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学课件呼吸衰竭幻灯片
■肺泡膜厚度增加
肺水肿、肺
泡透明膜形
弥
成、肺纤维 化、肺泡
弥散膜厚度↑
散 障 碍
cap扩张
呼衰
(2)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减少
正常时血液流经肺泡cap的时间为0.75s。
肺实变、肺不张、肺切除、肺气肿 体力负荷↑
C.O↑、肺血流↑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PaO2、氧饱和度↓
(3)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外呼吸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障碍: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
气不足
原因
机制
呼吸肌活动障碍
胸廓的顺应性降低 肺的顺应性降低
呼吸动力 顺应性
限制性 通气 障碍
肺通气障弥散正常
代偿性通气过度 O2弥散量↓ CO2弥散↑
Ⅰ
PaO2↓ 、
PaCO型呼2正常 PaO吸衰2↓ 、 PaC竭O2 ↓
单纯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增高; 如肺泡通气量正常,则PaCO2与PACO2正常;如通气过 度,则PaCO2与PACO2低于正常。
【呼吸时细支气管壁压力变化】 ●吸气时胸腔内压是负值,气道壁上不 出现等压点。 ●平静呼气,胸腔内压最大时也是负值,
气道壁不存在等压点 。
●用力呼气时胸腔内压出现正压,气道 壁上出现等压点。
【外周气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机制】
小气道管壁增厚、痉挛和顺应性↓ 管腔被分泌物堵塞 肺泡壁损坏对细支气管的牵引力↓
胸
外
吸
呼
气
气
*吸气性呼吸困难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呼吸是吸入外界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气体分压于正常范围内。
气体交换过程分为通气、弥散、灌流和呼吸调控4个功能部分。
通气是指空气从外界进入体内,在气管支气管系统内分布到气体交换单位即肺泡。
弥散包括O2和C O2经肺泡毛细血管膜在肺泡腔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运动。
灌流是指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经肺循环分布到肺泡毛细血管,再回到肺静脉的过程。
呼吸调控即通气调节,通常与代谢需要的变化一致。
呼吸衰竭的概念在海平地区静息时吸入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低于60m m H g(8.0 kPa),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超过50m m H g(6.7kPa),同时有呼吸困难表现者,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我们将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都称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本章阐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原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并专门介绍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例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将呼吸衰竭分成各种类型。
一、急性和慢性根据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可在数分钟到数日内发生,常出现明显症状。
见于呼吸中枢病变、呼吸道阻塞和肺的急性病变。
慢性呼吸衰竭的发展历时数月到数年,在代偿功能不足时出现呼吸衰竭的各种表现。
最典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二、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发生机理,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两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是因肺的舒缩受限或气道阻力增加所引起;换气性呼吸衰竭多因肺内分流、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气体弥散障碍所引起。
三、低氧血症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低氧血症型又称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仅有低氧血症,P a C O2正常或降低。
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又称为Ⅱ型呼吸衰竭。
四、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案例版呼吸衰竭
气体分压 ·溶解度 ·肺泡呼吸面积
弥散速度 ∝
弥散膜厚度
(一)弥散障碍 1. 肺泡膜面积减少
正常成人肺泡总面积:80m2 静息时换气面积: 35-40m2 弥散面积减少:肺不张,肺实变, 肺叶切除等。
(一)弥散障碍
吸气时:肺泡扩张,细支 气管扩张,肺通气改善 呼气时:肺泡回缩, 小气道内径变窄
气内管径,<无2呼m软(气m常骨性的见→支呼细于通撑C吸支O气,P困D)障难碍加重 壁薄,与周围组织
连接紧密
呼吸衰竭
肺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肺泡 通气 不足
PAO2↓ PACO2
↑
PaO2↓ PaCO2↑
◆通气障碍引起哪型呼衰?
