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太极拳误区 殷光远搜集
关于太极拳谚语大集合
关于太极拳谚语大集合
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
为大于微,图难于易。
练则有,不练则无。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有内无外难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
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手随身动,步随身换,逢转必沉。
蹬脚不过膝,分脚不过腰。
关节不松,柔劲不来。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脚踩阴阳手划圆。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对时有敌似无敌。
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太极本自然,人意莫强求。
远拳,近肘,贴身靠。
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腰送客走,胯坐帅府。
拳可慢,不可滞。
拳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
拳技以沉着为本。
打人如拥抱,手到步要到,步到身要拥。
拳不在多,唯在熟。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1。
只要习练他的太极拳架再不练其他辅助项目就能成为太极拳技击高手。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2。
太极拳架练得越高双脚距离越小,手上的动作越小,腿站得越直就越是技击高功夫。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3。
只靠师傅调太极拳架就能调出太极拳技击功夫。
”请你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话。
4。
只练太极拳架是修道。
除了太极拳架以外的其他的辅助功法都是小法,都是不合太极大道的邪法。
,道不成的时候,道不制法,只要一心修炼太极拳架这个大道,一旦大道成,则无法不破,就直接成为技击高手,大武术家。
”只有超级大忽悠才敢说以上的话,听到这样的话你最好像见了强盗一样逃离他,否则,你和你孩子的心血以及大好年华将被忽悠的一干二净。
5。
练太极拳架达到了十年时间还是平常人一个就是“太极十年不出门”。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6。
太极拳推手高手,技击高手必定是对佛家、道家、儒家等学说研究很深的世外神仙。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7“太极推手就是修炼技击型太极拳的最高目标。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8“只要是教练太极拳的师傅就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道德水准、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检验和质疑”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见到说这样话的人,你最好远离.9“磕头拜师傅以后跟上师傅修炼了几十年还是个身体病秧子,功夫平常人,这些后果都是徒弟的错,师傅没有一丁点问题。
”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见到说这样话的人,你最好远离.10“从磕头拜了太极名师之日起就等于是武林中人。
”上面的话是典型的忽悠,你要警惕。
11“把只修练太极拳架的时候得到的感觉说成是技击的感觉去训导别人。
”经过实战的人讲出的话都很朴实。
华丽的词操往往来自不勤于实践的人。
12“修炼技击型太极拳一辈子从来没有被打败过。
”不是骗子不会这样说。
13“给徒弟大谈自己的师傅能给自己梦里传太极拳的秘诀,或者自己能给徒弟在梦里能传太极拳秘诀。
”听到这样的话你要警惕。
14“专门寻觅一两个早已死去的人作证自己就是某某太极拳的唯一正宗传人或者掌门人,更有甚者还敢把这样的话著书传播。
练太极拳常见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练太极拳常见的错误及注意事项简述练太极拳常见的错误第一是急于学多的动作造成动作规格练的不扎实,不到位,你动作做的不充分,劲力没展开,效果就不充分,克服这一点的关键在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学动作的数量,要求质量,而且始终仅仅抓住规格这个要点,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
第二是练拳时心不静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
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
第三是常见错误是套路不连贯每个动作倒是做得不错,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平滑不够,太极拳的套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一个一个实体的连接,转折处处理不好,拳的韵味就出不来,你练的也就不舒服。
所以要细心研究每个式子之间的连带关系,认真处理好过渡,这样太极拳就成了一个圆。
第四个常见错误是僵硬有的人柔软性不够,练拳时硬来硬去,好像长拳慢练。
要克服这一点,可以先练一两个单式,反复把太极的感觉练出来,在练其他动作。
第五个常见错误,是“软”有的专家称之为“病态练拳”。
太极拳柔和归柔和,但她毕竟是武术,是“柔中寓刚”,人越练越精神,您别越练越萎靡不振就不对了。
所以练太极拳时尽管“静”。
尽管“松”、“柔”,但“静中生动”,松柔中含张力,精神饱满,精力充盈的,术语叫精神能“提得起”。
第六个常见错误就是交代不清交代不清是练拳者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路线不很明了。
太极拳走的是圆形,动作在空间上没有象算术那样精确地以几度几度来定位,那样就死板了。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一是锻炼时间冬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相对差些,因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日出之后,练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牛奶之类的饮料,吃几片饼干或其他小点心,但千万不要吃饱。
二是锻炼场所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太极拳之深奥,昔日尚有“节拿抓闭”四种秘...
