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提纲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社会学的分析范畴和理论视角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1,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买不来幸福和健康.2,"社会底层的人"比"社会上层"的人更容易犯罪.3,越是穷苦的人,反抗精神越大.4,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从统计意义上的社会事实看,上述观点都是错误的!上述"答案"的寻的过程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为例产生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基础社会心理基础体制性基础亚文化基础当前非正式组织的形态和特征黑社会组织转化的条件形态特征黑社会组织犯罪(手段,特点)防治对策一,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如何揭示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1,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的指示是什么(一)从社会学的起源和产生的历史条件看社会学的对象 (历史的途径)1,奥古斯特?孔德(Augus te Co mte)1798――1857,法国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目标1)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目标2) 实现的途径1,扩大博爱倾向2,增加信仰和道德的一致性3,实行社会分工和合作4,增强政府的权威和调节(社会生活)(文化)(经济)2,卡尔?马克思(Kar l Mar x )1818――1883,德国――批判性的社会学3,赫伯特?斯宾塞(He rbert Spen 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工业资本家政治组织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商人阶级商业组织分配系统循环系统工人阶级工业组织支持系统营养系统社会阶级社会组织社会系统生物系统(二)从现实中国社会的需要来看社会学的独特的对象(经验的途径)发展――社会进步(良性运行)稳定――社会秩序(协调)改革――为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的趋势看社会学的独特的对象(理性的指示)马克思: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两手抓","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三个文明胡锦涛:四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一)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畸形发展恶性运行差模糊发展中性运行中协调发展好社会发展社会运行状态(二)区分社会运行类型的主要原则_______1,_ 综合性原则①评价的全面性②评价的整体性2,协调性原则_______①结构协调②功能协调③结构――功能协调同上同上同上结构―功能不协调或不稳定的部分协调协调与不协调相近同上功能基本失调或严重失调微弱失调,尚处于基本协调协调至基本协调结构恶性中性良性3,满足需要原则不能满足基本需要,与现实目标需要差距大,超出允许的范围满足基本需要,与现实目标需要差距小,与理想目标差距大,在允许范围内满足基本需要和现实目标需要,与理想目标差距小满足需要的程度恶性中性良性三,社会学的主要分析范畴(一)社会和社会结构1,社会(so ciety)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社会的最大的特征是:1,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2,从事生产活动社会具有整合,交流,导向,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社会结构(socia l str uctur e)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形成社会设置(社会建制 soc ial i nstit ute)(二)文化与社会化文化(c ultur e)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社会化(socia lizat ion)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过程即社会化.(三)社会规范,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社会规范(so cialnorm)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社会规范的具体形式有风俗,道德,法律,宗教等社会地位(so cialstatu s)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学主要关注的是:1,地位的一致性和相悖2,首要地位社会角色(so cialrole)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每个人承担了多种社会角色――角色集角色"扮演" 的成功与失败1,角色的确定2,"布景和道具"3,角色期望与角色领悟(四)社会群体和社区社会群体(socia l gro up)1,初级群体(prim ary g roup)也称为首属群体或直接群体和基本群体初级群体的特征面对面的互动有限定的群体规模成员的不可替代性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2,社会组织(soc ial o rgani zatio n)也称为次级群体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社区是社会空间和地域空间的结合社区(Commu nity)(五)社会分层(socia l str atifi catio n)与社会流动(so cialmobil ity)(六)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变迁(soci al ch ange)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变迁的内容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口的变迁经济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变迁文化的变迁社会现代化(so cialmoder nizat ion)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正确理解"现代化"的内涵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革命性的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历史进程社会现代化还是一种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现代化的途径与方式是多元的(七)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四,社会学的若干理论流派(一)结构功能理论1,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每个社会都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每个社会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整合的社会的每一个要素都有维护社会系统的功能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共同的价值观2,社会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潜功能显功能反功能正功能(二)社会冲突论1,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1)社会组织的所有单位都是持续不断变迁的2)社会变迁的动力的社会冲突3)社会总是处于对稀有资源的争夺状态当中,其中最稀有的是权力4)社会不是靠共同的价值观来维持,而是靠强力来维持2,关于社会冲突的起源价值观的分歧和对立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3,关于社会冲突的调节冲突对象的"多元分散"增加社会的流动冲突团体的组织化和合法化加强社会的内在组织铺设各种发泄不满的渠道――"安全阀"机制(三)社会交换论1,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社会互动)的基本假设1)利己,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2)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3)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关系4)社会交换同样遵循"公平交换"的原则2,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价值内涵的不确定性报酬内涵的广泛性3,社会交换的命题(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2)刺激命题:如果某种特定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相同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相同,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与此类似的行动.(3)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是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那么随后而来的同样的酬赏对其而言就没有价值.(5)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者得到了没有估计到的惩罚时,他将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所预期的酬赏对其而言变得更有价值.B,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酬赏甚至大于预期的酬赏,或者没有遭受预料中的惩罚时,他就会很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对其而言该行为的结果也变得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社会成员在进行行动选择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获得该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的权衡选择最有利的行动.行动=价值×可能性。
社会学 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的结构、行为和变化,从而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给学生一个系统且全面的社会学知识架构,并通过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社会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不平等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5.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提高学术写作和研究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1.3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社会结构与社会化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2 社会角色与社会身份2.3 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代理机构3. 社会不平等3.1 社会阶层与社会分层3.2 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流动性3.3 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不平等4.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4.1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分类4.2 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变迁4.3 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变迁5.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类型5.2 社会变迁的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5.3 社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六、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外阅读与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阅读和研究,提高信息检索和学术写作能力。
七、评估方法1.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第一部分:社会学基础
1.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学历史发展
2.社会学方法论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技术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1.功能主义理论
•杜尔凯姆观点
•堂斯、演化论
•巴兰斯理论
2.冲突理论
•马克思主义
•韦伯社会学观点
•洛克、达尔格
3.符号互动主义
•柏洛克观点
•过程逻辑
•意义建立
第三部分:社会学分支
1.城市社会学
•城市化现象
•城市社会结构
•城市生活特征
2.文化社会学
•文化定义
•文化传播
•多元文化冲突
3.家庭社会学
•家庭功能
•家庭结构变化
•家庭暴力问题
第四部分:社会学应用
1.教育社会学
•教育功能
•教育不公平
•教育改革
2.犯罪社会学
•犯罪学理论
•社会制裁
•预防犯罪措施
3.健康社会学
•社会环境与健康
•医疗资源分配
•健康政策建议
结语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索社会结构、文化、行为等方面,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大纲涵盖了社会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分支和应用领域,希望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愿社会学的研究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学提纲
