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7.1-7.4)
第七章 移动通信网
(8) F接口
MSC与EIR间的接口 用于交换相关的IMEI管理信息
(9) G接口
VLR间的接口 用于在采用 TMSI 的 MS 进入新的 MSC/VLR 服务区域 时向分配TMSI的VLR询问此移动用户的IMSI信息
28
7.2 系统结构
4 网络区域划分 PLMN 的网络覆盖区域划分如图 7-2 所示,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包括下列各组成区域。
为了对IMSI保密,IMSI仅在空中传送一次,便由VLR 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惟一的TMSI号码替代
仅在本地有效 ,当用户离开此VLR服务区后释放
由VLR临时分配
(4)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用于在呼叫时为移动用户选路 VLR临时分配 ,接续完成后即释放
在被访VLR区域内是惟一有效的
40dB。
阴影衰落:当移动台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
就造成接收场强中值的变化。这种由于阴影效应
导致接收场强中值随着地理位臵改变而出现的缓 慢变化。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7
7.1 移动通信概述
4 移动通信的种类 (1) 集群移动通信 (2)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3) 卫星移动通信
7.2 系统结构
5 编号计划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用于在国际上唯一识别移动用户,国际统一 开户时写入SIM卡 移动用户以此号码发起入网请求和位臵登记 结构(15位):如图所示 我国MCC为460 MNC的值中国移动为00、中国联通为01
34
7.2 系统结构
5 编号计划 (3)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12
7.2 系统结构
2 网络功能实体 (2)基站系统BSS
第七章 声音系统
七
第七章声音系统
7.1 7.2 7.3 7.4 声 卡 音 箱 音频设备的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 实 训
第七章 声音系统
七
7.1 声 7.1.1 声卡简介
卡
声卡是一块能够实现音频和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 电路板,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电路板,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 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 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声卡的基本功 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 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 输出到耳机、扬声器、扩音机、 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扩音机、录音机等声响设 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 (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 备,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 的声音。 的声音。
第七章 声音系统
七
图7-1 声卡
第七章 声音系统 7.1.2 声卡的功能和结构
6 7 8
七
1 2 3 4 9
5
1—线线线线线线 2—话话线线线线 3—线线线线线线1 4—线线线线线线2 5—游游游/MIDI线插 6—外外外外外外外插 7—内外外外外外外插 8—数数外外外插 9—子子子子线子 10 —声外声声声声 11 —电电电电外电 12 —前前前前电前 13 —外外外外子子线子
11
10
声卡的组成
1.声音处理芯片 . 2.功率放大芯片 . 3.CD音频接口端 . 音频接口端 4.输入 输出端口 .输入/输出端口 5.PCI总线接口 . 总线接口
第七章 声 声音系统
七
Line Out Speaker Out Mic In Line In
MIDI/Game
第七章 声音系统
七
第七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7.1~7.4单元检测题(A)卷
