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在英语学习中,教授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文文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英英学古诗的教学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英英学古诗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古诗,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分析在英英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古诗的语言形式和意象与现代英语有一定差异,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古诗的意义,更难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缺乏对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
古诗往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历史事件和思想观念,但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很难理解其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古诗的语言和形式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缺乏对古诗的兴趣,难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英英学古诗教学:1. 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可以简要介绍古诗所属的朝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古代社会风貌等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典故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意义和情感。
2. 分析古诗的语言和形式特点古诗的语言形式和意象与现代英语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词句运用、音韵格律等特点,帮助他们体会古诗的美感和独特之处。
3. 创设情境,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除了理解古诗的意义,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情感和意境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展示古诗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古诗中的景物和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探究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可以让学生从古诗中挑选出与现代主题相关的诗句,然后进行创作或口语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语言表达的能力。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英英学古诗》。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朗读与背诵。
难点:对古诗文意理解的深入,以及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从而引出本课《英英学古诗》。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生字词,分析诗句结构,翻译诗句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合作交流(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教师批改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书写生字词。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诗句。
六、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登鹳雀楼》。
答案:略2. 书写生字词。
答案:略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诗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中,对诗句内涵的挖掘还有待深入,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3 课《英英学古诗》教课设计及教课反省教课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课要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畅的朗诵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课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预备:投电影、生字卡、小黑板教课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日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二、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三、解讲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ying ”,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
(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类状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叙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划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状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谈谈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说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英英学古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英英学古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英英学古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三篇课文《英英学古诗》。
一.说教材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指名读。
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1)指名读,大家评。
(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读:本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知识目标实现情况
情感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和背诵等方 式,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 识和鉴赏方法,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 、意境和表达技巧。
通过欣赏优美的古诗作品和了解诗人 的创作背景,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
能力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朗诵比赛 等活动,学生的古诗朗诵能力、理解 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 炼和提高。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活跃, 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 问题,对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有所提高。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够按 时提交作业并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 锻炼。
04
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习态度积极
学生们对《英英学古诗》的内容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和互动。
学习兴趣持久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持 续的兴趣和热情,主动探索古诗 的深层含义和美感。
学生学习方法与效果
学习方法多样
学生们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如朗读 、背诵、默写、翻译等,以加深对古 诗的理解和记忆。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 自主阅读等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和感受。
针对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改进方向
丰富教学资源
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音频、背景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
提升技术支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互动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物展示
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是“文包诗”类型的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
我觉得课文浅显易懂,理所当然的以为学生一读便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没见过这样的课文形式,也没读过这样的,当我问到文中有几次对话时,学生的回答是五次。
这样回答让我为之一震,原来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人物的对话,也找不准有几次对话,于是我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找寻人物的对话。
经过反复朗读,学生才知道了课文一共有两次人物的对话。
在备课时真是高估了他们啊!
在讲解课文时,我先创设情境,让
学生观察图中月亮的形状,分析这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在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中秋节的时候你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说“我会很难过”,有的说“我会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有的还说“我会感到很孤独”。
这是再引出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此时的感受。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文包诗”,知道了对话如何划分,也深层次学习了《静夜思》,掌握了古诗大意,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触。
我想,这就是学有所获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反思参考3)_英英学古诗
(教学反思参考3)英英学古诗本课的学习是结合文中有诗的特色设计的,既重视古诗的学习,也注意对话形式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弄懂诗意,同时也体会角色的情感,读好英英与奶奶的对话。
教学由插图入手,引出课文,学生分组自学生字新词,并以小组形式汇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充分展示出了小班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之后进入初读部分,我以“文章能以英英背古诗为题吗?”这个问题理出课文提纲,以引领学生下面的精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能马上说清理由。
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在我的预想之中,因此我就引导小组讨论英英学古诗学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个环节的设置略有一定的高度,在学生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化难为简。
精读课文时我主要分了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自主的解释古诗,这时我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已的话去说一说意思,有问题可以在自已的小组中提出,并让他们在小组中解决问题,实在不懂的在全班交流时让大家帮助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较有成就感,本身诗句并不难,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说,让孩子们自由的组织语言,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举”的含义自然得到了解决,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互动的环节。
二是在书中找到对应解释诗句的句子,读一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解决“明、疑、思”字的意思,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重点放在读上。
是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三方互动的过程,在这里我设计了“如果你是李白,此时你会想什么?”这样的问题,填补文章的空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是对诗人李白的介绍,我并不是通过大段的诗人生平的介绍来让学生了解李白在我国古代诗坛的杰出,而是在课前让他们每人再背诵一首李白的诗,课堂上交流时,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诗作丰富,许多诗脍炙人口。
-语文课文《英英学古诗》教导反思_语文教导反思.doc
语文课文《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自从教了二年级,上课的自信心全没有从前足了。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我还是个合格的老师吗?总感觉课本的内容过于简单,简单到没有必要仔细研读,简单到可以用十分钟浏览一下就可以上课。