太极拳之深奥,昔日尚有“节拿抓闭”四种秘...太极拳之深奥,昔日尚有“节拿抓闭”四种秘传功夫,不仅盘架子、推手、大捋、散手、杆子和沾黏化发。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70)允升园遐思:太极拳如此,其他内家拳又何尝不是如此?!此类几近失传之功夫,望艺高者共同研究之。
之于太极拳之节拿抓闭,吾略知一二。
比如点穴,吾知点穴之手形和少许手法,也知少许解穴之法,但从不敢拿着自己练,更不敢在别人身上随意点。
或许,惟有缘时得。
附:太极拳之节拿抓闭功夫太极拳之深奥,不仅盘架子、推手、大、散手、刀、剑、杆子等,有沾黏化发诸劲而已。
昔日尚有所谓节、拿、抓、闭四种功夫。
惟因原理深邃,不易传习,以故迄今渐渐失传,殊深扼腕。
节者,节络;拿者,拿脉;抓者,抓筋;闭者,闭穴。
络若被节,则血不周流;脉若被拿,则气难行走;筋若被抓,则身无主裁;穴若被闭,则神气全无。
血不周流,犹如半死;气不行走,呆若木鸡;身无主裁,则劲断死;神气全无,则难生存。
夫推手至相当功夫后,手能得尺、寸、分、毫,即可以量人。
能量人即能节络、拿脉、抓筋、闭穴。
惟节不量,可由按而得;拿不量,可由摩而得;抓不量,可有推而得。
至于闭,非量不可。
若不量,即不能得其穴也。
此种功夫,由尺而缩至寸、分、毫。
人身有百八穴,七十二穴不致命,三十六穴能致命,而内有七穴可以立时绝气死亡。
穴被闭时,如皮肤灼火,似梦地受惊,可使分骨绝筋,毙命于顷刻间。
倘遇得解,则如晤道忽醒。
而闭者必须明其所具,知其所发,神其所用,然后乃能入窍。
譬如射矢,倘能明其中心,不偏不斜,敛气凝神,即无不中的。
此为闭穴之大概情形。
练太极拳的几个盲点
练太极拳的几个盲点一、套路出真功在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当中流传着一种错误的看法即功夫都是从套路当中练出来的。
目前,不同拳架的套路千差万别,甚至有些互相矛盾,同样一个揽雀尾,不同的流派皆有不同的练法,甚至同一个师父在不同时期所传的拳法也会不一样。
经常会有一些文字和视频描述某某太极“宗师”的青年架、老年架或者秘传架动作如何,似乎练熟这样的一套架子就足以彻悟太极拳的深义。
其实,习练者对每个拳架的具体内涵不甚了了,在这种前提下,还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套路来,这种所谓的新派太极往往只是在动作上的革新,而无实质性的创新意义。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对于套路绝对化是津津乐道,还借用前人的事迹来论证——有“太极一人”之称的陈发科老先生每日就练拳三十遍,却不知道他在三十遍之外还曾练过什么内容,更别提其他训练内容的比重以及重要性了。
训练应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训练。
自我训练中不仅包括练习盘架和套路,还包含各种层次的发力、步法、身法、眼法、反应和功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
第二部分是从自我训练到实战的过渡训练。
就传统太极拳的推手、打手的练法而言,绝不是当今流行的那种温柔的训练模式,而是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模式,且是为实际运用而设定的。
第三部分就是实战训练。
套路练习中的对敌招式是假想式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实战中的对手可不会站着不动,让你随便打。
实战训练是在双方接触中的针对性训练,是对本能反应、抢点夺位,以及技击的角度、距离、时间差、力度、承接能力和打击能力的综合训练。
太极拳训练体系的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训练要求和功能,各种训练方法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各种训练模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真正获得太极拳功夫。
二、把拳当操练有些人习练太极拳不是以技击实战、强身健体或者修身养性为根本目的,而只是刻意地去追求套路的高难、新颖、美观、舒展、大方,竞技中能得高分,使其具有一种“艺术性”。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推荐文章家庭口才:夫妻沟通的“十大误区” 热度:吃什么蔬菜可以排毒热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误区热度:如何走出考研翻译常见误区_考研翻译答题技巧热度:生活中九大火灾隐患_火灾逃生注意事项及误区热度:太极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广泛,习练者众多,其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由于太极拳习练者对拳学的认识不同,练拳目的各异,因而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种种误区,希望引起武术同仁的高度重视。
下面店铺为您介绍:太极拳传练的误区。
欢迎阅读!太极拳传练的误区一、只练套路,不练推手。
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认为平时松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
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习练太极拳多年,其水平依然比较低,耗费了不少时光,也付出了不少体力,然而没有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结果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理解太极拳推手对太极拳的促进作用,没有理解太极推手的核心价值,许多业余教习太极拳的老师,也是现学现卖,无多少造诣,也不懂推手,也就无法向学员交代明白。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二、古板教条,自我束缚。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太极拳师,为了证明自己所练所教的拳法是最正宗的,从而一概死守老师传授,觉得模仿技法—越古老,就越正确、越正宗,容不得半点改动;二是培养学生只为比赛而训练,训练的内容严格限制在竞赛规则范围内。
对于培养专业队员来说,为了取得竞赛成绩,此举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拳种来说,这样的训练是有失偏颇的。
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了创新,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发展的源泉。
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全面发展,才能发扬光大。
否则,不论是对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还是对太极拳师来说,其发展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太极拳传练的误区三、内部交流,孤芳自赏。
从古至今,民间武术习练者是中华武术最庞大的传承群体。
对于民间武术的传承来说,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都是在特定武术师傅的口传身授下进行的,一个拳师所带领的弟子,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圈子,平时切磋技艺,基本上都在这个小圈子中进行,极少与其他太极拳习练者及武术门派发生联系,这样就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浅谈太极拳初练者的认识误区
搏击武术科学2r108年5,j第5巷第5删【大众武术研究】浅谈太极拳初练者的认识误区尹永佩张云崖(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摘要:太极拳运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健身项目的主题,它的健身功效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在众多的初练者当中,存在着很多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长期练习却收效甚微。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关键词i太极拳初练者思想认识误区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3(2008)05—0043—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在逐渐威胁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的头号杀手。