1、社会化的内容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角色扮演的学习。
在早期社会化阶段,个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次是劳动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社会化的第二项内容是道德社会化,即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并用规则和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动选择的过程。
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动员、整合和控制等功能。
个人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保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同时需要了解和遵守社会的各种规则。
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互动的过程,实际就相当于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所以角色扮演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社会角色的类型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作的区分,可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获角色。
先赋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从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来分,可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从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来分,可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
功利性角色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效率目标。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3、贝尔斯社会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于20世纪40—50年代提出了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到取向问题、评价问题、控制问题、决定问题、紧张问题和整合问题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以分为下列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
社会学教程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
2.社会行动者:社会行动者是指从事社会行动的人,即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人。
主体性:人可以主动采取自认为合适的行为的特征,即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是积极的行动者,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创造性。
客体性:每个人都是他人行为的对象,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受他人行为影响。
客体性主要是表明相对于他人行为的对象性,不只意味着被动性。
3.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个别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抽象、概括)vs. 人际关系(具体)—社会关系是指角色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社会关系为扮演某种角色的人提供了行为的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这两种人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合理性的认可。
形式社会学: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纯粹形式4.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5.文化元素: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具体的、物质的;抽象的、精神的。
6.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
例如:茶文化;婚嫁礼仪/文化;农民的一套耕作工具;7.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例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海洋文明与内陆文明8.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影响极大。
社会学提纲
社会学提纲社会学提纲一、社会化与个体化1.社会化概述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理解的三种角度:(1)文化角度:受文化学派影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经的实质是社会化的内化。
(2)个性发展角度:受心理学影响,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
(3)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定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能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人格: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
*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库利“镜中我”理论——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来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2)“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主我”与“客我”相互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两者之间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
(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社会学课程大纲
社会学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理解和解释社会问题和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学生将能够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2. 课程目标- 理解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 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3. 课程内容3.1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学的定义和目标- 社会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3.2 社会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思考和应用- 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3.3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角色与社会规范- 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3.4 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社会化的过程和理论- 社会控制和社会规训的机制- 社会化与个体发展的关系3.5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 社会不平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6 社会变迁和社会运动- 社会变迁的理论和模式- 社会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7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社会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挑战-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 授课方式- 前言介绍和讲解-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学生报告和展示- 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 期末考试或论文5. 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30% - 学生报告和展示:20%- 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30%- 期末考试或论文:20%6. 参考文献- Giddens, A. (2014). 社会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Macionis, J. (2018). Society: The Basics (14th Edition). Boston: Pearson.- Ritzer, G. (2015).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8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Education.本课程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社会学课程的框架和指导,细节和教学材料将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给学生。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学教学大纲是指为社会学课程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
首先,社会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学大纲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课堂讨论。
其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社会学教学大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交往和社会变迁等。
他们还应该熟悉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将为学生提供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工具。
其次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包括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访谈和观察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学数据,并提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通过学习研究方法和技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社会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社会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和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学生将能够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并加深对社会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可以探讨社会不平等、种族关系、性别角色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这些案例分析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社会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实践和实地考察的环节。
通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和组织,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并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学教学大纲对于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教学内容。
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教程社会学教程: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导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本教程将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对社会学的初步认识。
第一部分:社会学的定义和起源1.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并试图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则。
2. 社会学的起源:社会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兴起,人们开始对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并试图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和角色的排列和关系。
