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研究
试谈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试谈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台
素质 水平 , 为此 , 国家教 育部抓住这个 核心 , 制定 了基础 教育课 程改 革纲
要, 在重新构建 的一 系列 课 程 中增加 了一项 必修
一
浙
江
课——研 究性学 习, 同时 实行 了 国家 、 地方 、 学校
维普资讯
√
课程 是学 校教 育 的 核心 , 程结构影 响人 的 课 素质结构 , 课程标准及课 程 的实施水 平影 响人 的
提高 。
∥ _ ~ _
参与精神 和参 与能力 .使学生 的 自主能力得到较大 的
_一l 冀 ≯~ 一 0I j 落薯 。 鹫 ?, 岛■0。◆ . l
下 面谈 谈 本人对 校本课 程 与研究 性学 习相结 合
的一些看法。
一
社会人士共 同参与 、 合作 开发 , 通过查 阅资料 、 实地考
.
、
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察、 实验等方式 , 获得课 程资料 , 制既符合学 生个性 编 发展 , 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 又体现地 域性 、 对性 、 针 时 代性 、 现实性 、 探究性 、 实践性特征的教育材料 。 研究性学 习在教 学过程 中以“ 问题究 的情 景和途径 ,由学生通过 自己收
集、 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 验知识 , 而了解 进
社会 , 学会学习 , 高分 析问题 、 提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培养
创造能力 。
两者在研 究方 式上都是教师 、 学生共同参 与 , 互相 合作 , 运用文献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等进行开 发和研 究。
三级课程管理。 目前 , 研 究 性学 习和校 本课 程开 发 已成 为我 国课程 改革 的热点 问题 。 我校根据教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科教学整合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
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2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背景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教育的功能被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学科教学整合则是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整合模式的出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和具有连贯性的知识体系。
研究性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2. 正文2.1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构建在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上。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构建、重构和整合知识,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而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符合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
建立在跨学科整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
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刘剑平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常有这样的疑问:研究性学习既然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为什么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认定研究性学习属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是否意味着每所学校编写出一套教材?……上述种种疑问的产生,说明人们尚不能正确把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的两个新生事物———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一)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发展的基石“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始现于2 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
20世纪后半期人类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校本课程开发”已经超出了单纯课程领域的变革,而成为影响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事件”。
“以学校为本”、“走向校本”昭示着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这一“事件”作为重要内容推出,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含义的丰富性,校本课程开发视野下的研究性学习便被赋予了多层面的含义。
“以学校为本”意味着课程管理重心的下移,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应由学校来具体管理、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学校为本”还意味着课程编制模式的变革,研究性学习课程不是自上而下的专家编制与开发模式,而是自下而上的大众编制与开发模式;而“开发”则意味着行动和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所不同的是,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不是以最终“结果”为至高追求,而是重视正在进行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视野下的研究性学习还内在地蕴含着诸多教育新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构建学习型学校,等等。
可见,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意味着在广阔的视野中重构学校课程文化,形成办学理念,并使学校组织行为发生深层次的变革。
因而,研究性学习不是一种简单活动的设计,也不是一个课程片断的构建,而是学校教育长期而整体性的变革。
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束缚,人们往往简单地认为课程改革就是一套教材体系的建设和更换。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开题报告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名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㈠.课题研究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并达到以下目的:并达到以下目的: 1.深化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有利于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 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有助于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根据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地方、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学校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提倡把学校课程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
也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多样,能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4.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建立。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厦门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5. 提高我市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科教学整合强调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应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果,并就其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查找信息、实验验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指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注重学生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倡导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强调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侧重问题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和方法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学科教学整合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学生的学科联系意识,促进学科间的交融和互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现学科教学整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设计跨学科课程。
通过设计融合了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如语文与美术的综合课程、数学与物理的综合课程等,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在当今社会中,研究性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采用。
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或研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教师以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问题通常是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研究性学习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分享。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重要性1.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教科书知识中走出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单位:北京市第九中学 100041课题负责人:郝显军唐翠萍蔡吉通讯地址:北京市第九中学 100041内容摘要:本课题于2001年9月正式申请,被立为区级重点课题。
课题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它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而且还注重实验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注重的理论探讨,而且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
在我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教材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究尝试,在专家的指导下分领域分阶段编写出了一系列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和优秀教学设计,积累了丰富的选修课教学素材。
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选修课校本教材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
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环境文化以及学校行政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的现状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确立了《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研究课题,试图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对学校建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选择、整合、丰富课程文化,以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1、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题中心组承担2、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学科承担3、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4、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5、校本课程教师的影响: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三、研究方法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实验法和调查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为主。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
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本文试图以“相似形的应用”这一内容为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网络环境作者阎冬雪工作单位天津市耀华中学通讯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106号邮政编码 300040电话(022)23030397(单位)(022)23520008(宅)电子邮箱yandongxue@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已经洞开,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生存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必须具备在这个世纪竞争的能力。
这个能力首先是学习的能力——真正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及课程整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相似形的应用”这一内容为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及课程整合的性质定位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是以促进学生学力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所谓课程整合则是将不同学科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课程整合的目地都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调查研究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常见问题
调查报告
制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论文
制定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论文
个案追踪调查
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对高三复习备考的影响