第七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7.1~7.4单元检测题(A )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 已知直线l 过)2,1(A 和)6,4(B 两点,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43 (B )43-(C )34 (D )34-2、 直线0632=-+y x 的斜率为k ,在x 轴上的截距为a ,则( )(A )2,32=-=a k (B )3,32=-=a k (C )2,23=-=a k (D )3,23=-=a k3、 如果0>AC ,0<BC ,那么直线0=++C By Ax 不经过(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 若直线022=-+y ax 与直线023=--y x 平行,那么a 等于( )(A )-3 (B )-6 (C )23-(D )325、 到直线0143=+-y x 的距离为3,且与此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 )0443=+-y x (B )02430443=--=+-y x y x 或 (C )01643=+-y x (D )0144301643=--=+-y x y x 或 6、 原点和点(1,1)在直线a y x =+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0><a a 或 (B )02==a a 或(C )20<<a (D )20≤≤a7、 若直线025=++y ax 和直线032=++y x 互相垂直,那么a 等于( )(A )-6 (B )-8 (C )-10 (D )108、 直线0),(:=y x f C 关于直线0=-y x 的对称直线/C 的方程为( )(A )0),(=-x y f (B )0),(=-x y f(C )0),(=x y f (D )0),(=--x y f二、 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9、 直线032=+-y x 到直线023=-+y x 的角为_______________。
流体力学7气体的一维定常流动
第三节 正激波
气流经过激波时,部 分动能不可逆转变为 热能,气流受到剧烈 加热,温度增高,从 而使压强突跃引起的 密度突跃受到限制。
例题
• 设长管中静止空气参数p1=1.013×105Pa, T1=288K,γ=1.4。用活塞压缩气体以产生 激波,波后压强p2=1.1143×105Pa。求ρ2 ,T2,c2以及vs、vg。
• 激波出现时,另当考虑。
第四节 变截面管流
• 一、气流速度与通道截面的关系
dA dv dr 0 Av r
动量方 rvdv dp 程 c p / r
dp r vdv Ma2 dv
pp
v
p
r
C, dp dr pr
p / r RT , dp dr dT prT
气流加速必然伴随气体压 强、密度和温度的降低。
第三节 正激波
• 二、激波的形成和厚度
由于速度、温度等参数是连续变化的,实际的激波 是有厚度的。
Ma=2时,激波厚度为2.54×10-4mm,只有几个分 子平均自由行程。
第三节 正激波
• 三、正激波的传播速度
连续性方程
r2
r1 Ax
t
r2
Avs
0
vs x t
r2 r1 vs r2vg 0
vcr
ccr
12
2 1
cT
12
11 vmax
RTcr 1 2
2
1
RTT
12
Tcr 2
TT 1
pcr pT
2
1
1
1
rcr rT
2 1
1
第二节 气体特定状态和参考速度
速度系数
气流速度与临界音速之比称为速度系数,用M* 表示,即
电力电子技术第7章 脉宽调(PWM)技术
17-82
7.2.1 计算法和调制法
一般在输出电压半周期内,器件通、断各2k次, 考虑到PWM波四分之一周期对称,k个开关时 刻可控,除用一个自由度控制基波幅值外,可 消去k-1个频率的特定谐波。 k的取值越大,开关时刻的计算越复杂。 除计算法和调制法外,还有跟踪控制方法,在
7.3节介绍。
18
• 第5、6章已涉及到PWM控制:第5章直流斩波 电路采用的就 PWM 技术;第 6 章的 6.1 斩控式 调压电路和6.4矩阵式变频电路都涉及到了。
2
2-82
第七章 PWM控制技术• 引言
• PWM控制的思想源于通信技术,全控型器件的发展使得实
现PWM控制变得十分容易。
• PWM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使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大大 提高,因此它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在u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 载波不再是单极性,而是有 正有负,所得PWM波也有正 有负,其幅值只有±Ud两种 电平。 ur正负半周,对各开关器件 的控制规律相同。
N fc 9 fr
Vcm Vrm
vc
2p
0
wt
vr
v ab
VD
p
2
0
3p 2
2p
p
2
wt
VD
d1
d2
图7-6 双极性PWM控制方式波形23
24-82
7.2.1 计算法和调制法
u O uo uof uc ur
u ur uc
wt
O
wt
uo Ud O -Ud
uo Ud
u of
uo
wt
O
-Ud
wt
图7-5 单极性PWM控制方式波形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3. 冲切破坏(刺入破坏)
S a. p-s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 b.地基不出现明显连续滑动面; c. 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两侧地面不隆起,而是下陷。
