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课件
A E
分析:标图 1 .已知可推?“角分双垂推相等” 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得 DE = DF . F 2.求证何来?“全等推相等”
B
D
C
例 如图,△ABC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 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EB = FC.
A
E ?
B
D
分析:标图 1 .已知可推?“角分双垂推相等” 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得 DE = DF . F? 2.求证何来?“全等推相等”
B H
CP
作法:作∠ABC的平分线, 交AC于点P.则点P为所求. 证明:作PH⊥AB于H. A ∵∠C = 90°,∴PC⊥AC. ∴PC = PH.
C
例 如图,△ABC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 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EB = FC.
A
E ?
B
D
分析:标图 1 .已知可推?“角分双垂推相等” 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得 DE = DF . F? 2.求证何来?“全等推相等” 由 Rt△BDE ≌ Rt△CDF 得 EB = FC.
B
分析:
PC即点P到边BC,
①点P首先满足到BC和到斜
C
A 边AB的距离相等;
②点P在AC上.
例 如图,△ABC中,∠C = 90°,试在AC上找 一点P,使P到斜边的距离等于PC.(画出图形, 并写出画法)
B
作法:作∠ABC的平分线,
交AC于点P.则点P为所求.
CP
A
例 如图,△ABC中,∠C = 90°,试在AC上找 一点P,使P到斜边的距离等于PC.(画出图形, 并写出画法)
E
C
证明:过点P作PD, PE,PF分别垂直于AB,BC, CA,垂足分别为D,E,F.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3.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设计中角的平分线应用,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线段是角的平分线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案例中,我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入:在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时,如何判断这个线段确实是该角的平分线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环节,探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章4角平分线第二课时
课堂讲练
模拟演练
1. 如图1-4-22,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作 ∠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 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8x,
∴28x=84.
解得x=3. 故PD的长为3.
连接OA.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
∴OE=OF=OD=3.
1
1
1
∴S△ABC= 2 AB·OE+ 2 AC·OF+ 2 BC·OD
பைடு நூலகம்
=
12(AB+AC+BC)·3=
63 2
.
课堂讲练
模拟演练
3.如图1-4-26所示,在△ABC中,若点O是∠ABC,∠ACB的角
平分线的交点,且∠ABC=50°,∠ACB=60°,求∠OAB的
2
∵∠ACB=180°-∠ABC-∠BAC,
∴∠AOB=180°- ∠1 ABC- ∠1BAC
=90°+ 1 ∠ACB. 2
2
∵FO⊥OC2,∴∠FOC=90°.
∵∠BFO=∠FOC+∠OCF,∠OCF= ∴∠BFO=90°+ 1∠ACB.
∠A12 CB,
2
∴∠AOB=∠BFO.
课后作业
8. 如图1-4-35,在△ABC中,∠B=90°,两直角边AB=7, BC=24,三角形内有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相等,PE⊥AB, PF⊥BC,PD⊥AC,垂足分别为E,F,D,求PD的长.
《角平分线》第二课时
拓展:其他相关面积定理介绍
海伦公式
海伦公式是一个用于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它基于三角 形的三边长。与面积比例定理不同,海伦公式不需要知道 三角形的高或角平分线。
三角形中的中线与面积
三角形的中线与面积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中线将三角形 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子三角形,这一性质在求解某些问题 时非常有用。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
小组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
分组交流
讨论互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 汇报本组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成果。
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 此的经验和发现,提出问题和建议。
成果展示
评价反馈
每组准备一份展示材料,包括实验操作和 探究活动的照片、记录、分析等内容,向 全班展示本组的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和反馈,肯定优点和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表示方法
若$OC$是$angle AOB$的角平 分线,则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ngle AOC = angle BOC$。
角平分线基本性质介绍
01
02
03
性质一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 的距离相等。
性质二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 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性质应用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 以解决与角平分线有关的 距离和角度问题。
05 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设计
实验操作:测量和绘制角平分线
准备工具
直尺、量角器、铅笔、橡皮等 绘图工具。
绘制角平分线
使用直尺和铅笔,按照角平分线 的定义,将给定角平分为两个相 等的小角,并绘制出角平分线。
测量角度
使用量角器测量给定角的大小 ,并标记出来。
注意事项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PPT课件
-
4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 QD⊥OA,QE⊥OB,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 QD=QE
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
5
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A.一处
B. 两处
C.三处
D.四处
-
10
拓展与延伸
3、已知:BD⊥AM于点D,CE⊥AN于点E, BD,CE交点F,CF=BF, 求证:点F在∠A的平分线上.
M C D
F
AEBN-来自11-3
已知:如图,QD⊥OA,QE⊥OB, 点D、E为垂足,QD=QE.