”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极为不利,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所以,在正常的丁作之余,健身养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而在众多的健身养生项目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
中围经济的发展已经打破了穷文富武的格局.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已经认识到太极拳对健身的重要作用。
纵观目前国内外太极拳的研究专著,对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研究和太极拳深层理论研究较多,而对如何引导大家入门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大多数人都了解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但是由于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认识,导致很难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1误区一:太极拳神奇无限人们认识事物都要经过认识——实践——{k识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有效的指导实践,而错误的认识只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众所周知。
太极拳是很好的健身方式,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风格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健身效果。
无论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力量和柔韧,还是内部的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然而众多的初练者对太极拳有一种神秘感.认为一经练习即可发人于丈外;或者认为太极拳能治百病,长生不老;甚至有人称其为“东方玄学”。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拳种,它起源于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武当山,由道士张三丰所创。
太极拳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前者也被称为内家拳,特点是动作走弧线(圆),连绵不断(连),以慢为主,强调内练精气神和以柔克刚的原则。
后者则是外家拳,动作走直线,每招劲断而不连,重视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学习者必须从“百日筑基功”开始,这是太极拳基本功的第一步。
在初学阶段,学者需要静心定意,化僵求活,并逐步通过练习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
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配合深长的呼吸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者会逐渐理解到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它还融合了中医、哲学等多种学问,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功夫。
此外,太极推手是太极拳中的一种特殊的双人对练活动。
它依靠皮肤和体内的感觉能力进行,不使用任何护具,只按照规则进行。
这种练习方法既可以增强攻防能力,也是一种健身方法,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总的来说,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身、养性的过程。
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及练习8大误区
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及练习8大误区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文化之瑰宝,其养生修身作用早已经家喻户晓、驰名中外。
我国乃至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有3亿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大多数人因长期练习太极拳而受益,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名扬天下,但是如今,很多人在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存在的很多的误区,如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太极拳易学等等,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也存在误区,为了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太极拳小编为普遍的认识上的误区综述如下:当代人对太极拳认识的8大误区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由于人们亲眼目睹社会上练太极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众多媒体刊登的图片、文章均为中老年人打太极健身,估计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错误观念,认为退休后慢慢学太极拳也不迟,年轻时往往易与太极拳失之交臂,错失良机。
试问,二、三十岁就练太极拳强身健体与等到五、六十岁才学太极,其效果会相同吗?而且,太极拳这一博大精深的技击、健身术,如果缺乏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及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还能继承和发展吗?太极拳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以练太极拳为时尚是太极拳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建议我国的中小学生应必修“太极拳课”,一方面可在学练太极拳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可防身健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并开创中小学全民健身的新局面;民强则国强,人人学太极拳,应为国策,呼吁政府启动“全民练太极拳工程即人人学会一套太极拳”。
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只求健健身而已,或怀疑练太极拳这么慢,能用于防身吗?等等。
导致这一错误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练拳者)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甚至可以说,“太极拳的本质”几乎到了被彻底否定的尴尬境地,即一方面大家非常钟爱太极拳,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人抓不住太极拳的本质,以当今社会上空前流行的“太极操”、“太极舞”为明证。
《习拳谣》,太极所有的秘密都在这里了!