适用土性:饱和软粘土、松砂,基础较深。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7.1
概述
(二)倾斜荷载作用下地基破坏形式
1.表层滑动——水平力大 Ph Pv 2.深层滑动——竖向荷载大 坝 Ph Pv Pv 水闸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7.3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 特例:φ=0时 极限平衡条件:
1 3 2c
将1、3的解代入极限平衡 条件,得到:
p q = 0d
B
z
M 2β
即
时地基不会出现塑性区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7.3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p q = 0d 2β= /2 时右端为最小
§7.2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
(3) qNq ——qNq与侧面荷载大小和荷载分布范围有关(取决 于滑裂面形状)。
pu
pu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pu
§7.2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
(4) cNc——与粘聚力和滑裂面长度有关(滑裂面形状)。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思考题:
§7.2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7.3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p • 极限平衡条件:
B
q = 0d
z
M 2
将1, 3的解代入极限平衡条件,得到:
第七章
地基稳定性 §7.3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由z与β的单值关系可求出z的极值:
数字电路 第七章 直流稳压电源
=
1 π
π 0
2V sinωt d( ωt ) = 2 2 V = 0.9V π
流过负载电阻RL的电流io的平均值Io
Io
=
Vo RL
= 0.9
V RL
流经每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
ID
=
1 2
Io
=
0.45
V RL
最高反向电压VDRM VDRm = 2V
纹波系数(脉动系数)kr
kr
=
4 3
2V / 2 2V ≈ 0.67 ππ
vi
2 ωt
vo
2 ωt
io = iD
2 RL
ωt
负载上得到的整流电压是单方向的、大小变化的脉动 电压, vo是一个非正弦周期电压,可用傅里叶级数表 示为
vo =
2 V[1+ π sin ωt − 2 cos 2ωt − 2 cos 4ωt −L]
π
2
3
15
vo的大小常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来表示:
∫ vo
止了输出电压的增加。
VI↑→VO↑→Vf↑→VB↓→VCE↑→VO↓
IE VE
R
IB
Vi
VB
VZ
R1
Vf
R2 Vo
RL
R3
2.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计算
根据图可知 Vf=VZ
VZ
R1 + R2 + R3 R2 + R3
≤ VO
≤
VZ
R1
+
R2 R3
+
R3
调节R2改变输出电压。
IE VE
R
IB
Vi
VB
VI↑→VO↑→VZ↑→IZ↑→IR↑→VR↑→VO↓
高等代数课件 第七章
易证上面的两个条件等价于下面一个条件:
③对于任意 a,b F 和任意 , V ,
(a b) a ( ) b ()
在②中取 a 0 ,对③进行数学归纳,可以得到:
(1) (0) 0
x1
A
x2
.
xn
综合上面所述, 我们得到坐标变换公式:
定理7.3.1 令V是F上一个n 维向量空间,σ是 V的一个线性变换,而σ关于V的一个基 {1, 2 ,, n} 的矩阵是
a11
A
a21
a12
a22
a1n a2n
an1 an2 ann
如果V中向量ξ关于这个基的坐标是 (x1, x2 ,, xn,) 而σ(ξ)的坐标是 ( y1, y2 ,, yn,)
例6 取定F的一个n元数列 a1, a2,, an , 对于 F n
的每一向量 x1, x2,, xn , 规定
a1x1 a2 x2 an xn F
则,σ是 F n到F的一个线性映射(这个线性映射也叫做 F上一个n元线性函数或 上F n一个线性型).
例7 对于F[x] 的每一多项式 f(x),令它的导数
因而(9)成立。
三、线性变换的多项式
线性变换的乘法满足结合律:
对于任意 , , L(v), 都有
( ) ( ).
因此, 我们可以合理地定义一个线性变换σ的n次
幂
n
n
这里n是正整数。
我们再定义
0
这里ι表示V到V的单位映射,称为V的单位变换。这样 一来,一个线性变换的任意非负整数幂有意义。
加法: : ( ) ( ) 数乘: k : k ( ) ,
第七章 频率调制
sin(m f sin t ) = 2J1 (m f ) sin t + 2J3 (m f ) sin 3t + 2J5 (m f ) sin 5t + ...
