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通用9篇)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通用9篇)致橡树篇一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作品赏析:篇二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现代诗歌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现代诗歌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
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
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福建省泉州⼈,当代⼥诗⼈。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福建省⽂联⼯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集《⼼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她的诗注重⾃我表现,追求⼼灵的⾃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道主义为核⼼的⼈⽣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些常常被⼈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暗⽰、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枝炫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像险峰,
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
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
像⼑,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躯,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赏析分析
《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它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
(完整版)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寓意是象征的一种方法,是对于不能达到的超越时间限制、超过时空认定、超过物质基础要求、超过感觉思想内容的另外的一种意识思想,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舒婷舒婷《致橡树》象征手法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1 前言
20 世纪 80 年代,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致橡树》受到了一致的认同,随着诗的发表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朦胧诗体的舒婷,她的《致橡树》表现出女性的柔韧性格和坚韧抉择,表现出女性的独立和个性,内容扣动心弦,犹如心灵的净化,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喜爱。象征的手法是将事物的深刻内容表现出来,采用“树”来表达出来的情感,使象征的内容深刻的体现出来,体现诗的感染力,描绘出作者想要说明的,想要暗喻的东西。象征性是一种启迪,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针对朦胧诗的象征特点和舒婷的《致橡树》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朦胧体诗的表现含义,抒发内心的情感。
舒婷的诗构思较为新颖,富有浓烈的情感色彩,语言表达深刻,表现出其个人的创作风格。《致橡树》是一首优美的、内容深刻的抒情诗,表达出的爱不是单纯的爱,不是热烈的爱,而是具有高尚情感伟大的爱,它以橡树表现爱情的思想,是一种理想
与信念的共同体现。
2 舒婷舒婷《致橡树》的特点
舒婷的诗具有自我内心的自省作用,通过捕捉文字之间中内心的情感,变现出一位女诗人的独特的敏感思想内心。复杂的情绪,丰富的内涵,句句透着深刻的思想,将这种思想赋予极具逻辑性的表现方式。从这样的方面分析,她通过多种的暗喻、隐喻、象征手法和局部暗喻完成直抒胸臆的表现,是一种多重意义上的意象表示。《致橡树》中深刻的抒发了诗人深刻的人格思想内涵,表现出极具诗人性格的内容,描绘不同特点的独立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橡树与木棉的关联,从而表现出极具象征思想意义的内容,这种象征意义否定了传统的“青藤缠树”形式的关系,超越了自我牺牲的范畴,增加了二者互敬互爱的关系表现,从而丰富的描绘出具有现代爱情观念的思想内容,体现出具有完美的人文特点的现代爱情品质,即真诚、高尚的爱情,独立自主的不离不弃思想,在新时代的爱情观念下,超远了传统的束缚,跨越了自我的地位。诗歌通过对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手法表现出具有爱情理想思想的独立的、高尚的内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全诗一共 36 行,先是采用自然无得象征类比,以凌霄花的表现描绘出一方压制另一方,另一方萎缩、牺牲的爱情观念,深刻的否定这样的爱情,从而逐渐的树立反对的爱情价值观念,表现出诗人推崇的爱情理想思路,诗词中间描绘了爱情中注重尊重与平等关系的思想,这即使要保证各自的独立特点个性,又要表现出具有相互扶持,相
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寓意是象征的一种方法,是对于不能达到的超越时间限制、超过时空认定、超过物质基础要求、超过感觉思想内容的另外的一种意识思想,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舒婷舒婷《致橡树》象征手法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1 前言