论文
最终成果(限3项)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论文
编写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
著作
撰写《高中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本校施行新课标后,数学科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的收集与反馈。
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本课题列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
文献收集情况: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1]6号)
4、探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过程:
1、课题成员的确立: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确保课题的成员的多样性;
2、本校现状的分析:包括对老师和学生的分析;
3、阶段目标的制定:具体各个阶段目标制定以及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4、定期成果的反馈: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研究成果的展示:根据研究的成果,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本调查还有一个用途: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进行研究分析。
3、实验法: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实践总结。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知识爆炸性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者面临着更大的教学挑战。
而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与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不仅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借此机会,也希望进一步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特点以及现状进行全面研究,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影响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因素,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实际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情况,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最终,本研究将总结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性,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意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对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学科间的整合方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系,可以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加综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与更新。
其中,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是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育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并形成独立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让学生走进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协作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利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和其他资源,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其中,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查阅文献、观看视频等获取信息资源。
二、为何需要研究性学习1. 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点,学生则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研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自主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可以不断地被提升。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学生可以了解一个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特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所需要的基础。
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和小组成员、教师、社会专家等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通过交流与协作,学生感受到集体给予的支持以及多方意见交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意义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是指以一个问题、主题或项目为切入点,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合、梳理,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了批判思维、跨学科合作能力和整合知识能力。
1. 增强跨学科思维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多领域、多学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性任务,学生可以深入探究问题、提出研究性问题、开展独立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整合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运用能力的提升。
学科之间的整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疑问的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actively 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索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3 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模式探索]
[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模式探索] 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创造性地开发实施选修Ⅱ校本课程,部分课程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模式。
本文将从概念、可能性、效益性、条件和限度四个方面予以分析和介绍。
一、何为“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本文中的校本课程乃狭义的校本课程,即国家高中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不包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次,它是指具体的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不是全体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指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包括学科必修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简单地说,就是某门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同时担任选修本课的所有或部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学生的研究课题从该校本课程中生发而来。
它具有“教师一体化”、“学生一体化”、“学习内容一体化”、“学习时间一体化”、“培养目标一体化”等特点。
教师一体化和学生一体化,即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是同 __;学习内容一体化,即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对象,校本课程的知识点,亦即在校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当中,生发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学习时间一体化,既指学校所安排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上课时间是相连接的,也指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因教学和研究进程的需要,校本课程或研究性学习偶尔借用对方的课时;培养目标一体化,是指它们的课程目标都指向特定的知识领域或实践领域,二者的目标或者是相同的,或者具有很强的补充性。
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两者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虽然它们的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不能以一方代替另一方,也不能以一者的学业成绩评定来给予两门课的学分。
二、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的可能性何在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一体化的可能性产生于二者的实施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课程开发方式等方面的很多相同或相似点。
第一,实施目的。
从学校、教师、学生i个主体来分析,二者的实施目的具有相似之处。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因此,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2.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深入的学习过程。
它强调学生主体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
(1)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负责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实施。
(2)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
(3)深入性。
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获取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3.1语文课程在语文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文学作品、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阅读和研究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受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社会问题,增加知识和扩大视野。
比如,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某一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数学课程在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数学题目和数学模型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可以通过研究某一实际问题来发展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英语课程在英语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进行探究和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研究某一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融合渗透探讨
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融合渗透探讨作者:孔兴元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1期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简言之,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科学研究为主体的自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彻底发挥其主动性去获取、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即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学校和教师对国家或地方课程通过改编、加工、拓展等方式使之符合学校及学生特点、需要,开发多样的、能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
二者在我国皆是新事物,可以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发展个性化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一、将必修课程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拓展实践课程国家教材及地方教材的编写涵盖了学生各个阶段应学习掌握的内容,其编写是基于让学生在其年龄段了解这个世界的常识,掌握专业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社会中去,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其能力。
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及校本开发不能摒弃必修课程。
二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学校”,在不背离必修教材的情况下,校方和教师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需求进行课程开发,集合本校资源,与国家、地方教材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学习意义的实践课程。
现阶段,在我国这种课程开发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积极意义。
以桂林市的某中学为例,该校在2017年开展过一节“桂花及其衍生品探究”校本课程,此课程内容涉及国家教材地理中气候、土壤等内容。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地理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去户外通过各种途径探究桂花为何能在桂林繁荣生长等问题,实地考察桂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理论分析桂林适宜桂花生长的原因。
以上教学设计教师负责指导组织工作,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课题先进行讨论,确定课题研究包含的问题,然后有组织地进行实践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分析思考,不仅懂得了桂花的生长条件,还能从更深层面去思考地理中各种植物的习性、地方区域气候等知识,不仅提高其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自我素养。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合作与思考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正在被广泛推崇和应用。