可见,调频波占有整个频带。
高频电子线路
贝 塞 尔 函 数 曲 线
高频电子线路
调频的频谱
高频电子线路
对于给定的 m f ,阶数越高贝塞尔函数值越小,滤除这 些边频对调频波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规定:凡振幅小于 10%的边频均忽略不计,得到调频波的频带为:
如果z1>>z2,则:
≈ z1 V V 2 z2
高频电子线路
对于场效应管因:
iD = I DSS (1
vgs VGS
)2
GS
I V 其中, DSS 是饱和漏电流,
对交流分量有:
是夹断电压。
I D = g mVgs = g mV2
所以:
z AA
z1 V2 V z1 z2 = = = I D g mV2 z 2 g m
高频电子线路
7-3 调频波和调相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4 为什么调幅波的调制系数不能大于1,而角度调 制的调制系数可以大于1? 7-5 调频波的频谱在理论上是无限宽,在传送和放 大调频波时,在工程上如何确定设备的频带宽度。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
g m = g m 0 + g m
高频电子线路
C = C0 + C
= C 0 + kv
C0 是 v =0 时的C,△C是由
v 引起的改变量。
z AA , z1 , z 2
z1 z2 zAA
R1 R2 R
之间的关系 C1 R2 C R1 C2 L
第七章 控制测量
左 右
始 终) n 180 (
检核: f f 允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Vi f / n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个数
7.2 导线测量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β改:
改 测 Vi
计算检核条件: Vi f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用改正后 的β改)
7.2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相关概念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 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 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 方法。 导线:由直线连接各控制点而形成的连续折线图 形,称为导线,其转折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边:连接导线点的直线边的直线称为导线边; 导线转折角: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称为导线 转折角。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 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x AB AB
y AB
B
xB x A x AB y B y A y AB
xB xA
O A
DA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A
yB
y
7.2 导线测量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已知A( x A , y A)、B( xB , y B)求 DAB , AB
x
y AB AB arctan x AB yB y A arctan xB x A
+)
理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理
始 终 n 180
CD 4C 180 C
理 终 始 n 180
第七章 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2、案卷目录号 一个全宗内会形成若干本案卷目录, 一个全宗内会形成若干本案卷目录,需要对 其按序编号。案卷目录号编号法: 其按序编号。案卷目录号编号法: 按不同时间断代。 (1)按不同时间断代。如:一年编一本案卷目 录的,就按年代编号。 录的,就按年代编号。 按不同保管期限。 (2)按不同保管期限。如:“永12” 按不同种类。 (3)按不同种类。 (4)按不同专题或组织机构 (5)按不同载体形态
5、案卷目录表
案卷目录表 卷号 案卷标题 时间 份 数 4 页数 保管 备注 期限
1
中共xx市委统战部关于 中共xx市委统战部关于 xx问题的指示 xx问题的指示 Xx市工商局关于xx问 Xx市工商局关于 问 市工商局关于xx 题的报告 Xx市工商联xx同业工 Xx市工商联 同业工 市工商联xx 会关于xx问题的报告 会关于xx问题的报告
案卷目录编制的注意事项: 案卷目录编制的注意事项: 1、一般采用大流水号编法,必要时可在顺序 一般采用大流水号编法, 号前面加上表示保管期限、载体形态等的代字。 号前面加上表示保管期限、载体形态等的代字。 2、每个案卷目录所含案卷数量不超过100卷 每个案卷目录所含案卷数量不超过100卷 不另设案卷目录。 时,不另设案卷目录。案卷目录所含案卷数量 超过999卷时 应另设案卷目录。 卷时, 超过999卷时,应另设案卷目录。 3、案卷目录号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案卷目录号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七章 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7.1 7.2 7.3 7.4 7.5 7.6 档案整理概述 区分全宗 全宗内档案分类和排列 案卷目录和档号的编制 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档案的库房管理
7.1 档案整理的概述
7.1.1 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
1、档案室对正常接收的档案进行进一步整理。 档案室对正常接收的档案进行进一步整理。 主要是对整理不善者加以重新调整, 主要是对整理不善者加以重新调整,按全宗内 档案分类方案,对案卷进行分类排列、 档案分类方案,对案卷进行分类排列、编制案 卷目录。 卷目录。 2、档案馆对正常接收的档案进行进一步整理。 档案馆对正常接收的档案进行进一步整理。 档案馆根据整理方案,对它们排列组合, 档案馆根据整理方案,对它们排列组合,使之 正式转化为档案全宗。 正式转化为档案全宗。 3、档案馆(室)对零散文件进行全过程的整 档案馆( 理。
第七章 潮汐
