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测量。
实验材料- 尺子-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 选取一个物体,如铅笔,将其放置在桌上。
2. 使用尺子将铅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二:探索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称重实验,探索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研究使用天平进行准确的称重。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石头、书包等)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托盘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天平称重其他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天平进行称重,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三: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水杯- 水- 不同温度的水实验步骤1. 用水杯装满一定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实验开始时的温度。
3. 在不同条件下,例如加热或冷却,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4. 结束实验后,记录下水的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部分重点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培训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实验器材:蜡烛、三张小孔纸我的猜测: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步骤:1、给老师讲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实验所需材料名称。
2、打开手电筒(或点燃蜡烛),放好纸屏,两手各拿一张有孔的纸板。
3、边实验,边给老师讲你的发现。
(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4、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2、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器材:平面镜及支架我的猜测: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步骤:1、给老师讲述“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把这些材料组装好并进行实验。
3、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通过镜面,能看到其它物体;镜子里的像和物体左右相反;等)4、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
(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像和物体左右相反,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结论: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
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器材:凸透镜我的猜测: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3、做凸透镜放大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要观察的物体,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物体适当的放大。
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实验器材:凸透镜我的猜测:凸透镜有聚光作用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3、做凸透镜聚光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能看到很亮的光点)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课《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原理》操作手册
(五年级下册)
课题
撬重物的窍门
教材页码
P39
实验目
的
1.会组装平衡尺;
2.会借助平衡尺来研究杠杆用力情况;
3.通过实验比较发现杠杆省力的奥秘;
实
验
器
材
教师演示
钩码、调节螺帽、支撑螺丝、横梁、支架、底座;(或者钩码、平衡尺套材)
学生分组
实钩码、调节螺帽、支撑螺丝、横梁、支架、底座;(或者钩码、平衡尺套材)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短,杠杆省力;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评估(10分制)
备注
1
绘制“使用杠杆能省力吗?”实验记录表
1分
2
组装:组装好平衡尺,调节平衡螺母,使平衡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3
预测: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预测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1分
4
实验:根据预测实验操作(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预测钩码数),边测试边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分
6
比较:比较数据发现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1分
7
预测:将支点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预测在支点右侧怎么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1分
8
实验:根据预测实验操作,边实验边记录在记录表中
2分
10
比较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1分
备注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杠杆费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出门旅行,他们抵达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边小军看到奇异独到的火山群,小明忍不住向爸爸提了一个问题: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将番茄酱放入土豆泥中,而后在下边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出来。
我的发现: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涨,在地壳比较单薄的部位也许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我的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涨,在地壳比较单薄的部位也许地壳裂缝距地壳较近处,上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二:近几年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危害,试想一下地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学生一我的猜想:地震是因为地下岩层发生破碎产生的我的方案: 1、将桌子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
2、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我的发现:经过挤压,在压力作用下,毛巾成了褶皱状。
我的结论: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遇到的力大到不可以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忽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惹起地震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学生二我的猜想:地震是因为地下岩层发生破碎产生的我的方案: 1、两手握住木棍的两端2、两手用力,将木棍折断我的发现:木棍折断时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激烈的震感。
我的结论: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遇到的力大到不可以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忽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惹起地震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实验三:一天,小明和小军在溪边嬉戏,小明对小军说:“你发现没有,这里的石头都是圆的,和路上的石头不一样样,路上的石头有棱角。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小学科学实验解析课件(课件)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苏教版
小学科学实验解析课件(课件)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苏教版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课件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实验。
第一节:物体为什么会浮起来?实验目的:观察水中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浮沉情况,探究物体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水槽、水。
实验步骤:1. 将水槽中装满水至适量。
2. 将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
3. 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球状物体浮在水中,木块下沉在水中。
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是由于浮力的存在。
浮力是一个上升的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
球状物体体积大且较为均匀,所以浮力较大,浮在水面上。
而木块较为不规则,体积小且较重,所以浮力较小,下沉在水中。
第二节: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有声音?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金属勺子、塑料杯、木块、玻璃杯。
实验步骤:1. 用手指敲击金属勺子,并观察听到的声音。
2. 用手指敲击塑料杯,并观察听到的声音。
3. 用手指敲击木块,并观察听到的声音。
4. 用手指敲击玻璃杯,并观察听到的声音。
实验结果:金属勺子、玻璃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塑料杯、木块不会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共振能力。
金属勺子和玻璃杯因为材质坚硬且表面平整,所以在敲击时振动频率较高,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塑料杯和木块因为材质柔软或表面不平整,振动频率较低,无法产生声音。
第三节:如何制作电池?实验目的:了解电池的原理并制作简易电池。
实验材料:金属钉、铜片、铜导线、电线夹、电灯泡。
实验步骤:1. 将金属钉插入土中,做成一个地钉。
2. 将铜片插入土中,使其与金属钉相隔一段距离。
3. 用铜导线将电灯泡的两个端子分别与金属钉和铜片连接。
4. 观察电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电灯泡不发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项目操作步骤及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项目操作步骤及结论1.种子发芽实验(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实验方法:①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
②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再往其中一个盒内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
再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③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2、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三)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
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温度。
4、种子发芽实验(四)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吗?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潮湿的土壤、塑料勺。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分析说明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分析第一课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让以没有变蓝。
第二课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教材呈现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实验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
【实验步骤】1.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取一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把胶管一端深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呼气。
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中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实验二、【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第五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下册科学实验步骤五年级必做实验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纸、屏、4个夹子。
一、实验目的:认识光的传播形式,学会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实验操作步骤要求: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②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③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④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四、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照片8张、小视频1个
一、实验目的: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形,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二、实验操作步骤要求:(1)多媒体出示从月球上拍摄的一组地球照片(2)观察地球的形状并记录。(3)观察地球的颜色,了解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4)观看小视频。三、实验结论:地球是圆球形的,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四、反思与拓展:本实验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自主感知。
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
图片,地球仪
