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2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课时篇一学习内容:1、转换角色,学习写作。
2、课文第4—6自然段学习目标:能仿1—3自然段,以朝鲜人民的身份进行有关内容的写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以写促学。
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综合活动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具体步骤:篇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二《14、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以请求的语气开头,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最后抒发感情,以反问的语句结尾。
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对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再见了亲人》教案2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2)教育学生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懂得关爱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2)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再见了亲人》2. 生字词卡片3. 图片和视频资料4.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学习。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a. 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b. 为什么亲人要离别?c. 亲人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4:角色扮演(10分钟)1. 教师为学生分配角色,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所学的生字词。
2.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1、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难点: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巩固:读字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脉络。
二、学习志愿军和大娘告别的情景,并总结学法。
1、合作学习:从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在班内展示。
2、学生展示:(教师顺势点拨,让学生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洗补衣服,几夜未合眼;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读出劝慰、恳求的语气,体会志愿军和大娘的深情厚谊。
)(3)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抓住连动词和“雪中送炭”来理解,体会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大娘的感激之情。
)(4)第三件事: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养伤的志愿军伤员,大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唯一”是仅有一个的意思,说明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亲人还亲。
)3、练习朗读,并展示朗读。
4、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1)找事例,体会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是“亲人”。
(2)抓重点词句,做批注,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法迁移,学习志愿军和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
1、合作学习:按照学法提示,先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做批注,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班内展示。
2、学生展示(教师顺势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___”划出来。
板书:深情厚谊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⑴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出示)⑴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⑴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齐读)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3、领悟课文叙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2、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妮、硝、谣、噩、嫂。
3、读通读顺课文:思考批注:课文分别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4、自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词句,(思考批注),大娘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5、自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6、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嫂最感人的举动,大嫂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7、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有XX的情谊。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二、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新词:从“雪中送炭、唯一、代价”中选一个词造句。
2、课文仿写《志愿军×××,我想对你说》(或《再见了,新人》)。
3、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56页《馒头的故事》。
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⑵这件事反映了军民之间XX的情谊。
一、审题,发现题目的特点1、某人对某人分别时说的话。
2、“亲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3、课文写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再见了亲人》教案2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面对离别,懂得感恩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第1课:课文朗读与理解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 老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2课:生字词学习1. 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2.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3. 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展示学习成果。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亲人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离别场景,注意表达情感。
3. 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第4课:情感讨论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亲人离别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爱意?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5课:感恩活动1. 学生思考自己最想感谢的亲人,并准备感谢的话语。
2. 学生在课堂上向亲人表达感谢之情,并分享感受。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2. 学生朗读和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3. 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生字词练习和造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感恩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2. 生字词卡片4. 感恩卡片五、教学建议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 教案两篇
1.交流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洗补衣服、冒着炮火送食物、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子,抓住“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一句,体会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交流重点语句。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三)推荐阅读魏巍的作品《依依惜别的深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东方》等。
可以拓展交换角色,写一写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贡献.
板书设计
21再见了,亲人
教后反思
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这几个词的含义,体会小金花的刚强。
3.对比小金花对敌人的“恨”和对志愿军叔叔的“爱”,体会朝鲜孩子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4.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二)交流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情况,体会大嫂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1.了解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的事情,结合课文理解“这样高的代价”、“深情厚谊”的意思,并想象大嫂这样付出的原因。
2.体会重点语句的遣词造句和情感表达;
3.感情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参照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课后自学第二、第三自然段,并把学习收获记录下来。
补充抗美援朝的资料
板书设计
21再见了亲人
朝鲜人民
志愿军
教后反思
学科:语文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审核签字:
课题
21再见了亲人
主备人
教者
课 型
精读课
课时
2
备课时间
(二)指名读文,完成填空:文章讲了____________的故事。可以填写故事情节,可以填写故事情感,也可以填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习认识和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3. 阅读并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2. 培养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视、VCR或PPT等教学工具。
2. PPT或黑板。
3. 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深厚。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先请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使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家庭故事?文章中提到的亲人有哪些?2.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游戏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如:亲人、告别、泪水、不舍等。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述一个亲人离世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的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六、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写一篇有关家人的文章,可以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
2. 提供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学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再见了,亲人》的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学习课文描写细腻、感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品词析句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
2.学习课文细腻的描写,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感人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在上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1)引导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的含义,体会亲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志愿军战士们把一碗炒面送给朝鲜人民,自己却吃野菜充饥。
”体会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3)讲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友谊的珍贵。