潮汐现象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 水运动现象。 “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地下岩穴中的振动产生的; 我国古代,余道安《海潮图序》:潮之涨落,海非增 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 汉代思想家王充《论衡》:“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 出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Back
高潮/低潮 涨潮/落潮 平潮/停潮 高潮时/低潮时
涨潮时/落潮时 高潮高/低潮高 潮差 大潮/小潮 潮汐周期
7.1.2潮汐特征
潮汐:具有非常长波长的且导致海平面周期性规律升降的波浪。
波峰 – 高潮 波谷 – 低潮
H – <1米 ~几米 L – 103 km
浅水波
7.3.3 引潮力势
自地心(引潮力为零)移动单位质量物体至 地表任一点克服引潮力所做的功。 对于月球,其引潮力势Ω为
7.1 潮汐现象 7.2 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 7.3 引潮力 7.4 潮汐静力理论 7.5 潮汐动力理论 7.6 风暴潮
7.4 潮汐静力理论
由于考虑引潮力后的等势面为一椭球面,根据这一分 布特点,可以导出一个研究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潮汐 过程的理论,即潮汐静力理论(或称平衡潮理论)。 假定: (1)地球为一个圆球,其表面完全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 (2)海水没有粘性,也没有惯性,海面能随时与等势面重叠; (3)海水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在这些假定下,海面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作 相应的上升或下降,直到在重力和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 平衡位置为止。
不同地点,根据H:
材料力学 第7章 扭转
T Me
m
m Me
xn
2. 扭矩的符号规定
Me
T
T矢量的方向与截面外法线方 向相同时为正,反之为负。
n
x
T Me
7.2 扭矩和扭矩图
3. 扭矩图 (1) 定义:扭矩随杆轴线变化规律的图线称为扭矩图。 (2) 扭矩图的绘制步骤: ① 确定扭矩随截面位置的变化规律, ② 建立扭矩坐标系, ③ 画扭矩图。
7.2 扭矩和扭矩图
例7-1 已知一传动轴,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 PA=36kW, 从动轮输出 PB=PC=11kW,PD=14kW,求指定截面的扭矩。
解: 1. 计算外力偶矩
MB
B
MA
9549
PA n
1146(N m)
MC
1
2n
C
A
1
2 MA
MD
3
D
3
M B MC 350N m
7.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钻杆
7.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传动轴
第七章 扭转
7.1 引言 7.2 扭矩和扭矩图 7.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7.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
7.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
一、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dφ T dx GIP dφ T dx
WP
πD13 16
D1
3 16Tmax 3 16 1.5 106
π[ τ ]
π 60
50mm
D1
(2) 空心轴
τ max
Tmax WP
[τ]
WP
πD23 (1 16
α4 )
d2
D2
对账和结账
7.1 对账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的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等。各个 会计账簿是一个有机地整体,既有分工,又有衔接,总的目的就是为了 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各种 账簿之间的这种衔接关系就是常说的勾稽关系。账簿之间的核对包括以 下内容: 1.总分类账的核对 期末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核对当期全部总分 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是否相符,全 部总分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如 果核对不符,则应查明原因,直到相符为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财产清查
4.度量衡器的准备
财产清查前要准备后各种必要的度量衡器,并校正准确。
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清查的登记表册。在进行银行存款、银行借款 和有关结算款项的清查时,还应取得对账所需的有关资料。
(二)货币资金的清查
1.库存现金的清查
对库存现金的清查主要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库存 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 相符及盘盈盘亏情况。
下一页 返回
7.2 财产清查
最后,客观原因:财物保管过程中发生自然升溢或自然损耗;发生 自然灾害形成的损失;由于凭证传递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未达账项。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影响了账实的一致性,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 可靠,保证账实相符,就必须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
财产清查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必要手段,它对于正确组织会 计核算、改善经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保护企业财产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意义:
库存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人员每日终了前进行的现金账款核对和清 查小组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清查小组在盘点现金时, 出纳人员必须在场。清查的内容主要是检查是否违反现金管理规定、是 否挪用现金、白条顶库、超过限额留存现金等现象,以及账实是否相符 等。
第7章 交换技术基础(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叶敏版)
7.369 73.69 8.522 75.75
9.685 77.48 10.78 80.85
回本节
7.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链路 在入线和出线之间还有内部各级之间的 连线,叫做“链路”。 内部阻塞 由于交换网络内部级间链路不通而导致 呼叫损失掉的情况叫做交换网络的“内部 阻塞”。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7.4 可靠性设计
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可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表示。 总的运行时间应是正常运行时间MTBF加上平 均故障检修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 可用性A可简写为:
A MTBF MTBF MTTR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7.3.1 计算BHCA的基本模型
〈例〉某处理机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平 均为0.85(称它为占有率),固有开销 a=0.29,处理一个呼叫平均需要32ms,则可得
3210 0.85 0.29 N 3600
(0.85 0.29) 3600 N 63000 次/小时 3 32 10
第七章 交 换 技 术 基 础
1 2
1 5 6 10 11
15
15
1
50
51
100
1
50
51
100
图7-3 全利用度线束
图7-4 部分利用度线束
回本节
7.1.3 爱尔兰呼损公式及其应用
爱尔兰呼损公式 在已知话务量和规定呼损情况下要计算出线需 要使用呼损公式,爱尔兰公式只适用于明显损失 制全利用度系统。 爱尔兰公式: n
呼损概率 (1)呼损:如果用户在一次呼叫时,由 于在交换网络中找不到空闲出线而未能完 成通话,把它叫做“呼叫损失”,简称 “呼损”。主要是由出线全忙造成的。 (2)有两种对待呼损的不同处理方式: 明显损失制和等待制。
高二数学单元测试题一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二数学单元测试题一〔测试内容:第七章§7.1-§7.4〕本套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是100分.考试时间是是100分钟.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一一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一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卡中. 1.假设直线x =1的倾斜角为α,那么α 〔A 〕等于0〔B 〕等于π4〔C 〕等于π2〔D 〕不存在2.两条直线mx +y -n =0和x +my +1=0互相平行的条件是〔A 〕m =1 〔B 〕m =±1〔C 〕11m n =⎧⎨≠-⎩〔D 〕11m n =⎧⎨≠-⎩或者11m n =-⎧⎨≠⎩3.假设点〔4,a 〕到直线4x -3y =1的间隔不大于...3,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A 〕[0,10]〔B 〕〔0,10〕〔C 〕11,133⎡⎤⎢⎥⎣⎦〔D 〕〔-,0][10,+〕4.直线x +ay -a =0与直线ax -〔2a -3〕y -1=0互相垂直,那么a 的值是 〔A 〕2〔B 〕-3或者1〔C 〕2或者0〔D 〕1或者05.点P 〔0,1〕在直线ax +y -b =0上的射影是点Q 〔1,0〕,那么a ,b 的值依次是 〔A 〕-1,1 〔B 〕-1,-1〔C 〕1,1〔D 〕1,-16.直线l 13-y 30,l 23+y 30,那么l 1与l 2夹角的大小是〔A 〕30°〔B 〕45°〔C 〕60°〔D 〕120°7.如图,△ABC 中,点A 的坐标是A 〔1,2〕,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 +y +1=0,那么BC 边上的高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 〕x -2y +3=0〔B 〕2x +y -4=0〔C 〕2x -y =0〔D 〕x -2y =0 8.点A 〔3,1〕关于直线x -y -1=0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2,-2〕〔B 〕〔-2,-2〕〔C 〕〔-2,2〕〔D 〕〔2,2〕93〕,且倾斜角为30°,那么直线的方程为〔A〕y-4 〔B〕y+2 〔C〕y-6 〔D〕y+10.假设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1.直线l过点P〔-1,2〕,且与以A〔-2,-3〕,B〔4,0〕为端点的线段相交,那么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2,55⎡⎤-⎢⎥⎣⎦〔B〕(]2,00,55⎡⎫-⎪⎢⎣⎭〔C〕[)2,5,5⎛⎤-∞-+∞⎥⎝⎦〔D〕2ππ,,5522⎡⎫⎛⎤-⎪⎢⎥⎣⎭⎝⎦12.设z=x-y,式中变量x和y满足条件3020x yx y+-≥⎧⎨-≥⎩,那么z的最小值...为〔A〕1 〔B〕-1 〔C〕3 〔D〕-3第二卷二、填空题:本大题一一共4小题;每一小题4分,一共16分.请将答案填写上在题中的横线上.13.过点〔1,2〕和直线x-y=0平行的直线是.14.点〔3,1〕和〔-4,6〕在直线3x-2y+a=0的两侧,那么a满足.15.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的两个顶点是B〔2,4〕和C〔3,-5〕,那么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16.