它包括家庭、政府、教育系统等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人们在这些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3. 社会交互:社会交互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交流、合作行为、社会关系等各种社会交往方式。
4.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持续变化和演变过程。
它可以是由技术发展、经济变化、文化冲突等各种因素引起的。
第三部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社会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来验证社会学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来获取丰富和详细的研究材料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深层次的意义。
3.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的研究,来了解和解释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方法。
它重视对历史事件和社会过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4.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来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的方法。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导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拓宽视野,提升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社会学教学工作,我们需要有一份完整的社会学教学大纲,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展示性。
下面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1.社会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2.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小组讨论,进一步了解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及其在研究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3.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我们将展示社会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家庭、教育、犯罪、健康等。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活动,学生将能够将社会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应用能力和批判思维。
4.社会变迁与全球化:在教学的后期阶段,我们将重点关注社会变迁和全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小组讨论,了解不同社会的变迁和适应策略,开拓跨国视野。
二、活动安排1.课堂讲解与讨论:教师将基本理论和案例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及同学互动,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2.小组活动与案例研究:学生将分成小组,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实地考察与讲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学相关机构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学知识的应用,并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文献阅读与报告:教师将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社会学文献,学生需要独立阅读并撰写报告。
这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应包含的内容。
一、引言社会学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给出对社会学的定义和范畴的解释,以便学生能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此外,引言还应该强调社会学在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
二、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部分应该介绍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早期社会学家的贡献以及社会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
通过了解社会学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
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是社会学教学大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这部分应该包括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并介绍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学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应该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学研究打下基础。
五、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社会学的应用领域是社会学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应该介绍社会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犯罪等,并讨论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学生可以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学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学复习纲要
1、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其中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3、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4、基本社会化:它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5、继续社会化:是相对初级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也称发展社会化。
6、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
7、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角色集:是指围绕社会地位而存在的诸多社会角色的有机集合。
它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与他人相互联系的产物。
9、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0、合作: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11、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的方法与过程。
12、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13、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14﹑社会组织︰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
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一、教学内容要求社会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在此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布置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比较系统和准确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实务;在课程讲授中,密切联系我国实际,作到在忠实于学科规范体系原貌的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现行社会学运行机制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社会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目标。
一是系统的、有历史沿革的制度文本解读;二是社会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达到启发式教学效果;三是社会实践和课程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与制度的结合点,了解其运行的基本程序。
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应结合我国社会学制度改革中引发的理论和实施难点,发动同学对我国目前社会学学术状况和改革对策的思考与讨论。
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教程第一章: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社会变革和工业化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社会学家的贡献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
同时,还将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将介绍社会结构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家庭、学校、媒体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控制的机制和作用,如法律、道德等。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章将介绍社会不平等的类型和原因,如阶级、种族、性别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变迁的影响和后果,如社会动员、社会革命等。
第六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章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犯罪等,并探讨社会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决。
第七章: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章将介绍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社会学的意义与挑战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本结语将总结社会学的意义,如提供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提出社会改革的建议,并讨论社会学面临的挑战,如全球化、技术发展等。
通过以上章节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社会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学课程大纲
社会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运作。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理解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互动主义、冲突理论;3. 掌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4. 理解社会学在解释社会问题和指导社会改革中的作用;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2.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概念- 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的解释- 社会互动主义理论- 个体行为和社会交互的分析- 符号互动和社会建构的影响- 冲突理论- 权力和不平等的研究- 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的解释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人类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技巧- 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应用- 定量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和样本设计的原则- 统计分析和资料解读的基本技能4. 关键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不平等与阶级分化- 经济差距和社会流动性的分析- 社会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社会变革与文化冲突- 移民、多元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问题- 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犯罪、贫困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探讨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学科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科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2. 评价方式-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