事实告诉我,我大错特错了!我被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历折服:我不得不脱胎换骨,我得沉痛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今天上午,教研员张宏云老师第一次听我的课,课题是《英英学古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精心准备。
不是因为懒,而是我想把自己平时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出来,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接受批评。
事实并没有出乎意料。
在会议室里,我聆听了张老师的每一句话。
特别是对于我这堂课的评析,中肯、恰当,一针见血说出了我的缺点。
我欣然接受。
张老师指出:1. 目标不明确。
这就导致在环节处理上显得杂乱,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分得不清晰,听者认为随意性很大。
2. 缺乏对文本的把握。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意在让学生理解唐诗《静夜思》的意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我在备课时忽视了这一点,总感觉不需要提,学生可以理解。
到底需不需要呢?答案是需要,而且是一定。
可我在课堂上关于这个思想感情的把握是不够的。
3. 习惯的培养忽视了细节。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了一辈子。
我们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生性好动,经常忘了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倾听等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理应细心地指出来,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形式可以丰富,花样要更新,这样才会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改正。
张老师说,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
我欣赏这句话,也努力让我的学生做一个会倾听、愿意倾听的人。
4. 拓展漫无边际。
我在这堂课上拓展了诗人李白的相关信息,意在让学生了解。
孩子们就七嘴八舌,课堂纪律一度有威胁。
以后,在拓展的时候,也多思考: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帮助吗?帮助大吗?张老师建议:1. 读懂教材。
想一想: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其实,清楚地弄懂了这三个问题,再来看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课文也就很明白了。
《英英学古诗》反思
《英英学古诗》反思
XX课件《英英学古诗》反思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英英学古诗》反思《英英学古诗》是典型的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故事《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到〈静夜思〉一诗中的思乡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了诗题中的三个字:静夜思,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静夜的情境中,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
我先设计了一系列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
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
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
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
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XX课件)地址:////////XX课件。
英英学古诗教案(精选5篇)
英英学古诗教案(精选5篇)英英学古诗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三、初读课文1、看图出示投影片学生说图意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字词教一首故乡静意思(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4、通读课文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
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教学过程: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
"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这节课学的是《英英学古诗》一课。
这一课时苏教版特有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类课文,这节课又是进行的第一课时,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无非就是倒入新课、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总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即欢快又平静。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读书,开始了小动作;还在读的也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
仔细想一想,我明白了。
这篇课文既不是描写了优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讲的活泼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们不是那么感兴趣。
再加上第一课时的模式他们都很熟悉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进行下去的话,孩子对课文失去了兴趣,对课堂失去了热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怎么样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来,认真读书,大声点!肯定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是得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入手。
正在这时,我看到了课文中的插图,图的内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对话。
这让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这篇课文的特点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这些孩子平时最喜欢分角色朗读。
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呢?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分角色朗读都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但是,这次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发挥它新的作用。
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在脑中形成了。
“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我问同学们。
《英英学古诗》教学实录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实录反思《英英学古诗》教学实录反思《英英学古诗》教学实录反思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38《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师:读了古诗的题目〈静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生:我从“夜”上知道了古诗中的事情发生在夜晚。
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生:很安静的夜晚!【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xx课件)地址www.】师:你真能发现!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生:他好象在想什么事情。
生:作者也可能在思念什么人!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瞧,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这个诗人到底在想什么?生:这是哪一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么安静?生:为什么作者要在安静的夜晚想呢?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么多问题去读一读古诗吧!(生自由朗读)师: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晚上的月光很明亮,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师:你把古诗前一句的话的意思说明白了。
真不错!(出示挂图)师:看!这么圆的月亮,这么亮的月光,你觉得这是哪一天的晚上?生(齐声):中秋节!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事情?生:我和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吃月饼,还讲了嫦娥的故事。
生:我和妈妈去看望外婆,还给外婆带了水果和月饼。
生:我和弟弟一起画了一副月饼的画,还唱了月亮的歌。
师:是啊,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个快乐又热闹的节日!可为什么作者的中秋夜是安静的呢?生: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人,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团聚,所以晚上特别安静。
生:诗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身边没有家人和朋友,很冷清。
生:作者在心里默默地想念自己的亲人,所以很安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们是这图上的诗人了!现在你们知道在这安静的夜晚,他在想些什么吗?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好不好。
生:在他的家乡有很多的老朋友,他很想念以前一起游玩时的快乐!生:也许他还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也在想念自己的爸爸。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 《英英学古诗》(教案1与教学反思3则)
2 英英学古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三、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二)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小女孩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同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看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四)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五)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英学古诗》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三篇课文《英英学古诗》。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
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指名读。
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
(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学了故事《静夜思》、作者是李白等。
2、再读,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
通过指导学生各自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引出了古诗《静夜思》的诗句;第二次说出了诗句的含义;第三次告诉奶奶古诗的作者是李白。
这一环节我以读为主,以理解、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熟悉课文内容,读出课文的叙述层次。
3、细读课文,背诵诗句,体味诗情
突出诵读古诗的重点,采取“在情境中朗读”的方法,利用题头插图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练读,充分朗读第二次对话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疑”、“霜”、“举头”等词语的意思。
可以让学生读一句古诗,再读一句英英解释诗句的意思,两相对照,懂得诗意。
(三)写字指导
10个生字分散教学,随读书过程相机进行子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和字意的理解。
“英、教、静”三个字要认真指导学生按笔画顺序描红。
“教”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等宽。
“静”字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月”字的撇要改为竖。
“静”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
(我会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
)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感受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巩固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
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
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中的程序来上。
我先设计一系列的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于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
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
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诗〉,让同学们在了解李白在做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充分迎合了二年级小朋友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开拓时的意境,再现诗人的感受。
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