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践分析——以宣汉县为例

合集下载

激发四川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思考与建议

激发四川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思考与建议

vol.40,No.3Jun , 2021第 40 卷 第 3 期2021 年 6 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章编号: 1001-8611(2021)03-0082-04激发四川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思考与建议王自鹏1彭建华1魏 鹏1周华强2宋 梅1赵黎明1(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 2.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成都610041)摘要:科研院所以知识和人才优势开展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四川的重要 举措,是四川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现状,分析了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实行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探索实行基于分类评价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等优化农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激励机制;农业科技人员;四川省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人才是事业之基,人才是发展之本。

农业科技人 才队伍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 略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深 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培养、激励机制”「T 。

我国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科研成果评审体系,即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职称评价体系,也就是科技人员技术职称的晋升体系;三是包括薪酬在内的一般待遇、福利体系,而待遇福利体系一般情况下受到科研成果评审和职称评价结果的直接影响。

这三个部分都会对科研工作者产生激励效应。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策倾斜、科研扶持等4类「31。

当前,四川经济已经总体上进入从要素驱动为主 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阶段,更加需要破除诸多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活力迸发的体制性障碍和 政策性束缚,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转化活力。

大学实践报告科技创新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实践报告科技创新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实践报告科技创新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如何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我们选择的实践地点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

这里的主要产业是种植粮食作物和一些简单的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种植方面,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通过卫星定位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农民不再需要凭借经验和感觉来进行农事操作,而是根据科学的数据和模型进行精准管理。

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科技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水果进行加工,可以保留水果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同时便于储存和运输,拓宽了销售渠道。

此外,通过生物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也是提升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乡村产业打开了新的市场。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利润。

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科技创新在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

许多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科技创新存在疑虑和抵触心理。

因此,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是当务之急。

其次,乡村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限制了科技创新的研发和应用。

宣汉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宣汉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宣汉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宣汉县是全省最大的贫困县,有贫困村2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25万户、贫困人口14.31万人,需要依靠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脱贫的贫困户23568户、贫困人口74439人。

近年来,宣汉县狠抓产业扶贫工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以“牛、药、果、茶、菌”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扶贫攻坚引领示范基地12.5万亩。

截至目前,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共计带动42292名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取得预期成效。

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扶贫模式及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户(贫困户)”模式典型案例:宣汉县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由庙安乡洞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果农发起,注册资本500万元,洞子村及周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854户2755人(贫困户286户918人)。

合作社采取土地集约经营或果树托管等形式,发展脆李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500亩、苗圃基地36亩,由创新创业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建有5000吨恒温冷藏库一座和庙安水果集配中心与交易市场,注册了庙安牌商标,申请了“青脆1李”和“脆红李”两个绿色食品认证。

合作社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带动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4500元。

利益分配方式: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户(贫困户)”股份合作形式和“11233”利益分成模式。

村集体以聚居点空置院坝内10亩集体土地入股,提取合作社收益的10%,用于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

合作社提取总效益的10%作为公积金,用于合作社发展壮大和奖励社员中的种植大户。

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为合作社提供产业链技术支撑,并提取收益的20%分红。

合作社社员提取收益的30%,按照社员水果交易数量占比分红。

政府向合作社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作为洞子村全体村民的股权,提取收益的30%,按村民人均分红。

二、“政府+农业园区业主+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典型案例:茶河镇圣水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农户628户2478人,其中贫困户139户423人。

实践中的农业技术创新案例总结

实践中的农业技术创新案例总结

实践中的农业技术创新案例总结实践中的农业技术创新案例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技术创新已经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实践中的农业技术创新案例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农业技术应用进行展望。

一、土壤改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耕地的利用率,农业技术专家研发出多种土壤改良技术。

其中,应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微生物菌剂可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实践中多次验证,应用微生物菌剂后,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而且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高效智能农业技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趋势。

高效智能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代表。

采用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科技园区开发的全自动龙虾养殖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监控龙虾养殖过程,并实时处理控制龙虾养殖环境条件最优化的方案,实现龙虾养殖的智能化进程。

