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淮河干流霍邱段堤防收归省统一管理的可行性
小议淮河流域水闸处理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防洪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洪意 识和自救能力。
调度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对水闸进 行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 。
综合性治理方案
多措并举
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形成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
生态修复
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注重 河流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水闸工程管理和维护的 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
水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 体制不顺,加之经费不足,导致管理 效率低下。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随着水闸建设和运行的加剧,对生态 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河流断 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应对极端气候能力不足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 件增多,对水闸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出 了更高要求。
02
水闸工程处理措施探讨
成功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坚持科学规划与设计
水闸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科学规划与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流域水文特性
、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02
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水闸工程建设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工程建
设质量和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风险。
03
加强运行管理与维护
水闸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对于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水闸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采 取生态友好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04
政策法规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
国家政策法规解读
《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出台《水法》、《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淮河流域水闸处理提供法律 保障。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的出水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淮河干流流域面积广阔,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并且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淮河的生态环境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流量问题。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淮河干流生态流量存在的问题1.水质差:由于长期以来对淮河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淮河水质严重下降,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2.生态流量不足:在干流上,水库拦河、引水、泄洪等工程建设使得流域中游水位上涨,而下游将出现生态流量不足或断流的状况,对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3.生态环境退化:由于上述问题加剧了河道流速、水温、水位等变化,导致了淮河干流及支流河段生态环境退化,鱼类数量骤减,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草原干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1.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淮河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减少人类直接干预对河道流量的损害,实现对生态流量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流域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河道开发建设活动,加大对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消除对淮河的污染。
3.完善生态流量释放制度:在淮河干流及支流的水工程中,增设生态流量释放设施,保障下游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淮河干流生态流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淮河干流水情、水质及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的重要性认识,凝聚社会各界对淮河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识和力量。
三、总结淮河的生态流量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对淮河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关注淮河生态流量问题,携手推动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改善,为后代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
最新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项目背景 1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3)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6)四、治理范围和标准 (8)1、治理范围 (8)2、治理标准 (9)五、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17)1、水文 (18)2、工程地质 (18)3、工程任务与规模 (19)4、工程设计 (22)5、机电与金属结构 (25)6、节能设计 (36)7、施工组织设计 (46)8、工程管理 (51)9、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 (53)10、环境影响评价 (58)11、水土保持方案 (58)12、投资估算 (59)13、经济评价 (67)六、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 (69)七、可研报告主要成果 (76)八、可研报告章节安排 (78)九、附表 (79)一、项目背景安徽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km2,耕地4210万亩,人口3900万人。
