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影响开发措施

合集下载

低影响开发措施

低影响开发措施

低影响开发措施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3、低影响开发措施为了减缓未来城市发展造成地表径流系数和排涝模数的增大,需通过增强城市滞蓄雨水的能力、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和加强雨水利用等措施来实现。

(1)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利用浅洼地形(深约3cm-45cm)的生物滞蓄设施,浅洼内种植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吸附、渗透和过滤等原理对降落在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主要特点是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外排;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增加渗透面积,减小热岛效应;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低成本、低维护、可实施性强。

可构建在黏土、砂土等类型的土壤上。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商业区等建筑以及停车场、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

(2)绿色屋顶绿色屋顶主要是在建筑屋顶上部分或完全的覆盖高质量的防水膜并种植植物,以补偿建筑物建设时所破坏移除的植被,通过滞蓄调控作用对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

主要特点是有效降低城市的不透水率,在源头上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控;直接依托不透水建筑,不单独耗费土地资源,消减暴雨径流量,减缓面源污染;美化城市居住环境,调控建筑物温度。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屋顶设计。

(3)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主要是在地面或道路周边设置低5-20cm 左右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土壤渗透原理,截流和净化小流量径流雨水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凹的空间可以短时间存蓄雨水,增加截流下渗量。

主要特点是增加下渗量,涵养地下水;降低汇流速度,减小地表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绿地。

(4)植物浅沟植物浅沟又称为植草沟,是一种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为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流的工程性措施。

解析LID低影响开发理念

解析LID低影响开发理念
网络上游:雨洪接收 此类装置直接接收雨洪,进行初级处理,并将雨水径流导入下一层设施,见下表。
最佳功能 网络中位置 墙面绿化 水流控制/ 在网络起始处,直 过滤 接连接屋顶 屋顶绿化 过滤/处理 网络的起始处 尺度 从小尺度的住宅应用 到较大尺度的商业应 用 从小尺度的住宅应用 到较大尺度的商业应 用 从小坡的街边到大尺 度的场地 从停车棚到停车场到 街道 管理措施 根据不同的物种偶尔需要浇水和修剪
检查屋顶隔离屋,也要例行检查植被和维护 排水流路径 经常性的垃圾和沉淀物,刈割 要利用真空吸尘器的去除沉淀物;植草铺装 需要刈割和灌溉维护植物
过滤带
主要处理系统的上 游 可渗透铺 过滤/渗透 处理系统的上游, 装 /处理 去除沉淀物和减少 径流量 滞留塘 滞留
过滤
集水区和径流下游, 10英亩或更大的径流 经常的垃圾清理和不定时的沉淀物移除,土 场地外雨洪管理系 面积的水域 壤中沉积污染物需改良或清除。 统上游 根据汇水区径流面积 需要特殊的设备来移除垃圾和沉淀物 确定尺度 最大集水区面积25英 检查和清除沉淀物 亩 居住区,商业区和工 每半年检查一次,移除沉淀物、聚集垃圾和 业区,根据区域降雨 碎屑物。以保证排水功能顺畅 量,水域径流面积不 小于10英亩
1
2 3 4 5 6 7
径流收集表面
位于树木附近有叶片滤网的排水沟 有沉积物收集的落水筒连接到地下停水处或直接到 蓄水池或罐 接到蓄水池或罐的管道,典型的为4英寸 碎片和沉积物拦截,初次冲刷装置 雨水入口 检修和维护通道
8
9 10 11 12 13 14 15
蓄水池或罐溢流管,连接到灌溉系统或补给地下水的渗水沟 景观灌溉过滤器 可选择的沙滤 灌溉和加压泵 灌溉系统供水管线 树叶与碎片过滤筐 软管水龙头 带有过滤系统的可选择的灰水和饮用水联结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 总结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之一,采用了多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包括生态湿 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效益。
• 详细描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重要场馆和公共绿地。该公园采用 了多种LID技术措施,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效益。其中,生态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功 能,净化雨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雨水花园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的公共绿地, 可以减轻排水管道的负担,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绿色屋顶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的建筑措施 ,可以减少屋面径流,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详细描述
绿色屋顶由耐根穿刺防水层、排水层、过滤层和植物层组成。它具有多种生态和环境效益,如削减径 流、减少污染、缓解热岛效应、吸收二氧化碳等。绿色屋顶的植物选择和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和生态环境进行选择和配置,以确保其生态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雨水利用
总结词
雨水利用是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 收集、处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 供水压力,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VS
详细描述
雨水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利 用等环节。通过雨水利用,可以有效地减 少对城市供水的依赖,同时还可以减少雨 水的排放量,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雨水利用还可以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如增加水域面积、改善水质、促进水生生 物的繁衍等。
生态湿地
要点一
总结词
生态湿地是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 系统,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改善城市水环境 和生态环境。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成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 。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

