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自然辩证法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辨证法重点

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辨证法重点

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它是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结束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长达一千多年的统治;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了直观性和猜测性;机械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形式在近代取得了巨大成功,至今仍是科学的必要手段。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它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它建立在对19世纪自然科学最新成果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其唯物主义不仅贯彻到自然观而且贯彻到人类社会。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研究内容: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

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源于哲学,是一种以对立统一为基本原理,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为主要方法的思维方式。

它呈现一种对自然界复杂、多样和矛盾现象的解释模式,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概念、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析自然辩证法,说明其在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它基于对立统一原理,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解释。

自然辩证法具有高度的理论建构性,可以用主观分析来更好地解释客观物质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辩证思考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对立统一”,指的是自然界中多样的物质形态和控制规律,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复杂现象和矛盾。

自然辩证法认为,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具有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

实践和实验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依据和验证方式,因此,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中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理论1. 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这些矛盾不是一味的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对立面在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断转化为对方。

因此,对立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着联结、转化和发展,助推事物的复杂发展。

对立统一原理对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生物学家和医生来说,了解人体内外的矛盾和对立,显著地提升了他们处理疾病和生命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成功。

同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对立统一原理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对立统一原理解释,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2.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们的意识状态和认识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然辩证法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可以为科技和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也会成为某些人观念僵化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障碍。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研究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相互渗透性原理: 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事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 影响和制约着彼此的发展。

2.矛盾运动规律: 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 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矛盾的运动是以斗争为主要形式的, 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 推动事物的发展。

3.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质量,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质量状态。

4.运动的普遍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矛盾。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2.转化: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转化的。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量变是事物内部性质的变化, 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转化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发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的结果。

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实现的。

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的事物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事物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而多样性表现在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自然辩论法整理合肥工业大学第三次修改

自然辩论法整理合肥工业大学第三次修改

第三次修改版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3、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5、中国对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6.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系统?系统具有哪些特征?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有哪些?8、生态自然观的三大规律有哪些?9、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0,归纳和演绎的关系11.思维的批判性12.科学机遇13.观察,实验和理论的关系14.科学实验室15.绿色设计方法16、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17、库恩和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一.什么是自然辩论法?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2.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3.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人通过科技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4.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总的来说,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自然辩证法整理未删减版.doc

自然辩证法整理未删减版.doc

自然辩证法整理未删减版.doc
自然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解释自然、社会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自然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思维形式,并且是全面认识世界的根
本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框架是:万物既有本质的相对稳定性,又以组织的变化来消除矛盾
提高系统的形式。

这种统一的自然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提出的三大观念的基础:统一性、变
异性和发展性。

即物质总是相统一,但它始终会变化,因此形成新的形态,并彼此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存在的矛盾、统一与发展。

物质总是在运动中发生矛盾,如果不能消弭这种矛盾,就不能达到客观全面的发展,而这种对立矛盾,正是物质发展过
程中产生统一性、变异性和发展性的潜在动力。

自然辩证法首先指出自然界是复杂的,总是某种发展动力处于活跃状态,其中发展动
力分为两种:历史内部物质性的矛盾、和引起变化的客观历史形势之外的涌入能量。

物质
的矛盾,是自己发生改变的动力,只有消除自身的矛盾,才能达到发展;而客观历史形势
之外的涌入能量,是推动物质进一步发展的外因,它们共同构成可以推进物质发展的力量。

自然辩证法的独特贡献是,它强调物质的复杂性和演化的历史性,发现物质的矛盾发
展规律,使得我们对自然界不同对象的演变性有更客观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自然辩证法
是引导并应用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框架。

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辩证法至关重要,是追求真理的一个宝贵技巧,而且它是深刻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之规律的基础。

”。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生课程,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特征和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介绍:
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自然辩证法是源于哲学辩证法的自然科学
扩展,旨在揭示和分析自然界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都具有矛盾性和运动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是事物变
化的规律。

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
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包括物质的结构、形态和运动变化等
方面。

4.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采用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揭示其中的矛盾,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5.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6.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
识和理解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合工大自然辩证法题目整理

合工大自然辩证法题目整理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答: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遇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和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系统、人工、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石。

体系结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二、自然辩证法的功能自然辩证法丰富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其具有多样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自然辩证法基本功能在新时期的体现。

(1)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2)自然辩证法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要意义(p45)(1)实现了自然观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3)(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5)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四、整体论/还原论所谓还原,是一种把复杂的系统(或者现象、过程)层层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

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来加以解释。

还原论方法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人们习惯于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考察组成系统诸要素的行为和性质,然后将这些性质“组装”起来形成对整个系统的描述。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论运用的方法论。

那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一、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同时,物质的本质是运动,因此运动是自然界的永恒现象。

由此可见,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二、质量互变的辩证规律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质量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是质量互变的辩证规律。