心电图检查:P波高尖,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厚,心肌劳损,多 源性期前收缩。X线检查: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弓增大,肺野透 过度增强,肺门部纹理增粗。
案例分析
• 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 ,分析
1.病程演变过程。 2.病人呼吸功能状态及发生机制。 3.病人心脏功能状态及发生机制。
呼吸衰竭
第一节 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
视频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呼吸 功能障碍
肺通气 功能障碍
肺换气 功能障碍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 功能障碍
限制性 通气不足
阻塞性 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
呼吸肌运动障碍 胸廓顺应性降低
本章讲述内容
呼吸功能不全
概念 案例 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呼吸肌功能衰竭和肺部过度充气。
在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呼吸肌功能受到破坏。
当呼吸肌收缩无力或无法有效地收缩时,呼吸变得缓慢而不规则。
这导致氧气通过肺部输送到血液中变得困难,因为肺部无法有效地扩张和收缩。
肺部过度充气是呼吸衰竭的另一个特征。
当肺部过度充气时,肺部内的气体压力过高,导致肺部扩张过度,无法有效地吸收氧气。
这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威胁到人的生命。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生。
其中一种机制是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可以导致肺部炎症和肌肉损伤,从而导致呼吸肌功能衰竭。
另一种机制是肺泡破裂和气体泄漏。
肺泡破裂是指肺泡破裂成小液滴,导致肺泡中的液体泄漏到血液中。
气体泄漏是指肺部内的气体泄漏到血液中,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复杂的,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了解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病理生理实验呼吸衰竭
【实验目的】1.学习复制急性呼吸衰竭的动物模型。
2.观察不同类型呼吸衰竭时血气及呼吸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
3.学习动脉取血和了解血气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呼吸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称为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肺通气、换气功能降低,表现为以缺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可分为两型:Ⅰ型(低氧血症型)表现为PaO2<60mmHg,PaCO2正常或梢低;II型(高碳酸血症型)表现为PaO2<60mmHg,PaCO2>50mmHg。
通气障碍、气体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生机制。
本实验通过夹闭家兔气管造成气管狭窄或家兔窒息,复制通气障碍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通过造成家兔开放性气胸及静脉注射油酸,复制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气体弥散障碍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观察不同原因所致呼吸衰竭的血气及呼吸功能变化并分析其机制。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5kg)【实验药品与器材】20%乌拉坦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1%肝素生理盐水溶液,0.9%氯化钠溶液,油酸,生理盐水。
手术器械,连接三通的动脉插管,气管插管,1mL、2mL、5mL,20mL,50mL注射器,6号,9号,16号针头,小橡皮塞,天平与砝码,弹簧夹,水检压计,血气分析仪,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呼吸流量传感器,兔固定台,听诊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家兔称重后,以20%乌拉坦溶液自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固定于兔台上。
(2)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迅速插入气管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
气管插管经呼吸传感器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接,记录正常呼吸变化。
(3)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靠近结扎线处剪一斜口,插入连接三通、充满肝素的动脉插管,用于血气分析时采取动脉血。
(4)描记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及频率。
呼吸衰竭病理生理
急性呼吸衰竭
病 因
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危重哮喘 急性肺水肿 肺血管病变 张力性气胸
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 • • 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 中枢性:潮式、间歇式、抽泣样 慢阻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延长→浅快→浅慢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发绀)
(四)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2、呼酸+代酸 低O2 血容量不足 → 乳酸产生↑ 肾功能损害 → 酸性代谢产物排泄↓ 最常见失衡类型
治疗:改善通气,不宜补碱
改善通气量,适量补碱(pH<7.25)
3、呼酸+代碱 医源性为多:CO2排出过快、补碱、利尿 治疗:补氯、补钾、促进肾脏排出HCO3-
(三)按病变部位分类:
泵衰竭、肺衰竭
发病机制
一 缺氧、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1、通气不足(Ⅱ型呼衰)
正常人肺泡通气量4L/min, PaCO2=0.863×VCO2/VA
PaCO2 PaO2
PaCO2 PaO2
肺泡通气量 (L/min)
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关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弥散障碍(I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DL):35ml/mmHg min
学感受器的刺激,使呼吸抑制,通气进一步恶 化,CO2上升,严重时陷入CO2麻醉。
3、氧疗的方法:
(1) 鼻导管或鼻塞吸O2 (2) 面罩供O2
(3) 气管内给O2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1、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
a. 机制 呼吸频率↑
呼吸兴奋剂 → 呼吸中枢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思维导图