范围涉及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六安、淮南、蚌埠、滁州、合肥、安庆等10个市、22个区(含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和六安市叶集实验区)、30个县及县级市。
淮河北岸为广阔的淮北平原,面积3.7万km2,耕地3110万亩;淮河南岸西南部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区,沿淮为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3.0万km2,耕地1100万亩。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
易涝范围包括沿淮湖洼地、淮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淮南支流洼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800万亩。
淮河流域的易涝面积占到全省易涝面积的近80%,年平均受涝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70万亩。
1991、2003年大水,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面积中,涝灾占80%以上。
淮河涝的问题不解决,大水年份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局面难以改观,安徽治水面貌难以改观。
易涝地区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排涝标准,减轻涝灾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治理,洼地排涝条件较建国初期有很大改善,但总体除涝能力仍然较低。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河道排水能力低,洪涝水积滞成灾;②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防洪除涝能力弱;③面上配套不完善,排水系统不通畅;④管理薄弱,影响排涝工程效益的发挥。
淮河干流城西湖蓄洪大堤退堤工程建设的思考
淮河干流城西湖蓄洪大堤退堤工程建设的思考作者:臧德善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4期摘要: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对淮河流域造成灾难性损失,因此,国家决定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治淮。
城西湖退堤工程就是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除险加固项目之一。
该工程于1992年6月开工,1998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00年11月14日通过竣工验收。
我做为水利基层单位的技术干部,有幸参加了该工程的全过程建设,现将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感想叙述如下。
关键词:淮河干流;工程质量1 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和建设前的防洪状况城西湖蓄洪大堤在92年之前,由于堤距狭窄,洪水不能通畅下泄,造成年年汛期洪水位居高不下,防汛时间长,险工险段多。
分水闸、陈大湾及莫脑子等多处在91年汛期发生了重在险情。
1.2 项目建设缘由、目标、任务城西湖蓄洪大堤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城西湖乡、王截流乡境内,城西湖是淮河中游最大的控制蓄洪区,设计蓄洪库容30亿立方米,是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工矿城市安全的关键性蓄洪工程。
由于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河段堤距狭窄,洪水不能通暢下泄,以致两岸行蓄洪区运用频繁,洪灾损失惨重,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1985年和1991年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规划和决定淮河中游防洪三项措施:扩大行洪通道,减少行蓄洪区运用机率;修建临淮岗控制工程,提高淮北大堤防洪标准;行蓄洪区实行特殊政策,稳定群众生产生活。
按此规划,对城西湖蓄洪大堤闸上至陈郢、邹台至陈咀、陈咀至新河口三段河道弯曲、堤距狭窄堤段进行退建。
工程完成后,可使河道堤距达到1-2km,设计洪水位时过流量9000m3/s。
1.3 工程批复的规模、建设内容城西湖退堤共分上、中、下三段,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堤填筑、庄台填筑、老堤铲平、新堤护坡及庄台配套、安置区配套、移民安置等项工程。
三段共计划拆老堤16.77公里,筑新堤12.39公里,筑靠堤庄台六座(台顶面积30.7万平方米),12.30公里新堤堤顶泥结石防汛道路及其临河侧干砌块石护坡。
浅谈安徽省淮河干流岸线规划功能区划分
县域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严格按 照《 水 库 大 坝 安 全 管 理 条 例 》《 小 型 水库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水
利部相关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以地方 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 库大坝安全责任制,逐库落实政府责 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 位责任人。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县域内 小型水库安全负总责,县域内水库运 行管理单位承担所属小型水库安全管 理职责,水库安全管理管护人员具体 负责小型水库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工程 维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 建立县域内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 任人名册。
淮河干流岸线的开发利用直接关 系淮河水体功能,无序的、不合理的 岸线开发利用将影响淮河防洪、供水 等功能,威胁社会安全。随着淮河流 域社会经济发展,淮河干流岸线需求 增 加, 科 学 规 划 基 于 淮 河 干 流 防 洪、 供水、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岸线保 护与开发利用分区是十分必要的。
2. 践行绿色发展的保障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淮河不仅是 行洪通道、供水廊道、交通水道,还 包含了多个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如何 在淮河干流岸线开发利用过程中保障 生态资源不受破坏,成为科学开发利 用岸线的重要课题。 3. 优化岸线管理的保障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中,岸线 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定较少,以 往的岸线开发利用,涉及到水利、航 道、 国 土、 交 通、 电 力 等 多 个 部 门, 由于岸线功能界定缺乏有效依据,导 致岸线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不利于 其综合效益的发挥。 4.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淮 河 干 流 水 运 条 件 优 越, 区 位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首先,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遭受的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和水污染
