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2.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示范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 5 , 10 , 15 , 20 ,……①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 ,53 ,58 , 63 ②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2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2 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
(B) 2、已知四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且四个数的平方和为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18,求此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是
4、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那么数列Sk,S2k-Sk,S3k-S2k……(k∈N*)成,公差为.
5、若x≠y,两个数列:x,a1,a2,a3,y和x,b1,b2,b3,b4,y都是等差数列,求 的值








二次备课
【问题2】(A)等差数列 中,已知
观察并思考:此例中 有何关系?此结论能否推广至一般情形?
试证明:
(B)若 是等差数列,且m+n=p+q=2k,m,n,p,q,k ,则
【问题3】(B)已知等差数列{an}中, ,那么当n取何值时, 取最大值?
【问题4】(B)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的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32∶27,求公差d
五、小结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练习:
(A)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 , (2)已知 求
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bn},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是Sn、Sn′,若 ,求 .
1、当公差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关于 的,且斜率为;前 和 是关于 的
2、在等差数列中,若公差 ,则为数列,若公差 ,则为 等差数列,若公差 ,则为数列。
二数学建构
二、学习新知
【问题1】(A)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是15,它们的平方和等于83,求这三个数。
变式:(A)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组成等差数列,求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比。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2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2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2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
修5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2. 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三、教学策略及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思维的活动”,新课标也在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法上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发现和推导
等差数列的性质。

设计流程如下:。

【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2课时)

【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2课时)

§2.2等差数列(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创设情境]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①0,5,10,15,20,25,…②48,53,58,63③18,15.5,13,10.5,8,5.5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Ⅱ.讲授新课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d a a =-12即:d a a +=12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n a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案-2.2_等差数列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案-2.2_等差数列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
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
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
a1= ,q= .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
的中间项.。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 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 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二必修5数学教案
通过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揭示数列的共性特点
定义应用,导出通项
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探究,选择学生板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引导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笔记,总结收获,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处理数列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理解,通项公式的透彻理解以及通项公式的函数意义。
三、教学法说明
1情景设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2新课讲解: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由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重要性:等差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储蓄,出租车收费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等差数列
一、学情分析
课题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很差,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数列的知识,而且数列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块的知识点,能够在高考的时候不丢分。
学习内容: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知识结构;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应用。
3例题选取:通过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

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

通项公式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观察梯田图片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1682,1758,1834,1910,1986,()(2)你能根据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吗?1,4,7,10,(),16,…2, 0, -2, -4, -6,()…引导学生观察:以上3个数列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得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板书课题)二. 新课探究,推导公式1.学生自主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高中数学《2.2.2 等差数列(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2.2.2 等差数列(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2.2.2 等差数列(二)教学要求: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等差数列.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练习:在等差数列{}n a 中, 若 32a = 813a =-, 求公差d 及14a .2. 提问: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那么中间的角是多少度?二、讲授新课:1. 教学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定义得A-a =b -A ,即:2b a A +=;反之,若2b a A +=,则A-a =b -A. 由此可可得:,,2b a b a A ⇔+=成等差数列.例1:求下列两个数的等差中项①5+2,34a b a b +-.2. 生活中的等差数列:例2、某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计费标准如下:若居民在某月用水量不超过5吨,则统一收取水费6元,否则超过部分则按1.35元/吨的标准收取水费. 如果己知某户居民该月用水量为18吨,问他此月需支付多少水费?(学生自练→学生演板→教师点评)例3、某地区1997年底沙漠面积为52910hm ⨯. 地质工作者为了解这个地区沙漠面积的变观测结果记录如下表:00 7999请(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10年底,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大约变为多少2hm ?(2)如果从2003年初开始,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每年改造80002hm 沙漠,但沙漠面积仍按原有速度增加,那么到哪一年年底,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小于22910hm ⨯?3. 小结:等差中项的概念,等差数列的公差、首项、项数及通项公式间的关系,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三、巩固练习:1. 有30根水泥电线杆,要运往1000m远的地方开始安装,在1000m处放一根,以后每50m 放一根,一辆汽车每次只能运三根,如果用一辆汽车完成这项任务,这辆汽车的行程共有多少km?2. 作业:教材P46 第4、5题。

