(公顷);图如下:红色部分就是小时耕地的公顷数.【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应用.应明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3.【分析】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再把这三份平均分成5份,把其中的2份表示出来;画斜线的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运算的结果就是几分之几.【解答】解:图如下:×=;故答案为:.【点评】根据分数的意义先表示出长方形的,再表示出的即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一)教案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教科书第3~5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3.进一步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一、自主预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计算方法。
37×2 18×5 710×1 2.说说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例3题目。
1.解决问题(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15(2)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
师:12×15等于多少呢?如何计算?师引导:可以拿一张纸表示1公顷,动手折一折,议一议。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用多媒体演示涂色过程,并且归纳:先把这张纸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涂色的12部分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因此1份是这张纸的110。
教师板书:12×15=1×12×5=110(公顷) 2.解决问题(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方法同上探究结论:教师板书:12×35=1×32×5=310(公顷) 3.讨论归纳: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科书第4、5页“做一做”第1、2、3题。
2.一位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
火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时,这位旅客睡着了。
他醒来时看了看路标,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已行路程的13。
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分数是怎样计算的?五、课后作业练习一第 4、5、6、7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学设计《3:分数乘法 第三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学设计《3:分数乘法第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3:分数乘法》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之后,进一步拓展分数的运算。
通过分数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乘法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法: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教学素材:收集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制作蛋糕时,分配奶油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奶油的分量,并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如 a/b × c/d = (ac)/(bd)。
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分数乘小数(课时练习题)

2023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题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3课时 分数乘小数一、填空题1. 一根长18 m 的绳子,用去49,用去 m ; kg 是2.4 kg 的58。
2. 一根丝带长2.4米。
包装礼盒用去了23,包装礼盒用去了米。
3. 小松鼠的身体长3.6dm 。
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的34,尾巴的长度是dm 。
4. 在横线上填上“>”“<”或“=”。
3.6×56 3.6 6÷0.75 6×435. 3个213是 ;3.6的56是 。
二、单选题6. 如果2.4乘a 的积小于2.4,且a 是分数,那么a 是( ) A. 真分数B. 假分数C. 带分数7. 若a×35=b×53(a ,b 均不为0),则a ( )b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8. 在计算2.4×78时,( )来计算比较简便。
A. 化作分数B. 直接约分再算C. 化作小数9. 如果1.5乘a 的积小于1.5,且a 是分数,那么a 是( ) A. 真分数B. 假分数C. 带分数10. 有两袋质量都为2.5千克的奶糖,第一袋被吃了 35,第二袋被吃了 35 千克,两袋奶糖被吃掉的部分( )。
A. 一样多B. 第一袋多C. 第二袋多11. 某数的100倍是7,则该数的十四分之一是( ) A. 0.002 B. 0.003 C. 0.005三、计算题 12. 直接写出得数59×310= 1.8×29= 34×13= 221×718=56×45= 38×24= 2.4×56= 1516×0= 13. 计算. (1)2.4× 76(2)3.6×( 14 + 29 )(3)2539 × 1330(4)417 ×3.4四、解决问题14. 篮球比赛时,对篮球落地后弹起的高度有严格规定。
分数乘法说课稿

分数乘法说课稿分数乘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驾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铺垫。
依据本课结构特点,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驾驭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着课程标准,在深化探讨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是驾驭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二、说学情以新课标精神为主导,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脉络,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全体学生,主要采纳“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视察法”等教学方法,注意培育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视察、动脑思索,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究学习,激励启发每位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正是课标中要求的,也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必需做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和仿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多种学习方法来理解驾驭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算理。
三、说教学过程数学是培育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凸显本节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回顾旧知,使新旧知“连接”起来。
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始,我用古代闻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的话语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恒久截不完呢?”,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请大家拿出小纸条,第一次折出它的1/2,其次次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引导学生理解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为1/2×1/2。
《分数乘法》第3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具学具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出示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
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9 ×4 4 10 × 45 5= 105×45 2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 30 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 4 ×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10 45
板书: (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1 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2 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3 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 28 米的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 6 页“练习一”第 6 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9 千米/分。 10 4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45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9 千米/分。 10 9 4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10 45
①乌贼的速度是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 ×4 36 9 4 2 × = = = (km) 10 45 10 ×45 450 25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 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 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1 2 (千米) =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课件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 5 页的例 4,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 3、6、7、9 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 ×30= 5 2 1 × = 5 3
12×
2 = 3 7 3 × = 8 4
2 是多少。 35
9 ×4 36 9 4 2 × = = = (km) 10 45 10 ×45 450 25 9 9 ×4 4 2 × = = (km) 10 45 10 ×45 25
反思与感悟
章丘市埠村中心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
数学:六年级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主备人
分数乘法(三) 课型
时间:
新授课
2014.9
第 3 课时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 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及思维的灵活性。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 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