问题双重压力造成的。
大量的水资源被开发,其中大部分被用于灌溉,导致淮河干流水量
不足,生态流量无法满足。
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工农业污染源,导
致了淮河干流水质恶化。
为保护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应当严格控制开发淮
河干流水资源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配额制度,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
其次,应当加强污染监管,实行污染减排,特别是针对工农业污染源,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推动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最后,应当制定淮河干流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提升淮河干流
生态系统的能力,保护和恢复其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需要从水资源和水质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需要社会
各界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障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略谈安徽淮河水利管理短板与有效措施
略谈安徽淮河水利管理短板与有效措施发表时间:2020-11-19T15:04:15.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作者:栗治国[导读] 摘要:通过治淮工程建设,安徽淮河的防洪抗汛、泄洪截流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寿县淮河河道管理所安徽寿县 232200摘要:通过治淮工程建设,安徽淮河的防洪抗汛、泄洪截流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结合工程管理工作概况,通过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及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优化工程管理水平,维护工程综合效益。
关键词:安徽淮河;水利管理短板;有效措施;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治水工作矛盾已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同时提出“弥补水利工程管理短板,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监管”的水利事业改革基调。
这为新时期的治水管水工作提供了思路。
本文将概括安徽省淮河水利管理概况,探究淮河水利管理的短板,最后提出优化改进措施。
1安徽省淮河水利管理概况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及跨省主要支流的管理工作由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负责,另外一部分因2004年淮管系统水管体制改革下划由地方负责管理。
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修缮堤坝、检修水闸,监测水位等等。
同时,河口疏浚、河岸生态修复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安徽省境内淮河总长度约730千米,其中,淮河干流418千米。
一级提防592.2千米,二级堤防116.1千米,共有8座大型水闸,10座中型水闸和97座小型水闸。
由于淮河支流数量多,河道堤防工程占线长,水闸工程分布零散,加大了管理工作难度。
2安徽省淮河水利管理的短板自2004年水利管理体制革新后,安徽省围绕打造“四个水利”、构建“四个淮河”、服务安徽奋力崛起的目标开展水利管理工作。
然而现阶段,淮河水利管理工作仍存在一系列短板,具体内容有:2.1堤顶防汛道路质量不达标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于2009年对淮北大堤堤顶防汛道路实行翻新加固。
霍邱县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思考
霍邱县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思考摘要: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共有21处,总面积3060km2,区内人口126万人。
目前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启用标准普遍较低,1950~2007年,安徽省境内运用蓄滞洪区的年份有23年,共启用了172次。
在霍邱县境内的行蓄洪区有城西湖、城东湖、邱家湖、姜唐湖。
在2003年和2007年的大洪水中,霍邱县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均安全度汛,除了行蓄洪区运用造成的损失外,受灾损失大部分为涝灾所致。
因此,对沿淮洼地和行蓄洪区实施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思考1、沿淮洼地基本情况霍邱县三面被淮河及其主要支流淠河、史河紧裹,三大行蓄洪区分布在淮河中游两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低洼地区众多,淮、淠河沿岸几乎年年受淹,防洪除涝标准普遍偏低,农业生产难以保障。
1.1临王段洼地该洼地位于霍邱县西北部,西濒泉河,北临淮河,有王岗湖和大成湖洼地组成,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万亩,涉及周集、临水、冯井3个乡镇41个行政村9.5万人。
涝水主要靠自排和机电泵站抽排入淮河和沿岗河。
1.2淠河洼地该洼地位于淠河下游左岸,淠河口封闭堤与汲东干渠之间,地势南北狭长,整个洼地被凸出的岗丘隔分为隐贤、马湾、民生、民康4个生产圩区,面积73.87平方公里,涉及彭塔、冯瓴、潘集3个乡33个行政村7.95万人。
该洼地涝水主要靠民生排涝涵、小淠河防洪闸和沿淮自排涵外排入淠河。
1.3城东湖洼地该洼地位于霍邱县东部,北临淮河,东、南、西三面被岗地环绕,城东湖流域面积2170平方公里,设计蓄洪水位25.5米,相应蓄水面积378平方公里,蓄洪量15.8亿立方米,城东湖蓄洪区涉及霍邱县11个乡镇11.6万人,耕地23.6万亩。
沿城东湖和汲河两岸洼地现有较大生产圩25个,面积138.97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
1.4城西湖洼地该洼地北临淮河,西起周集岗地至王截流的上格堤,东至临淮岗的蓄洪大堤与淮河相邻,沣河自南向北流入城西湖。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一、引言淮河是中国的第五大水系,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
淮河干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全长近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工业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成因分析1. 水资源利用的过度淮河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利用过度,致使淮河水量减少,进而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对河流水量的消耗,使得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减少。