而与此同时,各学科课程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整合,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与发展。
本文将浅谈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实施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探究问题,并将学科知识融入实际探究中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研究中发现生物与化学的关系,可以通过学习生物和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其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他们要学会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做出结论,并能够将这些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研究性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经验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和学科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供参考:1.明确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知识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学科知识。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期刊、实验设备等。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研究性学习逐渐被应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中。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学科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指导方法。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以提高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效果。
1.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策略和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型学习形式,与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导向。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
(2)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课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旨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等方式,积极开掘学科知识和技能,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研究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动力。
2.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合作探究问题,分享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思维碰撞。
3.提供相关资源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便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学习深度。
三、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的方法为了整合各学科课程教学,提高其整体教学效益,应该开展以下方法:1.通过整合学科知识内容,将各个学科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衔接,形成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2.通过整合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教授不同学科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整合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基础知识,还可以在实验室、实地调查等环节中深入探究不同学科内容,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调研、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各个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要将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需要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调研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整合研究性学习,要从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价者。
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也需要扮演好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和反馈,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再次,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需要合适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探究,需要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图书馆、科技设备等教学资源。
同时,教学环境也需要创设适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包括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区、自主学习的角落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最后,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价体系进行评估。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对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
在整合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时,评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与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研究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能够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因此,校本课程研究活动中往往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本文就“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问题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整合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0-048-01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都作为高中阶段必须的课程纳入到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并在各地各校开设着。
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到位,开展不够合理。
因此,我们要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得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呢?
一、简析研究性学习及其意义
研究性学习广义上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学习的各阶段、各学科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进行;而我们所说的往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生活、学习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在体验与探寻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一般分层开展,主要有目标分层、主题分层、内容递进分层等几种类型。
如目标分层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而设计
的;我校语文开展的研究性学习,高一重点是学生人文精神、综合意识和整体认识能力的提高,高二是思辨与批判性的反思能力,高三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与学习。
主题分层就是研究学习活动中分主题、分阶段开展。
而内容递进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将研究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的划分,然后逐步推进研究的深入。
当然,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基本都是采用“分清层次,分段推进、反复强化、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并实施的。
研究性学习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精神而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我们的三级课程中的校本课程也是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合作探究的习惯,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有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的一种课程。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完全可以在校本课程研究中开展。
二、推进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校本课程研究,主要是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泰州地区的教育教学和社会资源而进行的一项研究。
其宗旨是服务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与研究性学习具有相通之处,都是对问题开展研究,突出开放性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提高。
因此,我们对其研究中,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将这两者整合地进行研究。
1. 整合目标一致性,突出内容联系性
我们“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主要是想为我们这样学校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可操作、可提高的校本课程,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从而某种程度上实现高中课程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的教学要求。
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如此,如我们让学生对本地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船港春潮、西江暮雨等人文与自然景观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而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也重视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这些美好情感的培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可以与这一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运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环境意识。
对目标、内容的整合需要根据学校与周边资源的特点,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爱好。
如我们学校“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考试》的课题研究,可以说很多地区高中语文老师关注、关心这一研究,他们自己往往对此也开展着研究性学习。
因为,这一研究是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需要的、关注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思维能力、获得可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2. 整合研究学习方法,注重完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强调着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自主性。
我们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着一定的选择空间,而我们的校本课程学习也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与选择性。
如我们语文组编的《读写365》专集就具有极强的自主性。
因此,在这些研究中,我们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注重引领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在尊重学生
并适当点拨的前提上,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质疑、形成探究意识、具有过程参与热情;并丰富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学习都是学校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文化学科学习的必要补充。
因此,我们对他们学习的情况要有所掌控。
因为,他们在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体现着他们学习状态与能力。
因此,我们对他们要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重视质的分析。
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不能因为强调自主性而忽视学生的自觉性,否则,学生不会获得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
另外,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教师各项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彰显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
总之,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中,要让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积极参与,对校本课程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并在二者整合中获得个性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升,获得终身发展和提高的营养。
注:此文为泰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批准号:tzjks2011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
[1] 黄振增.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校本课程中的运用[j].考试(教研),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