呼衰●肺功能不全●肺的功能●外呼吸●通气与换气●防御●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滤过●代谢●表面活性物质与血管活性物质●肺的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部疾病●防御功能障碍●滤过功能异常●代谢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出现PaO2↓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病理过程●分类●发病机制———通气性和换气性呼衰●发病部位———中枢性和外周性呼衰●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方能实现肺通气●分类●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肺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2/3●肺弹性回缩力: 1/3●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粘滞阻力●常态下可忽略不计●惯性阻力●常态下可忽略不计●通气功能障碍---动力↓阻力↑●限制性通气障碍●定义●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呼吸肌活动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周围神经病变,呼吸肌病变●胸廓顺应性↓●胸腔积液和气胸●肺的顺应性↓●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 =1/弹性阻力●顺应性大→ 易扩张→弹性阻力小●顺应性小→不易扩张→ 弹性阻力大●阻塞性通气不足●定义●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气道内径●气道阻力↑●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阻塞●气道阻力↑肺组织弹性↓→对气道壁的牵引力↓●分类●根据气道阻塞解剖位置可分为●中央性气道阻塞-气管分叉以上●胸外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胸内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外周性气道阻塞-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呼气性呼吸困难●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PaO2 ↓ PaCO2 ↑(Ⅱ型呼衰)●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常见原因●肺泡膜面积↓●肺泡膜异常增厚●弥散时间缩短●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Ⅰ型呼衰)●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正常值●0.8●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部分肺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N / ↓/↑(Ⅰ型呼衰为主)●解剖分流增加●解剖分流(真性分流)●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吸入纯氧可鉴别功能性分流和真性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损伤(肺泡 - 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雾等●物理性因素:广泛的肺挫伤●生物因素:SARS●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大面积烧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慢性气道阻塞,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PaO2 < 6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3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PaCO2 > 5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8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K+]↑、[Cl-] ↑●呼吸性酸中毒●[K+]↑、 [Cl-]↓●呼吸性碱中毒●Ⅰ型呼衰的病人缺氧引起的肺过度通气●呼吸系统变化●原发疾病对呼吸的影响●呼衰早期,呼吸幅度、频率和节律与原发疾病的特性有关●限制性通气障碍-浅快呼吸●阻塞性通气障碍-深快呼吸●中枢性呼衰-呼吸浅慢(潮式、间歇、抽泣样、叹气样呼吸)●PaO2↓ PaCO2 ↑引起的对呼吸的影响●循环系统变化●轻度PaO2 ↓PaCO2 ↑ 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HR↑心收缩力↑,外周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抑制心血管中枢BP↓心收缩力↓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PaO2 <60mmHg:智力和视力减退●40~50mmHg:头痛、不安、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昏迷●<20mmHg: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重度 (>80mmHg):言语不清、肌肉震颤、昏迷、嗜睡,呼吸抑制等。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总言:呼吸衰竭时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对机体损害的程度取决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的时间,两者同时存在,损害更大,当然缺氧对机体损害更为重要,在所有缺氧引起的脏器损害中,心、脑、肺血管、肝、肾对缺氧最为敏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的临床表现有时很难和原发疾病加重相分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损害也难以分清;下面就结合临床表现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一起阐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增快往往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重要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有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表浅,鼻翼煽动,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三凹征);慢阻肺先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吸延长,严重时出现浅、快呼吸;并发CO2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中枢病变者无气促主诉;中枢抑制性药物中毒呼吸匀缓、昏睡;危重者呼吸浅、慢,叹息样呼吸;机制:1、缺氧时,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增强呼吸运动,具有代偿意义,此反应在PO2<60mmhg时才明显;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肺通气量增加;2、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3、当PO2<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此作用大于兴奋作用,而使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肺通气量减少;4、当PCO2>80mmhg时,CO2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此时主要靠低氧作用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来维持;为什么临床上对于II型呼衰的病人的氧疗,主张低流量给氧?(氧浓度<33%,氧流量<3L/分:33=21+4x3)原因:对于慢性II型呼衰病人,由于较长时间的高PCO2,使呼吸中枢适应了高PCO2的内环境,因而不再兴奋,若高浓度给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使通气量减少。
内科学:呼吸衰竭