2.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防洪、灌溉、发电等目的,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加。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减少了淮河干流的水量,还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规律,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 污染源的增加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淮河流域的各类污染源也在增加。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使得水质恶化,还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影响1.生态系统受损淮河干流水量减少使得河道干涸,湿地退化,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2.农业和渔业受损水资源的减少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条件,对当地的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恶化也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计。
3.生活用水受限河流水量减少还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保障措施1. 建立生态补水制度政府应当建立起淮河干流生态补水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保证在适当时候对淮河进行生态补水,维护河流的生态流量。
2. 优化水资源利用政府应当加强对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推动工业和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减少对淮河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淮河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指标可达性分析
17淮河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指标可达性分析刘开磊 冯志刚(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蚌埠 233001)1 概述依据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对用水施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2008年颁布的《水量分配暂行办法》确定水量分配的一般做法、内容等进行界定,明确了与水量调度方案、水量调度计划等的关系。
水量分配通过水量调度实现,基于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水量调度方案,然后据此开展水量调度计划,水量调度是水量分配方案的落实执行过程。
2010年水利部在已开展的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有关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工作,一般流域面积1000km 2以上的跨省河流均考虑纳入流域水量统一分配与调度,使这些江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得到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为明晰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在概括性梳理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开展情况及部分水量分配河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淮河流域第一、二批水量分配河流的水资源本底条件、工程调度能力、水量分配指标可达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2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进展2010年以来,全国已开展第一、二、三批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
淮委于2011年成立了“淮河流域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
截至目前,淮河流域已完成了淮河、沂河、沭河(第一批)、沙颍河、洪汝河、史灌河和涡河(第二批)共七条河流的水量分配工作,包浍河、新汴河、奎濉河(第三批)三条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已经通过水规总院审查。
淮河流域第四批水量分配河湖总共涉及浉河、竹竿河、池河三条河流,以及高邮湖(含白塔河)、南四湖两处湖泊。
截至目前,第四批河湖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
3 水量分配河流基本情况淮河流域四批水量分配河湖的分布方位见图1。
由于高邮湖的水域范围全部位于淮河水系,因此在图中未做特殊标识。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
2020.1217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朱秀全 余彦群 徐 艳(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1 前言1.1 行蓄洪区基本情况淮河在历史上经过黄河夺淮以及多年黄泛影响,淮河干支流河道淤塞,造成沿淮地带形成一系列洼地,这些沿淮湖泊洼地平时可以耕种,在汛期则相机蓄滞洪水。
新中国成立前,淮干行蓄洪区治理主要在行洪的湖泊洼地先后修筑低标准堤防,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区域麦收;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行蓄洪区的概念,逐步开展堤防加固工程,结合河道整治、行蓄洪区的优化调整,针对淮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在2003年、2007年以及2020年大水中,行蓄洪区的及时启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以下简称《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共有21处,主要位于淮河中下游的皖、苏两省。
蓄洪区共4处,分别为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区共17处,即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1.2 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必要性总结治淮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1991年、2003年、2007年大水的实际调度运用情况来看,《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中游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行蓄洪区滞留人口多,难以及时启用;历年进洪频繁,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安全设施不足;区域管理之后,调度运用工作不够顺畅。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治水新思路的要求,以解决沿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行蓄洪区等突出问题。
通过淮干行蓄洪区调整,结合淮干河道治理工程,做到既能有效地蓄泄洪水,又能为群众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淮干行蓄洪区的调整工作,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3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提出加快推进行蓄洪区的调整和建设工作。
浅谈安徽省淮河干流河势稳定影响的因素及措施
2021.240查询,地图数据的区域查询及提取显示。
针对普通用户,采用通用空间条件查询,在地理地图和(或)地质图上采用点选、画线、矩形指定查询范围,系统即显示出所查询范围内符合要求的对象属性列表,查询结果可以报表或文本文件、Excel 格式文件输出。