不等式组0,0,4312xyx y>⎧⎪>⎨⎪+<⎩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整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一共有个.三、解答题:本大题一一共4小题;每一小题9分,一共36分.解容许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者演算步骤.17.直线l1:y+1,直线l2经过点P〔0,1〕,且l2到l1的角为30º,求直线l2的方程.18.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l1:y+1=0,l2:x+y+1=0,A〔-1,-4〕,求B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19.设变量x、y满足条件211,1,1.x yx yx+≤⎧⎪-≥-⎨⎪≥⎩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列图,设z=x+2y,试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求z =2x +3y 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 ,y 满足约束条件:224,3236,110,112.x y x y x y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一小题4分,一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CDACBCADABCA二、填空题:〔每一小题4分,一共16分〕 13.x -y +1=014.〔-7,24〕15.x -9y -7=0〔x ≠52〕 16.3三、解答题:17.解:直线l 1的斜率为k 1=3,设直线l 2的方程为y =k 2x +b ,∵k 1=3,∴l 1的倾斜角为60°,又l 2到l 1的角为30°,∴0<k 2<k 1,且l 1与l 2的夹角是30°.∴tan α=21121k k k k -+,∴tan30°=22313k k -+,解之得:k 2=33. ∵直线l 2经过点P 〔0,1〕,∴b =1. ∴直线l 2的方程为y =33x +1. 18.解:∵l 1是∠B 的平分线,∴直线AB 与BC 关于l 1对称,∴点A 关于l 1的对称点A 1在直线BC 上, 同理,点A 关于l 2的对称点A 2也在直线BC 上, 由对称定义求得A 1〔-1,2〕,A 2〔3,0〕, ∴直线BC 的方程为x +2y -3=0.19.解:如图,易求出A 〔3,4〕,B 〔1,2〕,C 〔1,5〕,作直线l 1:x +2y =0.在经过可行域且平行于l 1的直线中,以经过点B 的直线l 2与原点的间隔最小,经过点A 的直线l 3与原点的间隔最大. ∴z min =1+2×2=5z max =3+2×4=11.20.解:画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区域:如图示由{224,3236,x y x y +=+=解得x =6,y =9,取点M 〔6,9〕作直线l 1:2x +3y -z =0与2x +3y =0平行,当l 1经过点M 〔6,9〕时,原点到l 1的间隔最大,此时z 最大,最大值为:z =2×6+3×9=39.。
项目管理基础第七章项目资源配置
13 0 17
⑥ 4
13 0 17
06 7
⑤ 7
6 6 13
– 最迟开始进度计划相应的甘特图
17 0 22
⑦ 5
17 0 22
结束
– 最迟开始进度计划相应的资源需求图
资源(每周工日)
活动 持续时间 每周需要的 需要的总劳
(周) 劳动时数
动时数
①
5
8
40
②
3
4
12
③
8
3
24
④
7
2
14
⑤
7
5
35
⑥
4
9
7.4 资源分配
1. 资源分配的优先原则 常见的优先工作次序: (1)具有最小时差的工作。 (2)最迟完成时间最小的工作。 (3)需要资源量最多或最少的工作。 (4)工期较短或工期较长的工作。
2. 资源分配的方法
很多的项目都受到来自资源的约束条件的制约
在资源使用的约束条件下,通常运用关键线路法(CPM)不能求得项 目的完成日期。
资源(每周工日)
13 12 10 9 7 5 3
35
10 12 13 17
活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持续时间 (周) 5 3 8 7 7 4 5
每周需要的 劳动时数 8 4 3 2 5 9 7
需要的总劳 动时数 40 12 24 14 35 36 35
周 22
资源(每周工日)
13 12 10 9 7
每周需要的 劳动时数 8 4 3 2 5 9 7
需要的总劳 动时数 40 12 24 14 35 36 35
10
9
8 7
5 4 3
周
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汇编
BUS→A
BUS→B
BUS→C
B73 G
1D
8D
令: D →BUS = -T0 A →BUS = -T2 BUS→A = P1 BUS→B = P3
>=1
>=1
T1 T3 T0 T2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 7.1
7.1 请分析CPU内部采用分散互连结构和单总线以及多总线结构的优 缺点。
答: 分散互连结构是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部件间设置专用通路。该结构
的优势是部件间不存在传输通路的竞争问题,所以指令执行速度快。 单总线结构是将各部件都连接在单一的总线上。其优势是CPU结构紧
凑,但由于部件间争用总线造成指令执行速度慢。 双总线结构是在单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总线,使得ALU的两
T0时间完成D→总线; T1时间完成总线→A; T2时间完成A→总线; T3时间完成总线→B。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 7.2
解: (1)采用三态输出的D型寄存器74LS374做A、B、C、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 7.4
7.4 欲在7.3.4给出的目标指令集中增加一条立即数加法 指令addi rt,rs,imm16,若CPU采用单周期数据通路设 计方案,请问在7.5.1中给出的图7-19数据通路能否支 持该指令的执行?若不能,请问如何修改?并用指令周 期流程图描述该指令的完整执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8
D
C 七年级数学双休日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_______
一.填空
1. 如图1,已知a ∥b ,∠2=130°,∠1=_________.