⒎高碳酸血症:如肺泡通气量不足 以排除同一时间的机体所产生的全 部二氧化碳,则使动脉血 PaCO2 增 加,即可认为是呼吸衰竭。
血液中 PaCO2 的升高或降低直接 影响血液碳酸含量,并对 PH 产生相 反影响,当 PaCO2 改变持续 3~5 天 后,肾脏代偿机制发生作用。
维持正常气体(O2 、CO2)交换,肺泡通气和 血流灌注比例(V/Q) 必须协调
⒊肺动-静脉样分流:由于肺部病变 引起 V/Q比例失调致肺动-静脉样 分流(如肺动静脉瘘)。
⒋弥散障碍:肺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弥 散过程实现的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弥 散面积②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③气 体和血液接触时间④气体弥散能力⑤ 气体分压差⑥其它:如心排血量,血 红蛋白含量,V/Q比值。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 的影响
⒈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人脑的重量 占体重的 2%~2 . 5% ,却需要心输 出量的 15% ,而氧耗量则占全身的 20%~25% ,儿童可高达 40% 脑组织 的有氧代谢又占全部代谢的 85%~95% 。中枢皮质神经元细胞对 缺氧最为敏感性。
对中枢神经影响的程度与缺氧的
( PaO2 < 60 ㎜Hg、PaCO2 降低或 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的病例。 如 ARDS 等。
⑵Ⅱ型;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 PaO2 < 60 ㎜Hg、PaCO2 > 50 ㎜ 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的通气 不足,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是 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损害,则 缺氧更为严重如COPD。
程度和发生的急缓有关急性缺氧如吸 纯氮 20 秒可出现抽搐、深昏迷, 4 —— 5 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 害。逐渐出现的缺氧,症状较轻和缓 慢,轻度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
呼吸衰竭
(五)机械通气: 目的:维持合适的通气量;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减轻呼吸做功;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 指征: 1、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 2、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障碍; 3、有较大的呕吐和误吸可能; 4、全身状态差,疲乏明显; 5、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6、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者。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 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 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 快呼吸,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呈点头 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 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 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二)紫绀 是缺 O2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 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 口唇、指甲出现紫绀;另应注意红细胞 增多者紫绀更明显,贫血者则紫绀不明 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 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 现紫绀。紫绀还受皮肤色素及心功能的 影响。
急性呼吸衰竭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指患者原有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 种突发原因,例如气道阻塞、溺水、药 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抑制呼吸, 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 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 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 吸衰竭。
急、慢性呼吸衰竭除了在病因、起 因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上有较大的差
(二)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
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
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
的临床表现,如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
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病理生理学 呼吸衰竭
1.轻、中度→兴奋:
心率↑、心收缩力↑ 、外周血管收缩、 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代偿)
2.重度→抑制:
心率失常、心收缩力↓、 BP↓、 外周血管扩张。
肺源性心脏病
概念: 肺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在引起
呼吸衰竭的同时,可引起右心负 荷增加,进而引起右心肥大和心 力衰竭。
右心肥大与衰竭
3. 机制 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通透性↑
致病因子
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释放体液介质
微血栓形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和通透性增高
ARDS引起呼衰发病机制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
肺水肿
肺不张
支气管阻塞痉挛
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肺泡低通气 肺泡低血流
阻塞性 通气障碍
限制性 弥散功能 通气血流
通气障碍
障碍 比例失调
呼吸衰竭
第二节 呼吸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Effect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一.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Acid-base imbalance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概念: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1.高PaCO2、缺氧和酸中毒对脑血管的作用
脑血管扩张——血管性脑水肿(CO2、H+)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脑间质水肿
2.低氧血症对脑细胞的作用
