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123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计划123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计划
(2003-2004年度)
宁安市东京城中学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为指导,以我们英语教研组开发的《我身边的英语——fly freely in the English》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和开发纲要为具体实施目标,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亲眼目睹家乡与世界的同步变化。
树立学好英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本学期七年级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以《我身边的英语——fly freely in the English》中运用为主,共6课时。
上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下学期安排如下:
本学期八年级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以《我身边的英语——fly freely in the English》中运用为主,共5课时。
上学期安排如下:
下学期安排如下:
三、课程评价方法
建立参与与互动、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采用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方式评价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以便检验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东京城中学教师胡玉霞
2003年。
教案中的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
教案中的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示范教学和实践操作是一个关键因素。
教案中的示范教学和实践操作是指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例子。
一、示范教学的重要性示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向学生展示如何完成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通过示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示范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示范教学在教案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可以通过准备精心设计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有助于建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框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动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中引入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实践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与同学进行合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操作的例子1. 科学实验:在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例如,通过加热水和测量温度的方法,让学生探究水的沸点变化规律。
2. 生活技能训练:对于一些生活技能的教学,如烹饪、编程等,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在烹饪课上,教师可以先示范烹饪一道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操作,最后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菜品。
3. 体育运动:在体育课上,示范教学和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引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中的方法和策略。
一、积极创造实践探究的机会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教师可以积极创造相关的机会。
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地考察或者开展小组讨论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和亲身感受。
二、提供资源和指导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文献资料或者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实践活动。
通过提供资源和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究并取得有效的成果。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是进行实践探究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或者故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看到知识的价值和应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进行实践探究的主动意识。
四、组织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或者合作项目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鼓励学生反思与总结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后,教师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实践活动的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或者总结实地考察的感受。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综合的学习成果。
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创造实践探究的机会、提供资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组织合作学习以及鼓励学生反思与总结,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总结
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总结
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总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实践目标与任务:明确实践目标,确定实践任务,确保实践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2. 实践活动组织: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实践方法与手段: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实践活动的效果与质量。
4. 实践成果与效果:及时总结实践活动的成果与效果,对实践取得的经验进行归纳与
整理。
5. 实践经验与启示:总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与收获,提炼实践所带来的经验与
启示,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6. 实践成效评价:对实践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评估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
的差距,为今后改进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7. 实践意义与价值:探讨实践活动对教师个人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发展等方面
的意义与价值,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注入更多动力与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
龙源期刊网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作者:庄瑜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10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产物,是21世纪育人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教师如何自己去选题、计划和实施?上课时如何组织教学?社会实践中获取的大量资料该如何利用?课内外活动的比例是多少?自主学习的情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一种情况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譬如在教室里“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教师“不放心”而过多地帮助学生设计活动;另一种情况就是走极端,有些教师上课时往往只说两句话。
“大家展示得真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其他时候则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学生“表演”,好像整节课再没什么事了,落得轻松自在。
那么,教师应怎样转变、重构自己的角色呢?从台前到幕后,指导学生研究“问题”是活动的主动脉,“生成问题”是活动的起始点。
在教学的初期,学生的问题比想象得要多得多,笔者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灵活自如,却很容易被学生牵着走,甚至脱离了主题,对问题的生成和解决也失去了预见性。
于是,笔者琢磨着:若能像整理信息那样指导他们形成“问题树”,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比如,在接下来的一次活动中,笔者就如何画“问题树”进行了专题式指导:首先,教会学生读懂问题,然后做好一个“合并”与“分类”的工作,将说法不同、性质相同的问题合为一个树干,将主次不同的问题再分到不同的树干上。
不久,笔者又发现学生会整理问题了,但具体实施却出现了逻辑错误,弄不清楚问题解决中哪些是全盘的重点,哪些又是旁枝末节,哪些问题是必须先处理的,哪些只能最后解决的。
于是,笔者又设计了一次“修树枝”的专题指导课,教会学生把问题分清主次、排好先后顺序,从而能够有条不紊地设计方案,并有效解决问题。
从权威者到参与者综合实践活动是关注过程、关注参与和关注体验的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操作、研究和实践;教师是协调员、服务提供者、领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下面将就教师指导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角色,更应充当导师的角色,通过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和创新,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汉字》教师指导方案教师:年月日《神奇的汉字》教师指导方案活动背景:这学期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通过层层筛选后,最终确定了以汉字为课题进行研究。
汉字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古老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文字,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经过了3000年。
汉子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朝鲜、越南、日本和我国许多兄弟民族,都曾使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民族语文,或利用汉字来创造他们的文字。
