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多多”显现的原因和条件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迅速风靡网络的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迅速风靡网络的原因分析

⽹络流⾏语迅速风靡⽹络的原因分析⽹络被当作相对最⾃由最草根的平台,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舆论的⽅向。

⽹络流⾏语爆发就是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语⾔系统共变的产物,其产⽣并迅速流⾏的动因主要存在于以下⼏个⽅⾯: 1.⽹络观照现实的热情近年来,通过⽹络传播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激增,⽽且⼏乎每⼀个热点新闻事件都会催⽣出⼀个或多个⽹络流⾏语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式。

流⾏语的风靡本质上是⼀种⽆法阻遏的对公共空间和民主权利的社会性集体呼唤,因此流⾏语现在⼏乎成为⽹络民意的风向标。

2.年轻⼈的参与热情 ⽹络流⾏语的频发也与中国⽹民结构有关,流⾏语的语⾔特征迎合了⽹民主体的⼼理需求。

根据CNNIC历次⽹络发展研究报告显⽰:⼗多年来,中国的⽹民群体急速增长,但35岁以下的⽹民⼀直占⽹民总数的80%以上。

35岁以下中青年⽹民是⽹络流⾏语最重要的创造者和使⽤者。

年轻群体处于⽣命的活跃期。

对社会变化感知敏锐,想象⼒创造⼒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叛逆性。

⽹络流⾏语的新异简洁、讽喻戏谑、互动空间⼤等特点契合了他们创新求变、颠覆传统、主体参与和游戏的⼼理需求。

当下中国社会,青年⼈处在现代性与⾃我认同的挣扎中,⽣存焦虑感和⾓⾊归属感并存,⼼理上既要追求真我个性⼜渴望得到认同,因此他们主动创造新奇反叛的流⾏语,追求语不惊⼈死不休的效果,期望凸显⾃我;另⼀⽅⾯⼜常常将流⾏语作为群体标签。

标⽰⾃⼰“⽹络达⼈”或“愤青”的⾝份。

以获得⼀种“彼此同在、⼼领神会” 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们出于“使⽤与满⾜”的动机做出使⽤或不使⽤某个新词语的个⼈选择。

这些选择不断累积汇合,就决定了哪些词汇在⽹络上流⾏或消失,也决定了它们的⽣命周期,可以说流⾏语是反映⽹民社会⼼理需求的集体作品。

⽹络流⾏语折射出了⼀种叛逆、浮夸、去中⼼和玩世不恭的社会⼼态,反映了这个时代⼤众化、娱乐化的审美情趣,从传统内敛⽂化到这种社会⼼态的转变,在中青年⽹民群体中最强烈地表现出来。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微信圈是以微信为平台的社交媒体网络,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在微信圈中,网络热词时常爆红,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网络热词的爆红既有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社会学分析,可以把网络热词爆红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表达、情感共鸣、社会议题、社会动态等。

创造性表达是网络热词爆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信圈是用户自由创作和表达的空间,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经验、观点,各种创造性表达形式也不断出现。

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表情、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其中一些内容通过其独特性或趣味性,获得了其他用户的喜爱和分享,从而引发了网络热词的爆红。

这些创造性表达形式所获得的关注和共鸣,反映了用户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情感共鸣也是网络热词爆红的原因之一。

人们在微信圈中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和情感,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富有情感的。

当某一内容触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引起了共鸣的用户会将该内容分享给自己的社交圈,从而迅速扩散。

情感共鸣的内容往往涉及到人们普遍关心的生活问题,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工作压力、人生困惑等。

这些情感共鸣的内容,抓住了人们内心的共同诉求和需求,因此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网络热词的爆红也与社会议题密切相关。

社会议题是指社会上广泛讨论和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政策法规等。

当某一社会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人们在微信圈中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形成了关于该议题的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往往抓住了社会议题的核心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和焦点。

在网络热词的传播过程中,社会议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社会动态也是网络热词爆红的原因之一。

