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6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生版)剖析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6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生版)剖析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6A一、选择题1.右图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D .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2.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3.右表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B .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 .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影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D .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关注民生4.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

这两次会议 A .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方针 B .都形成了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C .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5.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 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 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 述材料反映了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③计划 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③④6.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四川德阳一模·18)读图4,根据图文信息,图画所示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C.新中国建国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外国资本家不可能同中国工人协商,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资本家同工人间关系为一般劳资关系,算不好,工人地位也不高,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劳资关系好、协商,以及图片中工人在协商会议中近乎主导,可知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资本主义中的情形,故C项正确;文革时期单一公有制,没有资本家,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四川雅安三模·8)图1直接说明中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全面展开“大跃进”运动D.效仿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错误;从图示中的1954和万能工具胎可以直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效仿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从图示中不能直接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四川广安二模·7)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

下列对近现代四川地方史事解读正确的是( )【考点】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解析】维新变法时间1898年,与材料中时间是1910年不符,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主要是南京受到日本侵华的威胁,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故D项错误。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及外交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及外交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及外交一、选择题1.【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3.【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来源】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北京卷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图8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来源】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山东卷20、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来源】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新课标II卷3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思格斯所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新人教版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

新人教版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

(智慧测评)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13真题、14最新模拟及解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某某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C、D两项错误;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成,故排除A项,答案为B。

答案:B2.(2014某某模拟)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说:“天下利国利民之事,虽小必为;妨民病国之事,虽微必去。

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这表明清朝( )A.存在“海禁”与开放“海禁”之争B.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的“海禁”政策。

题干信息“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表明蓝鼎元反对“海禁”政策,但事实上清政府正在推行“海禁”政策,与此相吻合的只有A项,故答案为A。

答案:A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对隔绝状态。

但是有人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迅速崛起。

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绝大部分亚非拉国家则更加贫穷、落后,从而造成了新的“全球分裂”。

因此D项正确。

答案:D4.(2014某某联考)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3 第19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巩固 人民版必修2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3 第19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巩固 人民版必修2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3 第19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21.(2014·湖北八校联考)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答案]C[解析]18位农民分田到户搞包干的做法,实际上是否定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但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B项说法错误;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D项。

2.(2014·海门)《时代》周刊:“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B.发表了南巡讲话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D.开发和开放浦东[答案]C[解析]本题中的关键条件是“1985年”,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于1988年,南巡讲话是1992年,开发和开放浦东开始于1990年,据此可确定C项正确。

3.(2013·江苏·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材料可知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专题回顾: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整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及其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横向链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之处发展后果不同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例1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每5年机器和工具平均年进口值单位:1 000海关两时间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 9561180。

741917~192139 2697982。

031922~192643 0743900。

911927~193155 1929981。

81 A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减少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农机具在进口的各种机器和工具中所占比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因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数量增长的主旨;1912~1916年和1917~1921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农机具进口呈上升趋势,但此时国民政府还没成立,故A项错误。

形成材料反映的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民族经济虽产生并取得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答案为B项.例2民族工业的萎缩——民族工业的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提能专训 十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提能专训 十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提能专训(十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东北三校联考二)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支出情况表。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答案:C解释: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我国国防建设与国际环境的关系。

通过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结合195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情况排除A、B、D三项。

2.(2014·郑州市质检一)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D.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

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

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

下列关于该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答案:D解释:“一五”计划在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既发展了重工业,又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3.(2014·大连市一模)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另一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账。

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

专题08 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民族复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新高考专用)

专题08 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民族复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新高考专用)
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
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在 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阶段特点(特别 教育)。注意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的构 建
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2)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 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 有益补充 (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 ,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 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4)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 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 动者 (5)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供中国方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是高考的长 效热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改 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都是考查的重点
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都是 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但是,其背景又与必修内容(改 革开放)密切相关。近几年高考试题更加重视对微 观史学的考查,关注民众和基层是高考的热点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关注农民劳动积极性
经济上 土地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未完成,财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改革 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
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稳定 投机商人抢购物资,倒卖银元。稳定了物价,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赢得
物价 市场混乱,物价暴涨。
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 (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 (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试题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3年某某文综,9)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7~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是重工业产值增长迅猛,而农林牧渔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在1978年后,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故C项错误。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故D项排除。

2.(2013年某某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该描述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左”倾特征,联系所学知识,“它”应指的是人民公社,A、B、C三项均与这一关键信息描述的这一特征不符。

3.(2013年某某文综,17)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史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与工业化【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 D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项;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C项。