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

2.2 等差数第 1 课时等差数列的观点及通项公式案【学目】1.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的观点,掌握等差数列通公式的求解方法,能熟用通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有关.2.通等差数列观点的研究和通公式的推,领会数形合思想、化思想、思想,培育学生数学的察、剖析、归纳和的能力.3.激情参加、惜高效,利用数列知解决详细,感觉数列的用价.【要点】:等差数列的观点及等差数列通公式的推和用.【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点的理解、掌握和用.【学法指】1.研究本上的基知,初步掌握等差数列通公式的求法;2.达成教材助置的,而后合本的基知和例,达成自; 3.将中不可以解决的出来,并写到后边“我的迷惑” .Ⅰ . 有关知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2.数列的与数有什么关系?3函数与数列之有什么关系?Ⅱ . 教材助1. 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起,每一与它的前一的差等于常数,那么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往常用字母表示。

2.由三个数a、 A、b 成的数列能够当作最的等差数列。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数列即3. 假如数列 { a n }是公差 d 的等差数列,a2a1,a3a1,a4a1a5a1,......, a n a14.通公式a n=an+b(a,b常数)的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反之,建立?【自】1.等差数列 a 2d ,a, a 2d ⋯⋯.的通公式是()A.a n a(n 1)d B.a n a (n 3) dC.a n a2(n2) d D.a n a2nd2. 已知数列 {a n}的通公式a n32n,它的公差()A. 2 C.2 D.33.已知a11, a 与 b 的等差中3, b3224. 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已知a310, a928, a12【我的迷惑】研究案Ⅰ. 疑研究——疑解惑、合作研究研究点一:等差数列的观点和通公式1:等差数列观点的理解( 1)怎样用数学符号来描绘等差数列?( 2)若把等差数列观点中的“同一个”去掉,个数列_______等差数列 . (填“是”或“不是” )( 3)d等差数列 {a} 的公差,当> 0, {a} ______数列;n n当 d<0, { a } ______数列;当d=0 , { a } _____数列 .n n【规律方法总结】研究二:怎样推导等差数列n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题时 ,对这四个{a } 的通项公式?量 , 知道此中量就能够求余下的量.【拓展提高】已知等差数列 { a } 的公差不为零,a,a是方程n12研究三:等差中项的理解x2-3 4 0的根,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x+a =在等差数列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 ( 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 ) 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___________;反之,假如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 ( 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 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即2a n+1= ___________ ,那么这个数列是 ___________.【归纳总结】1.等差数列的观点是的主要依照 .2.推导通项公式时不要忘掉查验的状况(特别是叠加法) .研究点3:等差数列实质应用(重难点)3.通项公式的说明:【例 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 cm, 最低一级宽110 cm, 中间还有10 级,各( 1)在a =a +( n-1) d 中,已知就能够求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中间各级的宽度.n1出(方程思想) .(2)求通项公式时要学会运用“基本量法”,即研究点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要点)【例 1】判断数列 { an} 能否为等差数列:( 1)a n=2n-1 ;( 2)a n=(-1)n;(3) a n=an+b( a, b 为常数).【规律方法总结】( 1)在实质问题中,若波及一组与次序有关的数的问题,可经过解决;若这组数平均地递加或递减,则可经过解决 .( 2)用数列解决实质问题时,必定要分清等要点词.【规律方法总结】判断数列 { a n}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2)等差中项:( n≥ 2, n∈N* ) ;( 3)研究点 2:求解通项公式(重难点)【例 2】在等差数列 { a n} 中 , 已知a5=10, a12=31,求:(1)首项a1与公差d;(2)通项公式a n.Ⅱ . 我的知识网络图观点等差数列判断方法案一、基稳固 ------ 把的事做好就叫不!1 .等差数列 { a n} :— 3,— 7,— 11,⋯⋯⋯ . 的通公式()A.a n4n1 B.a n4n7 C.a n4n 1 D.a n4n 72 .已知等差数列 {a } 的首2,末 62,公差4,个数列共有()nA. 133.已知等差数列{a n } 中, a10=10, a12=16,个数列的首是()A .-6B. 6C.-17 D. 174.等差数列 {a n} 中,已知a114 , a n33 ,n等于(, a2 a5)3A. 485 .已知数列 a, --15 , b,c, 45是等差数列,a+b+c 的是()A. --56.等差数列 {a } 中,a160 , a n1 a n 3。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 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结合与应用教学过程回顾练习:观察该数列的性质。