ATP供应减少——细胞毒性脑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二章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医治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为了正确和有效地应用呼吸机,有必要了解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定义为呼吸衰竭下一个总确实切的定义是困难的.一般临床所指的呼吸衰竭可概括为: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引起的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O2并CO2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PO2低于60mmHg,Po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对于在静息时PoCO2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病人,并不是呼吸衰竭,而是呼吸功能不全.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简单发生呼吸衰竭.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分类和病因一般认为呼吸衰竭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外周性呼吸衰竭两大类,一、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育以下数种:1.缺O,性脑损害:循环骤停、严峻长时间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一严峻缺O2导致呼吸中枢受损.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等,血接压迫呼吸中枢和神经或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使呼吸中枢受损.3,中枢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茁性脑炎、延髓及脊髓灰质炎等.4.药物或毒物的影响:大剂量冷静、催眠、安定、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一抑制呼吸中枢.5.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外伤、高位截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阻断呼吸中枢与外界呼吸器官的联系.二、外周性呼吸衰竭由于周围性神经、肌肉、胸部、肺、气道等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或周围器官性呼吸衰竭.1,周围神经系统和呼吸肌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血、破伤风、重症肌无力、隔肌运动障碍、箭毒中毒、肉毒中毒等。
3.胸部病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放开性胸部外伤等。
4.肺部病变:肺泡、肺间质和肺血管病变、广泛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水肿、肺堵塞,肺闭塞性血管炎,新生儿透明膜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性肺毒害(氯、二氧化硫等)、全肺或肺叶切除、堵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哮喘延续状态,堵塞性肺气肿等)等病变。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专家讲座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第8页
2、阻塞性通气不足
4、肺泡通气与血流百分比失调 正常时肺泡通气量 和肺血流量百分比约为4/5,当部分肺泡通气血流百 分比失调,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通气与血流百 分比失调可表现为两种形式: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如肺实变、肺不张、肺纤 维化、肺水肿这部分肺泡通气降低,但血流仍正常, 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流经这部分肺泡静脉血未经充 分气体交换即回流到左心,使左心动脉血氧分压下 降。 (2)部分肺泡血流降低,如肺动脉栓塞、肺DIC、 肺毛细血管床降低等,这部分肺泡通气虽正常,但 血流降低,通气中氧气不能被血流交换运走,这种 通气属于无效通气。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第5页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第6页
一、肺泡通气功效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2、阻塞性通气不足
病
• 是指胸廓或肺活动受限制而引发肺泡通气不足。
• (1)呼吸肌活动功效障碍 其原因为①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如脑炎、脊髓炎、脑血管意外等。 ②呼吸肌本身病变如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 低钾血症等,均可造成呼吸肌收缩功效障碍, 引发限制性通气不足。
第11章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第1页
学习目标
1、说出吸衰竭概念。 2、简述呼吸衰竭原因和发生机制。 3、列出呼吸衰竭时机体代谢和机能改 变。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第2页
•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因为 外呼吸功效障碍,造成动脉血氧分压低 于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 氧化分压高于6.67kpa(50mmhg)病理过程。 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称为I型呼吸衰 竭,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称为Ⅱ型呼 吸衰竭。另外,依据主要发病机制不一 样,呼吸衰竭可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 换气性呼吸衰竭。依据病程经过呼吸衰 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阻塞性通气不足
弥散障碍
换气障碍
VA/Q失调
肺内解剖分流↑
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系统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循环系统变化 肾功能改变 消化系统变化
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和节律
潮式呼吸
缺氧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呼吸功能不全
内容提要
正常的呼吸过程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的功能代谢改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防治原则
肺通气 外呼吸 肺换气
O2 CO2
呼吸功能不全
影响外呼吸功能的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 于肺功能储备力下降,静息时虽能维持较 为正常的动脉血气水平,但在体力活动、 发热等因素致呼吸负荷加重时,PaO2降低 或伴有PaCO2升高,并出现相应的体征与症 状,称为呼吸功能不全。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代偿 呼吸性碱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肺性脑病(CO2麻醉)
•脑水肿 •脑细胞受损
•高碳酸血症 •酸中毒 •低氧血症
循环系统
血管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 肺源性心脏病
心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急 性 肺 损 伤
病因
气道狭窄或阻塞
气道阻力↑
阻塞性通气不足
气道阻力
层流:
内径和长度 气道壁表面的光滑程度 平滑肌张力 气流性质 (层流、湍流)
呼吸衰竭.