面向高级用户应用的通用属性条件查询,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项构造需要查询的内容,并通过操作符构造查询条件;同时,也可直接输入和修改查询语句。
(4)图表输出:根据选择的钻孔,自动提取分层数据,绘制柱状图,可增加图道、删除图道,设置填充属性等编辑功能。
选择多个钻孔后,自动按照分层数据,连接对应的地层分界线,生成剖面图。
系统也支持从三维直接提取剖面图。
根据监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不同时间点的水位、Ph 值等值线,并可自动根据时间序列切换相应时刻的等值线。
4.2信息发布系统在Internet 网上可以浏览地下水监测信息,如各开采井水位、水文、开采量以及管网压力等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
沙盘模型与地下水管理系统的耦合,可以通过沙盘模型显示宿州市地下水开采井分布及工作状况。
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授权人员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查看全市地下水开采井实时运行情况、地下水水位动态情况。
5 结论本文针对宿州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研发了宿州市地下水智慧化管理系统,建立宿州市城区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信息及开采信息数据库,对地下水开采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智能化管理,为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参考文献:[1]王少龙.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J].安徽地质,1997,7(2):59-61.[2]李其华.新汴河宿州段水质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2):63-64.[3]黄淑玲,张勇,职绚绚.宿州市沱河段水质污染防治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01-102,159.[4]李瑞.安徽省宿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地下水,2008,30(5):71-73.[5]陈崇希,唐仲华.地下水流动问题数值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专栏编辑:顾 梅)浅谈安徽省淮河干流河势稳定影响的因素及措施张春林一、基本情况安徽省淮河干流上自洪河口,下至洪山头,河道全长418km,属于淮河中游,流经安徽省11个县(市),沿河两侧湖泊洼地交错,河流在湖洼间蜿蜒穿行。
淮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方案
淮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方案一、背景淮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水系之一,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全长1076公里,流域面积约27.5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和生态环境支撑。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河道的破坏,淮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河道治理亟待解决。
二、问题分析1.水质污染由于沿岸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淮河流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水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2.河道水位下降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河道的水位下降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河道的自净能力,还对沿岸农田的灌溉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河道漫滩扩散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和维护,淮河河道的漫滩扩散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对河道的水流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治理方案1.水质治理针对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管理,逐步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的排放。
(2)加强河道采砂、排污和环保等治理力度,优化水质净化设施。
(3)加强对淮河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加大对水质污染的巡查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排放者。
2.河道生态修复为了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态修复:(1)加大对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
(2)逐步修复淮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河道湿地建设。
(3)加强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保护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环境。
3.河道整治为了解决淮河河道水位下降和漫滩扩散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河道整治:(1)加大对淮河河道整治的投入,优化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2)加强对淮河河道的维护和管理,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淤和疏浚,确保河道的通畅。
(3)加大对淮河河道防洪和河道管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和水位调节能力。
四、实施措施1.政府重视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淮河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淮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淠史杭史河灌区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淠史杭史河灌区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一、灌溉工程现状霍邱县属淠史杭史河灌区,有总干渠1条,干渠3条,支、斗、农、毛渠1593条,总长4643公里。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22.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76.9万亩。
境内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323座,塘坝4.8万处,总蓄水量3.83亿立方米。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县先后利用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农水、以工代赈、黄淮海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外资、扶贫等项目资金对灌区工程进行了续建配套,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无疑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命脉和源泉,也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