社会动态指的是社会变化和人们关心的新闻事件。

当某一社会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会通过微信圈分享和传播相关内容,从而引发网络热词的爆红。

社会动态的内容往往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感,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和注意力。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其在丰富校园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校园流行语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

而大学生整体素质都很高,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他们普遍喜欢标新立异,追新求奇,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校园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校园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学生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校园生活空间的一种介入和覆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青年学生趣味超越大众化、时尚化的结果。

二是网络交流的影响。

网络交流对话的方式与口语交流相近,具有口语交流的句式短、直观等特点,简单快捷,容易接受,使用的人较多,因此被有些人作为校园流行语而效仿。

三是人际交往中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形成独立人格塑造自我的同时,还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尤其是同一年龄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

再加上大学生群体非常集中,这也是校园流行语能够迅速在大学校园里扩散、流行的重要原因。

二、校园流行语的影响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其产生和存在对校园话语、汉语词汇的丰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1.丰富校园话语空间由于青年学生思维敏捷,因此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校园流行语,其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较强的概括性,增加了话语表现内容的弹性,留出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富于调侃意味,丰富了校园话语的空间,增加了对话交流的情趣。

2.丰富汉语词汇内容校园流行语来源于生活,承载着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的内容,一些品位较高、表现力强的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容。

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影响作者:沈明月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更多的人使用网络传播信息。

人们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上的流行语言成为人们上网交流的必用语,并且这些流行语还从网上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等社会流行语,极大地影响着现实社会。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含义产生原因造成影响一、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这种网络流行语与课本中规范化的词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属于一种特殊语言符号,通过一两个词语来表达深层的含义。

网络流行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网络专业术语,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主页、浏览器、服务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一些特殊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电子商务、博客等;三是在网络交际(聊天室或BBS)中的常用语言或表情视觉符号,如菜鸟、美眉、恐龙、踩踩、886、PK、:-)(表情符号)等。

[1]”二、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古时候人们研究文言文,满口都是之乎者也,文化大革命前后,人们最推崇毛主席语录,而现今社会却随处可见请讲普通话的标语,随着网络的盛行,又带来了更多的“网语”。

(一)网络流行语自身的魅力流行语的创造性、形象性、诙谐性等本质特点是它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像网民根据大众心理状态而产生灵感自创,比如: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神马都是浮云”使人们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通过各种符号、字母形象生动的传达情感,使人们觉得更加真实,从而感到亲切,愿意接受这类词语,比如:“ZZZ……”表示睡觉的状态,“?”表示“为什么”等疑问之意。

通过一个简单的符号字母就解决了一个真实的状态跟感受。

诙谐幽默一直是人们所喜欢的,比如:很多人把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叫“驴友”。

(二)社会的发展加速流行语的使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大众习惯,当然包括运用语言的习惯,迫使人们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传统语言的使用,就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虽然流行语并不能也不会撼动规范语言的地位,它仅属于某一社会时期,但在这一时期人们为了追随时代潮流,也会依从大众,“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不愿落伍于时代和社会。

流行语的形成

流行语的形成

流行语的形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校园里、职场上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流行语。

那么,什么是流行语?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流行语的形成。

二、历史背景1. 流行语的起源流行语最早出现于中国唐代,当时被称为“时语”,意为当时最流行的话题和用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题和用语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所说的“流行语”。

2. 流行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流行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热衷于使用拉丁文,并创造了大量新词汇;而在20世纪初期,电影和广播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美国英语中也涌现出了大量新词汇。

三、社会因素1. 社会变革与流行语社会变革往往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反战、民权等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也促使了一些流行语的产生,如“make love, not war”(与其打仗不如做爱)等。

2. 媒体与流行语媒体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等媒体可以将某个词汇或短语推向全社会,并使其迅速传播。

例如,“臭豆腐”这个词汇最早源于台湾电影《艋舺》中的一句台词,后来逐渐传到大陆并成为了一种流行语。

3. 年龄和地域因素年龄和地域因素也是影响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段和地区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因此对于某些词汇或短语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四、语言特点1. 简单易记流行语通常比较简单易记,这是它们能够快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666”这个数字组合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流行语,它的简单易记使得它能够快速传播并被广泛使用。