《习拳谣》,太极所有的秘密都在这里了!有不少太极拳的爱好者与我交流太极的习拳感受,我的感觉是,当你不懂的时候真的是雾里观花,略懂一点的时候,又感觉比谁都明白,其实这两者都会将太极拳爱好者带入一个误区。
笔者本人修炼时,有不懂的问题就会背诵《习拳谣》,好多问题都会豁然开朗,现将笔者整理(只是整理,内容都是来自于先辈的智慧结晶)的告诉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当然有拳友会说首先必背的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先贤们浓缩的《太极十三式歌诀》,只是拳论太深奥,歌诀太精华,这两部巨作是修成之后的总结,还是先实实在在的学习通往巅峰之路的必备作品之一的《习拳谣》吧!太极拳,有技巧,不是生搬与硬套。
定式易,过度难,虚实不明不叫拳。
式接式,有说道,旋转立柱走要窍。
实转虚,松尾闾,裆走下弧形锅底。
虚转实,转双胯,会阴扎地脚轻踏。
一有动,先想脚,绝对不能手先到。
上八卦,下五行,浑身上下是圆撑。
上也空,下也空,会阴百会立当中。
一只脚,轻摸地,扶着地气来托你。
头顶天,脚踏地,就是不想还有你。
舍去你,融天地,浩大气场来帮你。
脚胯脊,是一体,所有定式走这里。
松后背,合肩井,好比夫妻阴阳行。
后背圆,肩井洼,合着腹股通脚下。
有阴阳,必有中,合在一起是内功。
理与法,是途径,放松心态自然动。
你知动,那不行,神鬼不知静中动。
明拳理,要实际,空谈身无非太极。
懂得多,经路说,肢体表现白乐呵。
气鼓荡,神内敛,这点要靠状态现。
练内功,诀窍俩,分出阴阳中串挂。
一有动,即阴阳,守住中定不帮忙。
脚下轻,胯就松,会阴脊柱百会通。
从开步,到结束,守住状态别乱动。
太极桩,太极体,聚精会神练到底。
有千般,有万变,不离中正神自现。
看住手,别主动,手要先动气上行。
气不沉,上身病,上身必随脚胯动。
行柔气,刚落点,胯脊发力在瞬间。
守住中,旋转动,直来直去可不行。
连接中,走空功,棚着八卦落地轻。
没有棚,就不空,行功发滞气不通。
别求多,少而精,每天收获在囊中。
太极功,在道中,不去刻意终自成。
练习太极拳你不可不知的常识
练习太极拳你不可不知的常识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中医原理,有一定的医疗辅助作用,但是不能认为太极拳能治疗百病,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1.不要认为练太极拳就能治百病,练太极拳是健身养生,防患于未然,如已是重病缠身,建议还是别学练太极拳了。
如体弱易病而练太极拳者,一定要不急不燥,循序渐进,适当练习,量力而行。
2.太多太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是过于着急,总想着先把套路划拉下来,以后再仔细练,熟不知这样做,犹如做饭把米做夹生了,等回过头来再添火添水,越添越乱。
初学太极拳老师都会要求慢练,有的人认为练习的越慢,练习效果越好,这是个误区,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应该是快慢结合。
3.太极拳动作慢有慢的道理,千万不要认为太极拳慢慢腾腾的,只是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的专利,相反,如能尽早地接触太极拳并将其伴随一生,那才是先见之明、聪明之举。
4.千万不要认为性子急,不适合练习太极拳,恰恰相反,性子急和性子慢的人都更应该练习太极拳。
5.吃饭、喝水、睡眠为自己,而练好太极拳从根本上说也恰恰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消耗元气,但是也是需要物质能量的,因此,饭前空腹不能练习太极拳,可以少吃一点后,再练习。
6.不要认为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就想有所成效,身体状况的改观来自于一个人总的生活习惯。
7.不要认为练习太极拳年头越多,会演练的套路越多,其太极拳的水平就越高,相反如果方法正确,肯下功夫而且会下功夫的人虽练习三年两载,也比瞎练二三十年的人强的多得多。
8.真正教你太极拳的老师不会故弄玄虚,把太极拳搞得非常神秘化,相反说出的东西很朴实、简洁并且贴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9.学习太极拳需要找个明白的老师,我没见过一位自学成才的太极拳行家里手。
10.既然设立太极专业的拳馆传授太极拳的知识,那么就要树立起传承的责任,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来学拳的学员,不要把太极拳传授完全商业化,而进入太极专业拳馆学拳的学员们也要树立起传承太极文化的义务。
所以怎能随随便便,不心敬怎能求心静啊?11.一步登一个台阶不觉得多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向上,练太极拳同样道理。
练太极的十大坏处
如何避免十大练太极的坏处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然而,不正确的练习方式和不良的习惯也会对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下面是十大坏处及如何避免。
1. 伤害膝盖:太极拳动作多以膝关节为中心,不恰当的姿势或过度练习会给膝盖关节造成巨大的压力。
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太过负重的动作。
2. 腰部酸痛:太极拳常用的扭腰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如果动作不正确或者过度扭转会使腰部酸痛,建议避免长时间练习超出自身极限的动作。
3. 误食指:一些太极拳动作需要握拳,正确的握拳方式会对肌肉造成压力,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误食指,导致手指受伤,应注意发力点、握拳方式等。
4. 头昏眼花:太极拳体位变换激励了前列腺体液和耳石的运动,长期练习可改善眩晕症。
但如果突然站起来或者改变位置很快,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等不适症状。
应注意站起来要缓慢、姿势平稳。
5. 手腕酸痛:极端地弯曲手腕或者使用手腕与手臂不协调地运动时,都会给手腕带来不适和不良后果,应该避免太过用力,合理运用身体的力量。
6. 气喘吁吁:太极拳是一种调节呼吸的运动,然而过度的呼吸锻炼会加重胸部负担。
另外,练习太极拳时,功夫虽然像缓缓流水,但是要注意呼吸配合,避免一呼一吸过快。