2. 如图2,已知AB ∥DE ,∠ABC=60°,∠CDE=150°,则∠BCD=________.
3. 如图3所示的3×3的方格中,连接AB 、AC ,则∠1+∠2=________度.
4.△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DEF ,若A 的对应点是D ,B 的对应点是E ,且有∠A=30°,∠E=60°,则∠F=_________。
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4,第三边长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6.五条线段的长分别是1cm ,2cm ,3cm ,4cm ,5cm ,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组成_______个不同的三角形。
7.如图18,若AB ∥CD ,BF 平分∠ABE ,DF 平分 ∠CDE ,∠BED=80º,则∠BFD=________。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6=180° C.∠5+∠3=180° B.∠2=∠4 D.∠3=∠5
2.∠α和∠β是直线l 1和l 2被直线l 所截而成的同位角,那么∠α和∠β的关系是( )
A .∠α=∠β B.∠α>∠β C. ∠α<∠β D.无法确定
图1 1
2
a
b
c
图2 60
A
B
C
D E
150
图3
C
A B
1
2
图
3.如图3,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得到AB ∥CD 的是( )
A .∠1=∠2
B .∠BAD=∠BCD
C .∠ABC=∠ADC ,∠3=∠4
D .∠BAD+∠ABC=180° 4.如图4,∠AOB 的两边OA 、OB 均为反光的平面镜, ∠AOB=40°,在OB 上放一点光源,射出一束光线经OA 上 的Q 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 恰好与OB 平行,则∠QPB
等于( )
A .60° B. 80°
C .100° D. 120° 5.如图5所示,AB ∥EF ∥CD,EG ∥BD,则图中与∠1相等的 角(∠1除外)共有 (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6.如右图,直线AE ∥ CD,∠ EBF=145°,∠ BFD=70°, 则∠ D 等于( )(A)75°. (B)45°. (C)30°. (D)15
7.修一条公路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时∠A=100°,第二次拐弯时∠B=150°,第三次拐弯后道路恰好与第一次拐弯之前
的道路平行,则∠C 为( )
A .140° B. 130°
C .120° D. 110°
三.1..如图7-1-11,AC ⊥AB ,且∠C+∠EAD=90°,AD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
2.已知△ABC 的周长为16cm ,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若BD=3cm ,求AB 的长。
7-1-11
A E D
C B A D
C 1 2 3 4 G F E
D C B A 1
3.如图7-2-12,已知直线AB 、CD 被GH 所截,交点分别为点E 、F ,∠AEF=∠EFD 。
(1) 写出AB ∥CD 的根据;
(2) 若EM 是∠AEF 的平分线,FN 是∠EFD 的平
分线,则EM 与FN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1+∠2=180
,∠3=∠B,试判断∠AED 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5.已知:如图,∠1=∠2, 问:(1)DB 平行CE 吗,请说明理由
(2)若∠C=700,且AC ∥DF 求∠D的度数
6.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高,BE 平分∠ABC ,且∠ABC=60°,∠CAD=20°,求∠BAC 与∠AEB 的大小。
N
H
G
M
F
E D C B
A 7-2-12
图
7.如图,AB ∥CD ,∠BA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试问AE 与CE 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E
C D
8.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 、PB ,构成∠PAC 、∠APB 、∠PBD 三个角. (提示: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有∠APB =∠PAC +∠PBD ,请说明理由;(4分)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AC +∠PBD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PAC 、∠APB 、∠PBD 三个角的等量关系(无需说明理由);(4分)
(3)当动点P 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发现的一个结论并加以说明.
完成时间 家长签名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P (第29题图)
C D C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