2. 新颖有趣流行语通常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小清新”这个词汇在出现时就具有了新颖有趣的特点,并很快成为了一种流行语。

怎样看待流行语频频出现这一现象

怎样看待流行语频频出现这一现象

怎样看待流行语频频出现这一现象篇一:“流行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最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

②这让我联想到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这份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

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语言现象不过是一时的时髦,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和“规范”。

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反复申说了好多年——年年有流行语新冒出来,年年就有人老生常谈。

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

因此,流行语蕴含着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

③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指出:语言对社会有依附性,即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1977到1980年间我国集中出现的流行语“拨乱反正”“党纪国法”“平反”“冤假错案”等等,就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之后经济改革启动,“市场调节”“关停并转”“个体户”“中外合资”等一系列流行语又扑面而来。

流行语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是极为突出的。

④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

有时,人们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会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会削弱它,反而能增加这些词语的张力。

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不正宗”“不正统”的意思,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山寨”是“山寨手机”,之后出现了“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系列衍生品,人们也渐渐把“山寨”等同于“盗版”和“侵权”,但同时有人解释“山寨”为一种奢侈品趋向的妥协,是追慕的表现形式,还有人认为“山寨”闪耀着草根阶层的智慧——众多对“山寨”的解读,使得这个词的意义在使用中丰富起来,“山寨文化”“山寨现象”甚至成了颇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命题。

流行语现状问题回答

流行语现状问题回答

流行语现状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或社会群体中广泛使用的词语或短语,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流行语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些特定场合中广泛传播并被大量使用的词汇或短语。

它们通常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流行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短暂性:流行语的使用周期很短暂,很快就会被新的词汇所替代。

2. 快速性: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流行语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3. 社会性: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二、流行语产生原因1. 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微博、微信等应用程序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快速地分享和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流行语。

2. 娱乐文化:娱乐文化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节目中的对白和表情往往会被观众所模仿,从而形成流行语。

3. 社会事件:社会事件也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往往会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从而形成一些新的流行语。

三、流行语的影响1. 促进交流:流行语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2. 反映社会变化: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3. 塑造年轻人形象:年轻人通常是最先接受并使用新词汇和短语的群体,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词汇和短语也影响着他们在社交圈中所扮演的角色。

4. 形成文化符号:一些经典或有代表性的流行语往往可以成为某个时期或某个群体的文化符号。

四、流行语现状1. 流行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今天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传播,流行语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群体。

2. 流行语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的词汇到今天的表情符号、网络迷因等,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现象。

3. 流行语产生和消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流行语仅在短时间内存在并迅速消失,而另一些则会长期存在并成为文化符号。

流行语_多多_的修辞功能

流行语_多多_的修辞功能

四、恰切新颖,充满时代感。语言要发展,要有活力,
的字会使语言更清晰明亮。
首先要使其有创意。从古至今,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最讲究的
声调与字音的是否响亮也密切相关。现代汉语四声可以 是言简意丰。“×多多” 结构以其新颖的形式,表达了一个
分成平仄两类, “多”的声调阴平属平声字,既高又平,拉 相对广阔的语义空间,满足了人们对新颖活泼语言形式的审
一个整体,成为一拍,念起来仍然节奏明快,顺口悦耳,有 声去声属仄调。平声的特点是高而平,可以拉长而不变音;
和谐自然、明快匀称的音响效果。
仄声比较短,不能拉长,拉长了就容易变音。平仄相间,搭
语音音响效果还跟用词有直接的关系。高尔基曾经说过: 配得当,可以使语音抑扬有致,错落有间,产生和谐悦耳的
“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 音乐感。就“×多多”出现的语境来看,当然不必象古代诗
畅,易于成诵,深受受众的青睐。即使“×多多”组合中偶 节中音高的变化。平仄抑扬律作为诗词格律的最主要的内容
尔出现三音节搭配(如“喜多多”广告词)时,“多多”仍 之一,不仅在诗词中,即使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也喜欢使用平
处于支配地位,是整个结构的语义和节奏重心,语感上仍是 仄相配的语言成分。现代汉语四声中,阴平阳平属平调,上
的勃兴是与它具有的独特的修辞功能分不开的。
“×多多”结构的四个音节在语感上分为两拍,双音节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流行语跟踪研究”的科
名词或“的”字短语一拍,“多多”一拍。这是由“×多 研成果之一。
多”本身所具有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读来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感和气势,也符合汉民族的审美要求。汉语的单音 参考文献:
的语言节奏较“有很多×、×非常多”等快,顺口悦耳,符 [4]刘宏.词汇法—认识语言习得本质的新视角[J].北京建筑

