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为研究 问题 、 解决 问题提 供 了基础 、 动力 和保证 。
法 。先 独立进 行 思 考 , 在 小 组 内讨 论 。 这 样 , 再 ” 以
问促思 , 以问促 问, 使学生在不断地再思再问的过程
中探索到了新知识 , 提升了思维能力 。 三、 创设 活动 性的 问题情境 从数学的学习材料上来看 , 其本身具有高度的
抽象性 , 我们 小 学 生 的思 维 却 正处 在 以具 体形 象 而 思维 为主并 向抽象 逻 辑 思 维 过 渡 的 阶段 , 们 两者 它
较长时间观念 的基础 , 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 了 这样的情境 : 先通过“ 神六” 飞天生动画面的展示导
人新课 , 然后提问:现在我们来一起重温一下那激 “
动人 心的 时刻 , 同时 小 朋 友 们 想 一 想 : 神 州 六 号 ’ ‘
是在 哪年 哪月哪一 天起 飞成 功 的 ? 这 样 , 很 自然 ” 就 地把学 生带人 了新 知识 的学 习 中。 二、 创设 障碍 性的 问题情 境 有 些 新 的 数 学 知 识 是 学 生 已学 知 识 的不 断 扩
用 自己 的生活经 验来 理 解 和 接 受新 的数 学 知识 的。 我们 的数学学 习材 料 往 往是 比较 抽 象 的 , 在这 抽 但 象 的背后却 总能找 到它 与生 活 的联 系 。对我们 教师 来说 , 是要 找到教 学 的起 点 与 学生 同化 和顺 应 知 就
容学生都已学过并 已掌握。那么 , 这一新 的学习内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 切合实际。
情境设置要与学生身处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可信。
2. 清晰明了。
情境中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要能被学生所理解,不会误导学生,也不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
3. 多样性。
情境要多样且富有变化,避免出现单一的、重复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适量化。
情境的内容和数量要适量,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负荷过大,也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影响求知积极性。
1.确定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出一个问题情境。
比如,教学目标是教授小数的加、减法,可以考虑如下问题情境:小明买了一件衣服,花费了17.5元,小红买了一条裤子,花费了21.3元,他们两个人总共花费了多少钱?2.确定情境的结构。
将情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一个合理的过程或情节。
3. 分析情境结构。
对情境结构进行剖析和梳理,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和思维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涉及到小数的加减法,需要学生运用小数的计算方法,使用适当的计算规则,解决问题。
4. 提出引导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引导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请计算小明和小红总共花费了多少钱?”“你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要先把钱数加起来然后保留一位小数?”等等。
5. 解决问题。
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找到问题的本质,运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 应用于知识点的讲解。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而问题情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和效果评价,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和探讨的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定义、重要性、创设方式、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数统计等。
是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情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还能够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特点、举例说明问题情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评估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设计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设计得当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
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努力打造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2.2 问题情境的特点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刻意设置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情境需要具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造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要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乐趣,让学生成为教材和课程的创造者,而不是消费者。
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商洽。
1什么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求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努力后可克服)的学习情境。
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推理、验证等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因此,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以引起学生足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而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所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就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才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数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机。
2.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现实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篇•教学创新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情境。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简单的认识。
一、借助知识层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挑战性,老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有方向思考,有办法达到。
比如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子的体积是不是升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六年级下册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就好比树尖上的果子,没有几个学生有兴趣去摘,因为目标离现实太远。