7. 头痛发晕:太极拳的运动需要注意头部的稳定性,使头部在理直的方位,不要向上或向下,以免震动太大,造成身体异样的感觉。
8. 腿部僵硬:单腿功、深蹲、起势等抬腿动作常常让练习者感受到腿部肌肉的刺激,但如果做法不当,会导致腿部肌肉僵硬。
在练习中要确保膝盖不超过脚尖、脚与地面保持平行。
9. 脖子酸痛:太极拳练习需要多转头动作,若脖子的动作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协调不畅,容易造成脖子疼痛。
要避免突然转颈或者长时间练习相同方向的动作。
10. 损伤肩膀:广阔胸怀、进退换位等动作极易勾动肩膀,肩膀因此可能承受不小的压力,若姿势不张不力,或是肌肉群得不到顺畅的协调,就会对肩膀造成损伤。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一、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二、练习太极拳要切记这三过三、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
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1、打太极拳的十大误区
1.1、过分用意。
练拳须有意念,但过于执着于意念却容易出偏差。
1.2、贪多求全。
1.3、萎靡不振。
1.4、追求感觉。
1.5、软弱无力。
1.6、技击为上。
1.7、拘泥细节。
这是很多初学太极拳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这主要是把太极拳看得太难、太艰涩的缘故。
太极文化很深奥,但太极拳是一种很“亲民”的拳,学会并不难。
1.8、以偏盖全
很多人由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理法,柔、慢的观念深入骨髓,于是把刚、猛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太极拳并不避讳刚猛,特别在技击上。
柔、慢只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的。
1.9、故弄玄虚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在技击、养生上具有突出效果。
但太极拳是一门科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析。
1.10、急功近利。
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
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太极拳8大养生误区太极拳是一项随处可见的运动,可谓是当今第一健身运动,其锻炼人数之多,健身效果之佳,出版书籍之多,都是其他运动无法比肩的。
但是太极拳在养生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一起和店铺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吧!一、重外轻内:太极拳是最负盛名的内家拳之一,讲究精、气、神合一,讲究丹田内撑,精神内含,劲由内生。
这也是太极拳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大的区别之一。
但现代人心态浮躁,追求的是外形的花哨,姿势的优美,至于有无内涵是不考虑的。
他们追求架子蹲得低,不管膝盖是不是磨损生病:他们追求脚踢得高,不管是不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练习者本人浮躁的心理,更多的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关部门对此推波助澜形成的。
现在的国家套路是没有理论指导的,自然就没有内在的要求,当然也就只能练练外形。
二、重练轻理:太极拳有人称之为“哲拳”,它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它是最全面、最深刻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门拳术,寓含着高深的哲理。
如果不对其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有较全面较深入的'理解,是不会深入理解太极拳的,也就不可能练好太极拳。
同理,现在练太极拳的又有多少人研究过古典哲学、中医理论呢?学生不研究,甚至当老师的也没有理论基础,只是教些外形,教些套路。
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自然越教越差,越学越浅了。
更有甚者,有些人对太极拳没有深入研究,对太极拳的理解并不深,却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竟然就创编了一套太极拳来。
既没特点,也没新意,更没有理论基础,编几个动作,加个新名字,一套拳就创出来了。
至于解放后国家创编的几个简化套路,客观地说,在历史上它们对普及太极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它也误导了太极拳锻炼,对当今出现的太极拳体操化现象,其所负责任非小。
三、重拳轻功:现在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只会打套路,他们认为太极拳除了套路,就没有别的功法了。
很多人宁愿每天练几十个套路,却不肯花点儿时间去进行功法训练。
对太极拳的认知误区
对太极拳的认知误区对太极拳的认知误区本文主要介绍对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五大误区知识。
欢迎各位爱好太极拳的朋友阅读了解。
一百多年来,无数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这一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一些人由于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拳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受到一些非杨式太极理论的影响而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