【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都是3】观察与思考下面的几个数列性质并给出结论:(1)38,40,42,44,46,48,50,52,54(2)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麽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5,7,9,11,13,15,172,2,2,2,2,2,2,2,2探究:数列满足判断此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倒方法:一、不完全归纳法。

二、迭代法。

三、叠加法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 9,-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3.请在12,24中间插入一个数字a,使得12,a, 24成等差数列,则a的值为多少。

等差中项a, A, b成等差数列A叫做a,b的等差中项练习:在等差数列中,已知第5项为10,第12项为31,求第7项。

研究:在等差数列中,第p项为q,第q项为p,求第p+q项对通项公式的进一步探讨:练习: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研究: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18,它们的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实际应用某露天剧场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8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座位__________个。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情分析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教案 2.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情分析

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
想体会逐渐深刻。

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
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同时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
效果分析
1.渗透方程思想,落实《课标》理念
方程思想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在五个基本量中确定三个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一般都可以得到另两个量。

这方面的内容要确实加强,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计算选择的科学性,提高计算能力。

知三求二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2.强调掌握基本知识,着意培养计算能力
在等差数列公式教学中,一定要将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联系起来,这对学生来说,既能加深对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认识,又能提升对数列性质的认识。

3.淡化技巧,回归自然
在各种资料中都介绍了关于等差数列的很多性质,但一味强记会事倍功半。

真正的技巧来自于对概念及公式的深入理解,只有自然的想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从容说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的公式,并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象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让学生明白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正整数n的一次型函数,那么这个数列必定是一个等差数列,使学生学会用图象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等差数列的图象的应用,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象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3.能用图象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差数列的图象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练相结合,作好探究性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体验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生我回答,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 n-a n-1=d(n≥2,n∈N*),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师对,我再找同学说一说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的内容是什么?生1 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应是a n=a1+(n-1)d.生2 等差数列{a n}还有两种通项公式:a n=a m+(n-m)d或a n=p n+q(p、q是常数).师好!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好,由上面的两个公式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几种计算公差d的公式:①d =a n -a n -1;②11--=n a a d n ;③mn a a d m n --=.你能理解与记忆它们吗? 生 3 公式②11--=n a a d n 与③m n a a d m n --=记忆规律是项的值的差比上项数之间的差(下标之差).[合作探究]探究内容:如果我们在数a 与数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A 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师 本题在这里要求的是什么? 