社会学提纲
社会学提纲一、社会化与个体化1.社会化概述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理解的三种角度:(1)文化角度:受文化学派影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经的实质是社会化的内化。
(2)个性发展角度:受心理学影响,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
(3)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定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能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人格: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
*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库利“镜中我”理论——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来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2)“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主我”与“客我”相互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两者之间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
(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小结:1.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
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
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实证方法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行动社会过程思考题: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二社会及其构成小结: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
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
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
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
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
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社会社会关系文化主文化亚文化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冲突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社会是如何构成的?2.什么是文化?3.比较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4.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三人的社会化小结:1.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一般指从人的出生到其成为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青年这一阶段,但从广义上来说,这是贯穿一生的过程2.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
3. 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几乎长期有力地影响着每一个人,非常重要。
4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有:(1)心理上的断乳;(2)社会价值的多样化;(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社会的迅速变迁;(5)代沟。
5. 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的过程对个体的个性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民族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术语社会化心理上的断乳代沟再社会化个性民族性1.社会化的涵义是什么?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以自身成长经历探讨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3.试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某种问题?4.试对中国、日本、美国的民族性进行比较分析?四社会互动小结:1. 社会互动指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2. 据符号互动论,人们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借助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据戈夫曼的拟剧论,社会舞台上的成员会在互动中进行印象管理。
3. 社会交换论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看作是交换行为,社会交换是人们交换报酬和惩罚的互动过程。
报酬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尊敬等。
4人际互动时会使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等身体语言来传达相应信息。
人际互动过程中的空间距离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6. 社会角色的类型有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7. 角色扮演的过程包括如下一些阶段: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具体过程中的行动选择。
关键术语社会行动社会互动“镜中自我”(库利)符号社会角色先赋角色自致角色角色冲突思考题:1.电子交流能够取代面对面的互动吗?2.决定人们互动时是合作、竞争、还是冲突的因素有哪些?3.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色是先赋的还是自致的?五初级社会群体小结:1.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 社会群体可分为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等。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3. 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主要类型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邻居等,具有规模较小,成员有限、持续的直接的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等特点。
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包括:承担社会化的任务;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但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个人的发展;损害社会利益。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一些变化,给人们更多自由,但同时使人们从初级社会群体中获得的温情变少,带来都市孤独等问题。
5. 家庭指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
6. 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可将家庭划为以下几种类型: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ies)、夫妻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
7. 家庭的功能包括: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的满足。
关键术语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内群体外群体参照群体群体凝聚力核心家庭思考题:1.初级社会群体有些什么特征?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2.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些什么影响?3.哪些因素造成了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带来哪些影响?4.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家庭暴力?5.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什么?6.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主要有哪些?六社会阶级与阶层小结:1. 社会分化包括: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如年龄和性别;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如职业。
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将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阶级分析模式。
3. 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对于后来的西方社会学家影响重大。
社会分层的方法包括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等,分层的标准有职业、收入和财富、教育程度等。
4对于社会分层,功能论认为其在维持社会方法有其有益的方面,而冲突论更多看到了阶层之间的冲突。
5.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据流动的方向区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垂直流动还可细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据流动的参照点区分为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据流动的主体区分为群体流动和个体流动。
6在社会流动的研究中,精英的流动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具有一定影响。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社会流动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一些变化。
关键术语社会分化社会分层阶级、阶层社会流动及其类型思考题: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有些什么不同?2.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有哪些?3.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只要人人丰衣足食,社会上的不平等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吗?4.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现状?5.功能认关于社会分层的解释。
七社区小结:1. 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通过共同的社会生活,社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居民对社区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2. 开创社区研究先河的是芝加哥学派,该学派创立了人文区位(生态)学理论,对社会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影响到我国20世纪30年代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中国社区的研究。
3. 农村社区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社区居民具有生活自给性强、简朴、比较保守、同质性高、生活节奏的自然化等特征。
城市社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共同体。
城市社区人口规模高、密度大;居民异质性高;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4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城乡差别的形成有政府的政策选择和客观条件制约等复杂原因。
5.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有工业化等因素。
6.近现代城市化发端于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现象。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过度城市化等引起的贫民窟现象为人们所关注。
7. 1949年后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滞后;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户籍制度延滞了城市化进程,改革以来发生了一些变革。
8.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选择引起不少学者的争论。
关键术语社区人文区位(生态)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郊区化过度城市化户籍制度思考题:1.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生活相比有些什么异同(特点)?你愿意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为什么?2.中国目前应该取消户籍制度吗?为什么?3.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呢?由于“大城市病”,北京等超级城市应该停止城市化的步伐吗?4.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