二、工程效益分析(一)渠道工程:灌区干、支渠均在大跃进年代利用人工开挖,设计标准较低,延用至今,破烂不堪,引水不畅,耗水量大。
据多年灌溉资料,正常年份全县引水量在3-6亿立方米左右,但实际灌到田间不足50%,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蓄水工程:中型水库不同程度带病运行,不能按设计标准蓄水;小型水库基本都是病险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蓄水能力仅占设计蓄水量的60%左右;塘坝工程淤积严重,蓄水效益锐减,据调查,塘坝工程10年不清淤,蓄水量仅为初期的50%左右。
(三)建筑物工程:我县灌区配套工程本来就不尽完善,现有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尤其黄淮海开发、外资、扶贫等项目配套的建筑物及泵站工程近年来损毁严重,控制运用能力下降,投资效益的发挥较低。
三、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自然因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我县属北亚热带与暖湿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87.6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较为集中,水稻栽插及壮黄期降雨较少。
另外年际间降水变化较大,丰枯不均。
建国以来,约10年一个周期发生较大旱灾,每遇大旱,中游减收,下游基本绝收。
(二)灌区工程与现行灌溉方式存在矛盾。
我县支渠及其以下渠道配套,多属计划经济时期规划并实施,如今包产到户,灌溉方式多为轮灌,致使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安徽省淮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及管理保护对策
32ZHIHUAI 2019.9跨流域的泵站管理责任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机电排灌站的管理权责由工作人员按职务从高到低逐级担任,逐级性的权责建设体系便于决策指挥、管理以及调度,避免权责纷争。
四、结语对泵站进行新型机械的使用和技术改造之后,新型机械的使用使泵站规模增大,技术水平和标准要求得到提高,在提高泵站运行效率的同时,对泵站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单位性质进行科学定性,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权责建设,资金到位和指标明确,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等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作者单位:濉溪县机电排灌管理站 235100)安徽省淮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及管理保护对策张春林 梁小刚一、安徽省淮河干流河道概况安徽省淮河干流上起洪河口,下至洪山头,全长418km,洪河口至正阳关段河道主槽平滩宽200m 左右,堤内行水宽度达到1.5~2.0km,河底高程一般在19~12m,河底比降为1/22000。
正阳关至涡河口段河道主槽平滩宽一般为200~500m,主槽深为8.5~14.5m,堤内行水宽度一般600~1000m,行洪区行洪后最大排洪宽度可达10km ;河底高程在正阳关至蚌埠段一般为12~8m,河床深浅变化很大,河底高程最高在13m 左右,最低达-13.4m,且出现多处深切;该段河底比降为1/33000。
涡河口至洪山头段河道主槽平滩宽一般为500~800m,堤内行水宽度600~1000m ;河底高程浮山为-5.5m,洪山头为9.5m,而进入洪泽湖,湖底高程为10.5m ;浮山以上河底为正比降且较为平缓,浮山以下为倒比降。
安徽省淮北平原支流坡缓流长,入淮主要支流河道有洪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等。
安徽省淮南山区支流坡陡流短,入淮主要支流有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濠河等。
其中史河、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其他河道发源于江淮低山丘陵区。
二、淮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据调查,安徽省淮河干流两岸现状岸线资源总长734.8km,支流河口、跨(穿)河线路、水利工程、航运工程、取排水口、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站点、生态古迹、其他等9大类岸线占用总长446.3km,占用率为60.7%,其中沿淮干各类建设工程共计564座,占用岸线(扣除生态红线和主要支流河口)长度为220.7km,利用率为30%。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干流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一条河流,其流域面积广阔,涵盖多个省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日益凸显,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保障其生态流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水资源利用过度淮河干流流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增加也使得淮河干流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愈发频繁,导致生态流量急剧减少。
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不仅影响了河道自身的生态平衡,也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水文调节不当在淮河干流流域,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文条件,使得原本的自然水文过程受到了破坏。
河流水文过程的改变不仅直接影响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导致了淮河干流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紊乱。
3. 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淮河干流河水面临着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影响了淮河干流以及其支流的水资源利用。
4. 生态环境恶化淮河干流流域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植被面积减少,湿地的消失,这些都导致了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恶化。
生态系统的恶化使得淮河干流的水资源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性。
二、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淮河干流流域地区,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注重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
2. 加强河道治理加强淮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工业废水的直排,净化淮河干流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在淮河干流流域地区,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资源的保持能力,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
4. 推广生态补水在淮河干流河道系统中,采取生态补水措施,加强对河道内部水文条件的调节,保持生态流量,维持河道生态平衡。