汉字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离不开的。
让孩子知道汉字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并了解汉字启动了人类的文明。
因为汉字是美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因为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爱护她,更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
所以很有必要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采访和实地调查、记录素材和写报告等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在过去的两年中我班学生已开展过几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研究,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流程非常熟悉,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评价方法。
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不但对周围的事物很好奇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能力,这个课题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好研究。
活动目标:1、了解汉字是如何形成的,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有哪几种形体,分别在哪个年代,知道汉字对人类的贡献和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2、开展“小小啄木鸟”活动,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自觉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实事,了解汉字正确的写法和意义,从小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
在作业时养成防止写错别字的习惯,把“学以致用”的活动更向前推进一步。
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
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经验。
他们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其他教师。
其次,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不仅需要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最后,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他们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一起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他们需要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经验,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其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希望更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总结老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摘要: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动策划者,教师成为活动的巧妙点拨者。
只要教师有所“舍”,而精心设计、耐心等待,就一定会有所“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也一定能实现其卓越而远见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指导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经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钻研和深刻解读,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课应做到名副其实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至少需要“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指导活动方法――展示活动成果――总结评价活动”等环节,少则需要一两周,多则需要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学期。
因此,许多教师倍感耗费精力、浪费课时、影响成绩。
于是,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遭到了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不受待见的结局,而“省下来”的实践时间则被“充分利用”――抄写词语、默写课文、狂做试卷等,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
如此做法,果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吗?也许可以提高一两次纸质试卷的成绩,却难以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信仰,应当坚信:只要指导得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事半功倍,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且最终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认真地进行了相关研究,下面以《走近零食》主题活动为例,浅谈个人主张。
《走近零食》的教学设计回顾导入,明确任务教师在讲解《走近零食》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他首先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心得体会
在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作为指导老师,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学生们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了解社会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我发现了教育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育机会,通过参与实践,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我也能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被迫面对各种实际情况和问题,需要灵活应对和解决。
这让我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与学生的互动也丰富了我的教育经验,让我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实践能力。
作为指导老师,我也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有方,指导有法——实践活动课程化之我见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课程性质的影响,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缺乏系统教材、课堂组织随意性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活动课程化的理念,我将从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及实施方面进行阐述。
在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它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就目前状况而言,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问题由于教学材料的随意性和教学资源的地域性等,很难在考虑每一个地方及其特色的基础上为实践活动课程编订一本统一教材。
(二)课程安排问题教学内容零散,没有系统性。
与此同时,在这些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场所、时间、内容以及实践课程的安排都会因为天气、周边的资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极大变动。
在这些问题的共同影响下,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大的随意性。
(三)教学结构和模式问题在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小调查、小课题研究、小游戏以及小创作等教学方式。
虽然这些小活动能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但是这个过程却始终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作为指导,所有的活动都是“即兴”“随机”的。
在这种“偶然”大于“规划”的活动中,小学生是否能学到东西以及学到知识的多少必定也是“随机”的。
二、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化的意义(一)为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小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不仅能使小学实践活动一改之前的随意、散漫状态,还能使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课程化的影响下有计划、有秩序地平稳展开。
如此,教师便能够在引导小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依据,而不是随心所欲地“看到什么学什么”或者“听到什么讲什么”。
(二)让小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这门课程对于实践活动课程,绝大部分小学生将该课当作一场游戏。
在他们看来,实践活动课程几乎等同于“自由活动时间”,这种错误想法的形成使他们不能从心理上重视实践活动内容。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123”德育管理模式
053五育并举┆学生发展“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123”德育管理模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李 宏摘 要:教育部最新颁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重点强调:全力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
为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我校全力打造“一条主线,双轮驱动,三全育人”的“123”德育管理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干线,孝法德育为双轮驱动,确保实现“三全育人”总目标。
关键词:“三全育人”;孝法德育;立德树人;“123”德育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2-0053-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2.025一、“123”德育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培育”。
到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遴选百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发挥对区域内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二十五史中第一个出现的萧山人是夏方,以孝友载入《晋书》。
“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古代朝廷倡导守孝,许多孝子因守孝扬名。
晋朝时期孝悌人物众多,“孝悌名流,尤为继踵”,而夏方“体至性以驰芬”。
