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考点知识诠释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主干知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主干知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 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
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材料中作者拒绝日方“请求”的原因是教科书的
内容与历史事实相符合。这体现了对历史客观事实的尊重,是正
确的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目的要求。②中“没有客观标准”的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

高中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高中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 物主义
(整个世界)
唯物辩证法 (联系、发展、全面)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价值观
人生观
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知识目标:
1个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特点是非 对抗性的矛盾。 9.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11.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12.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 1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领导者。 14.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
建立新的生产关 系,解放生产力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注意: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p9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帝
知识目标:
1个概念:人民群众
1个地位:人民群众的地位
3点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目标: •2个标准: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个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知识目标:
•2个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
价值的主观条件
•3个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

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4

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 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 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4.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2019/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 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 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
•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①两种关系所处的统一体不同。②两对矛盾 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不同,得到的规律不同。
•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 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 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 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 5.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 (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 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 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7.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 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 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 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 “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课程小结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课程小结新人教版必修4

课程小结热点素材现实中,有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期沉迷于不良网络游戏,不仅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而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偏移,价值观、世界观也受到游戏中各种设置的影响。

①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旅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

②下一步,文旅部将在持续打击网络游戏禁止内容的同时,推进网络游戏转型升级,引导网络游戏行业加强自律管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积极提升网络游戏内容品质,丰富文化内涵,丰富游戏功能。

③信息解读创新演练1.网络游戏不是不能有,而是要去其糟粕,健康发展。

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待不同的网络游戏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②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要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待网络游戏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A解析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网络游戏有健康与腐朽之分,故②不选。

④材料中没有体现。

①③符合题意,应选A。

2.网络游戏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心态走上社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无论是主管部门、企业自身,还是社会和家庭,都应该时刻把责任放在肩头,共同打造清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②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价值观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④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答案 D解析无论是主管部门、企业自身,还是社会和家庭,都应该时刻把责任放在肩头,共同打造清明清朗的网络环境,体现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

网络游戏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③符合题意。

①④不符合题意。

3.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游戏传播赌博、色情等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专题检测评估 新人教必修4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专题检测评估 新人教必修4

专题检测评估十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回答1~2题。

1.流行语属于( )①物质②意识③社会存在④社会意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社会存在,故②④符合题意,选C。

答案:C2.上述材料表明( )A.人们的社会意识都是一样的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同步变化发展的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解析:由“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可知D正确;A说法不符合实际;B与题意无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是同步变化发展的,可见C错误,故选D。

答案: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回答3~4题。

3.之所以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4.下列对我国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我国的改革是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而不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④说法错误。

答案:B5.我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 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 4.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 断解决中实现的。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 体标准。 • 7.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 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 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 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 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 •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 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 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 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梳理
1
2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归 纳
3
热 点 透 析
网 络 梳 理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 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 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பைடு நூலகம்,推动社会进步。 (2)方法论: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单元整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 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重视社会存在,从社会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 重视先进社会意识的学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 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 主人翁精神。

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

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

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内容,具体内容: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 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

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

其实, 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1: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2:实现人生的价值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复习与巩固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复习与巩固一、学习目标1.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二、知识网络三、要点梳理关键词: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一)社会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典型例题】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精选-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2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能力目标
(1)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
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2)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特
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知识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点二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特别提醒人们的社会地位、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 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阶级社会中,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 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生活中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而我 们总要认同多种价值标准中占主导地位的最高价值标准,这种最高 标准应该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要求相一致。对于社会主 义国家,判断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 展要求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人民群 众的利益是最高的取舍标准。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类 历史上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总 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因此, 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利益和长远利 益,它作为整体利益,反映并代表了社会成员的利益。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总结学案一、社会历史观(即唯物史观)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方法论: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温馨提示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二者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或二者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原理内容:(1)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①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②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实现。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呈现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人教必修4

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呈现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人教必修4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源:学,科,网]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高中政治11.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11.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改革(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结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 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
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
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 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 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从知识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 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 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 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 从能力目标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 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 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 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 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 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
•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 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 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 社会历史观。但是,由于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 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而没 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 进行讨论。为此,本单元共设计为两课:第十一 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
成才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一、本单元的地位
• 本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 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 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 界的活动。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 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知识体系二、高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高频考点频考点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详见原理28)例题29、[2011·天津卷]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

频考点2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详见原理29)例题30、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这些事实表明(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A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C与题意无关,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频考点2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详见原理30)例题31、[2011·山东卷]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A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故B项观点错误;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答案:C。

频考点2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详见原理31)例题32、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这是因为( ) 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A本身错误。

B、D不是强调改革开放的原因。

答案:C。

频考点2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详见原理32)例题33、[2011·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大纲文综29.P1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

①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但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实践)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故排除。

答案:C。

频考点28、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详见原理33、34)例题34、[2011·四川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对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条件的认识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题干中三种境界蕴含的道理,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业者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①符合题意。

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

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不可能自然转化,故③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人的本质属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条件,故④排除。

答案:A。

频考点2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详见原理35)例题35、[2011·江苏卷] 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

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从题干的关键句“人心,有各自的法则”可以看出,只有C表述符合题意,A 、B表述错误,D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C。

频考点30、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详见原理36)例题36、[2011·重庆卷] 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

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

”这表明(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解析】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排除无关及错误选项。

材料强调公益思维和生活之间的关系,A、B、C不符合材料,说法也不正确,均可排除。

人生价值和个人素质有关,但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A说法不严谨;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客观实践而非心态,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关系,排除C;答案:D。

四、提高练习1. 2010年10月16日,河北保定“官二代”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

然而,当舆论强烈关注的时候,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

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

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是因人而异②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③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下边漫画《今日武松》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能指导人们行动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C.自然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3.唐太宗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天,我们常用“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必竭”来告诫政府官员。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办事情应立足整体,搞好局部C.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D.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4.我国内地某企业家近日率先承诺“裸捐”,“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

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表明( )①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练习解答】1、答案:C。

【解析】③说法错误,排除B、D,②颠倒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说法错误。

选C。

2、答案:D.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今日武松与当时的武松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体现了D。

A 与题干不符。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规律是客观的,所以B、C错误。

3、答案:A。

【解析】题干说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选A,B、C、D与题意不符。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裸捐”表现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①②说法与材料相符,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