一、概述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具有低环境影响和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和方法,以有效降低建筑和小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规程和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低影响开发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二、基本原则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和恢复原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

3. 社会适应原则。

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和安全的需求,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4. 综合管理原则。

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

三、建筑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在建筑领域,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绿色建筑设计。

采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筑设计、选材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化,降低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消耗和破坏。

2. 雨水收集和利用。

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和系统,将雨水收集、净化和储存,用于灌溉、景观养护和建筑冷却等用途。

3. 低碳建筑材料。

选择具有低碳排放和循环利用特性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4. 太阳能利用。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利用,采用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等设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绿色屋顶和墙面。

通过种植植被和设置蓄水槽等方式,改善建筑的热环境和微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四、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在小区规划和建设中,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 生态景观规划。

通过保留和修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打造生态湿地、森林公园和社区农园等生态景观,提升小区的生态价值。

2. 集中绿化和水景设计。

通过布局合理的绿地和水体,形成自然通风和自然降温的空间结构,改善小区的人居环境。

3. 微循环交通系统。

通过合理布局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小区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

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概念应运而生。

低影响开发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高效、节约用地。

优化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日后维护管理问题:注重工程质量,采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和成熟的工艺,以减少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实施上述措施后,低影响开发的效果显著,主要包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减少土地占用、优化设计和提高工程质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降低日后维护管理成本: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经济效益显著:低影响开发并非一味地追求环保而忽视经济效益。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以进一步阐述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某市在城市中心区实施了一项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旨在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工程措施具体包括: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水设施的占地面积。

工程设计采用了立体布局,将排水设施布置在地下空间,从而节省了地面空间。

优化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排水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采用生态化的排水方式,如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日后维护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和成熟的施工工艺,确保排水设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低影响开发设施及结构说明

低影响开发设施及结构说明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构造说明1.导则1.1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

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工程实践中,应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及技术经济分析,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1.2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有包含假设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湿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2.设计要点2.1单项设施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适用围: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横道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路缘石路缘石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分为立缘石和平缘石。

为实现雨水在绿化带等位置的蓄、滞、净,路缘石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开口路缘石〔含带格栅〕、排水路缘石、三角路缘石和透水路缘石等。

路面雨水通过不同形式的路缘石进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

适用围:三角路缘石适用于小区道路及广场,不适用于市政道路;开口路缘石、排水路缘石和透水路缘石适用于市政道路、小区和广场等。

树池当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应在树木的周围保存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通常把它叫树池或树穴。

常见的树池有硅砂树池、水泥树池、生态树池等。

适用围:树池常用于市政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小区道路及广场绿地等。

树池的选择根据所需要的具体树池功能而定。

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凹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路面在200mm以的绿地。

低影响开发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一、低影响开发(LID )概念低影响开发(LID )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20 世纪90 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实施。

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与国外相比,低影响开发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但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二、LID 核心理念1、以生态系统为根基,让城市与大自然共生城市源于自然、依赖自然,又在不断地改造自然、设计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必须有新型的动态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

让城市建设滞后尽可能地少影响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模式,正式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2、从暴雨径流源头开始管理暴雨管理理念从原始的自然河沟排水、地下合流制管网排水、雨污分流制排水、快速消减洪峰流量到如今的生态化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地影响开发模式将雨水管理的起始点提前到径流源头,先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的雨水传输路径和水文情势,再进入收集管道,具有双重调节的功能。

3、强调尊重和利用本地自然特性减少对开发区域的扰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基础。

同时,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本区域土地利用、水文地理、土壤类型、气候、降雨类型等一系列的因素,是一种“ on site”的结构性设计技术。

三、LID 原则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框架:首先要考虑地区和流域范围的环境,明确项目目标和指标要求;其次在流域(或次流域)和邻里尺度范围内寻找雨水管理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明确和保护环境敏感型的场地资源。

