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融合梦想课元素的运用实效——《志存高远》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融合梦想课元素的运用实效
——《志存高远》教学反思
作为九年级政治老师,之所以选择上这样一节融合梦想元素的政治课,是源于今年兼带了七年级梦想课,在与七年级孩子的几次接触中,感觉有些新升入中学的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依赖性强,意志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与责任,因此,看到“德育”这个主题之后,就设计了《志存高远》这节融合了梦想课元素的思品课。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人”(whole person)。

所谓“全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

梦想课程是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成为“求真、有爱的追梦人”为价值追求,以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健全品格和关键能力为课程建构的主要方向,以合作、体验、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与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互补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因此,我相信,通过将梦想元素融合到思想品德课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共情、启发、赋能、自省的“土壤”根基的孕育支持下,成为真正的求真、有爱的追梦人,从而去大胆、自信且充满兴致地探索世界与未知。

《志存高远》这一课内容的安排是按照梯形形态进行的,是从普遍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讲的是普遍现象,即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设计,为自己确立奋斗的目标;第二层次讲的是具体到每个人的人生理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体现了人的精神境界的不同。

以上两个层次告诉我们,不仅要设计人生,而且要设计高层次的人生理想。

第三层次,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确立人生理想要避免空想。

总之,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同时避免空想。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初中阶段正是他们由青少年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时他们自信甚至自负,他们对一切特别是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成人感促使他们开始在头脑中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这一时期,确立正确的理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的理想才能在青少年的心头点燃信念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为了理想去努力拼搏的力量。

根据我自己设计的课前问卷调查了解,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把娱乐明星作为自己的青春偶像,虽然有些是因为明星身上的优秀品质,但也有不少同学是追逐明星的光鲜外表和头顶上的光环。

在这样的学情之下,这节课的德育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与热,密不可分。

当然,对课堂教学而言,德育等资源不应该是硬性添加上去的,而是要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修养。

因此,只有给予他们
恰当的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灵魂、崇高理想的新一代中学生。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到不能空洞说教;要切合学生心理实际,我设计了《青春偶像大调查》这个环节,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调动了他们参与话题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使学生有话可讲。

采用聊天式的方法循循善诱,让学生更容易明白理想是什么。

《走近名人》这一活动是在《青春偶像大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是让孩子们自己谈有关名人的理想,其他小组猜名人名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感知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以及理想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这个活动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并组织语言描述名人,而非老师直接描述,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有利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情绪调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率。

在活动之后利用“我思我在”环节的对话式提问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感悟要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考虑到现在初中生大多关注并崇拜娱乐明星这一学情,在涉及到确立理想之前,我选用了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的视频材料。

初中生对视频材料很感兴趣,也只有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给学生思维注入活力,将短片与所学知识结合,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感悟,做到寓教于乐。

一方面落实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用钱老的事迹让孩子们自己感悟确立理想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这个环节使本课的德育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第二个活动《人生指南针》融合了梦想课的环节,这个活动是这一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能做的事”、“可做的事”、“应做的事”、“想做的事”。

从而为理想的进一步清晰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在独立思考中,学生可以先明确自己的理想;在交流中生生互动,可以受到他人理想的触动,进一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准确的把握C(can do)能做的事(现在能做到的)、M(might do)可做的事(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但未做的)、O(ought to do)应做的事(责任与义务)、W(want to do)想做的事(个人想去做的一些事)这四个方向,我增加了“活动步骤提示”和“香香(我上小学的孩子)的答案”。

这个环节的增设是由于之前在其他班级试讲时,听课的同事感觉搞不清楚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老师理清尚有难度,于学生就更难了,因此,这两个环节的
增设既让孩子们有了思考的方向又降低了活动的难度,符合七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

其实,这节课我最感欣慰的地方是在最后的分享、展示环节,有一个主动上台展示的孩子张体元说要为社会做贡献,让中国更加强大,这一点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但似乎又应在意料之中。

因为融合了梦想课元素的思品课让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了,让孩子们更感兴趣,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了,也让我有了一种在教育战线重生的感受。

我想这应该就是我想要达到和实现的效果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这一节课也存在遗憾之处:就是时间有限,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展示自己;但是,这样一节课却真正完成了“帮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这一使命,我知道,实现理想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一线教师不乏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一定不回避深深的困惑和偶尔的迷茫,因为,我们将在困惑中不断前行,从迷茫逐步走向清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始终有爱和梦想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