20 世纪 80 年代,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致橡树》受到了一致的认同,随着诗的发表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朦胧诗体的舒婷,她的《致橡树》表现出女性的柔韧性格和坚韧抉择,表现出女性的独立和个性,内容扣动心弦,犹如心灵的净化,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喜爱。象征的手法是将事物的深刻内容表现出来,采用“树”来表达出来的情感,使象征的内容深刻的体现出来,体现诗的感染力,描绘出作者想要说明的,想要暗喻的东西。象征性是一种启迪,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针对朦胧诗的象征特点和舒婷的《致橡树》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朦胧体诗的表现含义,抒发内心的情感。
舒婷的诗构思较为新颖,富有浓烈的情感色彩,语言表达深刻,表现出其个人的创作风格。《致橡树》是一首优美的、内容深刻的抒情诗,表达出的爱不是单纯的爱,不是热烈的爱,而是具有高尚情感伟大的爱,它以橡树表现爱情的思想,是一种理想
与信念的共同体现。
2 舒婷舒婷《致橡树》的特点
舒婷的诗具有自我内心的自省作用,通过捕捉文字之间中内心的情感,变现出一位女诗人的独特的敏感思想内心。复杂的情绪,丰富的内涵,句句透着深刻的思想,将这种思想赋予极具逻辑性的表现方式。从这样的方面分析,她通过多种的暗喻、隐喻、象征手法和局部暗喻完成直抒胸臆的表现,是一种多重意义上的意象表示。《致橡树》中深刻的抒发了诗人深刻的人格思想内涵,表现出极具诗人性格的内容,描绘不同特点的独立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橡树与木棉的关联,从而表现出极具象征思想意义的内容,这种象征意义否定了传统的“青藤缠树”形式的关系,超越了自我牺牲的范畴,增加了二者互敬互爱的关系表现,从而丰富的描绘出具有现代爱情观念的思想内容,体现出具有完美的人文特点的现代爱情品质,即真诚、高尚的爱情,独立自主的不离不弃思想,在新时代的爱情观念下,超远了传统的束缚,跨越了自我的地位。诗歌通过对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手法表现出具有爱情理想思想的独立的、高尚的内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全诗一共 36 行,先是采用自然无得象征类比,以凌霄花的表现描绘出一方压制另一方,另一方萎缩、牺牲的爱情观念,深刻的否定这样的爱情,从而逐渐的树立反对的爱情价值观念,表现出诗人推崇的爱情理想思路,诗词中间描绘了爱情中注重尊重与平等关系的思想,这即使要保证各自的独立特点个性,又要表现出具有相互扶持,相
《致橡树》及舒婷诗歌的意象特色试析
《致橡树》及舒婷诗歌的意象特色试析
作者:申海丽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10期
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诗刊》1979年第4期,这首诗2008年被选入新课程苏教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一》。与诗人其他作品如《双栀船》、《心歌集》等作品一样,诗人把深沉的思考、诚挚的感情寓于清新独特的意象中,给人以情的感染,意的启迪,美的愉悦。舒婷诗有鲜明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意与客观生活的不调和,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歌的特色和动人之处即在于一种创造了的“美丽的忧伤”意象。诗人在诗歌中亲切的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真情和人性的美。本文抓住其意象特色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多种意象的综合运用
意象,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翁光宇)。意象是诗的语言,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舒婷的《致橡树》及其它诗歌作品,综合运用了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冷峻的思考。
1.比喻性意象。
《致橡树》为了形象鲜明地表达现代女性的爱情追求,将那些为爱心所不容的意念化为六个比喻性意象,诗人写道,“我如果爱你”,那么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也不止像“泉源”、“险峰”,甚至“日光”、“春雨”,从而有力地否定了这些意象所示的爱情价值取向。
“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赠》)这里运用“火”和“炭”这两个比喻性意象,表现了这位女性内心的细致和丰富。
舒婷抒情诗《致橡树》
舒婷抒情诗《致橡树》
舒婷抒情诗《致橡树》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舒婷抒情诗《致橡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
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舒婷《致橡树》诗文鉴赏要点解析
舒婷《致橡树》诗文鉴赏要点解析
1、诗文赏析
2、诗歌主旨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3、诗歌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诗不是从整体上蕴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这正是意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诗。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