第四环节: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亲人、友谊的感悟。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亲人之间感人故事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分享,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目标篇一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展示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篇二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老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1)自由朗读,画处最令自己感动的的段落或者是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2)全班讨论交流。
(自由谈体会)(3)感情朗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老大娘,虽然不是志愿军战士的母亲,但是却向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学生说)3、迁移学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总结学法,归纳:①自由朗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谈感受。
③感情朗读,体会真情。
(2)按以上学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4小结: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事迹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是啊,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这血与肉凝结成的深情厚谊怎么能不感天动地?怎么不牵肠挂肚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和他们一起与朝鲜人民话别,让我们齐声朗读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与难点:篇三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篇四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再见了亲人》教案2
《再见了亲人》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亲人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离别,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亲人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相关亲人离别的视频资料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亲人。
3.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并尝试运用所学生字词。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2.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人之间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
2.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大意。
2.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a.课文中讲述了哪些亲人之间的故事?b.你认为课文中的亲人分别代表了哪些品质?c.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表达了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理解词义。
a.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
a.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情感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亲人之间的深情。
四、课堂活动a.课文中亲人之间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b.你认为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是如何体现的?c.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故事。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内容,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词汇积累。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深入体会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筹划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以下是精心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通过核查,了解“战役、捣米谣、打糕、阿玛尼、金达莱花”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读懂“供给、硝烟、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血泊”的意思,并结合读懂这些词语,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初步感知段落的意思。
查资料,了解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的背景,并结合这个背景,读懂“曾经洒满献血的土地”的意思。
2、研究“反问句”、“第二人称”的写法的作用,深入体会送别场景那感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研读三个材料与“曾经撒满鲜血的土地”的关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主题。
4、练习背诵。
1、查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及相关情况。
要求:用简要的话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抗美援朝的时间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出guo 抗美援朝;二是抗美援朝的目的;三是我们抗美援朝的结果及我们战士有多少人在那里牺牲。
2、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运用查资料、、结合上下文地方法,理解目标一提出的词语,并尝试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认真读三个段落,练习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段落里面回忆的故事。
一、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抗美援朝的背景及其相关情况。
(注意帮助客观认识抗美援朝对我们国家的意义所在:打出中国军队的士气,让敌人认识到中国人不可欺,中国人民不可欺,国际主义精神)二、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读准生字读音,并注意矫正“空着”“混进”两个词语的读音。
2、介绍自己读懂的相关术语的意思;读课文,边读,边结合上下文,介绍自己对“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随学生交流,教师提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实现初步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再见了,亲人》一、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该深刻的体会到我志愿军为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伟大的精神是永运值得讴歌的!(2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做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感动瞬间聆听那特殊年代那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2.师讲述: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3.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多媒体播放:第4张幻灯片——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教师引语:指图介绍: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他们会说些什么那?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二、出示自读要求,检查预习情况1.自读要求:(1)、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2.反馈、交流(1)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
指出音易错字:暂,谊,混(2)拿出生字卡片,读字、词: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
暂时昏倒情谊捣米谣侦察员混进区别:谣、瑶、摇。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或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4)、理解“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
(5)回答思考题。
①课文写了哪几个个人物?明确: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大娘: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3.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朗读。
(2)指明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的段落(4—6段)三、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中又明白了什么?2.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送别图:第3张幻灯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白发双亲的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的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更令人留恋的?课文第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在细细品味1—3段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关键或突破口: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激情导入。
】1. 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
岁月如梭,一晃几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再见了,亲人!”(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生质疑)2、出示:为什么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史亲人呢?自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用体会到的感情来朗读,并能发现,大胆的提出问题。
3、学生自读思考。
三、【感情导读,理解内容。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重点地出示导读问题:a.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b.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c.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d.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第6张幻灯片)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
(多媒体出示第7张幻灯片中的重点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①读这句话;②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③朗读,体会其中感情。
3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依次出示第8张和第9张幻灯片)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
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学生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多媒体出示第10张图片),总结强调:您为我们失去了亲人,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多媒体出示第11张幻灯片)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小黑板出示)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多媒体依次出示第12、13张幻灯片)(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4、朗读训练。
(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夜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多媒体依次出示第14张幻灯片)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 (多媒体依次出示第15张幻灯片)三.【细细品读,体会感情。
】(多媒体出示第3张幻灯片)是啊,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朝鲜人民称我们志愿军战士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1958年,志愿军战士要回国了,朝鲜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与志愿军挥泪告别。
,看插图:志愿军战士也流着热泪,挥着手说:“再见了,亲人!”多么感人啊!(板书:再见了,亲人)一齐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
1、(1)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字在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感情?)2.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读后投影出示:第3张幻灯片)在朝鲜战场上,——————(谁)为了————(谁)浴血奋战,——————(谁)为了——————(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凝成了——————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代价,这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种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洒下的鲜血当然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