夏方是西晋时期的孝子,在萧山影响很大。
萧山曾经有一个乡,叫“夏方乡”,北宋时设置,以纪念夏方的孝行,倡导孝行天下的风气。
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校贯彻立德树人主干线,实现“三全育人”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123”德育管理模式的主体框架以“一条主线,双轮驱动,三全育人”为架构,打造“123”特色德育管理模式。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一. 简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设立各种实践机会,如实地考察、实验、社会调研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实践的过程,深入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三.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
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
四. 打破学科界限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通过社会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等。
五. 培养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 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七.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八. 强化实践评估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进行实践评估,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收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九. 培养创新思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探索。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十.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12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广南县第四中学校 XXX结题报告摘要:本课的具体方向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课题研究。
以八年级学生为实施对象,以新课程八年级上册语文六个“综合性学习”实施内容。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有利于: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探究能力;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4、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和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上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还有一些困难:1、农村条件差,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较少,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孤陋寡闻;2、现代教育的安全警惕性较高,部分特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无法进行;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较费时间,在教学科目多,课时少的条件下,难以实现对每个活动专题都进行教学。
因此部分问题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究,1、如何为学生提供获多渠道地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2、学校如何既保证学生安全,又让部分特殊的“合性学习活动”内容能有效进行开展;3、如何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既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保证知识的掌握,尽量实现对每个活动专题都能进行教学。
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研究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广南县第四中学语文组教师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探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创新教学模式,经过努力,一年来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
校地共建“123”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为例
校地共建“123”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初,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要加快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带动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特别强调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1]。
因此,突出专业型研究生专业特色,提升其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仍面临的重要挑战。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园艺大省,园艺产业已成为当前河南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是农业结构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2]。
河南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豫政办〔2019〕44号)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
河北、黑龙江等省份也出台了相似政策。
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对园艺专业人才不仅有“量”的需求,更需“质”的提升,也对园艺学科高校对接产业需求、输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等提出挑战。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为适应这一形势,加大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力度,探索校地共建“123”双创教育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及经费保障。
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夯实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凸显专业特色,增强研究生竞争力。
一、农科高校“双创”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校外实践基地在许多院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作用十分重要,但校地共建还存在着选择标准不一、沟通不畅、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一)合作基地选择标准不统一学校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基地都适合,如一些基地规模小、园艺作物种类单一、管理形式现代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较传统等问题,还有通过非正式关系建立起来的合作基地,大多都缺乏培养“双创”人才的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双创”教育合作基地没有做具体规定,缺乏相应的资格审查机制,导致合作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过低,影响了“双创”教育培养的质量。
幼儿活动教案示范与指导实践
幼儿活动教案示范与指导实践导言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经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活动教案的示范与指导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一、活动教案的设计原则活动教案的设计是活动实施的基础,设计一个合理的教案能够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
活动教案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具体体现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循序渐进原则教案的设计要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顺序,活动目标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
通过逐步提升难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 激发兴趣原则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
二、教案示范: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假设主题为“医生角色扮演活动”,以下是一份示范教案:1.活动目标通过参与医生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活动准备准备医生服装、玩具医疗工具、模拟病历等相关道具。
3.活动流程(1)引导幼儿观察和品味不同类型的医生形象图片,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2)穿上医生服装,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幼儿担任医生,其他幼儿扮演病人、护士等角色。
(3)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进行互动,提问症状,给出治疗建议,模拟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结束后,幼儿们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三、指导实践: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意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以下是几个创意活动的指导实践示范:1.拼贴画创作准备一些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引导幼儿根据主题进行自由拼贴。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或素材进行创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教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在编写教案时,首先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应当明确而具体,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教案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尝试解决。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提供实践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需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并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在教案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评估和反馈:在教案执行完毕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实践过程中表现的评估。