求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 ∵ QD⊥OA,QE⊥OB(已知),
∴ ∠QDO=∠QEO=90°(垂直的定义) 在Rt△QDO和Rt△QEO中
QO=QO(公共边) QD=QE ∴ Rt△QDO≌Rt△QEO(HL)
∴ ∠ QOD=∠QOE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
FH⊥AD于H,FM⊥BC于M
G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
FG⊥AE, FM⊥BC
M
∴FG=FM 又∵点F在∠CBD的平分线上,
H
FH⊥AD, FM⊥BC
∴FM=FH ∴FG=FH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
7
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 DF⊥AC,垂足分别是E,F,且BE=CF。 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整版)
的距离分别为OF,OD,OE,且OF=OD=OE,若
∠BAC=70°,则∠BOC= 125° .
3.判断题:
(1)如图1,若QM=QN,则OQ平分∠AOB.( × )
(2)如图2,若QM⊥OA于点M,QN⊥OB于点N,则OQ平分
∠AOB.( × )
当堂训练
4.如图所示,点P是△ABC的外角∠CBE和外角∠BCF
讲授新知
知识点3 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别画出以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从位置上你能观察出什么 结论?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内部.
讲授新知
过交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A
A
┐
边的垂线段相等
┐
C
(1)使用该判定定理的前提是这个
点必须在角的内部;
(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角相
等的重要办法.
O
几何表示:
B
E PC
┐
D
A
如图所示,因为点P是∠AOB内的一点,PD⊥OA,PE⊥OB,垂
足分别为D,E,且PD=PE,所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
范例应用
例1 如图所示,要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 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离公路和铁路 的交叉处500 m. 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 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
解:因为
图上距离
500m
=
1
20000
所以图上距离 = 0.025m = 2.5cm.
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 ;理由如下: P点在这个交叉口的角平分线上,
P
所以P点到公路与铁路的距离相等.
第2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求证:BD=2CD。
A
B 证明:
D
C
∵∠C=90°,∠B=30° ∴Rt△ABC中,AB=2BC,∠BAC=6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DAC=30°,AD=BD ∴Rt△ACD中,AD=2CD ∴BD=2CD
3.已知:如图,△ABC的外角∠CBD和∠BCE的角平分线相
交于点F。
E
C
H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这又是一个证明三条直线交于一点的根据之一,这个交点叫做三 角形的内心。
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 理
三边角三角形
交点性质
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交于斜边的中点
第二课时
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A D
如图,
O1 2
P C
∵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 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已知
E B
)
∴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
离这相个等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根据之一。
A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B
C
证明:
∵BF是∠CBD的角平分线 D ∴F到BC,AD的距离相等
F
E
∵BF是∠CBD的角平分线
∴F到BC,AE的距离相等
∴F到AD,AE的距离相等
从而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4.已知: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的一个点,并且
PC⊥OA,
PD⊥OB,垂足分别是C,D。 C A 求证:(1)OC=OD;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参考课件
P NM
变式拓展
变式2 如图,P 点是△ABC
A
的两个外角平分线 BM,CN 的交
点,求证:点 P 在∠BAC 的平分 B
C
线上.
P NM
变式拓展
变式3 如图,将问题3中“S 区”去掉,广告牌P 到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相等.这个广告牌P 应建 在何处?
公路
公路 铁路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本节课的结论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区别和联
距离等于2 cm,则Q 在∠AOB 的平分线上.(√ )
A
M
Q
O
N
B
应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2.在问题1中,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 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1) 这个广告牌P 应建于何处?这样的广告牌可 建多少个?
S
应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2.在问题1中,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 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M NP
B
C
应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问题3 如图,要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 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都相等.这个广告牌P 应建在 何处?
公路
公路
铁路 S
变式拓展
变式1 如图,△ABC 的一个
A
外角的平分线BM 与∠BAC的平分
线 AN 相交于点P,求证:点 P 在 B
C
△ABC另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上.
系是什么? (3)应用本节课的结论时,常作的辅助线是什么?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2.3第3、7题.
(2) 若这个广告牌P 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 m(在 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这个广告牌 应建于何处?
1.4 角平分线第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PART TWO
课内点睛
KE NEI DIAN JING
1. 如图,P为△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PD⊥AB,PE⊥BC,
PF⊥AC,则PD,PE,PF的大小关系是 PD=PE=PF
2. 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任意一点,PD⊥AO于点D,且PD=3
cm. 若使PE=3 cm,则PE与OB的位置关系是 PE⊥OB
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
3.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 两边 的 距离相等.
4.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
点在这个角的 平分线上
.
目录
课前预习
课内点睛
课外出彩
1 cm,1 cm,1 cm
.
5. 到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D )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边的高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A
7. 如图,∠BAC=30°,P是∠BAC平分线上的一点,PM∥AC, PD⊥AC. 若AM=8 cm,则PD= 4 cm.