【答案】D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5分)【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表格美国1950—1975年增长而1975—1980下降得出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表格日本1950—1975成倍增长,1975—1980增长较少得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由表格苏联1950—1965年成倍增长,1965—1980年增长减少可知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从据表格1950—1980中国钢产量翻了600多倍得出快速增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9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9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9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命题规律】2013年考查学生对“大跃进”运动的认识和理解;2014和2015年在本知识点范围内的考查,均未涉及。

【命题趋势】本讲内容自2008年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几乎每年必考,但是最近连续两年,考查热度降温,但仍改变不了其高频考点的地位,纵观近年来高考真题,本讲内容在江苏高考中一般以设置新情境试题特别多,多引入数字图表、漫画、报刊、图片材料、文字等,考查方法多元,设计新情境考查相关知识点。

【考点过关】考点一1949-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起步和发展【基础梳理】1. “一五”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时间1957年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生产力)。

②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2.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3. 中共八大【要点突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特点和实质1. 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

2. 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

3. 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典题演示1】(2015·苏州期末)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整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97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1)“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2)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20世纪50~70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特征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表现(1)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他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2)勃列日涅夫继续进行改革,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1)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3)推行社会福利政策(1)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3)“左"倾错误的干扰(4)“八字”方针的实施启示(1)必须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2)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例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适合国情的经济模式探索不会是一帆风顺的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

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走弯路",也就是指事实证明不正确的道路或方针政策;设问中的“这一时期”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就是从1951年到1981年这段时间。

事实证明A、B、D三项都是正确的道路,C项则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是党走了S 形的弯路.例2农村的变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农村生产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下列各项措施中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①农民在包产到户中分得土地②广大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③人民公社成员在田间劳动④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住宅A.①②③B.③④C.②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含解析)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含解析)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0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图5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中美英三国的工业年均增长速度的表格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一五计划背景的认识。

本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解题的难点是在C项,如果不注意材料的时间,很容易选错。

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点关注外,一定要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

02.(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

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答案】 C【解析】建国后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不断调整,从实质上看是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C项符合题意。

其原因是农业、农民的重要性,目的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排除A、D两项;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属于“给农民土地”,排除B 项。

所以选C项。

2.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

”为此,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都( )A.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B.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C.实现了国家富强计划D.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答案】 D【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斯大林强调重工业的作用,为此,中苏两国都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

3.(2014·新课标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 C【解析】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

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1.【来源】2014年(天津卷)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2.【来源】2014年(北京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3.【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4.【来源】2013年(海南卷)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

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5.【来源】(10年广东卷)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6.【来源】(09年广东文基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7.【来源】(09年浙江卷)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8.【来源】(09年海南卷)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 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9.【来源】(08年广东卷)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含解析)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含解析)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0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图5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中美英三国的工业年均增长速度的表格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一五计划背景的认识。

本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解题的难点是在C项,如果不注意材料的时间,很容易选错。

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点关注外,一定要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

02.(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

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一、选择题1.【来源】2014年(重庆卷)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2.【来源】2014年(全国大纲卷)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3.【来源】2014年(浙江卷)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说“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来源】2014年(四川卷)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①、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②、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来源】2014年(天津卷)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来源】2014年(北京卷)“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7.【来源】2014(海南卷)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8.【来源】2014(海南卷)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

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

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9.【来源】2014年(安徽卷)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来源】2014年(新课标Ⅰ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1.【来源】2014年(江苏卷)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2.【来源】2014年(新课标II)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3.【来源】2013年(上海卷)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14.【来源】2013年(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统治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A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5.【来源】2013年(山东卷)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这项改革旨在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16.【来源】2013年(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17.【来源】2013年(天津卷)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18.【来源】2013年(新课标I 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来源】2013年(江苏卷)“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85 篇,1959 年有15 篇,而1960 年只有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冶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冶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 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 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来源】2012年(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抗美援朝时期D .大跃进时期21.【来源】2012年(上海卷) 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A .加入人民公社 B .分得土地 C .承包土地 D .加入合作社22.【来源】2012年(上海卷)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

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

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 .三大改造B .中苏关系C .文化大革命D .“三面红旗”23.【来源】2012年(海南卷)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4.【来源】2012年(海南卷)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5.【来源】2012年(江苏卷)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6.【来源】2012年(天津卷)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27.【来源】2012年(全国大纲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28.【来源】山东省(高一期末)《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

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29.【来源】2010年(上海秋季卷)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30.【来源】2010年(上海秋季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