5. 对症及合并症的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合理使用利尿剂 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防治休克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度 如处理不当,还可因低钾、低氯引起代碱而出现三重
即使在一些严重的呼衰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於改善了患者心、脑、肾、 肝等脏器的供氧,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生命,为病 情的进一步诊断和救治赢得了时机,拯救了不少垂 危病人的生命。
对轻中度神志尚清,能配合的呼衰患者,可作鼻罩或 口鼻面罩机械通气;
病情严重,神志虽清但不合作、昏迷或由呼吸道大量 分泌物的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如经鼻(或 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选用带组织相容性好的高 容低压气囊(<3.3kPa)的聚氯乙烯或硅胶导管, 能保留半个月以上。
在肺功能极差、反复发生呼衰、分泌物多、机体极度 虚弱、营养不良、需长期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可 作气管切开,长期留置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治疗。
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BiPAP呼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压力支持通气,它 可对吸气相气道压和呼吸相气道压分别进行调控, 在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压力,帮助病人克服肺-胸 廓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呼气时保持一个相对较
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如谷丙转氨 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 型。常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应激 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随缺 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诊断】
呼吸衰竭小讲课
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增 加,酸性代谢产物积累,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衰竭时过度通气,二 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血 液pH值升高,引起呼吸性 碱中毒。
呼吸衰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失常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 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 出量减少,进而引起心律 失常。
血压变化
呼吸衰竭时缺氧和酸中毒 可导致血管舒张,血压下 降。
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 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及 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发病机制
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血液循环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诊断标准
03
呼吸衰竭的治疗
氧疗
总结词
氧疗是呼吸衰竭治疗的基础,通过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缓 解缺氧症状。
详细描述
氧疗主要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氧流量 ,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无创机械通气
总结词
无创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 手段,通过面罩等无创方式连接呼吸 机,辅助患者呼吸。
研究呼吸衰竭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 助于综合治疗和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呼吸衰竭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依据。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整合医学资源,共同攻克呼吸衰竭这一 难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呼吸衰竭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
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01
深入探讨呼吸衰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总言:呼吸衰竭时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对机体损害的程度取决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的时间,两者同时存在,损害更大,当然缺氧对机体损害更为重要,在所有缺氧引起的脏器损害中,心、脑、肺血管、肝、肾对缺氧最为敏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的临床表现有时很难和原发疾病加重相分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损害也难以分清;下面就结合临床表现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一起阐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增快往往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重要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有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表浅,鼻翼煽动,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三凹征);慢阻肺先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吸延长,严重时出现浅、快呼吸;并发CO2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中枢病变者无气促主诉;中枢抑制性药物中毒呼吸匀缓、昏睡;危重者呼吸浅、慢,叹息样呼吸;机制:1、缺氧时,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增强呼吸运动,具有代偿意义,此反应在PO2<60mmhg时才明显;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肺通气量增加;2、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3、当PO2<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此作用大于兴奋作用,而使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肺通气量减少;4、当PCO2>80mmhg时,CO2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此时主要靠低氧作用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来维持;为什么临床上对于II型呼衰的病人的氧疗,主张低流量给氧?(氧浓度<33%,氧流量<3L/分:33=21+4x3)原因:对于慢性II型呼衰病人,由于较长时间的高PCO2,使呼吸中枢适应了高PCO2的内环境,因而不再兴奋,若高浓度给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使通气量减少。
1型呼衰只有缺氧而无滞留,因此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
