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123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
习成效。下面将就教师指导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
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以便制
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同时,教师还应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
递知识的角色,更应充当导师的角色,通过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
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不同学生的兴趣
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
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
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
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和创新,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相关推荐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精选6篇)
难忘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进步,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活动情况做一下总结。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活动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
通过10月、11月的听课活动,我校科学教研活动圆满完成。本次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及积极探索的兴趣,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让教师们一起成长而开展的。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此次活动有四位科学老师参与,每位老师任意选上一节课,由评委打分,选出的最高分的老师准备第二次听课。为了此次活动老师们都积极、认真地对待,无论是教具还是教学设计都精心准备,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王道江老师上的六年级科学《让生活充满阳光》,在新授时,教师带来许多实验仪器,并在学生面前熟练的操作,让学生看到了有关光的很多奥妙之处,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孙伟老师和四年级吴秀云老师的课上也有不上亮点,整堂课孙老师、吴老师都面带笑容,亲切和蔼,大大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自然。经过第一环节王道江老师获得了第一,上了第二次课,让大家又获得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当然每堂课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一些共病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设计太琐碎,教师语言罗嗦,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一堂课下来,教师非常的辛苦,学生却很清闲。建议教师要明确教师目标,找到教学难点的突破办法,做到思路清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设计要少而精,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使课堂变为学生思维的课堂,让学生跟着老师思考,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本文将介绍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标,并提供一些可供教师和家长参考的实践活动。
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一年级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将学生们所学
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其次,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来说,这些活动旨在: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实践活动示例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示例:
种植小菜园
通过种植小菜园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们选择适合种植的蔬菜或花草,并指导他们如何照顾植物。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给植物浇水、施肥和防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制作手工艺品
手工艺品制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
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方法,如纸折、剪纸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能够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培养创造力,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社区参观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细化——姜平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细化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平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取得一定进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架构不断完善,课程研究经历了课程内容开发——指导策略探讨——方法指导与系统建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范式——区域推进与学校整体规划的艰辛历程,然而,不同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体现层次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前期的研究从内容系统建构、方法的系统安排、方式的多样选择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教师的具体指导行为规范到底是哪些,过程指导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终结性评价的具体指标有哪些,本课程最终达成的价值是什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是当前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将就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层设计与三维目标具体化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表述为:“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仔细分析一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们不难理解,该课程的总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能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方面是学生能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三方面是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学习方式的转变,四方面,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教师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导言:
有效指导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通过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学习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策略和技巧。
一、建立信任关系
建立信任关系是进行有效指导的第一步。教师要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了解,了解教师的需求、困惑和期望,以建立互信。同时,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明确目标和期望
在进行指导前,教师应明确指导的目标和期望。这有助于教师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并且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可以与教师共同制定目标,并提供相关的参考材料和指导方案。
三、使用反思和自我评估
反思和自我评估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鼓励教师在每一节课后进行反思,并自行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估工具和指导,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四、提供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指导教师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表现,提供精确、具体和建设性的反馈。教师应当注重表扬教师的优点和亮点,同时指出教师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五、分享资源和经验
教师可以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质的教材、课件和参考书籍,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持续关注和指导
教师应当给予教师持续的关注和指导。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提供建议
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素养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素养
作者:苏俊伟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0期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如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各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六大素质。
一、精神素质
教师的精神素质,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教师良好的精神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意味着努力创生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再次,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教师学会创新,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123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的选定要具可操作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又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活动选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如:教材中涉及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而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平常的问题。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第一篇: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改革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这类新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也为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拓展了无限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从“资源开发、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成果共享”几方面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让这类新课程展现出独有魅力的体会。
一、整合资源,共同协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一体的新型活动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及本校、本地区的资源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于2005年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八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区域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相应的课程资源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和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为了解决课程资源狭隘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注重师生共同协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维目标有效达成策略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维目标有效达成策
略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
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人格与素质发展。
本文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结合四维目标教学指导,对提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维目标;策略
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维度发生
了变化,由原来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转变到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活动目标从以前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成四维目标。本次课题,针对目标形式上的转变,使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为达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维目标,采取的有
效实施策略,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1.从教材特色思考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正以2015年省编《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教材,本册
教材在保持“选择更普适的内容”、“提炼更共通的方法”、“提供更开放的空间”、“激发更主动的意愿”为原则的基础上,依然将校园文化活动、研究性学
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主要内容,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有研究价值的活动内容。