安徽省淮河堤防工程管养分离实践与思考
安徽省淮河堤防工程管养分离实践与思考
李江龙;张春林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一、基本情况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现有8家河道管理单位,负责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河道管理工作,管理堤防697.404km,其中一级堤防581.310km(不含已下划的涡河原九里桥涵到阜蒙河闸段),主要为淮河左堤、颍河左堤、西淝河左堤、涡河左右堤;二级堤防116.094km,主要为茨淮新河堤防。
堤防防护坡以草皮护坡为主。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江龙;张春林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233000;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施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开创堤防工程管理新局面
2.引滦入津工程管养分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3.黄河堤防工程管养分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河道采砂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5.水源工程管养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河流域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游 区等 , 河项 目包括闸坝 、 拦 枢纽等。
本 次 调 查 的 岸 线 范 围 为 淮 河 流 域
重 要 的河湖段 , 括淮 干 ( 包 淮滨一老子
山段 )沙 颍 河 ( 口一 沫 河 口段 )涡 河 、 周 、 ( 州一 涡 河 口 段 )韩 庄 运 河 、 运 河 亳 、 中 ( 鲁 省 界 一 宿 迁 闸 段 )洪 泽 湖 ( 子 苏 、 老 山一 二 河 闸段 )骆 马 湖 ( 河 一 沂 河 口 、 皂
Ke r s r e a k;u a e c re t st a in; ma a e n c u t r a u e y wo d : i r b n v s g ur n i t u o n g me t o n e me s r
中 图 分 类 号 :V 5 T 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 ? 岸 线 是 支 撑 沿 河 ( ) 域 经 济 湖 白) 湖 流
法规没有 明确 如何科学合 理地 利用 与
港 口、 头 、 ( ) 口、 顶公路 、 码 取 排 水 堤 旅
配置岸线 资源 , 致使在河湖岸线利用管
理 工作 中缺乏具 有法律效 力和 可操作 性 的依据 , 造成 目前岸线开发利用工程
文 章 编 号 :0 0 l2 (0 0 0 — 0 2 0 i 0 一 13 2 1 2 0 3 — 3 J
岸线一般 指河道 ( 泊 ) 陆边 界 湖 水 线两侧 ( ) 周边 一定范围的带状 区域。岸 线具有综合利用开发功能 , 与流域防洪 、 河势稳定 、 、 供水 航运及河流生态等关 系 密切 . 既有行洪 、 调节水 流等 自然属性 , 又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的资源属性。 淮河 流域集水 面积大 于 1 0 m 0k 0 的河 流 有 5 0多 条 ,总河 长约 11万 . k 大 于 3 0k m, 0 m 的湖泊有 4个 。河道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干流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干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是因为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
其中,流量问题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淮河干流的流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量常年缺乏。
干流河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山区地表水的补给以及雨水,但该地区雨水不稳定,造成了常年干旱的情况,导致水量较少。
这些水温度通常较高,导致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时常不足以支持各类水生生物的出生、生长,甚至再生等正常过程。
另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频繁地开发水力发电和水资源,导致了干流的流量进一步减少。
二是流量季节性差异大。
淮河干流主要流量呈现夏季大、冬季小的现象,在洪涝灾害时期,干流水位爆涨,导致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
而在非灾害时期,水位明显下降,流量急剧减少。
这样的季节性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干流的生态平衡,许多水生生物会无法承受这样的突然变化而死亡。
三是水质污染严重。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质逐渐恶化,许多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水生生物形成了极大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干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来维护淮河干流的生态平衡,包括:一是增加流量供应。
这可以通过水利工程鉴定、搬迁等措施来实现。
在流量稀缺时期引入外源水,车突湖、赛鱼湖、路沙水库等水源或许是一种解决方案。
二是控制水量波动。
可以建设水文观察点,实施流量预报监测,定期发布河道水位、蓄水量预报情况,在有洪涝灾害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要加强河道治理,排除扰流,创造条件降低河水流速,增大河水携带沉积物和有机物的时间和能力,减缓河流水位过度下降,降低来自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保护水生生物,发展生态产业。
三是加强水污染治理。
建设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让口罩准时正常开展工作,验证水质达标等情况,防止影响水流纯净度,从而减少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威胁。
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体系研究与实践
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体系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5-31T10:25:57.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邵菁菁[导读] 摘要:安徽省淮河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治理工程。
明光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明光 239400摘要:安徽省淮河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治理工程。
工程泄洪能力大,防洪标准明显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显著。
拟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坚持发展的理念,结合工程管理机制,依靠水利技术创新,加强基层单位能力,加快工程管理步伐。
本文对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体系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淮河;河道管理;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0.引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新纪元。