通过评估和反馈,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实践成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教学和指导。
六、示范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案中还需要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了解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
结语:通过以上的方法与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必备:全面掌握综合实践教案设计技巧
实践教学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式,并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而教案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教案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设计教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设计教案要注重实际应用,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推动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实践、课堂演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教师共同完成各种实践任务。
设计教案要有计划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实践操作的时间长短等情况考虑。
设计教案是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具有计划性。
只有在教案设计中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该课程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一、课型:1. 观察课型: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理解数与运动的关系。
2. 经验归纳课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总结经验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探究面积、周长等概念,总结出计算方法和规律。
3. 分析实践课型: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让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分析剪纸图案的特点和对称性,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构造能力。
4. 探究实践课型:通过问题导入、实践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通过设计游戏规则,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策略:1. 活动导向: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基于问题和情境教学:以问题和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把数学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
6. 系统复习和总结:在学期末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型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数学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的选定要具可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
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又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
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活动选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
如:教材中涉及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而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平常的问题。
2、选题指导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
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
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3、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教学的方式要体现多样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
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
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
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
最后,分组开放。
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4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2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2—3人一组。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
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学习,学习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使,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种快乐的事情。
三、教学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加鼓励,切切不可横加指责,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教学中,我在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各阶段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等多元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指导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活动是否有效、扎实。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
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它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整体论的视野而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通过活动,把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一、主题设计的要素综合实践活动不管在课堂开展,还是在课外实施,都必须一个一个、一次一次地进行。
每一个活动、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设计,每次的主题设计都要对活动要素进行思考,并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选择,才能完成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
那么,主题活动设计的要素有哪些呢?(1)活动主题(2)活动目标(3)活动方式(4)活动过程(5)活动评价二、主题设计的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们教学时应根据什么来进行主题活动的设计,才能使主题设计既科学又有效呢?(一)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课程特点“文艺与人生”、“人与自然”、“我与祖国”、“我的未来”、“社会实践”五项结构性主题模块的设计面向了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全、整体发展,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二)要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有课程开发意识,重视和开发、利用四种课程资源:从学生的活动需求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传统的优质资源和办学特色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和新增学校特色;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
(三)要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条逻辑线索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三、主题内容的来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又没特别留意,却又是值得学习、了解、探究的事物或现象。
恰当、有趣的主题,能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的来源:(一)来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内容丰富,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选择适当的内容,或对已有的内容进行重组、删减、添加,确定相宜的主题。
(二)来源于学科教学的延伸新课标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由学科教学的内容延伸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如:语文课本有《海底世界》一课,由这一课延伸出《神秘的海底》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或参观等方式,去了解海底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海底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课标的思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重视和体现。
虽然学生的触觉是灵敏的,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阅历、知识有一定局限,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学生熟悉却不会做进一步的研究,或想研究但不知如何去做,对于学生稍纵即逝的想法或问题,教师如果不去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思维的火花也许就熄灭了。
如:生活中的灰尘问题是学生常见的,灰尘从哪里来,对人们有何危害,怎样减小灰尘,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采集灰尘污染的标本,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了解灰尘的危害,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大家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学生的视野打开了,有了关注生活,关注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来源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加上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较快,学生的双耳不仅闻窗外事,还闻天下事,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