由于该技术的高效性和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场主应用。

三、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正在成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新方式。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信息、农技服务、农资销售、市场信息和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通过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农业生产者可以实现远程查询、在线交流和共享资源,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本案例中,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能够享受到智慧农业的服务和效益。

四、智慧水利工程技术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难点。

智慧水利工程技术是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感器、远程监控、气象预测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运用。

“十一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分析与展望

“十一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分析与展望

“十一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分析与展望张鸿;王自鹏;彭建华;喻春莲【摘要】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在农作物育种、丰产高效技术集成、资源环境研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应重点抓好搭建和完善六个创新与服务平台,深化开展六大领域科技创新,集成创新六大技术体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统筹推进,坚持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模式、新机制协调推进,坚持良种、良法、良壤、良水、良制、良机配套发展,努力推动四川省农科院“十二五”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s of crop breeding, integration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technologies, research in environment resourc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food safet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uring the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During the 12* Five-Year Plan period,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ll construct and accomplish six agricultural sci-tech innovation and service platform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sci-tech researches in 6 fields by integrating 6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s. These programs would be adhered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innovation, integrative innovation and re-innovation of imported technologies,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varieties, technologies, products, machines, cultivation modes and systems. The researches in improved agricultural varieties,cultivation methods, soil,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harmon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innovation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uring the 12* Five-Year Plan period.【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42)007【总页数】4页(P817-820)【关键词】科技创新;主要进展;展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者】张鸿;王自鹏;彭建华;喻春莲【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3.2“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共建“中国农业科技西南创新中心”以后(张鸿等,201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在省院合作框架内,狠抓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推动四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第二次形考_0004-四川开大复习资料

农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第二次形考_0004-四川开大复习资料

农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创新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村青年的选择。

农村创新创业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村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其在四川省的发展情况。

一、农村创新创业理论1. 创新创业的概念创新创业是指农村青年通过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在农村地区开展具有一定风险的商业活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发展。

创新创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2. 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农村创新创业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创造就业机会:农村创新创业可以带动就业,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压力,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创新创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改进农村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创新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产业支撑,推动农村的发展。

3. 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为了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创业贷款等方式,为农村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农村创新创业的税费负担,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培训等支持。

•创业孵化:建立农村创业孵化器,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等服务。

二、农村创新创业实践1. 农村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四川省作为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地区之一,涌现了许多成功的农村创新创业项目。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农村电商项目: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旅游项目: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具有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四川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

四川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
第2 3卷第 6 期
v 0 1 .2 3 No . 6
四川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S i dma n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l a Co l l e g e
2 0 1 3 年 l 2月
成立现代农技成果推广转化创新中心让农职院校教职工和政府专职农技推广员积极进行科技推108广从而推进科教兴农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4结语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态环保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价格一路高涨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党和政府给予了系列助农惠农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农产品价格也日趋合理因此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他们对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 . 1 . 1 通 学校 +公司 ( 园区) ” 、 “ 学校 +农户 ” 模 式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 该院李仁全副教授、 江华明博士、 王碧博士 、 高 级实验师彭万仁老师 、 黄宗贵老师等一般人, 分别 担任 了四川省遂宁市安全生产技术专家 、 四川蓬溪 华亨泰丰农牧有限公司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专家、
四 川 新 宇 生态 农 艺 有 限 公 司 技 术 专 家 和 四 川 安居
的新成果、 新技术 ; 可 以利用农职院校专家为农 民 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利用学校的教学基地进行技术 示范。农业生产周期较长, 受人为、 自 然条件的影响 较大 , 形成一项研究成果, 非常不容易, 而科研成果 被有效推广之后 , 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惠农 、 富农做出贡献, 也将带来较大 的社会效益。推广农 技成果具有风险小、 投资小 、 收益大和效果好的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范本(二)探索新机制谋求新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

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

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____年,____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____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____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____项;省部级奖____项,地厅级奖____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

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____年____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川省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龙源期刊网
四川省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6年第02期
在2014年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宣汉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基础上,四川省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这是记者从2016年2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全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专题工作会上获悉的。

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两年来,四川省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共800余人次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办、领办、联办科技型企业52个,自主转换各类科技成果86项,实施各类产业支撑和成果转化项目60余项,为70多个贫困县提供科技服务,引领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仅宣汉县就带动1.88万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帮助58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