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坚强有力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青春秀美,充满生机,坚韧不屈
舒婷致橡树 舒婷的《致橡树》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舒婷致橡树舒婷的《致橡树》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朦胧诗作品,作者以橡树为描述的象征体,以爱情为象征义,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于爱情的炽热、坚决、坚韧。诗词中的橡树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相中的爱情人物,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的表现出诗人自身的热烈的爱情思想,而是要表现出一种具有爱情理想的思想信仰。通过对橡树的具体亲密描写发挥其具有的内心形象,具有托物言志的意境。是表现出一种可以比翼齐飞,风雨同舟,共患难的难得的爱情观念。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为一株木棉,是矗立在橡树傍边的矮矮的小树,这两棵树的枝叶紧密相互连接,环环相扣,
犹如两个鼻翼同轴的并肩爱人一般,表现出诗人希望的爱情是可以长相厮守,比翼齐飞的观念,橡树与木棉坚定的站在一起,风吹不散、雨浇不烂,二者摇摆着枝叶,相互示意,表现出心意相通的意境。以物比人,好像二者都具有了人性一般,在二者的世界中相互的沟通,找寻心灵的默契和慰藉,这是一种没有语言的意会,无需更多的语言和文字。为读者的脑海呈现出一幅没有声音的动感画面,深刻的挖掘读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寻求与舒婷诗人之间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诗词的文字内容表现。
舒婷《致橡树》中象征手法的出处
象征手法多由情感起源,从审美的角度将物化为人,以人的思想表现物的状态,设身处地的描绘物的意境,将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生命化,带给读者一种具有魅力感觉思想的意境,从而达到人与物的有效化共鸣,人与物的感情沟通,形成同一境界的效果,表现出具有的美感。物体原本没有思想内涵,人之
[舒婷致橡树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舒婷《致橡树》赏析篇一: 舒婷《致橡树》赏析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语言和意象鲜活感人,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本文是关于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致橡树》赏析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
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爱情应该热爱双方的人品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舒婷《致橡树》诗歌鉴赏与意象分析
舒婷《致橡树》诗歌鉴赏0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脚下的土地。
正文:
《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它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而深沉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致橡树》的特点与象征手法
寓意是象征的一种方法,是对于不能达到的超越时间限制、超过时空认定、超过物质基础要求、超过感觉思想内容的另外的一种意识思想,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舒婷舒婷《致橡树》象征手法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1 前言
20 世纪 80 年代,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致橡树》受到了一致的认同,随着诗的发表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朦胧诗体的舒婷,她的《致橡树》表现出女性的柔韧性格和坚韧抉择,表现出女性的独立和个性,内容扣动心弦,犹如心灵的净化,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喜爱。象征的手法是将事物的深刻内容表现出来,采用“树”来表达出来的情感,使象征的内容深刻的体现出来,体现诗的感染力,描绘出作者想要说明的,想要暗喻的东西。象征性是一种启迪,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针对朦胧诗的象征特点和舒婷的《致橡树》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朦胧体诗的表现含义,抒发内心的情感。
舒婷的诗构思较为新颖,富有浓烈的情感色彩,语言表达深刻,表现出其个人的创作风格。《致橡树》是一首优美的、内容深刻的抒情诗,表达出的爱不是单纯的爱,不是热烈的爱,而是具有高尚情感伟大的爱,它以橡树表现爱情的思想,是一种理想
与信念的共同体现。
2 舒婷舒婷《致橡树》的特点
舒婷的诗具有自我内心的自省作用,通过捕捉文字之间中内心的情感,变现出一位女诗人的独特的敏感思想内心。复杂的情绪,丰富的内涵,句句透着深刻的思想,将这种思想赋予极具逻辑性的表现方式。从这样的方面分析,她通过多种的暗喻、隐喻、象征手法和局部暗喻完成直抒胸臆的表现,是一种多重意义上的意象表示。《致橡树》中深刻的抒发了诗人深刻的人格思想内涵,表现出极具诗人性格的内容,描绘不同特点的独立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橡树与木棉的关联,从而表现出极具象征思想意义的内容,这种象征意义否定了传统的“青藤缠树”形式的关系,超越了自我牺牲的范畴,增加了二者互敬互爱的关系表现,从而丰富的描绘出具有现代爱情观念的思想内容,体现出具有完美的人文特点的现代爱情品质,即真诚、高尚的爱情,独立自主的不离不弃思想,在新时代的爱情观念下,超远了传统的束缚,跨越了自我的地位。诗歌通过对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手法表现出具有爱情理想思想的独立的、高尚的内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全诗一共 36 行,先是采用自然无得象征类比,以凌霄花的表现描绘出一方压制另一方,另一方萎缩、牺牲的爱情观念,深刻的否定这样的爱情,从而逐渐的树立反对的爱情价值观念,表现出诗人推崇的爱情理想思路,诗词中间描绘了爱情中注重尊重与平等关系的思想,这即使要保证各自的独立特点个性,又要表现出具有相互扶持,相