这些误区对正确、规范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误区一:拳架的高低是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区分标志目前流行的传统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指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宗师定型和传授的杨式大架子。
它以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动作简练和形神兼备的风格特点著称于世。
一些人认为,拳架分低中高三种,即低架练形,中架炼气,高架炼虚无。
笔者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功架之高低,是习练者根据其不同情况及条件而选择或习惯性的习练形式,与练形、炼气和炼虚元没有关系。
它不是区分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标志。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子)的定型者,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说:“惟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也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
杨式太极拳嫡系传人赵斌先师也说:“杨氏太极有高中低架之分,按各人体质灵活掌握。
练拳是为了增强内劲……随着功力的增长,架子逐渐放低,一般练第一遍稍高,第二遍适当低些。
总之,以中正安舒为原则”(《杨氏太极拳真传》187页)。
杨式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先师也说:“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学者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杨氏太极拳·剑·刀》第14页)。
以上论述,说的十分清楚,只要动作要领正确,架式就“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习练拳架“是为了增强内劲”,须按各人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年轻力壮且有拳术基础者,可低架习之;年老体弱者,可高架习之,一般人宜习练中架。
关于习练程序,杨澄甫宗师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意见:一、“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必须走出这些误区?太极拳有哪些养生功能?
太极拳必须走出这些误区?太极拳有哪些养生功能?推荐文章太极拳保健功能有哪些热度:练习武式太极拳有哪些养生功效热度:太极拳好处及养生功效有哪些?练习太极拳基本要求热度:两学一做具体学什么_有哪些措施要求热度: 2017年征兵条件及要求有哪些热度: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太极拳学习误区有哪些?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学习误区和练手太极拳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初级太极拳基本知识什么叫太极拳?太极拳是根据古代太极阴阳学说的理论、结合古典经络学说和养生导引吐纳术而创造的一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功拳。
太极拳在技击上有何作用?练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
文可以调气养心、陶冶性情、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武可以防身御侮、克敌制胜。
太极拳是一种拳术,因此可以用于技击。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作讲究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连绵不断,使用棚(音)、捋、挤、按、采、趔(音)、肘、靠八门劲别,运用沾、粘、连、随的技巧,变化万千、出奇制胜。
用什么方法才能练好太极拳?首先,“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其次,练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姿式。
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初级太极拳基本知识初级太极拳基本知识。
其三,练太极拳要长期苦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如“金刚捣碓”的身法、走劲、技击的含义(略)。
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
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
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谨献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及中老年人我练杨式太极拳多年,受益不少,也走过不少歪路。
此文是我在网上搜集整理的,为了最重作者的劳动及著作权的问题,凡原文有作者名的我都给予保留。
愿拳友们看了此文能少走些歪路是我的心愿.拳友河南鹤壁殷光远2011/04/15学太极拳的几个误区 (作者:穆克利)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而这些看似不大的误区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往往会把广大太极学子引入歧途。
在这里,笔者简单归纳一些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借鉴。
误区一:起步就树立弘扬中华武功,成为一代宗师,名留青史的思想。