(2)专注于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更新场地设计策略和可渗透铺装的使用来最小化不可渗透铺装的面积;将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综合到建筑设计中;将屋顶雨水引入等可渗透区域;保护现有树木和景观以保证更大面积的冠幅。

低影响开发名词解释

低影响开发名词解释

低影响开发名词解释所谓低影响开发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就已经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低影响开发是一种通过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开发项目的方法,来减少施工期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新型开发模式。

低影响开发方式的优点在于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施工难度和保护自然环境。

与高影响开发相比,低影响开发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其最大特点是促进社区参与,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积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以及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实行低影响开发,既是为了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地区GDP,也是为了改善地区环境,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从表面上看,低影响开发和传统开发模式一样,也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但它却因社区参与,公众监督等有效的策略而更好地体现了低影响开发的社会性。

其实,这也正是低影响开发区别于传统开发模式的根本所在。

首先,在选址上,传统开发强调集中选址,尽量将开发项目布置在主干道沿线。

低影响开发则强调分散选址,即充分考虑地块之间的协调,以避免或尽量减少施工时间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其次,传统开发强调配套设施齐全完备,要求社区内有商业网点、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并且都应该是高质量、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低影响开发则鼓励社区管理部门建立小型超市、便利店、菜场、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并与开发项目同步建设。

第三,传统开发强调集中投资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并严格按照规定设置配套设施和建筑物,将低影响开发和集中开发加以区分。

由于低影响开发的目标是发展经济,而非改善环境,所以在各项工程技术标准上,不仅要求建筑物能够达到集中开发的水平,还要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习惯,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低影响开发更多地强调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公众监督。

低影响开发是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一次创新。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把实施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政府推动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的原则、实施方法以及其带来的益处。

首先,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原则是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将自然资源视为无限可利用的,忽视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相反,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强调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开垦和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还注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导致了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中要提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施,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实施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城市的生态功能得到维持和提升。

其次,需要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规范,限制土地的开发和建设活动。

这可以通过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保护绿地和水体等方式实现。

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和监测机制,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评估。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它能够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有助于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它能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这有助于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另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规划方案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详细描述
该项目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厕等,有效减少了自来水 的使用量,同时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成功案例二:某生态湿地公园建设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详细描述
该生态湿地公园采用自然湿地恢复和人工湿地构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2
目录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概述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分类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实施流程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的优势与
挑战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案例分析 •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未来发展
展望
01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中 ,采用一系列生态、环保、节能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化与自然化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降低设施对环境 的影响,促进生态修复和自然恢复。
集成化与模块化
将多种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采用模块 化设计,便于安装、维护和升级。
政策支持与推动
制定激励政策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给予资金、税收等方 面的优惠,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02
03
施工准备
进行现场勘查、施工组织 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准 备工作。
施工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低影响 开发技术措施的施工,确 保施工质量。
质量检测
对施工完成的低影响开发 技术措施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重庆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

重庆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

重庆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1.总则本标准旨在规范重庆市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的设计和实施,降低城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内的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术语与符号2.1 术语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措施,将暴雨径流峰值和总量控制在预期的允许范围内,以减少城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花园(Rain Garden):一种生态雨水管理设施,通过植物、砂砾和土壤的组合,吸收和过滤雨水,以减少雨水径流产生和污染。

绿色屋顶(Green Roof):一种雨水管理设施,通过植物覆盖和土壤基质等材料,吸收和储存雨水,以减少屋顶径流产生。

2.2 符号LID: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3.基本规定3.1 设计原则低影响开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散布局,源头控制:将雨水管理和利用设施分散布局在项目的各个角落,从源头开始控制雨水径流产生。

(2)优化设计,生态优先:优化景观设计和雨水管理措施,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3)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雨水管理方案,综合利用各种设施和措施。

(4)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理的材料和设备,确保设施易于维护和管理。

4.设计计算4.1 计算方法根据重庆市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计算:(1)雨水花园设计计算: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降雨数据和预期的雨水径流峰值,计算雨水花园的面积、深度和形状等参数。