生 当然是要用a ,b 来表示数A .师 对,但你能根据什么知识求?如何求?谁能回答?生 由定义可得A -a =b -A ,即2b a A +=. 反之,若2b a A +=,则A -a =b -A , 由此可以得⇔+=2b a A a ,A ,b 成等差数列.推进新课我们来给出等差中项的概念: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与7的等差中项,也是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也是5和13的等差中项.[方法引导]等差中项及其应用问题的解法关键在于抓住a ,A ,b 成等差数列2A =a +b ,以促成将等差数列转化为目标量间的等量关系或直接由a ,A ,b 间的关系证得a ,A ,b 成等差数列. [合作探究]师 在等差数列{a n }中,d 为公差,若m,n ,p,q∈N *且m+n =p+q ,那么这些项与项之间有何种等量关系呢?生 我得到了一种关系a m +a n =a p +a q .师 能把你的发现过程说一下吗?生 受等差中项的启发,我发现a 2+a 4=a 1+a 5,a 4+a 6=a 3+a 7.从而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师 你所得的这关系是归纳出来的,归纳有利于发现,这很好,但归纳不能算是证明!我们是否可以对这归纳的结论加以证明呢?生 我能给出证明,只要运用通项公式加以转化即可.设首项为a 1,则a m +a n =a 1+(m-1)d +a 1+(n -1)d =2a 1+(m+n -2)d ,a p +a q =a 1+(p-1)d +a 1+(q-1)d =2a 1+(p+q-2)d .因为我们有m+n =p+q,所以上面两式的右边相等,所以a m +a n =a p +a q .师 好极了!由此我们的一个重要结论得到了证明:在等差数列{a n }的各项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另外,在等差数列中,若m+n =p+q,则上面两式的右边相等,所以a m +a n =a p +a q .同样地,我们还有:若m+n =2p,则a m +a n =2a p .这也是等差中项的内容.师 注意:由a m +a n =a p +a q 推不出m+n =p+q ,同学们可举例说明吗?生我举常数列就可以说明了.师举得好!这说明在等差数列中,a m+a n=a p+a q是m+n=p+q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例题剖析]【例1】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a6=9,a4=7,求a3,a9.师在等差数列中通常如何求一个数列的某项?生1 在通常情况下是先求其通项公式,再根据通项公式来求这一项.生2 而要求通项公式,必须知道这个数列中的至少一项和公差,或者知道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知道任意两项就知道公差,这在前面已研究过了).生3 本题中,只已知一项和另一个双项关系式,想到从这双项关系式入手……师好,我们下面来解,请一个同学来解一解,谁来解?生4 因为{a n}是等差数列,所以a1+a6=a4+a3=9a3=9-a4=9-7=2,所以可得d=a4-a3=7-2=5.又因为a9=a4+(9-4)d=7+5×5=32,所以我们求出了a3=2,a9=32.【例2】(课本P44的例2) 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千米(不含4千米)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 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元的车费?师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它所涉及到的是什么知识方面的数学问题?生这个实际应用题可化归为等差数列问题来解决.师为什么?生根据题意,当该市出租车的行程大于或等于4 km时,每增加1 km,乘客需要支付1.2元.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来进行计算车费.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生分别是11.2,1.2.师好,大家计算一下本题的结果是多少?生需要支付车费23.2元.(教师按课本例题的解答示范格式)评述:本例是等差数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简单应用,做此题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模型,用等差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1.在等差数列{a n}中,(1)若a5=a,a10=b,求a15.解:由等差数列{a n}知2a10=a5+a15,即2b=a+a15,所以a15=2b-a.(2)若a3+a8=m,求a5+a6.解:等差数列{a n}中,a5+a6=a3+a8=m.(3)若a5=6,a8=15,求a14.解:由等差数列{a n}得a8=a5+(8-5)d,即15=6+3d,所以d=3.从而a14=a5+(14-5)d=6+9×3=33.(4)已知a1+a2+…+a5=30,a6+a7+…+a10=80,求a11+a12+…+a15的值.解:等差数列{a n}中,因为6+6=11+1,7+7=12+2,……所以2a6=a1+a11,2a7=a2+a12,……从而(a11+a12+…+a15)+(a1+a2+…+a5)=2(a6+a7+…+a10),因此有(a11+a12+…+a15)=2(a6+a7+…+a10)-(a1+a2+…+a5)=2×80-30=130.2.让学生完成课本P45练习5.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小结与评价.[方法引导]此类问题的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因此,首先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其次要注意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的取值范围.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课本第45页习题2.2 A组第4、5题.预习内容:课本P48~P52.预习提纲: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简单应用.板书设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差中项例题在等差数列{a n}中,若m、n、p、q∈N*且m+n=p+q,则a m+a n=a p+a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