10.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 DF⊥AC于点F. (1)求证:AD⊥EF ; (2)当有一点G从点D向点A运动时,GE'⊥AB于点E',GF'⊥AC于点 F',此时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
(1)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DF⊥AC,∴DE=DF. 又∵AD=AD, ∴Rt△ADE≌Rt△ADF(HL). ∴AE=AF. ∵AD是∠BAC的平分线,∴AD⊥EF.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邻补角的概念、线段的中点等知识。
但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推理,从而发现和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推理,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模型、幻灯片、黑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教材、一份练习题、一把直尺、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在修筑公路时,如何确定两条道路的交汇点?”让学生思考,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呈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同时,教师用几何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冀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16-3角的平分线第二课时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课件
解析 (1)证明:过点P作PC⊥OA,垂足为C,过点P作PD⊥MN, 垂足为D,过点P作PE⊥OB,垂足为E,如图,
∵MP平分∠AMN,PC⊥OA,PD⊥MN, ∴PC=PD, ∵NP平分∠MNB,PD⊥MN,PE⊥OB,
∴PD=PE,∴PC=PE,∴OP平分∠AOB.
(2)∵△PMN的面积是16,MN=8,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十八中期中)如图,DE⊥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DF⊥AC于点F,若∠ABD+∠C=180°,BE= CF,求证:AD平分∠BAC.
证明 ∵∠ABD+∠C=180°,∠ABD+∠DBE=180°,
∴∠C=∠DBE,
∵DE⊥AB,DF⊥AC,∴∠E=∠DFC=90°,
2
2
即线段OM与ON的长度之和为20.
素养探究全练
10.(推理能力)如图1,点P是∠AOB的平分线OC上的一点,我们可 以在OA,OB上取点M,N,使OM=ON,连接PM,PN,就可以得到 △POM≌△PON. (1)请你在图1中,根据题意,画出上面叙述的全等三角形△POM 和△PON,并加以证明. (2)请你参考(1)中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2,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 ∠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
解析 (1)如图,AG即为所作.
(2)∵AG平分∠BAC, ∴点G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 ∴S△ABG∶S△ACG=AB∶AC,即18∶S△ACG=6∶10, ∴S△ACG=10 =1380.
6
能力提升全练
8.(新考向·尺规作图)(2020河北中考,6,★☆☆)如图1,已知∠ABC, 用尺规作∠ABC的平分线. 如图2,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BC于点D,E; 第二步:分别以D,E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 部交于点P; 第三步:画射线BP.射线BP即为所求.
角平分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角平分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角平分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在角平分线的第
二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教学反思中,我需要思考自己在这
节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操作,是否能够引导学
生全面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能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
际问题。
其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
我需要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选
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学方法是否
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
习和自主探究。
再次,教学过程的展开。
我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
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教学反思中,我需要客观地评价这
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氛围、学生的反馈等方面,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总的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赵湾初级中学刘秀兰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即《角平分线的判定》。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四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会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会用角平分线
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基本技能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关于角平分线的判定,并体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数学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4、基本活动经验:体验从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
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软件教学,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
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出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问题1如图,要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高速
公路的距离相等,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 m,请你帮忙设计一下,
这个广告牌P 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
20 000)?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利用信息技术既生动展示问题,同时又通过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生活。
学生动手画图,猜测并说出观察到的结论.李薇同学很快就回答:“在两条路夹角的平分线上,因为由昨天我们学习的角平线的性质定知道到角两边路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其余同学对这一回答也表示了认可。
此是教师提问: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题设是已知角平分线,结论是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而此题是要求角两边距离相等,那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吗?这二者有区别吗?”学生晃然明白过来这二者是有区别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只要后者是正确的,那李薇同学的回答也就可行了,这便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由此引入本节新课。
.
[设计理由]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引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复习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为后续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储备.
(二)、主体探究,体验过程
问题2交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中的已知和结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这个新结论正确吗?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
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
追问1你能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证明
后,教师强调经过证明正确的命题可作为定理.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同时强调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结论的验证,信息技术在此体现其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追问2这个结论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上有什么不同?
这个结论可以判定角的平分线,而角的平分线的性。
质可用来证明线段相等.
(三)巩固练习,应用性质。
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分步来解决课前所提问题。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让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
过程感悟。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
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
这种探究超越知识范畴而扩展到情感、价值观领域,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判定证明完后,我让学生回头来解决问题1,对于问题1的解决作了如下分解:在问题1中,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1)这个广告牌P 应建于何处?这样的广告牌可建多少个?
(2)若这个广告牌P 离两条公路交叉处500 m(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这个广告牌应建于何处?
(3)如图,要在S 区建一个广告牌P,使它到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距离都相等.这个广告牌P 应建在何处?
这样有梯次的设问为学生最终解决问题1作了很好的分解,
学生独立解决这道路问题也就变得很简单了。
同时在分解问题
(3)时,有学生说作三角的平分线找交点,有学生反驳说作两条就可以了因为第三条角平分也一定过这个交点。
此时老师及时提问任意三角形的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吗?那么我们来作下面的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2:如图,点P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M, CN 的交点,点P 在∠BAC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这样提出问题连惯性强,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和不断对知识的渴求探索中。
(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2、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学生归纳、梳理交流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作业,必做题:教材习题12.3第3、7题;选做题:课时通上选做部分题。
[设计意图]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必须完成.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力完成,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高,达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三个整合点,层层深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的点拔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切实能够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标理念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