2015年,省科协第三方评估认为,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有序、成效显著,做到了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推动农村及其他相关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五个有利于”。

全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专题工作会议要求,下一步要按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原则,率先突破,进一步在全省面上推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经验,向更多省市级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县市区拓展,继续推广和探索新的政策举措,不断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活力,以提高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益、兼职取酬、离岗转化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为主要形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前列,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经验。

新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与评价

新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与评价

新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与评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浪潮。

新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和质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新农业科技创新案例,来评价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第一,智能农机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农机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自动感知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情况,精确施肥或浇水。

这种智能化的施肥和浇水方式,不仅提高了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的风险,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第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农田的物候信息、作物覆盖度、土壤水分等重要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监测数据。

通过对农田的遥感监测,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农事决策,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损失。

第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连接传感器、执行器和云平台,使农田、农机和农户形成一个信息互通的网络系统。

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机和农田的远程管理和监控。

比如,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系统,及时调整灌溉量,根据气象数据智能调控农机的作业。

这种高效的远程管理方式,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搭载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对农田进行全方位、高分辨率的拍摄,从而对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进行精准监测和诊断。

通过无人机对农田的巡检,农民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进行精准喷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第五,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植物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定向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实现快速育种和品种改良的一种新技术。

通过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耐逆性、抗病性等重要性状,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四川省乡村创新试点

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四川省乡村创新试点

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四川省乡村创新试点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创新试点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之一。

四川省作为乡村发展试点的重要区域,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创新模式如何助力四川省乡村发展。

一、科技创新驱动乡村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四川省乡村创新试点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了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例如,四川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提高农田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同时推广农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在乡村创新试点中,四川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民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提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服务。

例如,四川省成立了多个特色农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活动,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还鼓励农民发挥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三、文化创意激发乡村活力文化创意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四川省乡村创新试点积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通过开展乡村文化节、民俗活动等形式,展示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同时,引进创意产业,例如手工艺品制作、乡村民宿、农耕乐园等,使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四、金融支持助力乡村发展金融支持是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川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例如,建立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的合作机制,推出“信用+保险”、“信用+担保”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降低了乡村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活力。

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指南

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指南

农业科技创新案例分析指南第1章引言 (3)1.1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1.2 案例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3)第2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案例 (3)2.1 转基因作物技术创新案例 (3)2.1.1 转基因抗虫棉 (3)2.1.2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 (4)2.1.3 转基因耐盐碱作物 (4)2.2 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创新案例 (4)2.2.1 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 (4)2.2.2 生物防治技术 (4)2.3 现代育种技术发展案例 (4)2.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4)2.3.2 转基因技术育种 (4)2.3.3 组织培养技术育种 (4)2.3.4 分子设计育种 (5)第3章智能农业技术案例 (5)3.1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 (5)3.1.1 案例一:智能灌溉系统 (5)3.1.2 案例二: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5)3.2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5)3.2.1 案例一:病虫害监测 (5)3.2.2 案例二:作物生长状况调查 (5)3.3 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案例 (6)3.3.1 案例一:智能施肥系统 (6)3.3.2 案例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6)3.3.3 案例三:农业保险智能理赔 (6)第4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案例 (6)4.1 低碳农业技术案例 (6)4.1.1 案例:稻田低碳种植技术 (6)4.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 (6)4.2.1 案例: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 (7)4.3 生态农业技术案例 (7)4.3.1 案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7)第5章农业机械与自动化技术案例 (7)5.1 精准农业技术案例 (7)5.1.1 案例一:基于GPS的智能喷雾系统 (7)5.1.2 案例二: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7)5.2 农业与自动化设备案例 (8)5.2.1 案例一:采摘 (8)5.2.2 案例二:植保无人机 (8)5.3 农田土壤管理与保护技术案例 (8)5.3.1 案例一:智能滴灌系统 (8)5.3.2 案例二:土壤养分检测与管理系统 (8)5.3.3 案例三:轮作与间作技术 (8)第6章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案例 (8)6.1 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案例 (8)6.1.1 案例:某企业农产品低温真空干燥技术 (8)6.1.2 案例:某地区农产品酶法加工技术 (8)6.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案例 (9)6.2.1 案例: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9)6.2.2 案例:某大型农产品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9)6.3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案例 (9)6.3.1 案例:某地区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 (9)6.3.2 案例:某企业农产品在线检测技术 (9)第7章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案例 (9)7.1 农业信息化技术案例 (9)7.1.1 案例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 (9)7.1.2 案例二:农业无人机应用 (10)7.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案例 (10)7.2.1 案例一:某地区农产品电商平台 (10)7.2.2 案例二: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 (10)7.3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金融服务案例 (10)7.3.1 案例一: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贷服务 (10)7.3.2 案例二:农业保险信息化 (10)7.3.3 案例三:农村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融合 (10)第8章农业产业链创新案例 (10)8.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案例 (10)8.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 (11)8.3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案例 (11)第9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案例 (12)9.1 农业技术引进与本土化案例 (12)9.2 农业国际合作项目案例 (12)9.3 农业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案例 (13)第10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未来展望 (13)10.1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分析 (13)10.1.1 政策体系 (13)10.1.2 政策工具 (14)10.1.3 政策效果 (14)10.2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与挑战 (14)10.2.1 发展趋势 (14)10.2.2 挑战 (14)10.3 农业科技创新未来展望与建议 (14)10.3.1 未来展望 (14)10.3.2 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农村稳定。