接触很多初学太极拳的学子,无一不是有着成为像张三丰、杨露禅等大师那样,立志弘扬中华武功,成为一代太极宗师的思想。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学习太极拳最好是抱着一颗平常心。
学习太极拳主要的目的是为强身健体。
学习太极拳的路程是漫长、艰辛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然不排除一小部分人的路程是顺畅的)。
首先找明师难,学习太极拳找到明白的太极拳老师可以说是学习太极拳最先、最难的关口。
找不到明白的太极拳老师谈什么学得太极真功都将是空谈。
其次要有机缘,太极拳是最讲究自然、机缘的。
有缘无分的很多,很多人站在明师跟前却不一定识得其是真正的太极明师,因为他无法正确识别,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最多的是电视和书籍中的飞沙走石、刚柔相济、蹿蹦跳跃,很难去慧眼识真功。
而且即使见到了真正的明师,或在明师跟前学艺若干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两人脾气不投,例如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例如自己中途对老师产生误解、怀疑等等)又分手了,这样的情况笔者也曾屡见不鲜。
误区二:认为学习太极拳可以走捷径,存在取巧心理。
太极拳是功夫,学习太极拳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大工程,不可有须臾的投机取巧心理。
它是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的真功夫,同筑建摩天大楼是同样的道理,先要夯实地基,而且建地基比建地面楼层还重要,还要深入,来不得半点虚假。
很多学生私自认为:学完拳架,自己每天盘拳架就可以得到太极真功了,这是投机取巧的心理。
很多学生四处访名师为了学得太极真功,到了老师那里,多少天甚至几年,老师就是只讲基本功,而不讲拳架,最后负气而走,然后说“老师保守,不教功夫”、“这个老师没有真功夫”等等。
殊不知,不是老师保守,是老师想让你建成世界最高楼,所以才长时间地给你讲太极拳的基本功,教了拳架就把学生打发走了的老师才是没有真功夫。
误区三:一心寻找高深的太极拳技击术。
太极拳的技击和其他门类的武术技击是相同的。
我听到过很多人大谈太极拳的技击问题:太极拳没有技击;某式太极拳有秘传小架,那是专为技击而用,否则你不会技击;推手练了乱踩花后才能实战技击,等等。
甚至在网上广大年轻的太极学子们为太极拳的技击问题,及传统武术和散打对打问题大开口水战。
殊不知,太极拳是有技击的,太极拳的技击与其他门派的技击是大同小异的。
各派传统武术的技击都要从弓马步冲拳开始练,不管是内家拳、外家拳,如果光练拳架一样都是不会有技击出现的,只有在老师给讲攻防转换之后,在实战中不断揣摩进步,才能谈技击实战问题。
就像我们看拳击、散打的比赛,你看到过有哪个所谓天才运动员是在光凭学完理论知识,练完直、摆、勾拳之后就直接在拳台上拿得冠军或者是好成绩的吗?哪个不是在多年的摔打实战中出的成绩。
传统武术也是一样,都要经历这一过程,而且不光传统武术是这样,世界各门类科学技术都是如此。
这是真理!不是空想!误区四:认为学习太极拳光凭盘拳架就可以得到太极内功。
太极前辈总说一句话:太极拳功夫在拳里。
也就是说你要盘拳架,只有盘拳架你才能练得真功夫。
但这里盘拳架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要明白了太极松柔之后,再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循规蹈矩的盘拳架才能练得真功。
我看到过很多太极拳老师教学生就是教拳架,讲拳经,教完拳架讲完先贤的拳经后就完事了,为什么?因为他不懂太极松柔。
老师都不懂太极松柔,那学生能学得真功吗?王宗岳大师在拳论中说:懂劲后愈练愈精。
也就是说只有在懂得太极拳松柔之劲后才能在盘拳架过程中愈练愈精。
所以想得到太极真功是不能光盘拳架的,还要学内功。
误区五:太极“松柔”不是身外之物,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的自然特性。
我接触了很多学习太极拳的学子们,他们绝大多数认为太极松柔是身外之物,只有通过修炼太极拳才能练得太极松功上身。
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松柔”笔者认为:太极“松柔”是人体的自然特性之一,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是与身体中各种力掺杂在一起或相附和在一起的东西。
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把松柔从各种力中稀释、提炼出来,再升华至空、无而已。
误区六:“松柔”是实体,“空无”是思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某期《精武》杂志上看到一位作者说:“松”是指肢体放松,是实体,“空”、“无”是指思想。
笔者认为,对于太极拳来说,松是实体这个不假,说“空无”是指思想则不全面。
如果单纯的认为“空无”是思想则割裂了太极拳“空无”的客观实在性,是一种没有感悟过真正的、内在的太极拳的表现。
“空无”既是思想也是实体,是练中的思想,更是练至身上的实体,是统一的,而不是分割的,好比是精神与肉体是统一的,不存在没有肉体的精神。
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只要我们广大太极学子细心、努力就会逐一克服。
在这里我仅总结这几点供大家参考,以期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些许的借鉴作用也谈太极拳的误区老熊中国传统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名扬天下,历代不乏高人,但是在如今,在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为了使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免于空耗精力之苦,老熊不揣愚陋,将较为普遍的认识上的误区综述如下:第一个误区:就是把流行甚广的“太极操”当作太极拳,致使许多人对太极拳产生了误会,你看公园里的许多操练太极操的老年人们,他们能实战吗?以此类推:太极拳不能实战。
其实,首先应该区分太极拳和太极操,真正的太极拳存在于各个流派的少数传人当中,太极拳的技术高超,理论上比较深奥,因此得到真传的是极少数的传人。