水利部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得到根本解决。
同一年,安徽省淮河管理局启动了包括水生态保护系统建设在内的淮河管理现代化工程。
确定了建设的内容,确定了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推动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在安徽省有序开展。
1.淮河流域水生态特征分析淮河流域位于我国的中部,长江与黄河交汇处。
这里气候、土地和水资源优越。
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东部重工业基地和经济重镇。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水污染严重、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
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和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淮河水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多条支流,沂沭泗水系泥沙主要来源于沂蒙山区。
临沂蒙山水源为山东中南部丘陵陵水蚀区。
土质以变质岩为主,土层厚度不均,结构松散,透气性好,持水性差,地表水坡度大,地表破碎,像暴雨这样的自然条件加速了水利侵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淮河干流霍邱段堤防收归省统一管理的可行性
摘要:我县境内淮河干流堤防除了保护本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是为淮河流域洪水调度做贡献的,其中城西湖蓄洪区调蓄洪水能力29.5亿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洪水调度的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又是临淮岗控制工程调蓄洪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淮河干流霍邱段堤防收归省统一管理,有其必要性、可行性,。
本文主要谈谈淮河干流霍邱段堤防收归省统一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淮河干流霍邱段堤防收归管理可行性
一、基本概况
霍邱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国土面积3493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5位。
境内有淮河、淠河、汲河、沣河、史泉河5条河流,其中淮河流经县境79公里,涉及临水、周集、王截流、城西湖、临淮岗、新店6个乡镇,淮河堤防全长84公里,城西湖、城东湖、姜唐湖三大行蓄洪区,总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调蓄洪水能力50亿立方米。
建国后三大行蓄洪区共运用25次,为保护淮北大堤、京浦铁路及淮南、蚌埠等中下游工业城市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收归省统一管理的可行性
(一)淮河干流堤防收归省管理是实行“谁受益、谁承担”的必然需要。
我县境内淮河干流堤防除了保护本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是为淮河流域洪水调度做贡献的,其中城西湖蓄洪区调蓄洪水能力29.5亿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洪水调度的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又是临淮岗控制工程调蓄洪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姜唐湖蓄(行)洪区是淮河流域运用最频繁的蓄洪区,也是唯一跨两市、县的防洪工程。
上述工程担负着淮河流域的防洪任务,全流域同享防洪减灾效益,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应上划省级管理。
(二)淮河干流堤防收归省管理是淮干工程同等对待的运用基础。
淮河防洪工程体系中的河道、堤防、涵闸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目前城西湖进(退)洪闸、姜唐湖蓄(行)洪区进(退)洪闸、城东湖闸、淮河干流河道均上划省级管理,但淮干堤防却下划县级管理。
堤防是防洪体系的根本,应与涵闸、河道同等对待,并上划至省级管理。
(三)淮河干流堤防收归省管理是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到位的重要保障。
我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淮河堤防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
按水利部、财政部“两费”标准测算,我县境内117公里淮淠河堤防和7座穿堤涵闸全年需维修养护经费380万元,现每年仅到位4万元,巨大的经费缺口给堤防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带来极大困难,水毁工程及堤防隐患无法及时修复,管理水平与省管堤防差距逐年拉大,直接影响堤防的防洪安全和效益发挥。
(四)淮河干流堤防收归省统一管理是理顺管理体制的根本目标。
我县淮河
堤防自2006年元月下划后的现状是省管河道,县管堤防,管理体制难以理顺,人员经费和养护经费难以到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省级统一管理后,可以协调相邻县区形成联手打击淮河河道非法采砂的互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大河朝天、各管一边”和非法采砂船“这边打击去那边”的现象。
去年霍邱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打击,长效管理”的原则,采取宣传教育与集中打击相结合、日常巡查与重点防护相结合、长效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了河道采砂整治工作。
目前仍然在紧抓获不放,我县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河道采砂整治战线长、任务重、执法难、易反弹,在长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之淮干霍邱境内上游与河南固始和安徽阜南交界,中下游与颍上相邻,河道内采砂、运砂船只众多,跨境打击难度大,县与县之间协作不到位,单靠各自管理,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因此,若上级单位将该段堤防划为统一管理,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在执法中,将各县区现有的执法力量整合,形成合力,有效开展省际、市际和县际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治理。
(五)淮河干流堤防收规省管有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全球水资源都极为紧张,淮河临淮岗上游蓄水抬高也在论证中,今年有可能就要实施,抬高蓄水后,堤防挡水较目前有相应提高,堤防防渗处理和日常维修、日常的管理也都均要有相应提高,如仍然维持目前的管理格局,将影响省里水资源的统一调控部署,影响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反之,收归省局统管理后,由省局每年对堤的管理和维修经费进行测算,保障经费到位,确保堤防的安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淮河干流的综合利用。
总之,淮河干流收规省局统一管理是必要的,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是有利的,早日实现统一管理,尽早尽快对损毁的工程和堤坝进行维修和养护,理顺一切不合理因素,确保淮河中游的最大王牌在关键时发挥重要作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