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专题讲座E-mail:kxzyzz@ 电话: 010-********本栏编辑:刘 颖一、发展现状1. 自然资源丰富,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四川省宣汉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扶持、业主和种植大户自建,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8年底,宣汉脆李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其中瓜果已出产面积5.8万亩,产量3.6万吨,年产值1.35亿元,宣汉脆李面积占全县水果总面积18.6万亩的48.4%。

宣汉脆李种植在宣汉县600~1 200米海拔区域,附近有30万亩土地适宜宣汉脆李生长发育,计划到2020年,宣汉脆李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

2. 技术力量雄厚,产业基地发展迅猛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有从事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10人,水果产业重点乡(镇)专门配备了专职宣汉脆李技术员1~2名,并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及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技术与合作。

近年来,产业技术人员加强了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的栽培管理技术得到了加强,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全县已建成庙安乡、天宝乡、东林乡片区绿色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2万多亩,老君乡、凤林乡片区中山区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2万多亩,毛坝镇、凤鸣乡片区绿色有机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1万亩。

同时,在毛坝镇天坪村、南坝镇圣墩村、双河镇交通村等20多个村分别建成了1 000亩以上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有力地助推了宣汉脆李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3. 品牌意识渐增,市场竞争优势突出通过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强化质量跟踪,实施品牌战略,重视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宣汉脆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审评并颁证,基本实现品牌销售,宣汉脆李已经成为四川省、重庆市两地公认的名牌产品,远销重庆市、贵阳市、成都市、西安市、广州市、深圳市、北京市等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宣汉县试点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宣汉县试点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第10期工作研处Cs 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 .宣汉县试点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张钦洋(四川省宣汉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四川宣汉636150)摘要: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

宣汉县在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中,勢力破除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束缚,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监督奖惩管理3个方面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探索出技术入股联合发展、成果转化助推发展、院县合作加快发展、自主创业引领发展、科企联合带动发展、科技服务支撑发展6种创新创业模式,有力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延伸,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键词:农技人员;创新创业;现代农业;宣汉县农业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三农”问题的坚实保障。

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构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合和改变我国经济 发展方式提供行动指南和新动力⑴。

农业科技人员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核心主体,但近年来,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明显不足,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的 发展。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省委、省 政府把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作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任务。

宣汉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从打破身 份地域限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监督奖惩管理3方面入手,初步形成了 6种创新创业模式,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取得了较好成效。

1创新试点基本情况宣汉县作为四川省首批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个 县级区域试点。

2014年12月,宣汉县委全面深化 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宣汉县奖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和《宣汉县激励收稿日期:2020 - 07-13作者简介:张钦洋(1988 -),男,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基层农 技队伍建设与改革、农业技术推广。