比如水可以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和氧气又可以结合成水。

这一辩证规律,彰显了自然界中诸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三、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自然界中的事物随着某一变量的不断积累或递增,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

比如,当水温达到100℃时,会发生沸腾,水就变成了水蒸气。

这一辩证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性。

四、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阶段性过程完成的,而这些过程往往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实现的。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

比如,大自然中的大爆炸和宇宙演化过程,就是通过这一辩证法则来完成的。

五、自然和人的辩证关系自然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自然辩证法所特别强调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对自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自然界的发展也不断地给人类带去各种挑战和机会。

人类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科学地开展生产和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质量互变的辩证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以及自然和人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自然界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整体。

学科性质和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其体系按辩证逻辑结构排列为:自然观—方法论—科技与社会,按历史线索排列则为: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

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3。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1.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它是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什么是系统,系统地本质特征,如何理解整体性(P35)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独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它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其整体功能或效应总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

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另外作为系统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2开放性:是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任意一个物质系统都会向其所处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环境也对物质系统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3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实质上是按空间划分的物质系统随时间变化而铺展的性质;○4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层次相互包含,同级、不同级的不相包含的层次)的性质。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

• 一个民族想要 站在科学的最 高峰,就一刻 也不能没有理 论思维。
—— 恩格斯
导 论
一、自然辩证法究竟是什么? 二、如何理解“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 三、自然观的演进概况如何?
一、自然辩证法究竟是什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含义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
2、关于“天人合一”
(1)何谓天?
(2)何谓人? (3)关于‚天人合一‛的若干理解
序一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宋] 邵雍
序二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 最广泛的概念。它不但是中国国家哲学(也不妨称之为 国家宗教)的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 体系,不论是属于大传统还是小传统,如道家、中国化 了的佛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医家,以至风 水、气功、武术、房中术……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李慎之 在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学说影响最大,它不 仅是一根本性的哲学命题,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种 思维模式。 ——汤一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 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 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 普遍规律。 • 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 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 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12学时) ——教师:吴永忠 ——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5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学时) ——教师:吴永忠、黄磊、王德伟、谢咏梅、黄丽华 ——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 平时成绩30%(出勤、课堂讨论、论文)+期末开卷考试70%

合工大自然辩证法考点和答案

合工大自然辩证法考点和答案

1、反馈控制方法:反馈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反馈方法是指运用反馈概念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以结果反过来影响进一步产生事物或原因的思考方法。

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能预测和了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

控制方法有多种具体状态。

控制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在系统视野中如何处理好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的辩证关系。

运用控制方法对复杂对象进行研究时,是对其控制流程加以综合性的考察,是以事物的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立场观察事物。

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1、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2、社会需要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方向。

3、是科技创新的目的。

3、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以人为核心的观点。

无论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日益恶化的环境迫使下对自己观点有所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都主张以人为本,行为的出发点是人,行为的目的是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向自然索取或者更好的索取。

不可否认,人类中心主义在唤醒人类的主体意识、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当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之时,必然导致对自然先在性存在的无视和肆意的掠夺,其结果必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未来发展的尴尬。

4、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结论的认识方法。

归纳与演绎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指导。

归纳出来的结论可以成为演绎的前提,而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质量的变化,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数学方程式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的;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年高频真题及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年高频真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真题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马克思就资本主义的分工和手工业、特别是机器大工业考察时所说的“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运动。

---(体大于部分之和)。

资本主义的生产总体运动是一个系统,由各种不同的分工构成。

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不是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的整体结构。

因此,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不同于它的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用总是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

2.简述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3.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生态哲学基础。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将物的设计纳入人—机—环境系统进行最优化的一种设计方法。

它既考虑满足人的需要,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3R”本质:即Reduce(减量)、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

4.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绿包含产品从概念到生产制造使用及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的各个阶段,即涉及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它既着眼于人当前的需求,又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而传统的产品设计是以人为中心,满足热的当前需求为目的,以产品是否能顺利在市场上顺利实现经济价值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标志。

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绿色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构思阶段就要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再生利用和保护环境与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的要求作为同等的设计目标,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顺利实施。

5.科学史之父萨顿曾指出“科学是生活的智慧、艺术是生活的快乐,宗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完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03
CATALOGUE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指导观察与实验
02
揭示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观察 和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者运用此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客观数据,从 而得出科学结论。
自然辩证法注重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 矛盾中揭示规律,自然科学研究者借 此思想,挖掘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规 律。
03
促进科学理论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 ,自然科学研究者通过不断修正和完 善理论,推动科学理论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类比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现象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借鉴此方法,将社会现象与自 然现象进行类比研究,揭示社会规律。
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自然辩证法
汇报人: 2023-11-12
目录
• 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 •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01
CATALOGUE
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理论。
起源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的自然观,但作为一门系统的展起来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范围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方面,同时也涉及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 程及其规律,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 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自然 辩证法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 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合工大2020自然辩证法