当下流行语研究

当下流行语研究

当下流行语调查研究流行语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且频繁使用的词语。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的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一,流行语出现的成因:(1)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动着的符号表征,最敏锐地反映出语言的最新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一面反光镜和时代的透视机。

如“我爸是李刚”、“躲猫猫”等等,这些涉及部分政府敏感话题的词句的广泛流传,无疑是折射了当下社会不公的现实。

但同时,它们不也正是反映了国人地位的提高,国家民主化的进步吗?倘若国家仍然处于封建时期或文革时候,社会毫无进步,国人又如何有机会自由发表这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呢?(2)年轻群体的热情参与,语言创造性增强。

当代青年普遍教育程度高,对社会变化感知敏锐,想象力创造力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叛逆性。

因此他们创造新奇反叛的流行语,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期望凸显自我;或者通过流行语抨击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

(3)大众媒体推动与引导。

网络、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等先进的传媒手段对流行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接触越来越多的信息媒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

网络的虚拟性,吸引大量的人匿名在各个论坛或聊天室尽情使用自由的话语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约束。

而网络又具有极大的信息传递功能,为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

如最近刚出现的“不屑弟”,他不屑的面部表情在一天内被网友疯狂转载,在短时间内便成为名人。

二,流行语的特点:(1)简洁明了,朗朗上口。

网络流行语一般只有2—6个字,句式简短,节奏感强,很少运用长句子和复杂句式,易记易传。

“蒜你狠”、“我爸是李刚”和“非常艰难的决定”仅几个字就简洁凝练地完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命名,点出社会中的啼笑皆非却又包含辛酸的现实。

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

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

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涌现,我们的现代汉语也丰富了无数的词语。

如:大锅饭、责任制、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克隆、纳米、网络族、网语、菜单、白领、蓝领等等。

我们分析这些语词的产生条件及其它本身的内部规律,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它们,有利于语言的规范。

这类词语的出现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当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我们日常说话的语言也有许多旧的词语成为历史,而许多新的词语在大量涌现,成为我们日常交际的工具。

如:大锅饭、铁饭碗、承包制、责任制、下海、下岗、经济知识、知识产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无限政府、有限政府等等,等等。

这些词语,有的代表一个历史的结束,有的代表新的时期的来临。

这些词语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标志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采。

二、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发展时期,尤其在世纪转交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与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有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如自克隆多莉羊的诞生,“克隆”一词风靡我们的社会;到人们对研究生命基因的认识,“基因”一词也流行于我们生活;物理学科中纳米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世,“纳米”一词又和我们的方方面面相联姻。

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网络业的普及,大哥大、手机、入网、上网、网语、网虫、菜单、菜鸟、伊妹儿、美眉等,成了我们的网上交际语和生活用语。

三、思想的解放,世界的沟通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思想解放、没有封闭的又和世界沟通的历史时期。

在我们的语言里,又融入了许许多多的外来新词语。

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锁定、卡拉ok、的士、的哥,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伊妹儿、拜拜、麦当劳等等。

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WTO (世贸组织)、CT(医用透视仪器)、DVD(影碟机)、UFO(不明飞行物)、X 光、r射线、T恤衫、IC卡、AA制、B超、阿Q、S城等等。