四川省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川省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川省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佚名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6(037)009
【总页数】1页(P2)
【正文语种】中文
本刊讯近日,由四川省委农工委、科技厅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在2014年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宣汉县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此次试点范围包括省农科院等11所省级农业和涉农科研院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10所市属科研院所、绵阳市涪城区等16个市的62个县(市、区)。

参与对
象为试点院所在编在职的科技人员(含省属科研院所内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市州属科研院所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及试点县内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科技等涉农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允许参与的科技人员(含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近2万人。

《方案》明确,以激发科技人员活力为改革突破口,以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为关键,提出十项激励政策举措,包括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取酬,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科技人员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定政策,支持专利实施转化,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

《方案》要求,试点县和试点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细化试点方案和政策意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加强考核和管理,不断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川省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四川省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四川省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佚名【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1页(P27)【正文语种】中文本刊讯由四川省委农工委、省科技厅牵头,在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和宣汉县开展的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三大举措”,取得“三大成效”。

“三大举措”:一是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试点方向和重大问题。

省委农工委、科技厅、农业厅等省级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筹划、加强指导。

各试点单位和科技人员坚决拥护,积极、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二是制定政策,充分保障。

各试点单位依据总体方案,认真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和激励措施。

省农科院5项举措、省畜科院6个细则、宣汉县4个指导性文件,确保专项改革方向不偏、措施不空。

三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

各试点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办企业、技术入股、科企联合、有偿服务、技术承包等新模式新机制,积极推进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三大成效”:一是探索了经验,形成了制度安排。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川府发〔2015〕 27号)、《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送审稿)已将试点重要政策和经验吸纳,并在面上推广。

二是激发了活力,促进了创新创业。

省农科院近400余人(次)开展成果转化(占31.7%),兼职165人,离岗创新创业7人,创办企业3个,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转让成果项目16项;省畜科院160余人(占85%)实施科技服务,兼职86人(占45.8%),创办企业3个,兼职部门负责人12人,自主处置科技成果7项;宣汉县以技术入股、带薪兼职等方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45个、创办经济实体30个,总人数达到272人。

三是服务了基层,带动了增收致富。

农科院带动全省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在南部、嘉陵、阆中、盐源等42个县推进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提高了农户收入。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案例分析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案例分析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论述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智能设备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智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农民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措施,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此外,智能设备还能自动识别害虫和病菌,及时发出警报,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

二、遗传改良提高植物品质遗传改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水稻为例,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抗虫、抗病、高产的新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中国的江西省,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抗病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的水稻新品种。

这不仅帮助了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也提供了更好的粮食供应。

三、精准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精准农业是指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需求,精确控制养分供应和灌溉水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在中国的广东省,农民采用了精准农业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导航等技术手段,精准测量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确施肥和灌溉,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精准农业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四、农业物联网助力农业供应链管理农业物联网将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实现了农业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

在中国的浙江省,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溯源管理,农民和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了解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农业物联网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农产品加工创新提升附加值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也注重农产品加工环节。

农产品加工创新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评估(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评估(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 法选择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
全面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涵盖农业现代化的各个方面 ,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生态
、农业经济等。
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具有可获取性、可量化性 和可比性,便于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

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具有明确的科学内涵和定 义,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农业现代 化的实际情况。
CHAPTER 05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创新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比较
01
国内典型案例
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农业生
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02 03
国外典型案例
以美国为例,通过大规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 力。
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实 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劳动 力素质有待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智能化农业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农业 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
生态化农业
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采用生态 友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
应对挑战
未来农业发展将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气候变化、市场风险 等多重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 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践分析—以宣汉县为例严中成,漆雁斌,赓俊(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核心主体。

文章以四川省宣汉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为分析对象,就改革的实践举措、改革成效、存在问题、运行机制、前提条件等内容进行剖析。

力图理解当前四川农业科技人员专项改革实践背后的基本逻辑,明确专项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以期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提供应有的借鉴,也为其它地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提供现实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宣汉县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65/431252ts.20180528农业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解决我国粮食安 全、食品安全和“三农”问题的坚实保障。

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 施方案》,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构建我国科技创新体 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合和改变我国经济发 展方式提供行动指南和新动力[1]。