合工大2020自然辩证法

绪论1为什么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P11有一部分文字审题:革命性变革什么意思?——完全的突破,质变,质的突破=与历史上其他形式的自然观比较,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了质变?1他克服了其他两种自然观的缺点,吸收了优点2他有自己的创新,——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最大的创新1)将他的唯物主义贯彻到人类社会,2)再+马恩的辩证法思想,来源于对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概括和总结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学科性质:p14有,但有的地方不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p18比较详细、全面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对象)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第一章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P50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2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P53下方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即“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自然辩论法整理黄志斌2014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然辩论法整理黄志斌2014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什么是自然辩论法?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人通过科技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朴素唯物自然观:基本思想:(1)万物本原(2)宇宙起源与演化(3)“自然”的涵义。

主要观点:(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2)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初五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3)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基本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没有在细节方面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2)思辨性和臆测性:通过猜测和幻想填补认识自然界的知识空白;(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对自然界的描述和解释只限定于一定范围,在认识人类社会时,还夹杂着神秘主义因素。

缺点:1)不彻底的坚持唯物主义: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界: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3)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只讨论世界本原,未讨论人生、幸福等问题。

合工大自然辩证重点知识点

合工大自然辩证重点知识点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他把科学技术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络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哲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体系:自然观,方法论,科技与社会2.三大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系统的定义、关系与特征系统的定义: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特点?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答: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体系结构:自然观,方法论,科学与社会二、自然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p15论述题)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P41)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

功能指整体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

自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结构决定功能。

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也不是唯一地决定于一种结构。

②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

自然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其功能,自然系统的功能也会影响其结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了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4.演化的方向:进化,退化的关系答:耗散理论揭示,在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两种不同的方向。

所谓进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进化和退化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形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从系统自身看,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退化过程,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也包含着进化过程,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是极其罕见的。

(2)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的。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可转入退化过程,相反,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过程。

5.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P61)答: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事实上,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系统要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保持对外环境的开放性,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C.非线性机制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

D.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随机涨落是非平衡系统失稳的“导火线”,是非平衡有序结构的“胚芽”,是非平衡系统进化的“驱动力”。

普利高津说:“在非平衡过程中……涨落决定全局的结果”,“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这就是所谓“生序原理”。

(涨落:扰动就会是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称为涨落。

)6.生态学的三大规律(论述题)答: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

⑴闭路循环规律:a.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物理环境中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

b.在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过程中,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便产生了能量的流动,即能量流。

它是推动生物圈和各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能量流是单向的。

物质流与能量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同时运行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运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源动力。

c.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规律除了体现在生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外,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即信息流。

信息流是双向的循环。

总之,宏生态与微生物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合,使生态系统显现为闭路循环的不断转化和无限过程。

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系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

⑵反馈调控规律:①调控,即调节与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a.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b.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②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

③反馈调控的层次性:a.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 b.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

c.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

反馈调控的目的性、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

⑶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

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和美的外在形式、绵延的生机活力、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

三大规律在“过程—机制—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

7.人与自然的和谐(P81)答:相应地,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这种和谐统一的局面,离不开对生态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

它指引我们走出人类中心注意的偏狭,树立一种生态的伦理价值观,消除生态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冲突,实现两者的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1)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2)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3)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4)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方法论1.科学问题的意义(P95)1、科学问题是科研的起点,确立了问题,也就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因此科学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2、科学问题表明了科研中的关键字,它所预示的解决方向,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科研选题的意义答:科研选题是科研研究的起始步骤、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重大:1、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2、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

3、有创见的科研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答:在进行科研选题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1、需要性原则(目的)科研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2、创造性原则(本质)是指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3、科学性原则(依据)是指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4、可行性原则(条件)是指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定科研课题。

这四个原则都是限制性原则,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把选题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研究者做成正确的选择。

步骤:1问题调研科学分析,2课题选择精心策划3课题论证集思广益4课题决策胸有成竹4.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答:培根倡导“纯观察说”,把观察看作是纯粹感官的反应活动。

这种纯粹的观察以波普尔、库恩、汉森为代表,明确提出“观察中渗透理论”。

(1)科学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2)理论在观察中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部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观察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观察必须坚持客观性、可重复性。

渗透在观察中的理论主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

5.科学试验的特点答:1. 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及其条件;3.可以使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再现时过境迁打的现象;5.经济可靠地认识和变革自然。

6.如何看待机遇(一)机遇及其特点:观察实验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时间或机会,意外的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即为机遇。

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

另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

(二)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机遇为科学理论的突破和实现给研究提供了先导;2、机遇能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3、机遇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启发人们深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