(2)绿色屋顶设计计算:根据项目的建筑结构、荷载承载能力和预期的雨水径流峰值,计算绿色屋顶的面积、土壤厚度和植物种类等参数。

(3)下渗设施设计计算: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类型和下渗能力,计算下渗设施的深度、孔隙率和材料类型等参数。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pptx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pptx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融合
低影响开发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实现更精准的资源利用和决策管理。
多领域应用拓展
低影响开发技术将从目前的城市建设领域拓展到农业、生态修复等 多个领域,促进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化技术研发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低影响开发技术将更加注重精细化 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改善水环境
通过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LID 有助于改善河流、湖泊等水体 的水质,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绿色发展
LID技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城市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等绿色发展领域的 进步。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原则
就地处理
LID强调在源头就地处理雨水,减少 地表径流,降低排水系统的负荷。
模仿自然

绿色屋顶与墙体绿化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被,形成绿 色覆盖层。绿色屋顶能够吸收雨 水、减少径流,同时起到隔热、
降噪的效果。
墙体绿化
利用攀援植物或垂直绿化系统,在 建筑物墙体上种植植物。墙体绿化 能够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微气候,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生态功能
绿色屋顶与墙体绿化还具有丰富的 生态功能,如提供生物栖息地、净 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应用效果
商业区绿色屋顶的实践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商业区 整体环境质量。
设计原则
商业区绿色屋顶设计需考虑建筑结构、荷载、防 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和种植方式。
注意事项
商业区绿色屋顶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需 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为确保 绿色屋顶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植被修剪、 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
度变化。
功能
绿色屋顶的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 热岛效应,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 降低屋顶温度,同时吸收和储存 雨水,改善屋顶防水和保温性能

应用场景
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 、住宅等各类建筑,既可用于新 建建筑,也可用于已建建筑的改
造。
下沉式绿地
01
定义
下沉式绿地是一种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
功能
渗透铺装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净化雨水,通过透水材料和植物吸收 等自然过程净化雨水,同时补充地下水。
应用场景
渗透铺装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住宅区和 商业区等各类场地的铺装。
04
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实施与优化建 议
技术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优先保护自然环境
在实施低影响开发技术时,应优先考 虑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02 03
功能
下沉式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净化雨水,通过植物吸收、土壤渗透和 微生物降解等自然过程净化雨水,同时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洪峰流 量。
应用场景
下沉式绿地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住宅区和商 业区等各类场地。
人工湿地
定义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植物 、微生物和介质等自然元素的组合来净化、减缓和渗透雨 水。
功能
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净化雨水,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 降解和介质过滤等自然过程去除污染物,同时减缓雨水径 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
应用场景
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治理,以及住宅、 商业和公共建筑等各类场地的雨水处理。
渗透铺装
定义
渗透铺装是一种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的地面设施,可以有效地收集 和利用雨水。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研究资料2016.7.19海绵城市功能•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保护与修复等6 类项目。

•当城市里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

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绿化。

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

在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溉水。

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德国音乐排水管,下雨时不仅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还能“演奏”一曲雨中交响曲。

通过收水措施收集的雨水在下渗补充地下水之后多余水量由蓄水措施进行储蓄。

蓄水措施是低影响开发雨水处理的中间步骤。

用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环节。

将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

低影响开发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一、低影响开发(LID)概念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实施。

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与国外相比,低影响开发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但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二、LID核心理念1、以生态系统为根基,让城市与大自然共生城市源于自然、依赖自然,又在不断地改造自然、设计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必须有新型的动态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

让城市建设滞后尽可能地少影响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模式,正式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2、从暴雨径流源头开始管理暴雨管理理念从原始的自然河沟排水、地下合流制管网排水、雨污分流制排水、快速消减洪峰流量到如今的生态化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地影响开发模式将雨水管理的起始点提前到径流源头,先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的雨水传输路径和水文情势,再进入收集管道,具有双重调节的功能。

3、强调尊重和利用本地自然特性减少对开发区域的扰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基础。

同时,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本区域土地利用、水文地理、土壤类型、气候、降雨类型等一系列的因素,是一种“on site”的结构性设计技术。

三、LID原则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框架:首先要考虑地区和流域范围的环境,明确项目目标和指标要求;其次在流域(或次流域)和邻里尺度范围内寻找雨水管理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明确和保护环境敏感型的场地资源。

(2)专注于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更新场地设计策略和可渗透铺装的使用来最小化不可渗透铺装的面积;将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综合到建筑设计中;将屋顶雨水引入等可渗透区域;保护现有树木和景观以保证更大面积的冠幅。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说明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说明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说明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指的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以低影响为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种开发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可以有效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丢失等问题。