一、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世界地图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即是世界的海洋多,陆地少。 二、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教师讲解世界地图。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举例展示)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举例展示) 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举例展示)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举例展示)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举例展示)。最后回顾观察世界地图。三、实验结论:世界地图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即世界的海洋多,陆地少。 四、实验反思: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善于观察图片发现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手册教学建议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实Hale Waihona Puke 内容: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测量水的沸点实验目标: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了解压力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了解压力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了解压力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实验材料: Bunsen燃气灯、烧杯、温度计、水。
Bunsen燃气灯、烧杯、温度计、水。
Bunsen燃气灯、烧杯、温度计、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并确保实验场地安全。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3. 将水加热至沸腾,同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4. 记录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压力的增加,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
压力对水沸点有明显的影响,压力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随着压力的增加,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
压力对水沸点有明显的影响,压力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随着压力的增加,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
压力对水沸点有明显的影响,压力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路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观察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路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观察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路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材料:光源(如手电筒)、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玻璃、纸张、水等)。
光源(如手电筒)、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玻璃、纸张、水等)。
光源(如手电筒)、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玻璃、纸张、水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并确保实验场地光线较暗。
2. 打开光源,将光源对准不同材质的物体。
3. 观察光在不同材质中的传播路径,并进行记录。
4. 分析观察到的传播路径,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结果与结论: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经过材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不同材质对光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经过材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不同材质对光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经过材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上下册解析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名称: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1、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器材: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实验步骤: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地性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1分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分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实验步骤: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斜坡的作用及其原理。
二、实验器材
斜坡、小球、直尺、卡尺、计时器。
三、实验流程
1.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放在水平面上,这条斜边就是斜坡。
2.找一颗小球放在斜坡上,注意将小球从同一位置开始放置。
3.分别使用卡尺和直尺测量小球自上而下滑行的距离和时间,并记录下数据。
4.重复以上步骤3次,求出平均值。
5.根据数据计算小球的滑动速度,并比较不同角度斜坡的滑行速度。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量及计算,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斜坡对小球的滑行速度有显著的影响。
当斜坡的角度较大时,小球滑下斜坡的速度也随之变快;当斜度较小时,则小球滑行速度缓慢。
另外,小球由更高处滑下斜坡时,滑行速度也更快。
五、实验结论
1.斜坡有助于加速物体的运动。
2.斜坡的角度越大,物体滑行速度越快。
3.物体的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高度越高,物体的速度也越快。
四、实验拓展
1.将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放在斜坡上,观察它们的滑行情况。
2.调整斜坡的高度和角度,分析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
3.探究不同材质的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的内容,通过实验,了解了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其原理,这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去实践这些实验,并从中发现更多的现象和规律。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名称: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1、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器材: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实验步骤: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地性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1分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分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实验步骤: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注意:白纸、黑纸应与温度计紧密接触)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5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实验步骤: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
4)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6、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实验步骤:1)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器材: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实验步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分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1分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1分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1分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分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实验步骤: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
(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
1分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分4、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实验步骤: 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分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1分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1分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注意:白纸、黑纸应与温度计紧密接触)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1分5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实验步骤: 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
4)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1分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1分6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实验步骤: 1)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1分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1分4)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1分5)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1分实验现象: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1分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1分五年级下册7 实验名称:杠杆的平衡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 1) 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1分2) 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分3) 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2分实验现象: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上杠杆有时平衡,有时不平衡。
1分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 钩码数1分8 实验名称:探究轮轴实验器材:轮轴实验器材、钩码、皮筋秤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
2分2)将两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3)在轴上挂两个钩码,把轮的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
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并记下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4)在轮的线绳上挂两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1分实验现象:把钩码挂在轴上时,皮筋伸长的长度最短。
1分实验结论: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分9 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实验步骤: 1)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分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1分3)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2分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10 实验名称: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实验步骤: 1)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
2分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1分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2分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实验结论: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11 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组的作用实验器材:滑轮组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实验步骤: 1)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
2分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1分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2分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分12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金属圆辊、弹簧秤、积木、光滑木板(只有长度不同)两块实验步骤: 1)将金属圆辊挂在弹簧秤上,记下读数。
1分2)用短的光滑木板和积木在桌上搭一个斜面,通过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金属圆辊,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2分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记下弹簧秤的读数,(注意:斜面高度一样)。
实验现象:将金属圆辊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
1分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1分13 实验名称: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实验器材::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1分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1分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1分4)重复以上过程3次,观察实验现象。
2分实验现象:实验前玻璃表面是完好的,实验后玻璃表面出现了裂痕,甚至破碎。
实验结论:温度的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1分14 实验名称:煤的燃烧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带玻璃导管的试管塞、铁架台、棉花、煤实验步骤: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塞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