农业科技人员是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核心主体,但近年来,我 国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和科技 成果转化动力明显不足,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 展[2_3]。

2014年6月宣汉县作为四川省“农业科技 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唯一的县级区域,率先开展 农业科技人员专项改革的实践活动,并在四川省相 关文件精神上出台了《宣汉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 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和《宣汉县激励农业科 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为宣汉县农业科技人员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指导。

通过创新机制, 打破农业科技人员的身份和地域限制、强化保障、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加强资金扶持;精 细管理,对科技人员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和从严奖惩 等改革措施鼓励在职或县内外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创 业创新活动。

2017年是实施该项专项改革的第三个 年头,为深刻了解“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的 具体举措,现实成效,背后的基本运行逻辑是什么,存在那些深刻问题,同时还需要明确实施此类专项 改革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所获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对 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收稿日期:2018-03-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产品食品安全视阈下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问题研究(14XGL003)。

作者简介:严中成,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与生态经济。

通信作者:漆雁斌,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农业与产业经济。

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运用和服务等环节提供相 应的实践借鉴。

1改革措施本轮宣汉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的 基本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放宽身份限制政策上积极鼓励农业相关部门的涉农科技人员 “以带薪离岗”或“兼职兼薪”等方式,人股、领办、创 办市场实体或进行技术服务等活动。

对于此类农业 科技人员,保留职位身份,连续计算工龄,3年内享受 相应工资待遇;达到退休要求,由原单位办理退休手 续,如果自愿同单位脱离人事关系的,予以批准,需 要返回的,则由原单位安排工作。

1.2打破地域限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农业科技人员、在校大 学生、研究生等创新创业人员,通过本人申请、主管 部门审查、县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即可在宣汉从事 科技服务或创新创业。

1.3出台优惠政策做到“四个优先”,即:创新产业优先规划、创办 领办项目优先立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投入、农 业科技项目基础设施优先配套。

1.4搭建创业平台成立县牛改中心、菌研所等专业研发机构,按照 “一个产业配套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基地”思路,建成 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11万亩粮经复合模式产业 基地和方斗食用菌园区、大成蜀宣花牛繁育场、黄金 黑木耳基地等23个示范基地。

1.5强化资金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 〇〇〇万元,对一次性投入表1农业科技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人数占比人数占比食用菌1235%博士00%畜牧1132%教育硕士39%脆李13%水平本科1132%莲藕13%专科及以下2059%粮油927%省级13%企业 1 3% 团队县级 19 56%^^26% ^ 其它 14 41%位经作站824%专利无2470.5%畜牧站1132%拥有一项720.5%农技站1235%量两项39%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值30 5745.9在创新创业模式上,总结出有技术人股、成果转 换、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企联合、科技服务六种模 式,如表2所7K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宣汉县“农业科技人员专 项改革”过程中,大多数的科技人员选择技术入股、 自主创业和科企联合的模式,分别占36%、56%和表2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模式基本情况统计表创新技术自主科企成果院县科技模式入股创业联合转化合作服务人数121911315占比36%56%32%9%3%15%32%,同时还有一些科技人员选择多种模式的融合, 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科技人员比例最大,可以看出 科技人员选择主要是遵循激励程度大小的原则进行模式的选择。

宣汉县实施“农业科技人员专项改革”前后对 农业科技人员工作量、收人、福利、科研经费和成就 感带来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农业科技人员工作量、收入和福利变化情况增减变化减20%减10%差不多高10%高20%以上工作量人数0013813占比0038%24%38%收入人数102562占比3%073%18%6%福利人数202453占比6%70%15%9%总体看来,除个别人员外,此次创新创业改革由 于时间较短,在收人、福利和科研经费上超过半数的 人员觉得没有多大改变,同改革实施之前相差不大, 但也有一部分人员在收人、福利、成就感和科研经费 情况上,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对科技人员成就感的影 响上较为明显,超过半数的人在成就感的感知上提 高到20%以上,不过在工作量上也有一定增加。

此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一次性给予40 ~ 100万元资金扶持,并按30%给予信贷贴息;对开展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人员或团队,支付5 ~ 10万元 服务费;对公益性创新、转化、推广贡献突出的专家 或团队,给予5 ~ 20万元奖励。