网络流行语认识和看法

网络流行语认识和看法

网络流行语认识和看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网络流行语认识与看法首先,不得不谈到网络流行语的广泛流传,这一点不用多说。

不仅在网络(论坛、贴吧等)用的比较多,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几乎都会用到网络流行语。

那么,就来谈谈自己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

首先,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正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而很多网络流行语都与网络文化或游戏联系很紧密,网络流行语大部分就是网民在网上对某些事情的认识或看法发出的看法。

所以我认为,大部分网络流行语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我有一定共鸣的。

所以网络流行语的存在还是有它的原因的。

至于网络流行语火的原因,我感觉这一点很简单。

因为网络早已与我们原有的生活连为一体,关系紧密。

我相信很多人一见面估计谈论LOL。

网络与现实生活联系这么紧密,外加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比较搞笑,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就不足为奇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网络上某件事情的看法,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于是产生了网络流行语。

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

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

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网络流行语是一张抱怨,一种不满,是一种精神上的发泄。

所以我对网络流行语是抱着一种选择接受的态度。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很好的发泄词语,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能反应人们对当下热门事件的看法。

但是在网络上,确实存在一批素质低下的人,所以在网络上也产生了一些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

对于这一部分的流行语,我的看法是:我不用它。

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

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

网络语言的泛滥

网络语言的泛滥

对网络语言的总而论之
•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必将继续以一种开放、迅猛的趋势不 断衍生和发展,如何更好的利用其服务于大众是我们必须 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谢谢观赏! Merry Christmas!
网络语言的特点
更新快 不规范 性 简洁
动态性 传播迅速
举例说明其特点:
1
2 3
88
88两个数字就可以代替六个拼音字母,节省了存储空间、打字时间
你幸福么
前段时间,央视关于“你幸福么”的调查,有人回答说我姓 曾,我姓曾也成为一种流行语,并被大街小巷传用。
十动然拒
华科一位大四男生写16万字情书光棍节表白,女生十分感动, 然后拒绝了他
对网络语言的态度②
• 对于青少年和青年来说,这种新奇潮流的事物是他们十分 看好的,甚至把把不会使用网络语言当成一种过时out的 行为。
• 特别需要说明的,对于一些语言专家和教育家来说,他们 认为网络语言更新快,来如暴雨去如风,网络语言的发展 前途有限,传统语言才是正道,并且网络语言的规范和管 理也十分麻烦,难以约束。
对网络语言的态度①
• 对于网络语言,中老年人了解的并不多,绝大部分更是不 会使用网络语言。他们认为,只要青年人文明有礼貌,不 使用不文明用语都可以接受,但是在和年轻人交流时会感 觉有代沟,交流不是很方便,这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尤 其对家长来说,有些担忧网络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孩子语言 的学习,是否不利于其成长。
网络语言的“利”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 新生的社会语言, 是汉语在网络世界 里的发展和变体。 具有简便易懂、风 趣幽默等特点,是 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在一定程度上凸 显了年轻一代文化 前进的方向。
• 网络语言丰富了 语言类型和人们 交流的方式,使 得信息交流更加 个性化、方便。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第一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引官流行语是带有浓厚时代烙印并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且频传于人们口语的一种语言,而校园流行语则是学校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对于校园流行语,语言学学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对民族语言的戏谑和反叛,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不健康的苗头社会学学者认为,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会对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呼吁大学校园流行语要找准方向心理学学者认为,校园流行语良莽不齐,尤其是负面影响的词太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净化校园语言不少大学教师认为,年轻人迷恋流行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一些同学觉得,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可以但一味模仿就显得很庸俗,“痞子味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而持相反观点的一些专家则认为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

新词语的活跃程度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新时代的大学校园应该成为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地方而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

不过,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遥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第二篇: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内容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

这一流行语使用的区域性和传播的局限性,使大多校外人士对它是一头雾水,知其言而不知其意。

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流行语的分类、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分析、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三大方面来谈谈笔者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识。