当然,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一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了整堂课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创设的生动情境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比如,学生最近喜欢的游戏和书籍,然后再从中选取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出新的问题,设置新的突破口,这种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但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领会数学知识和经验。
比如,在教学“智取王位”时,教师拿出几种不同的棋子,让学生说说怎么下这种棋,学生在说完这几种棋的下法后,老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每种棋的规则,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这种棋,你们想不想试试怎么下?”老师的一句“想不想试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开始跃跃欲试,立马投入到了下棋的游戏中,投入游戏中实质是投入了数学知识的探讨、研究与思索中。
在玩中体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中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过程,有了对数学分析的简单感悟,让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拿到王棋”。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问题情境: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了足球比赛,每个队有11名球员,比赛分为两个半场。
学生被分成两个队,每队都想知道比赛结束时的比分。
问题:如果第一半场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半场一队又踢进了5个球,那么一共踢进了多少个球呢?如果第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队踢进了6个球,最后的比分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他们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足球比赛。
2. 分苹果问题情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在果园里分苹果的故事。
果园里有6个苹果,有两个小朋友A和B在争抢苹果。
问题:如果A先抢到了3个苹果,那B还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他们还能简单了解到数学中的争抢分配概念。
3. 比较身高问题情境: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最高的同学和一个最矮的同学。
问题:如果第一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2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0厘米,第二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1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90厘米,第三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3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5厘米,哪一组的身高差距最大?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身高的概念。
他们还能了解到数学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4. 购物问题情境: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购物的故事。
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玩具车,需要付100元。
他给了收银员200元,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问题:小明给了收银员200元,那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热爱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情境的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走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村民们在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此时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好客的村民送了一个大西瓜。
这时猪八戒连忙抱过大西瓜馋得口水直流,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吧。
”猪八戒听了极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且俺的肚子大,俺要吃六分之一,至少要吃五分之一。
”聪明的孙悟空听后,立即切了六分之一给了猪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猪八戒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一旁直拍脑袋。
我让学生带着这个欲解不能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把目光都投向老师,这时我用投影片出示3个相同大小的大西瓜,把3个大西瓜平均分成4份、5份、6份,分别取出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比较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大小。
学生全神贯注观察图像,一目了然地知道四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大于六分之一。
从中悟出了“分子相同,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的道理。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
在 教学 中, 让学生 进行 开放 性思维 训练 是 当前 数学课 堂教 学的 目标 之一 , 教师 要创造 性地 使用 教 材 , 注 重 一 题 多 解 、 题 多 变 、 题 一 解 的 思 维 训 既 一 多 练, 又要打破教材 中所涉及 的命 题大都 是给 出条 件 和结 论 , 学 生 去 判 断 、 理 、 明 这 一 常 规 模 式 , 让 推 证 设 计一些 具有 不确定性 、 唯一结 论的问题 , 条件 不 非 如 清 晰 , 完 备 , 要 探 寻 和 补 充 的 问题 ; 实 性 强 , 不 需 现 容 易调 动 研 究 热情 的 问 题 , 学 生 在 对 开 放 题 的 探 索 让 中 , 维 得 到 锤 炼 , 造 性 思 维 得 到 发展 。 思 创 五 、 于 情 境 创 设 的 若 干 思 考 关 1 问题 情 境 要 富 有 吸 引 力 。布 鲁 纳 认 为 :学 习 . “ 最 好 的 刺 激 乃 是 对 学 习 材 料 发 生 兴 趣 。 因此 , 题 ” 问 情境 的创设 要针对学 生 的年龄特 点和认 知规 律 , 以 学生 的兴趣 为出发点 , 数学 问题融 于学生 喜 闻乐 将 见 的情 境中 , 以此激起学 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 使 促 他 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 习中。 2 问题情境 要体现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 的应符 . 合 客 观 现 实 , 能 为 教 学 的 需 要 而 “ 造 ” 境 。 数 不 捏 情 学 情境 、 现实情境 二者不能相悖 。因此 , 数学 教学要 密 切联 系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教 材 上 的 内 容 有 机 地 将 通 过 生 活 中 熟 悉 的事 例 , 象 成 数 学 问题 , 情 境 的 抽 以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我们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某些具体知识点为出发点,以2000字左右的篇幅,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第一、简单的加减法
问题情境:小明家有10个苹果,他送给小红4个,送给小李2个,自己留下了几个苹果?
