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历史】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3)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可知新中国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条约,而要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独立自主是基本外交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C2.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
答案:A3.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文告中的“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解析:从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文告,看出此次会议解决了越南问题,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排除A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是万隆会议,排除B项;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接见印度缅甸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C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
》 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呢?
《马关条约》
---------《周恩来传》
图片体现了旧中国外交是什么性质的?
-----屈辱外交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总原则: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走向国际舞台:
外 交 成 就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建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国
初 期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
外 交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
就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阅读思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的过程是怎
样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和
平
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
互相相互尊尊重重主领权土和主领权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利、
和平共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 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 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 和平。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 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 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2.(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4.(2011年2月温州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6.(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12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5--1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内容 1954 年: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为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 平等互利(原为平等互惠) • 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你知道下图是周恩来参加哪次会议的场景?这次会议 有何特点?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典例诠解
1、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异”指的是什么?“同”又主要包括哪
些内容?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种族等不同 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③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吴学谦 钱其琛 李肇星 唐家璇 杨洁篪 (1982-1988) (1988-1998)(1998-2003)(2003-2007) (2007)
昨 日 的 思 考
共同探究
屈辱
你能用一两个词 概括旧中国的外交 历史吗?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 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呢?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本专题以时间为线索共分为三大部分: •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至60 年代) •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60年代中期到70年 代末期) •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十一届三 中全会至今)
基本要求
• 一、能够掌握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 程。 • 二、正确认识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成就和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 三、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自豪感和建设 祖国的责任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 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 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 了该协定。
2020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 课件 习题: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 (1)掌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 活动。 (2)了解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的基本内涵。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 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概况: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推动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拓展延伸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亚非国家的 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使中国同更多的亚 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 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最终达成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 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知识补充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 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赢得了西方社会舆论对中国和平友好政 策的普遍赞赏,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
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
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8题)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下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A.20世纪五十年代初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C.20世纪六十年代D.20世纪七十年代【答案】A【点拨】建国初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2011年11月烟台期中4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3.(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15题)观察右边《l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完全反映【答案】C【点拨】【结束】4.(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7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答案】D【点拨】【结束】5.(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32题)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此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C.1971年26届联大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答案】B6.(2011年11月烟台期中3题)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有答案)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
23(1)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0 年2 月,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辨析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召开:1954_年4 月至7 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成果: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4 月,29 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赞扬和拥护。
(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亚非人民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思维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论基础。
(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中的具体体现。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2)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2)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选择题(共43小题,共0分)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一大片”2.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下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D.第26届联大4.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此次访问印度()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5.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6.“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另起炉灶”C. “一边倒”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C.它是新中国的基本外交方针 D.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8.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全国通用
本题考查“求同存异”的含义。“同”是指有共同的
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异”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差异,其次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答案
A
遗
憾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的只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1949.10-1950.10) 有23个(1949-1955年)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论周恩来 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国内: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意义
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 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 和平 B.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新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周恩来 1898——1976
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
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历史背景
国际: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总理的烦恼:
面对这些对中国的否定,我们该怎么办?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间的主要问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五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和初期的三个方针1.背景。
(1)国际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国内因素:新中国面临很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1)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应用示例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表现在(A)①政治上不承认②经济上封锁禁运③军事上包围威胁④制造“两个中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初期的外交成就1.原因。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2)根据“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成就。
(1)同苏联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
①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1950年,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随后,又有16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②作用:初步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加强和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应用示例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C)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高一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素材(人民版07版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素材历史回眸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某某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那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3.1949年12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那么。
4.1950年1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与实践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X局势。
4.1955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 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 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四)参加万隆会议(1955)
(一)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 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 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外 交 成 就
成就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与苏联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 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 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1.背景
(1)朝鲜停战以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 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过程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2)完善:1954年 在中印联合声明中将“平等 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年 在亚非会议上又把“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2.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各项中具有这样影响政策有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3.右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
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4.1949年,新中国建立,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1971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分别相符的是A.“求同存异”“打扫干净屋予再请客”B.“一边倒”“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C.“另起炉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断交、废约、撤军”5.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亚洲各国 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航空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其他各洲 0.80A. 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 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6.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列各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最准确的是()①一边倒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另起炉灶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⑥平等互利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⑧和平共处A.①②③⑤⑧B.⑤②③⑥⑧C.②③④⑤⑥D.⑤③④⑥⑧7.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8.《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求同存异”9.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1949 “求同存异” 1955 《中美建交公报》1979C.日内瓦会议1954 万隆会议1955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D.不结盟运动1961 重返联合国1971 多哈会议2001加入WTO10.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
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2010年10月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考21题)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体现此讲话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12.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13.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14.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5. 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16.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7.法新社首尔2010年8月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
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
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
这表明中国()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9.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领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1.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4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5分)(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2分〕(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3分)26.(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32题)(11分)中西文明的交流、借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从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
(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材料二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资本主更强烈的冲击,还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正在寻求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不少国家建起了现代政党,制订出资产阶级性质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
——摘自《中国现代史》材料四暴力作用在降低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战以后虽然接连发生局部战争,但并未出现世界大战的危险。
美苏冷战对峙,曾几次走到军事对抗的边缘,但最终都以妥协的方式得到缓解。
大国间限制战略性武器的谈判。
以及平息地区性战争问题的谈判不断进行,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话和妥协日益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首选手段。
文明的进步还体现在各国各地区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
——《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国家“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这时的中国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的?(3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4)二战以来,新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倡导用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国内问题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试分别举例说明。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