2.从学生发展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不但让学生学习自然、技术、人文、社会等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维目标如何体现学科知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
S小学科学cience2022.11
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思政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观,还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习惯“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学生也习惯自主接受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这种方法可提教学效果,但该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孤立的个体状态,对他们日后生活、就业融入集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从小学阶段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至关重要。而将思政教育融于该课程,能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实践活动比较烦琐,且多数活动需学生互相协助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活动目标时,其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意识也将被充分激发。
(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21世纪是人才竞争尤为激烈的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自身综合素养较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职场环境。因此,从学生的小学阶段起,教师就不仅要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对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动手实践来检验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动手实践过程,是理论知识再复习的过程,也是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XUE SHU ZHENG MING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张华文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现阶段,仍然有许多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没有注意到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随着新课程体系逐渐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
(一)尊重主体性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要重视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提升创新思维。
(二)遵循时间性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在课堂之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时间性,将综合实践活动的长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选择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把握完整性
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系都是完整的,需要包括导入、正式讲解、小结以及课下练习部分,并不能够随意缩减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有效调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整合有方,指导有法——实践活动课程化之我见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课程性质的影响,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缺乏系统教材、课堂组织随意性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活动课程化的理念,我将从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及实施方面进行阐述。
在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它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就目前状况而言,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问题
由于教学材料的随意性和教学资源的地域性等,很难在考虑每一个地方及其特色的基础上为实践活动课程编订一本统一教材。
(二)课程安排问题
教学内容零散,没有系统性。与此同时,在这些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场所、时间、内容以及实践课程的安排都会因为天气、周边的资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极大变动。在这些问题的共同影响下,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大的随意性。
(三)教学结构和模式问题
在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小调查、小课题研究、小游戏以及小创作等教学方式。虽然这些小活动能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但是这个过程却始终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作为指导,所有的活动都是“即兴”“随机”的。在这种“偶然”大于“规划”的活动中,小学生是否能学到东西以及学到知识的多少必定也是“随机”的。
二、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化的意义
(一)为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
小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不仅能使小学实践活动一改之前的随意、散漫状态,还能使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课程化的影响下有计划、有秩序地平稳展开。如此,教师便能够在引导小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依据,而不是随心所欲地“看到什么学什么”或者“听到什么讲什么”。
12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广南县第四中学校 XXX
结题报告摘要:本课的具体方向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课题研究。以八年级学生为实施对象,以新课程八年级上册语文六个“综合性学习”实施内容。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有利于: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探究能力;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和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还有一些困难:1、农村条件差,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较少,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孤陋寡闻;2、现代教育的安全警惕性较高,部分特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无法进行;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较费时间,在教学科目多,课时少的条件下,难以实现对每个活动专题都进行教学。因此部分问题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究,1、如何为学生提供获多渠道地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2、学校如何既保证学生安全,又让部分特殊的“合性学习活动”内容能有效进行开展;3、如何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保证知识的掌握,尽量实现对每个活动专题都能进行教学。
教师综合实践报告
教师综合实践报告
1.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综合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成果,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
的观察、感悟和反思,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2.实践背景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负责教授高二的一班学生。本班学生总人数为50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英语
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教学缺乏积极参与。针对这一情况,我经过不
断探索和实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和英语能力。
3.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目标:
-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具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 个性化差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5.实践成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果:
-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劳动意识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小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此可见,我们能够看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不同于课程教学,当然,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而言,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面对这一具体的任务,本篇文章就结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现实状况以及问题,具体分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劳动意识培养
前言:随着国家对小学生劳动实践等政策的颁布,我们能够此项活动,对于学生的人生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那么本篇文章该项活动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出发,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当下小学教师,可以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出发,对小学生掌握的理论进行考察,这样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当然,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小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分数化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并注重学生的劳动意识的形成与劳动素养的锻炼[1]。有利于小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
1、创新活动思路,引导学生参与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化的合作情境,需要着力对小学小组学生的学生劳动意识进行培养,当然在这一过程之中,小学教师需要创新活动教学思路,这样就能够引
导学生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并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选定2人合作,,这样差异性的分组能够帮助学生们打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路,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建言献策。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于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那么,教材的编排是如何体现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的呢?
以青岛版教材六下第96页的“综合应用”——《让校园绿起来》为例。首先,从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要想了解学校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要用到学生前面学过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百分率方面的知识,这是学生所学知识方面的应用;其次,从教材提供的活动方法来看,学生可选用步测、工具测量或其他创造性的方法,来测量、计算学校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这是学生已有方法方面的运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活动反思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怎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下面,我就借助《让校园绿起来》一课,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与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的选定要具可操作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又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活动选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如:教材中涉及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而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平常的问题。
、选题指导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
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教学的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
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最后,分组开放。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人一组。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学习,学习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使,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种快乐的事情。
三、教学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加鼓励,切切不可横加指责,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教学中,我在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各阶段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等多元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指导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活动是否有效、扎实。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