解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计算小明家原有的苹果数量和送出后自己剩下的苹果数量。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逐步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中获取答案。
问题情境:小华买了3袋糖果,每袋有4颗,他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解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加法的方法,求解乘法的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3袋糖果的数量通过数学符号表示,然后通过重复加法的方法求解出糖果的总数量。
问题情境: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
第四、数学应用解决生活问题
问题情境:小明家离学校有5公里,他步行去学校花了1个小时,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分析,选择适当的数学运算方法,然后通过计算求解出小明的速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开场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一些情境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下面我们来一起设计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看看如何将课堂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情境一:日常生活中的量的比较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量的比较吗?学生:比如什么地方呢?老师: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在做菜时,我们也需要比较不同食材的重量,保证食材的搭配合理。
那么今天我们来模拟一下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看看该如何进行量的比较。
(老师准备了一些不同商品的价格、重量等数据,让学生们用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量的比较的重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境二:游戏中的几何知识运用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几何知识,看看谁能最快地解答出来。
(老师设计了一个几何知识题目,要求学生们在游戏中进行解答)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情境三: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老师提出一个实际情境,比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学生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情境四:数学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竞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六、结语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情境创设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多多尝试情境创设,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并探讨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面对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
1.集体竞赛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比如,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解决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等。
学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解决问题,并尽量获得更多的积分。
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激情。
2.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猜数游戏、数独、数学拼图等。
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通过不断试错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3.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观察、进行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的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蛋的体积、重量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故事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则关于比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一、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想在某个空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的草坪,但他不知道正方形的一边长是多少,于是他测得这个空地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草坪的面积来帮助小明确定正方形的一边长。
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在教学《小数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公斤苹果、0.3公斤梨子,然后花费了7元,让学生通过计算每种水果的单价来帮助小明核算。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即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钻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分别有一些果糖,小明说他的果糖多,小华说她的果糖多,他们该怎么比较谁的果糖多呢?这样的情境既能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心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松江区九亭小学李萍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
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
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
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关键。
当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置身其中时,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样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探究问题的本质、以及利用自己的直觉来解决问题。
由于问题情境的变化多样,因此,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策略,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应用场景。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极为重要的。
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非常必要。
例如,对于一个“面积”的问题,可以将问题涉及到学生们最熟悉的场景之一——篮球场。
如:一个篮球场需要重新涂料,需要知道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测量篮球场的面积,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如利用测量工具、估算方式等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一下学习到的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让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为了激励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也是很必要的。
这些情境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解答是需要耐心、努力和创造性的。
让学生发现或自己想出解答是一项艰难的、有价值的努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时,在数学测验中加入了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如果一个数是无理数,那么它是否可以表示为3的整数次幂?这个问题情境不仅交代了无理数的概念,还要求学生在没有直接答案的情况下自己创造性思考。
对于挑战性问题的创设,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段是否相适应。
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将问题情境紧密地与他们现实生活所见所闻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地关注数学的必要性。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教学中,一个尺度的问题可以被设置为这样:如果小莉制作了一张地图,并规定1厘米表示10千米,那么地图上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多少?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他们明白数学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专注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数学教学设计就表现为问题的设计。
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再发现、再创造),教给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题内之意。
问题情境,分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
“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问题了。
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的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方法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