关键词:流行语分类语义基础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XINWENAIHAOZHE2010·8(下半月)新闻与传播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及特点“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影响着现实社会。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正迅速发展。

比如,2008年在网上广泛流行的“躲猫猫”、“做人不要太CNN”、“叉腰肌”、“囧”、“打酱油”,等等,它们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有自身的特殊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迅速流行的原因网络媒体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认知方式改变的外在表现。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内容,它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当前政治有着密切联系。

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口中不离“文革语言”;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里广告盛行,人们口中又充满了“广告语言”;近几年网络盛行,人们自然是满口的“网语”。

任何社会行为的变革总能推动语言的变革,语言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的流变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外在表现。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因此,新媒介的产生,有可能影响着人们语言的表达方式。

纵观人类传播史,传播媒介的变革引起的传播方式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原始社会,人类是“口语社会”;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转向“眼睛社会”;广播电视产生之后,人们的关系开始疏远。

而网络产生之后,人类开始“参与社会”。

在网络制造的“参与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媒介环境中来,自由发挥,表达思想,传播观点。

于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传媒引起人们认知世界方式发生改变的外在表现。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表达思想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网络的出现为人类改变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可能,如果没有网络媒体为信息提供传播形式,也不可能有“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存在。

网络流行语现象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现象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现象开题报告1. 概述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并在特定时间段内广泛使用的词语、表达方式或网络用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常见。

本文将从流行语的定义、产生原因、流行期限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2. 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又称为网络热词或网络用语,是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起来并被广泛使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这些流行语通常以简洁、幽默或引人注目的方式表达,并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息息相关,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扩散迅速,形成了独特而有趣的网络文化现象。

3. 流行语的产生原因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快速传播的互联网环境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和交流,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这使得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大大增加。

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互动性也为人们创造了更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使网络流行语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3.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表达。

这种实时互动的环境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3 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往往与文化符号和社会热点事件相关。

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对文化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体验和身份认同。

一些具有突发性和独特性的事件也会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源泉,推动其迅速流行和传播。

4. 流行语的流行期限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期限通常较短,大多数流行语的持续时间不超过数月。

这主要与网络媒体环境的快速更新和用户的兴趣迅速转移有关。

新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而旧的流行语往往很快被人们遗忘。

然而,有些经典的网络流行语经久不衰,成为了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5. 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传播,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圈成为了许多人交流、获取信息和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

在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那么,为什么网络热词能够在微信圈中迅速爆红呢?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网络热词的传播速度快。

微信圈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迅速性。

只要有人发布一条热词相关的内容,其他用户就能够迅速获悉并进行转发,形成信息的快速扩散。

而网络热词往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有趣的外形,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不由自主地点击、转发和评论。

当热词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很容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加速热词的传播速度,形成爆红效应。

第二,网络热词的传播路径多样。

微信圈提供了多种传播网络热词的途径,比如朋友圈、公众号、群聊等。

这些途径不仅能够帮助网络热词更加广泛地传播,还能够让用户与其进行互动和讨论。

微信圈还提供了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对网络热词的喜爱和认同,进一步加强了热词的传播效果。

网络热词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类天生的需求之一,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人们都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而网络热词往往是一种特定时期特定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转发或评论热词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与其他人建立共同语言,增强彼此之间的社交联系。

在微信圈中,热词的讨论往往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使人们感到自身在社交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第四,网络热词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

微信圈中的网络热词往往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并引起人们对热词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比如一些轻松幽默的网络热词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和放松,一些有深度和正能量的热词能够激励人们去追求梦想和表达自我。

当人们和热词产生情感共鸣时,他们会更加愿意通过微信圈的各种方式去传播热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热词传播速度快,传播路径多样,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并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

网络热词泛滥的背后或许是思想的贫乏

网络热词泛滥的背后或许是思想的贫乏

龙源期刊网 网络热词泛滥的背后或许是思想的贫乏作者:张盖伦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21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