1.6从严管理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单位,负责创新创业人员 的动态监管,逐一建立台账,定期督促检查、开展成 果评价。

1.7从严考核县委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工作纳入目 标考核,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和办法,由县委改革办牵 头,整合专改办和督查室力量,定期不定期开展目标 绩效考核。

1.8从严奖惩主管部门结合日常监管和成果评价情况,据实 进行奖惩。

连续两年成效显著的评为“创新创业之 星”,一年内无创新创业项目或成效不明显的,中止 协议、责令返岗;逾期不归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改革成效与问题2.1改革基本成效截止2016年底,共审批100个创新创业项目, 其中有51个个人项目和49个团队项目。

同时,以 技术人股、带薪兼职等方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 家庭农场45个、创办经济实体30个,参与创新创业 总人数达到272人。

调研组采取座谈、发放问卷和 实地走访的形式就宣汉县农科人员专项改革进行了 考察。

期间主要与县农业局、经作站、农机站、畜牧 局和其它县级部门60多位相关领导和农业科技人 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收集意见和看法;并向参与专项 改革的科技人员发放问卷,同时会后就一些典型区 域和创新创业主体的经营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34份调研问卷,回收34 份,回收率1〇〇%。

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业科技人员的来源主要 集中在食用菌、畜牧和粮油领域,且来自各个领域的 基层站,而平均年龄在45.9岁,呈现老龄化趋势;在 教育水平上,接近60%的人员的教育水平在专科及 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不足10%;来自县 级创新创业团队占主体,占调研人员的56%,省级创 新创业团队只有1人;在农业科技人员拥有专利数 量上,超过70%的农业科技人员无专利,拥有一项的 有7人,占20.5%,拥有两项的有三人,占9%,说明 该县农业科技人员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

研究领域单位表4农业科技人员科研经费和成就感变化情况增减变化减50%以上减20°/◦差不多高20%高50%以上科研经费人数0021103占比0063%28%9%成就感人数0016117占比0047%32%21%次专项改革对农业科技人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 较大促进,也就说明了改革具备一定的成效。

2.2改革存在问题此次宣汉县的改革实践,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 践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访谈和观察中发现,本轮改革还存在一些 不足和问题。

2.2.1政策的不确定性此次专项改革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三年之后, 政策的走向如何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许多的农业科 技人员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出于风险的考虑, 许多的科技人员还处在观望状态,影响了部门科技 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2.2.2科技价值评估困难农业科技来源是多样化的,有些成果是私人投资 并研究出来的,而一些是政府项目资金以及公共财政 支持所获得的,还有科技成果的特性问题,专用性和 公用性不同类型的技术,价值评估肯定有所区别。

构 建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农业科学技术交易的前提 条件,不能做到娜的定价,就很难进行市场交易。

2.2.3科技人员匹配困难根据访谈和走访得知,目前的科技人员和经营 主体之间的匹配带有很强的熟人特性,对匹配对象 整体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很难进行相应的精准匹 配,影响科技人员和主体之间的合约安排。

如果这 种模式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构建一个完善的科 技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匹配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

2.2.4科技人员的分工定位缺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本要经过研 发、试点、转化、推广、实践以及后续的监督管理作为 支撑,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人员进行分工协作,但 就目前的改革实践上看,有“一刀切”的倾向,而不 是根据农业科技人员的特性采取不同的举措。

2.2.5公共责任和私营活动之间的权衡困难特别是对于公职科技人员来讲,包括四川以及 宣汉县的改革实践过程中,针对的是广大公职单位 的科技人员。

因此,如何权衡公共责任和私营活动成 为关键问题,毕竟农业科技人员单个精力有限,本身 带有很强的服务偏见性,会尽可能的选择给自己带来更大效益的科技服务;而对于一些公共服务来讲,往往是不会带来可观的个人效益,这个时候容易造 成公共服务的缺失,私营活动和公共服务的不匹配。

2.2.6绩效考核困难此次专项改革,绝大部分农业科技人员来自农 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尽管在实施过程有一些管理 制度和相关绩效考核制度,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一段时间在行政部门外,一段时间又 在单位部门,此时的考核成了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