其次才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
2.学生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喜欢做游戏,简短有趣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例如: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俗语来创设问题情境(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 比如,在一次“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人解出即为获胜,答对题目快者为胜,问哪方胜。
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每节课都要有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于这些情境,带领学生轻松地步入引人入胜的境地。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
1. 商场购物:学生可以扮演购物者的角色,给定一些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让学生计算总金额并找零的问题。
例如:“小明去商场购买一双鞋子,价格是200元,他给了500元,需要找他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公交车乘客:学生可以模拟公交车上的乘客,给定一些乘客的上车站和下车站,然后让学生计算每位乘客的乘车距离和票价。
例如:“小红从A站上车,到B站下车,距离是3公里,票价是2元,请问她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距离和票价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餐厅就餐:学生可以扮演顾客或者服务员的角色,在餐厅就餐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计算。
例如:“小明去餐厅吃饭,他点了一份鱼香肉丝,价格是30元,加上服务费和税费,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加法和乘法运算,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
4. 数字游戏:学生可以参与一些数字游戏,通过解决问题来竞争得分。
例如:“每个人都得到5个数字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加法或者减法运算得到一个特定的目标数字,谁能率先得到目标数字就是胜利者。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运算能力和快速思维,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题材和难度,确保问题情境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目前 , 在 数学教学 中 , 数学 问题 情境 的创 设的 重要性 已被 而使 学生进 一步体会 数学来源于 实际 , 生活 中处处 有数学 。 如
广 大的数学教 师 , 特别是小 学数学教师 所认可 , 因此 在课堂 教 在 教学 “ 2 4 时计 时法 ” 后, 就可 以引导 学生制 作 一个 “ 周 日活
浅谈小学数 学教 学 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吉 林省 榆 树 市 育 民 乡 中心 小学 ( 1 3 0 4 0 0 )姜婉 慧
[ 摘
富的。
要 ]良好 的 问题情境 能 引发 学生产 生各 种各样 的疑 问, 激发 学生的求知 欲 , 使 学生感 觉到数学就在 自己身边 , 并在 丰 创设
[ 关键词 ]小 学数学 教学 问题 情境
鲁迅先生 曾经 说过 : “ 没有 兴趣的学 习 , 无 异于一种 苦役 ,
又要体 现其数学性 。 不能 为了体 没有 兴趣 的地 方 , 就没有 智慧和灵感 。 ” 因此 , 在创设有效 的数 要 注意体现 其与生活 的联系 ,
学 问题情 境时 , 要 利用学 生感 兴趣的 内容去创 设, 使学生 的认 现 其与生 活的联 系 , 而 创设 出一些 平淡无奇 的问题情 境 , 这样 知 因素与情感 因素共 同参与 ,有 效地调动 学生积 极地参 与到 不 能激发起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而应该创 设 出既 与生活相 密
数是怎样 组成 的?” 经 过学生提 问这一环节 , 学生在 自己提 出 在教 学 中不要 急于给学生讲 授现 成的结论 或公式 ,要 引
问题 的驱 动下 , 积极思 考 , 不但 获得 渴望获 得 的知识 , 而且渐 导 、 鼓励 学生 猜想 。教 学“ 三角形 分类 ” 时, 为了巩 固三 角形 的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提供学生实践与探究机会的有效教学方式。
通过建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1.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苹果模型或者画图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加法运算的概念。
2.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落地的时间是3秒,它掉下来的速度是多少?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小鸟掉下来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小鸟的掉落速度,从而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5.小红买了一瓶牛奶,牛奶有500毫升,她每天喝牛奶100毫升,这瓶牛奶可以喝几天?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牛奶的总量和每天喝牛奶的量,推算出这瓶牛奶可以喝几天,从而掌握除法运算的概念。
7.某个班级有40个学生,其中女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半,男生的人数是多少?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女生人数的一半推算出男生人数,从而掌握乘法运算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的最突出特点是改变了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促使学生很快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消除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等弊端,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问题情境理念引领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体现学习的趣味性,展示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根据所授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需要学生主观努力去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扩充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3.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数学学习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积极合作,主动探究,打破呆板的学习空间。
其次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较为开放的、张弛有度的教学气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1.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2.要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3.要具有探究性,发展学生思维。
体验数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
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但要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出了一种意味无穷的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兴趣引用法。
课堂问题设置中,兴趣引用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着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问题的设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调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
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充分地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2.实际运用法。
小学数学的课堂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实际上应用。
因此,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可以由实际情况出发来设置一定的问题,从而引出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的。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结合实际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置法。
在小学生中,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游戏与课堂问题设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更都的知识。
但在我罔目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受空间以及物质的限制,游戏设置法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而在游戏设置法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加深,更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关系达到了一种平等的地位。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将问题分成若干个角色,分别由不同的同学进行扮演,从而能在扮演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角色扮演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一部分学生学到知识,但在课堂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却很难运用到全部学生中来,这也是其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