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基本不会说诗句和基本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和互联网时代的氛围以及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系。

其实,无论在什么媒介时代,能做到出口成章的人都是少数,“输出”这件事本身就具有极高门槛。

而且,表达的效果,并不在于辞藻多华丽,修辞多丰富,而在于是否适宜。

但有一点确实令人担忧——不假思索地使用套路化表达,遮蔽的是真实感受,省略的是思考过程。

比语言贫乏更让人担心的,是思想的懒惰。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我们能看到的表达,本身都是相对精英的表达;普通人并没有太多公开表达的机会,也就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语言是否贫乏。

所以,“语言越来越贫乏”这一结论,本身就要打上问号。

把事情说清楚,把感情传达准,才是沟通的第一要义。

但是,在进行自我表达时,套路化语言确实可能成为陷阱。

我们可以表达感受。

表达的前提,是“有感”。

看到日出云涌、草长莺飞,每个人内心的触动都不尽相同。

但如果习惯性使用简单化、同质性的情感表达,时间久了之后,你或许会发现,再难听到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声音,你会失去对情绪的体察。

当你懒得去准确描摹情绪时,情绪可能会离你而去。

很多时候,贫乏的不是语言,是感受。

從网络孕育而生的新词汇,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成为陈词滥调。

我们总是一拥而上地去使用它,不问前提,不分情境。

在公共事务的网络讨论中,常常充斥着大量的重复性表达。

深究起来,这不是因为语言贫乏,而是因为思想贫乏。

当你放弃反思,放弃逻辑,就会被动地加入一场又一场网络大合唱——看似声势浩荡,实际言之无物。

如果对流行语不加筛选,拿来就用,那么你将丧失聆听内心、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言贫乏背后的这个真相,可比“不会说古诗词”“不会用修辞”更让人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 的显性 化是 交 际需 要 的 产物 , 往 是 为 了 达 到 往 某种 特 殊 的交 际效 果 的产物 … …都带 有强 烈 的修 辞色 彩 —— 好 的 或 坏 的 ”2P , 且 是 语 言 的 [(2 而 ]2
() 1 香味 飘 飘 , 精神 爽 爽。 ( 新 闻报 午刊》 《
关 键词 : 多; 多 流行 ; 现 ; 因 ; 显 原 条件 中图分 类号 : 3 H1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2—8 5 (0 60 —0 2 —0 17 2 4 2 0 )2 09 3 是二 元对 立 的 , 而是 可 以转 化 的 , 这是 与语 言世 界
在古汉语 中, 多多” 像“ 这样的单音节形容词 重叠形式充当谓语 的现象是不乏其例 的, 例如 : 玉
“ 语言=显语言 +潜语言” ]2) [(1在语言的任何 文化语用条件 , 上就是王希杰 “ 2P9 实质 三一 ” 语言理
个层 面都 存 在着 “ ” “ ”的 对立 与互 补 , 潜 与 显 语
言世界 内部的潜与显并非 固定不变的 , 并非永远
收稿 E :0 5 1 O l 2 0 一l 一 2 期
1 语体风格。稍加留意我们即可发现 , X X 、 “ 多多” 之类的表达方式 出现 于标题 、 广告词等的比 率要远远 高 于一般 的叙 述性语体 。这是 由于标
指尖 尖 , 金莲 小小 。而在 现代 汉语 中 , 音节形 容 单
词的重叠形 式一般是 不能够 做谓语 的。但近年
来, 无论 在 口语 还是在 书 面语 中 , 我们 经 常听 到或 看 到具 有独 特表 达效 果 的形 容词 重 叠后做 谓语 的
现象 :
的 自身发展相吻合的。如果潜语言不向显语言转 化 , 言 便 不能健 康 发展 ; 显语 言不 向潜 语言 转 语 而 化, 这也 是有 违 于语 言 自身 发展 的规律 性 。“ 潜语
奥古斯 德 曾经 说 过 :语 言就 像 一 座 冰 山 , “ 语
言符号 中显而易见的东西仅仅就像露出水面的冰
王希杰先生认为 :如果还没有满足潜性语言 “ 成 分 出现 的必要 和 充 分条件 , 们是不 会 出现 的 。 它