2型的呼衰不仅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的滞留,长期的二氧化碳的滞留,对其敏感性下降,而且动脉升高超过一定的限度,即可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护只有依靠缺氧对外周的刺激,这种病人给氧宜低浓度、低流量,既要改善严重的缺氧血症,又要维持缺氧状态(8.0kPa左右)对呼吸的刺激作用,避免迅速纠正缺氧造成PaCO2的进一步升高。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律紊乱、低血压;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球结膜水肿、头痛、头晕;机制:包括心脏及血管部分;1、缺氧早期,缺氧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但心、脑血管是扩张的,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2、一定程度的CO2潴留,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最突出的是周围皮肤、心脑血管扩张,---出现球结膜水肿、面部潮红、四肢皮肤温暖,头痛、头晕,严重时血压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血管扩张的结果;3、严重缺氧时(1)、直接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及扩张血管;(2)、组织细胞因缺氧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3)、缺氧导致心肌不可逆损伤;三种因素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律失常,甚至很快出现心脏停止;4、严重CO2潴留时(1)、直接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及扩张血管;(2)、呼吸性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无力、心输出量下降(3)、外周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性降低,引起血压下降;(4)、出现心室纤颤。
注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机制:1、解剖学基础:COPD的病人本身存在肺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和增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增多,导致肺血管壁增厚、硬化和狭窄;2、缺氧后引起广泛的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3、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张,右心室符合过重,最后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兴奋性增高、判断力下降、不安、精神错乱;头痛、头晕;严重时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最后因循环、呼吸中枢而死亡;机制:1、缺氧、CO2潴留、酸中毒引起脑细胞水肿、颅内高压;压迫脑血管,加重脑缺氧,恶性循环。
供氧停止4-5min可发生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2、肺性脑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慢性胸肺疾病II型呼吸衰竭病人一旦出现精神症状,即可诊断为肺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晚期出现昏迷、谵妄、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抽搐等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原因是CO2潴留和缺氧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有关;(1)、CO2潴留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潴留的速度、程度有关;(2)、缺氧、酸中毒(特别是脑细胞内酸中毒)加重脑水肿与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
----------------------------------------------------------------------------------------缺氧和CO2潴留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一、血液系统:1、慢性呼吸衰竭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增加,增强血液携氧能力,也增加组织氧供---这是有利方面;2、但过多红细胞增加血液粘滞度,从而加重心脏负担;3、长期缺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凝血酶形成,使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凝血和血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二、肾脏:缺氧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严重减少,引起肾功能不全,轻者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严重出现少尿、氮质血症;但此时肾结构多无变化,为功能性,只要缺氧纠正,肾功能很快就恢复正常。
三、肝脏:轻度缺氧时肝血管收缩,肝功能受损,多无结构性改变,只要缺氧纠正,肝功能恢复;但严重缺氧,可出现肝细胞坏死;如COPD并发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可导致肝脏淤血、肿大,久之导致肝硬化,但较少见。
四、胃(消化系统)严重缺氧导致胃壁血管收缩,因而降低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加上CO2潴留,可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的活性,使胃酸分泌增多,久之出现胃粘膜糜烂、出血、溃疡形成。
缺氧和CO2潴留对肝肾、胃及血液系统影响的临床表现:1、溃疡病症状、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2、肾功能异常;3、血红蛋白、红细胞增高;---------------------------------------------------------------------------------------------缺氧和CO2潴留对酸碱平衡、电解质的影响:缺氧引起代谢性酸中毒;CO2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应用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常见的异常动脉血气及酸碱失衡类型:1、严重缺氧;2、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3、上述四种组合,但没有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4、三种酸碱中毒也没有呼酸合并呼碱;注意1、O2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机制: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代偿机制,可使HCO3-增高,CL-下降;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范围:增加的HCO3-=0.35x增加的PCO2+-5.58简化成增加的HCO3-=1/3增加的PCO2+-6注意2:呼吸性酸中毒的出现高钾的机制:呼吸性酸中毒由于PH下降,出现: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即:细胞外2Na+、1H+和细胞内3K+交换;肾小管Na+-H+交换加强,Na+-K+交换较少;上述两种因素导致细胞外液K+浓度增高、即酸中毒高钾。
------------------------------------------------------------------------------------------------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靠动脉血气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明确诊断、分型、指导治疗以及判断以后,但是可通过病因、病史、诱因、临床表现及体征可以临床诊断慢性呼吸衰竭。
一、诊断标准: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时1、PO260mmhgPCO250mmhg;2、吸氧条件下,PaO2/FiO2<300mmhg肺损伤二、临床表现:1、呼吸功能紊乱: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最早的表现;2、发绀:舌色发绀较口唇、指甲床更早、更明显;发绀取决于缺氧程度,也受血红蛋白量,皮肤色素及心功能有关影响;以前认为血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就有发绀的观点已经内否定,实际上当PO250mmhg,SaO280%时。
就可出现发绀。
3、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右心衰、低血压、球结膜水肿;4、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烦躁、谵妄、昏迷、精神错乱等;5、肝肾、胃:肝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溃疡;6、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注意点:慢性呼吸衰竭多有原发肺-支气管疾病,如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间质性纤维化、尘肺;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粘连、胸廓畸形等等原因,如果没有上述原因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否则可能诊断急性呼吸衰竭,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