第二个误区: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是盘架子和推手,他们想通过盘架子、推手来达到成为太极拳高手的目的。
而有的人倾一生之精力,悉心专注于此道,结果练到老也是空耗精力。
殊不知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手段多矣!简单概述,应为:1、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2、单练(包括盘架子,但盘架子不是死练套路,而应把套路拆开活练李派有“理”、“势”、“气”、“机”的系统训练方法);3、站桩(有太极十三桩);4、双练(包括推手,比如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烂采花等),双练不能拘泥于成套的手法,还须经老师“安手”、“安眼”,讲明远近、高低之尺寸分毫,有“比较”、“争强”、“问难”的步骤;5、借助于训练器材辅助功法的训练(含“球”、“尺”、“板”、“袋”的训练);6、内功训练,内功训练秉承于道家内丹功的系统,功法有“百日筑基功”、“九转还丹功”、“圣胎培育还元功”、“钓蟾功”等等;7、太极拳理论的掌握,学习拳理不是简单地背诵太极拳的经典著作,而是要在实践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实的涵义。
以上每一个环节在太极拳练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第三个误区: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能沾着打,因此讲“沾”、“粘”、“连”、“随”的打法,只有在“沾”的状态下才能够发挥太极拳的威力,因此有些人称“太极拳”为“赖拳”,意思是“耍赖皮”的拳,不是真功夫。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实战当中变化万千,对手岂能和你黏糊?殊不知传统太极拳也讲“衣不沾衣,手不搭手,你打我,我打你,一招见输赢”的打法。
能沾着打,固然好,可以发挥太极拳的长处,不能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沾?难道太极拳的长处就只有沾、粘、连、随吗?第四个误区:对“积柔成刚”的错误理解,积柔成刚的理论本身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对此的理解不同。
有的人积了一辈子柔,也没有见到“刚”为何物,练了好几十年柔软的太极拳,愣是没有积出刚劲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关键是在于“柔”的理解上,那么,什么是“柔”?其实柔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软”,张绍堂先生说过“软就是懈怠,不是柔,一按就瘪,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真正的柔是富有弹性的,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不是一味的软。
第五个误区:对“松”的错误理解,有些人练习太极拳认为“练太极拳就是不使劲,不用力”,一味地求“松”,追求“大松大柔”,但就是不知道松是为了什么,结果练了一辈子,练成了那种“稀松太极拳”,根本就不能够用于实战,实在是可悲呀!其实练习太极拳放松是正确的,放松是为了能使身体的气血流通,气血流通了就能达到“力自沉重”的效果,有功夫的太极拳练习者,其手臂就是不用力也非常沉重,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的原理是有哲学基础的,有“松”则必然有“紧”,有“柔”则必然有“刚”,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还有的人读了几本太极拳的书,就以为懂得了太极拳的道理,还没有达到“松”,就开始追求“空”。
其结果是练习日久,除了动作熟练些外,身上的功夫“空空如也”。
习练太极拳的11个认识误区当下一般性了解太极的人太多(焉知不包括椒某本人?),所以有很多误区。
在太极中国网上,看到这篇文章,从浅到深,回答了太极拳认识和习练的11个主要误区。
有些认识,我不一定赞同,但可以讨论。
并钦佩原创者老熊的努力。
中国传统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名扬天下,历代不乏高人,但是在如今,在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为了使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免于空耗精力之苦,老熊不揣愚陋,将较为普遍的认识上的误区综述如下:第一个误区:就是把流行甚广的“太极操”当作太极拳,致使许多人对太极拳产生了误会,你看公园里的许多操练太极操的老年人们,他们能实战吗?以此类推:太极拳不能实战。
其实,首先应该区分太极拳和太极操,真正的太极拳存在于各个流派的少数传人当中,太极拳的技术高超,理论上比较深奥,因此得到真传的是极少数的传人。
第二个误区: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是盘架子和推手,他们想通过盘架子、推手来达到成为太极拳高手的目的。
而有的人倾一生之精力,悉心专注于此道,结果练到老也是空耗精力。
殊不知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手段多矣!简单概述,应为:1、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2、单练(包括盘架子,但盘架子不是死练套路,而应把套路拆开活练李派有“理”、“势”、“气”、“机”的系统训练方法);3、站桩(有太极十三桩);4、双练(包括推手,比如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烂采花等),双练不能拘泥于成套的手法,还须经老师“安手”、“安眼”,讲明远近、高低之尺寸分毫,有“比较”、“争强”、“问难”的步骤;5、借助于训练器材辅助功法的训练(含“球”、“尺”、“板”、“袋”的训练);6、内功训练,内功训练秉承于道家内丹功的系统,功法有“百日筑基功”、“九转还丹功”、“圣胎培育还元功”、“钓蟾功”等等;7、太极拳理论的掌握,学习拳理不是简单地背诵太极拳的经典著作,而是要在实践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实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