互支持,携手共进的思想内涵,诗词后部分描绘了诗人眼中真正的爱情观念,是爱的理想的生化,是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内涵。《致橡树》中的“橡树”主要描绘的是具有刚强毅力体魄的男子,而“木棉”则代表具有温文尔雅,柔情似水气质的女子。“木棉”的蜕变充分的象征了具有独立自主女青年的理想人格思想内涵,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采用内心自我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木棉追求的独立的、真诚的真挚爱情,这种哲理性的爱情具有强烈的可亲可感性,是生动的、诗意化的描绘。诗歌的强烈哲理性更加的深入化,表现出具有强烈理性气质的教育韵味,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舒婷《致橡树》的象征手法
3.1 朦胧诗中象征手法的基础定义
象征手法起源于希腊,是将类似的物体放在一起,两种物体虽拼合在一起却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从而表达出整体东西的意思,象征是表现文字内容中更加深刻含义的意思。象征可以定义为用某种物品来代替深刻含义的内容,既是表达出它所具有的内容含义,又深刻的表现出其内在的意境,象征是事物的影像,是事物之间的借喻手法,亦是真正的暗示与表达。象征是有形的无形喻,以有限的内容变现出无限的可能,抓住其中永恒的思想内涵,象征的内容有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象征体,是有形的事物,人们所熟知的具体内容,一种是象征义,是大于象征体内容的另外一种永恒的东西,可能是某种情感,也可能是某种观念,它是在象
征体的后面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读者认真的揣摩和思考的。例如,舒婷的《致橡树》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朦胧诗作品,作者以橡树为描述的象征体,以爱情为象征义,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于爱情的炽热、坚决、坚韧。诗词中的橡树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相中的爱情人物,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的表现出诗人自身的热烈的爱情思想,而是要表现出一种具有爱情理想的思想信仰。通过对橡树的具体亲密描写发挥其具有的内心形象,具有托物言志的意境。是表现出一种可以比翼齐飞,风雨同舟,共患难的难得的爱情观念。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为一株木棉,是矗立在橡树傍边的矮矮的小树,这两棵树的枝叶紧密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犹如两个鼻翼同轴的并肩爱人一般,表现出诗人希望的爱情是可以长相厮守,比翼齐飞的观念,橡树与木棉坚定的站在一起,风吹不散、雨浇不烂,二者摇摆着枝叶,相互示意,表现出心意相通的意境。以物比人,好像二者都具有了人性一般,在二者的世界中相互的沟通,找寻心灵的默契和慰藉,这是一种没有语言的意会,无需更多的语言和文字。为读者的脑海呈现出一幅没有声音的动感画面,深刻的挖掘读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寻求与舒婷诗人之间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诗词的文字内容表现。
3.2 舒婷《致橡树》中象征手法的出处
象征手法多由情感起源,从审美的角度将物化为人,以人的思想表现物的状态,设身处地的描绘物的意境,将原本没有生命
的东西生命化,带给读者一种具有魅力感觉思想的意境,从而达到人与物的有效化共鸣,人与物的感情沟通,形成同一境界的效果,表现出具有的美感。物体原本没有思想内涵,人之所以会对这些事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是因为将这些感情置身于这些物体上,倾注自身的感情。象征艺术的目的是让作者忽略象征的本例,例如,橡树、木棉,而是将象征体后面的丰富思想内涵不断的扩大化,寻找适合作者感受的,带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感觉、意志,从而完成朦胧的象征意境,这是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完成朦胧诗题材的主要目的,这样可以让诗人的思想直接表达给读者,读者又不会因为直接接受作者的思想内涵而没有合理的思考,是思想转移的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美学创作手法。
3.3 舒婷《致橡树》中象征手法的类别
第一种类别是感受象征的整体,感受作者整体诗词的意境。
例如,舒婷的《致橡树》中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种似远非远,似近非近的感受,变现出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关系,这种不确定性的关系没有因为距离而带来感情的遗失,而是因为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刻感情思想,为朦胧诗带来了一种确定的关系思想,是一种具有淳朴感受的思想理论,象征了感情不会因为远近而变得淡然的意思。第二类是单纯形象的事件象征,例如,舒婷的《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