山的 12 , /0 其他 1 /0往往是 隐含的 , 12 但是代表 着 共 同 的潜 能 。我们 必 须 到水 面下 的语 言冰 山 的 那 1 /0中去寻找语 言科学 的一般原理”…(3 12 。 P) 6
出“ 福气多多, 满意多多” 的广告 词之后 , X X多 “ 多” 这一 格式 才成 为一 种 时 髦格 式 流 行 开来 。这 是与新时期 以来人们 的求新 、 求变 、 求雅的文化心
理分 不开 的 , X X多多 ” 一 异 乎 寻 常并 带 有 独 “ 这
方面来考察 的潜性材料 。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

旦 所需 要 的 必要 的 和 充 分 的条 件 具 备 了 , 们 它
是会 出现 的 。潜 性 语 言成 分 的显性 化 取决 于社 会 文化 语 用 的条件 是 否 充 分 ” ((2- ̄) 种 社 会 。2P 92 这 ]2 论 中的“ 四个世 界 ” 素 。“ 因 ××多多 ” 结构 之所 以 显 现并 广泛 流 行 ,是 因为它具 备 了充分 的显 现所
基金项 目: 国家语委 十五规 划项 目“ 流行语跟踪研究” 的科研 成果之一( 目编号 : B0 —6C 项 Y 15 3 )
作 者简介 : 光浩 (9 9一)男 , 沈 17 , 助教 , 硕士 , 从事语言应 用学研 究。

29
维普资讯
必须 的社会文化语 用条件 , 即具备 了物理世界 的 真实性 、 文化世界的得体性 、 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 和语言世界提供 的可以从“ XX多多 这一结构的 语体风格、 时代气息 、 流行力量和社会人群等 四个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2期
2006年 3月
渤 海 大学 学报 ( 学社会 科 学版 ) 哲
J uml f o a Unv ri ( o i c n e o r h i i s y S c l i c) oB e t aS e
认 为:
特表达效应 的格式吸引着那些追求时髦者 自 觉模 仿, 并心甘情愿地去努力适应并习惯这一形式 , 对 于不想追求时髦意味的人来说 , 不管你愿意不愿 意 ,XX “ 多多” 已依其流行 力量成为一 种常见的
格式 , 并最 终 使你 见怪 不怪 地 习惯 于这种 格式 , 甚
的用法了。它的显现不具有任意性 , 而是受到诸
多 因素 的制 约 , 这些 因素 , 括起来 大 致包 括 以下 概
两个 方 面 :

容词重叠的一个 新动 向 , 语 应该 引起语 言研 究 的
关注。

社 会 文 化语 用 条件
Vo . 8 No 2 I2 . M a .2 0 r 0 6
流 行 语 “ 多 ” 现 的原 因和 条 件 多 显
沈 光 浩
( 渤海大学 中文 系, 宁 锦州 1 1 1 ) 辽 2 0 3
摘 要 :多多” 时下的一个流行的语 言现象, “ 是 随着时问的推移 , 它的使用面逐渐扩大,多多” “ 的由 潜到 显是 由其 外部 的社会 文化语 用条件 和语 言 内部 的 自我 调 节 能力 两方 面 决 定的 。
19 9 9年 6月 2 2日)
发展之路 。那么 ,多 多” “ 是如何实现潜性语言向 显性 语言 转 化 的 呢 ? “ ×多 多 ” 非 新 兴用 法 , × 并
在古 代 白话 小说 和 戏 曲 中就 已经 有 “ 多 ” 谓 语 多 做
( ) 气 旺旺 , 事迭 创 , 海股 市上 午 攻 下 2人 新 上 1 3 点高地。(新民晚报) 99 6月 2 60 《 19 年 4日) 可 见 , × ×多 多 ” 广 泛 流行 所 引 起 的形 由“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