首先,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需求,确保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例如,在选址过程中,应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尽量选择生态脆弱度低的地区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进行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采取措施减少土地侵蚀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

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

其次,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项目的长期潜力和可持续性,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节水设备和回收利用水资源来减少水消耗。

同时,在能源利用上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考虑到生态设计和自然通风等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的消耗。

最后,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需要注重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效益,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规划阶段,要充分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定位和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项目的运营和维护管理,确保项目能够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综上所述,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考虑。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影响开发措施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3、低影响开发措施
为了减缓未来城市发展造成地表径流系数和排涝模数的增大,需通过增强城市滞蓄雨水的能力、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和加强雨水利用等措施来实现。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利用浅洼地形(深约3cm-45cm)的生物滞蓄设施,浅洼内种植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吸附、渗透和过滤等原理对降落在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主要特点是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外排;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增加渗透面积,减小热岛效应;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低成本、低维护、可实施性强。

可构建在黏土、砂土等类型的土壤上。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商业区等建筑以及停车场、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

(2)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主要是在建筑屋顶上部分或完全的覆盖高质量的防水膜并种植植物,以补偿建筑物建设时所破坏移除的植被,通过滞蓄调控作用对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

主要特点是有效降低城市的不透水率,在源头上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控;直接依托不透水建筑,不单独耗费土地资源,消减暴雨径流量,减缓面源污染;美化城市居住环境,调控建筑物温度。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屋顶设计。

(3)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主要是在地面或道路周边设置低5-20cm 左右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土壤渗透原理,截流和净化小流量径流雨水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凹的空间可以短时间存蓄雨水,增加截流下渗量。

主要特点是增加下渗量,涵养地下水;降低汇流速度,减小地表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绿地。

(4)植物浅沟
植物浅沟又称为植草沟,是一种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为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流的工程性措施。

主要特点是生态的雨水输送途径,截流雨水污染物;滞留雨水,削减雨水径流量;不占用专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造价低,可节约管道建设维护费用;增加绿地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城市园区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可以同雨水管网联合运行,条件适合时也可替代雨水管网,在完成输送排放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的收集及净化处理的要求。

汇水面积一般不宜大于2 公顷。

(5)透水铺面
透水铺面主要是采用透水性铺设材料,如水泥孔砖、水泥或塑料网格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增加下渗量来消减雨水径流的工程性措施。

主要特点是增加下渗,消减雨水径流量,涵养地下水,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路面、停车场和广场等地方。

(6)渗透沟渠
渗透沟渠主要是在传统的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将雨水管渠改为渗透管、穿孔管或渗渠,周围回填砾石,雨水在排水构筑物输送过程中,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从而对水量、水质进行控制和净化。

主要特点是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外排;净化雨水径流,增加渗透面积;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维护少、可实施性强。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沿建筑物、道路以及广场等不透水下垫层面的周边,以削减和渗蓄硬化下垫面产生的雨水。

(7)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区域,用于径流雨水水质控制和洪峰流量控制的工程措施。

主要特点是净化雨水径流,去除径流中SS、N、P 和COD 等污染物;削减洪峰,降低区域洪涝风险;减小雨水径流对下游设施的负荷冲
击;维护低,综合效益高;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雨水湿地一般可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类,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和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小区、商业区、开发区、公园、立交桥及道路周边等区域,也可以设置在控制雨水径流的地区。

(8)雨水塘
雨水塘是受纳、滞留和调蓄来自服务汇水面雨水径流的工程措施,调蓄的径流通过排放、下渗或蒸发作用释放调蓄空间,径流滞留期间通过沉淀和植物吸收作用去除径流中的SS、COD、N、P 等污染物。

主要特点是控制洪峰流量,降低区域洪涝风险;减小雨水径流对下游设施的负荷冲击;净化雨水径流,去除径流中SS、N、P 和COD等污染物;低维护,可实施性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新开发区、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功能区域。

(9)分散式雨水收集利用
分散式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是采用雨水桶等小型雨水收集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的控制措施,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作为杂用水用于冲厕、绿化等。

主要特点是调蓄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冲洗道路等,节约自来水;减少雨水外排,提高排水系统排涝能力;占地小,投资省,运行维护方便。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单体建筑或小建筑群屋面等雨水水质较好的场所收集,尤其适用于已建成区、集中收集困难的单体建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